宽带接入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宽带接入网技术基础第一章 接入网的概念

1.2.1电信网接入网标准
电信接入网定义的解释: ➢ 接入网组成
接入网是由线缆装置、传输设备等实体构成的一个实施系 统。
➢ 接入网目的
接入网为电信业务提供所需的传送承载能力。 电信业务是在SNI和每一与之关联的UNI之间提供的。
➢ 接入网可经由Q3接口由电信管理网进行配置和管理
Q3:电信管理网(TMN)的系统管理接口。
宽带接入网技术基础
第一章 接入网的概念
第一章 接入网的概念
1 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2 接入网的标准 3 总结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接入网的俗称 Last mail(最后一英里) 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 First mail(最初一英里) 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注意:“一公里”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并非实际 距离为一公里。
用 户 R P IP接 入 网 R P
驻 地 网
(IPA N )
IP核 心 网 R P IP接 入 网R P 用 户
(IPC N )
(IPA N )
驻 地 网
1.2.2 IP接入网标准
IP接入网定义的解释: ➢ 是IP用户和IP服务提供者之间提供接入能力的实体组成 ➢ 由这些实体提供承载IP业务的能力 ➢ 定义中的IP服务提供者是一种逻辑实体
可能是一个服务器群组 可能是一个服务器 甚至可能是一个提供IP服务的进程 ➢ IP用户可以动态选择不同的IP服务提供者
1.2.2 IP接入网标准
IP接入网的三大功能
去管理口 RP
➢ 运送功能
IP接入网系统管理
承载并传送IP业务
RP
CPN
➢ 接入功能
IP接入功能 IP接入网运送功能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知识点课件.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演进
WLAN 802.11b WiMAX 802.16d WiMAX 802.16带接入(如数字用户线 (Digital Subscribe Line,DSL))技术的替代,其发展 经历了从固定局域网(802.11x)向固定无线接入空中接口 标准(802.16d),再向移动无线宽带接入无线接口标准 (802.16e)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明显的“宽带接入移动化” 的趋势,同时也对传统移动通信产业形成了竞争和挑战。
ISM频段
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 是由ITU-R (ITU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国际通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定 义的。此频段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学、 医学三个主要机构使用,属于Free License,无需授权许可,只需要遵守一定 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对其 它频段造成干扰即可。
WLAN标准
10.3.3 WiMAX技术
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
WiMax论坛:成立于2001年7月,由设备商、运 营商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目前成员接近400多 家
WiMax论坛主要成员:Intel、Fujitsu、Samsung、 Alcatel、Motorola、Huwei、ZTE、Cisco、BT、 Sprint 等。
Bluetooth
RFID Sensor Network
Personal Area Network (<10m)
Local Area Network (<100m)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1 to 48km)
第7章 宽带接入网络

第 7 章 宽带接入网络
7.1 xDSL接入 7.2 无线高保真(Wi-Fi)接入
7.1 xDSL接入
目前流行的铜线接入技术主要是xDSL技术。DSL是“Digital Subscriber Line”的缩写,即所谓的数字用户环路。DSL技术是基 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 语音信号。在DSL技术下,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 这就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属 于专线上网方式,这意味着使用DSL上网并不需要缴付另外的电 话费。xDSL中的“x”代表了各种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包括HDSL、 ADSL、VDSL等。DSL技术主要用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 本速率业务,可在一对双绞线上获得全双工传输,因而它是最现 实、最经济的宽带接入技术。
由交接箱开始经较小线径、较小对数的配线电缆(每组几十对)连至分线盒。 分线盒的作用是终结配线电缆,并将其与引入线(又称业务线)相连。从功能上可 以将分线盒称为配线点(Distributing Point,DP)或业务接入点(Service Access Point, SAP)。
由分线盒开始通常是若干单对或双对双绞线直接与用户终端处的网络接口 (NI,Network Interface)相连,用户引入线为用户专用,NI为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的分界点。
铜线用户环路的作用是把用户话机连接到电话局的交换机上。据统计,对于 市内用户环路,其主干电缆长度通常为数千米(极少超过10千米),配线电缆长度 一般为数百米,用户引入线一般只有数十米。
1.HDSL系统的基本构成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是ISDN编码技术研究的产 物。HDSL技术是一种基于现有铜线的技术,它采用了先进 的数字信号自适应均衡技术和回波抵消技术,以消除传输线 路中的近端串音、脉冲噪声和波形噪声,以及因线路阻抗不 匹配双 绞铜线(两对或三对)上提供准同步数字序列(PDH)一次群速率 (T1或E1)的全双工数字连接。使用0.4~0.5 mm线径的铜线时, HDSL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3~5 km。
7.1 xDSL接入 7.2 无线高保真(Wi-Fi)接入
7.1 xDSL接入
目前流行的铜线接入技术主要是xDSL技术。DSL是“Digital Subscriber Line”的缩写,即所谓的数字用户环路。DSL技术是基 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 语音信号。在DSL技术下,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 这就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属 于专线上网方式,这意味着使用DSL上网并不需要缴付另外的电 话费。xDSL中的“x”代表了各种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包括HDSL、 ADSL、VDSL等。DSL技术主要用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 本速率业务,可在一对双绞线上获得全双工传输,因而它是最现 实、最经济的宽带接入技术。
由交接箱开始经较小线径、较小对数的配线电缆(每组几十对)连至分线盒。 分线盒的作用是终结配线电缆,并将其与引入线(又称业务线)相连。从功能上可 以将分线盒称为配线点(Distributing Point,DP)或业务接入点(Service Access Point, SAP)。
由分线盒开始通常是若干单对或双对双绞线直接与用户终端处的网络接口 (NI,Network Interface)相连,用户引入线为用户专用,NI为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的分界点。
铜线用户环路的作用是把用户话机连接到电话局的交换机上。据统计,对于 市内用户环路,其主干电缆长度通常为数千米(极少超过10千米),配线电缆长度 一般为数百米,用户引入线一般只有数十米。
1.HDSL系统的基本构成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是ISDN编码技术研究的产 物。HDSL技术是一种基于现有铜线的技术,它采用了先进 的数字信号自适应均衡技术和回波抵消技术,以消除传输线 路中的近端串音、脉冲噪声和波形噪声,以及因线路阻抗不 匹配双 绞铜线(两对或三对)上提供准同步数字序列(PDH)一次群速率 (T1或E1)的全双工数字连接。使用0.4~0.5 mm线径的铜线时, HDSL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3~5 km。
FTTH装维培训课件

FTTH技术原理及特点
01 FTTH技术原理
02 高带宽
03 长距离传输
04 高可靠性
05 多业务融合
FTTH的架构包括光线路终 端(OLT)、光分配网( ODN)和光网络单元( ONU)三部分。OLT放置 在中心局端,是接入网的 汇聚点;ODN是OLT和 ONU之间的光传输通道, 由光缆、光交接箱、光分 路器等组成;ONU放置在 用户侧,为用户提供数据 、语音和视频等多种业务
物联网(IoT)应用
研究物联网在FTTH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FTTH 为物联网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
3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结合
将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与边缘计算的低延迟特 性相结合,为FTTH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数据 处理和分析能力。
CHAPTER 06
FTTH装维安全规范与操作指 南
安全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FTTH应用场景与优势
家庭用户
为家庭用户提供高速上网、IPTV 、VoIP等多种业务。
企业用户
为企业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传输、 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解决方案 。
FTTH应用场景与优势
• 智慧城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速、大容量的 数据传输通道,支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 安防等应用。
FTTH应用场景与优势
及时报告和处理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及时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 预案,确保事态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错误等。
故障处理
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 措施,如更换设备、修复光纤、
调整配置等。
常见故障案例分析及处理建议
ONU无法注册
可能是ONU光口故障、光纤连接不良或OLT端口问题。处 理建议包括检查ONU光口状态、重新拔插光纤连接器、更 换OLT端口等。
宽带接入网建设和应用实例课件

•宽带接入网建设和应用实例
•24
ONU(Optical Network Unit) 光节点
ONU设备类型
MDU:多住户单元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DSL用户接口的 ONU,另一类是同时提供五类线接口和电话业务接口(POTS接 口)的ONU,二者都主要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数据/语音业务
MTU:多商户单元型,主要面向租用线客户提供数据专线或电路 专线业务,MTU与MDU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支持E1业务
目录
宽带接入网的组网基础 宽带接入网建设的考虑因素 宽带接入网建设典型案例
•宽带接入网建设和应用实例
•1
宽带接入网的组网
组网模型
多个接入节点的业 务流量汇聚和处理
建立端到端信息传送 通道 ;完成信息的传 输和分发
无源:光分配网; 有源:SDH、 MSTP、以太网
用户的接入
业务 网络
汇聚 节点
•宽带接入网建设和应用实例
•25
ONU
ONU设备类型
MA5626
✓ 盒式设备 ✓ 上行:G/EPON ✓ 下行:8FE
16FE 24FE
MA5620
✓ 盒式设备 ✓ 上行:G/EPON ✓ 下行:8FE+8POTS
16FE+16POTS 24FE+24POTS
MA5606T
✓插卡式, 2槽位混插 ✓上行:G/EPON/GE ✓下行:32AD/64AD
用户网络接口与相关的业务节点接口之间,全 程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
或者以光纤作为主干传输煤质、以金属线或者 无线作为用户末梢传输煤质
具备支持现有宽带业务、窄带业务以及未来业 务的承载能力,并可由网络管理接口进行配置 和管理
•宽带接入网建设和应用实例
宽带接入技术之MAVLAN互通介绍课件

降低成本:通过共享网络资源,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
提高网络安全:通过隔离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安全性
01
02
03
04
2
MAVLAN互通实现
互通条件
两台或多台设备支持MAVLAN协议
设备之间需要建立连接
设备之间需要配置相同的MAVLAN ID
设备之间需要配置相同的MAVLAN端口号
设备之间需要配置相同的MAVLAN协议参数
3
MAVLAN互通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存在多个网络节点和设备
4
需要解决不同MAVLAN技术之间的互通问题
5
某公司需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互通
1
各部门使用不同的MAVLAN技术进行网络连接
2
各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通信
3
需要保证网络性能和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
6
案例配置
网络拓扑:MAVLAN互通网络的基本结构
演讲人
宽带接入技术之MAVLAN互通介绍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MAVLAN技术简介
MAVLAN互通实现
MAVLAN互通案例分析
MAVLAN互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MAVLAN技术简介
MAVLAN技术定义
MAVLAN(Multiple Access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个物理网络接口。
优化配置:根据网络需求,调整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提高网络性能
安全措施:设置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互通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MAVLAN互通是否正常
提高网络安全:通过隔离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安全性
01
02
03
04
2
MAVLAN互通实现
互通条件
两台或多台设备支持MAVLAN协议
设备之间需要建立连接
设备之间需要配置相同的MAVLAN ID
设备之间需要配置相同的MAVLAN端口号
设备之间需要配置相同的MAVLAN协议参数
3
MAVLAN互通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存在多个网络节点和设备
4
需要解决不同MAVLAN技术之间的互通问题
5
某公司需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互通
1
各部门使用不同的MAVLAN技术进行网络连接
2
各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通信
3
需要保证网络性能和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
6
案例配置
网络拓扑:MAVLAN互通网络的基本结构
演讲人
宽带接入技术之MAVLAN互通介绍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MAVLAN技术简介
MAVLAN互通实现
MAVLAN互通案例分析
MAVLAN互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MAVLAN技术简介
MAVLAN技术定义
MAVLAN(Multiple Access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个物理网络接口。
优化配置:根据网络需求,调整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提高网络性能
安全措施:设置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互通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MAVLAN互通是否正常
宽带接入网技术基础第一章 接入网的概念

基于IP网的接入网 符合Internet迅猛发展的潮流 揭开了IP接入网迅速发展的序幕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什么是接入网呢? ➢ 接入网英文单词缩写为AN(Access Network)
接入网
核心网
➢接入网通俗理解是将用户连接到核心网的网络 ➢用户可以只是一台设备,也可以是多台设备组成的网 络(驻地网CPN) ➢用户通过接入网使用核心网的业务
宽带接入网技术基础
第一章 接入网的概念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进程
➢ 英国电信1975年首次提出接入网概念 ➢ 1979年ITU-T开始着手制定接入网的标准 ➢ 1995年11月,第1个接入网的标准G.902出台
基于电信网的接入网 接入网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出现
➢ 2000年11月,第2个接入网的标准Y.1231出台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接入网的俗称 Last mail(最后一英里) 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 First mail(最初一英里) 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注意:“一公里”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并非实际 距离为一公里。
1.2 接入网的标准
➢电信网接入网标准 ➢IP接入网标准
1.2.1电信网接入网标准
1.2.1电信网接入网标准
电信接入网定义的解释: ➢ 接入网组成
接入网是由线缆装置、传输设备等实体构成的一个实施系 统。
➢ 接入网目的
接入网为电信业务提供所需的传送承载能力。 电信业务是在SNI和每一与之关联的UNI之间提供的。
➢ 接入网可经由Q3接口由电信管理网进行配置和管理
Q3:电信管理网(TMN)的系统管理接口。
电信管理网(TMN)是收集、处理、传送和存储有 关电信网操作维护和管理信息的一种综合手段,可以提供 一系列管理功能,对电信网实施管理控制。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什么是接入网呢? ➢ 接入网英文单词缩写为AN(Access Network)
接入网
核心网
➢接入网通俗理解是将用户连接到核心网的网络 ➢用户可以只是一台设备,也可以是多台设备组成的网 络(驻地网CPN) ➢用户通过接入网使用核心网的业务
宽带接入网技术基础
第一章 接入网的概念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进程
➢ 英国电信1975年首次提出接入网概念 ➢ 1979年ITU-T开始着手制定接入网的标准 ➢ 1995年11月,第1个接入网的标准G.902出台
基于电信网的接入网 接入网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出现
➢ 2000年11月,第2个接入网的标准Y.1231出台
1.1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接入网的俗称 Last mail(最后一英里) 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 First mail(最初一英里) 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注意:“一公里”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并非实际 距离为一公里。
1.2 接入网的标准
➢电信网接入网标准 ➢IP接入网标准
1.2.1电信网接入网标准
1.2.1电信网接入网标准
电信接入网定义的解释: ➢ 接入网组成
接入网是由线缆装置、传输设备等实体构成的一个实施系 统。
➢ 接入网目的
接入网为电信业务提供所需的传送承载能力。 电信业务是在SNI和每一与之关联的UNI之间提供的。
➢ 接入网可经由Q3接口由电信管理网进行配置和管理
Q3:电信管理网(TMN)的系统管理接口。
电信管理网(TMN)是收集、处理、传送和存储有 关电信网操作维护和管理信息的一种综合手段,可以提供 一系列管理功能,对电信网实施管理控制。
第5课互联网接入(共25张PPT)

信息科技
七年级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
01
学习目标
第5课 互联网接入
目录
02
新知学习
03课后Biblioteka 结04练习一下01
学习目标
• 通过对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的分析,了解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方 法和所需设备,并体验将移动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设置方法。
02
新知学习
手机是如何接入互联网的? 你在家上网用到了哪些设备?
家庭宽带上网所需的设备一般称为“猫 即调制解调器 (Modem)。如果传输介质是光纤5那么该调制解调器称为 光猫99(如图5-6)。
三、网络终端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终端设备的应用形态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连接方式 的多样化,网络终端设备既可以作为桌面设备使用,如台式机,也能够以移动的 方式使用,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如图5-7所示。另外,随着网 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家电设备也能接入互联网,如智能电视、智能空调、 智能音响等
二、网络连接设备
组建网络时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硬件把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连接 起来。 1.常用的有线网络接入设备
常用的有线网络接入设备有网线、光纤 网卡、交换机 路由器、光纤 收发器、集线器等,部分设备如图5-3所示。
2.常用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 常用的无线网络设备有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AP等,
查阅智能家居、手环等移动终端是如何联网的?
03
课后小结
小结
网络连接方式 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终端设备
04
练习一下
画出自己家中各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连接示意图。
2. 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方以电磁波作为数据传输媒介实现网络连接的组网方式
无线网络常见的媒介有无线电波红外线、激光等。联网的形式也很多, 如Wi-Fi、5G等。常说的无线上网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连接到无线局 域网(如图5-2),二是连接到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
七年级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
01
学习目标
第5课 互联网接入
目录
02
新知学习
03课后Biblioteka 结04练习一下01
学习目标
• 通过对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的分析,了解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方 法和所需设备,并体验将移动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设置方法。
02
新知学习
手机是如何接入互联网的? 你在家上网用到了哪些设备?
家庭宽带上网所需的设备一般称为“猫 即调制解调器 (Modem)。如果传输介质是光纤5那么该调制解调器称为 光猫99(如图5-6)。
三、网络终端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终端设备的应用形态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连接方式 的多样化,网络终端设备既可以作为桌面设备使用,如台式机,也能够以移动的 方式使用,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如图5-7所示。另外,随着网 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家电设备也能接入互联网,如智能电视、智能空调、 智能音响等
二、网络连接设备
组建网络时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硬件把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连接 起来。 1.常用的有线网络接入设备
常用的有线网络接入设备有网线、光纤 网卡、交换机 路由器、光纤 收发器、集线器等,部分设备如图5-3所示。
2.常用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 常用的无线网络设备有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AP等,
查阅智能家居、手环等移动终端是如何联网的?
03
课后小结
小结
网络连接方式 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终端设备
04
练习一下
画出自己家中各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连接示意图。
2. 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方以电磁波作为数据传输媒介实现网络连接的组网方式
无线网络常见的媒介有无线电波红外线、激光等。联网的形式也很多, 如Wi-Fi、5G等。常说的无线上网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连接到无线局 域网(如图5-2),二是连接到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
9
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 ❖1975年,英国电信营运商BT在CCITT(国
际电报电话咨询会)第一次研讨会提出; ❖1978年,CCITT在哥拉斯加第二次研讨会
肯定; ❖1979年,CCITT以RSC(远端用户集线器)
38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2 铜线接入技术
39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3 光纤接入技术
40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4 以太网接入技术
41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5 无线接入技术
42
▪ V5接口是本地数字交换机与接入网之间开放的、标准 的数字接口,支持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入。
• V5.1接口提供线路LE和TE间的一条2.048Mbit/s链路,支持 PSTN接入,ISDN基本接入(2B+D)等小规模的接入网。
• V5.2接口提供多个2.048Mbit/s链路(1~16个),支持V5.1的 接入,ISDN集群速率接入(30B+D)。
有中心拓扑结构。
36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技术的分类
接入网的分类
37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1 接入网常见传输介质 (1)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
光纤 。 (2)无线传输介质:是指我们周围的自由空
间。在自由空间传输的电磁波根据频谱可 将其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等,信息被加载在电磁波上进行传输。
的标准和接入网总体标准G.902。90年代中 后期,在Internet冲击下,产生了NII和GII 的概念。2000年IP接入网总体标准Y.1231 诞生,ADSL、cable modem和以太网接入 技术等新兴技术也逐渐流行。
13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1世纪: ❖接入网的最大一次飞跃,应该说是光纤技
25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2.业务节点接口(SNI) (3)业务节点业务类型 ❖本地交换机 ❖IP选路器租用线 ❖点播电视 ❖广播电视业务节点
26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与作用
3.Q3接口 ❖Q3接口是TMN与电信网各被管理部分连接
的标准接口。接入网的管理应纳入TMN的 管理范围之内,AN应通过Q3接口与TMN相 连,以便统一协调不同网元(如AN和SN) 对UPF、CF、TF和SPF进行管理,形成用 户所需要的接入和接入承载能力。
❖ 电信(telecommunication)指利用电子技术在不同的地 点之间传递信息。电信包括不同种类的远距离通信方式, 如:无线电、电报、电视、电话、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网络 通信等。
❖ 电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电信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 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 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电信端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
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 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传送电 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可经由网管接口Q3进行配置和管理。
19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接入网的范围可由三个接口来定界
20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6 HFC接入技术
43
35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5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1.铜线接入网拓扑结构:网型、星型和复合
型为主。 2.光纤接入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
型、树型为其基本拓扑结构。 3.HFC接入网拓扑结构:HFC是基于CATV
的接入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以树型为主。 4.无线接入网拓扑结构:无中心拓扑结构和
31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4.传送功能(TF) ❖ 传送功能为接入网中不同地点之间公共承载通路
提供传输通道,并进行所用传输媒质的适配。 ❖ 主要功能有:
① 复用功能; ② 交叉连接功能(包括疏导和配置); ③ 管理功能; ④ 物理媒质功能。
汇聚层 宽带 接入网
接入层
汇聚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
以太接入网
汇聚交换机
OLT
OLT EPON接入网
ONU
ONU
IAD LS
IAD DSLAM IAD LS
16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电信网分类: (1)按区域或运营方式分为公用通信网与专
用通信网。 (2)按信息类型分为电话通信网与数据通信
能力。
24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2.业务节点接口(SNI) (2)业务节点接口类型 ❖模拟接口(Z接口): Z接口对应于UNI的模拟2
线音频接口,可提供普通电话业务。 ❖数字接口(V接口): V接口经历了V1~V5接口
的发展。
▪ V1~V4接口:的标准化程度有限,并且不支持综合业 务接入,只能用于ISDN。
❖ 一个完整的电信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电信网的硬件一般包括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及 通信线路,是构成通信网的物理实体。
15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骨干网
省干路由器
ChinaNet
核心层
城域 骨干网
自身业务平台
业务层
BRAS
CN2 P
CN2
CN2 PE
BAC
CE
TG
SS
SR
汇聚交换机
术的诞生和应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与其 他介质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巨大的 传输容量是光纤通信最显著的特点,一根 常规单模光纤的可用带宽就可达到30 000GHz,同轴电缆的带宽不过是1GHz, 微波的带宽也不超过300GHz,但应用较为 麻烦。
14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1 接入网的定义与界定 电信网概念
30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3.核心功能(CF) ❖ 作用:将各个用户接口承载要求或业务接口承载
要求适配到公共传送承载体之中,包括对协议承 载通路的适配和复用处理。 ❖ 主要功能: ① 接入承载通路的处理; ② 承载通路的集中; ③ 信令和分组信息的复用; ④ ATM传送承载通路的电路模拟; ⑤ 管理和控制。
27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28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1.用户接口功能(UPF) ❖ 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
能相适配。 ❖ 主要功能:
① 终结UNI; ② A/D转换和信令转换; ③ UNI的激活/去激活; ④ 处理UNI承载通路及容量; ⑤ UNI的测试和UPF的维护; ⑥ 管理和控制功能。
网。 (3)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与支撑
网。 (4)按所处位置可分为核心网(CN)、接
入网(AN)与用户驻地网(CPN)。
17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电信网组成示意图
18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接入网(AN)定义: ❖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
4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作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程,课程中涉及到一些非常实用的宽带接 入技术,学完本课程,对于学生将来从事 宽带接入类相关工作会有所帮助。
5
课程概述
铜线接入技术(ADSL) 光纤接入技术(光纤到户) 以太网接入技术(局域网,LAN:IP) 无线接入技术(3G、WLAN、WiMAX)
命名类似设备并进行框架性描述,接入网 正式诞生。
11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 ❖ITU-T(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制定了
V1~V5系列窄带接口标准。
12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 ❖ITU-T制定了VB5系列建议,涉及宽带接口
33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4 接入网的参考模型
34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4 接入网的参考模型 1.电路层(CL):电路层是关于在电路层接入点
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功能层,直接为用户提供通 信服务。 2.传输通道层(TP):它定义了通道层接入点之 间信息的传递方式,支持一个或多个电路层网络, 为其提供传送服务。 3.传输介质层(TM):传输介质层可进一步分为 段层和物理介质层,段层是在段层接入点之间进 行信息传送的功能层,能支持一个或多个传输通 道层。物理介质层是关于具体传输介质的功能层。
HFC接入技术(有线电视)
6
❖ 学习方法
课程概述
7
课程概述
考核: ❖最后总成绩 = 期末考试(50%)+平时
(20%)+实践(30%) ❖平时=出勤、作业+课堂表现 ❖实践考核=实践过程(50%)+实践报告
(50%)
8
课程概述
❖ 教学资料: 1.教材: ❖ 《宽带接入网技术》方国涛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年 2.参考资料: ❖ 《宽带接入网技术》张喜云 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年 ❖ 《华为HCDA网络工程师》培训资料 华为通讯 2008年 ❖ 《华为EPON网络工程师》培训资料 华为通讯 2009年 ❖ 《宽带接入技术》Albert Azzam Niel Ranso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 ❖ 《接入网》 韦乐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年 ❖ 《接入网技术》 张中荃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年 ❖ 《综合宽带接入网》 陶智勇,周芳等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从技术到应用》 Shlomo Ovadia著,韩煜国
9
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 ❖1975年,英国电信营运商BT在CCITT(国
际电报电话咨询会)第一次研讨会提出; ❖1978年,CCITT在哥拉斯加第二次研讨会
肯定; ❖1979年,CCITT以RSC(远端用户集线器)
38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2 铜线接入技术
39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3 光纤接入技术
40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4 以太网接入技术
41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5 无线接入技术
42
▪ V5接口是本地数字交换机与接入网之间开放的、标准 的数字接口,支持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入。
• V5.1接口提供线路LE和TE间的一条2.048Mbit/s链路,支持 PSTN接入,ISDN基本接入(2B+D)等小规模的接入网。
• V5.2接口提供多个2.048Mbit/s链路(1~16个),支持V5.1的 接入,ISDN集群速率接入(30B+D)。
有中心拓扑结构。
36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技术的分类
接入网的分类
37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1 接入网常见传输介质 (1)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
光纤 。 (2)无线传输介质:是指我们周围的自由空
间。在自由空间传输的电磁波根据频谱可 将其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等,信息被加载在电磁波上进行传输。
的标准和接入网总体标准G.902。90年代中 后期,在Internet冲击下,产生了NII和GII 的概念。2000年IP接入网总体标准Y.1231 诞生,ADSL、cable modem和以太网接入 技术等新兴技术也逐渐流行。
13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1世纪: ❖接入网的最大一次飞跃,应该说是光纤技
25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2.业务节点接口(SNI) (3)业务节点业务类型 ❖本地交换机 ❖IP选路器租用线 ❖点播电视 ❖广播电视业务节点
26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与作用
3.Q3接口 ❖Q3接口是TMN与电信网各被管理部分连接
的标准接口。接入网的管理应纳入TMN的 管理范围之内,AN应通过Q3接口与TMN相 连,以便统一协调不同网元(如AN和SN) 对UPF、CF、TF和SPF进行管理,形成用 户所需要的接入和接入承载能力。
❖ 电信(telecommunication)指利用电子技术在不同的地 点之间传递信息。电信包括不同种类的远距离通信方式, 如:无线电、电报、电视、电话、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网络 通信等。
❖ 电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电信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 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 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电信端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
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 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传送电 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可经由网管接口Q3进行配置和管理。
19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接入网的范围可由三个接口来定界
20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任务二 认知接入网类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6 HFC接入技术
43
35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5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1.铜线接入网拓扑结构:网型、星型和复合
型为主。 2.光纤接入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
型、树型为其基本拓扑结构。 3.HFC接入网拓扑结构:HFC是基于CATV
的接入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以树型为主。 4.无线接入网拓扑结构:无中心拓扑结构和
31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4.传送功能(TF) ❖ 传送功能为接入网中不同地点之间公共承载通路
提供传输通道,并进行所用传输媒质的适配。 ❖ 主要功能有:
① 复用功能; ② 交叉连接功能(包括疏导和配置); ③ 管理功能; ④ 物理媒质功能。
汇聚层 宽带 接入网
接入层
汇聚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
以太接入网
汇聚交换机
OLT
OLT EPON接入网
ONU
ONU
IAD LS
IAD DSLAM IAD LS
16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电信网分类: (1)按区域或运营方式分为公用通信网与专
用通信网。 (2)按信息类型分为电话通信网与数据通信
能力。
24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2.业务节点接口(SNI) (2)业务节点接口类型 ❖模拟接口(Z接口): Z接口对应于UNI的模拟2
线音频接口,可提供普通电话业务。 ❖数字接口(V接口): V接口经历了V1~V5接口
的发展。
▪ V1~V4接口:的标准化程度有限,并且不支持综合业 务接入,只能用于ISDN。
❖ 一个完整的电信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电信网的硬件一般包括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及 通信线路,是构成通信网的物理实体。
15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骨干网
省干路由器
ChinaNet
核心层
城域 骨干网
自身业务平台
业务层
BRAS
CN2 P
CN2
CN2 PE
BAC
CE
TG
SS
SR
汇聚交换机
术的诞生和应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与其 他介质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巨大的 传输容量是光纤通信最显著的特点,一根 常规单模光纤的可用带宽就可达到30 000GHz,同轴电缆的带宽不过是1GHz, 微波的带宽也不超过300GHz,但应用较为 麻烦。
14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1 接入网的定义与界定 电信网概念
30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3.核心功能(CF) ❖ 作用:将各个用户接口承载要求或业务接口承载
要求适配到公共传送承载体之中,包括对协议承 载通路的适配和复用处理。 ❖ 主要功能: ① 接入承载通路的处理; ② 承载通路的集中; ③ 信令和分组信息的复用; ④ ATM传送承载通路的电路模拟; ⑤ 管理和控制。
27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28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1.用户接口功能(UPF) ❖ 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
能相适配。 ❖ 主要功能:
① 终结UNI; ② A/D转换和信令转换; ③ UNI的激活/去激活; ④ 处理UNI承载通路及容量; ⑤ UNI的测试和UPF的维护; ⑥ 管理和控制功能。
网。 (3)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与支撑
网。 (4)按所处位置可分为核心网(CN)、接
入网(AN)与用户驻地网(CPN)。
17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电信网组成示意图
18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接入网(AN)定义: ❖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
4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作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程,课程中涉及到一些非常实用的宽带接 入技术,学完本课程,对于学生将来从事 宽带接入类相关工作会有所帮助。
5
课程概述
铜线接入技术(ADSL) 光纤接入技术(光纤到户) 以太网接入技术(局域网,LAN:IP) 无线接入技术(3G、WLAN、WiMAX)
命名类似设备并进行框架性描述,接入网 正式诞生。
11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 ❖ITU-T(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制定了
V1~V5系列窄带接口标准。
12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1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 ❖ITU-T制定了VB5系列建议,涉及宽带接口
33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4 接入网的参考模型
34
任务一 认知接入网网络结构
1.2接入网的定义与作用
1.2.4 接入网的参考模型 1.电路层(CL):电路层是关于在电路层接入点
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功能层,直接为用户提供通 信服务。 2.传输通道层(TP):它定义了通道层接入点之 间信息的传递方式,支持一个或多个电路层网络, 为其提供传送服务。 3.传输介质层(TM):传输介质层可进一步分为 段层和物理介质层,段层是在段层接入点之间进 行信息传送的功能层,能支持一个或多个传输通 道层。物理介质层是关于具体传输介质的功能层。
HFC接入技术(有线电视)
6
❖ 学习方法
课程概述
7
课程概述
考核: ❖最后总成绩 = 期末考试(50%)+平时
(20%)+实践(30%) ❖平时=出勤、作业+课堂表现 ❖实践考核=实践过程(50%)+实践报告
(50%)
8
课程概述
❖ 教学资料: 1.教材: ❖ 《宽带接入网技术》方国涛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年 2.参考资料: ❖ 《宽带接入网技术》张喜云 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年 ❖ 《华为HCDA网络工程师》培训资料 华为通讯 2008年 ❖ 《华为EPON网络工程师》培训资料 华为通讯 2009年 ❖ 《宽带接入技术》Albert Azzam Niel Ranso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 ❖ 《接入网》 韦乐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年 ❖ 《接入网技术》 张中荃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年 ❖ 《综合宽带接入网》 陶智勇,周芳等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网:从技术到应用》 Shlomo Ovadia著,韩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