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质控标准

合集下载

病理科 医疗质量评价标准

病理科 医疗质量评价标准

机制、制度和程序

4
)不能及时提供检查结果
1 4
3、履行有关告知程序,落实操作告知义
务,充分尊重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
的诊断、操作项目,科室要列出目录,各
级人员应熟悉目录内容
(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
0.5分
1
(2)未落实告知程序,每例次扣0.5

1
(3)科室未落实告知项目目录 1
(4)未维护尊重患者的权益 1 6
4、建立规范的急诊实验室和严格的工作
制度,急诊检验人员经过资格认证,开展
适合本院急诊工作的服务项目,急诊检验
结果回报时间:临检≤30min,生化≤
60min
(1)缺急诊实验室或开展项目不能满
足临床工作需要
2
(2)急诊报告时间延时 2
(3)缺急诊实验室工作制度 1
(4)急诊检验人员为经过资格验证 1 4
5、科室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有事
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员去向,有明确的“人
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
通,以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
按时到位
(1)缺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
(2)替代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或通讯工
具不畅通
2
(3)工作人员出现脱岗
1。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附件5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每百病床病理医师数定义:平均每100实际开放病床病理医师的数量。

计算公式:每百病床病理医师数= 病理医师数同期该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00意义:反映病理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二、每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定义:病理技术人员是指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每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是指平均每100实际开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的数量。

计算公式:每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病理技术人员数同期该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00意义:反映病理技术人员资源配置情况。

三、标本规化固定率定义:标本规化固定是指病理标本及时按行业推荐方法切开,以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充分固定。

有特殊要求者可使用行业规许可的其它固定液。

标本规化固定率是指规化固定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规化固定率= 规化固定的标本数×100%同期标本总数意义:反映处理标本是否及时规的重要指标。

四、HE染色切片优良率定义:HE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HE染色切片。

HE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HE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HE染色切片优良率= HE染色优良切片数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意义:反映病理科HE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100%意义: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定义:在规定时间,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

规定时间是指单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30分钟完成。

病理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病理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四、生物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
1、贯彻贯彻《病原微生物试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生物安全手册》。
1、根据《病原微生物试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有关制度,并组织实行,重点是:①试验室内务管理制度;②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③试验室安全防护制度;④标本采集运送制度;⑤样本保管制度;⑥锋利器具安全使用制度;⑦废弃物处理制度;⑧安全应急处理制度。
未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分。
4、科室应对病理汇报阳性率进行记录,并有阳性率分析汇报及改善措施。
无记录,无分析不得分。
5、建立差错及事故登记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有登记分析记录。
无登记记录不得分。
6、病理资料旳保留、使用与借阅按有关规定执行,病理切片保留时间≥;蜡块保留时间≥;阳性涂片保留期限,病理资料查阅时间为门诊病例;住院病例为。阴性涂片保留1年。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2、医疗废弃物旳处理应严格按照废弃物分类管理措施执行。
无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视其状况酌情扣分。
2、取材室生物安全。
1、凡进取材室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生物安全旳规章制度。
未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分。
2、取材旳有关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生物安全有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单独培训。
1、科室制定有健全旳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旳岗位职责,重点是:标本接受与处理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制度,病理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差错事故等级管理,教育培训,信息反馈,试验室安全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病理汇报审核与发放汇报登记等。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分。关键制度缺失旳不得分,少一条扣1分。
未到达规定规定旳酌情扣分。
二、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

(完整版)病理科质控标准

(完整版)病理科质控标准

病理科质控标准老例1、标本接收必定登记、签字、十三查十三对。

2、取材医生在取材时应与记录员对每一个标本进行查对,取材结束时还应该查对取材数量。

3、包埋时取材医生与技术员应同时在场,保证包埋正确无误。

4、切片染色时每一批切片应进行镜下议论,并如期结合染色剂及染色时间进行解析、总结,最后找出原因。

5、制片完成后应接受切片的医生应与制片技术员共同依照工作清单进行切片的查对并签名。

6、诊断医生在诊断时应查对患者申请单与切片信息可否一致,若是遇到镜下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时候应再次查对申请单与切片信息可否一致,若是有必要应及时与临床送检医生联系。

7、诊断医生镜下判断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的病例,并见告技术员,诊断医生找出相应的蜡块送到免疫组化室。

8、认真执行三级报告制度:初诊医生可对典型、常有病例做出诊断;疑难或初诊医生有疑问的应由上级医生诊断;若是上级医生也无法做出的诊断应交由全科医生会诊〔专家参加〕。

9、报揭发送时应做好登记及签完工作。

术中冰冻1、手术室送到的标本及申请单应十三查、十三对。

2、收到标本后要及时做好登记及接收签字。

3、取材医生在取材时应与记录员对标本进行查对,查察送检标本与申请单注明的可否一致。

4、技术员应该在15 分钟内完成制片,送到诊断室。

5、诊断医生应查对申请单与切片可否一致。

6、 15 分钟内做出诊断并打印报告。

7、报告送得手术室时必定要有接收人签字。

制片质量1、每天诊断医生应大概的对制片质量进行简单的议论并记录。

2、每 2 个月科内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两个月的切片进行抽查依照制片评判标准进行评判〔百分制〕。

3、技术组应有人参加制片质量议论。

术中冰冻中遇到与临床不符时1、检查申请单与切片可否一致,若是一致应看切片镜下形态与临床送检标本可否一致。

2、若是一致可请其余有资质的医生再次复查一遍。

3、若是还是一致,可发出病理报告并及时与临床沟通。

术中冰冻与白腊老例不符时1、检查申请单与切片可否一致,若是一致应看切片镜下形态与临床送检标本可否一致。

病理科的全程质控

病理科的全程质控

不清晰(扣4分)
切片质量分级标准: 甲级片:≥90分(优);乙级片:75-89分(良);丙级片:60-74分;丁级片:≤59分(不合格)
显微镜检和病理诊断
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必要时应向有关临床 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认真阅读标本巨检记录 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验情况,必要时调阅切片及相关
透明度好
10
透明度差(扣1-3分),组织结构模糊(扣5-7分)
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对比清晰 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
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扣5分),红(细胞质)与蓝
(细胞核)对比不清晰(扣5分)
10
切片松散(扣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扣5分)
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
10
切片不整洁(扣3分),标签黏贴不牢(扣3分),编号
送检标本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压 (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
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内容
患者的基本情况 巨检病变和镜下病变的要点描述(一般性病变
和细小标本可酌情简述或省略,镜下病变可用 图片代替)。 与病理学相关技术的检查结果(特染、免疫组 化、分子病理等) 病理诊断及建议 科内会诊及上级医院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意 见列于该患者的诊断报告书中。
常规石蜡切片质量的评分标准
优质标准
满分 质量缺陷扣分
组织切莫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 切片薄(3-5微米),厚薄均匀 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 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 切片无污染物
10
组织稍不完整(扣1-3分);不完整(扣4-10分);未
达到规定面数(扣5分)
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扣6-10分);厚薄不

医院病理科质控管理制度

医院病理科质控管理制度

医院病理科质控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化质控管理是病理科确保优质服务、优质医疗、高效低耗的关键环节,也是病理科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评价两个方面。

一、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是开展质控管理工作的关键。

应根据各地情况,分别组建以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地市骨干医院为基础的病理质控分中心和各级医院病理科质控小组,形成完善的三级病理质控工作网络。

质控中心成员可由中心挂靠单位分管领导。

由骨干医院病理专家等组成,实行省市中心定期决策、职能机构组织推动、逐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病理质控活动。

二、制订病理科规范化制度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各级中心在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系统制订病理科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并以行政行文形式公布,以体现标准和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可组织编印成册,下发各基层单位,从而使标准化管理行有依据,查有出处。

三、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树立质量意识质量教育的深入与否对质量意识的树立和质控工作好坏有重要的影响。

现代的科学管理制度必须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科学态度的人来执行。

只有充分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才能使质量管理富有成效,由此应以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全员质量意识教育,重点应做好各级病理科主任的培训工作,使之成为质控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从而推动全面质控管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室内质控,实行标准化管理室内质控系指科室内部按各级医院病理科规定要求所作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估,从而达到及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提高的目的。

它是病理科质控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病理科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措施。

室内质控主要包括科室管理、切片质量和诊断质量等诸多环节的质量控制,各项内容应具有明确的单项或综合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并应有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从而使室内质控落到实处。

五、搞好室间质控评价活动,推动全面质控工作的开展室间质控评价活动是各级医院病理科间病理质量的评比和交流,是推动各级医院病理科质控工作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

病理科质控指标和标准

病理科质控指标和标准

病理科质控指标和标准
病理科质控指标和标准是衡量病理科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指标和标准。

常见的病理科质控指标和标准包括:
1. 报告及时性:病理检查结果的报告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通常为阳性检查结果应在24小时内报告,阴性检查结果应在72小时内报告。

2. 检查准确性: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是衡量病理科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包括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肿瘤分期的准确性等。

3. 检查完整性:病理标本的完整性是评估病理科工作有效性的指标。

包括手术标本是否完整,是否满足病理诊断要求等。

4. 质量控制指标:如标本收取是否标准、组织切削是否完整、染色与切片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等。

5. 质量改善指标:如病理科的病理诊断一致性、标本质量问题的持续改善等。

6. 病理科管理指标:如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是否规范、病理科人员的合格率和培训情况等。

这些指标和标准通常由相关的病理学学会、医疗管理部门等制定,并且由医院内部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证病理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病理质控评价13项基本指标

病理质控评价13项基本指标

病理质控评价13项基本指标
1. 标本质量:标本收集、固定、包埋及切片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标本数量、大小、深浅、瘤组织比例等。

2. 病例鉴别:病例诊断、鉴别诊断是否准确,是否有漏诊、误诊等情况。

3. 涂片诊断:涂片技术是否规范化,是否存在技术失误、误诊、漏诊等情况。

4. 切片制备:切片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如切片厚度、染色规范、清晰度等。

5. 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否符合临床表现,是否满足病理诊断标准,是否遵循病理学的规范化诊断流程。

6. 报告书写:病理报告书写是否规范、准确、完整,是否符合规范化诊断要求。

7. 病例存储:病例、标本等是否存储合理,保障病例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以及有效性和科学性。

8. 通讯核实:病例及诊断结果的通讯、沟通是否及时、准确、完备,是否能够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要。

9. 醒目警示:当有重要信息需要特别注意时,是否有足够的醒目警示,以避免
漏诊、误诊等问题。

10. 质量保证:是否建立了科学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病理诊断质量达到最佳水平。

11. 报告颁发:病理报告颁发方式是否规范、安全、及时,是否更好地满足医患需求。

12. 退检率:病理报告被退检的比率是否超出规范,如超过一定阈值,则需要进一步考虑进一步改进。

13. 病例整理:病例整理是否规范、完整,是否满足诊断和研究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科质控标准
常规
1、标本接收必须登记、签名、十三查十三对。

2、取材医生在取材时应与记录员对每一个标本进行查对,取材结束时还应该核对取材数
量。

3、包埋时取材医生与技术员应同时在场,确保包埋准确无误。

4、切片染色时每一批切片应进行镜下评价,并定期结合染色剂及染色时间进行分析、总结,
最终找出原因。

5、制片完成后应接受切片的医生应与制片技术员共同根据工作清单进行切片的核对并签
名。

6、诊断医生在诊断时应查对患者申请单与切片信息是否一致,如果遇到镜下诊断与临床
诊断不符的时候应再次核对申请单与切片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有必要应及时与临床送检医生联系。

7、诊断医生镜下判断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的病例,并告知技术员,诊断医生找出相应
的蜡块送达免疫组化室。

8、认真执行三级报告制度:初诊医生可对典型、常见病例做出诊断;疑难或初诊医生有疑
问的应由上级医生诊断;如果上级医生也无法做出的诊断应交由全科医生会诊(专家参与)。

9、报告发送时应做好登记及签收工作。

术中冰冻
1、手术室送达的标本及申请单应十三查、十三对。

2、收到标本后要及时做好登记及接收签名。

3、取材医生在取材时应与记录员对标本进行查对,查看送检标本与申请单注明的是否一
致。

4、技术员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制片,送到诊断室。

5、诊断医生应查对申请单与切片是否一致。

6、15分钟内做出诊断并打印报告。

7、报告送达手术室时必须要有接收人签字。

制片质量
1、每天诊断医生应粗略的对制片质量进行简单的评价并记录。

2、每2个月科内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两个月的切片进行抽查按照制片评判标准进
行评判(百分制)。

3、技术组应有人参加制片质量评价。

术中冰冻中遇到与临床不符时
1、检查申请单与切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应看切片镜下形态与临床送检标本是否一致。

2、如果一致可请别的有资质的医生再次复查一遍。

3、如果还是一致,可发出病理报告并及时与临床沟通。

术中冰冻与石蜡常规不符时
1、检查申请单与切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应看切片镜下形态与临床送检标本是否一致。

2、如果一致可请别的有资质的医生再次复查一遍。

3、如果还是一致,应该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及时处理及选取最佳的补救措施。

4、报告危急值及不良事件。

5、科内要召开分析会议,具体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在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再次发生。

免疫组化
1、每一批新进的抗体应进行一次阴阳性对照。

2、每一批免疫组化至少应对重要抗体进行一次阴阳性对照。

3、定期与诊断医生交流,及时发现免疫组化制片过程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