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习计划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习计划一、学习背景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医学影像技术及其应用,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影像导引介入治疗等多种影像学技术。
在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学习医学影像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2.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研究;3. 对医学影像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有所了解;4. 能够适应医学影像学专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包括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习内容1. 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病理学、放射学、医用物理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对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深入的了解。
2. 影像学技术与设备学习X射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影像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对各种影像学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有所了解。
3. 影像学诊断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能够进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影像学临床应用有深入了解。
4. 影像学研究方法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研究方法和科研技能,能够开展医学影像学的科研工作,包括临床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
5. 影像学临床实践在临床实习中,学习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四、学习方法1.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际临床情况结合,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2. 注重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实习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动手能力。
3. 多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科研素养。
4. 多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了解和体验医学影像学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拓展学习视野。
五、学习计划1. 第一年第一学期:学习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放射学等基础课程,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第二学期:学习X射线、CT、MRI、超声等影像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医学影像学教案

医学影像学教案教案一:医学影像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4. 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影像学图像、对比剂等。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领域。
3.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磁共振成像等; - 各类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筛查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授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建立对医学影像学的整体认识;2. 案例分析:通过临床实例,结合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医学影像学在诊断中的重要性;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操作医学影像学设备,体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的问题,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根据学生对临床实例的分析和解答,评估其对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理解;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教案二:常见医学影像学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及其原理;2. 掌握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能够运用不同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4. 了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放射学- X射线摄影;- CT扫描;- 胸部透视和脊柱透视。
2. 超声学- B超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
医学影像专业的学习计划

医学影像专业的学习计划医学影像专业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成像技术来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活动。
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医学影像专业正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学科。
本文将就医学影像专业的学习计划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安排。
一、专业概述医学影像专业是医学诊断专业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通过临床医学影像设备进行病理诊断、临床诊断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医学影像专业是一门集成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和临床基础知识,同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及维护等知识。
二、学习目标1. 系统掌握医学影像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影像学、影像测量学、医学图像处理学等。
2. 了解和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3. 具备较强的医学影像信息处理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医学影像的质量要求、评价标准、处理技术等。
4. 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跟踪监测工作。
三、学习内容医学影像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影像信息系统、医学影像设备保养维护等。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医学影像的形态学和功能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等。
2. 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主要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放射治疗等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3. 医学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知识,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修技能等。
4.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医学影像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影像存储和检索技术等。
5. 医学影像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应用、影像检查和诊断技能、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等。
医学院影像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二、教学目标:1. 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2. 熟悉各类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成像原理;3. 了解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绪论1.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1.2 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X线成像技术2.1 X线成像原理及成像质量影响因素;2.2 X线摄影技术及操作规范;2.3 X线透视技术及临床应用。
3. CT成像技术3.1 CT成像原理及成像质量影响因素;3.2 CT扫描技术及操作规范;3.3 CT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4. MRI成像技术4.1 MRI成像原理及成像质量影响因素;4.2 MRI扫描技术及操作规范;4.3 MRI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5. US成像技术5.1 US成像原理及成像质量影响因素;5.2 US扫描技术及操作规范;5.3 US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6. 核医学成像技术6.1 核医学成像原理及成像质量影响因素;6.2 核医学成像设备操作及图像分析;6.3 核医学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7. 影像诊断学7.1 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7.2 影像诊断报告的撰写及质量控制;7.3 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等;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影像诊断技巧;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影像设备操作和图像分析。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PPT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2. 影像资料:收集典型病例影像资料,供学生分析学习;3. 影像设备:提供影像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4. 教材和参考书籍:推荐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和拓展知识。
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发言、提问等;2. 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考试: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检验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4. 实践操作:考察学生对影像设备操作和图像分析的能力。
医学影像学教学计划

医学影像学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医学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设计一个全面、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基于这一需求,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医学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医学影像学学习体验。
二、教学活动安排1. 理论讲座:开设医学影像学专题讲座,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通过系统讲解基本概念、影像学解剖学、影像学病理学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的基本认知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和临床实习,亲自操作医学影像学设备,学习影像采集、图像处理和诊断判断等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影像学病例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3. 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此外,建立学生影像学学术俱乐部,定期组织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三、教材使用1. 经典教材:选择医学影像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如《医学影像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等。
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权威性强,适合初学者对医学影像学进行系统学习。
2. 多媒体教材:配备多媒体教材,利用图文并茂、动态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学的知识与技术。
可以使用电子教材、在线课程等形式,方便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学习。
3. 医学影像学案例集:编制医学影像学经典病例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影像学鉴别和分析能力。
四、实践培训1. 影像学设备操作培训:设置影像学设备操作培训课程,学生通过模拟操作掌握X射线、CT、MRI等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师生互动、实践实训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水平。
2. 影像学实习:安排学生在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医学影像学实习,跟随一线医师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
学生可通过参与真实病例的影像采集、处理和诊断,提高对医学影像学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学习计划

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学习计划一、导言医学影像技术作为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MRI等,可以清晰地展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学习医学影像技术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知识,还需具备丰富的影像工程技术和临床实践经验。
本学习计划将分为以下几部分: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知识、影像检查技术的专业训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成像原理、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等;2. 掌握多种影像检查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3. 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包括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解读影像结果和协助临床诊断的能力;4. 提升专业能力,包括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专业考试等。
三、学习内容1. 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知识(1)医学影像学概述(2)影像学基础知识(3)放射病理学(4)医学影像技术的病理生理基础(5)成像原理和技术2. 影像检查技术的专业训练(1)X射线影像技术(2)CT影像技术(3)MRI影像技术(4)超声影像技术(5)核医学影像技术(6)介入放射技术3. 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1)参与影像检查过程,包括操作仪器、调节参数和观察影像;(2)解读影像结果,包括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和诊断标准;(3)协助临床诊断,包括向医生提供影像资料和参与病例讨论。
4. 专业能力的提升(1)参与科研项目,包括研究课题和实验设计;(2)撰写学术论文,包括对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的探讨和总结;(3)参加专业考试,包括国家注册放射技师考试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考试。
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1)学习教材和专业书籍,包括医学影像学、放射病理学和影像学基础知识;(2)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包括学术报告和学科交流活动;(3)参与专业培训和考试,包括参加放射技师和影像学专业考试。
2. 实践训练(1)参与影像检查过程,包括操作X射线、CT、MRI等影像检查仪器;(2)解读影像结果,包括参与病例讨论和临床诊断;(3)参与科研项目,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

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临床第⼀线需要的,能在基层医疗卫⽣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学医疗,德、智、体、美等各⽅⾯全⾯发展的⾼等应⽤性专门⼈才。
⼆、培养规格(⼀)思想道德⽅⾯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逐步树⽴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
3、热爱医学影像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严谨、求实的⼯作作风。
(⼆)⽂化业务⽅⾯1、掌握医学影像学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进⾏医学影像学检查和诊断的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学能⼒以及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学医疗⼯作。
2、学⽣在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和能⼒(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传统X线诊断学、CT&MRI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及介⼊性放射学等医学影像技术。
(3)具有运⽤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疾病诊断的能⼒。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针、政策和办法。
(5)熟悉各种影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并具备⽇常维护的能⼒。
(6)基本掌握⼀门外语,要求能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
(7)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其他⽅⾯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习惯。
2、具有良好的⼼理素质,健全的⼈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三、学制:三年四、毕业最低学分:132学分五、主要课程简介1、医学影像物理学学时:32(实验10学时)考核⽅式:笔试内容简介: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使学⽣在普通物理知识基础上,进⼀步了解有关现代医学影像的物理基础,为解析图像中包含的⽣物信息、评估与控制图像质量作理论上的准备,培养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影像诊断⼯作奠定必要的物理学理论基础。
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

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际需要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坚持德育领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志愿为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注重智育提高学习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3.促进身心发展学习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理论教育和基本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知识;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需要的,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学医疗,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思想道德方面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热爱医学影像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文化业务方面
1、掌握医学影像学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和诊断的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学医疗工作。
2、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传统X线诊断学、CT&MRI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及介入性放射学等医学影像技术。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5)熟悉各种影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并具备日常维护的能力。
(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
(7)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其他方面
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三、学制:三年
四、毕业最低学分:132学分
五、主要课程简介
1、医学影像物理学学时:32(实验10学时)考核方式:笔试
内容简介: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在普通物理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有关现代医学影像的物理基础,为解析图像中包含的生物信息、评估与控制图像质量作理论上的准备,培养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奠定必要的物理学理论基础。
其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的基本性质和成像原理,CT、MRI、DSA、超声等物理基础和成像原理等。
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张泽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医学电子学基础学时:32(实验10学时)考核方式:笔试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元器件的介绍,了解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的原理,负反馈的作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掌握整流、稳压、可控整流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电路的原理以及数字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影像设备学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教材:《医学电子学基础》,高翠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医学影像设备学学时:54(实验14学时)考核方式:笔试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医学影像学专业中研究医用影像设备如何将人体内部结构成像及如何操作维护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医用影像设备成像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并初步具有对各种常见的医用影像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和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必备的操作维护影像设备的基础和专业技能。
常见的医用影像设备有:X线成像装置、X-CT、MRI、超声成像装置、电子内窥镜等,讲解这些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操作维护要点。
重点讲解医用诊断X线设备内容,包括:医用诊断X线设备概论、X线管、高压输送、X线机主机控制电路原理及国内外X线机最新技术应用等。
教材:《医学影像设备学》,黄泉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人体解剖学学时:90(实验40学时)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操作
内容简介:人体结构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独立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必要的人体形态结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按运动学、内脏学、内分泌学、脉管学、感觉器和神经学顺序叙述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等内容。
局部解剖学按头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上下肢等,重点叙述与医疗实践较为有关连的部分。
教材:《人体解剖学》,吴光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5、诊断学学时:54(实验14学时)考核方式:笔试
内容简介: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其他检查等。
教材:《诊断学》,邓长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6、内科学学时:63(实验14学时)考核方式:笔试
内容简介: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原则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
主要内容包括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原则,为提高影像诊断质量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内科学》,祝惠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7、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学时:72(实验30学时)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操作
内容简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研究医学影像成像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影像成像原理、X线检查、CT、MRI、DSA、CR等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张云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8、医学影像诊断学学时:213(实验 70学时)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操作
内容简介: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及磁共振特性和基础医学知识,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疾病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影像,以唯物辨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传统X线诊断学、CT诊断学和MRI诊断学等。
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吴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9、超声诊断学学时:75(实验24学时)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操作
内容简介:超声诊断学是在现代电子学发展的基础上,将雷达技术与声学原理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修课。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主要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超声诊断仪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等。
教材:《超声诊断学》,王纯正、徐智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0、介入放射学学时:30(实验10学时)考核方式:笔试
内容简介:介入放射学是研究以放射诊断为基础,以治疗为目的的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技术和在医学影像监视下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和生理资料,以明确病理性质的技术的一门新兴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两大类。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是通过血管造影了解病变部位、性质,然后应用导管进行治疗的技术,包括人工栓塞术、血管腔内成形术、灌注药物、血栓取出术和采集血液标本等。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包括经皮穿刺活检、经皮穿刺引流和抽吸以及结石的处理等。
教材:《介入放射学》,郭启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2、毕业考试课目: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检查学。
十、课程结构比例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