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复习资料 第三章

合集下载

民法第三章[1]

民法第三章[1]

外部事物
• 民事行为的效力 • 法律关系的变动
以单方意思通知的方式行使权利
• (四)主权利与从权利(权利之间的相互关 系) • 1、主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的民事权利 中,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可以独立存在的权 利。 • 2、从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的民事权利 中,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基础,即从属于主 权利的权利。 • --
民事法律关系
赋予:权利、义务
“触发器”:法律事 实
产生原因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平等 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具有 对等性和对应性 3.民事法律关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任 意性 4.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一般具有财产 性和补偿性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 )。 A.基于法人的名称而发生的名称权关系 B.自然人交纳所得税关系 C.工商局对违法经营企业的罚款 D.企业因不履行合同依约定向对方支付违 约金
• 2008年单选 • 1. 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抵销权属抗辩权 • B.权利的行使不都是事实行为 • C.支配权的客体只能是物 • D.请求权基于基础权利受侵害而发生 •
• 答案: D •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由当事人根据其意思自主设定的,法律 只是对意思表示规定严格的条件而已。本 题中,“假一罚十”是甲自愿作出的真实 意思表示,没有对方的欺诈、胁迫、乘人 之危,也没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且 没有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应当认定为有效。D答案是正确的,当选。

某甲在某百货公司购买服装,在甲 到收银台交款时,因地面太滑而摔伤, 甲即找公司经理要求赔偿。该公司的 保安人员认为甲在购货中有盗窃行为, 就强将甲带入办公室。试析:甲与百 货公司间因何法律事实发生何法律关 系?

学习内容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章第四节特别法人和第四章非法人组织

学习内容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章第四节特别法人和第四章非法人组织

第三章法人第四节特别法人第九十六条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第九十七条有独立经费的机关和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机关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第九十八条机关法人被撤销的,法人终止,其民事权利和义务由继任的机关法人享有和承担;没有继任的机关法人的,由作出撤销决定的机关法人享有和承担。

第九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条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第四章非法人组织第一百零二条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第一百零三条非法人组织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登记。

设立非法人组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零四条非法人组织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其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零五条非法人组织可以确定一人或者数人代表该组织从事民事活动。

第一百零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法人组织解散:(一)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出资人或者设立人决定解散;(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零七条非法人组织解散的,应当依法进行清算。

第一百零八条非法人组织除适用本章规定外,参照适用本编第三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

成人高考民法笔记第三章

成人高考民法笔记第三章

⼀、⾃然⼈的概述 1.概念:⾃然⼈和公民既有联系⼜有区别。

公民:指具有中华⼈民共和国国际的⾃然⼈。

⾃然⼈:指基于⾃然规律出⽣的⼈。

⾃然⼈的范围⽐公民⼴,它包括公民、外国⼈、⽆国籍⼈。

在我国民法上,公民就是⾃然⼈。

2.住所:⾃然⼈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经常居住地(连续居住⼀年以上的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吴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然⼈民事权利能⼒ 1.概念:指⾃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是⾃然⼈成为民事主体的前提条件,⾃然⼈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能⼒,才能以独⽴的民事主体资格参与民事活动。

2.特征: 1)平等性民事权利能⼒不因民族、性别、财产状况等有所区别,但民事权利不平等。

2)统⼀性⾃然⼈的民事权利能⼒是⾃然⼈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的统⼀。

3)不可分离性民事权利能⼒与民事主体不可分离,不得转让,不得放弃。

3.⾃然⼈民事权利能⼒的开始和终⽌ 1)时间:公民从出⽣时起到死亡时⽌, 2)死亡在法律上分为两种:⽣理死亡(呼吸和⼼跳均告停⽌)和宣告死亡(针对长期失踪) 三、⾃然⼈的民事⾏为能⼒ 1.民事⾏为能⼒:指⾃然⼈能够以⾃⼰的⾏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然⼈要取得民事权利必须具备民事能⼒。

2.意思能⼒是民事⾏为能⼒的基础,意思能⼒与⾃然⼈的年龄、精神状况相关。

3.特征: 1)⾃然⼈的民事⾏为能⼒由法律直接规定 2)⾃然⼈的民事⾏为能⼒受到⾃然⼈年龄和精神状况的影响(不是⼈⼈平等) 4. 类型:以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为标准,将⾃然⼈的民事⾏为能⼒分为三种: 1)完全民事⾏为能⼒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具有完全民事⾏为能⼒,可以独⽴进⾏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为能⼒⼈。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的劳动收⼊为主要⽣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为能⼒⼈。

民法课本整理 第三章

民法课本整理 第三章

第三章:民事权利通论第一节:民事权利概述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及意义民事权利是权利的下位阶概念,是指权利主体以实现其正当利益为目的而自由行使意志的范围。

*民事权利的意义在于:1.权利是私法秩序维持的手段。

2.权利是个人人格发展的自由空间。

(权利为人的自由意志划定了范围,也就为个人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二、权利的对应物——利益(一)义务的意义义务是权利的对应物,一方权利的实现是依靠另一方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意义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所以,义务的内容就表现为不利已,不履行就有责任课定。

(二)义务的分类1.作为的义务与不作为的义务。

2.真正义务与不真正义务。

第二节:民事权利的分类一、绝对权与相对权这是以权利所及的人的范围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一)绝对权如果一项权利相对于所有的人产生效力,即可以对抗所有人的权利,就是绝对权。

典型的绝对权是所有权,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这种权利,否则就要负赔偿责任。

(二)相对权如果一项权利仅仅对某个特定的人产生效力,这种权利就是相对权。

债权是典型的相对权。

(三)说明1.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从学理上掌握权利的性质和适用的规则。

2.相对权例外地具有绝对权的特点,主要的例外表现在(1)债权的不可侵犯性。

债权的不可侵犯性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只是作为相对性的例外。

(2)买卖不破租赁,承租人有权以债权对抗任何人。

二、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这是以权利的作用与功能对权利进行的划分。

(一)支配权支配权是指排除他人干涉而权利人仅凭自己的意志对标的物进行处分的权利。

这种权利的利益实现不需要他人的积极协助(二)请求权请求权是要求他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权利。

至于要求什么样的作为与不作为,则由法律行为或者法律予以具体规定。

(三)形成权形成权是仅凭当事人一方的意志就能够使权利形成、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四)抗辩权抗辩权是组织请求权的权利,也就是说,义务人对权利人提出的权利请求可以予以有理由的拒绝,以阻止权利人实现权利。

民法学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学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甲、乙、丙三人签订一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销水果,甲负责购货,
乙负责销售,丙负责仓储。但由于经营不善,连连亏损,这时丙提出退出,
声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只能是两人,否则权利义务很难对应。自己只是仓
库保管员,并非合伙人,也无所谓权利义务,对亏损不应承担责任。
• 问题:甲的主张是否成立?
1
第三章
• 民事法律关系 • Relationship in Civil Law
合法不应对非法让步,在可以采取其他 措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正当防卫。
37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 1、时间上的条件:侵害是现实存在并是正在进行的。
现场延伸,事后防卫 2、侵害必须是不法的。 3、必须是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4、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人。
38
5、不能违反比例原则
39
2、紧急避险
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
13
•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 (一)人格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社员权 • (二)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 • (三)绝对权与相对权 • (四)主权利和从权利 • (五)既得权与期待权
14
(一)人格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社员权
分类标准:民事权利的内容
1、人格权;是指以实现权利人的人格 利益为客体、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 离的民事权利。
33
继承权是期待权吗? 期待权与期待 • 期待权对特定的民事主体产生法律 上的拘束。期待则没有此效力。
34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
• (一)民事权利的行使--限制:权利不得滥用
权利滥用的后果:1、不发生权利行使应 当发生的法律效果;2、承担民事责任。
(二)民事权利的保护 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民法学复习提纲第三四章

民法学复习提纲第三四章

民法学复习提纲第三四章第三章民事主体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行为能力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特征。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公民从事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包含两种含义,一是主体资格,二是主体享有权利的范围。

应区别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概念。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有如下特征:(1)主体的平等性;(2)内容的完全性和广泛性;(3)权利能力和义务能力的统一性;(4)民事权利能力实现的物质保障性;(5)权利能力的不咳转让性。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终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3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特征。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公民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意思能力、取得权利的能力、处分权利的能力。

承担责任的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如下特征:(1)由国家法律确认;(2)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相联系(3)非依法定条件的程序,他人不得限制和取消。

4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八周岁且智力正常。

16到18 周岁可视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到18岁之间,不能完全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3)无民事行为能力。

10 周岁以下,完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合伙的概念、效力、变更和消灭1、合伙的概念合伙是两人以上为共同目的,自愿签定合同,共同出资、共同盈亏和共担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的联合。

合伙的主要法律特征是:(1)合伙合同是合伙成立的基础。

(2)合伙是一种独立的联合组织。

(3)合伙是一种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关系。

(4)合伙是提种共同分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关系。

2、合伙的成立要件(1)实质要件—签定合伙协议。

(2)形式要件—核准登记。

3、合伙的出资和合伙财产(1)合伙人的出资。

(2)合伙的财产。

(3)合伙的财产保全。

4、合伙的债务承担5合伙的内部关系(1)合伙经营事物的决策、执行与监督。

(2)合伙内部的损益分配。

民法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VII. 原权 vs. 救济权
依权利之间的派生关系,可分为原权和救 济权。
原权是原生的权利;救济权是原权受到侵 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时产生的救援性权利。
练习: 1. 所有权属于____。
A. 请求权 B. 相对权 C. 非专属权 D. 支配权 2. 人格权属于____。 A. 专属权 B. 绝对权 C. 支配权 D. 原权
三、权利的命运(形成、变更与消灭)
1. 形成 1)原始取得:不以他人的权利为前提而取得权利,
比如对无主物的先占。 2)传来取得:以他人的权利为前提而取得权利。
2. 变更 1)主体变更,比如说债权的让与。 2)内容变更,如债权人免除部分利息。
3. 消灭:指民事权利本身不再存在 1)权利人的抛弃行为; 2)支配权的标的物灭失; 3)请求权的内容实现。
【法条链接】 《民法通则》第129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
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 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 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1)须合法权益处于紧急的危险中; (2)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避险措施; (3)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以民法总论为例,其内容可以作如下划分: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法人和非
法人组织;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民事义
务和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原因:
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代理) 民事权利的效力障碍:诉讼时效。
五、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又称法律事实,指符合 民法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或消灭的原因。

民法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上有无建立、 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都会由于 法律的规定而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
与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效力往往 与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无关(比如未成年 人和有精神病的艺术家都可以对自己的作品 享有著作权)。
1)合法的事实行为,如加工。 2)不法的事实行为,如侵权行为。
民法承认的私力救济方式有:自卫行为;自助行 为。
【案例】
在中超某轮比赛中,客队战胜主队。赛后 客队球迷张三忘情庆祝,激怒了主队球迷 李四。李四将比自己低一头的张三按倒在 地,举拳欲打,张三挣扎中掏出随身携带 的小刀将李四刺伤。李四能否向张三请求 损害赔偿?
正当防卫
定义: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 的防卫行为。 【法条链接】 《民法通则》第128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
【案例】卡尼阿德斯木板
甲、乙乘船出游遭遇风暴,船体开裂,甲 和乙慌乱中同时抓到一块船舱板,但该木 板只能承载一人的重量。眼见二人就要同 归于尽,甲使出最后的力气将乙踢开,靠 着木板的帮助等来了救援。
【案例】
某航空公司的客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开向 某都市一人口密集的商务区,形势万分危 急。机上有乘客及机组人员100人,但如果 飞机撞上商务区的建筑物,伤亡将远超过 这一数字。
三、权利的命运(形成、变更与消灭)
1. 形成 1)原始取得:不以他人的权利为前提而取得权利,
比如对无主物的先占。 2)传来取得:以他人的权利为前提而取得权利。
2. 变更 1)主体变更,比如说债权的让与。 2)内容变更,如债权人免除部分利息。
3. 消灭:指民事权利本身不再存在 1)权利人的抛弃行为; 2)支配权的标的物灭失; 3)请求权的内容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民事权利一:填空题1.民事法律关系是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答案:民事权利义务2.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

答案:民事法律关系3.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自然事实包括()和()两种形式。

答案:事件、状态4.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和()。

答案:人身权、财产权5.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答案:民事义务6.根据民事义务的发生根据,民事义务可分为()和()。

答案: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二:名词解释1.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相互结合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的总和。

3.民事义务: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在权利限定的范围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约束。

4.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5.支配权:支配权是权利主体可直接对权利客体予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三:单项选择1.甲杀害了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乙的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A)。

A.事件B.民事行为C.违法行为D.事实行为2.甲与乙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未约定何方应先履行。

现甲要求乙交付货款,乙提出甲未交货不能付款,乙所行使的权利属于(C)。

A.请求权B.形成权C.抗辩权D.物权3.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D)。

A.继承关系B.合同关系C.物权关系D.税收关系4.权利人可依自己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属于(C)。

A.支配权B.请求权C.形成权D.抗辩权5.根据民事权利实现的条件是否完全具备,民事权利可分为(A)。

A.既得权和期待权B.绝对权和相对权C.主权利和从权利D.原权和救济权四:不定项选择1.下列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AD)。

A.基于法人的名称而发生的名称权关系B.自然人交纳所得税关系C.工商局对违法经营企业的罚款D.企业因不履行合同依约定向对方支付违约金2.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ACD)A.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的追认B.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3.下列权利属于专属权的有(ABC)。

A.人格权B.身份权C.继承权D.所有权4.某甲有一所房屋,其对房屋的所有权属于(ABCD)。

A.财产权B.对世权C.支配权D.绝对权5.下列法律事实属于自然事实的有(ABC)。

A.不可抗力B.人的出生C.时间的经过D.侵权行为6.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中错误的有(D)。

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7.根据民事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分为(D)。

A.一般义务与附随义务B.专属义务和非专属义务C.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D.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8.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CD)。

A.民事诉讼关系B.宗教关系C.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关系D.收养关系9.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包括(ABC)。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自助行为D.先占10.一位住店客人未付房款即想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

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

”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D)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B.属于侵权,积极侵害债权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五:简答题1.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答: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包括哪些?答: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事实包括自然事实与行为两类。

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自然事实又可分为事件和状态。

事件是指某种偶发的客观现象;状态是指某种现象的持续。

行为是指与人的意志有关的客观现象。

行为既包括合法行为,也包括不法行为;既包括当事人的行为,也包括他人的行为;既包括民事行为,也包括事实行为。

3.简述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

答: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是认定民事法律事实的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是民事法律事实引发的后果。

4.简述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

答: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包括:(1)行为人有权利。

权利滥用是行使权利不合法律要求的行为,若无权利,则不发生权利滥用;(2)行为人行使权利损害了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

若行为人行使权利未损害他人的利益,即使其权利的行使不符合权利的目的,也不构成权利滥用;(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其行使权利的行为尽管损害了他人利益,也不能构成权利滥用。

5.民事法律事实有何特点?答:民事法律事实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客观性。

只有客观现象才能成为法律事实,单纯的主观意志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二是法定性。

所谓法定性,是指何种客观现象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是由法律规定的。

六:论述题1.试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答: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或条件。

从静态上说,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必须具备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民事法律关系也就变更。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人。

具备何种资格才可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但是否参与法律关系,成为具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是由主体自己决定的。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双方,权利主体是享受民事权利的一方当事人,义务主体为负担民事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为一人,也可为数人。

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只能是特定的人,但有的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担的民事义务。

没有权利义务,也就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共同存在于同一法律关系之中。

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必有权利,该权利决定着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同时也有与该权利相对应的义务。

当然,在有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只享有权利,另一方只负担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没有客体,主体的权利义务也就无从落实,也就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2.说明民事责任的特点。

答:民事责任具有如下特点:(1)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民事义务是民事责任的前提,而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没有民事义务,不会产生民事责任;有民事义务而没有违反义务,也不会产生民事责任。

无论违反何种民事义务,均产生民事责任。

(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权利为目的。

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的履行,义务的违反也就是对权利的侵害。

为恢复被侵害的权利,义务违反人须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民事责任的目的在于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

(3)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但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

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因此也具有强制性,这表现在可以以国家强制力强制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

但民事责任一般由当事人自愿承担,只有在当事人不能自愿承担的情形下,国家才强制其承担。

同时,有的民事责任(如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当事人可事先约定,有的民事责任(如侵权的民事责任)虽不得事先约定,事后却可以进行协商。

七:案例分析1.某甲在某百货公司购买服装,在甲到收银台交款时,因地面太滑而摔伤,甲即找公司经理要求赔偿。

该公司的保安人员认为甲在购货中有盗窃行为,就强行将甲带入办公室。

试析:甲与百货公司间因何法律事实发生何法律关系?答:在本案中,甲与百货公司之间因三个法律事实发生三种法律关系:一是因买卖服装而发生的买卖合同关系;二是甲因百货公司的地面太滑受伤而发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三是保安人员误认为甲盗窃而强行将其带入办公室这一侵权行为而发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

2.某甲开车将某乙撞伤致某乙死亡,为此某甲赔偿乙15万元。

某乙的继承人继承了某乙的遗产。

问:本案中有哪些法律事实引发哪些法律关系?答:在本案中,有两个法律事实引发两个法律关系:一是甲开车撞乙致乙死亡这一侵权行为事实引发甲赔偿15万元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二是因乙死亡这一自然事实引发乙的继承人继承乙遗产的遗产继承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