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案例及现场抢救常识

合集下载

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及应急措施

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及应急措施

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及应急措施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及应急措施包括:1. 一氧化碳中毒:应迅速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腰带等,保持呼吸畅通。

呼吸困难的要输氧,停止呼吸的要进行人工呼吸。

2. 氰化物中毒:呼吸困难者需施行超压输氧,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

口服0.2%高锰酸钾或3%氧化氢和高浓度食盐水,需反复引吐和洗胃。

清醒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0分钟3~6滴,失去知觉者注入3%亚硝酸钠10毫升,注射10%硫代硫酸钠溶液。

3. 有机磷农药中毒:首先保证中毒者呼吸和心跳正常,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或体外心脏按摩。

解毒药:解磷针、阿托品、曼陀罗、氯磷啶等。

皮肤污染需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眼睛污染可用2%小苏打水洗眼。

4. 苯中毒:应立即脱离作业现场,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出现呼吸困难要输氧,停止呼吸的要进行人工呼吸。

中毒严重者要迅速送医院抢救。

5. 甲醇中毒:大量吞服甲醇可引起意识障碍、昏迷、休克,直至死亡。

急救措施包括:移至空气新鲜处,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

立即用手指或投药管洗胃,以高锰酸钾溶液或碱性溶液洗胃,并注入硫酸镁导泻。

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溶液,促进排泄。

使用解毒剂和保护剂。

如酸中毒严重,可酌情使用碳酸氢钠静滴。

滴注甘露醇或山梨醇,防止脑水肿和肺水肿。

眼睛污染用2%碳酸氢钠冲洗。

6. 氯化钡中毒:急性钡盐中毒较少见,多为误服。

一般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排毒措施。

服用牛奶、蛋清或植物油以保护胃粘膜。

及时应用硫酸镁、硫酸钠或甘露醇等药物,以利导泻。

注射硫酸镁等可缓解痉挛和疼痛。

忌用油类泻剂(如硫酸镁)。

7. 汞中毒:急性汞中毒常发生于短期内吸入大量汞蒸汽或汞化合物粉尘。

吸入性汞中毒早期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更换被污染衣物,保暖并休息,吸氧,喝牛奶或蛋清等。

腐蚀性汞中毒可吞服10%药用炭,可与水银形成不易吸收的混合物而达洗胃目的。

若吞服水银量较大或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选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但禁用生理盐水洗胃。

常见有毒气体与中毒案例.

常见有毒气体与中毒案例.

第二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 体的特性和防护救护


2、硫化氢的物理特性 硫化氢的化学分子式为H2S,在化学分类上属于无机硫化 物,常用的名称有:硫化氢、氢硫酸、二氢硫。 通常物理状态为:无色气体,比空气略重,容易聚集在 低洼处。分子量: 34.08, 自燃温度: 260℃。沸点: 62.0℃。熔点:-82.9℃。 可爆范围:空气中蒸气体积分数4.3%~46%。 溶解度: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亦溶于乙醇、汽油、煤 油和原油,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 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硫。 气味和警示特性:硫化氢有极其难闻的臭鸡蛋味,低浓 度时容易辨别出。但由于容易很快造成嗅觉疲劳和麻痹, 气味不能作警示措施。
第二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 体的特性和防护救护

(四)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 0.03% 。在生产 活动中,二氧化碳被广泛用于制造啤酒等饮料, 灭火剂、干冰、碳酸氢钠和发酵工业中。职业 性接触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有:长期不开放的 各种矿井、油井及水道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 中的二氧化碳施工作业;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 闭的仓库中储藏水果、谷物等产生的高浓度二 氧化碳;灌装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亚弧焊 作业等。我油田火烧驱油、农安万金塔、长岭 1号气田、红岗地区、乾安地区均有CO2。
第二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 体的特性和防护救护


(2)护理注意事项 a) 在中毒者心跳停止之前,当其被转移到新鲜空气区能 立即恢复正常呼吸者,可以认为中毒者已迅速恢复正常。 b) 当呼吸和心跳完全恢复后,可给中毒者喂些兴奋性饮 料,如浓茶或咖啡,而且要有专人护理。 c) 如果眼睛受到轻度损害,可用干净水彻底清洗,也可 进行冷敷。 d) 在轻微中毒的情况下,中毒人员没有完全失去知觉, 如果经短暂休息后本人要求回岗位继续工作时,医生一般不要 同意。应休息1至2天。 e) 在医生证明中毒者已恢复健康可返回工作岗位之前, 应把中毒者置于医疗监护之下。 在硫化氢毒气周围或附近的工作人员,都要掌握人工呼 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并经常实习训练。

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

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

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一氧化碳中毒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

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一)诊断要点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等,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

伤员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10%~2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

②中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30%~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

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5O%以上。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

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二)现场急救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

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

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1次。

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

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地下建筑内窒息一些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下室、防空洞、贮藏室等由于通风条件差,其空气成分与外界大气成分有很大差别。

离地面越远、通风越差,加上其中的贮藏物发生腐烂或火灾时,其空气的变化也就越大。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范应急措施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有毒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地被释放到空气中,给生物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如何安全防范有毒有害气体,并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有毒有害气体的类型、来源、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有毒有害气体的类型和来源有毒有害气体根据其来源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以下几种: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它通常是由于燃烧不完全释放出来的,比如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等。

尽管一氧化碳没有任何明显的臭味,但是误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中氧气的传递,严重时会导致窒息和死亡。

硫化氢(H2S)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色、有毒气体。

它通常由于化学反应、细菌、污水处理等处放出。

硫化氢可以刺激眼睛、喉咙、皮肤和呼吸系统,严重时引起呼吸困难、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氟化氢(HF)氟化氢是有毒、刺激性气体,无色、有酸味。

它通常由于金属加工、电力设施维护等处放出。

氟化氢能够刺激人体的眼睛、鼻子、喉咙和肺,同时会腐蚀皮肤、损害内脏器官。

氨气是一种刺激性的气体,有强烈的臭味,常用于制造化肥和清洁剂等,也可以由废水、污水放出。

当氨气进入人体后,会对上呼吸道和肺产生刺激作用,严重时会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甚至死亡。

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较为常见,有些是由于工业、交通、建筑等活动产生的,有些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如火山喷发、化学反应等。

不管来源如何,对于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我们都必须采取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影响: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其功能受损,造成血液中氧气的传递障碍,引起缺氧,轻者头痛、头晕、恶心、乏力,重则引起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

常见五种有害气体中毒的现场抢救

常见五种有害气体中毒的现场抢救

常见五种有害气体中毒的现场抢救近年来,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毒气体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例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氨气和氯气等有害气体,它们都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有很强的药理作用,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直接引发突发而严重的急性中毒事件。

这些有害气体一旦泄漏,不仅能危害众生,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

因此,掌握现场抢救的必要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为他人提供急救帮助。

一、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内,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不能有效携带氧气,从而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乏力、胸闷、呼吸急促、恶心、昏迷等。

若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流通处,并打开窗户通风,保持清新空气。

同时,可以使用呼吸器或氧气进行急救。

二、氰化物中毒氰化物是一种危险有害气体,一般存在于工业界中。

中毒症状很快出现,包括意识丧失、胸闷、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等。

若发现氰化物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尽量保持患者的体温和心跳,以促进新鲜空气的吸入。

应立即给氧气,并即时送医院治疗。

如果找不到纯氧气,可打开窗户通风,尽量降低氰化物的浓度。

三、硫化氢中毒硫化氢是一种拥有刺鼻臭味的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危害很大。

中毒症状包括头痛、恶闻、胸闷、肌肉疼痛、恶心、眩晕等。

如果发现硫化氢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带到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

维持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打开窗户通风,以后逐渐将血液中的硫化物排除。

同时,要及时送医院进行处理。

四、氨气中毒氨气的毒性非常强,一旦进入人体,会引起头痛、双目发红、胸闷、嗜睡、想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如果发现氨气中毒,首先要立即转移到通风好的地方,并使其加快呼吸,以促进空气的新陈代谢。

同时,可以使用如橙皮、酒精、面包丝等物质来吸收氨气,以减轻中毒的程度并加速康复。

但是,一旦病情加重,应立即送医院开展抢救。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常见的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一、有毒气体1.CO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毒性很大,它是煤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也产生大量的CO。

CO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比氧气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造成中毒。

CO轻度中毒时,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虚弱无力,不能主动脱离现场,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措施:(1)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勿使受冻;(2)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立即送医院。

2. 氯气,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一旦泄露沿地面流动。

它是强氧化剂,溶于水,有窒息臭味。

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含氯气不得超过0.002mg/L。

含量达3mg/L 时,即使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引起化学灼伤而迅速死亡。

发现氯气中毒时要立即离开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立即送医院抢救。

3硫化氢,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使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结合(生成FeS沉淀)酶活动性减弱。

硫化氢浓度低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因硫化氢有恶臭,一旦发现其气体应立即离开现场,对中毒严重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急送医院。

4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037,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变为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为棕色气体,有腥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39.在用高氯酸、硫酸及硝酸消化有机物样品时,能产生大量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中毒表现为对深度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案例及现场抢救常识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案例及现场抢救常识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案例及现场抢救常识一、案例1、2008 年12 月9 日23 点30 分,榆次华润雪花啤酒(山西)有限公司因厌氧废水处理装置调配罐破裂,造成外泄,废水中大量的有毒有害及窒息性气体,致使现场一名调试人员中毒,其它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入现场施救,最终导致三人死亡,一人中毒的严重后果。

2、2005年5月1日,我市XX县段纯镇XX硫磺厂,一人在封闭硫磺出口时,因硫化氢中毒,其它四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相继进入现场施救,最终造成5 人死亡。

3、2003年10月,我市XX厂调试冲天炉尾气除尘系统。

在施工单位在未完工、该厂生产车间未与施工单位协调的情况下,对冲天炉点火,使冲天炉尾气从除尘器底部外泄(尾气中含有大量CO有毒气体),一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行堵漏时中毒,另一人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入现场抢救,结果造成二人死亡。

上述案例沉痛教训:1、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与其相应的防护设施。

2、有毒有害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三级教育培训,熟悉本岗位有毒有害物质理化特性,树立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3、一旦发生事故,施救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才能进入现场。

4、监护: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作业,必须有可靠的监护。

二、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现场急救应知应会常识我市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较多,在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存在大量煤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炔、二硫化碳、苯、硫化氢、氯气、甲醇等有毒有害气体。

因此,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十分重要,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力普及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已成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有毒有害气体的急救的基本原则①凡进入被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区域内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口罩等防护器具,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②清除毒气,将患者立即转移,离开毒气污染区域。

③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吸入充分氧气。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的是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这类事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一旦发生,后果往往相当严重。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应对这类事故。

1.化工厂、制药厂等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泄漏。

2.煤矿、地下作业等环境中,瓦斯、煤尘爆炸。

3.家庭装修、维修等过程中,油漆、胶水等挥发性有机物中毒。

我们具体聊聊应急处置方案:一、事故发生后,要做的是迅速撤离现场1.确保自身安全,迅速佩戴防毒面具或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2.快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

3.切勿乘坐电梯,以防电梯故障导致被困。

二、报警及求救1.立即拨打119、120、110等报警电话,告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及伤亡情况。

2.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现场处置1.切断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源,如关闭阀门、封堵漏洞等。

2.打开窗户、门等通风设施,加速室内空气流通。

3.使用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将有毒气体排出室外。

4.对于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等。

四、人员疏散及安置1.确保现场人员全部撤离后,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往医院救治,确保其得到及时救治。

3.对撤离人员进行登记,确保人员安全。

五、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1.事故发生后,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查找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进行处理。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工人迅速佩戴防毒面具,组织撤离现场。

2.工人拨打119、120报警,告知事故情况。

3.工厂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气体泄漏源,打开通风设施。

4.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将受伤工人送往医院救治。

5.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6.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案例及现场抢救
常识
一、案例
1、20xx年12月9日23点30分,榆次华润雪花啤酒(山西)有限公司因厌氧废水处理装置调配罐破裂,造成外泄,废水中大量的有毒有害及窒息性气体,致使现场一名调试人员中毒,其它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入现场施救,最终导致三人死亡,一人中毒的严重后果。

2、20xx年5月1日,我市XX县段纯镇XX硫磺厂,一人在封闭硫磺出口时,因硫化氢中毒,其它四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相继进入现场施救,最终造成5人死亡。

3、20xx年10月,我市XX厂调试冲天炉尾气除尘系统。

在施工单位在未完工、该厂生产车间未与施工单位协调的情况下,对冲天炉点火,使冲天炉尾气从除尘器底部外泄(尾气中含有大量CO有毒气体),一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行堵漏时中毒,另一人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入现场抢救,结果造成二人死亡。

上述案例沉痛教训:
1、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与其相应的防护设施。

2、有毒有害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三级教育培训,熟悉本岗位有毒有害物质理化特性,树立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3、一旦发生事故,施救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才能进入现场。

4、监护: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作业,必须有可靠的监护。

二、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现场急救应知应会常识
我市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较多,在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存在大量煤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炔、二硫化碳、苯、硫化氢、氯气、甲醇等有毒有害气体。

因此,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十分重要,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力普及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已成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有毒有害气体的急救的基本原则
①凡进入被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区域内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口罩等防护器具,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②清除毒气,将患者立即转移,离开毒气污染区域。

③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吸入充分氧气。

④如果患者停止呼吸,要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

⑤经抢救处理,病情平稳人员尽快送医院治疗。

2、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抢救常识
①迅速隔离中毒环境,并注意保暖。

②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

③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呕吐时,一定让其头部歪向一侧,防止患者窒息或合并吸入性肺炎。

④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穴位。

⑤如果患者呼吸停止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为其施行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到场,同时呼叫“120”急救电话。

⑥现场抢救后,在病人病情平稳后,力争尽早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抢救,即使轻度中毒患者,也应尽早做高压氧舱治疗。

3、硫化氢气体中毒现场抢救常识
①立即将病人转移出毒气场所,尽快转移到新鲜空气地方。

②吸氧。

有条件的人员尽早采用加压吸氧或高压氧舱治疗,同时还可以交替使用呼吸兴奋剂。

③呼吸停止者,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不要停止,同时请其他人呼叫“120”,一直到医生到场。

在做口对口呼吸时,救援者只对病人做吹气动作,避免直接口对口做吸气动作,以免造成救援者中毒。

④眼睛有损伤的人,要尽快用清水冲洗,或用20%的碳酸氢钠20-40毫升静脉注射。

⑤用10%硫化氢20-40毫升,静脉注射。

或者用10%亚甲兰20-40毫升静脉注射。

⑥严密观察病人是否有并发症。

如:脑水肿、肺水肿、肺部感染和休克等,要给予相关处理。

⑦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场救援的人必须注意自身安全,戴防毒面、防护眼镜,应该几个人轮流抢救,不要由一人多次进出现场。

4、氯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常识
①立即脱离现场
②保持情绪冷静,平卧休息。

③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暖。

④有条件时,中毒人员要及时吸氧。

⑤呼吸、心跳停止者要立即对其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⑥对有外伤的人,可对症处理。

⑦转送医疗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