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六专题整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单元综合六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单元综合六 课件PPT
“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 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 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 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下列是逃生办法,你认为苏格拉底为什么 宁愿选择死?
1.承认自己错了,并表示从此不再说,可以选择 放逐的方式代替死刑。
2.携带家属,泪流满面向法官求情,可以求得宽恕。
“所有的人都是从上帝那里流溢出来的 一部分,是上帝的儿女,相互间是平等的。”
3、斯多亚哲学兴起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 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两千多年过去了,以苏格拉底为 代表的古希腊思想家们的伟大智慧依 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如同黑夜中 的灯塔照亮了人类思想前行的道路。
2、主张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
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 自己。……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 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 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 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 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1)“美德即知识” (2)“认识你自己”
一 蒙昧中的觉醒
一.人文精神起源:前5—前3世纪希腊先哲 1.智者的启蒙:古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 2.苏格拉底: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升华 3.斯多亚学派: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顶峰
二.人文精神复兴:14—17世纪文艺复兴,提 倡人文主义 三.人文精神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提 倡理性主义
德尔菲城阿波罗 神庙遗址
2、智者及其特点
英文Sophists,本意为“智慧的人”, 也译哲人派或诡辩派。主要是古希腊以传授 知识为职业的一批教师和哲学家。智者们云 游各地,主要传授论辩术、伦理学、文法学 及修辞学等,训练那些准备从事政治活动的 青年,收取学费(有名智者学费较高)。它 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反映了时代所需 的一种社会思潮;对传统事物倾向于怀疑否 定,表现了某种唯我主义的态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第二课时:神权下的自我,主要内容就是文艺复兴,以及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以及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宗教改革的实质。
第三课时: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的爆发以及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主张,掌握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第四课时:卢梭对理性的质疑,形成浪漫主义思潮。卢梭也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父。康德等人的思想主张……
生而平等的人呵,
请拿起理性光辉的画笔,
去构思人性美好的画图!
历程:人是神灵的玩物;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人生而平等
实质: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
说明
课堂小结及能力拓展】
展示一首诗来归纳人文主义的起源
人啊,你是什么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
会常常自问——人是什么?
冥冥之中有个声音说,
人,是神的奴仆神的玩物,
可这种说法有多么的荒谬和糊涂!
人啊,本是万物的灵长;
人啊,应是万物的尺度。
不屈服于荒诞与谬误,
只对真理低下高贵的头颅。
生命是一道人文至美的风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历史
教材版本
人民版
单元名称
《必修三专题六》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推动性,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课前复习法,情境导入法,合作探究法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精品学案 第6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精品学案 第6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知道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1)、(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现实)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5)、(个人)孙中山在思想、组织方面的努力。

2、“三民主义”提出的过程:1)、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的时候,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2)、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

孙中山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

3)、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国同盟会同年,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又将这个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正式形成。

*复习回顾探究法:(1)、封建地主阶级: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军事技术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科学技术(2)、资产阶级:a、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学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b、革命派:三民主义——学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2)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表达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中世纪作品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世纪作品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西欧经济复苏城市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改变观念人们改变观念意大利资本主义萌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逐步芽资产阶级逐步形成形成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众多人才指导思想人性人权自由现世幸福天主教神学占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统治地位人世服从天国人世服从天国今生服从来世今生服从来世君权服从教权君权服从教权哲学服从神学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理性服从信仰神性神权束缚来世禁欲vsvsvs人文主义humanism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的背二人性的启蒙文艺复兴的表现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思想内涵历史地位但丁神曲文艺复兴先驱彼得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人曲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薄伽丘薄伽丘薄伽丘和薄伽丘和十日谈十日谈1348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请为“绿鹅”的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
老头儿这才明白… 顺从人性
a
9
感受名著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
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 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
奴 父 成文是仆 亲 的艺 从相 : ,肯复爱“我。我们定兴绮们的人时思人灵的期梦 类 魂欲,达 的 都却 骨 是望人宁 肉 天和文死 都 主歌主不 是 赐颂义给屈 用的,同自的,并样然表具愤的的现备然物人形着驳质同斥造性式 样的机能和一样的开效用始。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
人性的启蒙
(文艺复兴的表现)
高潮:莎士比亚的 _《__哈_姆__雷__特__》 刻画人的 __内_心__世__界___ 提升 了人的高尚和尊严。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六-第4课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六-第4课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六-第 4 课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一、单选题1.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该小说成为18 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2. 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

“他们” ( )A. 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 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3.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

这反映了( )A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4. 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摆脱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是指不会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由于人们缺乏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勇气和决心,而最根木的是由于缺乏自由。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 )A. 是人类自我发展完善的顶峰B•核心理念是倡导个人思想的自由C.促进理性主义的萌发和完善D.促使人们勇敢反抗封建专制5.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 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主要指的是( )A.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6.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应由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共同拥有,二者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也有各自的见解和利益。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精品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精品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改革【学习目标】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点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历史表达】1.出现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1)在工商业城市中,________________、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贵族和________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________________。

[思维点拨]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形成雇佣关系。

在商品生产竞争中,手工业分化出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

他们雇佣的大批学徒和帮工成为雇佣劳动者。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史料实证】思考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政治经济根底是什么?知识点二文艺复兴【历史表达】1.社会条件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并得到了拜占廷帝国保存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实际上是思想家们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想核心文艺复兴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表现(1)文学领域文学三杰:薄伽丘,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但丁,代表作是?________?;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领域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5.扩展________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开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剖析秦朝如何实现对中国的统一,以及统一后的影响。
2
汉朝的科技发展
讲述汉朝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贡献。
3
唐宋时期的商业繁荣
分析唐宋时期商业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活动与作业
1.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对话形式讨论重要事件。
2. 构建时间轴
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时间轴,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
2. 经济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3. 社会结构
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家族制度。
相关概念
1 封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解释封建制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古代中国的运作。
2 科举制度
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 农耕文明
探讨农耕文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案例分析
1
秦朝统一中国
3. 书面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短文,总结本课内容。
总结与复习
时间轴回顾
通过时间轴回顾课程中的重要事 件,帮助学生复习。
文物展示
名人名言
展示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中国 古代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名人的名言,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智慧。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 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课程介绍:本课件将带您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历史,重点介绍必修三专题六中 的第2课内容。
背景与目标
1 背景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 目标
掌握第2课的核心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和案例分析。
主要内容
1. 政治体制
介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进和重要成就。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强化: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强化: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

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

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 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

这一现象 ( )A.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C.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3.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作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4.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大多出身于城市贵族或者商贾之家,受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是城市富人、文化人等。

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 )A.脱离社会现实的需求B.忽视了对贵族封建特权的批判C.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D.适应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6.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西方人文精神
三大阶段:起源、发展、成熟
三条线索:希腊时代智者运动,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束缚下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和藩篱中解放出来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三大重要阶段
概括、总结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文字材料、历史图表等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考查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变化、趋势、特点等。

【典型例题】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就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教随国定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D.“因信称义”
【技法攻略】
析题干→伏尔泰关于宗教信仰的观点。

看选项→A教随固定的观点没有从材料中体现;C反对宗教信仰的说法错误;D因信称义与材料无关。

构联系→抓住一种宗教下政府很可能变得专横;只有两种宗教的话人民会相互攻击,这与伏尔泰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相吻合。

明答案:选出符合题干主旨的选项,故选B。

【针对训练】
1.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思维着的悟性”“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可知该运动为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成熟,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打击的对象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故D项错误。

答案:A
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解析:依据材料中“借助这个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人人自带拨上帝的“热线”,可判断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只是简化了宗教仪式并未废除,A项错误;宗教改革是宗教内部的改革,改革后仍然信仰上帝,B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否认《圣经》至高无上,C项错误。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