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

合集下载

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

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

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标点符号,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入学时我们就开始学习,但很多同学到了高中,仍然用不好标点符号。

下面是十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和常见错误,有分析、有示例,可以对照一下看自己有没有用错。

句号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基本用法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1: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同样很值得尊敬。

常见错误1.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问号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基本用法1.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示例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

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示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示例4:但到底是称赞了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中考资料-初中标点符号知识点:其他标点符号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中考资料-初中标点符号知识点:其他标点符号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初中标点符号知识点:其他标点符号使用中
常见的错误
其他标点符号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1.括号与句末点号的错位。

句中的括号要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面;句末的括号则是对整个句子的注解,应该放在句号之后。

2.标点符号与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3.滥用书名号。

书名号标示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歌曲名等,并且都是已经存在的。

报刊、电视中的栏目、文章的题目、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名、单位名称等不能用书名号。

误例: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成。

分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误例: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分析:第二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辨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辨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辨本文是关于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辨,感谢您的阅读!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1.非疑问句用问号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

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分句之间用顿号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

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

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

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之间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

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集合词语误用顿号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标点符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标点符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标点符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有些人重视文字,却往往忽略了标点符号的规范。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标点对一句话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顺畅,而且增色。

所以说,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对所有从事媒体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条重要的准则。

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

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问号使用的错误(1) “怎么啦?你。

”我看到他在呕吐就吃惊地喊。

问号是句末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问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句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

“怎么啦?你”是一个倒装句,“你”是这个句子的主语,问号放在“你”后面,才能准确表达出句子的疑问语气。

(2)是减少试题数量呢?还是延长考试时间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选择关系的复句,有两个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第一个问句用逗号。

例句(2)的第一层是选择关系,因此,应该把这句中的前一个问号都改成逗号。

(3)写什么景?怎么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写什么景?怎么写景?为什么写景?”虽然有疑问代词“什么”“怎么”“为什么”,但是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三个短语没有疑问,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不能用问号。

叹号使用的错误(4)“啊!啊!”李大妈惊叫起来,慌忙之中跳到了村子中间的池塘里。

两个叹词连用时,一般只在后面一个叹词后用叹号,因此,例句中的第一个感叹号应该改成逗号。

(5)多壮观呀!杭州的钱江大湖。

(6)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感叹句、祈使句的谓语前置时,叹号要放在末尾。

例句(6)、(7)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句号改成感叹号。

(7)啊!这个地方多么奇妙啊。

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时,只在末尾用叹号。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在日常的书写和交流中,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并且使文章更易读易懂。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第一个常见错误是句号和逗号的混淆。

有时候,人们在句子中使用了逗号来代替句号,或者在句子结尾使用句号来代替逗号。

这种错误会导致句子意思变得模糊,读者可能会产生困惑。

要避免这种错误,需要清楚逗号和句号的使用规则。

逗号用于标记句子中的短暂停顿,或者用于列举项之间的分隔。

句号则用于标记一个完整的句子的结束。

所以,当你想要结束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使用句号而不是逗号。

另外,如果你想在句子中添加一个短暂的停顿,或者用逗号将一系列项分隔开来,请确保在逗号后面继续使用适当的句子结构。

第二个常见错误是使用冒号和分号的混淆。

冒号和分号在用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很多人却常常混淆两者。

冒号用于引出一个解释、说明或者例证,而分号则用于连接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

要避免这种错误,要清楚冒号和分号的使用规则。

如果你想引出一个解释、说明或者例证,使用冒号;如果你想将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连接在一起,使用分号。

另外,要确保在使用冒号或分号时,后面的句子结构仍然完整。

第三个常见错误是使用括号的错误。

括号用于插入重要的补充信息,但很多人在使用括号时常常出现错误。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在括号中使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简短的补充信息。

这种错误会导致句子结构混乱,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

要避免这种错误,要明确括号的使用规则。

括号内的信息应该尽量简短,只包含关键的补充信息。

另外,要确保在使用括号时,前后的句子结构仍然完整,不会因为括号的插入而导致句子意思不明。

第四个常见错误是使用引号的错误。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者强调一些词语,但很多人在使用引号时常常出现错误。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在句子中随意地使用引号,而不清楚引号的使用规则。

这种错误会导致句子的含义变得模糊,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

常见标点使用差错(学霸笔记)

常见标点使用差错(学霸笔记)

常见标点使用差错(学霸笔记)1.不是并列词语,中间误用顿号。

根据顿号的用法,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不能用顿号。

例如:。

我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

(这个例句中的领号使用错误,因为顿号的前后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

)。

沙尘暴袭击了三省、五十六个县。

(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

2.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不同分句间一般要用分号或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如:0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应将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黄冈中考]3.集合词语中间插顿号。

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等。

例如:◎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中间的顿号应删去。

)4.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在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和“及”,还是“与”,均不能月颇号。

应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测去顺号,或改用道号。

例如: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地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其前面的顿号应删去。

)5.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

运号分号至同为向内点号,但停领的时间有长组之分。

应先这用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年好,倒用分号。

例如:0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这决。

特打室(句中无逗号,直接用了分号,,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6.多重复句间未用分号。

分号是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一如果多重复句之间只一种符号,号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清比较用逗号,句子层长的、层次比较多的复句内部层次。

次就会比较混乱。

例如:。

有的地方搞文化? 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有的地于文化您少年官,却是“文化营业少文化,少年官里元少年”。

见过文化人”后的的子出观两次”有的地方”為并列分句,应将“没逗号改为分号。

)[潍坊中考]7.非疑问误用问号。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一、概数中间加顿号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如:(1)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

(93年上海高考卷)(2)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95年全国高考卷) (3)参加新春茶话会的有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们。

他可能是一个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注】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因此读懂句子语境,判断是表概数还是表确数很重要。

(1)句中‚十七、八个人‛和(2)句中‚三四里‛均表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它们之间不应该加顿号。

另外,(1)句中‚……‛与‚等‛语法功能重复,舍弃一个。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有些具有句子形式的文字虽含有疑问词,但其在整个句子中却作成分,而整个句子表达的又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而不应该用问号。

如:(4)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94年全国高考卷)【注】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浯气,而是陈述语气。

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5)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04年湖北高考卷) (6)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04年天津高考卷)【注】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7)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04年江苏高考卷)(8)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04年全国高考甲卷?安徽等省卷)(9)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06年山东高考卷)(10)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标点符号在中文写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使文章的语义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理解,更有逻辑性。

但是,由于缺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或是使用不当,会导致文意混乱,分析令人困惑。

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存在着10大常见的标点误区,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

误区一:过多标点符号很多人在写文章时会感到紧张,担心没有使用足够的标点符号就无法表达清楚。

但是过多标点符号常常会使文章显得混乱,而且破坏了文章的逻辑结构。

解决之道:学会适度使用标点符号,根据文章的逻辑结构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不要使用太多的逗号、句号和分号等标点符号。

同时,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连贯性,使文章清晰明了。

误区二:少用标点符号过少标点符号也会让文章变得难以理解,同时也会让读者感到枯燥和无聊。

解决之道:适量地使用标点符号更加让文章具有文学表现力,语言更加生动、有韵律感。

误区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些标点符号常被误用,特别是用词和语法方面出现问题,逐句逐字地照抄中文的书面语,导致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

解决之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中文写作中很重要,需要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要了解标点符号与语法的关系,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误区四: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很多人在使用标点符号时,会发现标点符号使用的不规范,就是有时放有时不放,或者不在需要的地方放。

解决之道:学会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化的标点符号,在学习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同时,以其按照标准化的方法使用,避免使用错误标点符号。

误区五:标点符号一律省略不少人在写文章时,为了追求简单、省事,选择将标点符号一律省略,确实会让文章的排版整齐,但是缺少标点符号,文章的意思就不那么清晰了。

解决之道:在保证文章排版统一的情况下,要适量地使用标点符号,避免意思不清晰,也避免让读者产生读起来困难的情况。

误区六:标点符号随意插入一些人在写作时会插入大量没有必要的标点符号,希望依此来表现强烈的情感,结果显得十分杂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2010-02-24 17:17:59)一、句式理解不清1、如何搞好堤防建设?怎样理解“豆腐渣”工程?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2、我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书塾里去?3、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4、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5、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参观完长城后,都说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有些语句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并不是“发问”,而是“陈述”,所以,例句1中两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例3中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而例4和例5两句则是把陈述句和感叹句混淆了,所以,例4中的句号应改为感叹号,例5中的句号应改为句号。

二、冒号使用不规范6、“下次决不了,决不了!”箍桶匠叫着:“你瞧就是,可怜的太太!”7、“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8、“啊,是的,”他说:“如今我不再在舞台上演戏了。

”9、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10、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断定是许晓轩写的。

11、鲁迅先生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12、一次又一次研究表明,金钱的占有量不是幸福与否的标准,而且从来也不是。

13、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大家都懂得:冒号有提示下文之意,放在引话前面,“某某说”、“某某想”之后要用冒号,插在引话中间,则通常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例6、例7、例8中的冒号均应改为逗号。

引文如果是全部引用,则引文前应加冒号,如例9中“句”字后应加上冒号;如果是部分引用或虽引用全句,但只把引文作为一句话中的一部分,则引文前的冒号应去掉,如例10、例11中的冒号就应删去;如句中有提示、解释或总结上文之类的词语,则应在这类词语前或后加上冒号,如例12中的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例13中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三、点号、标号及提示性文字间重复14、婆婆的手更紧地握住了孩子的小手……。

15、校乒坛三剑客:——李晓东、王刚、魏凯在一起切磋球艺。

16、参加物理兴趣小组的有肖华、李威……等17、同车的人告诉她前面的村庄林潭——就是护驾垛。

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另加点号(有些特殊的问句或感叹句用了省略号之后仍要加问号或感叹号的除外,如:“难道你觉得……?”“这未免……!”);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省略,通常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冒号和破折号以及“即”“就是”等词语都有提示下文或解释之意,故一般不同时使用。

故例14中句号应删去,例15、例16、例17中均应两者去其一。

四、一个句子用了几个句末点号18、吃过了吗?你们这些新同学。

19、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20、我问那个卖牡蛎的:“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21、多么诱人啊!小树林里的一切!我们知道:不管一个句子是选择疑问句、感叹句,还是倒装句什么的,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

所以,例18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应改为问号;例19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0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1中第一个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五、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停顿长短不清22、月亮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

23、玉芳虽然在跑道转弯的地方摔了一跤。

但是她忍着疼痛,坚持跑到了终点。

24、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25、每个人都有三种性格:他所显露出来的;他所具有未显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

顿号一般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逗号一般表示并列短语或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一般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句号、问号、感叹号只能是句末的停顿。

因此,例22中的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例23中的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例24中的四个顿号应改为逗号;例25虽然是由三个分句构成,但三个分句中没有一个分句内还有表示更短停顿的逗号等,故三分号也应改为逗号。

六、连续数字表概数,中间多加了顿号26、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七、八岁光景。

27、林潭到兴化有五十七、八里路。

例26、例27中“八九岁”和“五十七八”都表示概数,所以“八”“九”和“五十七”“八”之间不应加顿号,应删去。

七、书名号使用不规范28、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29、福建的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30、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电影名或电视剧名等的,例28中“超越自我”为作文范围,例29中“龙舌兰”为植物名,故两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例30中“大学”和“大学章句”均为书名,应加书名号,“大学章句”中“大学”则应加单书名号。

八、引号和句末点号的位置划分不清3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2、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33、“吃一堑,长一智。

”便是这个道理。

这类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应注意的是: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之内;引文不完整或引文完整,但仅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引文在句中的句末点号可省去,引文如在句末的,则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

例31中句号应放在引号内,例32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例33中的前一个句号应省去。

这里应注意的是,有些引文特短的祈使句或感叹句等,句末点号可不省去,如“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去。

”九、引号范围不清34、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嘛!”35、耿妈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要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熟话说‘礼多人不怪嘛!’”36、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住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于天宇。

例34、例35两句犯了多引的错误,“礼多人不怪”和“地大物博”是固定短语,均不含“嘛”;例36中“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有名词,要全加引号。

十、括号和点号的位置不清37、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814页)。

38、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这类语句应注意的是,看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还是注释句中的某个词、短语或分句。

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注释句中某个语言单位的,叫句内括号。

例37中的括号的内容是注释整句话的,应放在句号外,例38中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引用部分话语的,应放在句号内。

标点符号使用上的错误千奇百怪,以上归类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仅供商榷。

遂宁市金华中学初2014级下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唾手可得(tuò)文质彬彬(bīn)嗫嚅(niè rú)拯救(chěng)B.义愤填膺(yīn)滑稽(jī)忸怩(niǔ ní)肆无忌惮(sì)C.彷徨(páng huáng)骇人听闻(hài)蹂躏(róu lìn)倏然(shū)D.毛骨悚然(sǒng)岿然不动(kuī)心弦(xián)鄙视(pǐ)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A.狼藉锁屑交卸喋喋不休B.窸索叱骂清谈俯拾皆是C.狞笑纨绔暴燥不知所措D.鲁莽赎罪褴褛精兵拣政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张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好评。

B.石林奇石耸立,天然成趣,真是巧夺天工。

C.有些人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理想,却没有认真做好过一件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当我和小新走进教室时,看到李大伟的滑稽相,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5.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古代表示时间词“旦”现指“早晨”,“望”现指“农历十五”。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表示年龄的词:“三十岁叫不惑”,“四十岁叫知天命”。

6.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米开朗琪罗是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B.在唐代诗人中,李白和杜牧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甫称为小李杜。

C.“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D.《再塑生命》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

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

但她自强不息,一生写了几十部作品,如选自本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组是( ) ( 3分)A.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C.无从致书以观弗之怠D.同舍生皆被绮绣其真无马邪《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10、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3分)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1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答:古诗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