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一模作文讲解
2024届广东省一模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作文

2024年广东一模作文评分细则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
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
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
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以上材料选编自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颇具启示意义。
请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一、命题特点(一)注重教考衔接:材料选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考察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充分发挥了考试评价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
(二)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
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选材聚焦中国科学家精神,体现了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的命题导向,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4届广东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作文“一条河流曲折向前”审题立意+金句+素材+58分范文4篇

2024届广东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作文“一条河流曲折向前”审题立意+金句+素材+58分范文4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句子“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
这句话通过河流的形象,隐喻了人生或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首先,从“一条河流曲折向前”可以看出,河流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这可以类比到人生或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才能继续前进。
其次,“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表明,河流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终点,即大海。
如果仅仅把大海作为目标,那么河流可能会选择最直接、最省力的路径前行。
但实际上,河流选择了曲折的路径,这说明在它的行进过程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和考虑。
最后,“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揭示了河流选择曲折路径的另一个原因:它希望能够流经更多的地方,滋养更多的生命。
这体现了河流的包容性和奉献精神,也暗示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过程,珍惜经历,而不是仅仅盯着结果。
同时,流经更多的土地也意味着接触和吸收更多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这有助于河流(或人生)的成长和提升。
综上所述,这句材料通过河流的形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过程,珍惜经历,包容多元,勇于面对挑战,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同时,通过不断地适应和调整,我们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立意指导】根据所给材料“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立意方向:过程与结果并重:强调在追求目标(大海)的过程中,流经更多的土地(经历、成长)同样重要。
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

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回答1:Sure! Here i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rticle, followed by the Chinese version.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In 2024, the first mock exam for Chinese langu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 thought-provoking essay topic. The essay question revolved around the the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relevance in the modern world.Students were asked to reflect on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values, such as filial piety, respect for elde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estival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essay prompt aimed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preser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face of rapid societal changes.Many students found the essay topic challenging yet stimulating. They embraced the opportunity to delve deep intothe timeless values and customs that have shaped Chinese civilization for centuries. Some students emphasized the need to pass down traditional values to future generations, preserving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Others explored the idea of adapting traditional practices to suit modern contexts, finding innovative ways to celebrate traditional festivals while embracing the spirit of change and progress. The essay prompt sparked discussions on the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s well as the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s can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The essay also called for students to draw upon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bservations, fostering a sense of introspection and self-awareness. Many students shared anecdotes about their family traditions, cultural upbringing, and encounters with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These personal narratives added depth and authenticity to their essays, allowing them to connect with the topic on a profound, emotional level.Overall, the 2024 Guangdong Province first mock exam essay topic exemplified the educational emphasis on cultural herit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self-expression. It provided students with a platform to explore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ncouraging them to contemplate their roles in preserving and evolving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culture.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2024年,由于引人深思的作文题目,广东省一模语文考试备受关注。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四、写作(60分)(广州一模)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日前,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的宣传栏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标语:“我们不是我们要做!”“高三同学齐努力,!?”这组标语运用了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引起全校轰动。
有同学很快搜索出,这些甲骨文表情包原来是由美术学院设计系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的。
陈教授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
2017年,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正在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某报“时尚”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
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今年的广一模作文没有用去年高考的镜头组合型作文题,而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明确的任务——写一篇文章向专栏投稿,要求为“感触与思考”。
题目内容紧扣当下的文化热潮,在过去一段时间传统文化借助各式各样的载体火了起来。
《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火爆,各种皇帝的表情包(又称故宫式表情包)大火,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展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2017年被认为是传统文化节目的“元年”。
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虽然为“甲骨文”,但其范围可以进行扩大延伸到传统文化上。
而“表情包”同样可以被当做是现代“时尚”的代表。
题目想表达的意思正是,传统文化搭乘表情包等网络时代产物而重焕生机。
该材料在解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是一篇写给“时尚”专栏的投稿,要把握好“时尚”的定义,注意对“时尚”及“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解读。
同时要注意为“感触与思考”,要表达内心对此的感触,同时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挖掘。
立意建议题目很清楚地表达了可以写作的的方向,这篇作文的立意方向可以围绕“传统如何成为时尚,如何在新的时代下焕发活力”的方向进行解读。
广州一摸作文评讲

•
结尾:50字
四、广州一模作文构思是示范
示范一(层进式) 开头:提纲挈领,开篇点题 中间:三段可设以下分论点(段首语) 1、多走一步,可以化解朋友之间的误会。 2、多走一步,可以融洽民族之间的关系。 3、多走一步,可以让世界各国关系更和谐。 结尾:总结呼应
• 示范二(正反对比式) • 开头:提纲挈领,开篇点题 中间:三段可设以下分论点(段首语) 1、多走一步,是企业家成功的经验。 2、多走一步,可以让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3、有时多走一步,可能让你走进人间地 狱。
三、构思(5 分钟)
• • • • • • 1、结构严谨,要有头有尾。 2、议论文结构安排(950字最佳) 开头:150字。 中间三段,每段250字。 格式:分论点+引述材料+结合分论点分析 谨记:中间主体 部分材料组合要安排有序, 尤其要精心设计每段的首语,和逻辑引导 阅卷老师较为顺利地把握你文章的主要内 容进程。
4、审题不合题意的死结
(1)边读材料边构思,用不到一分 钟时间就把材料读完怎么能够审好 题呢? (2)注意力放在套作上(非智力因 素)。平时背熟一些范文,改头改 尾,中间不变。 (3)读不懂材料(智力因素)。
二、中心突出(作文高分第二重保险)
1、高考作文只是写给一个阅卷老师看的。 2、中心思想: 通过 … … (事例)——中心 证明 … … (道理)——思想 3、动笔前把中心思想写在稿纸上。切忌没中 心, 不能有中心没思想,更不能有思想没 中心。中心越突出阅卷老师判断越准确 4、议论文最好中间三段开头用分论点点睛。
结尾:总结呼应
• 只要我们审好题,构思好,结 构清晰,材料丰富,分析深刻, 就能拿高分! • 只要我们语言表达好一点,书 写潇洒一点,拿高分就不难!
广州一模作文分析

广州一模作文分析前几天,咱碰上了广州一模的作文题,那可真是让我好好琢磨了一番。
这作文题一出来呀,就像是给咱出了个大难题。
题目说的是啥呢?大概就是让咱们谈谈对某个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
可别小看这简单的几句话,要想把它琢磨透,还真得费点心思。
我记得当时我拿到题目,先是愣了几秒,心里头嘀咕着:“这该从哪儿下手呢?”然后就开始反复读那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试图找出点线索来。
就拿题目里提到的那个现象来说吧,它讲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成功的追求方式变得越来越单一。
哎呀,这可太有意思了!我就开始想啊,我身边不就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嘛。
比如说我有个表哥,从小学习成绩那叫一个好,全家人都觉得他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大公司,每天拼命工作,加班加点那是常有的事儿。
别人问他为啥这么拼,他就说要赚大钱,要成功。
可在我看来,他整个人都变得特别疲惫,很少有时间陪家人,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都丢一边了。
这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吗?我觉得不一定。
还有我邻居家的姐姐,长得漂亮,一心想当网红。
为了能红,她整天琢磨怎么拍好看的视频,怎么吸引更多的粉丝。
有时候为了一个镜头,能在镜子前折腾好几个小时。
结果呢,确实粉丝涨了不少,可她自己却越来越不开心。
因为她发现,除了表面的关注和点赞,她好像并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再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聊着聊着就开始比谁的工作好,谁赚的钱多。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感觉在大家眼里,成功就等于高收入、好职位,其他的都不重要。
可我就想啊,难道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幸福,比如和家人一起吃顿饭,和朋友一起开怀大笑,就不算成功了吗?回到这个广州一模的作文题,我觉得它出得特别好。
为啥呢?因为它让我们去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让我们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不是说有很多钱、有很高的地位就是成功,也许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也是一种成功啊。
而且这题目还让我想到了社会的大环境。
广州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

广州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
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单位对员工说“为你好”,政府对民众说“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及写作建议这次作文是由导语引出话题的作文类型。
虽然作文题目没有明确“以‘为你好’为话题”这样的字眼,但“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的作文要求,就标明了“为你好”是作文的话题。
“为你好”这句话关涉到说话的主客体双方,导语例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以这句话为媒介的种种主客体关系,并明确指出“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这个导语既提示了作文的内容和范围是生活中常常听到的“为你好”这句话,又明确了重点是这句话引发的思考。
通过这个导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思想,这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重视自己的真切感受,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高考作文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服务的,通过作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想认识水平、文字运用能力等。
这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作文题,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感受、都有话可写的,又不是能宿构和套作的,它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又有很好的区分度:关注生活、思想水平高、注重个体感受、善于表达的同学能得高分,一般的同学也能写出比较像样的文章,缺乏思想、不善于调动生活体验、文字驾驭能力差的同学就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学会思想,有利于学生改变作文观念,推动学生去写具有真生活、真思想、真感情的高考作文。
这道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突出了广东高考作文注重思维多元化考查的特色,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注重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道很适合考试的作文题。
体会作文的命题立意,调动具体的生活感受(包括阅读中获得的间接感受),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2024广一模英语作文解析

2024广一模英语作文解析English:For the 2024 Guangzhou first model English essay, the topic was abou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 started by introduc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our society and how they have been impacted by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I then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impact,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n one hand, and the risk of job displacement and loss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on the other. I also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adapt and integrate technology in order to remain competitive in the modern world. In conclusion, I suggested that while technology offers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t i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mbracing innovation and preserving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中文翻译:对于2024年广州首模英语作文,题目是关于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除夕,年夜饭后,家里人各忙各的。
爷爷看看忙着用电话拜年的儿子,再看看低头用微信送祝福的孙子,不禁感慨:“现在鞭炮不让放了,祭祖拜神也少了,连逛庙会、看舞狮也不多了,这年味儿真是越来越淡啦!”
儿子放下电话说:“爸,新时代有新过法嘛,传统的过年习俗也可以改进啊。
我看明年咱们就去饭店订桌年夜饭,又省事,又热闹。
”
孙子抬起头抢着说:“干脆咱们家明年利用过年时间一起出去旅游吧!”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题目中的材料,第一段文字讲述一家人在年夜饭后坐在一起的场景,既是交代事件的背景,也表明“在家吃年夜饭”这种传统过年方式在这个家庭仍留存。
第二、三、四段文字分别陈述了三人对过年方式的讨论:爷爷认为传统的过年方式更能体现“年味”,儿子认为过年的方式应随时代有所改进,孙子则认为也可以以全新的方式来过年。
同时,第二、三、四段文字也隐含着祖孙三人对“春节”文化的不同认知和情感,正是对“春节”的不同认知和情感导致三人对过年方式的不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段文字中,“电话拜年”和“微信送祝福”这些新的拜年形式,正是引起爷爷感慨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传统的过年方式在新的时代也应该保留下来。
2.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的方式应有所改进
3.适应当今的时代,要以全新的方式过年。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1.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考生可由过年方式的演变联系到传统节日过节方式的变化;
2.考生亦可由过年方式的演变谈到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情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去谈;无论是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要从过春节的方式谈起。
(一)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来谈,无论是谈“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的变化,还是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属于符合题意。
考生在写作中用与材料内容具有类比关联的论据或事例来展开写作,属于符合题意。
如围绕“元宵节”等其他传统节日来谈“人们选择的过节方式”,就是属于具有材料内容的同类对比。
要注意的是:仅仅指出“元宵节”和“春节”相类(同属于传统节日)还不行,还要阐释“人们选择的过节方式”。
考生若围绕“过年的方式”谈“年味儿”,属于符合题意。
考生若围绕“过传统节日的方式”谈传统节日习俗,属于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主体部分与“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无关;或者仅仅谈“春节/传统节日”,没有谈“人们选择的过节方式”,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考生若只在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主体部分只谈“传统文化”或“传统习俗”等,属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离开“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仅谈“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代沟”“多角度看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电话”“微信”或“吃饭”“旅游”,但如果不联系“过春节的方式/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二、三、四段文字中任意一段(三个人中任意一人的立场)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三段文字(祖孙三人的立场)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一)第二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1.传统的过年方式逐渐消失,年味越来越淡;
2.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只有传统的方式才能真正带来节日的喜悦;
3.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守护和继承传统节日文化,这才是中国人的“根”;
4.其他角度。
(二)第三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1.过年的方式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2.传统过年的方式虽然简化了,但家庭团圆的内涵没变;
3.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需要形式上的改进;
4.其他角度。
(三)第四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1.何必囿于传统方式,只需尽情享受春节长假的快乐;
2.传统的过年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需要创新;
3.适应时代发展,以全新的方式过年,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4.其他角度。
(四)综合三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1.客观看待过年方式变化的利弊;
2.过年方式的变化折射了时代的变迁;
3.丰富与调整过年方式使之适应时代发展,才能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
4.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但都不能动摇传统节日文化的根本内涵;
5.其他角度。
【评分操作】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内容上的分等
(一)题意
1.在材料内容和含意内自选角度的,判“符合题意”,在内容的一等、二等打分;
2.在材料范围内的其他内容上自选角度,判“基本符合题意”,在内容的三等打分;
3.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判“基本符合题意”,在内容三等打分;
4.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判“偏离题意”,在内容四等打分。
(二)中心、内容、感情
1.判“符合题意”的,综合文章的中心、内容、感情,分辨归属一等或二等;
2.凡判“基本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的,原则上在该等打分。
3.特别说明:凡在原材料基础上进行续写或扩写,总分一般在37分以下。
二、表达上的分等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可考虑在前一等的下或下一等的上打分。
例如,内容评二等19,表达可在二等内打分,也可以在一等的下给21分,或在三等的上给15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
三、发展等级的分等
1.原则上,发展等级随内容或表达的等第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等第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上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其他
1.未拟标题扣2分。
2.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
重复的不计。
3.关于字数
⑴400字以上的文章,字数不足者,每少50字扣1分。
⑵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⑶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⑷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5分,不得评0分。
⑸只写标题的,给2分,得不评0分。
⑹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