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契机、安徽经济崛起的路径、优势产业投资历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2020年](发展战略)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精编

[2020年](发展战略)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精编

(发展战略)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扩大投资需求、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等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省份及中部部分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徽省经济落后,主要缘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低。

新形势下,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关键是要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管理。

一、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已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当前安徽省加快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1、企业主体多元化,企业集团涌现。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注册个体工商户112.5万家,实有资金201亿元;私营企业14.5万家,注册资金1876.5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75家,注册资金63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2637家,注册资金140.3亿美元。

同时,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集团脱颖而出。

2007年底,全省186家企业集团中,私人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集团达104家,占55.9%。

其中,私人控股企业集团共102家。

2、品牌和创新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创建品牌和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拥有5件“中国驰名商标”、591件“省著名商标”和585件专利。

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安徽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大汛飞、美亚光电、安科生物等企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侯子建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2期[摘要]在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中部塌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为承东启西的安徽省,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安徽经济的崛起,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文章分析了安徽目前的经济现状,以及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同时提出加快安徽经济崛起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崛起;机遇;挑战;安徽[作者简介]侯子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 F2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12-0119-04一、安徽经济崛起提出的背景(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历程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这一阶段,以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生产力均衡布局。

由于国家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投入,缩小了内陆同沿海的经济差距;第二阶段(1979~1990)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向东部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第三阶段(1991~)西部大开发阶段,由于国家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1]。

(二)中部崛起的提出改革开发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推进的发展战略,使得中部地区处于相对“政策洼地”,呈现出中部塌陷的状况。

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这一重大战略举措。

因为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同时,中部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不可逾越的“结点”。

“中原定,天下安”,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

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部六省发展研究中心组成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研究》联合课题组提出的论断。

安徽省产业发展趋势

安徽省产业发展趋势

安徽省产业发展趋势安徽省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中游,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带,毗邻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安徽省的产业发展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装备制造业升级、文化旅游业的兴起等方面,对安徽省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安徽省正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的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尤其是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安徽省的经济提供了新动力。

其次是制造业的升级,安徽省正在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同时,安徽省也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致力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注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

安徽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装备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品质量。

特别是在农业深度加工、农产品品牌化和农业智能化方面,安徽省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安徽省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新兴产业壮大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安徽省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新兴产业资源和潜力,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安徽省将进一步加强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安徽,推动新兴产业的壮大。

四、装备制造业升级安徽省作为制造业大省,装备制造业是其产业发展的重点。

安徽省正在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安徽省经济发展概述 •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 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 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安徽省经济发展概述
安徽省的基本情况
1 2
地理位置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多 个省市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加强省际合作与联动
加强与相邻省份的经济合作,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 建设,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加强省内各城市间的合作
推动合肥、芜湖、安庆等城市间的合作,实现城市间协同发展和 整体竞争力提升。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 长,且增速较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省的环境污染问题逐 渐凸显。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对安徽省的可持续 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挑战。
面临的机遇
国家战略支持
产业转移机遇
科技创新机遇
内需市场潜力
安徽省作为“长江经济带”和“ 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节点,迎 来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转 型的加快,部分传统制造业和劳 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安徽省作为承接产业转移 的重要基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 遇。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改投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 量和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 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产业链招商
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和链条完善。

安徽经济崛起路径选择

安徽经济崛起路径选择

安徽经济崛起路径选择作为我国经济中部崛起代表省份之一的安徽省,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的整体经济实力进行分析,以此来探求安徽崛起的途径。

一、安徽经济崛起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一)安徽经济崛起的内部优势1、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完善的交通优势。

安徽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长三角在地理位置上是“无缝”连接,横贯我国东西的铁路陇海线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在水陆上便捷了安徽与我国东西其他省份的联系;铁路京沪、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这样在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安徽就具有了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不仅如此,安徽省内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全省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线多达16条,居华东各省市之冠;有“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00多公里。

现在安徽已实现合肥与其他16个市的高速公路连接,可望实现东西方向3小时过境、南北方向6小时过境。

“高速安徽”的打造便捷了安徽的人流、物流和商流。

2、丰富的资源优势。

安徽是资源大省,自然禀赋较高,有38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煤电资源富集,两淮煤田(淮南、淮北)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区域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能源供应基地。

粮、棉、油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5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处省级风景区,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比较扎实的经济基础。

就工业基础来说,具备相对完整的制造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合力、江淮、全柴、飞彩集团为代表的机械制造链;以马钢、铜化、淮南和淮北矿业集团为代表的矿产开发链;以海螺、国风为代表的建材工业链;以华茂、丰原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链的四大支柱产业链日益凸现,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一半,成为安徽工业的中流砥柱。

安徽发展经验总结汇报

安徽发展经验总结汇报

安徽发展经验总结汇报安徽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安徽发展经验的总结汇报。

首先,安徽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安徽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省政府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置于重要位置,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安徽省率先在全国推出了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城市绿化、交通绿化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绿色发展,安徽省的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安徽重视技术创新。

安徽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安徽省政府设立了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落户安徽。

同时,省政府还加大了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安徽省科技创新的进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再次,安徽注重招商引资。

安徽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和企业来安徽投资兴业。

安徽省重点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如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

通过招商引资,安徽省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此外,安徽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

安徽省还实施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一大批具有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安徽工作和生活。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安徽省的人力资源优势,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总体而言,安徽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

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安徽省将继续秉持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安徽是中国的五大经济大省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安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安徽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紧邻上海经济圈和江苏、浙江两大经济强省,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安徽还拥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能源和农业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安徽经济以工业为主导,农业和服务业为支撑。

安徽拥有全国第一大的煤炭和矿石储量,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发达。

安徽还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此外,安徽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蓬勃发展。

近年来,安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逐渐跃升到全国前列。

2019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位列全国第六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农民收入也稳步提高。

安徽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是创新驱动。

安徽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

安徽成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安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另一个亮点是开放合作。

安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安徽陆续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看好安徽的发展潜力,纷纷在安徽投资兴业。

然而,安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新兴产业的发展还相对较慢。

二是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高。

三是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

为了进一步推动安徽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

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安徽篇章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安徽篇章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安徽篇章安徽,这片古老的大地,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安徽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正谱写着更加壮丽的篇章。

首先,安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位于中国东部腹地,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汇,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同时,安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丰富度在全国居前列。

这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安徽正在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安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安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安徽的制造业正在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这不仅提升了安徽的产业水平,也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安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安徽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特别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安徽通过加强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中国农村现代化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最后,安徽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传承之地。

安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和徽派建筑等众多独特的旅游资源。

安徽正通过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文化的魅力。

总之,安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谱写着更加壮丽的篇章。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安徽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崛起之地。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南接浙江,西北与河南毗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契机、安徽经济崛起的路径、优势产业投资历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安徽省优势产业的崛起之路 (6)
2 安徽省总体情况:“中部崛起” (10)
2.1安徽省经济情况:从落后向前赶超 (10)
2.2安徽省发展的引擎:“强省会”+“龙头城市”带动 (12)
2.3安徽省发展的契机:“中部崛起”+深度融入长三角 (13)
3 安徽经济崛起的路径: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再到向制造业强省迈进 (15)
3.1安徽省的产业变迁: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15)
3.2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水平:产业集群化推动产业升级 (17)
3.3安徽省的区位优势:承东启西,形成产业协同合力 (19)
3.4安徽省的人口优势:低成本+高质量的双重优势 (21)
4 安徽省优势产业投资历程:从一穷二白到优势产业的崛起之路 (24)
4.1产业发展历程:老产业存量竞争优化、高端制造增量优势凸显 (24)
4.2聚焦优势产业:产业协同,“屏-芯-端”形成合力 (26)
4.2.1家电行业:从传统家电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26)
4.2.2面板行业:京东方,“缺屏”困境带来的战略机遇 (27)
4.2.3芯片行业:合肥长鑫,内需外压的破局之路 (29)
4.3“制造强省”:夯实制造业,传统产业智能升级 (32)
4.3.1汽车产业:改革聚焦混改以及新能源 (33)
4.3.2机械工程产业:新能源及智能制造,带来工业新机遇 (33)
4.3.3建材产业:“龙头带动+板块布局”推动新材料产业布局 (34)
4.3.4化工产业:升级转型聚焦精细化工 (35)
4.3.5食品饮料产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 (36)
4.3.6轻工产业:家具制造向高端转型 (36)
5 安徽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抢占“智能制造”高地 (38)
5.1安徽智造:从“两化融合”到“人工智能” (38)
5.2新兴产业:投资力度空前 (41)
5.3人工智能:安徽制造业升级的下一个高地 (43)
6 安徽产业投资要点及推荐标的:延续科技主线,关注安徽龙头企业。

(45)
7 风险提示 (46)
图表1安徽省优势产业变化:从1980S农业→1990S资源→2000S家电、汽车→2010S新兴产业→新能源+人工智能 (6)
图表2安徽省产业变迁历程 (7)
图表3安徽省优势产业崛起因素 (8)
图表4安徽省GDP总量发展情况: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10)
图表5安徽省GDP总量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从2005年第15位,大幅上升至2019年第11位 (11)
图表6安徽GDP/全国GDP总量占比:2009年起走高 (11)
图表7安徽省GDP增速领先全国和长三角 (11)
图表8中部六省GDP总量:安徽稳“4”冲“3” (12)
图表9中部六省GDP增量:安徽省近3年保持领先 (12)
图表10安徽省前五大“经济体”:GDP总量不断上升 (13)
图表11前五大“经济体”对全省的GDP贡献率超过50% (13)
图表12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发展历程 (14)
图表131981-2018年:安徽省GDP三产构成变迁 (15)
图表141998-2018年:制造业占固定该资产投资比% (15)
图表152003-2018年:安徽高耗能企业数量及占比走低 (16)
图表162015-2017安徽信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超长三角 (16)
图表172005-2020年:安徽上市公司市值及数量变化 (16)
图表182005VS2020:安徽上市公司行业市值占比结构 (16)
图表192000-2018年:安徽省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总量仍有差距,但增速 (17)
图表202012年VS2016年:安徽与江浙沪有R&D活动企业个数和研究人员显著增长,安徽增幅最大 (18)
图表21安徽省产业集群总量及聚集效应不断增强 (18)
图表22安徽省产业集群规模逐年扩大 (18)
图表23安徽省承东启西:3小时高铁圈覆盖江浙沪及湖北、江西、河南、山东 (19)
图表24安徽省相邻省份覆盖总人口近2.7亿,也是重要的消费重地 (20)
图表25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地图 (20)
图表26安徽等三地劳动力数量对比(万人) (21)
图表27安徽与长三角地区薪酬对比(元) (21)
图表28安徽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 (22)
图表29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人) (22)
图表30安徽省新型行业重点实验室 (22)
图表31安徽省常住人口变化以及人口净流入 (23)
图表32安徽省人才引进计划 (23)
图表33安徽省部分老优势产业VS新兴优势产业 (24)
图表34安徽省优势产业变化:从1980S农业→1990S资源→2000S家电、汽车→2010S新兴产业→新能源+人工智能 (25)
图表351980S到2010S安徽省家电行业的发展 (26)
图表36安徽三大家电产业集群 (27)
图表37面板产业转移路径:欧美→日韩→台湾→大陆 (28)
图表382012-2018:中国大陆大尺寸LCD产能占比 (28)
图表39合肥市政府支持京东方的政策 (29)
图表40中国芯片进出口额(亿元) (30)
图表41合肥长鑫发展沿革 (30)
图表42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专业化镇、龙头企业不完全统计 (32)
图表43安徽汽车产量及全国份额占比不断走低 (33)
图表44安徽省车企混改历程 (33)
图表45安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 (34)
图表46安徽省水泥产量及排名 (35)
图表47安徽省平板玻璃产量及排名 (35)
图表48安徽规模以上化工产业产值(亿元) (35)
图表49安徽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产业产值(亿元) (36)
图表502018年安徽省白酒产量排名第5 (36)
图表51安徽省轻工、家具制造业资产贡献率(%) (37)
图表52志邦家居衣柜业务营收增速不断走高 (37)
图表53两化融合指标 (38)
图表54安徽省产业发展“两化融合”示意图 (39)
图表55安徽省产业发展“名牌名家”计划 (39)
图表56安徽省产业规划重点发展行业:人工智能及应用是聚焦重点 (40)
图表57近2年安徽省投产相关优势企业项目(不完全统计) (41)
图表58近2年安徽省政府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43)
图表59AI产业链安徽省企业布局 (44)
图表60推荐安徽产业相关个股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