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s0641414 金融6班丁绿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金融发展水平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然后用数据证明了如下命题:实际投资、人口增长和金融发展共同决定了经济的增长,其中实际投资和金融发展作用显著,说明了金融发展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从而结合安徽省实际,提出有益于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实证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Abstract】With China's sustain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rela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inanc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financial role in allocating resources has also been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use the data to prove the following proposition: the actual invest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for economic growth in joint decision, in which the role of re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at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n indee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ereby combining the actual Anhui province, recommend the proposals to be beneficial for thei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Economic growth Financial development Empirical analysi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文献综述 (1)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提出 (1)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2)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4)

(五)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4)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5)

(一)模型初步提出 (6)

(二)模型的拟合检验 (6)

三、实证结果分析 (10)

四、政策建议 (11)

(一)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11)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结构合理化,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化,金融发展水平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至今都尚存争论。不过,在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上,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认可的。有鉴于此,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以此来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为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以来,人们见证了美国从1930年913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递增到1999年88758亿美元这一持续长期经济增长的奇迹,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近30年来经济持续负增长所带来的灾难,俄罗斯进入冷战以来经济严重滞缓甚至衰退的景象,以及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确,经济增长与否见证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兴衰,经济增长率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千万人的福祉。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或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经济稳定增长?

实体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实质性的,毋庸置疑的。然而,浮动汇率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的全面冲击,WTO中金融游戏规则对一国经济增长及经济安全的重大作用,启发我们渐渐发现,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可以说,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金融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与经济学者对于金融体系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与所起的作用赋予了高度重视。从而,在经济增长领域中产生了一个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他们是怎样相互作用发展的?

有学者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发展水平;反之,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针对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如果上述理论结论成立,那么它们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形是否也适合呢?“十一五”以来,安徽省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整体经济高位运行,稳定增长态势明显。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10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目前已经成为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第14个会员。同时,

安徽省的金融部门也有了蓬勃发展,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30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96.1亿元,增长29.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318.2亿元,增长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19.5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8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38.7亿元,增长33.7%。其中,短期贷款3501.4亿元,增长18.3%;中长期贷款5292.2亿元,增长46%,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1282.4亿元,增长64.8%。虽然,目前安徽省金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金融改革尚待深化,但安徽省金融部门为社会配置经济资源仍是不争的事实,金融系统正在逐步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试图从中找出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也存在某种确定的相互关系,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启示。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贯穿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许多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利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一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发展水平也越高,这种经验联系几乎毫无例外。而事实上,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而这种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1912年,熊彼特(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的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然而,罗宾逊、卢卡斯和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对金融持怀疑和漠视态度。但总体上说,无论经济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倾向于认为: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在理论研究方面:格利和肖(1955)发展了熊彼特等的思想,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他们率先阐述了金融中介在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揭开了金融理论研究的新纪元。之后又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系统的比较研究:金融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戈德史密斯;金融抑制主义代表人物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假说,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尽管两种代表人物都承认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但都没有揭示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帕特里克(1966)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他把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观点分成两类:主张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叫做供给主导,主张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被动反映的称为需求遵从。帕特里克本人即持需求遵从观点,认为金融发展附属于经济增长。

在实证研究方面,戈德史密斯(1969)首开应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先河。在金融系统规模与金融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正相关的假定下,用金融中介资产与GNP的比值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应用35个国家103年(1860一1963)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总是伴随着金融的快速(超过平均速度)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取得飞速发展。一方面研究者们借鉴并引入一些新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如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80年代末崛起的内生增长理论,为建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极大提高,统计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为实证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国内,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不足。然而,通过借鉴学习国外既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和大量定量研究。前人的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国外既有理论成果,同时考虑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运用了国外成熟的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很有价值的结论。

谈儒勇(1999)对金融中介,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宾国强(1999)采用OLS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麦金农的理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确实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对金融深化有促进作用,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韩延春(2001)采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极其有限。

周立、王子明(2002)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省区层面上,通过对中国各地区1978-200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刘仁武(2002)研究了海南金融发展状况,构建了描述地区金融发展的指标和理论体系,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搭配问题。

谭艳芝、彭文平(2003)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量(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和质(投资效率、TVP)两类,采用1978-200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经济增长的质的因素影响显著为负或不显著,因而综合起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史永东(2003)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的计量分析,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在格兰杰意义上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数值。

袁云峰等(2007)利用Battese&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边界模型以及中国1978-2004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 间接度量我国金融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金融发展只是通过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并未促进我国技术效率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国外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的梳理,我们发现西方经济学界对于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存有激烈的争论。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己有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架构开展实证分析,以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证经验。但国内外的实证分析均停留在国别或者省区层次上的差异分析,对省区内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几乎是空白,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将相关经济学理论及研究文献与安徽省本省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出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理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查找相关统计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再运用Eviews实证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和相关实证检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所得出的实证结果,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五)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劳动力数量与资本规模的增加。而现代的经济观点也认为,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和投资,投资数量及投资效率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我们假设长期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取决于由经济体中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也即资本的投资效率。由哈罗德多马模型,我们把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如下所示:

g=△Y/Y=△Y/△K·△K/Y=△Y/△K·I/Y=△Y/△K·θS/Y=Eθs

其中,g为经济增长率,Y为GDP,K为资本存量,I为实际投资量,S为总储蓄,E=△Y/△K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投资效率),θ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这样更符合现

实情况),s为储蓄率。

亦即经济增长率和一国经济中的资本的投资效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以及储蓄率有很大联系,而这三个经济变量又都受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金融系统通过作用于以上三个经济变量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表2.1 1990年-2005年安徽省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状况

年份名义GDP 商品零售金融机构全社会固定安徽省年末

FIR 价格指数存贷款余额资产投资人口总量

1990 658.00 100.00 739.47 122.98 5661 39.76 1991 663.50 105.66 957.80 132.94 5744 50.91 1992 801.20 112.68 1163.86 207.64 5817 52.61 1993 1037.14 127.20 1440.99 298.33 5870 52.70 1994 1320.43 156.71 1868.86 376.30 5938 55.15 1995 1810.66 176.60 2408.97 532.54 6000 52.23 1996 2093.30 189.13 2956.20 614.18 6054 59.62 1997 2347.32 187.98 3610.21 687.30 6109 66.51 1998 2542.96 184.42 4156.80 729.03 6152 68.55 1999 2712.34 178.16 4367.40 773.88 6205 71.43 2000 2902.09 174.80 4870.00 866.67 6278 70.70 2001 3246.71 174.10 5652.99 964.11 6325 71.23 2002 3519.72 172.70 6544.89 1133.32 6369 81.37 2003 3923.10 175.00 7774.42 1477.72 6410 88.95 2004 4759.30 179.71 9131.77 1914.23 6461 87.42 2005 5375.85 180.81 12441.78 2520.96 6516 89.96

表2.2 1991年-2005年安徽省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相关变量年份IRGDP(%) IRINV(%) IPEOPLE(%) IFIR(%)

1991 -4.56 2.31 1.47 28.45

1992 13.23 46.46 1.27 0.63

1993 14.67 27.28 0.91 -4.35

1994 3.34 2.38 1.16 1.87

1995 21.68 25.58 1.04 -6

1996 7.95 7.69 0.9 6.15

1997 12.82 12.59 0.91 8.91

1998 10.43 8.12 0.7 6.28

1999 10.41 9.88 0.86 -1.49

2000 9.05 14.14 1.18 4.22

2001 12.32 11.69 0.75 3.76

2002 9.29 18.5 0.7 6.8

2003 10 28.67 0.64 6.57

2004 18.14 26.14 0.8 -3.18

2005 12.27 30.89 0.85 20.62

注:名义GDP、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是:亿元安徽省年末人口总量的单位是:万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100 金融相关率指标(FIR)=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名义GDP,单位是% IRGDP:实际GDP环比增长率 IFIR:FIR环比增长率 IRINV:实际投资环比增长率 IPEOPLE:人口增长率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年鉴》或经过换算后得到。

(一)模型初步提出

首先,我们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一个基本经济增长模型。其中包含两个基本的解释变量:投资和人口。为使用方便,以IRINV和IPEOPLE分别代替实际投资和人口的年度环比增长率。

基本经济增长模型1:

IRGDP = α 1 + α 2 IRINV + α 3 IPEOPLE + μi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加入金融发展变量IFIR,建立扩展后的经济增长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扩展后的经济增长模型2:

IRGDP = β1 + β2 IRINV + β3IPEOPLE + β 4 IFIR +μi 其中,μi代表随机干扰项。

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

(二)模型的拟合检验(用Eviews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基本经济增长模型1:

Dependent Variable: IR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6/10 Time: 11:38

Sample: 1991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5

IRGDP=C(1)+C(2)*IRINV+C(3)*IPEOP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15.36812 5.314609 2.891674 0.0135

C(2) 0.279692 0.096100 2.910415 0.0131

C(3) -10.30038 5.023547 -2.050420 0.0628

R-squared 0.535658 Mean dependent var 10.73600

Adjusted R-squared 0.458268 S.D. dependent var 6.021375

S.E. of regression 4.431879 Akaike info criterion 5.992381

Sum squared resid 235.6986 Schwarz criterion 6.133991

Log likelihood -41.94286 Durbin-Watson stat 1.944709 扩展后的经济增长模型2:

Dependent Variable: IR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5/10 Time: 15:04

Sample: 1991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5

IRGDP=C(1)+C(2)*IRINV+C(3)*IPEOPLE+C(4)*IFIR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15.19692 4.097327 3.708984 0.0034

C(2) 0.217260 0.076890 2.825581 0.0165

C(3) -7.078931 4.015669 -1.762827 0.1057

C(4) -0.327889 0.108142 -3.032028 0.0114

R-squared 0.747055 Mean dependent var 10.73600

Adjusted R-squared 0.678071 S.D. dependent var 6.021375

S.E. of regression 3.4164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5.518264

Sum squared resid 128.3940 Schwarz criterion 5.707077

Log likelihood -37.38698 Durbin-Watson stat 2.063035 可见,加入变量IFIR后,R-squared明显改善。下面对模型2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

1.显著性检验:

(1)对于F=10.82926>F(3,11)=3.9(显著性水平为0.05),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经济增长与各解释变量之间关系显著。

(2)对于β 2 ,t统计量=2.825581。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13下,得临界值t0.025(13)=2.160,由于t>t0.025(13),故拒绝原假设H0:β 2 =0,表明实际投资环比增长率(IRINV)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

(3)对于β 3 ,t统计量=一1.762827。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13下,得临界值t0.025(13)=2.160,ltl<t0.025(13),接受原假设H0:β 2 =0,表明人口增长率(IPEOPLE)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性影响;

(4)对于β 4 ,t统计量=一3.032028。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13下,得临界值t0.025(13)=2.160,由于ltl >t0.025(13) ,故拒绝原假设H0:β 2 =0,表明FIR环比增长率(IFIR)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

2.多重共线性检验:

(1)根据多重共线性检验,各变量间不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性。

(2)模型修正:

由于IPEOPLE变量的参数t并不显著,且系数的符号与经济意义相悖,故剔除该变量。剔除IPEOPLE后的模型为:

Dependent Variable: IR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6/10 Time: 01:56

Sample: 1991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5

IRGDP=C(1)+C(2)*IRINV+C(4)*IFIR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8.761734 2.017428 4.343022 0.0010

C(2) 0.218833 0.083364 2.625040 0.0222

C(4) -0.378328 0.113076 -3.345788 0.0058

R-squared 0.675597 Mean dependent var 10.73600

Adjusted R-squared 0.621530 S.D. dependent var 6.021375

S.E. of regression 3.704344 Akaike info criterion 5.633746

Sum squared resid 164.6660 Schwarz criterion 5.775356

Log likelihood -39.25309 Durbin-Watson stat 1.592912 但可绝系数R-squared由原先的0.747055下降到0.675597,故暂保留该变量,留待下文讨论。

回归方程为:

IRGDP=15.19692+0.217260*IRINV-7.078931*IPEOPLE-0.327889*IFIR+u i

(3.708984) (2.825581) (一1.762827) (一3.032028)

R-squared=0.747055 Adjusted R-squared=0.67807 F统计量=10.82926

3.相关性检验:

从估计的结果看,可决系数R2=0.747055,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比较好。

4.异方差检验:

利用ARCH检验,得如下结果:

ARCH Test:

F-statistic 0.132188 Probability 0.877682

Obs*R-squared 0.334837 Probability 0.845845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6/10 Time: 02:35

Sample(adjusted): 1993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3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9.678627 5.493713 1.761764 0.1086

RESID^2(-1) -0.128085 0.314740 -0.406957 0.6926

RESID^2(-2) 0.080374 0.310435 0.258908 0.8010

R-squared 0.025757 Mean dependent var 9.224353

Adjusted R-squared -0.169092 S.D. dependent var 11.74608

S.E. of regression 12.70039 Akaike info criterion 8.120317

Sum squared resid 1613.000 Schwarz criterion 8.250690

Log likelihood -49.78206 F-statistic 0.132188

Durbin-Watson stat 1.968647 Prob(F-statistic) 0.877682 由上表,Obs*R-squared=0.334837,给定α=0.95,自由度P=2,查表得临界值0.103;给定α=0.05,自由度P=2,查表得临界值5.99;所以0.103<0.334837<5.99,所以接受原假设,模型随机误差项不存在异方差。

5.序列相关检验:

DW=2.063035,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n=15,k=3,查Durbin—Watson 表得,临界值d l=0.95,d u=1.54,由于d u <DW=2.063035<4-d u ,无自相关。

6.因果关系检验:

由该检验结果表明,在α=0.05的水平下,F(4,12)=3.26,而F 1=29.7792>F(4,12)=3.26,F 2=3.93341 >F(4,12)=3.26 ,F 12=3.40005>F(4,12)=3.26,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IRINV 和IPEOPLE 对IRGDP 有显著性影响,IPEOPLE 对IFIR 有显著性影响。从而验证了将IPEOPLE 变量保留在模型中是正确的,之前t 检验结果可能是由于IPEOPLE 对GDP 增长作用不足够大而产生的。

三、实证结果分析

1.除实际人口增长率的回归参数是5%的水平上不显著外,其他参数均显著。

2.DW 统计量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说明模型的回归参数是有效的。

3.模型中R 2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这说明其对实际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4.同时,由于加入金融发展变量后模型中调整后R 2的上升了,增强了模型的解释能力,说明金融发展变量对实际GDP 的增长率是重要的解释变量。

5.人口增长率对实际GDP 增长的回归参数是负值。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自1991年以来,安徽省的人口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负参数表明安徽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实际投资的增长率对实际GDP 增长率的作用显著,参数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 06/06/10 Time: 04:18

Sample: 1991 2005

Lags: 4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

c Probability IRIN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RGDP

11 29.7792 0.03275 IR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RINV

2.50965 0.30466 IPEOPL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RGDP

11 3.93341 0.21284 IR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PEOPLE

0.07504 0.98297 I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RGDP

11 0.20300 0.91662 IR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FIR

1.53184 0.43161 IPEOPL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RINV

11 0.29743 0.86088 IRIN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PEOPLE

0.42862 0.78695 I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RINV

11 0.12051 0.96228 IRIN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FIR

3.19131 0.25256 I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PEOPLE

11 0.72610 0.64930 IPEOPL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FIR 3.40005 0.23997

的情况下,实际投资增长的增长的确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至于参数值不大,则可能与投资效率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不高有关。

7.金融相关率的增长率IFIR和回归参数显著,但为负值,可能与金融压抑有关。所谓“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当局错误地选择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对金融活动实行强制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从而导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都出现呆滞不前的现象。在安徽省,大多数企业资金来源为银行信贷,而这些企业中国企又占有较大比重。尽管有些国企经营效率并不很高,由于体制原因,它们还是获得了大部分贷款,致使其他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信贷支持,也银行呆坏账增加,资产质量低下。然而总体上看,安徽省经济增速并不低,很有可能是由于形成的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是通过大量投入要素而造成的,单纯地追求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却没有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问题。

四、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安徽省所存在的金融抑制,即金融发展却并没有成为促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推手问题,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以利于加快金融发展,强化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一)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1.成立安徽省区域性的开发银行,以更为灵活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省内金融资源的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运用的倾向性,避免资金的流失。

2.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引导股份制、外资银行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以国有金融机构为基础,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竞争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

3.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结构优化,推动金融发展。监管部门应更新监管理念,既要通过适度监管防范创新风险,又要注意保护和激励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热情。

4.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民间资本投资不仅有利于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而且对于拉动整个经济、消费、投资与就业都起到巨大的作用。相比较于其他经济更为发达的省份,安徽省民间投资数量明显要少,需要继续鼓励和发展民间资本投资。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结构合理化,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1.优化金融地域结构,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并且城乡金融发展极不协调,应当以成立安徽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

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优势,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全省居民需求消费水平,进而促进全省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

2.优化社会融资方式结构,促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协调发展。调查发现安徽省企业主要融资渠道仍然局限于银行信贷,应当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为众多不具备中小企业板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融资平台。

3.优化金融开放结构,促进金融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金融开放是金融发展的助推剂,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的对内开放。应消除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为非国有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并适当放松金融业务管制,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

综上所述,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鉴于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金融深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极为突出。需要进行金融改革,放弃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变金融领域的政府“管制”为“有效管理”,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优化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消除价格扭曲、市场分割、结构单一的现象,形成正的储蓄、投资、收入和结构优化的效应,建立起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模型与政策分析〔J〕,《世界经济》2001.6

[3]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4

[4]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5

[5]陈柳钦、曾庆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2003.11

[6]陈金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胡士华,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8]范德胜,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9]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吴敬琏,借助金融创新实现经济增长〔J〕,农村金融研究,2006.12

[11]王亮,中国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panel data分析〔D〕,2007

[12]张倩,陕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2007

[13]杨俊,刘珺,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门限效应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14]雷宏. 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致谢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王品正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在此特向王品正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他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

此外,本文参考了大量杂志期刊和专业丛书,由于参考期刊太多,不能一一注明,敬请原谅并向所有作者和刊物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探析

摘要:文章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流派进行了回顾,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的政策结论。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流派;关系;探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能够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不仅关乎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流派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算起,西方经济学界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在这场长期论争中,有两种作用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一是货币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二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根据对这两种作用机制的不同理解,大体上可以把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流派分为金融无关论、金融促进论和金融从属论三种代写论文。金融与经济增长无关论。古典经济学家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抽象成货币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分法”。在此基础上,萨伊提出货币中性论,强调货币数量的改变只会造成物价水平等比例的上升或下降,对生产供给、实际产出和就业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货币只是实体经济的面纱。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货币只不过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使得商品交换更加容易和顺畅,而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并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极其稳定的,短期内由于存在适应性预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影响产量和物价;但从长期看,产出量是由劳动、资本和技术等非货币因素决定的,货币供应量只决定物价水平。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只有未预期的货币变动能够影响短期真实变量。从长期看,由于货币政策是可预期的,货币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相应变化,而对真实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尽管理性预期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货币面纱”论,但仍坚信金融与经济增长无关。金融促进经济增长论。有关货币流通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讨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他认为,慎重的商业活动可增进一国产业,但增进产业的方法不在于增进一国资本,而在于使本无所用的资本大部分有用、本不生利的资本大部分生利。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早在19世纪末就认识到古典货币中性论的不足,指出,在信用制度条件下,货币对经济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在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一般物价水平稳定的状态下,货币才是中性的。熊彼特则从信用创造的视角突出了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而功能健全的银行可以对企业家进行筛选,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指出,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货币经济的主要特征,通过利率对投资的诱导作用,货币就能影响国民收入的产出水平。凯恩斯还通过总量分析,把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二分法”的不足,实现了对早期货币中性论的质的突破。20世纪50年代,约翰·格利和爱德华·肖阐述了金融中介在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揭开了金融理论研究的序幕。此后,金融因素逐渐在经济理论中得到重视,并凸显成为同土地、资本、劳动同样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1969年,现代比较金融学的奠基人戈德史密斯指出,以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为形式的金融上层结构加速了经济增长,改善了经济运行,为资金转移到最佳的使用者手中提供了便利。20世纪70年代,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分别在金融深化论、金融压制论的分析中,将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统一起来,阐述了一国金融体制与该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刺激、互相制约的关系。之后,卡普尔等人把麦金农和肖的静态分析发展成为动态分析,进一步阐明了金融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内生金融理论强调,资本效率的改进得益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把资本分配到最佳可能用途上所起的关键作用。

201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3-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变化

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3000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38.0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842.09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6.72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6:47.5:42.9调整为8.8:46.1:45.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9%,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与全国差距由上年的9个百分点缩小到7.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68484元/人,比上年增加6654元/人。人均GDP47712元(折合7210美元),比上年增加4311元。 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速 指标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30006.828.02 其中:第一产业[4]2638.01 3.2第二产业13842.098.5 第三产业13526.728.6其中:农林牧渔业2775.41 3.4

工业11663.949.2建筑业2201.22 4.4批发和零售业2006.86 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85.77 3.2住宿和餐饮业543.73 5.8金融业2064.55 5.0房地产业1897.52 5.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3199.0322.6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2668.79 2.4 2013—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5] 2013—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85.3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53.6万人,减少9.7万人;第二产业1263.3万人,增加3.8万人;第三产业1768.4万人,增加13.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410万人,增加177.3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70.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3%,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全省农民工总量1952.4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29.1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 2018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而原先的货币经济也转化为了经济金融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内在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且已经被国外许多国家所应用并被证实。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借鉴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金融深化道路,需要认真对待。 当前,金融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其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也不例外。但是如何推动金融体制的深化,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当前我国面对的一个战略层次的重要问题。 一、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阐述 二战之后,各国为了加速恢复国内经济,采用了不同的金融政策,但是在本质上分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两种。其中,发展中国家多采用了金融抑制的政策,但是其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对此,支持金融深化的学者就纷纷抨击金融抑制的政策,他们认为金融抑制实际上是对金融业的歧视性课税,最终会酿成许多的不良经济后果,所以应该积极推进金融的自由化改革,并以此来助推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首先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及资本》一书中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进行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后,发展经济学家们纷纷将金融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目前倾向于金融深化的学者们的观点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不完全的市场经济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了经济的割裂状态,其金融抑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概要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突出两大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以及全球各国与各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日益融入全球,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而什么是经济金融化呢?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日益提高。 一、金融的一般概念 1、金融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简而言之,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提供资金融通的场所就是金融市场。 ——金融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由于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概念本身也在动态发展,从而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传统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体系,而现代金融则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是一个大金融的概念。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市场是以“货币”为交易对象,通过买卖各种信用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它主要包括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交易,如货币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业务等。广义的金融市场除包括银行业务外,还包括有价证券买卖、保险业务、信托业务、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业务,以及其他各类金融衍生业务。一般来说,在现实经济中,我们按金融活动类型将金融市场可以细分为三大市场: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以证券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其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市场又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金融通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所谓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发生的关系,最后放款者和最后借款者直接结合起来的融资方式,也就是以证券市场融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上) 2010-8-25 摘要:在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着经济货币化比率异常等一些令人困惑之处,因此需要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采用戈氏指标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并通过剔除虚假成分得到我国金融发展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同时,将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间的“供给主导”、“需求遵从”理论假说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说:虽然金融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致,最后是简短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增长,经济增长 一、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研究及其困惑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许多文献(如,Goldsmith,1966,1969;Curley & Shaw,1955,1960;Patrick,1966;Porter,1966;Khatkhate,1972;Mckinnon,1973;Bhatia & Khatkhate,1975)都作了广泛研究。其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Shaw,1973),这便是Patdck(1966)所认为的金融发展的“供给主导”(supply—leading)作用。金融发展在储蓄动员、风险管理、交易便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Gupta,1984;Spears,1992)。以Goldsmith(1969)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Tun Wai(1972)、Sinai & Stokers(1972)、Wallick(1969)等有关文献均对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1973)、Shaw(1973)为代表的金融压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运用传统的总储蓄方程,Fry(1988)基于亚洲不发达国家进行的研究发现,利率对总储蓄函数确实存在着积极的正向作用,尽管这种明显的积极效果对其他多数国家很小。Gupta(1987)在其选择的亚洲及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中也发现利率自由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形成高水平的储蓄。 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的是,Patrick(1966)认为金融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处于一种“需求遵从”(demand—following)地位,即其通过对经济增长所引致的新增金融服务需求来产生影响,因此金融发展附属于(handmaiden)经济增长(Robinson,1952;Stern,1989)。实业部门的增长方便了金融部门的发展,当经济增长时,其需要更多种类的金融服务和不断增长的金融机构来提供这些服务。根据这一观点,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的稀缺反映了对服务的需求。既然金融中介有助于将一国资源从低增长部门向高增长部门转移,那么,对金融中介的需求同样取决于实际经济中各部门增长速度的变化(patrick,1966)。 对以上两种结论的综合观点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关系,Patrick(1966)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2011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趋势,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在信贷增长控制趋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节能减排的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GDP)12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这显示着我省经济增长运行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回顾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运行显现出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活力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区域竞相发展,相对差距出现缩小趋势;发展更加关注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等特点,下面从全省地域经济、产业经济等方面分别分析我省过去一年及今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2010年全省分地域、分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1、皖北地区 皖北地区为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共有淮北、淮南、阜阳、亳州、宿州、蚌埠等共23个县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9%;总人口2840.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1%。 随着皖北六市追赶步伐的提速,皖北地区总产值达到3586.88亿元,阜阳地区总产值721.8亿元,占皖北地区之首,亳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皖北地区整体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皖北六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23.35亿元、1708.86亿元、1154.57亿元,同比增长?,分市看,获得政策重点扶持的亳州、宿州、阜阳三市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在六市中总体靠前,也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速。 2、皖南地区 皖南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区域,区域内包括芜湖、宣城、马鞍山、铜陵、池州、黄山、安庆七市,面积约为57826平方公里,人口为1787万。 皖南地区总产值3212.74亿元,芜湖市已超千亿产值,马鞍山与芜湖工业产业也超过500亿,安庆总产值接近千亿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已超过500亿,总体看,第二产业为皖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规模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其中池州以30.4%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近年来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省长李斌

近年来,安徽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深入推进“861”行动计划,谋划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十一五”以来,全省经济以年均13.4%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迈上万亿元大关,去年达到15110.3亿元。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56.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63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054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依托我省丰富的科教资源,2008年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2009年底,被批准成为首批三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两大战略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科技、产业、人才和改革成果。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2.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数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二是突出合作发展的带动作用。皖江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是我省聚集发展资源、深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承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承接产业质量明显提高,示范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去年,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67%、64%,落户示范区的亿元以上大项目2981个,到位资金2874亿元,占全省的68.8%,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些年,我们与西部省份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加深,通过参与“西洽会”、“青洽会”等重大经贸交流活动,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同时,我们还重点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的合作发展,截至去年底,累计与央企签约项目714个,投资规模1.8万亿元,与全国知名民企签约项目2369个,投资规模1.1万亿元。 三是突出重大改革的推动作用。多年来,我们秉承小岗村“大包干”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倡导先行先试,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由43户调整到33户,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高。二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去年非公经济比重达到57.5%,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安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省地方金融机构、农村银行、村镇银行都有了快速发展。四是推进区域

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所有大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并不 是中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各种历史、文化、地理、政治、政策等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关键词:区域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所有地区的均衡发展,因 而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少数具有优势的地区的经济,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这些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了尽量减少“循环因果累积” 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缩小地区差距,中央政府就必须利用转移支付、税收、 利率、汇率等各种财税、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实现全国各区域相对均 衡的发展目标。 一、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财政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能产生一种效应,协调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形成推动经 济发展的动力。同时,财政政策可以调节各种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财政政策在促进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期 性的推动作用。 国家财政政策的取向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财政资金的流 向又决定着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从建国初期到开放前这一时期内,以 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一直把有计划地平衡配置生产力、消灭地区之间经济的不 平等和经济差距,看成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布局的首要原则。国家在投资的地 区分配和项目选点上,实行了“向西大转移”的方针,基建投资大幅度地向西部地 区倾斜。“三五”时期,全国基建投资达976亿元,其中东部沿海占26.9%,西部 占34.9%。这一时期投资比重占全国4%以上的8个省中,西部占了5个,中部占 3个,而东部一个都没有。“四五”时期,内地投资比重更是占到了57.5%。由于这种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地区发展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中西部经济的一定发展和东 部经济的牺牲。这一时期,人均GDP高于全国的有9个省区,其中包括西部的青海和西藏,而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后,国家赋予沿海地区较大的自主权、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 相应的政策优惠,并且提出了让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在这样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财政的投资布局向沿海地区倾斜。据统计1979-1991年,东 部地区国家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49.17%,而中西部地区仅占42.7%。同一时期, 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87%,西部地区为9.26%。而国内生产总值东 部地区更是占全国的52.37%,西部却仅占16.68%。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经济增长 速度趋缓,经济水平和竞争实力相对减弱,在全国工业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形成这一发展差异的原因除中西部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地缘关系以及历史基础等原因外,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使地区差异再度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断扩大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这 一状况若不加以控制地任其发展下去,东部地区的发展不仅将被这种过大的差距 所制约而降低发展速度,甚至可能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倒退,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经济进步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区域金融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深化水准持续增强, 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备受金融界青睐,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不过遗憾的是,开发性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很少受到注重, 更少有人结合开发性金融实践活动对其实行深入研究。 当前有部分学者对开发性金融从理论上加以定性说明(白钦先、曲绍 光1993;王伟2002,2005;陈元2000;程伟2005;罗学军2005)。也有部分学者从实证角度,试图检验开发性金融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温守 义2005;苏纬、梁士涛2007;李志辉、张晓明2007),但是他们对开发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以及相关的度量指标,都是直接沿用一般金融的分析框架,并没有从本质上体现开发性金融与一般金融的差异,所以计量结果与开发性金融实践有一定偏差。 本文引用动态供给导向型金融经济模型,对开发性金融影响经济增长 的机制实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一般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衡量指标,构建符合开发性金融本质特征的衡量指标;最后,基于相关数据对开发性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行实证检验,进而结合开发性金融改革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二、相关文献回顾及简单评价 经济学界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由来已久。早在1912 年,Schupeter就指出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随后,Gurley和Shaw(1950)阐述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在储蓄投 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atrick(1966)从“需求跟近”和“供给引导” 两个方面论述了金融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关系;Hicks(1969)详细考察了 金融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抢抓中部崛起政策机遇,加强工业强县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我省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1、突出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一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先后组织实施企业间兼并联合重组方案270余例,盘活存量资产近230亿元。到2005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由1998年3.1亿元增长到2005年13.1亿元,增长3.3倍。二是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大型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造。通过“九个一批”的改革措施,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拓宽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广阔空间。到2003年底,完成了1204户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国有序列;到2005年底,已有1537户国有中小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量由554户减少到231户,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户数由2625增加到5021户,所占比重由67.5%提高到95.2%,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73.6%提高到86.4%。三是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通过对劣势企业重组“打捆儿”申报债转股,共对55户企业重组为21个项目申报成功,债转股金额116.5亿元。通过实施债转股,21户债转股企业年平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6.5亿元,负债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1999年以来,企业共剥离银行不良贷款560亿元,已处置231亿元。通过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十五”期间,成功上市企业21家,募集资金120亿元。四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2003年以来,按照“属地移交、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全省共分离移交企业办中小学校253所,占总数的85.8%,基本完成了大中型企业所办医院的分离移交或企业化改革管理工作;除省机场公司所办公安机关外,基本完成了企业所办公安机关的移交工作;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全省现已有114.2万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6.2%;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了企业生产与生活的水、电分离。五是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32家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已累计分离辅业企业(含集体)333个,剥离三类资产64.7亿元,分离富余人员约13万人,安置职工10.3万人。 2、突出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公司制改革步伐,创新企业组织形式。除中央在皖企业外,全省3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329户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占总数的99.4%。二是大力推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拓展企业融资方式。我省45家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通过股改,上市公司率先享受了资本市场融资的优惠政策,目前已累计融资72亿多元。三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制衡机制。我省约有6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制衡机制,其中40%的企业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全部解决了控股公司法人代表与上市公司的交叉任职问题。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建立以效益增长为基础的企业职工工资均衡增长机制,改革和完善了职工收入分配办法,企业实行灵活工资分配方式的占81.3%。全省已改制企业中,管理人员实行竞聘的占85.8%。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全省有309万人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1%。四是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促进负担沉重的老企业焕发新生机。1998年以来,全省共争取118个企业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共涉及资产149.1亿元,职工37.2万人,核销银行呆坏帐88.6亿元。截止2005年底,有102个项目已经实施终结。通过实施关闭破产,消灭了一批亏损源,生成了一批新的优强企业。五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淘汰落后工作。几年来,全省共关闭865处落后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小煤矿,关闭264户小水泥企业,关停60户小轧钢、小冶炼、小

202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契机、安徽经济崛起的路径、优势产业投资历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202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契机、安徽经济崛起的路径、优势产业投资历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安徽省优势产业的崛起之路 (6) 2 安徽省总体情况:“中部崛起” (10) 2.1安徽省经济情况:从落后向前赶超 (10) 2.2安徽省发展的引擎:“强省会”+“龙头城市”带动 (12) 2.3安徽省发展的契机:“中部崛起”+深度融入长三角 (13) 3 安徽经济崛起的路径: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再到向制造业强省迈进 (15) 3.1安徽省的产业变迁: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15) 3.2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水平:产业集群化推动产业升级 (17) 3.3安徽省的区位优势:承东启西,形成产业协同合力 (19) 3.4安徽省的人口优势:低成本+高质量的双重优势 (21) 4 安徽省优势产业投资历程:从一穷二白到优势产业的崛起之路 (24) 4.1产业发展历程:老产业存量竞争优化、高端制造增量优势凸显 (24) 4.2聚焦优势产业:产业协同,“屏-芯-端”形成合力 (26) 4.2.1家电行业:从传统家电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26) 4.2.2面板行业:京东方,“缺屏”困境带来的战略机遇 (27) 4.2.3芯片行业:合肥长鑫,内需外压的破局之路 (29) 4.3“制造强省”:夯实制造业,传统产业智能升级 (32) 4.3.1汽车产业:改革聚焦混改以及新能源 (33) 4.3.2机械工程产业:新能源及智能制造,带来工业新机遇 (33) 4.3.3建材产业:“龙头带动+板块布局”推动新材料产业布局 (34) 4.3.4化工产业:升级转型聚焦精细化工 (35) 4.3.5食品饮料产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 (36) 4.3.6轻工产业:家具制造向高端转型 (36) 5 安徽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抢占“智能制造”高地 (38) 5.1安徽智造:从“两化融合”到“人工智能” (38) 5.2新兴产业:投资力度空前 (41) 5.3人工智能:安徽制造业升级的下一个高地 (43) 6 安徽产业投资要点及推荐标的:延续科技主线,关注安徽龙头企业。 (45) 7 风险提示 (46)

安徽保险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安徽保险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安徽经济增速逐年加快,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整体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稳健运行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安徽经济发展尤其是人均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总体上处于人口数量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偏后的状态。,安徽保险业在60年的时间里,既经受了风雨历练,又创造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保险业经历了建立、发展、整顿、紧缩、撤销的过程,保险业务也是大起大落,1959年,全省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得到评价,国内保险业务逐渐恢复,从1980年开始,在恢复国内业务的十年来,安徽保险业经营管理不断完善,新险种不断推出,业务质量日益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改善,保险事业出现了先所未有的生机。 2000年9月28日,中国保监会合肥特派员办事处正式成立(2004年更名为中国保监会安徽监管局),2001年,安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揭开了安徽保险业专业化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新篇章。近年来,安徽保监局在中国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监管措施日益完善,发展思路逐步深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保险业发展道路,安徽保险业发生了深刻变化,行业实力显著提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一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省保费收入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7年突破200亿元,到2008年底,全省保费收入达到亿元,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二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保险公司法人机构1家、省级分公司35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9家,人身保险公司17家,包括专业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农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省级以下分支机构2303家(含营销服务部);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5家,保险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三是保障功能日益提高。2002年以来,全省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亿元,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灾难事故面前,保险业勇担责任、为民分忧,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功能。2008年,全省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为%和元,分别比2002提高个百分点和元。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功能作用的日益发挥,安徽保险业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保险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2004年以来,安徽保监局和部分保险公司连续五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受到省级领导表扬性批示30多次。 在连续四年高速发展基础上,2005年安徽省保险业发展速度放慢.2005年保险深度%,比上年低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元/人),比上年提高元。1.保险市场新加入主体显著增多,市场集中度逐步分散,充分竞争的保险市场逐步形成。到2005年底,保险公司省级机构16家,较上年新增4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0家,人身险公司6家;地市级分支机构126个,新增23家;县级支公司219个,新增3家;营销服务部1404家,新增49家;各类专业中介机构56个,兼业代理机构2451个,全省保险营销员万人,持证率%. 2.保险业进入结构调整期。一是保费收入低增长且增幅回落,2005年全省累计保费收入亿元,增长%,回落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分别达亿元,亿元,增长%,%,回落和个百分点。二是安徽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各有一家负增长。三是县域保费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占比达%.四是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支出亿元,增长%,,增幅高于保费增幅个百分点。 2006年,安徽省保险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比上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经济学2班 学号:2012120231 姓名:向瑾瑜 金融深化的含义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松对利率与汇率的管制,使之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并实施有效的通货膨胀控制政策以促进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是互相刺激互相制约的关系:金融深化能对一国经济起巨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但若运用不当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若一国金融制度落后,政府对金融干预过多,压抑金融发展,那么受到抑制的金融又会反过来阻滞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程度低,但是金融深化如果盲目进行,金融自由化隐含的金融风险也会导致一些国家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诱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一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也会对金融结构的演进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会提高人们的金融需求,扩大融资范围,从而刺激金融发展。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深化能对一国经济起巨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第一,金融深化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第二,金融深化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第三,金融深化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因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由于金融体系可以改进现有资本构成,有效地配置资源,刺激投资与储蓄。所以,落后经济应当彻底改革金融体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放宽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和限制,建立健全金融体系。 但是金融深化论的实质是金融自由化。从金融深化论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看,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必要条件,金融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麦金农和肖早期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时候,他们极力主张金融自由化要实行快节奏,也即激进式改革。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快刀斩乱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改革,从而减少了改革过程中的磨擦,降低了改革的成本。但80年代上半期,有些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的实践却证明,金融自由化带来了巨大灾难——金融危机。典型的是拉丁美洲等国纷纷陷入了因金融自由化导致过渡负债的尴尬境地,不得不依赖政府重新干预。为了减轻由此而来的金融危机,政府重新干预市场并且往往会再次采用最初被认为是导致金融抑制产生的政策。所以金融深化的向前推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急需进行金融深化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社会基础也不牢固,更需要谨慎前行。 经济发展对金融深化的作用 经济发展决定金融发展。从历史来看,金融是内生于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为金融发展提供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也不相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第一,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因而提高人们对金融投资和理财服务的需求。第二,经济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集团,这些大的企业集团要求与其融资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安徽经济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是较落后但是发展势头较好,这里除了一些历史问题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有利因素: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附近有许多经济较好的城市和省份可以帮助安徽发展。 二是:交通发达。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客运铁路: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高铁线路:主要有:京沪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合安城际(规划中)、合福铁路、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合武高铁、沪宁高铁等。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水路交通:淮河流域: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长江流域:

一级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二级港口:铜陵港,三级港口:池州港。空运: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黄山机场,阜阳西关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管道运输: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三是:资源丰富。安徽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安徽省的成矿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生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建国后40多年来,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96种,矿产地2000多处,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有67种,矿区711处。其中以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除煤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7外,其余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5位,是安徽省的优势矿产。能源矿产已发现7种,有煤、石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等。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煤、石煤、石油3种。其中煤炭尤为丰富,保有储量246亿吨,居全国第7位,华东第1位。黑色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钒、钛、锰、铬等5种。除铬之外,其余4种均有探明工业储量。其中铁矿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5位。有色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锌、钼、钴、锑、铝、镍、锡,钦、镁等。其中的铜、铅、锌、钴、钨、钼、锑已有探明工业储量。铜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贵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银、铂族(铂、钯、锇、钉、铑、铱)等。已探明工业储量的只有金、银2种。金矿保有储量150吨(含伴生金),居全国第10位。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摘要:北京依托其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优越及决策中心的信息优势,正在构建金融中心,目前已形成了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本文在梳理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协整、格兰杰检验分析了北京金融业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结论是:北京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一。其政策含义是:以银行业为主导渐进式地推动金融中心建设、完善北京金融市场体系和创建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相关比率经济增长融资结构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北京市金融资产总量已经达到47.4万亿元,占北京市第二、第三产业资产总额64.7万亿元的73.26%。“十一五”期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12年增加值为2592.5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6%。 据此,笔者将结合国外内理论分析及其实证研究,从金融相关比率、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和融资结构三个方面来考察北京金融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检验金融业对北京经

济增长的影响方式,继而确定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相关比率 Goldsmith(1969)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国家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和金融深化程度的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Ratio,FIR)指标,它是指某一时点上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的比例,通常用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来代替。从资产流动性来看,金融资产可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地区货币余额等相关统计资料,因此无法按照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金融资产获取北京市的金融资产总额。 考虑到我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存款和贷款是其主要金融工具,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其他金融工具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笔者把银行存款和贷款总和作为金融资产的衡量指标。这样,金融相关比率(FIR)就采用如下形式:FIR=(Dt+Lt)/GDP 其中,Dt代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Lt代表贷款余额。 据此,笔者计算出了金融相关比率,如表1所示。从金融相关比率来看,北京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保持上升趋势。例如,在2000年金融相关率为5.67,2001年为5.86,在2002-2006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从2007开始,金融相关率迅速提高,2011年达到7.06。北京市金融相关比率的逐年上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因素。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发展又令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合理发展金融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促进;阻滞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买卖双方在时空上的限制。随后信用的发展又令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进一步放开,以至即使在交换双方商品所有权转移后市场仍继续存在,货币也逐渐作为一种可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成为市场交易对象之一。于是,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了一种特殊商品——资本,金融也开始具有真正意义。此后,金融工具逐步由单一的货币形式发展为货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并存,出现了专门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市场,金融开始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其自身的货币发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着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l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1.1 货币的运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交换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即专业化是提高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专业化程度越高,工人越可能发明更先进的机器或生产方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货币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从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会下降。这一作用更为加强。 1.2 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50:7O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蓄率曾达到40%的水平。在促进储蓄率上升的因素中,金融是最重要的一个。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而利息率使当前消费转化为未来消费、实物储蓄转化为货币储蓄揩蓄增值并转化为投资成为可能,这就决定了它有条件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从而为生产提供资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点又使它成为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一方面,把分散的储蓄者用于投资或存储的资金集中起来需要大量信息和投资渠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流动性金融市场能增强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满足持有多样化证券组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动员储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金融中介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