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写作训练四记叙文“感情真挚”写作训练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写作记叙文学案及答案

写作记叙文学案及答案

写作记叙文学案及答案写作·记叙文【学习要求】1.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作文素材。

2.掌握记叙文写作的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选材和组材的关系。

学习难点:掌握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学时安排】二学时第一学时: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第二学时:写作实践【学习过程】一、课前尝试(一)知识储备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叙述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描写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

2.记叙文的分类。

叙事记叙文、写人记叙文、写景记叙文3.记叙文六要素:、、、、、。

4.记叙顺序:、、、、。

(二)写作训练进入职业学校,你已经接触了许多教师,他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谈起他们,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以“我的职校老师”为题,写一个两三百字的写人片段。

二、写作指导1.材料要真实。

真实地反映生活并非按生活的原样,一丝不爽地照描葫芦。

真正懂得写作的人追求的并非生活真实,他们力图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达到艺术的真实。

比如,京剧《小放牛》演出时,有的导演就把真牛牵上台,结果只是引得观众哄笑,并无美感。

这种完全按照生活的原样照搬的方法,就反而不真实了。

倒是由一根马鞭子代表骏马一匹,几个龙套就是千军万马;演员的几个动作(如关门、开门等),立即就能竖起一道“门”,虽然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存在于演员和观众的脑际。

这才是真实的,是艺术的真实。

同理,如果我们同学们写作文时,什么都按照生活里的原样东西去描写,甚至乎一点不漏地全都写出,这就像把真牛牵上台一样,反而显得不真实了。

有些同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自己坚强或勇敢的作文,竟然说自己的爹妈死了或重病了,以此来表现自己是坚强或勇敢的,这也会使人觉得你写得不真实,干吗非得说爹妈死或病,来表现自己坚强、勇敢不可呢?即使真是爹妈死或病了,那也是极个别的,大家都这么写,不就一下子露了马脚么?“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在生活中从未见过,但谁也不会怀疑。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用心绘情--记叙文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用心绘情--记叙文

“高三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针对学生在记叙文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行文干巴,没有感染力,通过教学使之明确:在记叙文写作中显示真情实感的方法,即“于细微处见真情”。

2、重点训练工笔细描法,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讨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唤醒读者的情感储备,写出细节的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中,我发现同学们议论文写多了,反而不会写记叙文了,同学们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可是到了高三记叙文却越写越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与学生充分交流后,归结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真情实感的缺乏又源于对生活细节的捕捉。

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怎样使学生的记叙文具有打动读者内心世界的动人之处,在作文中显示细节描写这样的亮点是很重要的。

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掌握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

二.现场阅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有人认为高三生活就是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你认为呢?三.过程引导,解决“怎么想”的问题(一)快速阅读已学过的课文,注意体会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项脊轩志》中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细节真实生动。

《祝福》中对祥林嫂的眼睛三次变化的描写。

《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爬月台时背影的描写。

如《阿Q正传》中对阿Q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

教师总结:记事写人离不开情节,但重要的却是刻画人物。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刻画人物通常用肖像、语言、心理和动作等描写手法,但当你觉得没有重大行动和众多语言或无法具体的刻画人物时,不妨借助细节的刻画来完成。

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表现人物感情,透视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毕现,收到点滴传神的艺术效果。

高三不要以没有时间读书为借口,其实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四.提供支架,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重点训练“工笔细描法”工笔,也叫细描,使用细致、逼真的笔法,对描绘的对象进行精雕细刻,使被描写对象的状态、形貌、特征,生动真实地再现出来,给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觉。

专题19写作之记叙文(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专题19写作之记叙文(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专题19 写作之记叙文(讲)讲目标1.了解高考记叙文写作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掌握高考记叙文写作命题规律和写作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立意【真题导航】1.【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16年前,我萌生了创办亚马逊的想法。

彼时我面对的现实是互联网使用量以每年2300%的速度增长,我从未看到或听说过任何增长如此快速的东西。

创建涵盖几百万种书籍的网上书店的想法令我兴奋异常,因为这个东西在物理世界里根本无法存在。

那时我刚刚30岁,结婚才一年。

我告诉妻子MacKenzie自己想辞去工作,然后去做这件疯狂的事情,很可能会失败,因为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是如此,而且我不确定那之后会发生什么。

MacKenzie告诉我,我应该放手一搏。

在我还是一个男孩儿的时候,我是车库发明家。

我曾用水泥填充的轮胎、雨伞和锡箔以及报警器制作了一个自动关门器。

我一直想做一个发明家,MacKenzie支持我追随内心的热情。

我当时在纽约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同事是一群非常聪明的人,我的老板也很有智慧,我很羡慕他。

我告诉我的老板我想开办一家在网上卖书的公司。

他带我在中央公园漫步良久,认真地听我讲完,最后说:“听起来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是对那些目前没有谋到一份好工作的人来说,这个主意会更好。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作文基础训练(全国通用含解析)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作文基础训练(全国通用含解析)

专题十六作文基础训练学案一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学习目标:①分辨常考高考材料作文的类型;②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意,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和。

”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其要求是:1.要正确、鲜明;2.要深刻、新颖;3.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

二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三高考常考材料作文主要可分哪几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三大类。

1.叙事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寓意类材料作文寓意,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训诫的性质。

【一轮参考】高优指导2017语文人教版一轮17.1.2情到真处方动人——真情实感

【一轮参考】高优指导2017语文人教版一轮17.1.2情到真处方动人——真情实感
第2节 情到真处方动人——真情实感
专题十七
(一) (二) (三)
第2节
情到真处方动人——真情实感
真题试做 作文升格 备考演练
等级要求
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就是指写文章要有真 情实感,不做作,不胡编乱造,善于创设情景,抒发真情。“情”的内涵 很宽泛,亲情、友情、爱情……它们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呢?
专题十七
(一) (二) (三)
第2节
情到真处方动人——真情实感
真题试做 作文升格 备考演练
等级要求
亮点点评:只有选取自己熟悉的、有真实感受的生活片段,才能 写出真情实感。该片段选材于生活中母子间的小事,以小见大,来 表现母亲与孩子之间浓浓的真爱。孩子因爱母亲犯下错误,母亲因 爱孩子,希望孩子承认错误,勇于担当。责罚是爱的另一种体现,“打 在儿身,痛在娘心”,爱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在一句“妈妈,你哭了吗” 之后汇聚成河,催人泪下。
专题十七
(一) (二) (三)
第2节
情到真处方动人——真情实感
真题试做 作文升格 备考演练
等级要求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 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 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 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 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 我在跟着父亲。 (摘自《跟着》)
专题十七
(一) (二) (三)
第2节

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高考作文梯级学案 专题二 文体特征专攻 8 融情入文感情真挚课件

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高考作文梯级学案 专题二 文体特征专攻 8 融情入文感情真挚课件

-16-
下面是一个学生作文片段,其中有感情不真实的地方,读读画出 来,看看怎么改。 放学时,我看见一些没人接的学生,将书包顶在头顶,飞快地奔进 雨中。为了早点回家,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冲进了大雨中。一到 校门口,我就看到许多五颜六色的花伞,这里也有很多家长举着伞 在焦急地望着。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那个人不正是我的爸爸 吗?我仔细看着,是他,是他,是我的爸爸。我来到他的身边,仔细地 端详着他,原来爸爸的脸上多了这么多的皱纹,可我却从没有发现。 岁月的痕迹清楚地印在了他的脸上,似乎向我讲述着爸爸对我无微 不至的关怀。
-5-
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你——那个在我出生时第 一个抱我的男人,那个在我生病时悉心照顾我的男人,那个对母亲 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 娘俩”的男人。随着我的成长,你已年近半百。 思及此,我被“年近半百”这个词语吓到了,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你 口齿不清、吃饭如嚼蜡的日子。不知从何时开始,你竟变得爱说一 样的话,爱随手关灯。你开始变得邋遢,变得一久坐就腰痛,变得爬 上三楼都会体力不支。你曾经那么英俊。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 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就是你年轻时的生命活力。 “秋风秋草正离离”仿佛是你生命的写照,昔日那个将我扛在肩上 的男人如今连提桶水上楼都会气喘吁吁。
-7-
【品悟提示】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高分作文。文中描写了父女 之间的琐事,字里行间透着父亲对女儿的温馨呵护,同时也流淌着 女儿对父亲的体谅、挚爱、尊敬之情,读来感人心扉,动人心弦。 本文的亮点有二:一是叙事独特,抒情真挚。作者巧妙地交叉运用 了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叙事方式,增强了写人叙事的亲切感与真 实感。二是设譬巧妙,构思精巧。文章将父亲比作“纸梯”,这一比喻 既是文章的主旨,又是父亲形象的写照,而且以此为线索贯串全文, 使本文的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题好一半文,题乃文之眼,作者 以《纸梯》为题,与文章主旨以及父亲的形象巧妙呼应,可谓新颖 独特,别具一格,足见作者构思之匠心独运。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四 写作 Word版含解析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四 写作 Word版含解析

第4部分写作第一讲高分作文亮点剖析深刻篇莫畏浮云遮望眼高考阅卷直击特级教师肖家芸曾指出: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高考作文早已不在审题上考了,主题、结构、技法和语言等,多数考生差距不大,差距大的是内容和思想。

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深度。

而决定此二者的是思维的方向或角度问题。

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级的高低”。

文章要想从人尽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给人启迪的独到见解,哪怕只是见解深刻的句子。

独到见解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

从2015年全国各省市作文版块材料的综合分析中可以见出,有四种思维能力尤受命题专家关注:(1)深度开掘能力,(2)立体观照能力,(3)辩证分析能力,(4)多维思维能力。

作文技法突破(一)由表及里深入本质由表及里是指文章透过表面的人或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简单归结为“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

如:中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本质)的现状。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是常见的递进式思路,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的过程。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运用这种递进式思路,层层剥笋,开掘取意。

记叙文中,在叙述了一件事或描写了一处景物之后,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议论,能够跳出就事说事、就景写景的肤浅层次,使主题更深入透彻。

如有考生在描写了生长于砖缝中的小草后,做了这样的开掘:“这几株长在砖缝里的小草的确不简单。

因为这砖缝里没有足够的水分和土壤,也接受不到充足的阳光,可它们居然顽强地生长起来,真了不起!”既写出了小草的不屈精神,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提升了文章档次。

议论文中,这种方法对增强论证力量更见奇效。

【新步步高】2017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新步步高】2017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训练四扣“料”行文[专题引语] “考场上,考生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跑题,而是偏题!”阅卷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

是呀,考场作文偏离题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不少写作高手总在这方面“阴沟里翻船”,以致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当然,偏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可是,你想过没有,偏离题意有时并不源于我们审题不准,而是因为我们在审准题意后,在写作过程中发生了偏离。

其实如果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点题扣料的方法,那么,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把审题带入了安全区,更在于使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能把精力用在构思、语言上,从而写出考场上的人生得意之作。

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一点进步,一种人生广东一考生标题既点明了中心,又扣住了漫画寓意的关键词:进步。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拟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

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这段叙述,既是很自然地出现,又与漫画材料大致相同,很妙的“见料”一笔!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

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

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

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的院校,只因几分之差。

依然是叙述“女孩”的考试经历,依然暗暗“见料”。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得躺倒在地。

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

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

“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

”“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四记叙文“感情真挚”写作训练学习目标:①了解记叙文感情真挚的要求;②通过讨论、归纳、训练,进行记叙文感情真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几种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种写作技巧。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上节回顾上节课主要讲解了记叙文结构的几种类型,请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二高考阅卷对感情真挚的要求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评分标准中一个重要标准。

这个标准是针对近年来中学作文中的“情感虚伪甚至矫情”而制定的。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

“真”即真实,真诚;“挚”即诚恳,诚挚。

凡是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

这是基础等级中对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

在评分细则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求“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虚假”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

三准备几段感情真挚的作文片段,以备课堂讨论。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一感情真挚技法之一——化虚为实显真情1.病文展示爸爸非常爱我们。

他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们,在他心中,只有我们最重要。

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

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你深爱着我们,我们也永远深爱着你。

讨论交流:这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为什么?病因分析:这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是,父亲怎样爱我们?父亲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都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可以说,这段文字内容空洞,空喊口号,父亲的爱没有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没有抒写出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

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那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父爱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

这样,让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要表达的情。

当然,表达的情也可以化为物或人,做到情物交融、情人交融。

2.升格训练爸爸,今天看到窗前临风摇曳的竹,我便想起了你对我的爱。

不能忘记,几回回,您用宽实的肩膀把我高高地托起,在遍地的花草间奔跑;不能忘记,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水,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不能忘记,在我深夜生病时,你不顾一天的劳累,不顾外边风狂雨骤,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奔向卫生院,不能忘记,我康复出院时,您喜极而涕的憔悴的面容。

爸爸啊,每次看您,我都抑制不住伤感的泪水,不顾心痛的泪珠串串地落在您的双肩,向您诉说着日思夜想的牵挂。

范文点拨:把升格前后的文段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第二段文字要比第一段文字更感人、感情更真挚,因为它没有空喊口号,而是通过三件事表现爸爸对我们的爱。

这样,抽象的情就化为了具体可感的事,做到了融情于事,真挚感人。

3.写作训练下面这段文字,赞颂的母爱有点虚。

请你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在原文基础上添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母爱表现得更加形象,感情表达得更加真挚。

妈妈,你的爱博大精深,纯洁无私,永远照亮着我们,伴随我们一生。

你是这样的爱我们,你柔弱的肩膀担起我们姊妹的成长,你无私的慈爱啊,如涓涓细流。

怎能忘记,在季节的轮回中你执着地坚守家园,默默为我撑起爱的浓荫。

妈妈啊,我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好、最温暖、最芳香、最坚强的同义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妈妈,你的爱博大精深,纯洁无私,永远照亮着我们,伴随我们一生。

仍然记得,寂静夜,油灯下,您飞针走线,细细地缝补着孩子们因顽皮弄破的衣裤。

灯影下,依稀可见,苦难磨砺了本该白润、娇柔的双手,风雨雪霜使双手变得干枯、龟裂,岁月的沧桑刻满额头,银丝早发。

你柔弱的肩膀担起我们姊妹的成长,无私的慈爱啊,如涓涓细流。

仍然记得,那年隆冬,体弱的我午夜高烧不退,几近昏迷。

您二话不说,备上爬犁,扯上被褥,紧紧包裹着我,和哥哥一起连夜用爬犁把我拉出深山、送入医院,一直守候七天七夜。

妈妈啊,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您用博大的母爱为我们保驾护航。

在季节的轮回中你执着地坚守家园,默默为我撑起爱的浓荫。

妈妈啊,我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好、最温暖、最芳香、最坚强的同义词。

点评这段文字,与第一段相比,增加了妈妈油灯下缝补孩子们衣裤的情节和妈妈送我去医院的情节,这样,妈妈爱的无私、爱的伟大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二感情真挚技法之二——细节描写动人心1.病文展示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

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里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讨论交流:这是一段赞颂母爱的文字,这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病因分析:这段表现母爱的文字虽然没有空喊口号,有了具体内容,但是纯粹叙述,缺少具体细微的描写,所以母亲的形象不鲜活、不生动,整个文段仍然缺少打动读者的真挚感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中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因此,在叙述中加入典型的细节描写,就可以做到感情真挚。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

它可以是一个细小动作,可以是一个细微的痕迹,可以是一处细小的景物。

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2.升格训练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

那天夜里,我睁开涩涩的眼睛(肖像细节),看着陌生而令人心悸的惨白的环境(环境细节),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里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母亲侧趴在床边,脸上写满疲惫与沧桑,眉间隐约流露着内心的焦灼与担忧(神态细节)。

凌乱的头发,苍灰中夹着根根白丝,随着母亲的呼吸微微抖动(肖像细节)。

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细白的手(动作细节)。

心头一阵酸楚,我悄悄地转过头(动作细节),眼泪不听使唤地哗哗而下,像一场春天下的甘霖,想滋润母亲沧桑的脸庞。

范文点拨:升格后的文段既有事件的叙述,又有典型的细节描写,其中有肖像细节、环境细节、神态细节、动作细节等。

例如,上面“升格训练”中的细节描写,就真切地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焦急和担忧,突出了母亲的深沉的爱。

但是,细节描写必须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表达的需要。

烦琐、冗长、游离文章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主题思想,读者看了也会枯燥乏味。

3.写作训练下面这段文字,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够生动,请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的心理具体表现出来。

“来了,过来看看吧!”班主任说道,“知道你初一初二的时候,迷恋小说,你想要当作家,是吧?”我低着头,默不作声。

老师又说:“你只想着要当作家,你看看哪个作家是高中都考不上的。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你都不能克服,那还谈什么当作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知道你很聪明,可你给老师的感受,就是志大量小,满怀希望和梦想,却不去为它努力,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嘴里说着我长大之后要当一个科学家,然后转身玩泥巴。

”小学生,这是在说我吗?我颇有些无助地揉着衣角,看它慢慢揉皱,又轻轻展开,指尖轻触着那些折痕,心中五味杂陈。

点评这段文字,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心理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反应,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增加了真实性。

三感情真挚技法之三——抒议结合点情理1.病文展示高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

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

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

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

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

您还在忙着。

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

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

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

那一刻,我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讨论交流:这是一段写父亲的文字,这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病因分析:这两段文字,既有具体的事件叙述,又有动人的细节描写,但从作文题目《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来看,总让人觉得感情有点单薄,中心没有点透,原因就在于文中缺少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当然,也可以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抒情议论。

这是记叙文感情真挚的又一种技法:抒议结合点情理。

2.升格训练高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

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

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

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

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

您还在忙着。

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

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

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

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

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

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

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

亲情不断,血脉相连。

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3.写作训练《解读母爱》是一篇抒情散文,原文对母爱的挖掘不够丰厚,中心也不够明确,请你运用抒议结合点情理的方法,在文段的后面适当地添加抒情议论的句子,使文章情感更浓厚,中心更加明确。

“守望”是母亲默默无私的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