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法测量转动惯量

摆动法测量转动惯量
摆动法测量转动惯量

图4-1单摆原理

实验4 用复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对长度和时间的较精确的测量;

2.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加深对刚体转动理论的理解;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分析数据。

二、实验仪器

JD-2物理摆、光电计时器等

三、实验原理

1.单摆

如图4-1(单摆球的质量为m )当球的半径远小于摆长l 时,应用动量矩定理,在角坐标系可得小球自由摆动的微分方程为:

01212=+θθSin l

g dt d (4-1) 式中t 为时间,g 为重力加速度,l 为摆长。

当1θ(rad )很小时,

11sin θθ≈(4-2) 则(4-1)式可简化为: 01212=+θθl

g dt d (4-3) 令l g

=21ω(4-4)

图4-2物理摆(复摆)

(4-3)式的解为:

)sin(1101αωθθ+=t (4-5)

式中10θ,α由初值条件所决定。

周期g l T π

21=(4-6) 2.物理摆

一个可绕固定轴摆动的刚体称为复摆或物理摆。如图4-2,设物理摆的质心为C ,质量为M ,悬点为O ,

绕O 点在铅直面内转动的转动惯量为0J ,

OC 距离为h ,在重力作用下,由刚体绕定

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可得微分方程为

θθsin 220Mgh dt

d J -=(4-7) 令02J Mgh =ω(4-8) 仿单摆,在θ很小时,(4-7)式的解为:

)sin(αωθθ+=t (4-9)

Mgh

J T 02π=(4-10) 设摆体沿过质心C 的转动惯量为C J ,由平行轴定理可知:

20Mh J J C +=(4-11)

将(4-11)代入(4-10)可得:

g h Mgh J T C +=π2(4-12)

(4-12)式就是物理摆的自由摆动周期T 和(4-13)式右端各参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就是围绕(4-12)式而展开的。 因为对任何C J 都有C J ∝M ,因此(4-13)式的T 与M 无关,仅与M 的分布相关。

令2Ma J =,a 称为回转半径, 则有g h gh a T +=

2(4-13)

①一次法测重力加速度g

由(4-12)式可得出 Mh

Mh J g C )(422+=π(4-14) 测出(4-14)右端各量即可得g ;摆动周期T ,用数字计时器直接测出,M 可用天平称出,C 点可用杠杆平衡原理等办法求出,对于形状等规则的摆,C J 可以计算出。

②二次法测g

一次法测g 虽然简明,但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不规则物理摆,C J 就难以确定,为此采用如下“二次法”测g :

当M 及其分布(C 点)确定以后,改变h 值,作两次测T 的实验,运用(4-13)式于是有

即0442

122211=--Mh J T Mgh C ππ(4-15) 0442222222=--Mh J T Mgh C ππ(4-16) 联立解(4-15)、(4-16)式,可得出

22221122

2124T h T h h h g --?=π(4-17)

这样就消去了C J ,所以(4-17)测g 就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从(4-17)式,更可十分明确地看到T 与M 的无关性。

虽然,任意两组(1h ,1T ),(2h ,2T )实测值,都可以由(4-17)

式算出g ;但是,对于一个确定的“物理摆”选取怎样的两组(h ,T )数据,使能得出最精确的g 的实测结果呢?为此必须研究T (h )关系:

将(4-12)式平方,于是可得出

g

h Mgh J T C +=224π(4-18) 从此式可以看出T 2与h 的关系大体为一变形的双曲线型图

线:当h 趋于0时T →∞,当h →∞,T 亦趋于∞;可见在h 的某一处一定有一个凹形极小值。为此,对(4-18)作一次求导

并令其为0;即由,0=dh

dT

可得 012=+-g

Mgh J C (4-19) 22Ma J Mh C ==(4-20)

即移动摆轴所增加的转动惯量恰为质心处的转动惯量,即

h=a 处所相应的T 为极小值(为什么?)。

(注意:体会称a 为回转半径的含义)将(4-13)式取二次导数

为研究T (h )关系特在0.6m 长的扁平摆杆上,间隔2cm 均匀钻出直径为1cm 的28个孔以作为O 点的Hi 值(i=±1,±2,

±3,……±14)于是可得出如图4-3所示的曲线。 在共轭的A ,B 二极小T 值点以上,沿任一T h 画一条直线,交图线于C ,D ,E ,F 四点;皆为等T 值点,错落的两对等T 值间的距离(h D +h E )=h C +h F 被称为等值单摆长。为理解这一点,将(4-17)式的T 1与T E (或T D )对应,T 2与T F (或T C )对应,h 1为与T 1对应的h E ,h 2为与T 2对应的h F ,并将(4-17)式改形为: )(2)(24212

2212122212h h T T h h T T g --+++=π(4-22) (4-22)与(4-17)的等同性同学们在课后去用代数关系式图4-3摆动周期T 与摆轴离中心距离h 的关系

验证。从(4-22)可知,当T1=T2(=T)时,即化为单摆形式的公式(4-6),故称(h E+h F)、(h C+h D)为等值单摆长。

从(4-20)式可知:OB=OA=a;而a X2=h E+h1

从图4-3可知,A,B二共轭点为T(h)的极小值点,若在它附近取二个h值来计算g则将引起较大的误差。所以欲取得精确的g的测量值,就只能取最大的F点和相应的E点来计算g 值。因孔的非连续性,E只能取T E近乎于T F的点代入(4-22)式。还可取略大、略小的两组值都计算出再取平均。

A或B在实验上虽然不利于测量出较精确的g,但运行在

T B(或T A)值下的摆,其性能最稳定。

③可倒摆

为提高测g的精度,历史上在对称结构的物理摆的摆杆上,加两个形体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个摆锤对称地放置。于是质心C点随即被改变,图4-3的图线也随之改变,特别是T C(即T1),T F(即T2)所相应的h C(即h1),h F(即h2)也随之改变。但曲线的形状依归。

所以,用此时的T(=T F=T C)和h1(=h C),h2(=h F)按(4-22)式来计算出g。

当然,由于摆杆孔的非连续性,所以仅能用T C≈T F的实测值,这时(4-22)式的右端的第2项仅具很小的值。所以(T1–T2)

很小,而(h1–h2)较大。

所以实验须先在重铁锤的摆杆的下端测出T1后,将摆倒置过来,从远端测出大于T1的值然后逐渐减h2直至T2小于T1为止。

将加有二摆锤的摆叫作可倒摆(或称为开特氏摆);(4-22)式就称为可倒摆计算式。

摆锤用两个而不是用一个,而且形体作成相同,是因为倒置以后在摆动过程中,摆的空气阻尼等对摆的运动的影响可消除。

由物理摆的理论可知,可倒摆(开特摆)仅是物理摆的特例。

④锤移效应

a.加锤摆的摆动周期T m

设原摆为一带刻度的摆杆。摆的质量为M,质心为C(设为坐标原点),摆心为O,CO距离为h,质心C处与摆心O处沿OZ 轴的转动惯量为

J、O J。以上条件皆固定不变。然

C

后再加一个圆柱形的摆锤,锤的回转半径为r,

质量为m;正轴与上述各轴平行。锤移动沿CO

方向为+X。置锤于X处,如图4-4所示。

摆的总质量为M′m

=(4-23)

M+

图4-4加锤摆

质心变为C′,由一次矩平衡原理可得出

)/(m M X m C C +?='(4-24)

所以新的摆长

h ′=h –C C ')/(m M X m h +?-(4-25)

由平行轴定理,可得

J 0′2222)(X h m mr Mh Ma -+++=(4-26)

设重力加速度g 已知(不变),则带锤的摆动方程式仿(4-7)、(4-10)式为:(动量矩定理)

θθsin )]/([)(0?+?-??+-='m M X m h g m M J (4-27)

ⅰ.加锤摆的周期公式T m 为:

)()()(][22

222x m M m h g m M x h m mr Mh Ma T m +-??+-+++=π(4-28)

在研究锤移效应时,令(固定不变):

222mr mh Ma C ++=(4-29)

g m M k ?+=)((4-30) 所以有)()(22x m M m h k x h m C T m +-?-+=π(4-31)

此式的特点:

▲它与无锤摆的形式相似,即原T (h )关系与现在T m (X )关系相似,(此时h 为固定常数)

▲由于X 的取向等原因,所以T m (X )相当于图4-3曲线

的左叶,T m (X )的渐近线为0=+-X m

M m h ,即h m m M X ++=时,T m →∞ 而X 的负向则为,X →-∞,T m →+∞ 注:h m

m M X +>,则T m 为复数(无意义) ▲它也存在着极(小)值 所以应由

0)(=dX X dT m (4-32) dX df df dTm dX dTm ?=令)()(2

X X

m m h k X h m c f +--+= 所以有0)()())()((22

12=+--+??+--+-X M

M m h k X h m c dX d X m M m h k X h m c π 令2)(X h m C U -+=,X m M m h V

+-=, 代入

2)(v X du v dX dv u dX v u d -?=可得 0)()()]([)1()](2)[(2

=+-+-?-+--?-+-X m

M m h m M m X h m C X h m X m M m h (4-33) ])(2[22222m

M mh c m mh mhX X m M X m ++-+-?+=0 X=m M m m M mh c m mh m M m mh mh +?++-?+?-±2

222

2

2])(2[4)2(2 分子,分母都除以2m (根号内除以4m 2

)得

m h M mc h m M 2

2)(+±+=(4-34)

所以X 一定有解,T 有极值T (X )

如前所述,T (X )函数与T (h )函数的性状是一样的,所以此极值也一定是极小;(以求22dx T

d 来判定,略去)

ⅱ.零质量摆锤的周期(公式)T m 0

将m=0代入公式(4-28),可得

h T g

h gh a =+=22π(4-35) T h 意义就是与X 平行的,值为T h 的T (X )函数线。T h 也就是无锤摆在CO =h 时的摆动周期值,这也就是研究T (X )时为什么X 的取向,原点都与原来的T (h )的h 取向、原点为一致的原因,而另取一个有别于h 的符号X 是为了讨论、理解得方便。理解这一点是弄明下一点的前提。

ⅲ.周期T m 与T h (即m=0时的T m )的交点,即有T m =T h 也就是令(4-28)式与(4-13)式相等,于是有:

g h gh a +22π)()()(22

222X m M m h g m M X h m mr Mh Ma +-??+-+++=π(4-36)

所以0)()(22222=----r a h X a h hX 解得2

)(4)()(222

2r a h a h h a h X -+-±-=(4-37)

上式如下特点:

▲它与m 无关。即锤的结构、形状相同(r 相同)而密度(即质量)不同的摆锤,在X 处摆的周期T 相等。

▲它在r

▲当r >22

22224)(h a h a h +-(4-38)

即虽然它与锤质量无关,但它与质量的分布(回转半径r )相关,且r 满足(4-38)式时,无解。

▲当r h a h a h 2)(42

2222-+=(4-39) 时退化为只有一个解:h

a h X 222-=(4-40) ⅳ.回到物理摆的周期公式(4-12)式或(4-13)式,在摆杆质心点当有类似情况。

▲当m ≠0而r →0的质点锤置于摆杆的质心C 处时,并且悬挂点于a 处。

▲当m ≠0,m 变则T 变,这与由(4-37)式算出的X 处r 不变T 变,m 变而T 为不变是有所不同的。

ⅴ.(钟表摆的)T 的微调

▲远离于C ,X 1,X 2;

▲调摆锤(或平衡锤——亦可称之为摆的“平衡”锤)的

质量或其质量的分布。移动平衡锤。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安装、调节好仪器以后:

1.测出无锤摆杆的T (H )关系;(可只测半截摆杆的)

2.测出两个加锤摆的T 1(X ),T 2(X )关系;两摆锤的形状、尺寸须相同,而质量不同;

3.然后按原理所述,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表格自列。

四、注意事项

1.摆幅A 须小于1°,按R=0.3m (2

1摆杆)+0.03m(摆针)=330mm 计2倍振幅

2A ≤???

?13603302mm π≤10mm ; 2.摆的悬挂处的孔和刀口间须密切接触,不密切则调底脚螺钉,否则影响实验测量;

3.还须尽量作处于孔的正中央、且尽量作到一致;

4.周期T 的测量建议以t=10T 为宜,即T=10t 。

五、思考题

1.试证明二次法测g 的公式(4-17)等效于卡特公式(4-22)。

2.为什么不能用图三的C 点的(T 1,h 1)值和F 点的(T 2,

h2)值来计算重力加速度g值,而须(F,D)或(F,E)来计算。

3.试述用摆动法测量任意形状物体对任一指定轴的转动惯量的实验步骤(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已知)。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 2. 利用塑料圆柱体和扭摆测定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I 和扭摆弹簧的扭摆常数K ; 3.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原理 1. 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 测量载物盘的摆动周期T 0,得到它的转动惯量: 2002 4T K J π= 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1,得到总的转动惯量: 21012 4T K J J π += 塑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为 ()221 0'21 2 1 48 T T K J mD π-= = 即可得到K ,再将K 代回第一式和第三式可以得到载物盘的转动惯量为 '2 1002 2 10J T J T T =- 只需测得其它的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22 4T K J π= 2.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J c 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 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 '2c J J mx =+ 3. 实验中用到的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理论计算公式 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2222 1 28 D m J r h rdr mD h r ππ=?=?

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 ()22 18 J J J m D D =+=+外外内内 木球的转动惯量: ()()22 223 211sin cos 42103 m J R R Rd mD R π π π???π-==? 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 2220 1 2212 L m J r dr mL L ==? 三、实验步骤 1. 用游标卡尺、钢尺和高度尺分别测定各物体外形尺寸,用电子天平测出相应质量; 2. 根据扭摆上水泡调整扭摆的底座螺钉使顶面水平; 3. 将金属载物盘卡紧在扭摆垂直轴上,调整挡光杆位置和测试仪光电接收探头中间小 孔,测出其摆动周期T ; 4. 将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1。已知塑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J 1’,根据T 0、T 1可求出K 及金属载物盘的转动惯量J 0。 5. 取下塑料圆柱体,在载物盘上放上金属筒测出摆动周期T 2。 6. 取下载物盘,测定木球及支架的摆动周期T 3。 7. 取下木球,将金属细杆和支架中心固定,测定其摆动周期T 4,外加两滑块卡在细杆 上的凹槽内,在对称时测出各自摆动周期,验证平行轴定理。由于此时周期较长,可将摆动次数减少。 四、注意事项 1. 由于弹簧的扭摆常数K 不是固定常数,与摆角有关,所以实验中测周期时使摆角在 90度左右。 2. 光电门和挡光杆不要接触,以免加大摩擦力。 3. 安装支架要全部套入扭摆主轴,并将止动螺丝锁紧,否则记时会出现错误。 4. 取下支架测量物体质量。处理时支架近似为圆柱体。

实验扭摆法测定体转动惯量

实验扭摆法测定体转动惯量

————————————————————————————————作者:————————————————————————————————日期:

实验2-10 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引言】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刚体相对于某转轴的转动惯量,是组成刚体的各质元质量与它们各自到该转轴距离平方的乘积之和。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刚体的质量:各种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都与它自身的质量成正比; 转轴的位置:并排的两个刚体的大小、形状和质量都相同,但转轴的位置不同,转动惯量也不同; 质量的分布:质量一定、密度相同的刚体,质量分布不同(即刚体的形状不同)转动惯量也不同。 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例如机械部件、电动机转子和枪炮的弹丸等。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本实验使物体做扭转摆动,由摆动周期以及其它参数的测定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转动惯量的单位是2 m kg ?(千克·米2)。 【实验目的】 1. 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 2. 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 扭摆 附件为塑料圆柱体 金属空心圆筒 实心球体 金属细长杆(两个滑块可在上面自由移动) 数字式定数计时器 数字式电子秤 【实验原理】 扭摆的构造如图2-10-1所示,在垂直轴1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磨擦力矩。3为水平仪,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θK M -= (2-10-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βI M = 图2-10-1

摆动法测量转动惯量

文案大全 图 4-1单摆原理 实验4 用复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对长度和时间的较精确的测量; 2.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加深对刚体转动理论的理解;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分析数据。 二、实验仪器 JD-2物理摆、光电计时器等 三、实验原理 1.单摆 如图4-1(单摆球的质量为m )当球的半径远小于摆长l 时,应用动量矩定理,在角坐标系可得小球自由摆动的微分方程为: 01212=+θθSin l g dt d (4-1) 式中t 为时间,g 为重力加速度,l 为摆长。 当1θ(rad )很小时, 11sin θθ≈ (4-2) 则(4-1)式可简化为: 01212=+θθl g dt d (4-3) 令 l g =2 1ω (4-4) (4-3)式的解为: )sin(1101αωθθ+=t (4-5 ) 式中10θ,α由初值条件所决定。

图4-2 物理摆(复摆) 周期 g l T π 21= (4-6) 2.物理摆 一个可绕固定轴摆动的刚体称为复摆或物理摆。如图4-2,设物理摆的质心为C ,质量为M ,悬点为O ,绕O 点在铅直面内转动的转动惯量为0J ,OC 距离为h ,在重力作用下,由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可得微分方程为 θθ sin 220Mgh dt d J -= (4-7) 令 0 2 J Mgh = ω (4-8) 仿单摆,在θ很小时,(4-7)式的解为: )sin(αωθθ+=t (4-9) Mgh J T 0 2π = (4-10) 设摆体沿过质心C 的转动惯量为C J ,由平行轴定理可知: 20Mh J J C += (4-11) 将(4-11)代入(4-10)可得: g h Mgh J T C +=π 2 (4-12) (4-12)式就是物理摆的自由摆动周期T 和(4-13)式右端各参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就是围绕(4-12)式而展开的。 因为对任何C J 都有C J ∝M ,因此(4-13)式的T 与M 无关,仅与M 的分布相关。 令2 Ma J =,a 称为回转半径, 则有 g h gh a T += 2 (4-13)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K 。 2.测定熟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长杆的转动惯量。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器材 扭摆、转动惯量测试仪、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金属细杆(杆上有两块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滑块)、游标卡尺、米尺 托盘天平。 三、实验原理 1.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构思与原理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以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更具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M K θ=-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若使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转动定律M I β=可得 M K I I βθ= =- 令2K I ω= ,忽略轴承的磨察阻力距,得 222d dt θ βωθ==- 上式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方程的解为 cos()A t θω?=+ 式中A 为简谐振动的角振幅,?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谐振动的周期为 22T πω = =由上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外一个量。 本实验使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小塑料圆柱,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质量

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将其放在扭摆的金属载物盘上,通过测定其在扭摆仪上摆动时的周期,可算出仪器弹簧的K 值。若要测定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同一扭摆仪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假设扭摆上只放置金属载物圆盘时的转动惯量为0I ,周期为0T ,则 2 20 04T I K π= 若在载物圆盘上放置已知转动惯量为'1I 的小塑料圆柱后,周期为1T ,由转动惯量的可加性,总的转动惯量为'01I I +,则 222 '2 '1 010144()T I I T I K K ππ=+=+ 解得 ' 2 12 2 104I K T T π=- 以及 '2 1002 2 10 I T I T T =- 若要测量任何一种物体的转动惯量,可将其放在金属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就可算出其转动惯量I ,即 202 4KT I I π =- 本实验测量木球和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时,没有用金属载物盘,分别用了支架和夹具,则计算转动惯量时需要扣除支架和夹具的转动惯量。 2.验证物体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本实验利用金属细杆和两个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凹槽内的滑块来验证平行轴定理。测量整个系统的转动周期,可得整个系统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值为 22 4KT I π= 当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移动的距离为x 时,根据平行轴定理,整个系统对中心轴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应为 '2+2+2m I I I I x =+细杆夹具滑块滑块 式中I 滑块为滑块通过滑块质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 如果测量值I 与理论计算值'I 相吻合,则说明平行轴定理得证。

动力法测转动惯量

动力法测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惯性的物理量,是研究和描述刚体转动规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不仅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而且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以及转轴位置有关。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给定转轴的转动惯量。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没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相当困难的,通常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 实验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某一形式运动,通过描述这种运动的特定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来间接地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动力法和振动法两种。本实验采用动力法、利用“转动惯量实验仪”来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为了便于与理论计算比较,本实验采用形状规则的待测物体。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子通用计时器的使用; 2. 掌握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线性数据的方法; 3. 掌握由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转动惯量仪(JM-2或TM-A)、通用电子计时器(MUJ-6B或HM-J)、电子天平(YP3001N、量程3000g)、游标卡尺(量程125mm,分度值0.02mm)、钢板尺(量程60cm) 转动惯量仪:由十字型载物台、绕线塔轮、遮光杆和小滑轮组成, 如图所示. 载物台沿直径方向固定有两个遮光杆,系统转动时每转动半圈(θ=π)遮光杆遮挡一次固定在底座圆周上的光电门,即产生一个光 挡次数和时间. 塔轮上有五个不同直 径的绕线轮,可选择其中一个通过定滑 轮与砝码钩连接. 砝码钩上可以放置 一定数量的砝码,其产生的重力矩作为 外力矩.

实验原理 根据刚体定轴转动定律:αJ M = 实验中定轴转动系统的外力矩由砝码重力所产生的拉力矩 mgd /2 和系统阻力矩 M μ 两部分组成,当mgd /2 、M μ一定时,该定轴转动可近似为匀变速转动,并取初速度为零,则有下列关系式: 2mgd M J μα-=, 22 1 t αθ= 联立有: 2 241 M J m gd gd t μθ= + 由上面公式可知,砝码质量m 与转过 θ 所用的时间的平方分之一 1/t 2 为线性关系. 令: 2M a gd μ= , 4J b gd θ = 由此,在θ一定时,可以通过改变砝码质量m ,测得一系列 (m ,1/t 2) ,利用最小二 乘法,可求得截矩a 和斜率b ,从而可求得转动惯量:θ4/gdb J = 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为全系统的转动惯量和空载时的转动惯量之差:21J J J =- 最后得到 ()214gd J b b θ =- 实验内容 1. 测量空载时在不同质量的砝码牵引下,转过两圈所用的时间,用最下二乘法求出b 1. 2. 测量全系统(加铝圈或铝盘)在不同质量的砝码牵引下,转过两圈所用的时间,用最小二乘法求出b 2. 3. 测量绕线塔轮的直径,计算铝圈或铝盘的转动惯量,表达实验结果. 4. 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此项为选做内容) 5. 测量铝圈或铝盘的相关参数,用公式计算其转动惯量,与实验结果比较. 实验步骤 1. 调整转动惯量仪的初始状态 1) 移动转动惯量仪到实验桌合适位置,调节3个底脚螺丝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2) 试绕线:将线的末端打结,卡在轮槽边缘的狭缝里,然后均匀缠绕在轮槽上(注意不要有绞缠),一般缠绕3圈以上,然后将悬挂有砝码底座的线的另一端通过桌边固定

转动惯量测量方法

实验题目: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教学目的:1、了解三线摆原理,并会用它测定圆盘、圆环绕对称轴的转动惯量; 2、学会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测周期的方法;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重难点:1、理解三线摆测转动惯量的原理; 2、掌握正确测三线摆振动周期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相结合学时:3学时 一、前言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征刚体特征的一个物理量。转动惯量的大小处于物体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有关。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但是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碰到大量的形状复杂,且质量分布不均匀刚体,理论计算将极其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多种,三线摆法具有设备简单、直观、测试方便的优点。 二. 实验仪器 DH4601转动动惯量测试仪,计时器,游标卡尺,电子天 实验原理 三线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

上圆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O O '作扭摆运动。当下盘转动角度很小,且略去空气阻力时,扭摆的运动可近似看作简谐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刚体转动定律均可以导出物体绕中心轴O O '的转动惯量。 2 00 2004T H gRr m I π= (1) 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下:0m 为下盘的质量;r 、R 分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0H 为平衡时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T 0为下盘作简谐运动的周期;g 为重力加速度。 将质量为A M 的待测刚体放在下盘上,并使待测刚体的转轴与O O '轴重合。测出此时下盘运动周期A T 和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H 。同理可求得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中心转轴O O '轴的总转动惯量为: 2 2 014)(A A T H gRr M m I π+= (2) 如不计因重量变化而引起的悬线伸长, 则有0H H ≈。那么,待测物体绕中心轴O O '的转动惯量为: ])[(42 020201T m T M m H gRr I I I A A -+= -=π (3) 因此,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便可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用三线摆法还可以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过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c I ,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 时(如图 2所示),则此物体对新轴O O '的转动惯量为2 'md I I c oo +=。这一结论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实验时将质量均为C M ,形状和质量分布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对称地放置在下圆盘上。按同样的方法,测出两小圆柱体和下盘绕中心轴O O '的转动周期C T ,则可求出每个柱 体对中心转轴O O '的转动惯量: ?? ? ???-+= 022 04)2(21I T H gRr M m I C C x π (4) 如果测出小圆柱中心与下圆盘中心之间的距离d 以及小圆柱体的半径C R ,则由平行轴定理可求得 22 2 1d M R M I'C C C x += (5) 比较x I 与x I'的大小,可验证平行轴定理。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调整上盘水平:调整底座上的三个旋钮,直至上盘面水准仪中的水泡位于正中间。 图2 平行轴定理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一)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用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理解“对称法”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实验思想,学会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实验方法。 掌握定标测量思想方法。 学会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时间的累积放大法。 掌握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 (二)讲课提纲 1.实验简介 转动惯量是表征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研究、设计、控制转动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工程技术参数。如钟表摆轮、精密电表动圈的体形设计、枪炮的弹丸、电机的转子、机器零件、导弹和卫星的发射等,都不能忽视转动惯量的大小。因此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形状和转轴的位置都有关系。对于形状较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计算求出它绕定轴的转动惯量,但形状较复杂的刚体计算起来非常困难,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2.实验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1)基本原理 转动惯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是转换测量,使物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 实验中采用扭摆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就是使物体摆动,测量摆动周期,通过物体 摆动周期T 与转动惯量I 的关系 k I T π 2=来测量转动惯量。 (2)间接比较法测量,确定扭转常数K 已知标准物体的转动惯量I 1,被测物体的转动惯量I 0;被测物体的摆动周期T 0,标准物体被测物体的摆动周期T 1。通过间接比较法可测得 202 12 010T T T I I -= 也可以确定出扭转常数K 2 021124T T I k -=π 定出仪器的扭转常数k 值,测出物体的摆动周期T ,就可计算出转动惯量I 。 (3)“对称法”验证平行轴定理 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m 的物体(小金属滑块)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 0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 时,则此物体的转动惯量变为I 0+mx 2。为了避免相对转轴出现非对称情况,由于重力矩的作用使摆轴不垂直而增大测量误差。实验中采用两个金属滑块辅助金属杆的对称测量法,验证金属滑块的平行轴定理。这样,I 0为两个金属滑块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m 为两个金属滑块的质量,杆绕摆轴的转动惯量I 杆,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 时(实际上移动的是通过质心的轴),测得的转动惯量 I =I 杆+I 0+mx 2 扭摆的构造 1-垂直轴,2-蜗簧,3-水平仪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 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βJ M =(1)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 1 1βμJ M =-(2) 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β2。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β2) R ,此时有: 2 12)(ββμJ M R R g m =--(3) 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 1221)(βββ--= R g mR J (4)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 3442)(βββ--= R g mR J (5) 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 123J J J -=(6) 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2、β的测量 实验中采用智能计时计数器计录遮挡次数和相应的时间。固定在载物台圆周边缘相差π角的两遮光细棒,每转动半圈遮挡一次固定在底座上的光电门,即产

摆动法测量转动惯量

. 实验4 用复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对长度和时间的较精确的测量; 2.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加深对刚体转动理论的理解;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分析数据。 二、实验仪器 JD-2物理摆、光电计时器等 三、实验原理 1.单摆 l时,应用动量矩定理,在角)当球的半径远小于摆长4-1(单摆球的质量为m如图坐标系可得 小球自由摆动的微分方程为: 2?gd?1?0?Sin(4-1) 12dtl l为摆长。为重力加速度,当t为时间,g式中?(rad)很小1时, ???sin(4-2) 11单摆原理4-1图则()式可简化为:4-1专业资料. ––60 基础物理实验Ⅲ 2?gd?10??)(4-3 12ldtg2令??(4-4)

1l(4-3 )式的解为:????)sin(??t) (4-5 1101式中??由初值条件所决定。,10l?2T?)(4-6 周期1g 2.物理摆,质,设物理摆的质心为C一个可绕固定轴摆动的刚体称为复摆或物理摆。如图4-2点在铅直面内转动的转动惯量为,悬点为MO,绕O 量为 J h,在重力作用下,由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OC距离为0动定律可得微分方程为 2?d?sin??MghJ(4-7) 02dtMgh2?? 4-8)(令J0)复摆4-2 物理摆(图?仿单摆,在(很小时,4-7)式的解为: ????)sin(?t?(4-9) J0?2T?(4-10) hgM. . 的转动惯量为设摆体沿过质心C J,由平行轴定理可知:C2MhJ?J? (4-11) C0 4-10)可得:将(4-11)代入( Jh C??2T?)(4-12 gMgh)式右端各参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4-13式就是物理摆的自由摆动周期T和((4-12) )式而展开的。就是围绕(4-12因为对任何JJ M的分布相关。无关,仅与M4-13)式的T都有与∝M,因此(CC2令aMa?J称为回转半径,,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 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β J M =(1)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 1 1βμJ M =-(2) 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β2。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β2) R ,此时有: 2 12)(ββμJ M R R g m =--(3) 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 1 221)(βββ--= R g mR J (4)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 3 442)(βββ--= R g mR J (5) 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 : 1 23J J J -=(6) 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

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通用电脑计时器来测量时间。 【实验原理】 1. 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有 M =J β (3.3.1)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假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 -M =J 1β1 (3.3.2) 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a =-。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 β2,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2()TR m g R R β=-,此时有: 2μ12()m g R R M J ββ--= (3.3.3) 将式(3.3.2)、(3.3.3)两式联立消去M 后,可得: 2121 ()mR g R J βββ-=- (3.3.4)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件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

4243()mR g R J βββ-=- (3.3.5) 由转动惯量的叠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 321J J J =- (3.3.6) 测得R 及β1、β2、β3、β4,由式(3.3.4),(3.3.5),(3.3.6)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2. 刚体转动角加速度β的测量 实验中采用XD-GLY 通用电脑计时器,记录下遮挡次数和相应的时间。固定在载物台圆周边缘的两遮光片,每转动半圈遮挡一次固定在底座上的光电门,即产生一个计数光电脉冲。计数器记录下遮挡次数和从第一次遮挡光到其后各次扫光所经历的时间,即是第二次扫光时,计时器计下的时间t 1是从第一次挡光开始载物台转动了π弧度所经历的时间;即第三次扫光时,计时器计下的时间t 2是从第一次挡光开始载物台转动了2π弧度所经历的时间…;第k+1次扫光,计时器计下的时间t k 是从第一次挡光开始载物台转动了k π弧度所经历的时间。初始角速度为0,则对匀变速运动,测量得到任意两组数据(k m ,t m ) 、(k n ,t n ),相应的角位移m , n 分别为: 201 π2 m m m m k t t θωβ==+? (3.3.7) 201 π2 n n n n k t t θωβ==+? (3.3.8) 从式(3.3.7)、(3.3.8)两式中消去0,可得: 222π()n m m n n m m n k t k t t t t t β-=- (3.3.9) 由式(3.3.9)即可计算角加速度。 3. 平行轴定理 理论分析表明,质量为m 的物体围绕通过质心O 的转轴转动时,其转动惯量J 0最小。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 后,围绕新转轴转动的转动惯量为

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刚体转动惯量除了与刚体的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有关。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碰到大量形状复杂且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理论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本实验使物体作扭转摆动,由摆动周期及其参数的测定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利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用扭摆测定弹簧的扭摆常数K。 2、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验证平行轴定律。 [实验仪器] 转动惯量实验仪、米尺、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 一、扭摆的简谐运动 扭摆的构造如图10-1所示,在垂 直轴“1”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 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上 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刚体。垂直轴与 支座间装有轴承,摩擦力矩尽可能降 低。为了使垂直轴“1”与水平面垂 直,可通过底脚螺丝钉“7”来调节, 水平仪“8”用来指示系统调整水平。 将刚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1) M Kθ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根据转动定律有 M I β= (2) 式中,I 为刚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1)与(2)得 θβI K - = 其中2 K I ω= 。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则有2 K I ω= θωθθβ222-=-==I K dt d 此方程表明忽略轴承摩擦阻力的扭摆运动是角简谐振动;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cos()A t θω?=+ 式中,A 为简谐振动的角振幅,? 为初位相,ω为角速度。此简谐振动的周期为 22T π ω = = (3) 利用公式(3),测得扭摆的周期T ,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转动惯量已知的物体(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测出该物体摆动的周期,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 值。若要测量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 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3)即可计算出该物体绕转轴运动时的转动惯量。 二、平行轴定理 若质量为m 的刚体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c I ,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为x 时(如图10-2 所示),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20c I I mx =+,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内容]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掌握转动惯量测试仪的正确操作要领。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二、【实验目的】 1、 测定扭摆弹簧的扭转常数K 。 2、 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改变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的位置,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三、【实验原理】 扭摆的结构如图2.1所示,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M= -K θ (2.1) 根据转动定律:M=J β 得 I M = β(2.2) 令I K = 2 ω,由式(2.1)、(2.2)得:θωθθβ2 22 -=-==I K dt d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此方程的解为: )t cos(A ?ωθ+= 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K I T π ω π 22== (2.3) 2 24T K I π = (2.4) 由(2.3)或(2.4)式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 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已知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仪器弹簧的K 值。 如先测载物盘转动的周期T 0,有 T=2K I 0 π (4-5) 再测载物盘加塑料圆柱(大)的转动周期T 1,有 K I I T 1 012'+=π (4-6) 图2.1

图2 TH -2型转动惯量测量仪面板示意图 1I '为塑料圆柱转动惯量理论计算值 1I '=22 1 mr (4-7) 由式(4-5)和式(4-6)可得 K=42 211 2 T T I -'π (4-8) 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2.3)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 0,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 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I 0+mx 2。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四、【仪器用具】 1.扭摆及几种待测转动惯量的物体 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一长一短)、实心塑料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细金属杆(杆上有两块可自由移动的金属滑块)。 2.TH -2型转动惯量测量仪 由主机和光电传感器两部分组成。 主机采用新型的单片机作控制系统,用于测量物体转动和摆动的周期,以及旋转体的转速,能自动记录、存储多组实验数据并能够准确地计算多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光电传感器主要由红外接收管组成,将光信号转换为脉冲电信号,送入主机工作。因人眼无法直接观察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可用遮光物体往返遮挡光电探头发射光束通路,检查计时器是否开始计数。为防止过强光线对光电探头的影响,光电探头不能置放在强光下,实验时采用窗帘遮光,确保计时准确。 3.仪器使用方法 TH -2型转动惯量测量仪面板如图2所示。 (1)调节光电传感器在固定支架上的高度,使被测物体上的挡光杆能自由地通过光电门,再将光电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插入主机输入端(位于测试仪背面)。 (2)开启主机电源,“摆动”指示灯亮,参量指示为“P1”、数据显示为“- - - -”。 (3)本机设定扭摆的周期数为10,如要更改,可按“置数”键,显示“n=10”,按“上

刚体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其数值为J=∑ mi*ri^2, 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规则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计得。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用实验法测定。转动惯量应用于刚体各种运动的动力学计算中。 描述刚体绕互相平行诸转轴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该刚体对同此轴平行并通过质心之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该刚体的质量同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于和式的第二项恒大于零,因此刚体绕过质量中心之轴的转动惯量是绕该束平行轴诸转动惯量中的最小者。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它的平面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绕平面内与垂直轴相交的任意两正交轴的转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_____,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 (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拘泥于只从纯运动角度分析转动问题。 为什么变换一下公式就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呢? 1、E=(1/2)Kw^2本身代表研究对象的运动能量 2、之所以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物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转动物体的任何转动信息。 3、E=(1/2)mv^2除了不包含转动信息,而且还不包含体现局部运动的信息,因为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那个物体的质 心运动情况。 4、E=(1/2)Kw^2之所以利于分析,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物体的所有转动信息,因为转动惯量K=mr^2本身就是一种积 分得到的数,更细一些讲就是综合了转动物体的转动不变的信息的等效结果K=∑ mr^2 (这里的K和上楼的J一样) 所以,就是因为发现了转动惯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就有了价值。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K=∑ mr^2=∫r^2dm=∫r^2σdV 其中dV表示dm的体积元,σ表示该处的密度,r表示该体积元到转轴的距离。 补充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和质量一样,是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用字母J表示。 对于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转动惯量定理:M=Jβ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物本1001班 张胜东(201009110024) 李春雷(201009110059) 郑云婌(201009110019)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 2.用扭摆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K和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验证转动定理和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 (1)扭摆(转动惯量测定仪)。 (2)实心塑料圆柱体、空心金属圆桶、细金属杆和两个金属块及支架。 (3)天平。 (4)游标卡尺。 (5)HLD-TH-II转动惯量测试仪(计时精度0.001ms)。 【实验原理】 1.扭摆 扭摆的构造如图所示,在垂直轴1 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磨擦力矩。3 为水平仪,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b M =-K θ (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M =I β 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I M = β (2) 令 L K = 2 ω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由(1)、(2)得 θωθθβ2 2 2-=-==I K dt d (3)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θ=Acos(ωt +φ) (4) 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K I T π ω π 22== (5) 由(5)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 值。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3)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2.弹簧的扭转系数 实验中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塑料圆柱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集合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由实验数据算出本一起弹簧的K 值。方法如下: (1)测载物盘摆动周期T 0,由(5)式得其转动惯量为: (2)塑料圆柱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1,由(5)式其总惯量为:

扭摆法测量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量切变模量和转动惯量

————————————————————————————————作者: ————————————————————————————————日期: ?

实验四?材料的切变模量与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扭摆法)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用扭摆法测量钢丝及铜丝材料的切变模量,了解测量材料切变模量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掌握基本长度量和时间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还可以用扭摆法测量各种形状刚体绕同一轴转动的转动惯量以及同一刚体绕不同轴转动的转动惯量,加深对转动惯量的概念及对垂直轴定理和平行轴定理的理解。 【仪器和用具】 1、切变模量与转动惯量实验仪 2、仪器使用方法 (1)取下仪器上端夹头,并把它拧松,将钢丝一端插入夹头孔中,然后把夹头拧紧,再 把夹头放回横梁上。用同样的方法,把钢丝的下端固定在爪手的夹头上。 (2)转动上端的“扭动旋钮”(9)使爪手一端的铷铁硼小磁钢(5)对准固定在立柱上的霍耳开关(4)。同时调整霍耳开关的位置,使之高度与小磁钢一致。 (3)调节立柱的两个底脚螺丝。使小磁钢靠近霍耳开关,并使它们之间相距为8毫米左 右。 (4)转动横梁上的“标致旋钮”(8),使它的刻线与“扭动旋钮”(9)上的刻线相一致 当旋转“扭动旋钮”(9)一个角度后,即刻又恢复到起始位置。此时爪手将绕钢丝作摆动。 (5)爪手有多种功能。圆环可水平放在爪手上面作振动。也可以垂直装在爪手下面作振 动。爪手还可以安置条形棒或柱形棒作振动,以测得不同的周期值,并求出钢丝材料的切变模 图1 切变模量与转动惯量实验仪简图 (其中2表示环状刚体垂直和水平二种状态放置) 1 2 2 3 8 4 5 6 7 1、爪手 2、环状刚体 3、待测材料 4、霍耳开关 5、铷铁硼小磁钢 6、底座 7、数字式计数计时仪 8、标志旋钮 9、扭动旋钮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