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论教育心理学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教学心理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内部关系,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对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其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借鉴,同时对学生自身也产生重要影响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全面科学合理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

育心理学,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教学运用

随之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进以及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依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开始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等固化、僵硬的教学方式渐渐地予以摒弃[1],取而代之的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即心理教学。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教学理念、基本知识等,并善于将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相融合,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去。以掌握学生心理为主,对其进行心理层面的交流,进而来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教育心理学与素质教育

(一)教育心理学。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其主要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在教育教学情境过程中,对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展开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对情境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个心理过程、一种心理现象的教育。换而言之,它是对两教育大主体—学生、教师,三大方面的研究。三方面的研究分别为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心理的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的特征、学生自身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教及教学这三方面的活动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互动系统,教师课堂的“教”与学生课堂的“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时时刻刻受着教育活动

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2]。当今的素质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侧重点在于关注学生自身素质的整体的全面发展。当前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它要求教师对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学,要做到一视同仁,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构成、认知能力等方面,开展不同教育,基于每个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与开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此来

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育心理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心理学通过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度探讨、深刻研究。素质教育主要是对人先天的生理禀赋进行后天环境的熏陶、改造、教育以及主体的自我修养的一种教育过程。素质教育是对人的体质、心理、性格、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品质因素的开展[3]。

二、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中国教育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问题,严重的甚至是出现辍学的情况。学生由于还未踏入社会,其自身存在“过度依赖、缺乏独立;充满反叛,不愿服从;思想幼稚,缺乏成熟;内心紧闭,思想闭塞”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会使其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迷失自己,缺乏方向,长期以往,必然会造成厌学的严重现象。

三、教育心理学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心理产生激励影响。

教育心理学从学生的心理、能力、动机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心理学根据学生自身的特色[4],对其的不同需求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教育心理学重点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查看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行为,增强其学习动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学习”改为现代教学的“主动学习”,从而有效地克服现代教育中存在的“厌学”、“恐学”等不同问题;而面对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学生“厌学”、“恐学”等严重现象,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可知,这是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能力较差所引起的学习恐惧现象,学生自身不能很好地适应其所学习的,学生就不能与学校教师、其他学生进行融合。教育心理学针对学生内部心理的适应性进行相应教育,将复杂的环境简单化,化解其内心的忧虑,增强其环境适应性,达到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作用;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学生进行成就感、荣誉感等方面的正确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达到增强学生的成就

动机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相应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依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只是构建、知识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再依据教学安排进行相应的排课教学,促进学生人格完整的构建、素质的全面发展[5]。心理教育中所阐述的心理规律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这也充分也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内涵。人们生存、生活、成长思维、观念、活动、个性发展、社会活动等都是心理规律的充分体现。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解释成为素

质教育中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三)教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相应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变、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的丰富性、考试制度的创新、课程教材的改革、教育者素质的不断提高等方方面面,都是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并且势在必行的方法途径。针对这一棘手问题,教育心理学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心理学涵盖多方面的内容知识,其中对人们认识能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心理个性方面的知识[6],具体地全面地展现了个体身心发展所要遵循的规律、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它指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并提示教育者在每一个关键时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其起了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2009,(1).

[2]刘忱益. 浅议教育心理学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J].科学教

育,2010,(1).

[3]徐苏霞.试论素质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12).

[4]冯媛媛.教育心理学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2009,(2).

[5]周玲,李晓东,张国伟.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8).

[6]张爱卿. 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1998, (3).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1外倾性与内倾型2独立性与顺从型 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地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只会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前一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性,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促进迁移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次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况:1配合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心智技能及其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体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我国的性质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则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散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网)3利用表格(1一览表2双向表) 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1注意调节自热条件2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1总结2提问3析疑4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 影响问题解决的组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只是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2努力3个性 创造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创造性者得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2(区别)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辈群体)2内部条件(认识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您怎样教育与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在我接到要受幼儿园的课时,我的想法就是:孩子太小,要教育好她们,就只能等到她们长大才能进行较好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实践与总结发现事实并不就是这样的。在当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因此,本文就以在没有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谈谈几点认识: 一、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质就是幼儿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就是通过自己的模仿与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就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与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与发展着最初、也就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与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与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对人的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就是儿童的认识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她们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关键期内,幼儿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就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就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幼儿的认识发展与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地促进儿童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她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识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学前教育能对儿童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对她们的全面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我们这里就是偏远山区,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就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们受良好教育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加的关心,爱护她们的成长,帮助她们成材。 同时,研究发现,上述脑的结构与技能在学前期的发展并非出于一种纯粹自然的状态,而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大脑在学前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就是促进脑发育充分与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同时,大量的动物与人类婴幼儿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年期持续的早期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出现减慢甚至停止现象,并构成终身性的永久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在学前期儿童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因此这一时期如能积极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影响,脑还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一般来讲,成人脑损伤就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之一在于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而对婴幼儿脑损伤的研究发现,某半球受损后,通过某种适宜的学习、训练的过程,另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的功能,从而使脑损伤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例如,5岁以前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的丧失,因此语言中枢可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观点与主张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 其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 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所以, 教育改革必须借助 于教育心理学, 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 有了教育心理学的理 论作为指导, 教育实践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 展。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 标志是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 这是西方 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成熟阶段,西方教育心理 学比较注重结合实际, 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 立的理论体系正在形成;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完善时期,信息技 术的迅猛发展, , 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如何为同学创造有利 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登, 这些研究对学习和教 学莅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

运用到教学中, 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能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 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 规律和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去干预 并预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 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研究并为其在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利促进教学改 革。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我们知道,学生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 育心理学就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原因。 如果一名五年级学 生在英语阅读中表现出困难, 我们就应该应用阅读测验以及与阅读有 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测查手段来找出学生的症结。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中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精)

中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考试依据 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试时限 90分钟 三、考试题型与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五)案例分析或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四、考试范围如下: 一、单项选择 1.对从动物到人类的种系演变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研究称()。 A.个体心理研究 B.群体心理研究 C.种系心理发展研究 D.动物心理研究 2.从初二年级起,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向理论型转变。 A.实践型 B.经验型 C.形象性 D.抽象性 3.一些教师严厉惩罚学生时,希望借此产生“杀鸡吓猴”的效果,却不知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 A.积极观察模仿学习 B.消极观察模仿学习 C.外部强化学习 D.自我强化学习 4.学生出于想要了解与理解知识、想去应用知识的愿望而醉心于某一学科的学习,这种

学习动机是()。 A.外部动机 B.辅助动机 C.内部动机 D.错误动机 5.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引发认知冲突具体策略的是()。 A.呈现与学习者的错误观念相对立的事实或者观点 B.对学习者所具有的错误观念进行批判 C.指导学习者加强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D.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6.从问题解决的基本实践目标出发,可以把问题解决的教学大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A.基于目标的教学,基于任务的教学以及基于技能的教学 B.一般性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研究性教与学以及创造性的教与学 C.启发式教学、灌输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 D.策略性教学、任务性教学以及目标性教学 7.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于()。 A.社会舆论良心 B.法庭 C.警察 D.监狱 8.下列属于心理不健康表现的项目是()。 A.适应中学学习与生活 B.乐于与同学交往 C.自尊自爱 D.仍像幼儿那样幼稚 9.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学生的差异属于()。 A.感觉通道差异 B.记忆类型差异 C.专门能力差异

论毒品教育的重要性

论禁毒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毒品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破坏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实施全民禁毒教育是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关键词】禁毒教育;紧迫性;毒品毒品犯罪的蔓延,诱发了毒品消费市场的形成,造成吸毒人员猛增。在庞大的毒品消费群体中,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青少年毒品吸食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二是女性吸毒呈上升趋势;三是传统毒品处于稳定,新型毒品快速增长。四是在吸毒人口中,不仅有文盲、中小学文化程度者,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者;不仅有农民、工人、个体户,也有国家干部。毒品问题已经是我国不可回避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很多人在无知、好奇、炫耀等不健康心理驱使下,抱着“试一试”、“尝一尝”的心理而涉足其中,导致“一日染毒、终生难戒”,甚至于做出“以贩养吸”等犯罪的勾当。因此,对大众进行必要的毒品知识教育,使广大公众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并检举揭发毒品犯罪活动,这是遏制毒品犯骣、构建和谐社会的治本大计。一、吸毒引发的社会问题(一)吸毒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吸毒往往导致吸毒者心理变态、人格扭曲、失去自尊、道德沦丧。对于吸毒者而言,毒品是生活的第一需要,为了获得所需的毒品,可以不顾一切。为了得到毒品及毒资,他们不尽任何责任,对配偶不忠实,对子女不抚养,对父母不赡养,对亲属不念亲情;他们没有责任感,对任何事都无所谓,对他人的关心无动于衷;他们毫无羞耻之心,无自我约束能力,精神空虚,沉湎于感

官刺激。(二)吸毒诱发种种违法犯罪毒品的依赖性,会引起吸毒者强迫觅药和反复无节制地用药。而强迫觅药必然会引起反社会行为,包括为获得药物而违法犯罪。目前,我国吸、贩毒问题诱发大量的杀人、盗窃、抢劫、诈骗、伤害等刑事案件和各类治安案件;吸毒使贩毒犯罪蔓延开来,大批吸毒者加入到“以贩养吸”的行列;毒品被人体吸收之后,会损害神经组织,破坏正常的神经活动往往引发杀人、伤害等恶性案件;吸毒还引发卖淫嫖娟行为,许多女性在吸毒成瘾后“以淫养吸”,据统计吸毒女性中卖淫的占80%以上。吸(三)吸毒促使艾滋病、性痛、肝炎和肺结核等严重传染病广为传播截至2006年lO月底,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累计超18万中。吸毒的途径感染艾滋病占37%。2006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80%患有各种传染病。(四)影响社会经济目前全球毒品每年销售总额8000 亿至l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这一数字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收入,成为与全球军火贸易额相差无几的世界第二大贸易。由此看出。吸毒不但对个人的心理、生理造成了伤害,而且引发了家庭的矛盾,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社会和谐环境,诱发种种违法犯罪行为,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全民的禁毒宣传,遏制“消费市场”的发展(即控制新的吸毒人员的增长1不但关系个人的利益,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二、禁毒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对毒品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禁毒教育不落实虽然国家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较色混乱(12-18岁)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组成: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2)智力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率2练习律3准备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强化性反射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论(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1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策略的特征: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学习策略的分类:(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控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策略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意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知识的类型:1感性只是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记忆系统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联系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浅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浅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论文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可以称之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只有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品德行为,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育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由一定的事物引起的,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们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他们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原则和要求,并用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施以爱心,才能感动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记得我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叫张海洋,父母离异,造成他偏激的性格,是远近有名的“打仗大王”。谁要是不服气,就打,让人头疼,他爸爸气到把他绑起来用皮带抽,但无济于事。我也感到很棘手。细细想来,造成他这种行为,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我知道他特别崇拜武侠人物,觉得他们很能打。于是,我找准时机对他说,老师也喜欢看武侠小说,我也喜欢其中的人物,不过历史上的武侠人物是为了惩治恶人,才去打的,你们现在到处打仗,是不道德的行为,和他们完全是两回事儿。当代有很多英雄人物,那才是你们学习的榜样。他面有愧色地说:“我打仗出名,做好事别人能认为我好吗?”我果断地说:“只要是真的,我就相信

别人也会相信的。”经过细心观察和了解,我分析了他的心理:一是他把武侠小说中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视为仗义之举,道德观念模糊;二是心里也知道打仗不是好事,但由于远近有名,做了好的事别人也会视而不见的,丧失上进的信心,产生自卑感;三是他也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找到原因后,我认为这样的孩子,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引起感情体验的环境。因此,我便经常向他介绍好人好事,鼓励他参加各项活动,强化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使他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渐渐的在和他的接触中,从现实到理想,从道德行为到学习,真是谈个够,张海洋进步了,很长时间也不打仗了,学习也上心了。现在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军人了。看到他的成长,我由衷的欣慰。 事实说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以爱在情感上与学生沟通,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从而点燃学生奋进的火花。同是也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2015复习提纲中学心理学题

一、填空、单选、多选 1.(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P1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P2 3.(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P3 4.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P3 5.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P3 6.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取向和选择。P3 7.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P3 8.(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P4 9.(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P5 10.(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P5 11.(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的程度。P5 12.测验的种类较多,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P5 13.影响生理学人物的有(缪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P9 14.(赫尔姆霍兹)所倡导的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以及“无意识推理”理论,迄今仍是心理学上解释色觉、听觉现象以及知觉经验的重要理论根据。P9 15.(费希纳)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授,首创用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的过程。P9 16.(冯特)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P9 17.冯特的弟子(铁钦纳)发展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注意心理学派。P9 18.(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P10 1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P10 20.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P11 21.完美注意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P11 22.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费罗姆)。P12 23.人本注意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马斯洛)和(罗杰斯)。P12 24.对来访者提出(无条件地积极关怀)的是罗杰斯。P12 25.外胚层:后来发展为表皮、指甲、牙齿、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中胚层:后来发展为真皮、肌肉、肌腱、循坏系统和排泄系统。内胚层:后来发展为消化系统、肝、胰腺、唾液腺和呼吸系统。P23 26.脑主要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P25 27.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 桥脑和中脑)。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下丘脑) 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P25 28.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性激素和泌乳激素)三种 激素。P27 29.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联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 成。P28 30.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 件反射活动)。P29 31.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 神灵所集”。P29 32.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第一机 能系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 和储存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叫行为调节系统。P30 33.(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后端的(枕叶)内。(听 觉区)位于皮层颞叶上缘。人的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 回)。P31 3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 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谢切诺夫)把反射的概念 推广到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上,认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 的生物的一切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P33 35.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 分组成。P33 36.(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见梅子的时候会流口水, 是(条件反射)。P34 37.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闭锁 性、社会性)三个特点。P47 38.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识高涨)和 (反抗心理)。P52 39.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 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P66 40.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立的。桑代克提 出三条学习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P66 41.(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 的学习理论。P66 42.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P66 43.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P66 44.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 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 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P68 45.(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 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具体迁 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 种学习中去。P69 46.(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支持的 是(经验概况说),苛勒在1919年所做的“小鸡觅食” 实验支持的是(关系转换理论)。P69 47.直观教学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三种形式。P73 48.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 和(智力技能)两种。P75 4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 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P80 50.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P82 51.前习俗水平对应(惩罚定向)和(寻求快乐定向), 习俗水平对应(好孩子定向)和(权威定向)。P83 52.(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道德 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P86 5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个别 属性的反映。P101 54.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包括(平衡 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P103 55.(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每一 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P103 56.(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 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P105 57.颜色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特性。 P109 58.(平衡感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做直线的加速或 减速运动或做旋转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P117 59.(运动觉)为人体提供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的 感觉。(知觉)是对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整 体的反映。P118 60.运动知觉主要包括(真知动觉)和(似动知觉)两 种类型。P123 61.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P125 62.(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 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 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记忆 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P137 63.(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可以影响短 时记忆的容量。1分钟以内的记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P145 64.(再学法)根据初学和再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来计算 保持量。(重构法)是指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 序。P149 65.(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 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 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6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P168 67.聚合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同),发散思维包括思维 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三个主要热的。P172 68.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 种。

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幼儿的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对子女,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生活的活动过程。 家庭教育的意义是幼儿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和集体教育的同时,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打好素质基础。孩子入园、入校接受集体教育的同时,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家庭教育存在于家庭生活中,具有早期性、感染性、连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比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思维发展,潜移默化着孩子的心灵成长。作为父母,要培养一名优秀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促使儿童健康发育的基本保证,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教室”,家长应平时注意家庭整洁、卫生,做到有条有理,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一美感,使孩子感觉心情愉快。家长平时应帮助、督促孩子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从出生开始,像一张白纸一样,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孩子像镜子一样,照着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又像录音机一样,录着家长的一言一语。因此,作为父母,要树立一个正直、高尚的形象,做孩子心中的英雄,时刻引导孩子向善,教育孩子向正确的人生观迈进;试想家长修养不足,在孩子面前争论吵闹、出口成脏、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这样的父母又怎能教育好下一代呢? 三、父母与孩子的正确沟通 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十分重要,良好的沟通才有助于孩子的教育,每个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中学心理学整理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5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8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9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 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 决实际问题) 10我国1980年出版的潘shu主编教育心 理学一书,我国出版的第一步教育心理 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教 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缪世成编写了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879年冯 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额建立第一所心理 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 志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 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 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①连 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 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就将环境因 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 体的动作,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 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 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 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顺应, 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 化,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 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 自身原有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 的情境。同化主要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最近 发展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 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 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 用并对之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 式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 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 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 一性的形成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 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 中阶段) 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 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 矛盾。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 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 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 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 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 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 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 控力不强。2、青年初期(14、15岁 —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 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 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 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 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 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 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 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3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 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 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 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点。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 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 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 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 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3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 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 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 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 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2岁是口语 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 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等。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 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4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 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 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 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 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 段。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 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 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 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 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 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㈢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 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 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 具体事物的支持。㈣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 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 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 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认知 发展的机制1图式2同化和顺应3平衡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 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 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 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 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 渡状态。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 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 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 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 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人格的发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 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 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 征。2、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 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 超我三部分组成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 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 殖器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基本 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儿童早期 (自助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学前期 (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勤奋感对 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 乱),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 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自 我调整对绝望期的冲突)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 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 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 成) 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 计划和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 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 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 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 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认知 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 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 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 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 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 影响和干扰。②沉思型与冲动型;③ 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 国)4立法行,执法型和司法型 学习风格差异 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 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 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 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 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 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 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 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 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 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 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 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 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 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 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 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 究院发展心理学博士霍尔德。加德纳提 出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 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 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 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 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 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 区别: 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 经验的过程 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