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的特色解读
心得体会:日本休闲农业特色经营的启示(最新)

心得体会:日本休闲农业特色经营的启示(最新)心得体会:日本休闲农业特色经营的启示(最新)一、日本休闲农业的商业思维日本休闲农业的成功与其商业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农民的农业商业思维主要表现在产品品质、生态闭环、产业溢价三个方面。
(1)产品品质:精益化死磕单品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
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
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
同时,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
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死磕单品的态度赢得消费者或市场的青睐。
(2)生态闭环:寻找溢价空间日本人很会做生意,同时他们对一件事的考虑也是很完善的。
这也许是他们从小就灌输的一个思维方式吧,在农业问题上给他们很早就采用了“闭环式”的发展模式。
任何一个模式的商业或者什么服务,只要能实现闭环式的发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间。
他们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形成一个农业特有的闭环式产业链接,从而增加利益和发展的原动力。
(3)产业溢价:“六次产业”“六次产业”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当时的日本面临着农业后继乏人、农村衰落的问题。
为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开始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借此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比如:马路村,村长和农协会长一起带领全村“伐木工”转型向“6次产业创业者”。
种有机柚子,再组织村民把柚子进行深加工,制造柚子果酱,柚子饮料,柚子汤料等。
同时修温泉民宿、农林产物直卖所,吸引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来马路村游玩。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 状、优点与缺点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优点与缺点一、农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农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绳文时代(公元前14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当时的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和大豆。
到了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水稻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的主导作物。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农业取得了显著发展。
土地改革和新农业技术的引入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封建社会的顶峰。
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革,农业生产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现状今天,日本农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农民平均年龄较高。
水稻仍然是主要作物,其他重要作物包括小麦、蔬菜和水果。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和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和地震),日本农业面临诸多挑战。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政府提供广泛的补贴和支持。
-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缺点:-农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
-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用地竞争激烈。
-自给率低,依赖进口。
二、工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后,当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建立了许多工厂和基础设施。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战后,日本进行了经济复苏,特别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被称为“经济奇迹”的时期,汽车、电子等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工业强国。
2.现状如今,日本的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誉。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强大的全球品牌和市场份额。
-高质量和精细制造。
缺点:-劳动力成本高。
-国内市场饱和,增长潜力有限。
-资源匮乏,依赖进口原材料。
三、服务业1.历史发展服务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重自战后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零售、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迅速扩展。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日本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其农业组织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调整,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日本,农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农户经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这些农业组织形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意义重大。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农户经营。
在日本,农户经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农业组织形式。
农户经营通过自然人家庭经营的形式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灵活多样,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农户经营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简单,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非常灵活,适应性强。
这种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多样化种植和生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灵活多样的农户经营模式,鼓励更多的农户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民合作社是日本农业组织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日本的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农民可以共同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共同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下,农民之间能够互相帮助、资源互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产量。
通过合作社,农民们还能够以集体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共同获取更好的市场资源和价格。
农民合作社的这种形式,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效益。
日本的农业企业也是其农业组织形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农业企业通常是由一批富有创业精神的农民或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成立的,这些企业通过资本的带动和市场的运作,开展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可以开展更加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的这种农业企业模式,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和现代化水平。
北海道农业种植

北海道农业种植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岛屿,夏季温度较低,而冬季则非常寒冷。
尽管气候不是很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不过北海道的自然条件和精神文化让北海道农业种植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北海道拥有富足的土壤和自然资源。
北海道是世界上最大的豆腐生产地,当地各种农产品品质高,例如黄油和生肉牛都是热门产品,因此当地农业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蓬勃发展。
在北海道,土地的面积很大,同时土地上拥有大量的新鲜水源和天然的肥沃土壤,为种植农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北海道拥有稳定的气候环境。
尽管夏季的温度较低,但长时间的阳光和挥发性高的土壤坏境给植物的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条件。
随着冬季的到来,连续的寒冷天气和厚积的雪层让植物得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并在降雪后的春季中快速生长。
在这种气候环境下,种植菜类和畜牧业都有很好的表现。
第三,北海道拥有完备的技术和设施。
北海道农业种植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当地的农民对本土的气候和土地情况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使种植过程变得高效和经济,包括使用新设备和工具来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质量。
在这里,许多农业者还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来加强他们的生产流程。
最后,北海道的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北海道的全景让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地,当地的文化也使它成为一个独特的产区。
当地的农民在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的同时,他们还把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传承下来,让游客们充分领略当地的文化。
总的来说,北海道的农业种植在各方面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当地的农民使用技术,新设备和工具等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他们还坚持了当地的传统,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这一切都让北海道的农业种植成为了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也是整个国家范围内领先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当地和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
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

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方志权日本的都市农业是指都市内的零星插花型的农业。
在地价和劳动力价格偏高的形势下,日本的都市农业着重从设施型农业、加工型农业和观光型农业等类型发展。
一、特征(一)耕地零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在日本,由于城市无序发展,土地变得狭窄细小,耕地十分零碎,常呈“格子田”、“箱子田”。
据东京都1988 年调查,都内8347 公顷市街化区域农田中,经营规模不满0. 1 公顷的约占总面积的7%;经营规模在0. 1~0. 5 公顷的农户共9249 户,经营面积2101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5. 1%;经营规模在0. 5~1 公顷的农户1894 户,经营面积1325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5. 9%;经营规模在1~2 公顷的农户983 户,经营面积为1300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5. 6%。
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地块都十分零碎,规模狭小。
相反,土地较为完整的仅占一小部分。
据统计,东京都经营规模在5 公顷以上的农户仅167 户,经营面积为1514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8. 2%。
与东京都相仿,大阪府现有耕地面积1. 7 万公顷,约占全府总面积的1/10。
大阪府耕地也十分零碎,规模不满2 公顷的占70%。
伴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都市内的生产者愈来愈认识到农地所内含的价值。
与日本国其它农地相比,都市内不少农家十分注重引进先进科技、引进新品种,增加物质的劳力投入,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农区。
据统计,各大都市内农业技术骨干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一些农区。
如在专业农家中,有1 人以上专职从事农业的,日本全国占24. 5%,而东京都则达40. 2%,神奈川县为30. 1%;有2 人以上专职从事农业的,东京都达7. 7%,神奈川县和爱知县分别达8. 3%和5. 6%,都高于日本全国的4. 2%的平均数。
一年投入超过1000 个工作日的,东京都占2. 8%,神奈川县占3. 7%,爱知县占4. 9%,也高于全国2. 2%的平均数。
日本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日本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日本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一起来看看。
日本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⑴、小农经营。
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⑵、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但是泰国是特例,其出口多。
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⑷、水利工程大。
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
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4、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也分布着大片的稻田,但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为八大农业之一。
日本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⑴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⑵水稻单产高,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⑶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⑷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区;⑸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
日本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日本农业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组织化和规模化。
在日本,农业主要由农户组成的农协(农民协同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协是由日本农户自愿加入的组织,它的成员可以获得各种农业服务和优惠政策。
农协还负责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工作,并与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培训等活动。
日本农协的规模较大,全国共有47个农协,分布在全国各个县市。
每个农协由多个地方分会组成,以区域为单位,使农户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和交流。
农协还设有各种专门机构,如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保险机构和农业合作社等,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日本农协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农协的组织形式使农户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和交流,加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效益。
农协与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培训等活动,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农协还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还需要加强农业组织的服务和支持功能,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还可以加强农业金融和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提供贷款和风险保障,促进农户的投资和发展。
日本农协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更加高效、有组织和规模化的农业组织,提高农户的生产和经营能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日式农场经营方案

日式农场经营方案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着全球农业的发展。
日本以其独特的农业经营方式闻名于世,例如日式小田园和日式农林业经营等本地技术。
这些技术已经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依据日式农业理念的农场经营方案,并探讨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前景。
日式农业理念日式农业是指在日本长期发展出来的,与传统的集约型大规模农业有所不同的一种农业经营理念。
它强调自然循环,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具体来说,它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点:•小规模、多元化生产:日式农业通常采取小规模的经营模式,将土地分散利用,并尽可能在一个农场中多种植、多种类地从事农业生产。
•贴近市场、强调品质:在日式农场中,主要生产出优质、高价值的生态农产品,并通过建立直接销售渠道走向市场。
•经营理念绿色化:日式农业经营模式注重环保,采用昼夜逆转栽培配合农膜、温棚以及复合化肥等设施的种植方法和常规农业的高科技方式,从而实现了高产、高效、低成本、环保、安全的目标。
日式农场经营方案采用日式农业理念的农场经营方案可以有以下几种:茶叶种植在日本,茶叶种植业已经是一个非常发达和重要的农业行业。
茶叶在日本属于高价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较大的需求。
由于茶叶种植要求地形起伏大,气候潮湿,并且需要用到先进的农业科技,因此它更适合采用小规模、高品质、有机栽培的农业模式。
菇类种植菇类在日本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例如牛肝菌、灵芝、金针菇等,因为它们的营养价值很高,并且是高价农产品之一。
菇类种植需要特定的天然环境和设备,例如充足的水源、高质量的土壤和卫生设施等。
采用日式农业理念来经营菇类种植,可以通过实现高规格的有机栽培,追求质量和味道的完美。
鱼类养殖鱼类养殖在日本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农业产业。
泥鳅、鲥鱼、公鱼等都是在日本有着广泛需求的食品。
通过采用日式农业的手法进行养殖,例如养殖池的设计、水流设施的使用和肥料的控制,可以使鱼类的生长条件趋近于天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农业的特色
耕地较少
1999年日本的耕地为487万公顷,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也仅为16.2公顷,和欧美的大规模经营相差甚远。
耕地利用效率高
谷物大量进行集约化生产。
大米1年种植2季。
蔬菜等采用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
1998年每公顷谷物的产量达5849公斤。
农业技术进步
通过保温育苗、品种改良、农药和化肥改良等技术,日本的农作物亩产量大幅上升,通过塑料大棚、温室技术,使日本的蔬菜1年四季均可耕种。
今后日本还将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开发新品种。
肥料和农药使用下降
1997年日本肥料使用量151万吨。
最近为生产高质米,肥料使用下降。
为培植无农药和少农药作物,农药的使用从1985年开始下降。
农业机械化
战后日本年轻劳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化以大米为中心迅速普及。
目前日本大部分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大型化和高性能化不断发展。
地力下降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全年耕种,日本耕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养分不足,地力下降。
农户减少、农业人口老龄化
1999年日本农户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了一半。
在1999年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
农户重新分类
近年,传统日本农户的子孙开始从事其他行业的情况不断增加,日本的农户被重新分类,主要分为专职农户和兼职农户。
借地耕种增加
农户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增加耕地,但近来借地耕种的情况已超过买地耕种。
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
由于农户和农业劳动者力减少,农业法人不断增加,农户开始成立公司、组合、农协等团体,进行大规模生产,1999年农业团体达6860个,这些团体主要从事养鸡、种稻、养牛、养猪等。
另外,为大米生产和流通服务的团体达13120个。
粮食自给率低
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
1998年度大米自给率为95%,鸡蛋自给率为96%。
但是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生产下降。
1998年度水果自给率49%,肉类55%,鱼贝类66%,蔬菜84%,小麦9%,大豆3%。
粮食大量进口
1997年日本进口玉米世界第一。
此外,大豆、小麦、砂糖、牛肉等也大量进口。
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1/10是日本进口的。
1997年世界农产品贸易量和日本农产品进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