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的特色

合集下载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 状、优点与缺点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 状、优点与缺点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优点与缺点一、农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农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绳文时代(公元前14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当时的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和大豆。

到了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水稻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的主导作物。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农业取得了显著发展。

土地改革和新农业技术的引入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封建社会的顶峰。

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革,农业生产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现状今天,日本农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农民平均年龄较高。

水稻仍然是主要作物,其他重要作物包括小麦、蔬菜和水果。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和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和地震),日本农业面临诸多挑战。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政府提供广泛的补贴和支持。

-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缺点:-农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

-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用地竞争激烈。

-自给率低,依赖进口。

二、工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后,当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建立了许多工厂和基础设施。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战后,日本进行了经济复苏,特别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被称为“经济奇迹”的时期,汽车、电子等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工业强国。

2.现状如今,日本的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誉。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强大的全球品牌和市场份额。

-高质量和精细制造。

缺点:-劳动力成本高。

-国内市场饱和,增长潜力有限。

-资源匮乏,依赖进口原材料。

三、服务业1.历史发展服务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重自战后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零售、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迅速扩展。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日本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其农业组织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调整,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日本,农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农户经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这些农业组织形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意义重大。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农户经营。

在日本,农户经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农业组织形式。

农户经营通过自然人家庭经营的形式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灵活多样,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农户经营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简单,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非常灵活,适应性强。

这种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多样化种植和生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灵活多样的农户经营模式,鼓励更多的农户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民合作社是日本农业组织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日本的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农民可以共同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共同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下,农民之间能够互相帮助、资源互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产量。

通过合作社,农民们还能够以集体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共同获取更好的市场资源和价格。

农民合作社的这种形式,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效益。

日本的农业企业也是其农业组织形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农业企业通常是由一批富有创业精神的农民或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成立的,这些企业通过资本的带动和市场的运作,开展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可以开展更加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的这种农业企业模式,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和现代化水平。

北海道农业种植

北海道农业种植

北海道农业种植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岛屿,夏季温度较低,而冬季则非常寒冷。

尽管气候不是很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不过北海道的自然条件和精神文化让北海道农业种植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北海道拥有富足的土壤和自然资源。

北海道是世界上最大的豆腐生产地,当地各种农产品品质高,例如黄油和生肉牛都是热门产品,因此当地农业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蓬勃发展。

在北海道,土地的面积很大,同时土地上拥有大量的新鲜水源和天然的肥沃土壤,为种植农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北海道拥有稳定的气候环境。

尽管夏季的温度较低,但长时间的阳光和挥发性高的土壤坏境给植物的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条件。

随着冬季的到来,连续的寒冷天气和厚积的雪层让植物得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并在降雪后的春季中快速生长。

在这种气候环境下,种植菜类和畜牧业都有很好的表现。

第三,北海道拥有完备的技术和设施。

北海道农业种植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当地的农民对本土的气候和土地情况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使种植过程变得高效和经济,包括使用新设备和工具来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质量。

在这里,许多农业者还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来加强他们的生产流程。

最后,北海道的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北海道的全景让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地,当地的文化也使它成为一个独特的产区。

当地的农民在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的同时,他们还把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传承下来,让游客们充分领略当地的文化。

总的来说,北海道的农业种植在各方面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当地的农民使用技术,新设备和工具等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他们还坚持了当地的传统,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这一切都让北海道的农业种植成为了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也是整个国家范围内领先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当地和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

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

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

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日本都市农业的特征方志权日本的都市农业是指都市内的零星插花型的农业。

在地价和劳动力价格偏高的形势下,日本的都市农业着重从设施型农业、加工型农业和观光型农业等类型发展。

一、特征(一)耕地零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在日本,由于城市无序发展,土地变得狭窄细小,耕地十分零碎,常呈“格子田”、“箱子田”。

据东京都1988 年调查,都内8347 公顷市街化区域农田中,经营规模不满0. 1 公顷的约占总面积的7%;经营规模在0. 1~0. 5 公顷的农户共9249 户,经营面积2101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5. 1%;经营规模在0. 5~1 公顷的农户1894 户,经营面积1325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5. 9%;经营规模在1~2 公顷的农户983 户,经营面积为1300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5. 6%。

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地块都十分零碎,规模狭小。

相反,土地较为完整的仅占一小部分。

据统计,东京都经营规模在 5 公顷以上的农户仅167 户,经营面积为1514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8. 2%。

与东京都相仿,大阪府现有耕地面积 1. 7 万公顷,约占全府总面积的1/10。

大阪府耕地也十分零碎,规模不满2 公顷的占70%。

伴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都市内的生产者愈来愈认识到农地所内含的价值。

与日本国其它农地相比,都市内不少农家十分注重引进先进科技、引进新品种,增加物质的劳力投入,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农区。

据统计,各大都市内农业技术骨干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一些农区。

如在专业农家中,有 1 人以上专职从事农业的,日本全国占24. 5%,而东京都则达40. 2%,神奈川县为30. 1%;有2 人以上专职从事农业的,东京都达7. 7%,神奈川县和爱知县分别达8. 3%和 5. 6%,都高于日本全国的 4. 2%的平均数。

一年投入超过1000 个工作日的,东京都占 2. 8%,神奈川县占 3. 7%,爱知县占 4. 9%,也高于全国 2. 2%的平均数。

靠一群65岁以上的老人养活整个国家,日本农业凭的是什么技术?

靠一群65岁以上的老人养活整个国家,日本农业凭的是什么技术?

靠一群65岁以上的老人养活整个国家,日本农业凭的是什么技术?
日本农业凭借的是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的勤劳
努力,才能养活整个国家。

日本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以满足国家的粮食需求。

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以满足国家的粮食需求。

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以满足国家的粮食需求。

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以满足国家的粮食需求。

日本农业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农
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农业科学化,提高农作物的品质;第三,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农业经营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此外,日本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65岁以上的老人的勤劳努力。

他们以自己的
智慧和勤劳,为日本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不仅仅是农业的劳动力,更是农业的智慧力量。

总之,日本农业凭借的是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
的勤劳努力,才能养活整个国家。

只有不断推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才能使日本农业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日本农业发展

日本农业发展

日本农业发展日本从1955年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不但重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农村和农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世界率先实行了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居世界第一。

农村居民的收入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消灭了三大差别。

日本长期推行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的措施,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一、发展农村的经验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耕地只有8272万亩,农业上有许多与我国相似之处,如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户普遍采取兼业经营等。

1947年,日本农村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4.2%,属于典型的传统产业结构国家,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在同步推进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有特点。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日本采取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重发展的方针。

从1955年的高度经济成长期开始,重化工业飞速发展,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政府也有能力来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

目前,日本偏僻山区的农村也实行了现代化,基本没有城乡差别。

从1975年开始,农民居民收入已经超过城市居民收入14.5%左右,农村家庭超出城市家庭收入37%左右。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快日本1955年颁布《町村合并促进法》以后,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从19 50年的10441个减少到1975年的3257个,城市从214个增加到641个。

上世纪六十年代推进工业化以来,城市的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的37.5%,逐步下降到1980年的18.3%,1990年为1 4.0%,2003年为9 2%。

(三)注重小城镇的综合功能日本的小城镇,是指5万一l0万人的小镇(日本称为町)。

在日本,政府、当地企业和居民都十分重视发挥其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一系列综合功能,并采取传统风俗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进城乡交流、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共同发展。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农业发展概况日本国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

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673亿(2001年),居世界第7位,其中城市人口1.0047亿(2001年),占总人口的78.92%。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

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

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最大。

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毫米。

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个;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

日本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

首都东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1182万。

它既是全国的经济、金融、商业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又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

东京聚集着全国11%的工厂,工业门类齐全。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55万,地处阪神工业区的核心,是日本陆、海、空交通的枢纽,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

横滨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亚洲最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为1.1亿-1.3亿吨。

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是华侨和华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

一、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2、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3、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

1994年,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76.4%(自给农户也参与一定的销售活动)。

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95%左右,高者达100%,低者为75%。

日本精致农业是怎么做的

日本精致农业是怎么做的

日本精致农业是怎么做的精致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体系,是依托农业传统技术和科技进步,以生产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抓手,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一个农业生产过程。

今天我们来说说日本的精致农业,以及做精致农业的小诀窍!日本的“进攻性农政”小农生产,农产品竞争力低,农业发展环境恶化等问题困扰过不少亚洲农业国。

日本属于岛国,土壤贫乏,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没有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

为扭转局面,日本采取了“进攻型农政”,发展精致农业,以最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日本农产品出口逐年攀升!日本10个农业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一县一品、一村一品开展了几十年,所以虽然耕地面积小,但商品率奇高,达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农产品善于运用“品质+品牌+营销”的效应叠加,在海外市场成为高端农产品代名词。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农林水产品进出口势头强劲,多个品类都呈大幅增长,2018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和食品出口额约为9068亿日元(82.4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997亿日元,涨幅约为12%,连续第六年创历史新高。

从具体品类来看,以“和牛”(产自日本的优质肉牛)为代表的日本牛肉以及苹果出口分别比2017年增长29%和27%。

此外,鸡蛋出口额高达15亿日元,上涨了49%。

日本酒和草莓出口也有较大增长。

日本大米2018年的出口量为13800吨,在8年里增长了6倍多。

如果加上日本酒为首的大米加工产品,出口量增加到30000吨以上。

日本的精致农业与其发达程度,国土面积的狭小逼仄,资源匮乏有关,其农业发展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与学习。

01专注力专注力是日本工业化的基因,在日本农业上体验的更加鲜明。

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农业的特色
耕地较少
1999年日本的耕地为487万公顷,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也仅为16.2公顷,和欧美的大规模经营相差甚远。

耕地利用效率高
谷物大量进行集约化生产。

大米1年种植2季。

蔬菜等采用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

1998年每公顷谷物的产量达5849公斤。

农业技术进步
通过保温育苗、品种改良、农药和化肥改良等技术,日本的农作物亩产量大幅上升,通过塑料大棚、温室技术,使日本的蔬菜1年四季均可耕种。

今后日本还将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开发新品种。

肥料和农药使用下降
1997年日本肥料使用量151万吨。

最近为生产高质米,肥料使用下降。

为培植无农药和少农药作物,农药的使用从1985年开始下降。

农业机械化
战后日本年轻劳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化以大米为中心迅速普及。

目前日本大部分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大型化和高性能化不断发展。

地力下降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全年耕种,日本耕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养分不足,地力下降。

农户减少、农业人口老龄化
1999年日本农户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了一半。

在1999年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

农户重新分类
近年,传统日本农户的子孙开始从事其他行业的情况不断增加,日本的农户被重新分类,主要分为专职农户和兼职农户。

借地耕种增加
农户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增加耕地,但近来借地耕种的情况已超过买地耕种。

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
由于农户和农业劳动者力减少,农业法人不断增加,农户开始成立公司、组合、农协等团体,进行大规模生产,1999年农业团体达6860个,这些团体主要从事养鸡、种稻、养牛、养猪等。

另外,为大米生产和流通服务的团体达13120个。

粮食自给率低
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

1998年度大米自给率为95%,鸡蛋自给率为96%。

但是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生产下降。

1998年度水果自给率49%,肉类55%,鱼贝类66%,蔬菜84%,小麦9%,大豆3%。

粮食大量进口
1997年日本进口玉米世界第一。

此外,大豆、小麦、砂糖、牛肉等也大量进口。

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是日本进口的。

1997年世界农产品贸易量和日本农产品进口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