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现状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 状、优点与缺点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优点与缺点一、农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农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绳文时代(公元前14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当时的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和大豆。
到了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水稻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的主导作物。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农业取得了显著发展。
土地改革和新农业技术的引入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封建社会的顶峰。
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革,农业生产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现状今天,日本农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农民平均年龄较高。
水稻仍然是主要作物,其他重要作物包括小麦、蔬菜和水果。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和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和地震),日本农业面临诸多挑战。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政府提供广泛的补贴和支持。
-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缺点:-农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
-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用地竞争激烈。
-自给率低,依赖进口。
二、工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后,当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建立了许多工厂和基础设施。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战后,日本进行了经济复苏,特别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被称为“经济奇迹”的时期,汽车、电子等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工业强国。
2.现状如今,日本的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誉。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强大的全球品牌和市场份额。
-高质量和精细制造。
缺点:-劳动力成本高。
-国内市场饱和,增长潜力有限。
-资源匮乏,依赖进口原材料。
三、服务业1.历史发展服务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重自战后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零售、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迅速扩展。
日本农业现状

日本农业现状(一)农户锐减本全国的农户数(农产品销售农户,以下为销售农户)从1995年的265.1万户减少到2000年的233.7万户,2009年的169.9万户,2010年的163.1万户,共减少了102万户(38%)。
农业就业人口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锐减,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因老龄化而引起的。
(二)放弃耕地现象的激增放弃耕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2000年为34.3万公顷,而2010年增加到40万公顷,增加幅度为17%。
其中54%的耕地位于山区。
这可能是由于在过去养蚕业发达的地区,未能找到可以替代的产品,譬如像果树或畜产业等的缘故吧。
即使在山地以外的,拥有大量优良农田的农业地区,也有15万公顷的被废弃掉的农地,其原因被认为是,村落与那些外出并定居外地的土地所有者之间未能充分地进行沟通的缘故。
(三)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日本的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
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数,达70%。
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是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耕地向较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骨干农户的旱地大规模化尤为显著。
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地产地消”,即将本地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保留在本地。
“地产地消”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入替代型,尽量利用本地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原料来加工生产,并提高地域内食品的自给率,即用本地农产品代替从外地引入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和食品;二是输出替代型,将原来以生产原料输出为主的形式转变为以开发成当地土特产品再输出为主的形式,即以加工产品输出来代替原料产品输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增进区域内农民的收入。
六次产业化后的日本农业现状山梨县为例1.解决农民收入增长乏力问题山梨县人口有88万,根据20 05年度的调查,农民只有8.7万,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在2004年12月,我随省___,前往日本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和研究。
我们对日本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园艺农业的发展印象深刻,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经济概况日本是一个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总面积为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26亿,其中农业人口为1279万,城市人口占77.4%。
作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9人,属于人口密集的国家。
此外,日本的资源匮乏,耕地短缺,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和泛碱土。
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
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日本的农业区分为北海道、关东、九州等9个区域。
2003年,日本人均GDP为3.75万美元,农业增加值为1125亿美元,占2.5%,农户平均年总收入为1000万日元,非农业收入占70%左右。
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35:60.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举全国之力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已成为日本目前最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
日本正在全国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其中,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尽管日本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2.5%,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
以大分县为例,2004年农业投入在财政投入中列第四位,达到60亿元(749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2.3%。
财政补贴每个农户10.7万元(130万日元),占农户平均年收入的13.4%。
二是制定农产品价格安定法。
国家、县、___三方建立了价格安定基金,明确了价格安定的补助品种。
当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农户损失全部由基金补足。
此外,当自然灾害造成减产时,农户也可获得基金的救济。
___注重扶持专业农户,将农业经营者认定为专业生产农户,为他们提供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的大量补贴,并提供技术和流通服务,确保他们的年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上水平。
日本各产业占比变化趋势

日本各产业占比变化趋势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产业结构也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日本各产业占比变化趋势进行探讨,主要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
一、农业产业占比变化趋势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土地资源有限,农业产业一直是其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农业产业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农业业务特别是无农药栽培和高增值农产品的种植逐渐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1. 传统农业的下降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农业在日本的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农民人数减少,农田规模变小,种植业的收入逐渐减少。
这部分原因归咎于日本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的缓慢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此外,农业生产成本高,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农业产业占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无农药栽培和高增值农产品的兴起虽然传统农业的占比下降,但是日本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无农药栽培和高增值农产品逐渐兴起,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取无农药栽培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高增值农产品如优质水果、海鲜等也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的新宠,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制造业占比变化趋势日本的制造业一直被视为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日本的制造业占比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1. 传统制造业的挑战与下滑日本的传统制造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日本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成本压力持续增加,比如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使得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受到影响。
第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竞争,使得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
第三,技术创新和自动化的加速,使得传统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下降。
2. 高技术制造业的兴起尽管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但日本的高技术制造业逐渐崛起,成为其制造业占比变化的重要趋势。
日本农业生产主体的演变与现状分析

igfs nJp n I hsp p r n y e h h n eo a a e earc l rlog nzt n ,a d manyfc sdo h i n ati a a .n ti a e ,Ia a sdtec a g f p n s giut a ra i i s n il u e ntevl l J u ao o —
a drnb a l sau i W i a i c n mi rw h, a a ea o ru c n mye tyi ew d .Asars l, n u yfmi a nt t rpde o o cgo t J p nb cmeap wefleo o ni nt o d y . h t h ut e
lg a e—tp a mig o g n z t n n iai g wh y e fr n r a iai ,id c t y,h w n h tfr t sa l h i.y u a e e p c e o l an t e r ai f o n o a d w a o o e tb i t o r x e t d t e r h e l y o s t
(D l nFse e n esy,D l n ,i nn l62 ,hn ) a a i r sU i r t i hi v i aa La i 0 3 C ia i o g1
Ab ta t A trWo d Wa I J p n h setbi e ea r utrlo eaigmo e ae ntep v w e hp o n sr c : f r r I a a a sa l h dt g c l a p rt d l sdo h f  ̄eo n r i f a d e l s h i u n b i s l
日本农业现状及危机分析

日本农业现状及危机分析一、日本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近年,日本的总人口为12815万人(2009年),预计今后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根据不同的计算方式,到2050年日本人口最低为9203万人,最高为10825万人。
这个数字与1950年的8200万人比较接近。
再者,到了2050年绝大部分人口将会居住于城市,而农村、山村将会出现人烟稀少的现象。
日本的民俗学者、福岛县立博物馆馆长赤坂宪雄先生预言:如果只剩下老人,那么,目前已经岌岌可危的自治村落将会维持不下去。
“如果村落解体,那么,比如在海岸周边的杂木林就会杂草丛生、蔓延,与深山老林的界限就会消失。
因降雨而引起的泥石流冲击城市的风险也会增大。
这些征兆已经开始出现”。
“从山里跑出来的猴子、熊、野猪等野生动物出没在街道上。
在东北地区,我听说过像‘大山来进攻我们了’等之类的话,作为‘缓冲地带’的城市周边的山地,一直以来保护着城市,使之免遭来自野山的侵袭。
长期以来保护这些山地的就是村落”。
“无论是在海边,还是在山里,如果村庄衰退,那么,大自然就会毫不留情地攻击人类,即使是城市居民也在所难免”。
“在经济高度成长的同时,年青人们丢下农村、山村进到了城市。
被丢下的故乡,大兴土木,积极推进公共事业,以一时的现金收入和就业作为交换条件,区域内的具有传统性的生活方式和赖以生存的农业衰退了。
“”由此谋到利益的是总公司设在东京的巨大建筑企业。
公共事业的推进只起到了侵蚀地方的作用。
就像毒品一样。
像这样的‘殖民地结构图’不仅限于东北地区。
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原子能发电站”。
1针对原子能发电站的危险性,曾经有很多日本的专家和学者发出过警告。
他们认为,日本地处多个地震带,如果在靠近原子能发电站的地区发生大地震的话,那个损失将无法计算。
但是,对于这些专家、学者,电力公司不但没有提供科研费,相反,对那些宣传核发电是安全的学者却予以优待。
同时,那些想利用核发电来创造就业机会的势力,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战后,伴随着El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土的大量开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社会公害等问题也开始集中凸显。
为此,1992年6月10日,日本政府在颁布的《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的方向》中首次提出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并把它作为农业政策的新目标。
一般来说,环境保全型农业是指充分发挥农业自有的物质循环功能,不断与生产力相协调,通过减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减轻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农业。
因此,了解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及其现状,对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和法律体系日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表1),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其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农业发展以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开始重视农业环境问题,提倡发展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在全国普遍兴起;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建立和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实现可持续型农业发展道路;第四阶段(21世纪初),全面实施可持续型农业,继续推进和完善有机农业。
总的来看,日本通过立法把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法制化,以立法的形式推进农业环保政策和措施,使农业环保政策和措施具有延续性,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依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使有关法律得以贯彻执行。
二、环境保全型农业技术体系日本十分重视农业科研与教育的投入,把科技作为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突破口,强调政府、民间、科研单位的配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新型农药、新栽培方式、病虫害的生物、物理防治方法等,同时采取优惠措施积极推广使用上述技术。
目前,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主要包括3种类型。
一是减化肥、减农药型农业,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食品有毒物质含量。
二是废弃物再生利用型农业,主要是构筑畜禽粪便的再生利用体系,通过对有机资源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减轻环境负荷,预防水体、土壤、空气污染,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
世界农业强国的农业现状与特点调查

世界农业强国的农业现状与特点调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
作为农业强国,各国对于自己的农业现状和特点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通过调查和研究,探讨全球农业强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期对世界农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世界农业强国的现状1.美国农业现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强国之一,其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
农业工人人数减少,但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美国在农业科技、机械化、灌溉、种植基因改良、贸易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美国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民釆用现代技术,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使得美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竞争力。
2.中国农业现状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体系,占全球农业耕地面积的8.8%,农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以粮食种植为主要形式,但由于土地资源资源日益减少和农村人口的流失,中国的农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及时加大现代农业的投入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法国农业现状法国是欧洲农业强国之一,农业产值约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农业从业者占总人口的4.1%。
法国农业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技术和质量高,在肉类、酒类、奶制品和水果等农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农产品出口量占欧洲前列。
但法国农业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地区人口老化、土地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等。
因此法国提出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组织形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4.日本农业现状日本农业地理资源有限,耕地面积不足,但农业技术精湛,食品安全标准极高,日本农业以优质高收益的特种养殖和精细化农业为主。
与此同时,日本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老化、农村地区的衰退和农业生产成本的高昂,但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贸易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农业现状
(一)农户锐减
本全国的农户数(农产品销售农户,以下为销售农户)从1995年的265. 1万户减少到2000 年的233.7万户,2009年的169.9万户,2010年的163. 1万户,共减少了102万户(38%)。
农业就业人口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锐减,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因老龄化而引起的。
(二)放弃耕地现象的激增
放弃耕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2000年为34. 3万公顷,而2010年增加到40万公顷,增
加幅度为17%。
其中54%的耕地位于山区。
这可能是由于在过去养蚕业发达的地区,未能找到可以替代的产品,譬如像果树或畜产业等的缘故吧。
即使在山地以外的,拥有大量优良
农田的农业地区,也有15万公顷的被废弃掉的农地,其原因被认为是,村落与那些外出并定居外地的土地所有者之间未能充分地进行沟通的缘故。
(三)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日本的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
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
数,达70%。
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是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耕地向较
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骨干农户的旱地大规模化尤为显著。
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地产地消”,即将本地农产品加工、销售
环节的利润保留在本地。
“地产地消”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入替代型,尽量利用本地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原料来加工生产,并提高地域内食品的自给率,即用本地农产品代替从
外地引入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和食品;二是输出替代型,将原来以生产原料输出为主的形式转
变为以开发成当地土特产品再输出为主的形式,即以加工产品输出来代替原料产品输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增进区域内农民的收入。
六次产业化后的日本农业现状山梨县为例
1•解决农民收入增长乏力问题
山梨县人口有88万,根据20 05年度的调查,农民只有8.7万,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山梨县周围群山环绕,昼夜温差大,所以特别适合种水果。
当地的葡萄等水果种植是农业的主
体,农业生产总值在900亿日元左右,其中500亿日元左右是水果产值,桃子、葡萄、李子及葡萄酒等产值居日本第一,其他则有水稻、花卉等。
虽然一些高级水果在东京的超市可以卖得很贵,但是一些有瑕疵的水果就卖不上价钱,因此制作成糕点和烹饪材料等,增加附加
价值后再销售最为理想。
如果有农民想发展作为二次产业的制造业,需要购买设备时,山梨
县政府就会提供机械价格的一半,如100万日元的设备就会提供50万日元的补贴。
品直接销售给各地市场, 甚至一些饭馆的老板会亲自到这里采购。
由于节省了中间环节, 蔬 不过,进行加工仍只是刚到第二次产业的层次, 山梨县还大力把第三产业也吸收到农业
中。
在产地进行直销,由农民自己销售,也是六次产业的一部分。
运输、超市入场费和宣传
都会使农产品销售价格增高, 为了使农民能够获得这些利润,
山梨县政府还鼓励农民自己发 展第三产业,自己销售,自己寻找直销渠道或者自己建立直销店等。
农民自己建立销售点, 政府会提供补贴。
对于一些经营活动,比如发布广告等宣传活动,政府也会提供援助。
2•吸引都市人搞“周末农业”
由于农村的老龄化,缺乏劳动力,不少农田放荒,而当地通过发展“周末农业”
,吸引东京 市民到山梨县租种小块土地,发展“市民农园” ,让市民既能体验大自然,又能生产自己喜
欢的蔬菜。
租金交给市町村政府后, 会有一部分转交给作为土地主人的农民,
从而既避免了 农田的荒废,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了鼓励东京等大城市的市民到山梨县经营农业,
当地还开展了 “农业定居支援项目”, 县、市、町各级政府以及农业合作社都会通过举办讲座等,
手把手地教东京市民农业生产技 术。
此外,山梨县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山梨县水果种类丰富,种植了世界各国品种的
葡萄,游客进行采摘时,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进行采摘,加之到东京的交通便利,来 这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3•先进典型“沙拉碗”公司
山梨县中央市一家名叫“沙拉碗”的股份公司,是当地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先进典型,在日本 全国也称得上是一个样本。
其租赁的土地面积已经由最初的 9亩增加到了将近150亩,员工由2人增加到了 30人,蔬
菜达到35个品种。
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很多人的就业,也为家庭主妇提供了打工机会。
公 司有几名员工来自东京这样的大城市,
可以说,六次产业可以促使城市人口向农村回流, 是 避免农村人口“过疏化”的一个有力措施。
田中进的公司生产实现了工业化,商业、 批发、零售等一应俱全,还发展作为服务业的
观光业,是进行农业观光,从事农业研修的好地方。
这个公司就是一种复杂的农业,最初是进行加工,进入第二产业,现在又发展到第三产业, 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4.遍地开花形成农业新形态
实际上,这种农业六次产业化的例子在日本各地都在开展。
新县的一处名为“海角在何方葡
萄酒酿造所”的庄园。
这座庄园诞生于18年前,种植了 7公顷的葡萄,同时种植各种果树。
庄园利用种植的葡萄, 自己生产葡萄酒。
更加了不起的是,这些葡萄酒主要就在庄园内消费 了,因为庄园内还建立了多座大型欧式建筑, 除了可以举办各种婚庆活动外, 也接待市民休
闲娱乐,里面餐饮服务异常齐备, 很多烹饪材料包括水果都在庄园内自己解决了。
虽然位于 山区,但是游客络绎不绝,也解决了众多农民的就业问题,
可以说也是把六次产业发展到了
极致。
“绿色品牌卷”是日本东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工厂, 拥有3个面积超 一年四季可以生产蔬菜。
这家工厂的口号是 “提供安全放心的蔬 新县另一家农业生产法人 过1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 菜,带给大家健康的生活。
这里进行的是工业化的蔬菜生产,实行无土栽培,它生产的产
菜工厂也获得了不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附加价值。
比如这里的蔬菜,本身是无土栽培,但是
还进行精细加工,装在小盒子里,直接送到超市,而且会根据超市要求,把一些蔬菜进行初
加工,比如制作沙拉时,需要多种蔬菜,那么就直接在工厂里加工好,混合在一起。
这家工厂雇用了当地大批农村家庭妇女就业,也帮助增加了农户收入,而且蔬菜大棚作为一个观光
景点,每年还吸引很多游客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