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

合集下载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 状、优点与缺点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 状、优点与缺点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优点与缺点一、农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农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绳文时代(公元前14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当时的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和大豆。

到了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水稻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的主导作物。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农业取得了显著发展。

土地改革和新农业技术的引入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封建社会的顶峰。

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革,农业生产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现状今天,日本农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农民平均年龄较高。

水稻仍然是主要作物,其他重要作物包括小麦、蔬菜和水果。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和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和地震),日本农业面临诸多挑战。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政府提供广泛的补贴和支持。

-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缺点:-农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

-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用地竞争激烈。

-自给率低,依赖进口。

二、工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后,当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建立了许多工厂和基础设施。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战后,日本进行了经济复苏,特别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被称为“经济奇迹”的时期,汽车、电子等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工业强国。

2.现状如今,日本的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誉。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强大的全球品牌和市场份额。

-高质量和精细制造。

缺点:-劳动力成本高。

-国内市场饱和,增长潜力有限。

-资源匮乏,依赖进口原材料。

三、服务业1.历史发展服务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重自战后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零售、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迅速扩展。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绳文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传统农业文化,它代表了日本农业在江户时代的发展和成熟。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而农业作为基本的生产方式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提升。

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农业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发展。

在传统的农业文化中,绳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绳文是一种农业生产管理的方法,通过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和农作风俗,对土地、水利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这种生产管理方式被视为一个团体的行为,不仅是农民的个人行为,还包括政府、宗教组织、寺庙、神社等。

绳文的内容主要包括田赋、地租、劳役和农业规模等方面。

田赋是指政府对农田征收的赋税,地租是指农民向地主交纳的租金,劳役是指农民为地主或政府提供的劳动力,农业规模是指农户的规模和种植作物的布局。

绳文通过规范和管理这些内容,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保障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为江户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绳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自愿劳动的性质,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升,农产品的供应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并且农业劳动生产的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在江户时代开始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

绳文的发展和传承,不仅得益于日本的农业发展,也与日本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在绳文的实施过程中,日本政府和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和制定政策,规范和管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保障了绳文的有效实施。

而宗教组织、寺庙、神社等也在绳文的推广和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宗教仪式和传统祭祀等活动,强调了农民的责任和义务,使绳文的精神深入人心。

绳文的发展也与日本社会的传统精神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重视团体合作和互助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而绳文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并发展的。

日本种业发展历程

日本种业发展历程

日本种业发展历程日本的种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种植业技术传入日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起来。

日本的种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古代,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倭国时代(公元300-600年)和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

在倭国时代,农业发展得非常迅速,种植业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奈良时代,种植业更加规模化,同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有了重大进展。

人们开始使用灌溉系统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开始种植新的农作物,如大豆和苹果。

到了平安时代(794-1185年),种植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农民开始使用犁来耕地,同时种植各种农作物,如稻米、小麦、大豆、甘薯等等。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种植业技术和知识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进入到江户时代(1603-1868年),种植业进一步发展。

这个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例如农具和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料的推广等。

此外,种植业开始与农业科学结合,农民对肥料和作物营养的需求也愈发重视。

江户时代的种植业发展为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本的种植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随着现代农业的崛起,农业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种植业开始应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新的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和大豆的引进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战后重建的开始,日本的种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民开始采用化肥、农药和灌溉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种植业的现代化,通过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及提供资金和支持来鼓励农业发展。

到了1980年代,日本的种植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种植业逐渐衰落。

然而,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农业领域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民开始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如精确农业技术、无土栽培和基因工程等,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农业概况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日本农业1一、日本概况日本国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亿(1994年),居世界第7位。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29人(1992年),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城市人口占%。

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

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

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最大。

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 00-2000毫米。

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个;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

日本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

首都东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1182万。

它既是全国的经济、金融、商业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又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

东京聚集着全国11%的工厂,工业门类齐全。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55万,地处阪神工业区的核心,是日本陆、海、空交通的枢纽,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

横滨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亚洲最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为亿-亿吨。

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是华侨和华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3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490美元,仅次于瑞士,居世界第2位。

据1990年的统计,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农业占%),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59%。

据预测,2000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下降到5%以下,第二产业变动不大,第三产业将增加。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日本农业应日本农林水产省的邀请,中国农业生产流通考察团一行6人,于2月19日至3月4日对日本农业进行了考察。

考察团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生产局、粮食厅、统计情报部等部门就主要农产品产销和贸易现状、法律、政策及农业统计等进行座谈,先后考察了北海道厅农政部、爱知县厅农林水产部、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静冈县)及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大田市场、札幌市中央批发市场等。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农业生产及贸易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

国土总面积37.7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状况日本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1.稻谷——2000年稻谷总面积17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76.3万公顷),比1999年减少1.8万公顷,减幅1%;稻谷总产量949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47.2万吨,比1999年增加31.5万吨,增产3%;水稻平均单产5370公斤/公顷,比1999年提高220公斤/公顷,增长4%。

稻谷生产规模较小,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北海道,户均经营规模在10公顷以下和10公顷以上各占总户数的51%和49%,其它地区户均3公顷以下和以上的分别占79%和21%。

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械插秧、收割、烘干率分别达99.3%、88.9%和29.2%,水稻商品化育秧率为17.6%。

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日本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主动调减稻谷面积,扩大小麦面积,稻谷生产出现了控制和调减总量、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经营规模等发展趋势。

2.小麦——2000年麦类作物播种面积2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都府县,其中小麦面积18.3万公顷;麦类总产量90.3万吨,比上年增产14%,其中小麦产量68.8万吨,比上年增产18%。

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

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

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一、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一)颁布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法规。

日本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生态农业发展经历了强调农产品(加工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全,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颁布很多政策、法规,并不断进行完善。

如,1992年6月10日,日本政府在颁布的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的方向中提出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并把它作为农业政策的新目标。

其基本内容是农业不仅应稳定地提供农产品,还应与环境相协调,为保护国土作贡献。

日本将环境保护型农业定义为灵活运用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机能,注意与生产相协调,通过精心耕作,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减轻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农业。

此后,日本政府相继颁布了四部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律,即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可持续农业法、堆肥品质管理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

其中, 1999年7月12日颁布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是在对1961年实施的农业基本法进行评估后,制定的具有新理念的政策法规,该法规的核心在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振兴,确保食物的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它是21世纪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方针。

(二)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为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投资,政府通过在全国以鼓励发展/环保型农户0为载体,从贷款、税收等方面对农民给予支持。

对拥有013km2以上的耕地,年收入50万日元以上的农户,经本人申请,并附环保型农业生产实施方案,报农林水产县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再报农林水产省审定,将合格的申请者确定为环保型农户,对这些农户银行可提供额度不等的无息贷款,贷款时间最长可达12年。

在购置农业基本建设设施上,政府或农业协会可提供50%的资金扶持,第一年在税收上可减免7%)30%,以后的2到3年内还可酌情减免税收。

[2](三)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高新农业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

日本农业发展

日本农业发展

日本农业发展日本从1955年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不但重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农村和农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世界率先实行了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居世界第一。

农村居民的收入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消灭了三大差别。

日本长期推行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的措施,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一、发展农村的经验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耕地只有8272万亩,农业上有许多与我国相似之处,如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户普遍采取兼业经营等。

1947年,日本农村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4.2%,属于典型的传统产业结构国家,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在同步推进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有特点。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日本采取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重发展的方针。

从1955年的高度经济成长期开始,重化工业飞速发展,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政府也有能力来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

目前,日本偏僻山区的农村也实行了现代化,基本没有城乡差别。

从1975年开始,农民居民收入已经超过城市居民收入14.5%左右,农村家庭超出城市家庭收入37%左右。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快日本1955年颁布《町村合并促进法》以后,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从19 50年的10441个减少到1975年的3257个,城市从214个增加到641个。

上世纪六十年代推进工业化以来,城市的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的37.5%,逐步下降到1980年的18.3%,1990年为1 4.0%,2003年为9 2%。

(三)注重小城镇的综合功能日本的小城镇,是指5万一l0万人的小镇(日本称为町)。

在日本,政府、当地企业和居民都十分重视发挥其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一系列综合功能,并采取传统风俗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进城乡交流、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共同发展。

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

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

4 民宿 农 庄 .
一 个农 家 ,也 是 农 村就读小学和 中学 ,也有 的在
个很好 的休 闲度假 场所 ,加 之 假期把 孩子送到农村 亲属家去 寄
这 是 日本 专 为 农 场 景 观 优 雅 宁 静 ,更 具 吸 引 都 宿 ,并参 与农 场作业 、农村社 区
6 5岁 以上 的退休 银发 族开辟 的。 市 人 的 魅 力 ,因 此 许 多 农 场 都 成 活 动 等 ,这 就 是 所 谓 农 村 留 学 。
出租 收 取 租 金 ,平 时 尚可 帮 助 忙 森林 区 、水 果 区 、花 卉 区 及 活 动 并推 动教 育农 园 、自然教 室 、森林 于 工 作 的市 民 照顾 农 田 ,收 入 要 区 等 ,其 中 以 果 树 为 主 体 者 又 可 旅游等农业体验形态的制度化 。
远 多 于 自己种 田 ,因 而 这 是 一 项 称 之 为 果 树 公 园 , 以花 卉 为 主 体
更值 得一提 的是最 具特色 的
使 委 受 双 方 皆 受 益 的 事 。 1 市 者 称 之 为 花 卉 公 园 , 而 在 水 果 或 农 村 留学 。 在 日本 , 为 培 养 青 少 3本 民农 园 的 类 型 较 多 ,依 据 农 园 承 花卉 中也 有 以梨 或 兰 花 为 主体 者 , 年坚忍 、朴 实 、健康 、有正义感 租 使 用 对 象 的 不 同 ,又 可 分 为 家 分 别称 之 为 梨 公 园和 兰 花公 园等 。 的 人格 ,有 许 多 市 民 把 子 女 送 到 庭 农 园 、学 童 农 园 、高 龄 农 园 、 残 疾 人 农 园 ( 盲 人农 园) 等 。 如 2银 发 族农 园 .
休养 村 ,使退休银 发族不 仅可观 活体验 的场 所 。在 日本 ,农户 耕作 的 收入 ;在休 息 日或 假 日,家 长 光 、采果 、体 验农 作 ,了解 农 民 面积 比较小 ,但 是 比较 突 出秀丽 的 到 农 村 探 视 孩 子 ,也 增 加 了农 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tal labour force
67.45
66.37
65.11
62.92 -0.32
-0.38
-0.68
Labour force in agriculture
3.26
2.38
1.73
1.24 -6.1
-6.18
-6.44
3.农业劳动力结构
Japan: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and labour force composition Share [%] Annual growth rate [%] 2012 1997 2002 2002 2007 2007 2012
34.5 2 3.59 42.1 4
33.7 1 2.66 40.9 7
32.7 -0.32 -0.47 -0.58 4 1.97 -5.8 -5.82 -5.83
39.9 -0.84 -0.56 -0.53
4.日本城乡人口与农业劳动力性别比重
5.农业用地资源


2012年,日本全国耕地面积为454.9万公顷。 从1956年开始有统计数据以来,日本耕地面积最 高时是在1961年,共有608.6万公顷。而2012年 的耕地面积仅为当时的四分之三。其中,水田面 积246.9万公顷,减少0.2%;旱田面积208万公顷, 减少了0.3%。由于转为宅基地和弃耕的现象一直 在持续,日本的耕地面积自1962年起已连减50年。 由于耕地面积连年递减,再加上农业从业人口也 不断流失,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连续多年下滑, 近年来已经下跌至40%以下。距离日本政府指定 的目标(50%)越来越远。日本不得不大量依靠进 口来解决农作物产量不足的问题。
3.政治

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天皇为 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 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 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 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 任命。
4.文化教育

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约占GDP的3.1%,位居 发达国家榜首。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 年、其中小学到初中为9年义务教育。2009 年度教育预算为53104亿日元,占当年预算 总额的10.26%。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 学和私立大学。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 大学、京都大学等,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 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日本重视社会教 育,函授、夜校、广播、电视教育等较普遍。
大约有85
%的农场规模小于 2 公顷。
平均农场规模
9.拖拉机、收割机、打谷机的使用
10.渔业与水产养殖


2006年以前,日本人摄入的动物蛋白质中水产品所 占比例一直位居第一,2001年日本人每人每天水产 品的摄入量达到94克(肉类为每人每天76.3克)。 鱼是日本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鱼、大米、蔬菜是日 本家庭的主要食物。 世界第一大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 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 根据日本官方公布的资料,日本拥有35340公里海岸 线,拥有2914个渔港,平均每隔12.1公里海岸线就 有一个渔港。以这些渔港为中心,构成了以渔业为 生的6298个渔村,平均每5.1公里海岸线就有一个渔 村。 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产鱼类型:鲑鱼、狭鳕、太平 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
6.外交

日本外交政策的基本取向是以日美同盟为 基轴,以亚洲为战略依托,重视发展大国 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及全球事务,谋求政 治大国地位。力争“入常”。
二、日本农业概况
1.农业地位

2010年,农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4%。
2.农业人口
Japan: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and labour force size Size [Millions] Annual growth rat e [%]
日本农业 Food and Agriculture in Japan
一、日本的总体情况
1.简况

地理位置与气候: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 延伸的弧形岛国。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量1000-2000毫米。1月平均 气温北部-6°C,南部16°C;7月北部17°C,南部28°C。 面积: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 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地形: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 %。 人口:约1亿2754万(2012年11月) 首都:东京(Tokyo)。人口约1323万(2012年11月) 国家象征:天皇明仁(Akihito),1989年1月即位,年号 “平成”。 重要节日:天皇生日:12月23日(相当于国庆节)。建国 纪念日:2月11日。
11.林业生产与贸易
Japan: Evolution of roundwood production and trade Volume [1000 CUM] Annual growth rate [ %]
1997
2002
2007
2012
1997200 2
2002 2007 20 20 07 12 3.13 0.69 -
6.日本土地结构
Japan: Evolution of land use Area [Millions of ha]
Annual growth rat e [%]
1996 2001 2006 1996 2001 2006 2011 2001 2006 2011 Total area 36.45 36.45 36.45 36.45 0 0 0
199 6200 1
200 1200 6
200 6201 1
Tot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1986 1877 1830 1698 -1.13 -0.51 -1.48 9 5 0 3 Japan: Evolution of crop production value per ha Value [2004-2006 Int$] 199 6 200 1 200 6 201 1 Annual growth ra te [%] 199 6200 1 200 1200 6 200 6201 1
Arable land(耕地)
4.6
4.44
0.35
4.34
0.33
4.25
0.31
-0.71
-2.14 -0.02
-0.45
-1.17 0.04
-0.42
-1.24 0.04
Permanent crops(林地) 0.39 Forest cover
24.91 24.89 24.94 24.99

7.农作物总产量与农作物单量
Crop production per ha of lan
1968 1926 1820 1605 -0.43 -1.13 -2.48
8.日本农场(2005)
日本大约有290万个农业家庭,将农业作为主
要职业的家庭大约220多万个。 平均的农场规模从1955年的平均1公顷增加到 2005年的1.6公顷。 面积超过10公顷的农场数量不到农场总数的1 %。
Production
22322
15215.6 5
17750.5
18370.12 -7.38
Imports
20407.2
Japan: Evolution of the value of total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food production Value [Millions of 2004-2006 Int$] 199 6 200 1 200 6 201 1 Annual growth ra te [%]






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11年GDP约合5.87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6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0.7%。截至2012年11月底,外汇储备达12709亿美元。 截至2011年底,拥有约3.19万亿美元海外资产,是世界最 大债权国。 完全失业率:4.1%(2012年11月)。
5.军事

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 被撤消。1950年日本组建“警察预备队”,后改 称保安队,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1954年 新建航空自卫队,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 《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海上警备队分别改称 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 正式定名为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 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随着日本经济实 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 “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 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 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19972002 20022007 20072012
1997
2002
2007
2012
Total population
125.09
126.05
126.5 2
126.4 0.15 4
0.07
-0.01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5.79
4.33
3.22
2.38 -5.65
-5.75
-5.87
2.经济



【资源】资源贫乏,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完全依 靠进口。日本政府积极开发核能等新能源,截至2011年2 月,拥有54个核电机组,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946.7万千瓦, 位居世界第三位。森林面积约为251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 积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木材 自给率仅为20%左右,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日 本山地与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每年1353 亿Kwh(千瓦时)。日本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约相当于国土 的10倍,渔业资源丰富。 【对外贸易】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11年日本 货物进出口额为16739亿美元 。主要贸易对象为中国、美 国、韩国、澳大利亚、台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主要进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服装、电 子零部件、医药品、金属及铁矿石原材料等; 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车、钢铁、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塑 料、科学光学仪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 【对外投资】重点投资的国家及地区为美国、欧洲、中国、 新加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