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历史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历史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历史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

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

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

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

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交融的加快

B. 宗法观念的增强

C. 变法运动的推动

D. 自然科学的进步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从三代至春秋,华夏始祖的神话由始祖不同逐渐演变为“共祖”或

“同源”,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华夏各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祖先同一的神话体系,

选项A正确;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冲击,选项B排除;变法运动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与神话传说无关,选项C排除;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相对落后,而且神话传说不属

于自然科学范畴,选项D排除。

【点睛】解题把握住神话传说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神话传说的内容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景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王景任庐江(地处淮南江北)

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度,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这反映出当时庐江地区

A. 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B. 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解

C. 农业灌溉耕作技术革新

D. 农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答案】 A

【解析】

【详解】从“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度,教用犁

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可以看出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A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到

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犁耕”,并没有具体涉及到农业灌溉耕作技术

革新,排除C项;农民思想没有在材料中出现,且成为社会共识也没有反映,排除D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

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

A. 印刷术的普及

B. 市民文化的兴起

C. 道教的正统化

D. 书法艺术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佛道盛行,出现了抄写经文以及“一笔疾书”记录

的现象,这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选项D正确;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市民文化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相关,材料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

除B选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依然是儒学,选项C排除。

4.有学者在论及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

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

定性大大加强。”材料所指制度应指

A. 世卿世禄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六部制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联系所学,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集体议政,决策、审核、执行分权运行,故C正确;世卿世禄制指古代官吏可以父死子继,世袭此职,时代享有该职俸禄,与材料信息无关,

排除A;三公九卿制指中国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的决策体制,三公指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总管政治、军事、监察等事务,不符合“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

制”,排除B;内阁六部制,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

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无法体现“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

制”,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

联系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5.元朝始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

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者

A.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让其管理本民族事务

B. 派驻专门官职,调节民族纠纷

C. 废除土司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

D. 与土司联姻,恩威并用

【答案】 C

【解析】

【详解】土司制度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

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

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废除土司制度,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即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把少数民族

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委派官员管理的方式,故C正确;结合所学,明清两朝统治者废除

土司制度,废除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A错误;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

朝统治者实行改土归流,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并非调节民族纠纷,排除B;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者实行改土归流,并非与土司联姻,排

除D。

6.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

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 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客户起移、不取主人凭由”等字眼反映的是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劳动力商品化和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租佃关系在北宋并不居主导地位,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

史实的备选项。

7.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太祖

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答案】 A

“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指废除

丞相和设立内阁制度,导致以前中枢机构得以破坏,A正确;皇权至高无上,不是制约,B错误;内阁参与决策不是合法法,C错误;丞相制度已经废除,D错误。

8.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

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

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

【答案】 D

【解析】

雍正帝时期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故

答案为D项。A项不是雍正帝的意图,排除;B项是措施,不是意图,排除;C项不是厉行海禁的原因,排除。

9.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

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

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A. 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 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答案】 A

【解析】

【详解】《南京条约》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这有利

于中国贸易的近代化,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故A正确;材料反映《南京条约》推

排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错误。

10.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

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

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

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更加多元

B. 历史叙述愈来愈接近历史事实

C. 历史认识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D. 社会观念对历史认识影响减弱

【答案】 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这一变化”是指对洋务运动从70年代的否定到80年代为越来越多的人

所接受,这一变化的实质是历史认识或历史评价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故选C项;历史认识、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受到时代、立场、价值观等影响可以多元化,但历史事实本

身是客观的,无法多元化,故排除A项;80年代以来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叙述反映的是认识

历史的不同角度,无法据此说明其更加接近历史事实,故排除B项;从材料来看,无论70年代还是80年代,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认识都受到了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没有减弱的趋势,

故排除D项。

11.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

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

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选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

在多种认识,A选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选项排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选项排除。

12.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

的援助,首先争取到的是苏联的援助。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争取到美国允诺

“租借法”运用于中国。这体现了国民政府

A. 努力抗战的基本态度

B. 依赖欧美列强的抗战路线

C. 得到了国际大国的持续援助

D. 借助抗日战争改善自身国际形象

【答案】 A

【解析】

【详解】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体现了国民政府努力

抗战的基本态度,故A正确;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并非依赖欧美列强的抗战,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持续援助”,排除C;材料反映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是为了抗日需要,并非借助抗日战争改

善自身国际形象,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

助”,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分析解答。

13.下表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A.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C. 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

D. 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答案】 A

【解析】

【详解】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

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

据材料“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公营、合作社营、私营、民间织户的数据”可以

判断,A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材料民

间织户织机“20000”架,织出布匹“53334”匹,而公营、合作社营、私营的织机不及其三

十分之一,但总产量却占了51.6%,可以判断,C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官僚资本,D错误。

【点睛】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

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

14.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

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

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A. 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 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C. 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 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

【答案】 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5年”来看,这一时期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

建设,是为了即将开展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故答案为C项。当时新中国与社

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利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游资,排除B项;1955年大跃进尚未发动,排除D项。

15.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

A. 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 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 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 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城乡差距

减少,A选项符合题意;1984年后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城乡差距再

次加大,B选项排除;“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C选项排除;十五大的时间是1997年,D选项排除。

16.公元前350年前后,德漠斯提尼在公民大会一次演说中提出,如果一部分人像暴君一样

发布命令,另一部分人出资装备战舰、交纳战争税并且参军参战,再有一部分人则只是投票

判决这些出资参战的人们,那任何必要的行动皆无法实施。当时这类演说多次出现,表明雅

A. 丧失了达成政治共识的机制

B. 城邦政体发生根本转变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广泛质疑

D. 民主政治体制面临危机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时雅典政治出现了弊端,一方面出现了像暴君一样发号施令的人,

另一方面真正为城邦利益而战的公民反而受到审判,这导致雅典民主逐渐走向暴民政治,民

主政治面临危机,选项D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依然存在,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只反映出部分人对雅典民主制现状担忧,选项C用“广泛”,表述绝

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即雅典民主政治后期因轮流执政、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演化为暴民政治,最终危机城邦体制。

17.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

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

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 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B. 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C. 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D. 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右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提出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发展蓝图,据此可排除AB ;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还没有

产生,所以可排除D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人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反对君权过度集中,故选

C 。

18.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

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A. 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B. 已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C. 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 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答案】 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和技术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些因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条件,反映出英国

有反映英国在世界上的殖民扩张状况,排除B项;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展,不存在机器

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排除D项。

19.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A.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 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 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0—1900年欧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欧洲生产力得到了迅

速提高,而中国则逐步落伍于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潮流,D项符合题意。材料折射的是传统手工

业的没落,排除A;中国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步开始工业化,也才有了制造业,B项制造业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从世界制造业产量的所占份额中无法表现工厂制度在工

业革命中发挥的作用,排除C。

20.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

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年~1882年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确定了国

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这反映了

A. 一票共和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

B. 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竟事业

C. 工业革命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

D. 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及时间19世纪70年代等信息结合

三条原则”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政府确定这些原则的目的是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综上所

述,这都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一票共和”指的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与材料中的“1871年4月”及“巴黎公社”等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对国民素质的客观要求,两

者的举措不过是顺应时势,并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教育的实用性,

而非理性主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1.19世纪末,久居英国的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写道:“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

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恩格斯意在强调

英国

A. 议会改革没有实际意义

B. 资产阶级尚无政治权利

C. 政治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D. 国家机构的设计不合理

【答案】 C

【解析】

【详解】“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说明英

国政治仍然带有浓厚贵族色彩,C正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促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

位,不是没有实际意义,A错误;此时资产阶级获得较多政治权利,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国

家机构设置的不合理,D错误。

22.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

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人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A. 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B. 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C. 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答案】 A

【详解】根据材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掀起了国有化浪潮,尤其是将外国企业收

归国有,这有利于拉美国家经济独立,摆脱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赖,选项A正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拉美国家刚刚实现民族独立,选项B“迅速现代化”表述不符合史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拉美地区受其影响,掀起国有化浪

潮,选项C排除;选项D与材料无关。

23.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

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A.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 B

【解析】

根据“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

想资源”可知,好莱坞影视宣传美国的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渗透了官

方意识形态,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排除A;材料反映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无法体现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运作模式的变化,D错误。

24.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

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

和基金的设立

A. 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 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 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答案】 D

【详解】由材料“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

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可知,不结盟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争取国际话语权,

故成立了一些区域性的合作组织和基金,而这显然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故选D。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不可能被消除,排除A;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排除B;欧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走向一

体化,故C项中“启动”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

第II卷

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

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

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

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

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

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

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

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

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材料二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

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

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

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

“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

——摘编自施展《枢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

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答案】(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

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

欧亚沿海地区。

(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

用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原因:①封建专制制度;②自然经济为主体;③重农抑商观念;

④天朝上国思想;⑤政府海禁政策。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东印度公司是成立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早期的

殖民扩张过程中,所以背景就要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殖民争夺以及英国国内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特点,要结合材料一信息进行

分析概括:据材料一“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可得出在政府或

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据材料一“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可以得出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据材料一

“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

口到亚洲”得出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据材料一“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

可得出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据材料一“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可得出长期

高利润率。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一个是两者与政府的关系,一个是支持一个是压迫;管理的方式一个

是现代管理,一个是封建旧有的管理;活动的范围仅限东亚地区;再就是过于依赖大陆市场

且时间短暂。第二小问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经济观念以及对外政策等。

26.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

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

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

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

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

不通的。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

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

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

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

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

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

通的。

【解析】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是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

点加以评述的,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是审题的关键。材料中列举了三个不同派别的代表人

物的救国主张,只要选取其中一个即可,评述观点的题目一般是首先亮明观点,然后围绕该

观点进行评述,评述的内容包括原因和评价或者叫影响。没有唯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协定关税下,晚清中国税率维持在5%的水平。清末民初,政府多次尝试提高关

税,均未取得实质进展。1928年6月,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

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也与中国达成新

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迭到31.2%,最高税率达80%。此外,政府还降

低出口税率,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人担任,

但一些口岸税务司开始由中国人负责,税教也开始由中国中央银行储存保管。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卷(1840-194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关税自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

【答案】(1)背景:中国长期无关税自主权,关税税率低;历届政府争取提高关税的努力受

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家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发动“改订新约”运动;民

族工业发展萧条。

(2)作用:积极:关税税率提高,增加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

济侵略;收回了部分主权,是近代外交的重大突破;为日后的长期抗战做了财经和物质准备。

局限:海关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关税未取得完全自主。

【解析】

【详解】第(1)小问,根据材料“晚清中国税率维持在5%的水平”可知中国长期无关税自主

权,关税税率低;“清末民初,政府多次尝试提高关税,均未取得实质进展”可知历届政府

争取提高关税的努力受挫;“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发动“改订新

业发展萧条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关税自主运动有利于关税税率提

高,增加财政收入;“政府还降低出口税率,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可

知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关税主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主权,关税

自主运动有利于收回部分主权,是近代外交的重大突破;为日后的长期抗战做了财经和物质

准备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但“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人担任”可知海关行政管理权仍

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关税未取得完全自主,收回国家关税主权可谓任重道远。

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

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

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

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

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

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

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

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

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

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

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

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

【答案】(1)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

合国的分治决议成为战争导火索;

冷战影响和美苏大国介入。

(2)特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

区国际争端的正确途径;中东的持久和平需要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建议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思考作答)【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19

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

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

人冲突不断,

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

计划)问题的决议》……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可知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成为战争导火索;美苏大国介入。根据材料时间“1947年”可知冷战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2)特点:根据材料“

1978

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

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

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协商或妥协、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分析。

29.【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认为,真正的富国应是兼足天下,上下俱富,

荀子主张开源节流;强本扬末。强调“故家五亩宅,百亩四,务其业两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他充分肯定商业的流通功能,“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但是荀子主张国家对商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反对市场价格机制。富国裕民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根本目标。亚当·斯密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两大目标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持“看不见的手”,以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市场经济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关于经济人的价值理性,亚当·斯密主要论述了谨慎、仁慈、正义和自我控制(节制)四种,突出了德性的利已性。

——摘编自贺汉魂《萄子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伦理比较及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和亚当·斯密思想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社会意义。

【答案】(1)不同之处:荀子主张开源节流,强本扬末;加强国家对商业的调控,反对市场

亚当·斯密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自由贸易,强调市场的调节功能,反对政府干预

经济;在经济人的价值理性方面,强调德性的利已性。

(2)社会意义:否定了重商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经济学理论;打击了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治限制;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真正的富国应是兼足天下,上下俱富,荀子主张开源节流;强本扬末”“主张国家对商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富国裕民是近代西方资本主

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根本目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持“看不见的手”,

以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可知荀子和亚当·斯密思想的不同可从经济思想角度、商业发展角度、思想角度进行分析。

(2)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当·斯密经济思想可从经济发展角度、资产阶级发展过程角度、国家把控方面、经济思想范畴进行分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英语试题及答案详解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英语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Cave Exploring SUNDAY,FEBRUARY 9,2020,8 AM-6 PM Come explore undeveloped caves without the use of built-in electricity,walkways,or stairs.Prepare to get muddy!On this trip,cavers will climb slowly through tight cave entrances that open into large caves.The caves have deposits and have formations that have been form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re are delicate ecosystems(生态系统)that you should protect well. Location(位置):Vallecito Cost Student:$35|Public:$75 Utah Spring Break Road Trip MONDAY,MARCH 30,5AM-SATURDAY,APRIL 4,2020,6 PM Explore the southwest on this Utah Road Trip with Peak Adventures!See huge rock arches,sweeping desert views,and glowing sunsets reflecting off orange Utah sandstone.Daily activities will include camping,hiking,andsightseeing.Participants may have the opportunity for higher adventureactivities as determined by the group. Location:Utah 1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11月教学质量测评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11月教学质量测评 数学(理)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A x x =<,}{3log 0B x x =<,则A B =( ) A .A B .B C .R D .? 2. 在区间[]0,1上随机取两个数,x y ,则事件“221x y +≤”发生的概率为( ) A . 4π B .22π- C .6π D .44 π- 3. 已知复数z 满足(12)43i z i +=+,则z 的虚部是( ) A .-1 B .i - C .1 D .i 4.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123S a a =+,则4 2 S S =( ) A .2 B .3 C.4 D .5 5. 已知函数()sin f x x x =+,(1,1)x ∈-,如果(1)(2)0f t f t -+-<,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A .32 t > B .312 t << C. 322 t << D .332 t << 6. 5(3)(2)x y x y +-的展开式中, 24x y 的系数为( ) A .-110 B .-30 C.50 D .130 7. 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由长方形及其一条对角线组成,长方形的宽为3,俯视图为等腰直三角形,直角边长为4,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 A .8 B .12 C.16 D .24 8.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a 的值为2,则图中的0x =(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 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 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 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 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 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2017级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2017级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英语试卷 ★祝考试顺利★ 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expect the man to do with her? A. To have coffee. B. To make a schedule. C. To read the book. 2.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in all? A. $ 16. B. $ 18. C. $ 24.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At a restaurant. C. At a market. 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is careful. B. He is worried. C. He is considerate. 5.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know? A. The dormitory rule. B. The dormitory hour. C. The dormitory problem.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will the speakers see? A. Ruby's Mistake. B. Three Wishes. C. Run Like the Wind. 7. When will the speakers most likely arrive at the theater? A. At 5:30 pm. B. At 5:45 pm. C. At 6:00 pm.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did the woman go to Cambodia? A. To work. B. To go for a holiday. C. To visit her sister. 9. Which country has impressed the woman most? A. France. B. Italy. C. Morocco.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Marathon racers. B. Coach and player. C. Husband and wife. 11. What is the woman concerned about most? A. The lack of running experience. B. The strength to finish the race. C. The need to go to the bathroom. 12.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during the race?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由第一段“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可知,本项正确。B项,由第二段“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日’。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 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在《平准书》 和《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试图从经济发展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原因”可知,本项正确。C项无中生有,“借历史人物之口所发表的议论,其内容比‘臣光日’和引前人的史论还要丰富、深 刻”不正确。原文第三段只是说“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 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并无比较之意。故本项不正确。D项,由第四段“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 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可知,本项正确。 2.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A项,第二段段首提出本段观点“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然后引用《货殖列传》中的相关言论为例加以佐证,故本项分析正 确。B项张冠李戴,“着重举例论证了第三种形式”的分析不正确。第三段中以“臣光日”中关 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论证的是第一种形式,故本项分析错误。C项,从结尾段

2021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测评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1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测评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精准概括,对于这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的表述如下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念推愈薄。个人都是他所在社会影响所推出的社会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差序格局"理论是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凝练,其内涵不仅停留在人际关系上,而且包含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中的"差"指的是《乡土中国》中提及的类似波纹向外推的横向结构。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他指出"差序格局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 (摘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二 差序格局在公私、权力和权利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而互联网对差序格局的重塑也势必作用于以上三个方面。 一、具体来讲,网络空间中公私结构的剧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众进入公域的门槛降低,途径增多。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通信和储存成本的下降,使世界人口的可观部分获得了从事信息和文化生产的物质手段,个人可以有效地在公共领域中开展传播活动,由被动的读者和听众转变为发言者和对话的参与者。互联网击碎了与传统身份相勾连的"准入资格",公共领域渐而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性。二是网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在差序格局中,"爱无差等"的理念无法在乡土社会中落地生根,"自我主义"不仅使得人们"公私不分",更令"由私向公"的转换难以实现。而随着社会化媒体普及,个人间能够凭借互联网进行远距离的沟通和经验传递,并且私人生活也越发地能在网络上获得完整的展示,个体的情感、困惑以及利益诉求也因此可以迅速地引发关注、热议甚至是声援。 二、在网络社会中,差序格局所产生的权力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出现,读者不光可以通过传统的"书写"来发表评论,他们更能以"转发"或"点赞"的形式来再造文本并重塑意义。实际上,"转发"或"点赞"既是信息的接力和重新编码,又发挥着颠覆权威叙事的功能。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遮"的方式来解构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 这种"另类"的话语权即"信息权力"。网络社会无疑更加看重信息的流动。于是,信息超越了知识和经验的地位,构成了权力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信息权力是"不在场的网民通过观点发布、消息传递、时事评论等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英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7页)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英语试题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听力 1-5 ABBCB 6-10 BBCBA 11-15 CACAB 16-20 CCCAB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第一节【语篇导读】本文是一篇应用文,主要介绍了几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具体安排,比如活动的内容、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 21.【答案】B 【命题意图】细节理解题。 【解析】根据“Cave Exploring”中的"There are delicate ecosystems that you should protect well.”的信息可知,在这些洞穴中,有些脆弱的生态系统应该好好保护。故选B. 22.【答案】D 【命题意图】细节理解题。 【解析】根据"Utah Spring Break Road Trip"中的"Participants may have the opportunity for higher adventure activities as determined by the group.”的信息可知,该项目允许团体成员自己决定某些活动。故选D. 23.【答案】A 【命题意图】细节理解题。 【解析】根据"Full Moon Hike"中的"This beginner adventure is a great way to make new friends.”的信息可知,这个活动是适合新手的。故选A. B 【语篇导读】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大学里教学,看到学生们对于自己上课时的穿着打扮越来越不在意。作者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了这种态度是错误的。研究 24.【答案】C 【命题意图】推理判断题。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历史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 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 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 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 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交融的加快 B. 宗法观念的增强 C. 变法运动的推动 D. 自然科学的进步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从三代至春秋,华夏始祖的神话由始祖不同逐渐演变为“共祖”或 “同源”,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华夏各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祖先同一的神话体系, 选项A正确;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冲击,选项B排除;变法运动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与神话传说无关,选项C排除;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相对落后,而且神话传说不属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0高三物理5月份高考预测考试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0年5月高考预测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题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B.人们常用热中子来研究晶体结构,是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比晶体中原子间距大得多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D.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尔的原子模型 1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0: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电压为u=2202sin100πt(V)的正弦交流电。图中R t为半导体热敏电阻;R1、R2为定值电阻;P为额定电流1A,用铅锑合金制成的保险丝(相对整个电路而言,保险丝的电阻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得保险丝的电流不超过1A,副线圈中接入的总电阻不能超过2.2Ω B.R1的阻值大于2.2Ω,无论R t处的温度为多少,都不能保证保险丝的电流不超过1A C.在保证不超过保险丝额定电流的情况下,R t处的温度升高,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2和电流表A 的示数均变大 D.在保证不超过保险丝额定电流的情况下,R t处的温度升高,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份教学质量测评英语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英语 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 A. f19. 15 . B. f9.18. C. f9.15. 答案是C. 1. When will the woman have to leave? A. At 2:20 . B. At 2:40. C. At 3:00.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a library. B. In a shop. C. On a bus. 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post? A. It is false. B. It is reasonable. C. It is scientific. 4. What does the woman do? A. A nurse. B. A teacher. C. A civil servant. 5.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now? A. Hopeful. B. Annoyed. C. Surprise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weekend? A. He helped at an animal shelter. B. He planted trees at a park. C. He took meals to seniors. 7.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Helping the homeless. B. Looking after a pet. C. V olunteering in the community.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综(PDF版)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命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本试题卷共12页,3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S32Cl35.5Cr52Br80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都离不开蛋白质 B.在线粒体的内膜、基粒和基质中都含有ATP合成酶 C.控制叶绿体能量转化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的 D.人体衰老的红细胞被某类白细胞吞噬消化与溶酶体有关 2.下列关于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鲜肝研磨液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 B.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 C.在绿叶的光合色素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D.向含有酵母菌线粒体的葡萄糖溶液中通入02,会产生CO2 3.BrdU(5-^脱氧尿囉陡核昔)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胸腺喀睫类似物,细胞内无内源性BrdU o当细胞核DNA 复制时,BrdU可代替胸腺囉睫脱氧核昔酸掺入DNA分子的子链中,将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能不断增殖。用荧光标记的BrdU抗体对DNA染色发现:若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 :.则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rdU是在细胞分裂间期掺入DNA分子中,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B.掺入DNA分子中的BrdU以氢键与腺瞟吟碱基互补配对 C.DNA分子暴露BrdU,荧光标记的BrdU抗体才能与BrdU结合 D.若细胞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不同,则该细胞进行第三次分裂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第1页(共12页)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1月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1月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美,可以从“美”字的起源、成型、字义关联中得到基本的理解,而美学。即关于审美经验的理论总结,在中国有怎样的独特内容,也可以从“美”宇说起。 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美,从人类制造工具、装饰身体、美化器物中产生出来;人类发明文字之后,美就从各种文字中体现出来。中文的“美”字,既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美有了自党意识,也内蕴中国人关于美的观念。 “美”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等字型。从起源上,“美”字源于与羊相关的羌姜族。羊的驯化始于西亚,转至东亚。羌由西北进入中原,在与远古东西南北各族的互动中,其中的姜,融入华夏。在古代文献中,神农、炎帝、蚩尤、夸父等,都被归为姜姓。到了夏,“禹起于西羌”,商与羌或战或盟;周,则是姬姓之周与姜姓之太公望结盟,才获天下。内容上,“美”字源于羌姜族的仪式整体,包括仪式中的羊饰之人(巫师型领导的人物之美)、羊饰之器(礼器的器型和雕绘之美)、羊肉之味(礼献之美食),以及所有与仪式相关的建筑形式(空地、坛台、宗庙)、礼用物品(玉帛水火)、行礼程序(诗乐舞剧……美是由仪式整体产生出来的。字形上,美由羊和大组成。大即人。 羌姜族的仪式,因“羊”和“人”而形成“美”的观念,因有整体之美,各个部分方为美。在仪式整体中,美与“真”“善”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这也是中国思想在理性化升级以后,讲到善时可说“美与善同意”的原因。羌姜进入中原后,其仪式整体之美,与各族群进行互动,如羽饰之美(、翟、翌、翚等),戴干之美(钺、辛、干、瞂等),戴日之美(皞、昊皇、冕等),佩玉之美(靈、巫、瑬、瑝等),在关于美的这场竞争中,最终胜出的是,包含羊之美在其中、而又不限于羊之美、乃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美。 美的字义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字的转变,而是所有带有羊的起源又具有观念形态意义的字群的转变。比如善,成为不仅与羊有关、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好”;同理,祥成为“吉”,義成为“正义”,儀成为“仪容”;羹,不仅指羊肉羹,而成为各种肉粪、莱羹、汤羹的总称…… 在中国文化理性化的演进中,各族群多种多样的美,升级成为具有大一统意识的华夏之美;到秦汉大一统时,统合成以中央王朝的“朝廷之美”(包括冕服、宫室、陵墓、旌旗、车马、饮食、诗文等)为中心、以地域民间(包括北方草原、中原农耕,沿海地区、南方山区、西域各地等)的“多祥之美”为辅助的整个文化的美学系列。 然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却难找到题目为美的论著.因为美实在是最复杂最玄妙的现象。在中国美一直是在整体中得到的。中国的宇宙整体是道,是气,是不能言说只可意会的。因此,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说:“子欲无言。”因此,中国美学从不对美下一个本质定义。中国对具体的美,讲到深处。便以虚体的气为主,“文以气为主”。画“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书法讲“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其他各美。莫不如此。 (摘自《美:中国的美是整体之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美既体现在人类制造工具、装饰身体等行为中.同时也体现在各种文字之中。 B.羌姜族仪式中“羊”和“人”的结合,促成“关”的观念.整体和部分之美相应而生。 C.秦汉时的“朝廷之美”和“多样之美”的巧妙组合,得益T中国文化的理性化演进。 D.中国古代没有以美为题的文献,主要是因为美特别复朵么妙.难以用文字表现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指出中国人的美与“美”字的起源.字义转变等相关.并进行了具体论证。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科数学附详解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理科数学 命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本试题卷共4页,23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切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满足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1A x x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份教学质量测评物理试题(含解析)

机密★启用前(全国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l 35.5 Co 59 Mo 96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口罩是人们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种有效防护物品。普通一次性口罩一般有三层,对病毒起阻 隔作用的主要是中间层,该层为熔喷无纺布,其经过高压静电处理后能在较长时间内带有静电,堪称口罩的“心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喷无纺布的导电性强 B.熔喷无纺布经静电处理后其纤维更加紧密 C.熔喷无纺布能吸附带有病毒的粉尘 D.潮湿的环境会增强口罩对病毒的隔离性能 15.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一轻质的拉杆拉着行李箱(拉杆可绕与行李箱的连接点自由转动) 在宽阔的水平路面上沿直线行走。已知该同学用最小的拉力让行李箱保持匀速运动,不考虑空气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杆对行李箱的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拉杆方向 B.拉杆对行李箱的拉力与行李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合力不一定沿竖直方向 C.不改变拉力大小,只改变拉力方向,行李箱可能做加速运动 D.不改变拉力大小,只改变拉力方向,行李箱一定做减速运动 16.如图甲所示为一种微光夜视仪,它是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自然光,经物像物镜组聚 焦于像增强器的光阴极面,激发出光电子;光电子经光电倍增器加速,再聚焦、成像、放大,从而把一个只被微弱自然光照明的远方日标变成适于人眼观察的可见光图像。实现更有效地目视观察(过程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已知光阴极面材料的逸出功为W.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微光夜视仪与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相同 B.用微光夜视仪观察目标时光阴极带负电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英语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英语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 听下面5 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C。 1. When will they meet each other? A. Tomorrow. B. At lunchtime. C. Next weekend. 2. How will the woman go there? A. By car. B. By bus. C. By Bike. 3. Why does Mike speak English well? A. He is clever. B. He’s from England. C. He often practices it.

4. What is the man worried about? A. Leaving the place. B. Reading the paper. C. Finding a job. 5. Who will provide an apartment for the man? A. ABC. B. GM. C. The Sales Manag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 分, 满分22. 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 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 回答第6、7 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To prepare for a test. B. To see a film. C. To go shopping. 7. What kind of father is the man? A. Very easy-going. B. Very strict. C. Very gentle. 听第7 段材料, 回答第8、9 题。 8. Why did the man apologize to the woman? A. He knocked over the coffee. B. He ruined the book. C. He broke the table. 9. What will the woman do? A. Buy a new book. B. Cook some coffee. C. Offer him some tea. 听第8 段材料, 回答第10 至12 题。 10. Where are probably the two speakers? A. In the town center. B. On the road side. C. Outside the castle. 11. What is the man sure about the castle now? A. It’s by the river. B. It is 500 years old. C. It’s not open today.

2021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上)英语试卷(附答案)

2021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上)英语试卷(附答案)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 o wm u c h i s t h e s h i r t? A.f19.15. B.f9.18. C.f9.15. 答案是C. 1.Wh e n w i l l t h e w o ma n h a v e t o l e a v e? A.A t2:20. B.A t2:40. C.A t3:00. 2.Wh e r e d o e s t h e c o n v e r s a t i o n mo s t p r o b a b l y t a k e p l a c e? A.I n a l i b r a r y. B.I n a s h o p. C.O n a b u s. 3.Wh a t d o e s t h e ma n t h i n k o f t h e p o s t? A.I t i s f a l s e. B.I t i s r e a s o n a b l e. C.I t i s s c i e n t i f i c. 4.Wh a t d o e s t h e w o ma n d o? A.An u r s e. B.At e a c h e r. C.Ac i v i l s e r v a n t. 5.H o wd o e s t h e w o m a n f e e l n o w? A.H o p e f u l. B.A n n o y e d. C.S u r p r i s e 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 a t d i d t h e ma n d o l a s t w e e k e n d? A.H e h e l p e d a t a n a n i ma l s h e l t e r. B.H e p l a n t e d t r e e s a t a p a r k. C.H e t o o k me a l s t o s e n i o r s. 7.Wh a t a r e t h e s p e a k e r s ma i n l y t a l k i n g a b o u t? A.H e l p i n g t h e h o me l e s s. B.L o o k i n g a f t e r a p e t. C.V o l u n t e e r i n g i n t h e c o mmu n i t 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 y d o e s t h e w o ma n c o n s i d e r s q u i r r e l s t o b e a p a i n s o me t i me s?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