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第二课时凸透镜成像》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蜡烛可能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或焦点上; ②蜡烛可能在焦点以外,但离焦点很近;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可能不在同一高度。
1.物距和像距: (1)物距:物体到_光__心__的距离,用_u_表示。
(2)像距:像到_光__心__的距离,用_v_表示。
2.成像规律:
物距
u>2f u=2f f<u<2f u=f u<f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如图所示是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传播的情况,虚线处放的透 镜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凹透镜都可以 D.无法判断
【学生自答】A 【教师点评】 不能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会聚”和“发散”是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比而言,光束变宽是发散,光束变窄为 会聚。 【正确答案】 B 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光束变宽,起发散作用,应为凹 透镜,故选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实验时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①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这时烛焰成的是虚像, 光屏是接收不到的; ②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此时焦点上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 射后平行射出,不能成像; ③蜡烛虽在焦点以外,但因离焦点很近,所成的实像过大、像 距过远,移动光屏也有可能看不到蜡烛的像; ④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光屏上不可 能出现蜡烛完整、清晰的像。
2.(2012·宜昌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 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 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无像
【解析】选D。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 上,所以在光屏上将看不到像。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 53 / 5/ 54教学程序 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 资源安排、设计意图 4.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展示几组的观察记录数据及对应的像的性质。
特别注意强调实像的判断。
师生分析:先分析成像的条件。
(1)对数据进行观察并初步分析。
(2)再通过用Excel 对数据排序转换,把物像的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
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和分析。
通过刚才大家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到成缩小像的规律。
结论:1.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
2. u=2f ,成倒立、等大、实像,v=2f 3. 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 ,v>2f ; 4. u=f 不成像5. v<f 成正立、放大、虚像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成像的性质。
学生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中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形找到规律。
并能顺利描述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思考、交流 学生实验:研究u<f 的成像情况。
汇报观察结果。
从数据直接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成像本节课设计了用Excel 对数据排序转换,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得到结论,突破了难点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师生共同观看Flash 动画,将探究全过程进行逐一回顾;播放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练习,学案展示, 教师运用展台展示、互动回忆、回答 动态记忆 讨论、作答、交流 难点突破,学生记忆中实验,仅仅限于的几个特殊位置,通过此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 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预习卷学习目标:1、如何做凸透镜成像实验?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何?学习方法:1、学生通过看书知道如何做实验。
2、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得出透镜成像规律。
3、通过练习,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记忆。
预习步骤:一、阅读课本P69,加油站,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光心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本P69,实验探究及图4—44,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用到的仪器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过程5、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明亮清晰烛焰像,此时光屏得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此时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6、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u=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此时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7、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f<u<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此时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8、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f)时,移动光屏,光屏上_________(填“有”“没有”)像。
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_________光线。
9、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_________(填“有”“没有”)得到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 成像第二课时PPT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成实像时,物距 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
巩固练习:
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使在光 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则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A.6CM B.8CM .C12CM D.18CM
2.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 离凸透镜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 中,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A(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 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
有了阴影,光明才能更耀眼。
——海泽
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的概念
(3)通过研究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重点: 1.知道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2.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成像规律
4 、 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记录物 距、像距。
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利用太阳光 粗测焦距
在展示玻璃凸透镜的同时,介绍冰凸透镜和水凸透镜,并提 出问题:1、进入森林,出不准带火种外,现在看来,还有 哪些物品要引起重视?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等物品 放置、保管时要注意什么?3、在寒冷的冰山上,你有没有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 u=f ),
凸透镜成像规律
正立、放大、虚像
小于1倍焦距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像的性质 像的性质 物象位置 应用
与焦距的 与焦距的 正倒
大小
虚实
关系
关系
U<f
正立 放大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2课时沪科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道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情况。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难点:设计制作模型照相机的方案,制作模拟照相机。
三、教学过程1.照相机①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的镜头,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体会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②自制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模拟照相机的制作(课件)所示。
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师准备。
最好每人一套。
找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也可用硬纸板折叠成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
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
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
屏幕可以用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制作。
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
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把模拟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就能使物体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通过获得清晰像,让学生感受照相的过程。
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对基础好的学生可用光路说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2.投影仪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课件)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也可用幻灯机演示。
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有较深的印象。
我的课件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课时2

小结: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实像异侧倒,物在二倍外,像在一二间 光路可逆性,物象位置换,远大近者小
一焦不成像,二焦等大点,不论像虚实
物近焦点大,物远焦点小。
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像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f<u<2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U=f 不成像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凸透镜的第四条特殊光线
F
F
从物体发出的任一条光线都过像点
如何作凸透镜的任一条光线
如图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作法:
1、任意作一发光点S 2、过S 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3、过S作过光心的光线 4、过S 的任意条光线折射后都过S’
作图法研究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
F
凸透镜成像规律
大于2倍焦距
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等于2倍焦距
倒立、等大、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不 成 像
等于1倍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正立、放大、虚像小于倍焦距归纳一下物距
像距
大小 倒正 虚实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凸透镜成像》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凸透镜成像
(第二课时)课题:探究凸源自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上图中几个元件的名称为:
A是: 刻度尺 ,B是: C是: 凸透镜 ,D是:
光屏 , 烛焰 。
有关概念
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2倍焦距:距离为焦距的两倍(从光心开始),用2f表示
FO F
2.仪器安装: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物距的范围
u>2f U=2f f<u<2f u=f u<f
物距 像距
像的 正倒
像的 能否在光屏 大小 上找到像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观看视频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 立的实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 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
的中心大致在____同__一__高__度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这时光屏
上成的是__倒__立____、_缩___小____的实像。
2、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 的像,现用一块圆形黑板糊上凸透镜中间 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是 ( C ) A、像没有了
5、若烛焰在光屏上的位置偏高,要想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 焰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
• 利用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当u=2f 时,v=2f,像与物体等大,可以 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u/2)
练习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同学们在学本节课之前, 基本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把简单的折射光路图补充完整;对生活中的一些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等有一些感性认识;对物理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比较欠缺,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指导。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指引探究式教学 ◆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 课 时◆2课时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不同形状的透镜、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具座)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一、 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光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2课时)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提出猜想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有关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 _________________
物体到透镜的距 离简称为物距(u) 像到透镜的距离 简称为像距(v)
2014-11-25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 成在光屏上?
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 中心, 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物 距 u 像 的 特 点 像 距 v 应用
大小
倒正
虚实
u>2f u=2f f<u<2f u=f u<f
缩小 等大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实像 实像 实像
f<v<2f
v=2f
v>2f
放大
放大
不成像 虚像
例题讲评:
1.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处 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1)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的地方,可在 倒立 缩小 实 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 、 ___、 ____像; 大于 20cm小于40cm 像距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的地方,可在凸 放大 实 像;像 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 ____、 ___、___ 大于40cm 距范围为______________. (3)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0㎝的地方,光屏 不成 正立 上 ___像,但仍能得到一个____ 、放大 ___、虚 __像;
u逐渐减小,v逐 渐增大,像逐渐 增大。但u >f,v >f,是实像。
f 2f
f 2f
1、物体靠近透镜时,像 远离 透镜,像变大
物体远离透镜时,像靠近 透镜,像 缩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缩小) 2、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 虚 像,
在一倍焦距外成 实 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 3、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 缩小 的像, 在二倍焦距内成 放大 的像。 (二倍焦距分大小) 4、物体所成实像都是 倒立的, 所成虚像都是 正立 的。 (实倒虚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会有 什么现象发生呢?小明说:在屏上可能只能得到物体下半部分的像, 小华说能得到不清晰的完整的像,小林认为可以得到物体完整的像, 但亮度减弱了,谁说得对呢?三人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科学 探究环节?谁的结论正确?
图像形状没有改变,得到物体完整的像, 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 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D) A、缩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4、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 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C)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像 的 特 点
大小 倒正 虚实 像 距 v 应用
u>2f u=2f f<u<2f u=f u<f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倒立 实像 倒立 实像 倒立 实像
不成像 正立 虚像
f<v<2f 照相机
v=2f
v>2f
----
幻灯机 投影仪
测焦距
----
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倒虚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第一关习题:
1、利用凸透镜能得到物体的放大、倒立的 实像,这个物体应放在 2f>U>f ,如 果要得到物体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体应 在 U<f 位置。 2、一个凸透镜焦距是10厘米,将物体放在 离透镜8厘米处,成正立、放大、虚 像;将 物体放在离透镜12厘米处,成倒立、放大、实像 将物体放在离透镜30厘米处,成倒立、缩小、实像 (指像的大小,倒正、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