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总结(表格)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完整资料).doc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完整资料).doc【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孙子兵法36计及解释,很不错的

第01计瞒天过海第02计围魏救赵第03计借刀杀人第04计以逸待劳第05计趁火打劫第06计声东击西第07计无中生有第08计暗渡陈仓第09计隔岸观火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第16计欲擒姑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贼擒王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混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第22计关门捉贼第23计远交近攻第24计假道伐虢第25计偷梁换柱第26计指桑骂槐第27计假痴不癫第28计上屋抽梯第29计树上开花第30计反客为主第31计美人计第32计空城计第33计反间计第34计苦肉计第35计连环计第36计走为上第一套〖胜战计〗1、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2、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4、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5、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6、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孙子兵法36计第二套〖敌战计〗7、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8、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9、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10、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11、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12、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三套〖攻战计〗13、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14、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二、敌战计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三、攻战计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四、混战计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代虢五、并战计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六、败战计1、美人计2、空城计3、反间计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第一计瞒天过海【计名探源】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
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
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
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至海边。
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
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
室内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
百官进酒,宴饮乐甚。
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
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第二计围魏救赵【计名探源】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
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总结(表格)

我方:逆势—-待势——造势-—转势——顺势
同时敌方:顺势——转势-—去势—-待势--逆势
惑敌、调敌、诱敌、惊敌、困敌、骄敌、缓敌、解敌……
针对对方弱点,乱之以阴阳虚实,激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诱其必取),驱之以害(攻其必救)
示假隐真,以迂为直,诱使敌人将主力布置在错误的地方,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击其要害.皆为阴阳之变。
谋,阴阳虚实之道,阴在阳之内,逆向而行。
外阳直,内阴曲。
兵者,诡道也。
“诡道"是所有谋略的核心与基础,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制造玄机、假象,诱敌上当,使对方捉摸不透我方的真是意图,从而扰乱对方的作战思想、应对策略、作战步骤,以致做去错误判断,由实转虚,把弱点暴漏在我方面前,方便我方以实击虚。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不备.
古人的大智慧,献给喜爱学习的人们,请用在正途!。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态;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6、声东击西原典: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已经混乱,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意外,难以判断和应付,这是易经;萃卦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应当利用其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去消灭它;解析:"声东击西","胜战计"之第六计;秦朝末年,汉将韩信率军伐魏,正面佯攻,以"木罂"载军从上游渡河,占领魏地;7、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译文:制造假象欺骗敌人,但又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解析:"无中生有","敌战计"之第一计;战国后期,秦相张仪利用楚王的贪婪糊涂,无中生有,以商于之地诓骗楚王,拆散了齐楚联盟;8、暗渡陈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我方正面攻击的行动,利用敌人在此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发动突然袭击,出奇制胜;解析:"暗渡陈仓","敌战计"之第二计;秦末楚汉相争,刘邦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兵一举占领三秦;9、隔岸观火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文:在敌方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时,我应静待其形势继续恶化;敌人横暴凶残,互相仇杀,势必自取灭亡;按照易经;豫卦原理,顺应敌情发展,坐收渔利;解析:"隔岸观火","敌战计"第三计;东汉末年,曹操采用谋土郭嘉"隔岸观火"之计,使河北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从而一举平定河北;10、笑里藏刀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文:使敌人想信我方重于友谊,而使之麻痹松懈,暗中积极策划破敌之计,经过充分准备后突然行动,不让敌人有所察觉,内藏杀机,外示柔顺;解析:"笑里藏刀","敌战计"之第四计;隋文帝为灭陈朝,一面积极作准备,一面和陈友好相处,使其放警惕,待时机成熟,一举灭掉南陈,统一了天下;11、李代桃僵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文:当战局发展到必然要受损失的时候,就要牺牲局部,去换取全局的利益;解析:"李代桃僵","敌战计"之第五计;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朔遭满门抄斩,为救忠良之后,门客程婴用"李代桃僵"之计,用别的婴儿换下赵氏孤儿,保全了忠良之后,留下了"托孤救孤"的千古美名;12、顺手牵羊原典: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文:发现敌人微小的漏洞,必须乘机利用;发现我方微小的利益,必须力争获得;变敌方的小失误为我方的小胜利;解析:"顺手牵羊","敌战计"之第六计;明代郑和于28年中七次航海远行等,虽没达到找见建文帝的目的,但顺手牵羊,宣示了大明国威,郑和也因此成了世界上着名的航海家;13、打草惊蛇原典: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文:有怀疑就应弄清实情,等情况侦察清楚后再行动;反复侦察,是了解敌情,发现暗藏敌人的手段;解析:"打草惊蛇","攻城计"第一计;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设伏兵于木门道,魏都督司马懿为防中计,用打草惊蛇之计派张合前往追击以探虚实;果然,张合中伏,全军覆灭;魏虽失一将,却避免了全军覆没;14、借尸还魂原典: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文:有所作为的,难以控制,不可加以利用;无所作为的,多依赖别人,会求助于我,完全可以控制和利用;利用无所作为的,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去支配别人;解析:"借尸还魂","攻战计"之第二计;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900名壮丁在大泽乡起义,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力量迅速壮大;15、调虎离山原典: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文:等到自然条件变化给敌人造成困难,利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就设法把敌人引出来消灭;解析:"调虎离山","攻战计"之第三计;春秋前期,卫国老臣石蜡成功运用此计,除掉了逆贼州吁、石厚,留下了"大义灭亲"的千古美谈;16、欲擒故纵原典: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文:逼敌过甚,会遭到反扑;让它逃跑,则可以削弱它的气势,只须紧跟随在后面,消耗敌之体力,达到兵不血刃而胜;这是易经R26;需的原理;解析:"欲擒故纵","攻战计"之第四计;蜀汉丞相诸葛亮用此计对蛮王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17、抛砖引玉原典:类以诱之,击蒙也;译文:用非常相似的事物去诱惑敌人,使其懵懵懂懂地上当受骗;解析:"抛砖引玉","攻战计"之第五计;唐贞观年间,监察御使萧翼用王羲之真迹杂帖,抛砖引玉,从王羲之后人辨才和尚手中智赚兰亭序帖真迹,受到了李世民嘉奖;18、擒贼擒王原典: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捉住它的首领,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像龙在陆地作战,其本领无从施展而陷入绝境一样;解析:"擒贼擒王","攻战计"之第六计;战国初期魏文侯时,邺令西门豹,为消除河伯娶妇陋习,借为河伯娶妇之机,除去巫婆、三老、廷掾等恶人,震摄了恶霸势力,教育了群众;19、釜底抽薪原典: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敌人的锋芒,而是设法从根本上削弱它的气势,即用以柔克刚的手段制服敌人;解析:"釜底抽薪","混战计"之第一计;公元200年,曹操巧用此计,烧毁袁绍大军粮草,大败袁绍;20、混水摸鱼原典: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文:趁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没有主见的时候,使它顺从我,就像人随从天时变化而作息一样自然;解析:"混水摸鱼","混战计"第二计;东晋年间,东晋将领谢石、谢玄,巧用此计,搅乱局淝水败符坚;21、金蝉脱壳原典: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译文:保存我方阵地原有的形状和气势,使友军不生怀疑,敌军不敢妄动,而我军却暗中转移主力,去打击别处的敌人;解析:"金蝉脱壳","混战计"之第三计;清咸丰11年,慈禧太后在回北京途中,巧用金蝉脱壳之计,抢先一步到京,逮捕肃顺,铲除政敌,实现了垂帘听政的目的;22、关门捉贼原典: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文: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而零散的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机动灵活,狡诈难防,不宜急追远赶;解析:"关门捉贼","混战计"之第四计;战国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运用此计在长平生俘赵军四十余万,乱箭射死赵军主将赵括,秦国自此威名远震;23、远交近攻原典: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文:当作战目标受地理条件所限时,攻打近敌有利,攻打远敌有害;对远隔的敌人,如有利于已,也可以暂时联合;解析:"远交近攻","混战计"之第五计;战国时期,魏人范睢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计,使秦国疆土迅速扩张;24、假道伐虢原典: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文:地处于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威胁它屈从的时候,我方应立即出兵求援,藉机扩展势力,对于正处困境的国家,只口头许诺而无实际行动,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解析:"假道伐虢","混战计"之第六计;春秋时期,晋献公采用大夫荀息计谋,一箭双雕,灭虢和虞国,就是在"假道"二字上作的文章;25、偷梁换柱原典: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译文:频繁变更敌人的阵容,用以抽换它的主力,等待它自行失败,然后乘机制服它;这就象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它的运行一样;解析:"偷梁换柱","并战计"之第一计;北宋真宗年间,皇妃刘氏为谋正宫一位,用偷梁换柱之计,将李妃所生皇子用一剥皮狸猫换走,陷害李妃,而自己登上皇后宝座;26、指桑骂槐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文:强大的慑服弱小的,须以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刚强适度,可以获得拥戴;坚毅果敢,可以令人信服;解析:"指桑骂槐","并战计"之第二计;春秋时齐将军田穰苴辕门斩庄贾,就是成功运用"指桑骂槐"的典范;27、假痴不癫原典: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文:宁可假装不知道而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妄动;暗中策划而不露声色,就像冬天的雷电蓄力待发一样;解析:"假痴不癫","并战计"之第三计;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为防建文帝毒手,保全性命,诈癫扮傻,待机起事,最终攻破皇城,夺了皇权,史称明成祖;28、上屋抽梯原典: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文:故意给敌人可乘之机,诱使其深入我方并切断它的前应后援,使之陷入绝境,其遭致祸患,是贪求不应得之利的结果;解析:"上屋抽梯","并战计"第四计;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为防后母陷害,巧用此计,向诸葛亮讨得避祸之策,得免杀身之祸;29、树上开花原典: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译文:借助其它条件布成有利的阵势,使弱小的兵力显示出强大的气势;就象长空列阵的雁群凭藉羽翼和队形来助长气势一样;解析:"树上开花","并战计"之第五计;战国时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其"借局布势,力小势大"为成功使用此计的典范;30、反客为主原典: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译文:趁着有空隙就插足进去,循序渐进,控制它的首脑机关,从而掌握主动权;解析:"所客为主","并战计"之第六计;唐代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借和回纥将领的友情,巧妙地运用"反客为主"之计,瓦解回纥、吐蕃犯军,使唐王朝度过危机;31、美人计原典: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译文:对兵力强大者,要制服其将帅;对将帅足智多谋者,要削弱其斗志;将帅斗志衰弱,士卒士气消沉,部队就会丧失战斗力;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分化瓦解,就能顺势保存自己的实力;解析:"美人计","败战计"第一计,是一种"攻心"之计;春秋时期,越五勾践将美女西施、郑旦献给吴王夫差,使之沉缅于酒色,从而战败吴国;32、空城计原典: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文:兵力虚弱却更显示出虚弱的样子,使敌人加重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这一策略就更加奇妙莫测;解析:"空城计","败战计"之第二计;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成功运用此计,吓退魏将司马懿数万大军,扭转了不利的作局面;33、反间计原典: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译文: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敌垒内的间谍辅助我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解析:"反间计","败战计"之第三计,赤壁大战前夕,曹操误中周瑜"反间计",杀掉蔡瑁、张允,最终大败;34、苦肉计原典: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文:人们通常不会自己伤害自己,真真假假使敌方信以为真,离间计就能够实现了,利用敌人的弱点,如同对付无知幼童,顺着他的意思,他就任你摆布;解析:"苦肉计","败战计"第四计;北宋岳飞部将王佐利用此计,自残手臂,离间了金军元帅兀术与大将陆文龙的关系;35、连环计原典: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译文:敌人兵力强大,不可和它硬拼,应当运用计谋,使它们自相牵制,消弱其战斗力;将帅英明,指挥正确,克敌制胜就象有天助一般;解析:"连环计","败战计"第五计;三国时期,王允将美女貂婵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使他们互相猜忌,借吕布杀掉董卓,达到剪除政敌的目的;36、走为上原典: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译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自己,主动退却,待机破敌;这种以退为进的用兵方法,并不违背正常的用兵法则;解析:"走为上","败战计"之第六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部下在鸿门宴上欲杀刘邦,刘邦听从张良"走为上策"之谋,免遭毒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绝版图【精品收藏】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绝版图【精品收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绝版图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兵法三⼗六计全⽂和解释第⼀套胜战计第⼀计瞒天过海第⼆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杀⼈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套敌战计第七计⽆中⽣有第⼋计暗度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第⼗计笑⾥藏⼑第⼗⼀计李代桃僵第⼗⼆计顺⼿牵⽺第三套攻战计第⼗三计打草惊蛇第⼗四计借⼫还魂第⼗五计调虎离⼭第⼗六计欲擒故纵第⼗七计抛砖引⽟第⼗⼋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九计釜底抽薪第⼆⼗计混⽔摸鱼第⼆⼗⼀计⾦蝉脱壳第⼆⼗⼆计关门捉贼第⼆⼗三计远交近攻第⼆⼗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五计偷梁换柱第⼆⼗六计指桑骂槐第⼆⼗七计假痴不颠第⼆⼗⼋计上屋抽梯第⼆⼗九计树上开花第三⼗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计美⼈计 第三⼗⼆计空城计第三⼗三计反间计第三⼗四计苦⾁计 第三⼗五计连环计第三⼗六计⾛为上 三⼗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们熟记这三⼗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六计中每取⼀字,依序组成⼀⾸诗:⾦⽟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虎桃桑隔,树暗⾛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六计中的⼀计,依序为:⾦蝉脱壳、抛砖引⽟、借⼑杀⼈、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打劫、关门捉贼、浑⽔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藏⼑、顺⼿牵⽺、调虎离⼭、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树上开花、暗渡陈仓、⾛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中⽣有、美⼈计、借⼫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原典】六六三⼗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
盖⾥,术语⾃明;⽽数,则在⾔外。
若徒知术之术,原在事理之中,⼈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则诡异⽴见,诧事惑俗,⽽机谋泄矣。
第⼀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国御⼩国之术也。
亢龙有悔。
第⼀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方:逆势——待势——造势——转势——顺势
同时敌方:顺势——转势——去势——待势——逆势
惑敌、调敌、诱敌、惊敌、困敌、骄敌、缓敌、解敌……
针对对方弱点,乱之以阴阳虚实,激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诱其必取),驱之以害(攻其必救)
示假隐真,以迂为直,诱使敌人将主力布置在错误的地方,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击其要害。
皆为阴阳之变。
谋,阴阳虚实之道,阴在阳之内,逆向而行。
外阳直,内阴曲。
兵者,诡道也。
“诡道”是所有谋略的核心与基础,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制造玄机、假象,诱敌上当,使对方捉摸不透我方的真是意图,从而扰乱对方的作战思想、应对策略、作战步骤,以致做去错误判断,由实转虚,把弱点暴漏在我方面前,方便我方以实击虚。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不备。
古人的大智慧,献给喜爱学习的人们,请用在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