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区别
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流程

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流程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制药的一种方法,其制药过程复杂且体系庞大。
其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发酵、纯化和制剂等环节,下面将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发酵发酵是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发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
液态发酵是指将微生物放入液态培养基中,使其在培养基中进行代谢。
而固态发酵则是将微生物放入固态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其液态发酵的流程与之类似。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需要对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从而将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转化为代谢产物。
同时,微生物在进行代谢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排出垃圾物质。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基进行恒温、通氧和搅拌等控制。
发酵时间一般在数小时到一周不等,取决于培养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阶段。
二、纯化纯化是指将发酵得到的药品或生物制品进行提纯、分离和净化的工序。
一般情况下,纯化可以分为固相法纯化和液相法纯化两种方式。
固相法纯化是指通过对生产的药品进行经过一定修饰的固相材料上的吸附提纯来达到纯化的过程。
与之类似,液相法纯化则是利用溶液化学性质差异,将药品与其它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药品进行纯化,也可以对液态发酵的培养基中的有价值成分进行提取,从而达到废弃物的降解和资源的利用等目的。
当然,纯化的方法不止于此。
在不同的生产需求条件下,还可以使用逆流色谱、高效液压等更加高效的方法进行纯化。
三、制剂制剂是将经过发酵和纯化的活性成分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工序。
根据制剂的方法不同,制剂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显微制剂、均相制剂和固相制剂等几种类型。
显微制剂主要指生产过程中需要直接操作微生物的药品。
对此,生产企业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安全性技术,并保证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损害。
均相制剂是指将活性成分与辅料进行混合,并将混合物均匀涂抹在药品表面进行制剂的方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效剂量制剂或胶囊制剂等特殊需求下的制剂。
中国白酒分类 固态法 液态法和固液法

中国白酒分类(固态法、液态法和固液法)一、中国白酒按国家标准分为3类:1、固态法白酒。
用纯粮食在窖池里发酵,呈固态,故名。
这也是传统酿造法。
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微生物(酒曲)把淀粉转化为糖,把糖转化为酒精。
粮食还含有脂肪、蛋白以及很多种微量的其他有机成分,它们或被微生物转化,或与酒精反应,或者相互反应,生成几百种有机分子。
1瓶固态法白酒,酒精和水占98%,几百种有机分子占2%。
酒的优劣,不决定于那98%,只决定于这2%。
这2%中,最重要的是酯类。
酯类分子有大有小,酯类大分子是这样产生的:微生物把脂肪转化为脂肪酸,再转化为脂肪酸酯。
脂肪酸酯不溶于水,溶于酒精,酒精度高则溶解度高,酒精度低则溶解度低。
1瓶固态法白酒,脂肪酸酯大分子溶在酒精里,所以酒是无色的,如果对水,酒精度降低,则脂肪酸酯大分子析出,于是呈白色浑浊。
这是鉴定固态法白酒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固态法白酒最觉见的是这几个:GB/T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GB/T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GB/T10781.3-2006米香型白酒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在10781标准里,每种酒分为优级,一级,二级。
三种级别有明确的定义。
在固态法国标10781的规定里,其核心的一条是,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
也就是说,不能加香精和加食用酒精。
10781是目前质量等级最高的国家标准。
2、液态法白酒。
以富含淀粉、糖类的原料加曲、加水发酵,呈液态,故名。
其发酵产物基本是酒精,其他有机分子微乎其微。
食用酒精企业也是这样发酵的,所以国家标准允许白酒企业直接利用食用酒精。
因为食用酒精不含其他有机分子,所以国家标准又允许勾兑香精以改善口感。
勾兑的香精都是小分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高,有的甚至也溶于水,所以,液态法白酒对水后不会有析出,不会呈现白色浑浊。
3、固液法白酒。
30%固态法白酒+70%液态法白酒。
但是绝大多数酒企加的固态法白酒都不够30%,即便加够,对水也仅呈现微微浅蓝。
固态法与液态发酵法酿造白酒的比较研究

固态法与液态发酵法酿造白酒的比较研究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饮品,酿造白酒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其中,固态法和液态发酵法是两种常见的酿造白酒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在白酒酿造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固态法是一种传统的酿造白酒的方法,主要用于产酒坊和家庭酿酒。
固态法的特点是使用固态酒曲进行发酵,通常以谷物为主要原料,如大米、小麦、玉米等。
在酿造过程中,先进行糖化,将淀粉转化为糖;然后进行发酵,将糖转化为酒精。
酿造完成后,还需要经过蒸馏、陈酿等过程,使得酒精含量和口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固态法酿造白酒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发挥原料的特色和风味。
由于固态法使用谷物作为原料,因此酿造的白酒具有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
不同种类的谷物会带来不同的风味特点,从而使得酿造的白酒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此外,固态法酿造的白酒在品质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酿造过程中使用的是天然酒曲,发酵过程相对较长,因此白酒的品质相对稳定。
而且,传统的固态法酿造过程中,不添加人工合成的酶类和防腐剂等添加剂,使得白酒更加健康和纯正。
然而,固态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固态法的酿造过程相对繁琐,需要多个步骤和较长的时间,制约了生产效率。
其次,由于固态发酵的糖化过程相对较慢,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操作要求较高。
此外,由于固态法的酿造过程没有完全消除酒糟等杂质,因此在后续的陈酿和过滤过程中,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
与固态法相比,液态发酵法是一种较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白酒酿造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酒厂和工业生产。
液态发酵法的特点是使用液态酒曲和酵母菌进行发酵,通常以粮食、豆类等作为原料。
在酿造过程中,将原料加水糖化,再添加液态酒曲和酵母菌进行发酵。
最后经过蒸馏、过滤和陈酿等过程,制成白酒。
液态发酵法酿造白酒的优点之一是生产效率高。
液态发酵法的酿造过程相对简单,操作较为方便,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此外,液态发酵法的酿造过程中使用的酵母菌能够使发酵过程更加稳定,产酒量更加可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劲酒的独特酿造工艺是

劲酒的独特酿造工艺是
劲酒采用的独特酿造工艺是"固态发酵工艺"。
这种工艺是劲酒自主研发的一种特殊发酵技术,与传统的液态发酵工艺有所不同。
固态发酵是指将淀粉、酵母和水混合并进一步加工,形成酒曲,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发酵、蒸馏和陈酿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劲酒的成品。
这种工艺更加独特和复杂,相较于液态发酵,能够更好地保留酒中的精华成分。
劲酒的固态发酵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 选用优质的籼稻、大米等原料,通过特殊的发酵过程,使其转化为高品质的酒精。
2. 采用多次发酵的方式,使得劲酒的风味更加独特和复杂。
3. 经过精心的陈酿和蒸馏等处理,能够提高酒的质量和口感。
4. 在制作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保证了劲酒的纯度和健康。
通过独特的固态发酵工艺,劲酒生产出了一系列口感独特、香气浓郁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固态发酵工艺

固态发酵工艺固态发酵工艺是一种以微生物在固体底物上生长代谢为基础的技术。
其主要优点包括发酵过程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等。
因此,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固态发酵工艺的原理、分类、应用领域及挑战等方面。
一、固态发酵的原理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其发酵底物通常是由白腐菌、黑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种类组成的一种复杂生态系统。
这些微生物以底物为营养源,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酶和代谢产物,其中酶的作用可以分解底物成分,代谢产物则对底物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决定了发酵产物的品质。
二、固态发酵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发酵底物,固态发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豆类、谷物、木质素、酒渣、果皮等。
其中豆类是最常用的底物之一,如黄豆、豆饼等,主要用于生产豆制品,如豆豉、豆腐等。
谷物类固态发酵主要应用于酱油、米酒、醪糟等食品的生产。
木质素类固态发酵被广泛应用于木质素的降解和生物质燃料的制备等方面。
酒渣类固态发酵用于生物质能的转化和生产酒渣菌蛋白等。
果皮类固态发酵主要用于生产果皮醋等产品。
三、固态发酵的应用领域 1.食品领域:固态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豆制品、酱油、醋、米酒、酸奶、面包等。
2.药物领域:利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天然药物,如青黛、灵芝、人参等。
3.环保领域:利用固态发酵技术处理废弃物,如酒渣、果皮等。
4.工业领域:通过固态发酵技术生产有机酸、生物柴油、单细胞蛋白等产品。
四、固态发酵工艺的挑战由于固态发酵的发酵底物非常复杂,所涉及的微生物多样且生态环境复杂,因此,固态发酵工艺面临着以下挑战: 1.微生物筛选和优化: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对于固态发酵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需要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产物的产率。
2.发酵条件控制:固态发酵中,底物湿度、通气、温度等因素都对发酵过程产生影响,需要合理控制这些条件,才能保证发酵的成功。
3.发酵底物的特性:不同的发酵底物性质不同,对于不同的固态发酵底物,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和工艺。
酱油发酵的概念

酱油发酵的概念酱油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国家的菜肴中。
酱油的制作是一种发酵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大豆、小麦等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形成酱油的特殊风味和口感。
以下将详细介绍酱油发酵的概念和步骤。
酱油发酵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脱脂发酵、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1. 脱脂发酵:首先将大豆清洗并蒸煮,然后将蒸熟的大豆与食盐混合搅拌,放置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发酵。
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一些厌氧菌引起的。
2. 固态发酵:在脱脂发酵的基础上,继续向混合物中添加面粉等碳水化合物补充营养源,并继续控制温湿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这个阶段涉及大量的霉菌和酵母菌。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降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并产生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有机物。
此外,细胞壁也会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多糖和胺基糖。
3. 液态发酵:经过固态发酵后,将发酵物与水混合并进行液态发酵。
此时,水中的微生物会与发酵物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方的生长和代谢。
在液态发酵中,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小分子有机物,产生复杂的香味物质。
这个过程中,一些产生酸味的菌种会产酸降低pH值,起到抗菌作用,同时也会使酱油具有相对较长的保质期。
酱油发酵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
厌氧菌主要负责脱脂发酵,霉菌和酵母菌在固态和液态发酵中起主导作用。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和转化大豆中的物质,释放出各种化合物,形成酱油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微生物的选择和控制是酱油发酵的关键,它们需要适合发酵条件并且相互配合,才能产生高品质的酱油。
总结起来,酱油发酵是一种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通过对原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形成酱油特有的风味和保质期。
这一过程中的微生物包括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在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酱油发酵对于保持酱油的质量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也使得酱油成为了具有丰富风味和口感特点的调味品。
(推荐)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区别

固态发酵:培养基中没有游离水的流动,水是培养基中较低的组分;微生物是从湿的固态基质吸收营养物,营养物浓度存在梯度;培养体系涉及到气、液、固三相,气相是连续相,而液相不是连续相;接种比比较大,大于10%;微生物所需氧主要来自于气相,只需少量无菌空气,能耗低;气体循环和通气不仅可提供氧气和排除挥发性产物,而且也排除代谢热量;微生物吸附于固态底物的表面生长或渗透到固态底物内生长;发酵结束时培养物是湿物料状态,产物浓度高;使用浓缩的培养基和较小的固态发酵生物反应器,因此生产率高,而得率和生长速率低;高底物浓度可以产生高的产物浓度;由于系统压力低,所需通气的压力低;颗粒内的混合难以实现,且微生物生长受营养扩散的限制;有效去除代谢热苦难,易出现过热问题;发酵不均匀,菌体的生长、对营养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在各处都是不均匀的;由于缺乏有效在线测量手段,过程控制比较困难;由于产物高,提取工艺简单可控,因此没有大量有机废液产生,但提取物含有底物成分;一般可以使用固体原料,在发酵过程中,糖化与发酵过程同时进行,简化操作工序,节约能耗;在需要大量供氧过程中,空气通过固体层的阻力较小,能了消耗少,固态发酵中固体颗粒提供的液态表面积比深层液态发酵中气泡提供的界面高的多;固体培养基的水活度在0.99以下,适应于水活度在0.93-0.98的微生物生长,限制了应用范围,同时也限制了某些杂菌的生长;代谢热驱除比较苦难,主要依靠通气蒸汽冷却,易造成局部水分缺乏;固态发酵微环境利于微生物的分化,特别是丝状真菌分化代谢;所需设备不完善、缺乏在线传感仪器,机械化程度低,产品不稳定,重复性差;模拟自然生长环境,是微生物保持与自然界相似的生长状态,微生物是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生长,有可能产生一些通常液态发酵中不产生的酶和其他代谢产物,如霉菌毒素、分生孢子等。
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始终有游离水的流动,水是培养基中主要组分;微生物从溶解水中吸收营养物,营养物浓度始终不存在梯度;培养体系大多涉及气、液两相,而固相所占比例低,是悬浮在液相中,液相为连续相;接种比比较小,小于10%;微生物所需氧来自溶解氧,需要消耗较大能耗用于微生物溶解氧需求;气体循环和通气仅仅提供氧气和排除挥发性产物,代谢热量需要冷却水排除;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体系中;发酵结束时,培养基是液态状态,产物浓度低;使用稀释的培养基和较大体积的生物反应器,因此生产率较低;高底物浓度产生非牛顿流体问题,需要补料系统;由于需要克服液位差和气体从气相到液相的阻力,系统需要较高的气源压力;可实现有效混合,营养扩散通常不受到限制;高水含量使发酵温度控制容易,发酵设备庞大;发酵均匀;许多在线传感器的成熟,可以实现发酵过程控制;需要去除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分离设备的体积很庞大,费用高,而产物纯化比较容易;一般发酵原料需经过复杂的加工,消耗能量大;在好氧发酵中,需要克服静液层阻力才能供氧通过深的液层,消耗能量大;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热驱除比较容易通过冷却水控制,不存在通气造成水分缺乏;液体发酵环境抑制微生物分化代谢,不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所需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比较成熟;在人工液体培养基中均匀生长。
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区别

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区别
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区别如下:
1、全液态发酵法:用时短,操作简单,生产效率最高。
全生料液态发酵
2、串香法: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利用固态发酵的酒醅(香醅)进行串香。
或将酒醅与酒精混合然后复蒸取酒(浸蒸法)。
3、固液结合法:操作比较简单,物耗少。
液态发酵的白酒使用的原料单一,必须保证粮食没有发霉。
发酵液中香味成分来源贫乏,如酯类只能依靠酵母产生,而组成白酒的口味不可缺少的乳酸与乳酸乙酯含量就极少了。
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有以下不同:
1、固态发酵单粮多粮均可发酵,出酒较液态更有特色;
2、固态发酵使用传统酒曲,微生物易生长,酶系丰富,出酒香味物质丰富,总酸总酯含量高,口感有层次;
3、固态发酵过程粗放,不需严格无菌条件;
四川泸州瑞华生物制曲
4、废水比液态发酵少;
5、固态发酵劳动力需求大,发酵时间较长;
6、固态发酵出酒率比液态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态发酵:
培养基中没有游离水的流动,水是培养基中较低的组分;微生物是从湿的固态基质吸收营养物,营养物浓度存在梯度;培养体系涉及到气、液、固三相,气相是连续相,而液相不是连续相;接种比比较大,大于10%;微生物所需氧主要来自于气相,只需少量无菌空气,能耗低;气体循环和通气不仅可提供氧气和排除挥发性产物,而且也排除代谢热量;微生物吸附于固态底物的表面生长或渗透到固态底物内生长;发酵结束时培养物是湿物料状态,产物浓度高;使用浓缩的培养基和较小的固态发酵生物反应器,因此生产率高,而得率和生长速率低;高底物浓度可以产生高的产物浓度;由于系统压力低,所需通气的压力低;颗粒内的混合难以实现,且微生物生长受营养扩散的限制;有效去除代谢热苦难,易出现过热问题;发酵不均匀,菌体的生长、对营养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在各处都是不均匀的;由于缺乏有效在线测量手段,过程控制比较困难;由于产物高,提取工艺简单可控,因此没有大量有机废液产生,但提取物含有底物成分;一般可以使用固体原料,在发酵过程中,糖化与发酵过程同时进行,简化操作工序,节约能耗;在需要大量供氧过程中,空气通过固体层的阻力较小,能了消耗少,固态发酵中固体颗粒提供的液态表面积比深层液态发酵中气泡提供的界面高的多;固体培养基的水活度在0.99以下,适应于水活度在0.93-0.98的微生物生长,限制了应用范围,同时也限制了某些杂菌的生长;代谢热驱除比较苦难,主要依靠通气蒸汽冷却,易造成局部水分缺乏;固态发酵微环境利于微生物的分化,特别是丝状真菌分化代谢;所需设备不完善、缺乏在线传感仪器,机械化程度低,产品不稳定,重复性差;模拟自然生长环境,是微生物保持与自然界相似的生长状态,微生物是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生长,有可能产生一些通常液态发酵中不产生的酶和其他代谢产物,如霉菌毒素、分生孢子等。
液态发酵
培养基中始终有游离水的流动,水是培养基中主要组分;微生物从溶解水中吸收营养物,营养物浓度始终不存在梯度;培养体系大多涉及气、液两相,而固相所占
比例低,是悬浮在液相中,液相为连续相;接种比比较小,小于10%;微生物所需氧来自溶解氧,需要消耗较大能耗用于微生物溶解氧需求;气体循环和
通气仅仅提供氧气和排除挥发性产物,代谢热量需要冷却水排除;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体系中;发酵结束时,培养基是液态状态,产物浓度低;使用稀释的培养基和较大体积的生物反应器,因此生产率较低;高底物浓度产生非牛顿流体问题,需要补料系统;由于需要克服液位差和气体从气相到液相的阻力,系统需要较高的气源压力;可实现有效混合,营养扩散通常不受到限制;高水含量使发酵温度控制容易,发酵设备庞大;发酵均匀;许多在线传感器的成熟,可以实现发酵过程控制;需要去除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分离设备的体积很庞大,费用高,而产物纯化比较容易;一般发酵原料需经过复杂的加工,消耗能量大;在好氧发酵中,需要克服静液层阻力才能供氧通过深的液层,消耗能量大;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热驱除比较容易通过冷却水控制,不存在通气造成水分缺乏;液体发酵环境抑制微生物分化代谢,不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所需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比较成熟;在人工液体培养基中均匀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