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疗法最新版本
超声治疗标准最新规范

超声治疗标准最新规范超声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超声治疗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超声治疗标准规范:引言超声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等,对病变组织进行无创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适用范围超声治疗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疼痛治疗、肌肉骨骼疾病、肿瘤治疗、美容整形等领域。
设备要求1. 超声治疗设备应符合国家医疗器械标准,具备相应的安全认证。
2. 设备应具备稳定的输出功率和频率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治疗需求。
3. 设备应配备准确的温度监测和控制系统,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操作规范1. 治疗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频率、强度、时间等参数。
3.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4. 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随访和评估,监测治疗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
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超声治疗的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治疗前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4. 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疗效评估1. 治疗效果的评估应基于客观的临床指标和患者的主观感受。
2. 应采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如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评分等。
3. 治疗效果的评估应在治疗结束后的短期内和长期内进行,以全面了解治疗效果。
结论超声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严格遵守超声治疗的最新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优势,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超声治疗标准规范可能会根据地区、医疗机构和专业组织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1.患者取合适体位,治疗部位皮肤涂以接触剂(油剂或乳剂)。
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或浸入水中后,接通电源,根据需要选用连续或脉冲输出,调输出至所需剂量,调好定时装置。
2.常用方法
(1)接触法:①固定法:将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剂量一般为0.2-0.5W/cm2。
②移动法:将声头轻压并均匀接触治疗部位后,作缓慢往返或圆圈移动,速度以3~6cm/s为宜,常用强度为0.5~2.0W/cm2。
(2)水下法:在冷开水中进行。
超声头应密闭防水,与皮肤距离2~4cm,对准治疗部位,固定或小范围缓慢移动。
用于治疗凹凸不平的体表或局部疼痛敏感之部位。
声头表面与体表集聚的气泡应注意拭去。
(3)辅助器法:有水枕、漏斗、接管、反射器、凹镜及透镜等。
用于凹凸不平的体表及特殊部位,如眼等处治疗。
3.治疗结束,将声头拭净,并用75%乙醇擦拭消毒。
4.每次治疗8—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治疗中应询问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5.脉冲超声操作方法同连续超声治疗,一般剂量可稍大,时间可稍长(头颅及眼等部位例外)。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癌症的前景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癌症的前景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
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创的治疗方法,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前景。
一、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原理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它通过聚焦超声波束,将能量精确地聚集在肿瘤组织内部的小区域,导致该区域的温度升高。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实现肿瘤的热消融。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超声波通过皮肤和组织层透过到达肿瘤区域;其次,超声波被聚焦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形成一个高能量密度的焦点;然后,聚焦点内的温度迅速上升,使局部组织达到几十摄氏度的高温;最后,高温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1.非肿瘤治疗除了癌症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一些非肿瘤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该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子宫肌瘤等疾病。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或放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创伤和康复快等优势。
2.肿瘤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
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相比,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能够精确地聚焦在肿瘤组织内部,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其次,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无需手术切除或穿刺,避免了传统治疗中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术后恢复问题。
此外,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治疗过程短暂快速,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减少了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的负担。
超声波疗法

(二)温热作用 • 同一超声能量作用于人体,可因人体各组 织对超声能量吸收的不同,产热也不相等, 骨和结缔组织最显著,脂肪与血液最少, 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吸收超声能约大2倍, 神经组织又比肌肉组织约大 3 -4 倍,同时 在两种不同媒质的交界面上生热也较多, 特别是在骨膜上可产生局部高热,这在关 节、韧带等运动创伤的治疗上有很大意义。 所以超声波的热作用(不均匀加热)与高 频是与其他物理因子所具有的弥漫性热作 用(均匀性加热)是不同的。
几种物质的声速、密度和声阻
名称
空 水 石 蜡 油 钛 酸 钡 铝 人体软组织 肌 脂 骨 肉 肪 骼 气
声速米/秒
340 1500 1420 5000 6400 1500 1400 1580 3380
密度克/厘米
0.00129 1.000 0.835 5.4 2.7 1.06 1.07 0.95 1.80
(二)温热作用 • 超声温热效应可增强血液循环,加强代谢, 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的活力,降低 肌肉和结缔组织张力,缓解痉挛及减轻疼 痛,同时又可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起到 镇痛作用。
(三)化学作用 • 超声波能加速或抑制化学反应过程。其原 因甚多,如超声场中所产生的媒质质点之 间的摩擦力,能引起化学键的断裂,局部 高温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速度,被组织 吸收的超声并不能都转化为热能,而有一 部分消耗在蛋白质分子内的变化及空化形 成作用等,因而影响化学反应的过程。
15千赫、17千赫、 20千赫
超声波风速器
• 近年来超声波疗法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已远
远超过理疗科原来的一般疗法,如超声治癌、 泌尿系碎石及口腔医学的应用等,因此超声波 疗法的概念应有广义的(包括各种特殊超声疗 法)及狭义的(指理疗科常用的无损伤剂量疗 法)两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超 声波不仅用于治疗,还已广泛用于诊断、基础 及实验医学、因此已有“超声医学”之称。
超声疗法(标准版本)

超声疗法
1准备工作
①首先预热机器8—10分钟。
②备接触剂(液状石蜡、凡士林)及抹布(卫生纸或纱布)。
2治疗常规
①治疗部位须清洁并涂上接触剂。
②先将声头按贴在治疗部位,然后将输出机钮按顺时针方向调至所需量,作前后或旋转移动,移动速度以每秒5—10厘米为宜,不要停放不动。
③治疗时间结束后,先关闭机器输出,方可拿开声头。
④注意不能在声头无负载的情况下,开动机器,操作时应小心,不要碰撞声头,不要扭结导线。
3患者须知
①超声波治疗是应用频率为每秒80万次左右的机械振动波来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②治疗时一般没有什么感觉,偶会有些热感,如有痛感这是剂量过大的现象,应及时告诉工作人员。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名词解释超声间动电疗法:同时应用超声波与间动电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超声药物透入疗法:是将药物加入接触剂中,利用超声波把药物经体表透入人体的治疗方法,又称声透疗法。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超声雾化开放伤口疗法选择题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除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相反,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电致伸缩现象。
具有压电效应的石英晶体薄片在相应频率的高频电场作用下能准确迅速地随着交变电场频率而周期性地压缩和伸展,由此形成超声振动吸收系数与超声波频率的平方成正比频率越高,在同一生物组织中传播时吸收越多,半吸收层越小,穿透能力越小过高频率的穿透能力低,过低频率的组织吸收少干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超声波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叠加,而使质点振幅增大或减小的现象。
驻波:干涉的特殊现象,频率、振幅相同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的叠加。
1.弥散作用机制:行波场中的机械作用——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K+、Ca²+通透性改变——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强代谢——改善组织营养2.触变作用机制:热作用——增加肌腱和关节囊内的胶原纤维的伸展性,减少肌肉痉挛——减轻关节的僵硬度改变胶原组织及胶原分子之间的结合力——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变软、延长3.空化作用液体内部局部压力降低时,液体内部或液固交界面上出现的蒸汽或气体空泡的形成、发展和溃灭的过程。
有稳态空化和瞬间空化。
机制:超声波在行波场中周期性的压力改变——组织液体的压力改变——形成充满气体或水汽的微小气泡——气泡周围形成细小的涡流——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Na+,K+,Ca²+及其他离子与代谢产物进出细胞4.解聚作用使复杂蛋白解聚——影响酶活性,如关节内水解酶、还原酶活性增加促进药物解聚,使药物易透入体内而保持药物原有性能使细胞内胸腺核苷酸含量增高,影响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促进物质代谢。
超声波疗法.ppt

热作用
作用人体
空化作用
血管壁蠕动增加, 局部组织血流加快,
血液循环改善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离子重新分布,新陈代谢旺盛, 组织中氢离子浓度减低,pH值增加,酶活性增强,
加强组织再生修复能力,肌肉放松,肌张力下降,疼痛减轻或缓解
治疗作用
神经系统:对超声波非常敏感;大剂量的超声波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害;在一定剂量之内,其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是使神经兴奋 性增高,传导速度加快,减轻神经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损伤愈合——可用臂丛 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和恢复期;中枢神经促进血流加 快,加速脑细胞的恢复,我科可以脑循环或经颅磁,操作方便,剂量也容易把握, 所以虽有这样的作用,但不是首选。
超声波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 急性全身性感染 高热 活动性肺炎 出血倾向 严重支气管扩张 孕妇腹部 儿童骨垢 感觉神经异常的部位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产生声压,产生 的声压使液体中出现细小的空腔,即空化现 象。
空腔在声压的作用下来回振动,空腔周围产 生局部的单向的液体流动,这种非常小的液 体流动叫作微流
微流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膜两侧 的钾、钙离子的分布,因而加速组织修复过 程,改变神经的电活动,缓解疼痛。
超声波的治疗原理
体或液体激起固体强烈的振动产生,也可以 应用电声转换系统产生(电转换为声波机械振动)。
电声转换:利用高频电振荡经换能器把电能转换成机械振荡,产生超声波。
临床常用的超声参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的超声频率:
80~100万Hz
超声治疗剂量(声强) 瓦/平方厘米 W/cm2
常用的超声剂量在3 W/cm2以下,我科 的最大剂量2 W/cm2
不规则的人体表面,如手指、足趾、踝、肘等部位,需
癌症的聚焦超声技术疗法(HIFU)介绍

癌症的聚焦超声技术疗法(HIFU)介绍这是一种把超声波聚焦在中心的焦点区域,并根据热能以及气穴的作用杀死癌细胞的最先端的治疗方法。
聚焦超声技术疗法概念近年来,超声波技术在医学治疗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随着图像技术的进步,聚焦超声技术疗法(HIFU:High Intensity FocusedUltrasound)可以做到不用开刀就能破坏癌细胞,并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可以把HIFU看作是三次元放射线(射波刀、伽玛刀等)的超声波版本。
HIFU治疗装置,最初开发用于治疗经直肠导致的前列腺癌,此后开始尝试聚焦超声波的体外治疗。
目前我院使用的是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第三代FEP - BY 02 HIFU Tumor Therapy System”的最新机种治疗。
超声波能够不仅能即时地观察病变部位,也可以观察治疗后的整个变化过程,这是它的一个很大优势。
另外,能够实时观察治疗中的蠕动腹部脏器,这也是超声波的另一大优点。
我院的FEP‐BY 02 HIFU,在37厘米的球面体上排列着251个1.1 MHz 的超声波信号发送元素,它们聚焦至一点成为固定焦点。
多数的HIFU只能从下方照射,我们使用的HIFU运用两个装置因而可以从上下两方进行照射。
遇见肝癌和胰腺癌患者,如只从下方照射的话会很难精确地定位从而无法进行正确地治疗。
由于一次治疗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约99%都是从上方进行照射。
治疗原理HIFU集中身体内部的超声波,引起热能(热性作用)和气穴(非热性作用)使得癌组织坏死。
只在超声波的焦点产生热能,1次持续照射数秒,能够破坏3毫米x 3毫米x 10毫米范围内的癌细胞。
我们把超声波的入射角扩大到80°,为了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避免把皮肤表面的烧伤,这样能做到对其他内脏器官的影响控制在最小值。
一次照射范围为3毫米x 3毫米x 10毫米,反复照射。
通过反复照射来全面杀死癌细胞生体作用超声波起到的作用分为“热作用”和“非热作用”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治疗剂量→降低挛缩肌肉的张力,使肌纤维松弛而解除痉挛 ➢ 大剂量→改变肌肉的形态,引起肌肉损伤
➢ 结缔组织:对超声波的敏感性较差
➢ 对有组织缺损的伤口,小剂量超声波有刺激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 ➢ 对过度增生的结缔组织如瘢痕及增生性骨关节病,中等剂量的超
声波有软化消散的作用
介质
吸收系数(cm-1) 穿透深度(cm)
肌肉
0.20~0.25
4~5
肾脏
0.22
5
肝脏
0.17
6
脂肪
0.13
8
血液
0.02
50
血浆
0.007
140
水
0.0003
3300
实用文档
不同生物组织的半吸收层厚度
频率(MHz)
组织
半吸收层厚度(.8
肌肉
3.6
0.8
脂肪
6.8
0.8
➢ 目前物理治疗常用800~1000kHz
实用文档
超声波的产生
➢ 压电效应:机械能→电能
晶体
压缩或伸长
外力
受力面上产生电荷
➢ 逆压电效应:电能→机械能
晶体
压缩或伸长
交变电场
有规律的机械振动
➢ 医用超声波主要是利用逆压电效应产生,其频率取决于交 变电场的频率
实用文档
超声波的传播
➢ 依赖介质,纵波传播,方向性强 ➢ 传播速度
➢ 周围神经
➢ 小剂量→镇痛 ➢ 大剂量作用于末梢神经→血管麻痹、组织细胞缺氧→坏死
➢ 中枢神经
➢ 小剂量作用于大脑→脑血管扩张 ,加速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 小剂量作用于间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 小剂量作用于脊髓→改变感觉、运动神经的传导
➢ 自主神经
➢ 皮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 ➢ 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实用文档
对皮肤的作用
➢ 敏感性:面部>腹部>四肢 ➢ 治疗剂量→无明显红斑,改善皮肤营养、促进真皮再生 ➢ 大剂量→皮肤可有明显的热感及灼痛,甚至会引起表皮及
对骨骼的作用
➢ 小剂量(连续式0.1~0.4W/cm2、脉冲式0.4~1W/cm2) → 促进骨痂生长
➢ 中等剂量(1~2W/cm2) →骨发育不全,因此幼儿骨骺处 禁用
➢ 大剂量→骨折愈合迟缓,并损害骨髓 ➢ 一般认为超声波移动法大于3.25W/cm2的治疗剂量为危险
剂量
实用文档
对肌肉及结缔组织的作用
眼睛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实用文档
治疗作用
超声波
高强度、大剂量 (>3W/cm2)
低强度、中小剂量 (0.1~2.5W/cm2)
抑制、破坏
造成不可逆性 组织形态学变化
实用文档
刺激、调节
不引起或仅引起 轻微的可逆性 组织形态学变化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敏感性
➢ 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
➢ 与介质的特性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关 ➢ 同一频率的声波:固体>液体>气体
➢ 传播距离
➢ 频率↑→传播↓,频率↓→传播↑
➢ 散射与束射
➢ 频率愈高→束射
➢ 反射、折射与聚焦
➢ 声波在界面被反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声阻差 ➢ 声阻差愈大,反射程度也愈大
实用文档
几种介质的声速、密度与声阻
介质 声速(m/s) 密度(g/cm3) 声阻(105rayls)
第七章 超声波疗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朱秉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物理特性
超声波的产生 超声波的声场
实用文档
超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的 吸收与穿透
次声波<16Hz
声音16~20000Hz
超声波>20kHz
实用文档
概念
➢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 应的机械振动波
➢ 超声波疗法:是应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 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空气 水
液状石蜡 人体软组织
肌肉 脂肪 骨骼
340 1480 1420 1500 1568 1476 3380
0.00129 0.997 0.835 1.060 1.074 0.995 1.800
0.00043 1.47 1.18 1.59 1.68 1.41 6.18
实用文档
超声波的声场
➢ 声场:即介质受到超声振动能作用的区域,近场区(平行 射束),远场区(射束扩散)
➢ 固体<液体<气体 ➢ 半吸收层厚度↑→介质吸收↓→超声波穿透力↑
➢ 超声频率的影响
➢ 频率↑→吸收↑→穿透↓,频率↓→吸收↓→穿透↑ ➢ 目前常用于物理治疗的超声波频率为800~1000kHz,穿透深度约
为5cm左右
➢ 生物组织成分的影响
➢ 肺>骨>肌腱>肾>肝>神经>脂肪>血液>血清
实用文档
超声波在各种生物组织中吸收系数与穿透深度
实用文档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 心脏
➢ 小剂量→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心肌细胞修复 ➢ 大剂量→心脏活动能力及节律的改变 ,严重时发生心律失常,导
致心跳骤停,因此在心前区应用超声波要格外小心
➢ 血管
➢ 小剂量→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压下 降
➢ 大剂量→血管内皮肿胀,血液循环障碍
实用文档
➢ 声压:即声能的压力,具有周期性变化 ,稠密区-正压, 稀疏区-负压
➢ 声强:即单位时间内声能的强度,声波频率愈大,声能愈 强
➢ 临床常用的超声治疗剂量为0.1~2.5W/cm2 ➢ 中等治疗剂量的超声波可在组织中产生的声压约为±2.6
Atm(大气压)
实用文档
超声波的吸收与穿透
➢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 影响超声产热量大小的因素
➢ 超声剂量:声强↑→产热↑ ➢ 超声频率:频率↑→产热↑ ➢ 介质性质:黏滞性↑→半价层↓→产热↑
➢ 同种剂量下,骨与结缔组织产热最多,脂肪与血液产热最少
实用文档
温热作用
➢ 生物效应
➢ 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营养代谢 ➢ 降低张力及感觉神经兴奋性 ➢ 缓解痉挛及疼痛
➢ 作用特点
脂肪+肌肉
4.9
2.4
脂肪+肌肉
1.5
2.5
肌肉
0.5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治疗原理与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治疗作用
机械作用
温热作用
实用文档
理化作用
机械作用
压力差
速度差
改善组织营养
机械作用
镇痛 软化瘢痕
杀菌
“微细按摩”作用是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最基本机制
实用文档
温热作用
➢ 产热原理
➢ 组织吸收声能 ➢ 正负压力变化 ➢ 波的反射 ➢ 体液空化
➢ 产热不均匀 ➢ 血液循环影响局部升温
➢ 79%~82%的热经血液循环带走 ➢ 18%~21%的热由邻近组织传导散热
实用文档
理化作用
机械作用 温热作用
空化作用 触变作用
理化作用
弥散作用 对pH的影响
实用文档
对酶活性、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对自由基的影响
治疗作用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骨骼
肌肉及结缔组织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