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基础知识——史前人类研究
体质人类学特点

体质人类学特点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形态、生理、遗传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是体质人类学的一些主要特点:
1. 跨学科性质:体质人类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到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人类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2. 研究方法多样: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考古发掘、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全面地了解人类的身体特征和演化过程。
3. 研究内容丰富: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人类的骨骼、牙齿、皮肤、毛发等身体结构,以及人类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4. 重视实证研究:体质人类学强调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而不是仅仅依靠理论推测。
这使得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5. 关注人类演化史:体质人类学关注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试图揭示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系,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6. 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体质人类学还关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如何影响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和演化过程。
7. 应用价值: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还可以为医学、法医学、体育科学等领域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支持。
8. 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更精确地分析人类的遗传变异和演化关系。
人种起源

人种起源一、华夏人类的起源【体质人类学基本知识】在本文的一开始,首先需要纠正大家的一个传统观念:中国人皮肤的颜色不是黄色的,而是浅棕色的。
中国人眼睛的颜色不是黑色的,而是深棕色的。
中国人的头发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的,而是带有一点深棕色的。
对于中国人种族上的这种性状特征,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来源。
在此之前,我们又必须了解中国人的种族构成。
中国人的种族来源,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欧亚部落的血统,一部分是古亚洲人的血统。
古亚洲人是第一次出非洲的人群,而欧亚人是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中的第二次扩张的人群。
古亚洲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矮黑人(D-YAP),他们和非洲黑人(尼格罗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另一种是棕种人(C-M130)。
纯种的矮黑人是印度的安达曼人,东南亚的维达人等,而纯种的棕种人如今已不存在,但他们是蒙古人,女真人,澳大利亚土著等民族的直系祖先。
矮黑人,棕种人先后从亚洲南部北上东亚后,肤色变浅。
矮黑人中最进化的一支是日本的阿伊努人(虾夷人),它们是绳文人的后裔,也是大和民族的重要底子。
另外,西藏人中也拥有大量的矮黑人父系成分。
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被称为中东部落(F-M89),其中的一支演化为欧亚部落(K-M9),其余进化成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属于暗白人种。
欧亚部落的原始人种属于未分离的黄白人种,又演化成好几支。
其中一支形成东亚部落(NO-M214),被称为黄种人(又称华夏-芬兰人种),另有一支形成中亚部落,属于早期的白种人。
东亚部落的黄种人又分离为两支,一支是芬兰人,部分北亚人的直系祖先(N-M231)。
另一支则形成中国人,东南亚人的直系祖先(O-M175)。
在M175的基础上,东亚地区的黄种人演化为华夏,东夷,百越,苗瑶,百濮,南岛等一系列民族。
而中亚部落也分化为两支,一支是印第安人和他们的北亚祖先(Q-P36),一支是主流欧洲人和印度雅利安人的祖先(R-M207)。
其中进入欧洲的白种人是后来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波罗的人,克尔特人的主要祖先(当然这些民族还有少部分其他来源)。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
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
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与最早的人,改而采用另外的标志作为划分人与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
人类学概论重点

1、学习人类学的意义第一,认识人类自身第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第三,客观评价人类的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2、人类学的概念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从各个方面综合的考察人类、研究人类的生物性及其文化的发生、进化和当代的变异3、人类学的学科体系人类学可分为体质人类学和广义的文化人类学。
广义: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狭义:(民族学或社会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大致分为两类:1)研究人类如何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过程,主要是探讨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原因2)研究现代人类的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找出人类各项差异的型态并加以描述,同时也解释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 是人类学四个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它是利用人类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来研究远古人类文化的一门学问。
和人类学其他分支一样,考古学也总是通过研究某一特定时空的社会和文化来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
考古学由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组成。
前者主要研究文字系统出现之前的社会,后者集中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社会今天的考古学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门技术与文化考察高度融合的综合性学科。
今天的考古学在研究范围上也逐渐拓展,不仅研究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对现代生活的实物研究实例:“垃圾调研项目”语言人类学语言本来就是人类学的一个特征,没有语言就没法交流,没有相对复杂的语言就无法产生相对复杂的概念,没有概念就无法产生相对复杂的思维方式,缺乏思维就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是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动物。
语言人类学是着重考察人类各地语言使用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支学科。
根据其研究重点的不同,语言人类学又可以分为三部分:1)描述语言学,目的是系统研究语言的结构和用途2)历史语言学,它主要是研究语言的产生及其进化的历史3)社会语言学,目的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即语言和社会事实的关系,如阶级、种群、年龄、性别等文化人类学它所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侧重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体质人类学(第一讲)

国人成年后有关体质测量的多项调查值(括号内为调查样本数)
全国抽样平均值
男性(19519) 身高(厘米) 坐高(厘米) 体重(公斤) 肩宽(厘米) 骨盆宽(厘米 手长(厘米) 上肢长(厘米 小腿长+足高 小腿长(厘米 足长(厘米) 胸围(厘米) 170.3 92.1 58.5 38.6 27.5 18.5 73.5 44.1 37.2 24.8 85.7 女性(18387) 159.0 86.3 51.5 35.0 27.3 17.1 67.7 41.2 34.8 22.9 78.9
地质结构与生物化石间互为时间断代,或为地质探矿提供有用信息
4、体质人类学与生态学间的关系:
人类居住的环境与体质发育及健康密切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 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体质人类学与民族学之间的关系: 民族特征与风俗习惯导致体质间的区别。
民 风 、 民 俗
蒙古褶在我国不同地区出现比例的差异
广西 广东 福建 湖北 黑龙江 吉林 山东 无褶35.9 29.5 26.4 16.2 15.0 有褶64.1 70.5 73.6 83.8 85.0 12.2 10.0 江苏 27.3 藏族 黎族 壮族 朝鲜族
34.2 51.5 40.9 16.6 59.1 83.4
87.8 90.0 72.7 65.8 48.5
胚 胎 发 育 过 程 反 映 了 整 个 人 类 的 进 化 里 程 之 缩 影
二、体质人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1、体质人类学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2、体质人类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第01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2
一、人类的起源(续一)
人与猿的联系:从身体结构看:猿类躯干和人相近,骨盆结构比猴子更与人 相似,尾椎渐渐消失,锁骨发达,肋骨有12—13对。人的胎儿最初也有13对 肋骨,后来最后一对消失,才成为12对。生理特征:母猿有月经,且一胎一 只,胎儿发育期为8—9个月,和人十分接近。刚出生的猿幼子比成年的猿更 像人。此外,猿类的寿命也超过一般动物,可以达到几十年。血液:生物化 学证明,血缘相距很远的动物,其血液性质也不同,血液性质相近的动物, 血缘相对也会比较近。而猿类的血液和人一样,血型相应地分成A, B, O, AB 等血型。猿类染色体的位置和形态也与人相近,它们像人一样会得伤风感冒、 霍乱、梅毒、伤寒等,症状也相似。在猿的消化道中,有和人类似的寄生虫。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5
一、人类的起源(续三)
人种的形成和分类:划分人种的主要标准是五官和皮肤颜色等外在的特征。 在现代世界上,通常认为有三大主要人种:即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尼 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蒙古人种:形成于中亚和东亚干燥的半荒漠和草原地带,现主要分布在北 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和美洲,其中美洲的印第安人是大约5万年前通过 今白令海峡的大陆桥到达那里的。蒙古人种的皮肤棕色或淡棕色,黑色直 型发,体毛胡须稀少,鼻宽度中等。
欧罗巴人种:大约形成于南欧、北非和西南亚地区,皮肤呈白色或略白色, 有的为棕色。波型发,发色金黄或黑褐,鼻窄而高,体毛胡须浓稠。现分 布在欧洲、美洲、北非、西亚和印度等地。
体质人类学

(3)人类种族变异问题的研究
• 有关人类种族变异的研究内容又被称为人种学。与古人类 学研究不同,人种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 型在空间上的差异,即对分布于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内的各 人群之间体质特征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同时,也并不排 斥对时间问题的考虑。 • 当今世界各色人种的分类和分布进行研究; • 现代各人种的历史渊源研究。即探索人种起源和形成的时 间、原因和过程。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和 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各个人类群体或群体成员, 他们在流动迁徙和交错混杂中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的血缘 交流和基因重组合现象,从而导致某些新的种族类型不断 涌现;
(3)统计学分析
• 体质人类学着眼于人类群体体质的研究,因此其 考察的对象,除了那些稀少的化石材料之外,其 余各类样本的例数一般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必须首先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 据、资料进行处理。 •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在各种人类学标本之 间进行归类、对比和判别,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经 常使用的方法为多元分析法。统计学软件常用的 有SAS、SPSS。
(2)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体质人类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我们不仅要研究世界各地现 在生存着人们的体质现状,而且还要探讨他们的历史发展 过程。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类及其近亲— —高等灵长类动物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在时间上的变化的研 究。这部分内容通常又被称做古人类学,化石人类、化石 灵长类动物和现代灵长类动物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 由于人类与其近亲——高等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还需要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历史; • 探讨进化机制和进化动力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诸如“劳 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一系列 问题。
3、体质人类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人类学知识:人类演化史简介

人类学知识:人类演化史简介人类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生物学、文化、语言以及各个方面的人类研究学科。
人类学家使用考古、人类遗传学、人类行为学等科学方法学习人类的历史以及现代社会。
人类演化史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探究了人类进化的历程以及早期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本文将简单介绍人类的演化历史。
人类是大约6500万年前从恐怖鸟脱颖而出的,恐怖鸟是一种类似于现代企鹅的鸟类,栖息在南极洲。
在恐怖鸟的过程中,许多适应于水下生活的特征已经进化出来,这些特征包括扁平而有力的翅膀、水下视觉和油腺。
这些特征使得恐怖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水上猎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缩小了体型,逐渐进化成了一类叫做翼龙的飞行爬行动物。
同样的,翼龙的兄弟姐妹也向着其他方向进化。
西瓜果皮学家是从猴兄弟进化而来的。
人类和其他人猿(如黑猩猩和大猩猩)在演化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十分相似,大约在8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
在随后的演化历程中,人类逐渐进化成了现代人类的模样,跟现代的黑猩猩差异也越来越大。
在演化历程中,经历了数百万年的人类先祖,从食草动物转型成了食肉动物。
由于食肉动物具有更为灵活的身体和更复杂的大脑,人类的智力和技能表现出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到了1.5百万年前,智人共同进化的时间开始加速,其中包括了人类和尼安德特人。
当前已知的最古老人类化石大约在距今700万年的左右出现。
尽管当前的科学证据有限,也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在距今400万年的阿法尔猿和在距今300万年的奥斯特拉洛皮特库斯猿,分别标志着人类进化的一个关键节点。
尤其是后者,透过对于化石的分析发现,自由地站立的双脚已经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50万年,人类迅速发展,进化成为智人。
到了距今5万年左右,智人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了优势,成为了唯一生存下来的人类物种,促使我们成为了今天这样的人类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分别尝试着在荒凉、寒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中矢脊: ❖是颅骨正中一条隆起 的骨脊,也叫“矢状 脊”。 ❖猿人的中矢脊很显著; 早期智人减弱;晚期智 人和现代人一般没的或 不显著。
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额骨 蝶骨
顶骨
枕骨
耳孔
颞骨
颅骨侧面观
枕骨
矢状缝 顶骨
枕外隆突
颅骨后面观
顶骨 冠状缝
人字缝 矢状缝
额骨 鼻骨
颅骨顶面观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1>面颅(15块)
上颌骨2 ─ 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 围成鼻腔。
鼻 骨2 ─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下鼻甲2 ─ 位于鼻腔的外侧壁,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 泪 骨2 ─ 位于两眼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对薄而不规则的小骨片。 颧 骨2 ─ 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构成面颊及眼眶底和外侧壁的一 部分。 腭 骨2 ─ 位于上颌骨的后方。 犁 骨1 ─ 位于鼻腔内及颅下部,为一斜方形骨板,构成鼻中隔的 后下部。 下颌骨1 ─ 位于面颅的前下部、上颌骨的下方。
枕外隆突:位于颅后枕骨 上。在同一族群中,男性较 显突而女性较弱,幼儿缺乏。
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乳突:位于耳孔的 下方。在同一族群中, 男性的乳突较女性发 达。 低等猴类完全没有 乳突;类人猿的乳突 很小;猿人的乳突也 较小;智人阶段的人 类乳突逐渐发达。
第二节 中国发现的古猿类化石
2一、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下肢骨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1>颅骨 共29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 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功能和位置,又可细 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① 脑颅:共14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 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② 面颅:共15块,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 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 态。
人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这一结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 过程。
从猿到人
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18 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在《自 然系统》一书中创立了科学的生物分类 系统,并提出了人猿相近的理论。
体质人类学基础知识
——史前人类研究
第一节 体质人类学基础
一、体质人类学同考古学的关系
❖体质人类学,是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为研究 对象的学科。 ❖人类有两重属性,即自然的属性和社会文化 的属性。 ❖研究人体的体质人类学,同研究人类文化的 考古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体质人类学同考古学的关系
❖体质人类学确定的人类发展阶段,是旧石器文化分 期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1>脑颅(14块)
额 骨1 ─ 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 顶 骨2 ─ 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 枕 骨1 ─ 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 蝶 骨1 ─ 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颞 骨2 ─ 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 筛 骨1 ─ 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 听小骨6 ─ 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体质人类学对古猿类和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对于究 明人类自身的来源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
❖体质人类学对人类种族的研究,对于探讨有关民族 的族源、文化的迁徙、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重 要的意义。
❖体质人类学对人骨性别、年龄的鉴定,对于考古学 探讨古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1. 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206块,依据形态可分为长骨、 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形态:
<1> 长骨 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 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 骨、肱骨、尺骨、挠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 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 的跗骨等。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4> 下肢骨(共62块) 髋 骨2 ─ 位于臀部,属不规则骨。 股 骨2 ─ 位于大腿部,是人体中最大和最长的长骨。 髌 骨2 ─ 位于股骨下端髌面上,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胫 骨2 ─ 位于小腿内侧,是小腿主要的负重骨。 腓 骨2 ─ 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不直接负重。 足 骨52 ─ 由跗骨7×2、跖骨5×2、趾骨14×2构成。
1.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骼的形态分类
<3> 扁骨 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 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颅骨部位 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规则骨 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 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二、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颅骨
上肢骨
躯干骨
人体骨骼依据结 构、功能、位置 又可分为颅骨、 躯干骨、上肢骨、 下肢骨四个部分:
髋骨 胫骨 膑骨
椎骨
肋骨
腓骨
足骨
股骨
骶骨
肩胛骨
锁骨
肱骨
尺骨
桡骨
手骨
髋骨
腰椎
坐骨大切迹
尾骨
骶骨
犬齿 门齿 前臼齿
臼齿
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眉弓:位于眼眶的上方。
猿人的眉弓异常发达,且左右 相连,呈横行而突出的屋檐状; 早期智人的眉弓也较发达,但左 右眉弓不相连;晚期智人和现代 人进一步减弱。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3> 上肢骨 共64块,有以下几类骨骼: 锁 骨2 ─ 位于胸廓前上方的颈椎两侧。 肩胛骨2 ─ 位于背部上外方的第2 ─ 7肋骨之间, 为三角形扁骨。 肱 骨2 ─ 位于臂部。 尺 骨2 ─ 位于前臂内侧(手臂下垂、掌心向外 的姿态时)。 桡 骨2 ─ 位于前臂外侧。 手 骨54 ─ 由腕骨8×2、掌骨5×2、指骨14×2 构成。
梨状孔 上颌骨2
额骨1 鼻骨2 泪骨2
颧骨2
颅骨正面观
下颌骨1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2> 躯干骨 共51块,构成躯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几类骨骼: 椎 骨26 ─ 计有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 尾椎1。 肋 骨24 ─ 是细而长呈弓形的扁骨,分别与胸椎 和胸骨相关节,构成胸腔。 胸 骨1 ─ 位于胸前部正中,是一浅居皮下的扁 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