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软件设计总结.doc
南京邮电大学matlab软件设计(超详细)doc综述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学院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块名称:___MATLAB软件设计专业班级:__通信工程姓名:____ ____学号:___实验日期:2013年 6 月 17—28日实验报告日期: 2013 年 7 月 1 日一、要求练习的实验部分1.在时间区间 [0,10]中,绘出t e y t 2cos 15.0--=曲线。
程序:t=0:0.1:10;y=1-exp((-0.5)*t).*cos(2*t);plot(t,y,'r-');shg结果:2. 写出生成如图E2-1所示波形的MA TLAB 脚本M 文件。
图中虚线为正弦波,要求它的负半波被置零,且在23处被削顶。
程序:t=linspace(0,3*pi,500);y=sin(t);a=sin(pi/3);z=(y>=0).*y;z=(y>=a).*a+(y<a).*z;plot(t,y,':r');hold on;plot(t,z,'b-')xlabel('t'),ylabel('z=f(t)'),title('逐段解析函数')legend('y=sin(t)','z=f(t)',4),hold off结果:3. 令⎥⎥⎥⎦⎤⎢⎢⎢⎣⎡=987654321A ,运行 [U,S,V]=svd(A);tol=S(1,1)*3*eps; 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sum(diag(S)>tol) - rank(A) 是多少 ? (2)S(1,1) - norm(A) = 0 是多少 ? (3)sqrt(sum(diag(S*S))) - norm(A,'fro') 的结果是什么 ? (4)S(1,1)/S(3,3) - cond(A) 的结果是什么 ? (5)S(1,1)*S(2,2)*S(3,3) - det(A) < tol 的运行结果是什么? (6)V(:,1)'*null(A) 得到什么结果 ? (7)abs(A*null(A)) < tol 得到什么结果 ? (8) U(:,1:2) = = orth(A) 的运行结果是什么 ?程序:clear;clc;disp('设 A=[1,2,3;4,5,6;7,8,9],得')A=[1,2,3;4,5,6;7,8,9] %一个3*3矩阵disp('设 [U,S,V]=svd(A),得')[U,S,V]=svd(A) %奇异值分解(SVD)USV:U m*m酉矩阵 V n*n酉矩阵 S 对角阵disp('设 tol=S(1,1)*3*eps,得')tol=S(1,1)*3*epsdisp('设 a=sum(diag(S)>tol) - rank(A),求 a')a=sum(diag(S)>tol) - rank(A)disp('设 b=S(1,1) - norm(A),求 b')b=S(1,1) - norm(A)disp('设 c=sqrt(sum(diag(S*S))) - norm(A, fro ),求 c')c=sqrt(sum(diag(S*S))) - norm(A,'fro')disp('设 d=S(1,1)/S(3,3) - cond(A),求 d')d=S(1,1)/S(3,3) - cond(A)disp('设 e=S(1,1)*S(2,2)*S(3,3) - det(A) < tol ,求 e')e=S(1,1)*S(2,2)*S(3,3) - det(A) < toldisp('设 f=V(:,1) *null(A),求 f')f=V(:,1)'*null(A)disp('设 g=abs(A*null(A)) < tol,求 g')g=abs(A*null(A)) < toldisp('设 h=U(:,1:2) == orth(A),求 h')h=U(:,1:2) == orth(A)结果:设 A=[1,2,3;4,5,6;7,8,9],得A =1 2 34 5 67 8 9设 [U,S,V]=svd(A),得U =-0.2148 0.8872 0.4082-0.5206 0.2496 -0.8165-0.8263 -0.3879 0.4082S =16.8481 0 00 1.0684 00 0 0.0000V =-0.4797 -0.7767 -0.4082-0.5724 -0.0757 0.8165-0.6651 0.6253 -0.4082设 tol=S(1,1)*3*eps,得tol =1.1223e-014设 a=sum(diag(S)>tol) - rank(A),求 aa =设 b=S(1,1) - norm(A),求 bb =设 c=sqrt(sum(diag(S*S))) - norm(A, fro ),求 cc =3.5527e-015设 d=S(1,1)/S(3,3) - cond(A),求 dd =-8设 e=S(1,1)*S(2,2)*S(3,3) - det(A) < tol ,求 ee =1设 f=V(:,1) *null(A),求 ff =设 g=abs(A*null(A)) < tol ,求 gg =111设 h=U(:,1:2) == orth(A),求 hh =1 11 11 1结果分析:由上面的结果得出如下的题目答案:(1)sum(diag(S)>tol) - rank(A) 的结果是0;(2)S(1,1) - norm(A) = 0 的结果是0;(3)sqrt(sum(diag(S*S))) - norm(A,'fro') 的结果是3.5527e-015;(4)S(1,1)/S(3,3) - cond(A) 的结果是-8;(5)S(1,1)*S(2,2)*S(3,3) - det(A) < tol 的运行结果是1;(6)V(:,1)'*null(A)的结果是0;(7)abs(A*null(A)) < tol 的结果是111 ;(8)U(:,1:2)==orth(A)的运行结果是1 11 11 14. 求积分dt t x⎰0]sin[cos ,π20≤≤x 。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场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各种系统,例如电话、电报、电视、互联网等。
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性能,需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
本实验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中,我们以MATLAB软件为基础,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信源(source)、调制器(modulator)、信道、解调器(demodulator)和接收器(receiver)。
在模型中,信号流经无线信道,受到了衰落等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系统模型的参数,例如信道的衰落因子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
同时,我们还模拟了不同的噪声干扰场景和信道状况,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以及仿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噪声干扰场景中,系统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例如信道的衰落和干扰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信道干扰和衰落程度越大,系统则表现得越不稳定。
最后,我们还评估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多组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理解了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多种仿真。
同时,我们还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以及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信工程科目学习总结范文

通信工程科目学习总结通信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通信工程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也深刻地认识到了通信工程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通信工程科目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通信工程基础知识通信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需要涉及到众多领域的基础知识。
比如,通信协议、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电路分析等等。
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各种原理和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
通过学习,我对通信工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通信工程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需要我们掌握各种通信技术和协议的实现方式,对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有所了解,以及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有一定的认知。
同时,我们还需具备较强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通信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技巧。
三、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作为一门信息领域的科学技术,通信工程面临着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工程也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同时,通信工程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政策法规的变化、技术标准的升级等,需要我们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敏锐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通信工程是一门宏大而综合的科学技术,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同时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有意识地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持续提升自身。
这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科目,但也是一门非常有前途和应用价值的学科。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姓名:李傲班级:14050Z01学号: 1405024239实验一: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1、实验目的: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环境,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熟悉基本操作,并使用其做出第一个自己的project,并截图2、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1.7进行练习2>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10,幅度为(1+学号*0.1)V)、及其平方谱分析;并讨论定时窗口的设计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仿真:图1系统连结图(实验图中标注参数,并对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结论输出信号底部有微弱的失真,调节输入的频率的以及平方器的参数,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波形失真,对于频域而言,sin信号平方之后,其频率变为原来的二倍,这一点可有三角函数的化简公式证明实验二: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中的线性系统图符。
2、掌握典型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
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实验原理:2、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出一个低通滤波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截图,要求在所截取的图片上用便笺的形式标注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
学号统一使用序号3、实验仿真:系统框架图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图4、实验结论对于试验中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不太容易确定,在输入完通带宽度、截止频率和截止点的衰落系数等滤波器参数后,如果选择让SystemView 自动估计抽头,则可以选择“Elanix Auto Optimizer”项中的“Enabled”按钮,再单击“Finish”按钮退出即可。
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抽头数通常抽头数设置得越大,滤波器的精度就越实验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AM)(1学时)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
3、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南京邮电大学软件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软件设计实验报告模块名称Visual C++专业广播电视工程学生班级B100117学生学号B10011714学生姓名王建明指导教师田炜题目一:P021E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该系统要求对一个文本文件中的容进行各种常规操作,例如:(1)编辑文本;(2)保存、打开指定位置的文本文件;(3)具有输入输出界面。
1、问题分析与方案设计。
本次程序主要为了让我们了解C语言中对于文件的一般操作。
文件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操作系统是以文件为单位对数据进行管理的,也就是说,如果想找外部介质上的数据,必须先按文件名找到所指定的文件,然后再从该文件中读取数据。
C语言把文件看作是一个字符(字节)的序列,即由一个一个字符(字节)数据顺序组成。
根据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ASCII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ASCII文件又称文本(text)文件,他的每一个字节放一个ASCII代码,代表一个字符。
二进制文件是把存中的数据按其在存中的存储形式原样输出到磁盘上存放。
在文件系统中,“文件指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在进行关于文件操作的C程序时,会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的文件指针(FILE *fp),以便于C语言程序能够准确的对文件进行访问及操作。
本次实验程序包含了简单地对于文件的打开、插入、删除、查找、替换、显示、保存的操作,通过对于文件指针的运用以及各种文件指令的运用,基本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在本次实验中,按照顺序程序的设计方法,加以熟练地运用C程序中主函数与一般函数之间的熟练调用,顺利的实现了实验要求的各种结果。
程序中用到的核心方法包括: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文件的定位以及文件的出错检测等。
其中包括了fopen、fclose、fputc、fgetc、fread、fwrite、rewind、fseek、ftell和ferror等函数。
这些函数对算法的实现起了很大的作用具体算法实现过程如下图所示。
通讯工程个人总结

通讯工程个人总结通信工程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作为一名通信工程学习者,经历了很多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这个个人总结中,我将回顾过去的学习和实践,总结个人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通信工程的学习给予了我深入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机会。
通过学习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等课程,我对通信的基本原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我学习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和信道编码等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了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的优缺点。
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我得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其次,通信工程的学习也让我了解了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的流程与方法。
在通信工程实践课程中,我学习了通信系统规划、网络设计和信号处理等内容。
我了解了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包括核心网、边缘网和终端设备。
我学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和用户终端设备的设计和配置,掌握了常见的通信网络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践项目,我不仅熟悉了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信工程的学习也培养了我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通信工程实践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实验和项目任务。
在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了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团队中,我还学到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何与他人高效沟通。
这些能力对我未来的工作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通信工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创新和发展的机会也在不断涌现。
我相信,通信工程的学习使我具备了适应行业变化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我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在通信工程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
我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我也参加了一些专业性的比赛和活动,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竞争,不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大学通信专业知识点总结

大学通信专业知识点总结一、通信基础知识1. 通信概述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过程,通过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件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两大类。
2.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指由发送方、接收方、信道、编解码器、信号处理等多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用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通信系统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多个层次。
3. 信号与系统信号是信息的载体,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系统是指通信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合体,包括信号处理系统、调制解调系统、传输系统等。
4.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使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压缩率高、灵活性强等优点。
5. 基带信号与带通信号基带信号是未经调制的原始信号,带通信号是经过调制处理的信号,它在频率上被限制在某个带宽内。
6. 调制技术调制是指将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形成带通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7. 解调技术解调是指将经过调制处理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解调技术有幅度解调(AM)、频率解调(FM)、相位解调(PM)等。
二、无线通信技术1. 无线信道特性无线信道是指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信号,它受到多径效应、衰落、多径干扰等各种影响,因此信道特性不稳定。
多址接入技术是指在同一信道上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的技术,常见的多址接入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
3. 无线信号调制技术无线通信中常用的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其中频率调制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4. 无线信号解调技术解调技术是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无线信号的解调技术包括幅度解调(AM)、频率解调(FM)、相位解调(PM)等。
5. 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是指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号传输技术,包括频率选择、信道编码、信道解码等。
通信工作总结

通信工作总结
这个月的通信工作总结如下:
1. 本月我们成功完成了公司的内部通信系统的升级工作,所有员工都已经顺利迁移至新系统,并且反馈都非常积极。
2. 在外部通信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包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公司动态、参加行业展会和举办线上活动等。
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我们还针对客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改进。
客户对我们的服务质量也非常满意。
4. 在团队内部沟通方面,我们加强了部门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协调能力。
总的来说,本月的通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软件设计总结第一章1、通信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传递或交换信息2、通信的要素:通信实体(自然人、计算机、通信中断等)、传输信道(电路、无线信道、卫星信道、计算机网络等)、交换网络( PSTN、INTERNET等)、通信协议(七号信令、 TCP/IP 、SIP 等)3、通信的分类:1、基于连接的通信(需要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通信连路或连接,如电话、传真等)2、基于无连接的通信(在通信实体之间不需要建立通信链路或连接,如短信、即时消息等)4、通信软件:能够实现在两个或多个实体(计算机、电信终端、交换设备等)之间传递或交换信息功能的软件称为通信软件5、通信软件的特点:1、基于通信协议或者信令系统2、运行时间长(电信软件)3、基于有限状态机4、大部分是嵌入式软件6、通信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准确、完整地交换信息,必须对信息交换的顺序和条件、交换信息的格式和内容等做出约定,这一整套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7、通信软件开发过程1、需求分析—解决“做什么”问题分析用户要求、系统与外界交互信息情况和软件运行环境等2、概要设计—解决“系统架构”问题设计系统结构、模块间信息交互情况以及数据结构等3、详细设计—解决“如何做”问题描述系统行为、制定测试计划等4、代码生成—解决“系统实现”问题代码自动生成、人工编码、编译调试、系统生成第二章1、协议开发过程1、开发新的协议(协议环境分析、协议功能设计、协议元素设计、形成协议文本、协议描述、协议验证)2、实现具体协议(协议分析、协议设计、协议描述、协议验证、协议实现、协议测试、协议维护)3、两者最大的区别:1、开发新的协议是从无到有,产生一个新的协议。
成果是协议标准文本,具有可实现性2、实现具体协议时在具体应用环境下实现一个协议。
成果是协议软件,具有可运行性、可维护性的特点2、协议分析1、协议环境分析1、n 层用户的要求2、( n-1 )层通道的性质3、n 层协议实体的工作模式2、协议功能分析1、连接控制管理2、通讯方式管理3、数据发送 / 接收管理4、数据安全与可靠性5、发送 / 接收控制6、中继与路由选择7、通道管理8、其他功能3、连接管理需求(有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永久连接服务);连接管理:建立、撤销、复位、恢复4、广播与组播需求1、广播:指一个 n 层用户发出的数据报,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用户都能够接受到2、组播:指一个或多个 n 层用户发出的数据报,在网络中有一组用户可以接收到该数据报,授权用户可以加入或退出该组5 、协议接口:服务原语( SAP) = 服务动作 + 原语类型1 、服务请求原语: x-request :用户协议2 、服务指示原语: x-indication :协议用户3 、服务响应原语: x-response :用户协议4 、服务证实原语: x-confirm :协议用户6 、服务证实方式类型1 、用户证实方式2 、协议证实方式3 、无证实方式4 、三种特殊方式(查询类服务、设置类服务、告警类服务)7 、通讯方式需求1 、单工 / 半双工 / 全双工2 、同步 / 异步8 、数据需求1 、数据形式(块、流、批处理)2 、数据长度(定长、不定长)9 、服务质量指标:1 、安全性:鉴权、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2、可靠性:完全性、非二义性、时间有序3、性能:吞吐率、时延、抖动、差错率10、( n-1 )层通道形成方式1、独占方式:实体之间分别建立连接2、共享方式:多个协议实体共享一条连接3、无连接方式:协议实体利用下层提供的无连接服务进行通讯11、( n-1 )层通道部分指标1 、RTT( round trip time)2、数据的可靠性3、通道可靠性4、报文最大长度5、通道工作方式12、 n 层协议实体的工作模式1、点到点模式2、多点模式3、主从模式4、平衡模式5、中转和路由13、连接控制管理1、连接的建立、维护及释放的管理2、连接的合法性检查3、密钥交换4、QoS协商5、资源分配与回收6、连接目标名与地址的翻译UDP)则提供无14 、传输控制协议( TCP)具有连接控制管理功能;用户数据报协议(连接的数据包传输15、通讯方式管理1、半双工通讯: n 层协议要进行“发信权”管理2、全双工通讯: n 层协议要具有并发的收发功能16、数据发送 / 接收管理1、PDU的封装 / 解封装2、SDU分段 / 装配3、SDU拼接 / 分离17、术语解释:1、SDU(服务数据单元):服务原语中携带的用户信息2、PDU(协议数据单元):分为数据 PDU和控制 PDU3、PCI(协议控制信息)18、数据安全与可靠性1、加密2、解密3、校验和(奇偶校验、累加和校验、 CRC校验)4、前向纠错( FEC)19、哈明码 *20、发送 / 接收控制1、顺序控制2、重发控制3、速率流控4、抖动控制5、窗口流控21、中继与路由选择1、中继网关(传输层)、路由器(网络层)、网桥(数据链路层)、中继器(物理层)2、路由选择(静态、动态)22、通道管理1、通道的形成2、监视通道状态3、处理通道故障4、共享通道控制第三章1、协议设计内容(协议结构、协议机制、协议元素、协议状态机)2、协议结构设计:为实现协议功能,从总体上来考虑协议实体的结构框架(结构类型、结构风格)、功能块组成、功能块之间的关系3、协议的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分层、分阶段、分类4、协议分层设计1、将协议实体分成多个子层来实现2、通过划分子层可以使复杂协议的结构变得清晰3、分层增加了子层间的通信,协议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4 、协议分层的例子:局域网中的数据链路层分成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5 、协议分阶段设计1、协议分阶段是指把协议分成多个运行阶段,每个阶段只需要部分协议功能工作2、协议分阶段的依据是协议的运行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3、协议分阶段的例子:传输层协议分成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阶段、数据传输阶段、释放链接阶段6、协议分类设计1、协议分类指的是当协议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或需要适应不同的下层通道时,把协议分成不同的类别,每类协议只适用于一定用户和一定通道2、协议分类可以起到简化协议的作用7、协议机制设计1、协议机制指的是实现协议功能所采用的方法、策略、算法等2、设计协议机制时,除了保证实现协议功能外,需要重点关注:1、协议运行效率:是否满足实时性要求2、资源利用率:主要指存储资源的利用率,这涉及到协议的运行效率和吞吐量3、异常处理:正确处理异常情况,才有可能保证协议的可靠运行8、TCP协议建立连接的实现机制1、采用三次握手方式2、连接的双方同时发起连接请求的连接建立过程9、TCP协议释放连接的实现机制1、双方分别关闭本方的输出流2 、关闭本方输出流后仍可接收对方法来的PDU3 、先释放连接的一方收到对方最后一个PDU后,要延迟一段时间才结束,以保证确认 PDU达到对方10、 TCP协议重发控制机制( TCP采用自适应方式确定定时长度)1、测量 RTT2、计算平均值3、计算变化量11、协议元素设计1、一般来说,协议有以下六种元素组成:1、服务原语和服务原语时序;2、协议数据单元( PDU)和 PDU交换时序;3、协议状态;4、协议事件;5、协议变量;6、协议行为12、服务原语是协议与用户的接口,用户通过服务原语得到协议提供的服务,协议实体功过服务原语得到服务要求和返回结果13、服务原语有四种类型: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14、不同的服务动作决定了不同的服务要求15、 PDU和 PDU交换时序1 、对等协议实体之间交换信息均以PDU为单位, PDU格式严格定义了信息的内容和含义2、PDU格式设计:定义每个 PDU的数据结构、字段格式和信息含义等3、PDU交换时序设计1 、即规定一方收到某个PDU后应该回送什么PDU或可以回送哪些PDU2、PDU的交换时序必须包括正常情况和各种异常情况16、协议状态是指协议在运行过程中等待输入事件时所处的状态17、协议状态可分为:1、局部状态:只涉及单个协议实体,反映单个协议实体所处的状态2、全局状态:参与执行某个协议功能的所有协议实体(包括下层通道)的状态之和18、协议状态设计应遵守的原则:1 、当协议实体向对方发送不同的PDU,等待对方响应时,应设置新的状态2、当协议实体占用资源情况发生变化时,应设置新的状态3、当下层通道状态发生变化时,协议状态也应改变19 、协议事件是指协议的输入或激励。
协议的输入包括三部分:1、来自本方的服务原语; 2、来自对方协议实体的PDU; 3、来自内部的定时器信号(超时)20、协议事件设计就是列出所有的协议输入事件21、由于服务原语和 PDU已经设计好,这里只需要设计定时器及定时时长,定时时长可以根据 RTT来确定22、协议变量是指协议中用到的各种变量都可以称为协议变量23、与其他软件一样,协议软件中的变量也分为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和临时变量24 、协议行为是指协议在状态转换(迁移)过程中执行的操作。
这些操作包括:1、输出信息( SDU和 PDU); 2、设置定时器(开始计时); 3、复位定时器(停止计时);4、修改协议变量; 5、执行一系列动作(操作)的过程(函数);6、其他操作(如读、写文件等)25、在有些情况下,协议过程中一些协议动作的执行是有条件的,描述这些约束条件的语句称为谓词。
谓词一般用布尔表达式来表示26、协议状态机1、描述协议状态的迁移情况2、反映协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什么协议状态下,什么输入事件驱动什么协议过程,协议过程在什么条件下执行什么协议动作,协议状态如何改变等3、事件状态表4、有限状态机27、协议事件状态表举例1、TCP协议事件状态表2、TCP协议输入事件表3、TCP协议输出事件表28、有限状态自动机S:系统状态集,状态数有限I:系统初始状态, i ∈SE:输入字母集T:转移函数集,是从 SxE 到 S 的映射29、扩展有限状态自动机S:系统状态集,状态数有限I:系统初始状态, i ∈SE:输入事件集T :转移函数集,是从SxE 到 S 的映射30 、扩展有限状态自动机举例:TCP协议的有限状态机第四章第六章1 、SDL( spec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language)是ITU-T提出的一种形式化描述语言,由ITU_T Z.100建议定义2、SDL的应用领域是实时系统3、SDL基于的数学模型1、系统行为:环境←信号→ SDL 系统系统、环境、交互、信号4、系统的行为可通过可通信的扩展有限状态自动机来描述:1、系统由扩展的有限状态自动机组成2 、扩展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具有与外界通信的能力:输入/ 输出动作5、SDL中的基本概念: SDL系统结构、 SDL文法概述6、SDL的基本语法:1 、包( package):包中定义的内容是可重用的,SDL2000允许各种图都可引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