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之——1手太阴肺经完整版12
十二经脉太难记?请看这篇十二经脉解读汇总。内附歌诀、高清大图

十二经脉太难记?请看这篇十二经脉解读汇总。
内附歌诀、高清大图腑脏十二经穴起止歌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
足胃承泣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
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
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
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
胆家瞳子髎窍阴,厥肝大敦期门至。
(1)肺经(LU)【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十二经穴始终歌,学者铭于肺腑记。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从腋下臑内萦。
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遂入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
膨膨肺胀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肺所生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
肩背痛是气有余,小便数欠或汗出。
气虚亦痛溺色变,少气不足以报息。
(2)大肠经(LI)【歌诀】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内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环骨肌后缘,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大肠脉,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
循臂入肘行臑外,肩腢前廉柱骨旁。
会此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
挟口人中交左右,上挟鼻孔尽迎香。
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
中医经络之手太阴肺经

小结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别, 鱼际拇指白肉际, 少商甲角如韭叶。
23
手太阴肺经
刺灸注意事项: 中府不可深刺;少商治实证热证用三棱针刺出 血;尺泽、太渊不宜用直接灸。
24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 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 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
手太阴经之络穴
16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②头痛,颈项强痛,齿痛,口眼 喎斜;③上肢不遂。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可灸。
经渠 jinqu(LU 8)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
5
手太阴肺经
3.手太阴肺经异常时的身体表现 (肺,皮肤)
6
中府 zhongfu(LU 1)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
寸,平第 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痛 ;②肩背痛。 【特异性】 肺之募穴; 举例:《扁鹊心书》bi'a
7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可向内侧深刺,防止伤及肺脏;可灸(艾炷 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配伍应用:中府配肺俞为“俞 募”配穴,治疗咳喘、胸痛;
云门Yunmen( LU2)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
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 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当锁 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陷的 中点处取穴。
十二经脉
人体的总理
--手太阴肺经
1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胸──手
2
手太阴肺经
3
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共11穴)me:2008-03-12 来源:中医世家作者:中医教材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
(1)中府ZhōngFǔ[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云门Yúnmén[定位]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 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天府Tiānfǔ[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4)侠白Xiábái[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手太阴肺经动态图及详解

手太阴肺经动态图及详解“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
手太阴肺经为行走于上肢,内属于肺,阴气盛的经脉。
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
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一、经脉主治病症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出息,溺色变。
(《灵枢·经脉》)本经异常就出现下列病症:肺部胀闷,膨膨而咳喘,咽喉肿痛,严重时交捧双手,心胸闷乱,视物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穴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缘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当气盛有余时,可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而气虚不足时,则见肩背冷痛,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二、手太阴络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
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灵枢·经脉》)。
手太阴络脉,名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一寸半处的分肉之间,走向手阳明经脉;与手太阴经并行,直走入手掌中,散布在大鱼际部。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
手太阴肺经为行走于上肢,内属于肺,阴气盛的经脉。
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穴),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穴),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太渊穴),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穴)。
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穴)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经脉主治病症《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出息,溺色变。
”肺部胀闷,膨膨而咳喘,咽喉肿痛,严重时交捧双手,心胸闷乱,视物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缘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当气盛有余时,可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而气虚不足时,则见肩背冷痛,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手太阴络脉《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
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太阴络脉,名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一寸半处的分肉之间,走向手阳明经脉;与手太阴经并行,直走入手掌中,散布在大鱼际部。
其病为实证,手腕和手掌部灼热;虚证,张口出气、尿频、遗尿。
十二正经图解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十二正经图解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小博按:这是网上已被转载多次的既漂亮又实用的东东,现对原帖作二次整理,转帖于此,供同道学习参考。
说明:各图中蓝色按钮为重播键,绿色按钮为播放键,红色按钮为暂停键,黄色按钮为循行路线说明键,标注有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是对本经循行线路的分段标示。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小博按:这是网上已被转载多次的既漂亮又实用的东东,现对原帖作二次整理,转帖于此,供同道学习参考。
说明:各图中蓝色按钮为重播键,绿色按钮为播放键,红色按钮为暂停键,黄色按钮为循行路线说明键,标注有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是对本经循行线路的分段标示。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太阴肺经穴位歌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主要穴位说明: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聚集的中央)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气虚,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阂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医治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医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会聚的穴位。
主管一切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绝对凹点。
医治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惹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里面骨头边缘。
医治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十分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医治热性病。
咳、喘无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医治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本经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妨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图解(手太阴肺经)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图解(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臂骨下廉,出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之端。
”上臂骨下廉之“臂”字,原缺拟补。
中府本经承肝经足厥阴之气,内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为呼吸外气之府库。
又以本经之气,由本穴出中达表,因名“中府”。
本穴原名“府中俞”,又名“膺中俞”,后人简称“中府”。
盖以本经之气由内府输出也。
即出纳外气,经气随之通行之过栈也。
本穴功用与云门略同。
俱能舒达内藏抑郁之气。
《针灸大成》谓治少气不得卧。
按中医病理,少气之人,多喜静卧。
今言不得卧,乃气郁于上,非气亏于中也。
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
本穴为肺藏之募穴。
按“募”字之义,汇也,聚也。
古时招兵,曰募兵。
即聚集壮丁,而拣选之也。
按针灸治疗多在调气,如行气、导气、提气、降气,均以理气为务。
又针下有感谓之得气,捻转提插谓之行气,下针之时或在呼气,或在吸气;总不离乎调理其气。
故于穴位命名,多取气、水、云、天、海、泉、溪、泽。
虽曰丘、陵、关、室,亦怀通、降、容、泻之意。
•【特定穴】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穴法】第1步:正立或正坐位,双手叉腰;第2步:在锁骨外侧下缘的三角窝处即是云门穴;第3步:从此窝正中垂直向下量1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症;②肩背痛。
•【艾灸参数】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经验应用】①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内伤咳嗽;配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②《马氏温灸法》: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肿。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一、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一)经脉循行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经脉循行特点•体表路线: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
•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
并于胃、气管、喉咙联系。
(二) 腧穴概要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举例1.尺泽(Chǐzé, LU 5) 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太渊(Tàiyuān, LU 9)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LI.)(一)经脉循行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中府 zhongfu(LU 1)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 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 仰卧位,在胸壁的外上部,平第一肋 间隙,距胸骨正中线6寸处取穴。 【特异性】 肺之募穴;手、足太阴经之交会穴。 【功用】 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经络腧穴各论
——之十二经脉
2019/12/30
1
十二经脉
人体的总理
--手太阴肺经
2019/12/30
2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 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 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 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 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 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 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2.其它:心动过速,上臂内侧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向前臂部放
散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19/12/30
19
侠白 Xiabai(LU 4)
【配穴】
1.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
2.配郄门、间使、大陵、内关、天宗,通经活络止 痛
2019/12/30
3
2019/12/30
4
手太阴肺经
循行方向:
胸
─
─
手
起止穴:起于中府──
止 于 少 商 共 11 穴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
示
意
:
联系脏腑器官:胃、肺、
大肠、喉咙。
2019/12/30
5
手太阴肺经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咽喉肿痛 B 经脉病: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
2019/12/30
7
手太阴肺经
三、腧穴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11个穴位)中府、云门、 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 少商等。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别,
鱼际拇指白肉际, 少商甲角如韭叶。
2019/12/30
寒冷、疼痛。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部病证,以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019/12/30
6
手太阴肺经
3.手太阴肺经异常时的身体表现 肺经异常不通时,人体易出现的毛病: 肺经异常时,会出现胸闷、咳嗽、气喘、气 短、心烦不安等症状。也会出现鼻塞,感冒,流 涕、伤风怕冷等症状。 肺经异常时,容易导致皮肤的改变,如一些 过敏性皮肤病、色斑、无光泽等。
【功用】
调理肺气,安神定志。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煤气中毒;
3.其它:鼻出血,吐血,肩臂部疼痛。
【刺灸法】
剌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向臂部或肘
部放散。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19/12/30
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
正中线6寸。
【取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当锁骨
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陷的中点
处取穴。
【功用】
清肺理气,泻四肢热。
2019/12/30
12
云门Yunmen( LU2)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胸痛、哮喘; 2.其它:肩关节周围炎。 3.肺及支气管疾患时常在此处过敏压痛。
2019/12/30
10
中府 zhongfu(LU 1)
【配穴】:
1.配肺俞,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
止咳的作
用,主治外感咳嗽。
2.配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
3.配意舍,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
2019/12/30
11
云门Yunmen( LU2)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
2019/12/30
9
中府 zhongfu(LU 1)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 扩张。 2.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 定的诊断价值。 【刺灸法】 剌法: 1.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2.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3.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刺伤肺脏。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2019/12/30
14
天府 Tianfu ( LU 3 )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 腋前纹头下3寸处。
【取法】
坐位或卧位,在腋前皱壁上端下 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取穴。简便取 法: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 侧处是穴。
2019/12/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天府 Tianfu ( LU 3 )
2019/12/30
17
侠白 Xiabai(LU 4)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
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 肘横纹上5寸处。 【取法】 坐位或卧位,在天府下 1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取穴。
2019/12/30
18
侠白 Xiabai(LU 4)
【功用】
宣肺理气,宽胸和胃。
【主治病症】
【刺灸法】
刺法: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前 胸及腋下放散。 2.针刺时不可向内深刺,以防刺破肺 脏,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2019/12/30
13
云门Yunmen( LU2)
【配穴】
1.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 胸中痛。 2.配肺俞,有清宣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中府、隐白、期门、肺俞,有通经活络,疏肝理 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胁痛。
16
天府 Tianfu ( LU 3 )
【配穴】
1.配臑会、气舍治瘿瘤 (《千金要方》); 2.配合谷治鼻衄 (《百症赋》)。
3.配肩髃、曲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上臂疼痛 4.配合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鼻衄。 5.配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有行气活血,
解郁散结的作用,主治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