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手太阴肺经-推拿按摩手法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中医说百病始于气,人体的气若出了毛病,会引发各种疾病。
而人体的各种气,皆由肺脏调控。
因此,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
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针灸按摩肺经的穴位来治疗,它上可以疏解肝经失调引起的气血郁结,中可运化胃肠的浊气,下可补肾中的亏虚。
所以学习中医经络保健,先从肺经的穴位开始。
肺经的穴位都能治疗与肺相关的疾病,肺开窍于鼻,所以鼻子的毛病与肺经有关;还有,肺经与喉咙有关,所以嗓子的问题能从肺经上得到解决;另外,肺经与感冒有关、与皮肤有关……肺经主全身之气,治疗全身之病肺经有11个穴位,而且都在胳膊和手上,与下半身的脾经是一条经。
1、生闷气揉云门穴其实,打通经络,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排除浊气。
云门穴是肺经的第二个穴位。
为什么先讲云门穴呢?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找到这人上标志,其他穴位就好找了。
找云门穴方法,就是只穿背心,两手叉腰,对着镜子,就能看见肩膀的锁骨旁边有个窝,窝的中心点就是云门穴。
“云”是流动的气体,“云门”的意思就是这里是一个气体宣发的地方。
很多人爱生气,气完就憋在那里了,宣发不出去,于是循着肺经走到四肢,就会造成四肢烦热、特别燥、心里堵闷、掌心热等症状。
这时,使劲点揉云门穴,一般就会打嗝,郁气怒气就发出去了。
2、咳嗽气喘揉中府穴中府穴是肺经的一个募穴,也是脾肺两经交会的一个穴,这个穴调气最好。
如果人体的气乱了,就爱咳嗽、哮喘、堵闷,会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在云门穴下边1寸处。
“中”指中气,就是脾肺之气,脾和肺合起来的气叫中气。
如果经常觉得气不够使,喘不上气来;或是大便时无力;或是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而中府穴就是专门调治中气不足的,如果身体的气乱了,爱咳嗽、哮喘、堵闷,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还可以防治心绞痛,经常有心绞痛的人,按中府这个地方肯定很敏感,因为这块有瘀阻,所以经常要通通中府穴。
十二正经之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图

十二正经之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图3、手太阴肺经循行图(3——5时)手太阴肺经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手太阴肺经所属穴计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共十一穴。
手太阴肺经的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穴【图解中府穴位的位置】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中府穴位于腋下上方一寸或者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胀满等;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3、其他:提高性欲、丰胸、治疗高血压、胸痛、肩背痛等;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等。
【温馨提示】按摩中府穴的手法: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太大的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就行。
养性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绞痛。
有心绞痛的人按这里肯定很敏感,因为有淤阻,所以要经常通通中府穴。
云门穴【图解云门穴位的位置】云门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云门穴位于人体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按摩云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按摩云门穴的功效:止咳平喘、清肺除烦、通利关节【温馨提示】云门穴位配伍:云门穴配中府穴、大陵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隐白穴缓解治疗主胸中痛。
针刺云门穴的方法:云门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
人体经络——手太阴肺经,按摩及功效详解

人体经络——手太阴肺经,按摩及功效详解
手太阴肺经上共有11个穴位,首穴中府、末穴少商,其中2个穴位是在前胸上部,其他9个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
心经脉循行路线
起于脑,从胸部往下经大肠、肺及咽喉,然后到体表,从肩窝的中府穴,手臂内侧、肘、腕,运行到手臂末端的少商穴。
另有一条分支从手腕延伸到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
联系脏腑
肺、胃、大肠。
功效与主治
手太阴肺经以肺为中心,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中医认为肺的功能重括了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打通手太阴肺经可以治疗胸部满闷、咳嗽、气喘、耳鸣、鼻血、扁桃体发炎锁骨上窝痛、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此外,对皮肤瘙痒也事一定的疗效。
疏通方法
按摩、拍打、刮痧、气功、拔罐、艾灸、气功、瑜伽都可以刺激手太阴肺经一的穴位,达到打通经脉的,加强肺功能的作用。
呼吸系统障碍、患有气喘的人应该练习气功八段锦。
也可以练习瑜伽中的勇士变化式、头膝式、拜月式。
通过练习可以放松手臂、肩、背,活络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不通畅会影响体内废弃物的排出,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可以采用拍打法疏通经络。
一手四指并拢、由轻到重施力,从肩膀向手臂沿着经络线的方向拍打。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doc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十二经络养生法一、手太阴肺经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
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
(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
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
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附图在第四页)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左右各11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本经所主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
本经主治病证:肺、胸、咽喉。
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云门(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胸前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热。
天府(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3寸处。
主治: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侠白(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4寸处;或肘横纹上展5寸处。
主治:咳嗽,气短,气喘,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尺泽(手太阴肺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孔最(手太阴肺经穴;郄穴)位置:小臂掌面桡侧,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与太渊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展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位置:小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展1.5寸,肱桡肌与拇长肌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
经渠(手太阴肺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展1寸。
肺经的按摩调理

肺经的按摩调理
肩背部的疼痛、感冒咳嗽嗓子疼、肘部的酸痛,凌晨的3到5点钟规律性不舒服,都是肺(心)的毛病,肺经就可以调理肺脏。
肺为手大阴肺经,[阴升阳降]规律,肺经络循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上行经胃口过膈属肺。
从肺系[气管及喉咙]横走浅出侧胸上部(中府),沿上肢内侧前缘,手少阴心经与手劂阴心包经之前,经过肘关节,腕后寸囗部,沿手掌大鱼际缘,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下接手阳明大肠经)。
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就像夫妻关系,一方生病,另一方就照顾。
肺经有病用大肠经穴位治疗,(治疗肺病原理)。
肺循行有两个路线:(一个体内循行),起于中焦跟脾胃有很密切的联系)。
(另一个体外胸上臂、四肢经络循行)。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3个穴位定位与梳理方法
中府穴两手叉腰找到锁骨找到肩峰肩峰与锁骨下凹坑(云门穴),中府穴在云门穴下一寸(定位),按揉有酸胀感,用中指(顺9圈,逆9圈)每次5组。
尺泽穴,掌心向上,找肘横纹,从外向內推,推到一根筋,推不动凹坑的地方(尺泽穴)有酸胀感,用敲打的方法,用左手肢侧敲打,由轻到重,有节律性敲打90次。
根据个人情况敲打次数加减,局部的红、淤青、晕斑、属于正常。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心肺疾病(肘)调理。
尺泽穴冶疗肩部疼痛。
鱼际穴按压有酸胀感,顺9圈、逆9圈,每次五组。
鱼际可冶手指疼痛,揉理从胸走手。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
如果把⼈体⽐喻成⼀个家,那么肺经⼀定是个称职的管家。
所有⼊⼝的⾷物,经过胃部的消化之后,哪些有⽤,哪些没⽤;哪些保留,哪些扔掉,都有它来掌握。
不仅如此,⼿太阴肺经还起到帮助肺⽓宜发,调理全⾝⽓⾎的作⽤,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找它来帮忙。
⼿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太阴肺经,主要功能是帮助肺⽓宜发,调理全⾝⽓⾎,是⼈体最为重要的⼀条经脉。
它不仅能够反映肺的疾病,⽽且还能够治疗和保健呼吸系统。
⼿太阴肺经的循⾏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左右共计22⽳。
其循⾏路线是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然后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横膈膜,⼊属于肺脏⽓管,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进⼊⼨⼝(⼿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经过鱼际,沿着其边缘,到达⼤拇指末端。
肺经还有⼀条⽀脉,它从⼿腕⾻处的列缺⽳分出,⼀直沿着掌背⾛向⾷指指端,与⼿阳明⼤肠经相接。
⼿太阴肺经上的疾病肺经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只要保证肺经的畅通⽆阻,就可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的⾝体会出现以下这些⽑病。
外经病的症状是:沿肺经循⾏路线上,锁⾻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有⿇⽊、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脏腑病的症状是:当本经经⽓出现异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喘、⽓短、⼼烦不安;⽽⼜因为肺与⼝腔和⿐⼦相通,所以也会出现感冒、⿐塞、伤风怕冷、流涕等症状。
由于肺经主要联系着肺脏,因此这条经脉上的腧⽳都能够治疗咳喘、上⽓、烦⼼、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肺经与⼤肠经互为表⾥,所以如果⽣了肺病,还会影响到⼤肠的相关功能,进⽽发⽣便秘、泄泻等疾病。
由于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也有调节⼈的情绪的作⽤。
当情绪异常时,可以尝试着做⼀些有强⾝健体作⽤的⽓功和导引术。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图解(手太阴肺经)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图解(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臂骨下廉,出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之端。
”上臂骨下廉之“臂”字,原缺拟补。
中府本经承肝经足厥阴之气,内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为呼吸外气之府库。
又以本经之气,由本穴出中达表,因名“中府”。
本穴原名“府中俞”,又名“膺中俞”,后人简称“中府”。
盖以本经之气由内府输出也。
即出纳外气,经气随之通行之过栈也。
本穴功用与云门略同。
俱能舒达内藏抑郁之气。
《针灸大成》谓治少气不得卧。
按中医病理,少气之人,多喜静卧。
今言不得卧,乃气郁于上,非气亏于中也。
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
本穴为肺藏之募穴。
按“募”字之义,汇也,聚也。
古时招兵,曰募兵。
即聚集壮丁,而拣选之也。
按针灸治疗多在调气,如行气、导气、提气、降气,均以理气为务。
又针下有感谓之得气,捻转提插谓之行气,下针之时或在呼气,或在吸气;总不离乎调理其气。
故于穴位命名,多取气、水、云、天、海、泉、溪、泽。
虽曰丘、陵、关、室,亦怀通、降、容、泻之意。
•【特定穴】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穴法】第1步:正立或正坐位,双手叉腰;第2步:在锁骨外侧下缘的三角窝处即是云门穴;第3步:从此窝正中垂直向下量1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症;②肩背痛。
•【艾灸参数】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经验应用】①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内伤咳嗽;配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②《马氏温灸法》: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經筋圖手太陰肺經經別循行路徑圖
循行路線:
1.起於中焦
2.下絡大腸
3.還循胃口
4.上膈屬肺系
5.出腋下
6.至肘中
7.入寸口
出大指之端
手太陰肺經
肺乃主氣,司呼吸,主皮毛,肅降,通條水道,主節制。
刺激此穴,氣(能量)能透過經絡(氣走的路線)傳入肺產生止咳的作用。
因為它又主皮毛,所以又是有名的保健美容四大名穴之一。
經常揉壓或艾灸本穴,可以美容肌膚潤毛髮,更能提高免疫抵抗力,比較不容易得外感疾病(例如感冒)。
現代醫學常治疾病
手太陰肺經。
起於中府,止於少商,左右各11穴位。
中府穴(氣喘/氣管炎/肩背痛) 治療:及喘息的特效穴。
【取穴】 1. 乳頭外開2寸上按取第三第四肋骨之間是穴。
2. 鎖骨外端凹陷處向下移2寸位置。
雲門穴(胸痛/胸悶) 位於鎖骨正下方的凹陷中,也就是鎖骨和上臂骨頭的交界。
取第一第二肋骨之間是穴,鎖骨下方,與肩部關節間凹陷處
「雲門」跟下方一指寬的「中府」穴是強化呼吸系統的重要穴道,再順便說,此兩穴也是淋巴聚集之處,女性朋友請切記,這是預防乳癌的重要穴道。
天府穴(腻充血/嘔吐/鼻出血)---腋窩橫紋頭直下四橫指處。
俠白穴(心痛/喀血)--伸臂仰掌,從肘橫紋(尺澤穴)上量5吋處取之
天府穴下一指寬處
尺澤穴(咳嗽/肘關節痠痛)-在肘窩橫紋上,大筋外側之大凹陷處
尺澤穴位於手肘內側橫紋外三分之一點上
孔最穴(痔瘡/頸痛)--位置在手肘窩紋靠拇指的外側往下四個手指寬
(也就是一個巴掌)處。
列缺穴(頭痛/顏
面神經麻痺/鼻
塞)
將雙手的拇指和食指都伸開,兩手虎口自然平行交叉,
食指盡端,找到在骨的縫細中就是列缺穴。
經渠穴(喉痛/胸痛/嘔吐)--取穴法:伸臂仰掌從腕橫紋上量一寸,與尺澤穴相對
太淵穴(牙疼/感冒)—位於手掌下,手腕之拇指側的橫紋頭,大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在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有脈搏跳動之處。
魚際穴(咽喉腫痛/失聲/咳嗽)--第一掌骨中點,赤白肉際取穴。
少商穴(退燒/扁桃腺腫大/中風)--
【取穴】伸大指,取拇指內側,爪甲角1分許是穴位。
【應用】1、治咽喉症的主穴,咽喉腫痛特效穴,亦為起死回生之妙穴。
2、中風 , 熱厥(氣閉昏倒) , 喉腫狂疾症之特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