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经络腧穴学各论:手太阴肺经

凹陷处。
功用:清泻肺热,和胃理气,舒筋止痛。
本穴为肺经合水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针 刺此穴可泻本脏之热,还可滋肺阴。 (1)肺胃病证: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胁胀满,急性
吐泻。肺结核,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绞肠痧。 (“合主逆气而泄”,可以治疗脏腑气机上逆和下泄的病症,如 肺气上逆诸症及胸满咳喘等。)
第三章 经络腧穴学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
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联络)大肠,返 循胃口,上膈属(联系)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中府穴),沿上 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支脉从腕后(列缺穴)到食指桡侧端,与手阳 明大肠经相接(商阳穴)。
一、经脉循行
【语释】
–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 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 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 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 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 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 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1)肺系及心胸病证: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
痛,咳吐脓血,喉痹,鼻塞,汗出等。现代用于治疗支气 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等。肺与支气管的疾患,常可 在此穴出现压痛。此穴为治疗心肺疾患的常用穴之一。
(2)本经所过病证:肩背痛,腹痛,咽喉痛等。 (3)其他:浮肿,呕吐,食不下。
云门 LU2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 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 线6寸。
浅述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首

虽然中焦产生气血但是这样的气血是没有活力的,血气的运行还是要依赖肺气的推送,脾胃化生 的气血必须先上注于肺,才能流注于十二经脉,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正如《灵枢·营卫生会》 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 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 于经遂,命日营气。”《灵枢·营气》亦持此说:“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 中,部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灵枢·运输》中也有这方面的论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 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这些文章所叙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
浅述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首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胡锋
【摘要】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气血运行的主要干道。手太阴 肺经是十二经脉起始经,为气血流注的始发经。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脉这个通道的发端必是气 血之源。但是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不起始于肺。 【关键词】手太阴肺经;中焦;十二经脉起始经
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其精微物质“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故中焦为气血生化 之源。肺经作为十二经之始,’它的起点在气血之源的中焦是必然的。十二经脉为何以肺经为始,而不 从胃经或其他经脉起始?
经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行血气”(《灵枢·本脏》),十二正经首尾相接、相互联通在身体形成一 个完整的气血运行通道。那么手太阴肺经为什么“起于中焦”,便迎刃而解,作为气血通道的起始部 位必然要与气血的来源有关,而“血气”的产生则有赖于后天脾胃运化饮食水谷的给养。水谷入胃以 后,其精微之气通过中焦散发上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水谷精微之气上注于肺脉后,才化生为血。这和 现代医学中肺吸入的氧气对血液的生成作用是相似的。《灵枢·决气》中:“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是谓血”。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十二经络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经络。
学习十二经络的名称和走向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
下面是一个记忆口诀,帮助您快速记忆十二经络的名称和走向。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每个经络的名称和位置:1.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肺经藏于肺脏之中),经三焦,至手厥阴心包经。
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指端,经手阳明大肠经合谷,至鼻孔处。
3.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孔内,至足阳明胃经合谷。
4.足太阴脾经:起于足阳明胃经合谷,经胸部,至足太阴脾经合谷。
5.手少阴心经:起于心包经合谷,经心中,至手少阴心经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太阴心经少冲,经手太阳小肠经少泽,至手太阳小肠经天池。
7.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经足太阳膀胱经率谷,至足太阳膀胱经承山。
8.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太阳膀胱经承山,经足少阴肾经涌泉,至足少阴肾经然谷。
9.手厥阴心包经:起于手少阴心经然谷,经手厥阴心包经间使,至手厥阴心包经青灵。
10.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厥阴心包经青灵,经手少阳三焦经營门,至手少阳三焦经渊液。
11.足少阳胆经:起眉毛间,经足少阳胆经环跳,至足少阳胆经丘墟。
12.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少阳胆经丘墟,经足厥阴肝经行间,至足厥阴肝经大敦。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记忆口诀来帮助记忆:太阳、阳明、太阴肺,肺经藏于脏中间。
手太阴的位置还得记,经过三焦到手心。
从手心到指末端,手阳明大肠经怎么走?经过合谷再到鼻,千万别记反脚。
鼻孔处起足阳明胃,合谷之后继续记。
胃经连至足太阴,合谷在胸部停。
接着到脾经处,再找足太阴。
经着胸、臂再到脚,走到脚趾再见。
心包经过手少阴,心中穿行心火旺。
记住心经少冲是那儿,手太阳小肠经细数。
经络穿越手臂线,到了手太阳小肠经天池。
最后串联脚上的膀胱,到睛目内眦见起。
脚上的膀胱经过率谷,到脚跟再忆心头。
绕过肾经的地方,到脚心然谷入。
手心抵达间使间,到青灵结束心包舞。
少阳三焦从青灵起,營门燃烧缓慢移。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范本模板】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概述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手太阴——从胸走手。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2、经脉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概述大肠经—--在体内属大肠络肺从手走头,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接肺经于手指端,交胃经于鼻翼旁. 2、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概述胃经-—在体内属胃络脾,足阳明—从头走足。
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 2、经脉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阴经之一,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
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本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中文名手太阴肺经出处《黄帝内经》类别中医基础术语概念十二经脉之一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经脉循行原文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⑴,下络大肠,还循胃口⑵,上膈属肺。
从肺系⑶,横出腋下,下循臑内⑷行少阴⑸、心主⑹之前,下肘中,循臂内⑺上骨⑻下廉⑼,入寸口⑽,上鱼⑾,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⑴中焦--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
⑵胃口——《铜人》注:“胃之上口,名曰贲门。
”⑶肺系——元·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也。
”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⑷臑内--臑音闹。
指上臂。
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⑸少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
⑹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
⑺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即掌侧。
⑻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⑼廉——指侧边而言。
⑽寸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⑾鱼,鱼际--“鱼”或称“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的边缘部分。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孙立艳肺经在人体的十二经脉中地位非常特殊。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悬命于天”就是说人如果不呼吸天上的空气就活不了,那么人体与天上的空气相连的就是肺,所以,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可见肺经“主气、司呼吸”的重要性。
另外,肺在人体内脏中居于最高的位置,被称为“华盖”,负责气的宣发肃降。
人体气的运行与自然界气的运行一样。
就像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上为什么终年积雪?就是因为它海拔很高,地气上升后在这里凝聚成了雨雪,雨雪不断融化孕育了长江和黄河。
肺就是人体内的喜马拉雅山,它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发挥会使气不断地转化,通达全身,使全身水液运行、输布和排泄正常。
所以,中医有“肺为水之上源”一说。
一旦病邪入侵肺经,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人体呼吸功能和水液代谢就会出问题,各种咳嗽、气喘、流涕、水肿等症就会相继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手太阴肺经。
一肺经循行手太阴肺经是新学者入手最简单的一条经脉,它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
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肺经病变如果我们的肺经出现病变,就会出现胸部满闷,咳嗽,咳痰、气喘,流涕、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水肿、肩背及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另外,肺在志为“悲”,肺经病变往往人会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气短、抵抗力下降、情绪忧伤。
三对应经络每日凌晨三至五点(寅时)手太阴肺经当令,本经属肺,络心,与大肠经互为表里。
四肺经养生1.按时辰养肺——更科学肺经在一天不同的时辰里表现的强弱差异很大,我们可以根据肺经的强弱变化进行养生。
例如,凌晨3点到5点(寅时),肺经当令,此时经过肝经代谢净化后的新鲜血液开始流过肺经,人体开始由静变动,正是阴阳转化的重要阶段,此时我们需要深度睡眠来配合气血输布全身,所以,此时睡眠好的人清晨起来会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经络养生】十二正经之一:手太阴肺经

【经络养生】十二正经之一:手太阴肺经独善其身不如兼济天下,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黄帝内经》中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观点。
经脉的对人的身心整体起到重要的维系作用,决定了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好转,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从传统导引的理论观之,经脉内连脏腑,外连膜络,把各自为政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为一个整体,是养生导引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学是中医导引的基础,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
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暂时只能发现一些经络现象,经络的原理和实质尚无科学的诊断,这也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中医的根据,殊不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数千年,皆依赖祖国医学。
相传,在神农时代,神农氏“尝百草”,就已经开始了中医中药的广泛实践。
道心君每天与诸位分享一条经络。
首先,我们看一下按经络循行顺序的第一条经络: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灵枢·经脉》中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手太阴肺经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我们主要掌握中府至少商这一段经脉主干即可)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尺)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一、手太阴肺经1、经脉概述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手太阴——从胸走手。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2、经脉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1、经脉概述大肠经---在体内属大肠络肺手阳明经---从手走头,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接肺经于手指端,交胃经于鼻翼旁.2、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足阳明胃经1、经脉概述胃经——在体内属胃络脾足阳明—从头走足。
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2、经脉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肺经走向:(如下图)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
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
向上穿过膈肌;
属于肺脏;
从“肺系”(肺与气管、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云门);
向下沿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向下到肘中(尺泽),
沿前臂内侧桡骨下面的边缘;
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向上到大鱼际;
沿着鱼际的边际;
出大指的内侧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一直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每本书都会介绍每条经络的走向,看字闲乱就看图,一眼就看明白了。
能不能背下来无所谓,不过这里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
什么叫相表里呢?说的白一点,就
是肺与大肠关系非比寻常,有经络相连,它俩在五脏六腑里面最亲,是亲哥俩。
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肺经这条经络共11个穴位。
手外翻取手内侧外线即为肺经,中医理念讲求离穴不离经,先把这条经络的位置找到,穴位找不准也没关系,从上往下缕,哪疼摁哪,绝对不会出错,有人会问,我疼的这个地方对比穴位图怎么没穴位?这没关系,没有穴位的地方中医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阿是穴。
意思就是:阿-叫的疼,是-是这里疼。
只要是痛点,就把它揉到不痛了,经络就通了,俗话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疼嘛。
会找经络了,也能找到痛点了,下一步就需要知道治什么病了。
既然是肺经,那就跟肺有关的病都可以找这条经络,如:咳嗽、支气管炎、咽喉炎、鼻炎、胸闷、哮喘等等。
还有肺主皮毛,这点也需要注意,皮肤问题也可以来找肺经。
大肠有一些疾病有时也要求助肺经,因为它俩是亲哥俩嘛,肺经是哥哥如果有事了,自己解决不了,只能找大肠弟弟来解决了,其他器官跟自己不是亲戚,想管也没那份闲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经络啥病都治了,那要穴位干啥用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一个房子中的电路来说,整个电路就相当于身体的经络,如果有电路出现问题,比如电灯不亮了,肯定要缕通过电灯的电线了,从头缕到尾,累得要命,不过也可以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而解决问题,而穴位就像是电路中每个节点的开关,电灯不
亮,我第一个检查电灯的开关,开关没问题我再检查连接电灯的总开关,使解决问题简单化。
现在咱们就了解几个重要穴位开关的位置,为以后解决“电灯”不亮做准备。
这样才不会手忙脚乱的乱缕穴位啦。
按照经络的走向,肺经是从胸走手,先说第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中府。
中府:中气之府。
啥叫中气?脾肺之气就是中气,记住这个穴位是以肺补脾,兼治脾肺两脏就够了。
此穴也是肺的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称为“募穴),汇聚的就是肺气。
位置很好找,人体中线,量六寸(自己四个手指除拇指并拢为三寸,量两次即可);
天府:这个穴位更好记,专治过敏性鼻炎。
找这个穴位就更容易了,两手臂平举,鼻尖点向手臂的位置就是了。
尺泽:补肾大穴,对高血压哮喘有特效。
位置很好找,手臂中心外侧就是,摁摁,哪疼就是了。
孔最:所有的孔都归它管,鼻孔、毛孔,连痔疮也有疗效。
且可以治急性肺病。
列缺:古语有云:头项寻列缺。
重中之重的穴位。
太渊:补气大穴,如有哮喘,喘不上来气的症状,这个穴位可以帮很大的忙。
而且太渊是脉之会穴,跟“脉”有关的也通治。
如:静脉曲张啊,心血管之类。
肺经是所有书中所讲的第一条经络,统领地位无可厚非。
先把头头抓住,后面一串也就不远了。
(转自you_leer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