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赔数据指标介绍
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

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断增强,保险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作为一项金融服务,保险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理赔,即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提供相应的赔偿。
然而,保险理赔涉及到很多环节和指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监测理赔指标的变化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
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理赔速度。
理赔速度是衡量保险公司处理赔案的效率和速度的指标。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希望能够尽快得到赔偿,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尽快处理理赔申请。
保险公司应该通过监测理赔速度指标来评估自己的理赔流程是否高效,是否存在瓶颈,从而及时进行改进。
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理赔率。
理赔率是指保险公司实际支付的赔款金额与保险费收入之比。
保险公司在设计保险产品时,会根据风险评估和赔付能力来确定保费,但实际理赔情况可能与预期有所偏差。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监测理赔率,及时调整保费水平,以保证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中的第三个重要指标是理赔满意度。
理赔满意度是指被保险人对保险公司理赔服务的满意程度。
保险公司应该通过监测理赔满意度指标来了解被保险人对理赔流程、赔偿金额、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从而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提高理赔服务质量。
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指标。
比如,理赔准确率是指保险公司对理赔申请的审核准确率,保险公司应该通过监测理赔准确率指标来评估自己的审核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误判情况。
另外,理赔成本是指保险公司处理理赔申请的成本,保险公司应该通过监测理赔成本指标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保险公司理赔监测指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理赔速度、理赔率、理赔满意度等指标,保险公司可以及时调整理赔流程、保费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被保险人的需求,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保险公司应该将理赔监测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不断优化理赔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好的理赔体验。
保险公司评估指标解读

保险公司评估指标解读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评估各项指标,以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风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
这些评估指标对于保险公司提供合适的保险产品、确定保费收入以及规划业务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读保险公司常见的评估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保险行业的经营状况。
1. 综合赔付率综合赔付率是保险公司衡量自身业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计算了一个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赔付总额与保费收入的比例。
综合赔付率低于100%表示保险公司在相应期间内的盈利能力较好,而超过100%则表示亏损。
综合赔付率的高低反映了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的稳定性。
较低的综合赔付率常常意味着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同时也更具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努力保持综合赔付率水平的稳定。
2. 准备金覆盖率准备金是保险公司设置的一项资金,用于支付未来可能产生的赔付责任。
准备金覆盖率用来衡量准备金与承保风险之间的比例关系。
准备金覆盖率越高,保险公司越有能力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赔付风险。
准备金覆盖率是保险公司财务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较高的准备金覆盖率能够确保保险公司在面临大量赔付责任时不会陷入财务困境,保持经营的可持续性。
3. 保费增长率保费增长率是衡量保险公司业务发展速度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保费增长率计算了一个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保费收入增长速度。
较高的保费增长率通常表示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扩大,业务发展较好。
保险公司需要保持稳定的保费增长率,以确保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和业务发展。
同时,保费增长率也需要与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相匹配,过高或过低的保费增长率都可能对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4. 消费者投诉处理率消费者投诉处理率是衡量保险公司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反映了保险公司对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响应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较高的消费者投诉处理率表明保险公司能够迅速解决客户的问题,提供满意的服务。
保险公司需要重视消费者投诉处理率,积极改进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保险理赔指标公式及说明

保险理赔指标公式及说明概述在保险业中,理赔指标是一种常见的风险评估指标,用于衡量一个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和赔付能力。
理赔指标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事故频率、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平均赔款额等。
本文将介绍保险理赔指标公式及其说明。
保险理赔指标公式1.事故频率指标事故频率指标是表示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故数量与被保险人数之比,即:事故频率指标=发生的事故件数/被保险人数×1000其中,“1000”是一个调整系数,是为了更好地表示指标值。
较低的事故频率指标意味着更低的风险,因为这表明被保险人在某段时间内受到的损失较少。
一般来说,保单中的每个项目和每个司机都有一个事故频率指标。
2.事故严重程度指标事故严重程度指标表示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的平均赔案金额,即:事故严重程度指标=发生的事故总金额/发生的事故案件数该指标用于衡量事故对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
较低的事故严重程度指标意味着,在相同数量的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受到的经济损失较小。
3.事故平均赔款额指标事故平均赔款额指标表示每个事故的平均赔案金额,即:事故平均赔款额=发生的事故总金额/发生的事故件数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较高的事故平均赔款额指标意味着较高的理赔风险。
保险理赔指标说明保险公司依据理赔指标来评估保险风险和赔付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指标来控制其业务的风险水平。
以下为保险理赔指标的一些说明:1.事故频率指标和事故严重程度指标应该视为一种联合指标,因为它们的变化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风险水平。
2.事故频率指标通常是指在每个单独车辆上的时间范围内发生事故件数,而不是在所有车辆上的时间范围内。
3.事故严重程度指标通常是指每个单独事故的损失,而不是指所有事故合并的损失。
4.每个事故的损失情况非常不同,因此使用平均值来衡量损失的程度并不完全准确。
5.会计目的上,保险公司通常会根据需要调整其指标值,因为保险公司有时会对其赔付限制进行调整。
6.在分析理赔指标时,需要考虑一顿餐食品质、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不同的因素。
车险理赔服务指标体系(10.19-15个指标)

车险理赔服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基础定义(一)数量概念车险理赔数据统计中主要使用三个数量概念:1、按标的车辆统计,一个标的发生一次提出索赔的交通事故记为1个事故,所有标的发生事故的总和称为事故数。
2、每个事故项下可能生成交强险赔案、商业险赔案,所有事故赔案的总和称赔案数。
3、每个赔案下分为不同的车、财、人伤损失等任务,所有赔案任务的总和称为任务数。
以下相关指标中涉及的数量概念,将上述三种数量概念简称为事故数、赔案数、任务数三个口径进行统计分析.(二)报案相关数量1、报案数量报案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通过电话、委托、上门等方式向保险人报案且业务系统已生成报案号的赔案件数.2、注销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已报案但在立案前被注销的报案赔案件数(通常适用于报案后采用人工立案赋值的保险公司数据统计中).(三)立案相关数量1、立案赔案数量“立案赔案数量”指统计期间内理赔人员按照正常立案流程完成立案处理的赔案件数,包括核损立案、手工立案和系统自动分配未决估计赔款并已立案的赔案,但不包括系统已自动分配未决估计赔款但尚未立案的赔案。
2、注销立案赔案数量注销立案赔案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被注销的立案赔案件数。
3、系统强制立案赔案数量系统强制立案赔案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保险公司受理客户报案后在72小时(3日)内没有进行立案的车险赔案,保险公司通过理赔系统进行自动赋值估损并强制立案的赔案件数。
(四)结案、已决定义1、正常结案正常结案(赔案级):指在一个赔案中保险公司财务系统发出最后一次支付赔款(不含理赔费用)成功指令,且理赔系统标记结案动作后的状态。
正常结案(事故级):一个标的一个事故下,理赔系统中交强险赔案和商业险赔案均完成付款,且理赔系统进行结案标记动作后的状态。
2、已决赔案已决赔案是指已发生已立案,并作正常结案、拒赔、零结、注销处理的赔案。
与《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中“结案案件”的定义一致。
保险理赔各项指标计算方式及案件理算公式

保险理赔各项指标计算方式及案件理算公式保险理赔的各项指标计算方式和案件理算公式是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规定,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理赔请求进行核算和计算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保险理赔有不同的指标和公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保险理赔指标和公式的介绍。
1.财产险理赔指标和公式财产险包括汽车保险、房屋保险等,其理赔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赔偿款项:根据被保险人的损失情况和保险合同规定,计算出需要支付的赔偿款项,通常是根据被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减去折旧或者将损失程度与保险金额相乘得出。
-手续费:为了保证交通安全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被保险人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例如发生车辆事故后需要进行车辆维修或者修理时,需要支付维修费用中的一部分作为手续费。
-索赔额度: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在发生损失后可以获得的最大理赔金额,通常根据被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和保险金额来确定。
2.人身险理赔指标和公式人身险包括寿险、意外险等,其理赔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额: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的保险金额,通常是被保险人购买保险时自愿选择的一定金额。
-赔偿比例: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的获得的赔偿比例,例如意外险中,被保险人发生特定伤病后可以获得的一定比例的保险金额。
-赔偿金额:根据被保险人发生的确诊的伤病情况和保险合同规定,计算出可以获得的赔偿金额,通常是保额乘以赔偿比例。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保险,还有其他类型的保险如健康险、旅游险等,每种保险的理赔指标和公式都会有细微的差异。
在理算过程中,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和被保险人提供的相关证据,对理赔请求进行审核和核算。
对于纠纷较大或涉及复杂的案件,保险公司可能会委托专业的理赔公司进行调查和理算。
理赔质量考核指标介绍

•
非赔付率险种:已发生已报告未决 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速度快,未决减少;反之增加。
第8页
2.已发生未报告准备金=最近12个月老口径已赚保 费×总公司下发已发生未报告计提比例 3.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告准备金毛额 ÷2+已发生未报告准备金毛额)×总公司下发的理赔 费用准备金比例
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
计算公式
赔付率=赔付成本÷已赚净保费×100%(目前理赔考核指标中的赔付率是每月根据财会 部提供的分公司分险种利润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 *赔付成本=赔付支出+分保赔付支出-摊回赔付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分保 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农险巨灾准备金 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
第5页
第一大类理赔成本指标
理 赔 成 本 指 标
计算公式:
赔付率
赔付率=赔付成本÷已赚净保费×100%。
*赔付成本=赔付支出+分保赔付支出-摊回赔付支出+提取未决 赔款准备金-提取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巨灾准备金 其中*赔付支出=直接赔款+直接理赔费用+间接理赔费用-代位 追偿款-收回赔款及物资折价
计算公式:
案均赔款
案均赔款=结案金额÷结案件数 目前理赔考核指标中的案均赔款是根据提取的全部有结案 标识的赔案(丌含立案注销和拒赔案件)计算得出。
人伤案件案均上升的内部因素:
当前我公司在医疗审核、人伤跟踪方面力量仍较薄弱,造成车险涉及人伤案件无法有效 管控,导致涉及人伤案件案均赔款上升趋势不能有效控制。
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
第11页
第二大类理赔效率指标
在目前的理赔效率业务分析中主要关注当期理赔周期、内部流转 实效、结案率三大指标。
结案率
保险公司理赔数据指标公式

1、签单保费:统计期间所签保单的保费加上批单(包括批加和批减)保费之和。
签单保费= 统计期间保单保费+ 批加保费- 批减保费2、手续费:统计期间所签保单支付给分销商的中介费用,包括各种佣金、奖励,只要直接进入保单成本中,均计入手续费项目。
3、净保费=签单保费-手续费4、已赚保费(满期保费):指统计范围内保单自保险起保之日起到统计期间止期已满期的那部分保费。
365分法是保单承保期间一年按天进行分段,保单生效N天,已赚比例即为N/365,已赚保费= 年签单保费*(N/365)5、已赚净保费:=已赚保费*(1-手续费率),即扣除手续费后的已赚保费6、已赚车年:统计期间已经满期的车辆年数,针对每张保单,满期比例即为已赚车年。
计算公式:已赚车年=∑(已满期日期/保险期限天数)= ∑(满期保费/签单保费)举例:起保日期:2007年1月1日,统计日期:2007年6月30日,即已起保日期180天已赚车年=180/365,即0.49个已赚车年。
7、历年制赔付制:会计记帐在统计期间内,用于分析某段期间公司的收入与赔付支出情况,跟踪某段期间的经营状况。
即统计在会计期间的有效保单的已赚保费与落在会计期间的赔款的比值。
历年制赔付率=(会计年度期间的已决赔款-期初未决赔款+期末未决赔款)/(会计年度期间的净保费+期初未满期保费-期末未满期保费)8、满期赔付率I:用于计算统计期间某批保单损失金额与已赚保费的比,比值越小,保单品质越好。
= 统计期间某批保单(已决赔款+未决赔款)/ 已赚保费9、满期赔付率II:与满期赔付率I的主要区别在于,满期赔付率II考虑了业务的手续费成本。
= 统计期间(已决赔款+未决赔款)/ 净已赚保费10、手续费率:用于统计统计期间某批保单的手续费成本,手续费率=手续费/签单保费。
11、已赚出险频度,用于统计统计期间某批保单的出险频度;已赚出险频度=(未决笔数+已决笔数)/已赚车年,出险频度越低,业务出险率越低,业务品质越好。
车险理赔服务指标体系(10.19-15个指标)

车险理赔服务指标体系(10.19-15个指标)车险理赔服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基础定义(一)数量概念车险理赔数据统计中主要使用三个数量概念:1、按标的车辆统计,一个标的发生一次提出索赔的交通事故记为1个事故,所有标的发生事故的总和称为事故数。
2、每个事故项下可能生成交强险赔案、商业险赔案,所有事故赔案的总和称赔案数。
3、每个赔案下分为不同的车、财、人伤损失等任务,所有赔案任务的总和称为任务数。
以下相关指标中涉及的数量概念,将上述三种数量概念简称为事故数、赔案数、任务数三个口径进行统计分析。
(二)报案相关数量1、报案数量报案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通过电话、委托、上门等方式向保险人报案且业务系统已生成报案号的赔案件数。
2、注销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已报案但在立案前被注销的报案赔案件数(通常适用于报案后采用人工立案赋值的保险公司数据统计中)。
(三)立案相关数量已决赔案是指已发生已立案,并作正常结案、拒赔、零结、注销处理的赔案。
与《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中“结案案件”的定义一致。
3、已决数量已决数量(赔案级):指在统计期内的已决赔案件数。
已决数量(事故级):指在统计期内,所有赔案均为已决赔案的事故数量。
正常结案数量(赔案级):指在统计期内,已决赔案中扣除拒赔、零结案、注销赔案后剩余的赔案件数。
正常结案数量(事故级):指在统计期内,已决事故中扣除所有赔案均被拒赔、零结案、注销的事故后剩余的事故数量。
4、已决已付赔款已决已付赔款(赔案级):指在统计期内,已决赔案的赔款,不含除施救费以外的理赔费用;已决已付赔款(事故级):指在统计期内,已决事故的赔款,不含除施救费以外的理赔费用。
5、已决直接理赔费用已决直接理赔费用(赔案级):指在统计期内,用于处理已决赔案的各项直接理赔费用(不含施救费)。
包括已决交强险直接理赔费用和已决商业险直接理赔费用两部分。
(五)零赔付赔案零赔付赔案是指对被保险人的赔付金额为零、可正常支付直接理赔费用的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三)费用类指标 ➢直接理赔费用:是指可以直接确认到每个赔案、与案件理赔直接相关的费 用,不含施救费,例如律师费、代理费、鉴定费等。 ➢间接理赔费用:是指无法直接确认到每个赔案的理赔费用金额,例如理赔 人员的工资薪酬、查勘设备的费用等。
执行力和责任心。 缺点:
1.仅统计已决案件,对未决案件的评价只能做为参考,无法对未决案件的估损 情况进行准确统计。(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查勘员/机构的估损技能不 会因为案件是否结案而有所波动,因此,虽然只统计了已决案件部分,但代表了查 勘员/机构的估损技能,理论上也可用于评价该查勘员/机构的未决案件部分。)
6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四)效率类指标 ➢数量结案率:指统计期内已决赔案件数占当期所有发生赔案且已立案件数 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已决数量/(已决数量+未决数量)×100%。 ➢金额结案率:指统计期内已决赔付金额占当期所有发生赔案且已立案赔案 金额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已决赔款/(已决赔款+未决赔款)×100%。 ➢平均赔案处理时效:指在统计期内,从报案到结案的平均时间(小时), 计算公式为: ∑(结案时间-报案时间)/已决数量。
损充足,正数表示估损不足。
举例: 案件A,首次估损金额为1000元,结案金额为800元;案件B,首次估损金额
为2000元,结案金额为2500元。计算案件A和案件B的首次估损偏差率。 案件A:首次估损偏差率=(已决赔款-首次估损金额)/已决赔款*100%
=(800-1000)/800*100%=-25%(充足) 案件B:首次估损偏差率=(已决赔款-首次估损金额)/已决赔款*100%
8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五)数据真实性指标(2/2)
➢报案注销率:指统计期内注销的已报案未立案赔案数量占总报案数量的比 重,计算公式为:注销报案数量/报案数量×100% 。 ➢立案注销率:指统计期内注销的已立案赔案数量占总立案数量的比重,计 算公式为:注销立案数量/立案数量×100%。 ➢零赔付结案率:指统计期内结案金额为0的案件数量占总已决数量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零赔付案件数量/已决数量×100% 。 ➢异常结案率:指报案注销、立案注销率和零赔付结案率之和,计算公式为: (零赔付案件数量/已决数量+注销立案数量/立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报案 数量)*100% 。
=(2500-2000)/2500*100%=20%(不足)
13
二、估损偏差指标解析
(一)首次估损偏差率
优点: 1.统计范围为已结案案件,同一批案件的首次估损偏差不会因统计时间的变化
而发生变化,案件一旦结案,首次估损偏差率基本不会发生变化(重开赔案除外)。 2.首次估损偏差率可以统计到具体的查勘人员,可用于评价查勘员的业务技能、
3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二)赔案类指标--已决赔案 ➢已决赔款:指在统计期内,已结案赔案的赔款,不含除施救费以外的理赔 费用。 ➢已决数量:指在统计期内,已结案的赔案数量,不包含拒赔与注销的案件。 ➢已决案均赔款:指平均每件已决赔案对应的赔款金额,计算公式为:已决 赔款/已决数量。
4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10
C 目录 ontents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二、估损偏差指标解析 三、理赔指标与综合赔付率的关系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估损偏差指标解析 首次估损偏差率 最新估损偏差率
精算口径估损偏差率
12
二、估损偏差指标解析
(一)首次估损偏差率
定义: 首次估损偏差率=(已决赔款-首次估损金额)/已决赔款*100%,负数表示估
2.仅统计案件的首次估损的情况,无法用于评价案件的最新估损情况。
14
二、估损偏差指标解析
(二)最新估损偏差率
定义: 最新估损偏差率=(已决赔款-最新估损金额)/已决赔款*100%,负数表示估
损充足,正数表示估损不足。
举例: 案件A,最新估损金额为1000元,结案金额为800元;案件B,最新估损金额
7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五)数据真实性指标(1/2) ➢首次估损偏差率:指统计期内,已结案的案件,首次提交立案时的估损金 额,与结案金额之间的偏差,计算公式为: ∑ (已决赔款-首次估损金额) / ∑ 已决赔款×100%。 ➢案件重开率:计算公式为:重开案件数量(金额)/结案数量(金额); 分子为已决后重开赔案案件,分母为已决案件;分子为重开后核赔通过日期 在统计时间范围内;分母为结案时间在统计时间范围内。
为2000元,结案金额为2500元。计算案件A和案件B的最新估损偏差率。 案件A:最新估损偏差率=(已决赔款-最新估损金额)/已决赔款*100%
=(800-1000)/800*100%=-25%(充足) 案件B:最新估损偏差率=(已决赔款-最新估损金额)/已决赔款*100%
理赔数据指标介绍
C 目录 ontents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二、估损偏差指标解析 三、理赔指标与综合赔付率的关系
2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一)报案类指标
➢报案数量:指在统计期内,通过电话,委托,上门等方式向保险人报案且 业务系统已生成报案号的案件件数总和 。 ➢报案延迟小时数:指在统计期内报案的案件,从出险到报案的小时数,(报 案时间-出险时间)*24 ➢出险率: (报案数量 – 注销报案数量)/保单数量×100% ✓万元已赚保费有效报案量:(报案数量 – 注销报案数量)/万元已赚保费
9
一、理赔常用指标解析
(六)赔付率指标 ➢日历年度赔付率=(已决赔款+未决赔款提转差+赔款抵税金额)/已赚保 费(再保前)×100% ✓已赚保费:某一日历期间内,保单的保险责任已经结束部分对应的保费。 ✓未决赔款提转差:两个时点间的未决赔款之差(期末未决赔款-期初未决赔款) ➢满期赔付率=(已决赔款+未决赔款+赔款抵税金额)/满期保费×100% ➢综合赔付率=(赔付支出-摊回赔付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未决赔款 准备金)/已赚保费×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