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R和HER2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准确性分析
乳腺癌粗针穿刺与术后活检标本病理分级及免疫组化的比较研究

乳腺癌粗针穿刺与术后活检标本病理分级及免疫组化的比较研究王记红;张艳【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活检组织的病理分级及ER、PR、HER2、Ki67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80例未经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患者,比较粗针穿刺与术后活检标本的病理分级及ER、PR、HER2、Ki67表达情况。
结果乳腺癌穿刺活检和术后活检标本病理分级及ER、PR、HER2、Ki67表达一致率分别为78%、97%、88%、95%和76%, Kappa值0.48、0.88、0.69、0.70和0.48。
结论乳腺癌粗针穿刺ER,PR,HER2检测准确性较高,能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肿瘤的分级及Ki67表达一致性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
%Objective To compar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ER, PR, HER2, Ki67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tus between core needle and open excision biopsy tissue, and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core needl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80 cases of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received radical mastectomy without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were collected, tumor grade and ER, PR, HER2, Ki67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tus between core needle and open excision biopsy sample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nsistent rate of tumor grade and ER, PR, HER2, Ki67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tus between paired core needle and open excision biopsy sample was78%,97%,88%,95%and 76%respectively, kappa=0.48, 0.88, 0.69, 0.70 and 0.48).Conclusion High accuracy of ER, PR and HER2 immunohistochemistry expression in core needle biopsy sample was evaluated, which play animportant role in selection of treatment methods, otherwise consistentrate of tumor grade and Ki67 expression between paired core needle and open excision biopsy sample was common,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21【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分级;ER;PR;HER2;Ki67;免疫组化【作者】王记红;张艳【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河南漯河46200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河南漯河46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近年来,乳腺粗针穿刺活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在西方国家许多大型的医学中心,粗针穿刺活检已经取代细针穿刺细胞学成为乳腺癌最常使用的诊断手段[1],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准确性高,创伤较小,而对于粗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分级及ER,PR、HER2、Ki67检测准确性的研究尚存在不一致。
ER、PR、HER-2、ki67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ER、PR、HER-2、ki67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ER、PR、HER-2、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80例乳腺癌病例,切片经病理医师诊断。
结果:80例乳腺癌中ER、PR、HER-2、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58.8%、35%、和 81.3%。
ER、PR、HER-2和ki67之间有相关性,ER与PR 表达呈正相关(P<0.05),ER、PR与CerbB-2、Ki-6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ER、PR、HER-2、ki67在乳腺癌表达中既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多项免疫组化指标联合使用,能为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化疗提供正确的依据及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ER:PR:HER-2:ki67乳腺癌是全世界领域内深深危害女性康健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5%-10.8%,占女性恶性肿瘤的6.96%-19.4%[1],因此,乳腺癌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乳腺癌生长转移过程中细胞分子生物学决定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 KI-67细胞增殖指数,是乳腺癌重要的免疫标志,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探讨乳腺癌与免疫组化之间的联系,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病人,2015 年5月到2017年5月,年龄28-75 岁,临床乳房出现疙瘩、质硬、不能推动、边界不清,手术后组织经病理确诊乳腺癌,再行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KI-67。
1.2病理学方法常规取材,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使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ssidase,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免疫组化诊断在肿瘤病理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分级和预后,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及其解读。
二、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中常常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检测ER和PR的免疫组化指标通常使用核染色法,以确定它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阳性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较高,这对激素阻断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三、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确定乳腺癌的HER2阳性或阴性状态。
HER2阳性乳腺癌通常表明肿瘤具有更侵袭性和不良预后,但也为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如Trastuzumab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Ki-67Ki-67是一个细胞增殖标记物,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确定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Ki-67阳性指标的高表达通常与乳腺癌的预后较差相关,并可作为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
五、p53p53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可以判断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预后,且对临床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检测方法、技术细节和解读标准的详细说明。
读者可参考附件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1.标志物:指一种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对某个过程、状态或疾病进行诊断、预测或监测的物质或指标。
2.靶向治疗药物:指针对癌症特定靶点的药物治疗方法,可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毒害。
3.恶性肿瘤:癌症的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八、全文结束。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分析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分析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临床上可以通过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得出肿瘤细胞内激素受体含量的水平,从而提示乳腺癌的预后信息和指导内分泌治疗。
据报道高分化肿瘤或临床分期较低的肿瘤ER、PR更可能阳性;乳腺癌ER阳性率约为50%~80%,PR阳性率约为50%。
ER及PR阳性肿瘤对内分泌治疗反应性高,有效率达55%~60%,受体阴性者有效率5%~8%。
ER和(或)PR阳性患者较ER和(或)PR阴性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调节蛋白PS2雌激素调节蛋白PS2是由激素依赖细胞分泌的,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起作用,是预测乳腺癌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通常ER阳性乳腺癌细胞,PS2也呈现高水平表达。
PS2在乳腺癌表达的阳性率在43%~58%之间。
PS2与ER表达的正相关性,在绝经前的妇女(50岁以下)表现更为明显。
PS2(+)ER(+)病例大约占83%,很少ER(-)和PR(-),而PS2(+)(约4%)。
作为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预测指标,PS2可能优于ER、PR,若三者结合则可达到满意的预测效果。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预后指标PS2PS2作为预后指标,对无淋巴结转移者的意义尤为重要。
No(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采取单纯手术治疗的情况下,约20%~30%的患者会复发。
有研究发现,PS2阳性与阴性两组在N0患者复发率相差31%,死亡率相差13%。
因此PS2成为确定N0组患者属于危险组或非危险组的参考指标之一。
PS2检测对淋巴结阳性(N +)患者也同样可分成危险组和非危险组,两组预后差别非常明显。
乳腺癌ER(-)、PR(-)、PS2(-)的患者预后差,治疗失败率为83%,5年存活率仅为41%。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Ki67Ki67是一种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其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在细胞增殖中是不可少的,阳性说明癌细胞增殖活跃。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作者:金玉梅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之间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ER、PR、HER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阳性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ER、PR、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62%(31/50)、56%(28/50)、34%(17/50),三种基因在组织学分级Ⅲ级和Ⅰ~Ⅱ级间的表达差异显著,P【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表达;检测乳腺癌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
其发病机制受到多种基因影响,活化基因通路引起细胞异常增殖,将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给予有效评估,从而作为临床诊治的参考依据[2]。
乳腺癌通常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笔者探讨了该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的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0例,均与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3]相符合,且经病理检查确诊。
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2.7±2.4)岁;性别均为女性;肿瘤直径1.6~9.4cm,平均(4.6±0.7)cm,其中>5cm者5例,2~5cm者30例,≤2cm者15例;乳腺癌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28例,Ⅲ13例;区域淋巴结阳性32例,阴性18例;组织学分级:Ⅰ级4例,Ⅱ级33例,Ⅲ级13例。
所有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癌根治术,术前没有发生远处转移者,没有进行分子靶向治疗或放化疗。
1.2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为SP法,由至少2位病理医师对标本组织学分级和病理诊断进行确定。
ER、PR和HER2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PAN Chao XIA Xianghou2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Zhejiang Cancer Hospital,Hangzhou 3 10022,China;2.Department of Galactophore,Zhe- jiang Cancer Hospital,Hangzhou 3 1002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ccuracy of HER2,PR and ER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s in the surgical sample
The histological consistency rates of HER2.PR and ER were 83_3% 。90.0% and 93-3% respectively.The consistency rates of PR and ER were higher,while the consistency rate of HER2 was relatively lower.Conclusion The consistency rate of PR and ER in biopsy and surgical sample is higher,while that of HER2 is lower.Hence,various factors should be put into consideration before the surgical protocol is determined. 【Key words】Progesterone receptor;Estrogen receptor;HER-2;Immun0histochemistry;Breast cancer
ER、PR、Her2蛋白表达对乳腺癌预后价值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ER、PR、Her2蛋白表达对乳腺癌预后价值的分析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预后与治疗方案选择有关。
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治疗效果,对选择治疗方案、判断转
移风险和预后评估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II.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乳腺癌患者ER、PR、Her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有益的临床参考。
III.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明确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手术后实施ER、PR、Her2检测,且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完整。
(二)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统计分析乳腺癌ER、PR、
Her2三项指标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IV.研究预期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探究乳腺癌ER、PR、Her2蛋白表达情况对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明确ER、PR和Her2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意义,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V.研究意义
乳腺癌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与治疗方案选择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对乳腺癌ER、PR、Her2三项指标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生
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因此,本研究具有
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通过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组织中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分布的一种技术。
在乳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选择等方面。
本文将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其准确的诊断和分子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及分布情况,可以对乳腺癌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目前常用的免疫标记物有细胞角蛋白(CK)、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
对于乳腺病理诊断中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来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良恶性乳腺病变在组织学上往往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而免疫标记物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鉴别。
CK可以帮助鉴别原发性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ER和PR的阳性表达被认为是乳腺癌好的预后指标,而HER2的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主要包括激素受体阳性型(ER+/PR+)、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ER-/PR-/HER2-)等。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对于治疗和预后都有不同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检测ER、PR和HER2的表达水平,从而帮助确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根据乳腺癌不同分子表型的差异,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ER和PR阳性的乳腺癌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而HER2阳性乳腺癌可以采用靶向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的分子表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PR和HER2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准确性
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手术标本与穿刺活检组织中HER2、ER、PR免疫组化检测,对穿刺活检准确程度进行研究。
方法以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本院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标本和穿刺活检HER2、ER、PR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及其一致性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穿刺活检与手术标本ER 阳性分别是72例(80.00%)和78例(86.67%);术前穿刺活检与手术标本PR 阳性分别是63例(70.00%)和69例(76.67%);术前穿刺活检与手术标本的HER2阳性分别是54例(60.00%)和60例(66.67%)。
组织学一致性,HER2是83.33%,PR是90.00%,ER是93.33%。
PR与ER检测的一致性较高,HER2的一致性则相对较低。
结论穿刺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的免疫组化状态基本相符,但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进行综合考虑,而术前穿刺组织行免疫组化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穿刺;免疫组化;分析;乳腺癌
前言
在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居于首位的为子宫癌,乳腺癌则紧随其后,同样属于常见恶性肿瘤,遗传是引发该病的相关因素[1]。
发病率在处于绝经期前后、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女性中较高,乳房腺上皮组织是该病发生的一般部位,会对女性身体、心理以及生命造成巨大影响。
男性也有可能罹患此病,所占比例约为1%~2%,较为罕见[2]。
本文主要对穿刺活检HER2、ER、PR免疫组化检测准确程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本院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未实施放化疗,穿刺活检在手术前进行,均呈侵润性癌,检测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得到的结果同穿刺活检相同。
90例患者中无一例为男性;年龄在36~63岁之间,平均年龄(50.13±2.66)岁;45例为右乳,47例为左乳,2例为双
侧穿刺;病灶大小在8~22mm之间,平均大小(13.27±1.49)mm。
90例患者没有任何治疗史。
1.2方法
先检测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再做穿刺,超声检查患侧乳房,对彩色血流、内部回声、乳腺病变大小与部位等情况进行确定,做穿刺点的确定与标记。
仰卧位,对皮肤做常规消毒,以少量耦合剂在探头涂抹,实施局部麻醉,以2%利多卡因在皮肤麻醉,以破皮针在皮肤上刺一小口,预定靶点为活检针尖送达目的,通过超声引导进行,在活检枪发出后,将针快速拔出,在4%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中放置组织条芯,做组织病理检查,以实际需要为依据进行取材,完成后对活检部位压迫止血,包扎消毒[3]。
按常规组织学检查所取样本,对HER2、ER、PR的表达进行测定。
对确诊患者实施手术,以HER2、ER、PR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所切除的样本,对比穿刺前、术中数值。
以常规辣根过氧化物酶法这一免疫组化方法确定HER2、ER、PR。
细胞膜是HER2表达部位,大于30%为阳性;细胞核是RP、ER 阳性表达部位,大于1%的表达数量为阳性。
术中标本检测与穿刺免疫组化一致则同属阴性,同为阳性时程度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等同于一致,(同为阴性病例+同为阳性病例)/所有病例=一致性。
1.3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研究中的数据与资料,以x±s进行计量资料的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检验分别以t和X2进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标本和穿刺活检的HER2、RP、ER表达情况分析
手术前与手术中ER阳性分别是72例(80.00%)和78例(86.67%);手术前与手术中PR阳性分别是63例(70.00%)和69例(76.67%);手术前与手术中的HER2阳性分别是54例(60.00%)和60例(66.67%)。
见表1。
表1 手术标本和穿刺活检的HER2、RP、ER表达情况(n/%)项目例数穿刺组织(CB)手术标本(SS)ER 90 阳性72(80.00)78(86.67)
阴性18(20.00)12(13.33)
PR 90 阳性63(70.00)69(76.67)
阴性27(30.00)21(23.33)HER2 90 阳性54(60.00)60(66.67)
阴性36(40.00)30(33.33)
2.2手术标本和穿刺活检组织学一致性情况分析
分析其组织学一致性,HER2是83.33%,PR是90.00%,ER是93.33%。
PR与
ER检测的一致性较高,HER2的一致性则相对较低。
见表2。
表2 手术标本和穿刺活检组织学一致性情况(n/%)
项目例数CB(+)SS(+) CB(+)SS(-) CB(-)SS(+) CB(-)SS(-) 一致性ER 90 72 0 6 12 84(93.33)PR 90 60 3 6 21 81(90.00)HER2 90 45 9 6 30 75(83.33)
图1 乳腺癌穿刺活检组织ER、PR和HE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图注:A图为ER、B图为PR、C图为HER2。
3.讨论
关于引发乳腺癌的原因尚未有准确的定论,相关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乳腺癌高危因素是
影响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说明疾病的发病有其规律[3]。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增加的乳腺
癌病例约有100多万,其中超过40%的患病者会因此死亡。
组织穿刺活检的方法是诊疗癌肿
技术进步的结果,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4]。
在乳腺癌特别是晚期乳腺癌的诊疗中,因手
术治疗的方式行不通,穿刺活检就成了对肿瘤信息进行了解与获取的重要途径。
多基因病变、多阶段、多因素的积累促成了乳腺癌的发病与发展,其病理过程较为复杂,而研究发现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PR(孕激素受体)、ER(雌激素受体)与之关联密切[5]。
HER2、PR、ER的肿瘤标记物可经穿刺活检方法取得,对这些信息进行掌握能够帮助临床决定选用何种方案进行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PR与ER的术前术中检测一致性较高,HER2则较低,其一致性存在差异的原因也许是穿刺组织不多的缘故,在穿刺针挤压下,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被破坏,使其结果达不到术中标本的清楚程度。
并且,手术时间与穿刺时间的间隔也会存在病情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在诊治乳腺癌的过程中,术前免疫组化检测有其使用价值,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决定手术方法的选用。
【参考文献】
[1]闫晓红,赵新汉,刘尧,耿熠,崔翠花.TOPⅡa 基因扩增对蒽环类药物在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09):1224-1226.
[2]陈小媚,邹宇君,江燕.中晚期乳腺癌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4):3631-3632.
[3]周爱清,陈志军,孙正魁,黄传生.乳腺癌患者血清 HER-2/neu浓度与组织 HE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04):479-481.
[4]胡祖健,徐海滨,任兴昌,何俊玲.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13(02):132-134.
[5]朱文标,郑少秋,卢善明,谢寿城.IHC与FISH检测1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