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迁移和扩散
动物的迁徙行为

动物的迁徙行为动物的迁徙行为是指动物为了寻找适合生存环境、繁殖、觅食等目的而进行的长距离移动。
这种迁徙行为在动物界广泛存在,并且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特征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以各类动物的迁徙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动物迁徙的原因、方式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鸟类的迁徙行为鸟类是动物迁徙的典型代表之一。
每年春秋两季,许多种类的鸟类都会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这种迁徙行为主要受到食物供应、天气季节变化和繁殖需求的影响。
其中,候鸟是指在冬季迁移到温暖地区过冬的鸟类,如白鹭、大雁等。
而留鸟则是指在原地或局部迁徙进行繁殖、觅食的鸟类,如麻雀、鹦鹉等。
鸟类的迁徙通常依靠视觉、声音和地标等方式进行导航,这是它们特殊的生物天性。
二、海洋生物的迁徙行为海洋生物的迁徙行为同样令人着迷。
海洋中的鱼类、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都会进行迁徙,这是它们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需求的重要策略。
例如,鲸鱼会在夏季从极地迁移到热带地区觅食和繁殖。
这种迁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帮助分散种群、促进物种繁衍,同时也为捕食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三、昆虫的迁徙行为许多昆虫也表现出了惊人的迁徙能力。
蝴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例如,美洲大陆的蝴蝶种群,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斑蝶,会进行成千上万公里的南北方向的迁徙。
这种迁徙行为与繁殖和觅食需求密切相关。
蝴蝶通过导航能力,在迁徙过程中根据阳光、地球磁场和气味等信息进行定位。
蝉是另一个具有迁徙行为的昆虫,它们会周期性地从地下迁徙到树上完成繁殖和觅食的过程。
动物的迁徙行为对于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迁徙行为有助于物种的繁衍和适应。
通过迁徙,动物可以找到更适合生存和繁衍的环境,避开恶劣的气候和缺乏资源的地区。
其次,迁徙行为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至关重要。
动物迁徙会在不同地区分散种群,减少物种之间的竞争压力,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此外,一些迁徙动物还起到了传播花粉和种子的作用,对植物的传粉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学之种群生活史之扩散

四、扩散
1
扩散
2
扩散
扩散:有机体扩展种群空间的 行为过程,是指生物个体或繁 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外一 个生境中。 扩散方式:主动扩散和被动扩 散。
3
扩散
(一) 植物的扩散
大多植物均要借助媒 介进行扩散,属被动 扩散(繁殖体的传播); 也存在主动扩散,如 种子炸裂和通过地下 走茎与匍匐枝扩散。
10
扩散
11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扩散
◆迁入:进入的单方向移动 ◆迁出:分离出去不在回来的单方向移动 ◆迁移:周期性的离开和返回,例如:鱼类 的洄游和鸟类的迁徙。
内因性迁移 :主要是种群繁殖和密度的影响 迁移 周期性迁移:季节性迁移、昼夜迁移 外因性迁移 非周期性迁移:缺少食物、环境恶劣等
8
扩散
9
扩散
扩散的生态学意义
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 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造成不良后果 可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暂时 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 扩大种群的分布区 扩散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4
扩散
影响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距离的因素 ◆可动性(适应性):决定于繁殖体自身的 重量、大小、体积及特殊构造(蒲公英) ◆传播因子:传播的媒介和动力:风力,水 力,动物和人 ◆地形条件:影响传播风向和速度
5
扩散
6
扩散
(二)动物的扩散
◆由于动物的可移动性,大多数的动物的扩 散为主动扩散。 ◆引起动物扩散的原因:食物、社会性和领 域性、天敌、寻求配偶、环境变化等。 ◆动物扩散形式:迁出、迁入和迁移(鱼,回 游;鸟兽,迁徙)。
动物种群的扩散实验报告

动物种群的扩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动物种群的扩散情况,以及它们在移动过程中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动物,在固定的条件下,模拟不同的移动情况,从而研究动物种群的扩散行为及变化。
三、实验材料
实验需要材料有:无视力变动的玻璃容器,固定温度的水,实验动物,实验基地,实验条件(时间、空间)等。
四、实验流程
(1)采集实验动物,放置在实验基地上;
(2)设定实验条件,把实验动物放进玻璃容器,以固定温度的水进行模拟;
(3)开始实验,记录实验动物的移动情况,收集数据;
(4)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实验,观察实验动物的移动情况,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
(5)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动物在模拟的移动中,种群数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其空间分布情况,表现出一定的扩散性。
六、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证明,在移动性较强的状态下,动物种群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表现出扩散趋势,且在空间上分布也会产生变化。
探究动物的迁徙行为

探究动物的迁徙行为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让人着迷的现象。
无论是大象跨越大草原,还是鲸鱼穿越大洋,都展示了动物的智慧和生存本能。
这种迁徙行为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奥秘和精彩故事。
首先,动物的迁徙行为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在极地地区,北极熊是著名的迁徙者。
由于冬季缺乏食物资源,北极熊不得不在冰缘上迁徙数百公里以寻找食物。
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北极熊的智慧,还使它们得以渡过艰难的冬季。
其次,动物的迁徙行为也与繁殖有关。
每年春天,成千上万只候鸟将飞越大洋或穿越大陆,前往繁殖地。
这种迁徙既可以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繁殖环境,也可以是为了避开恶劣的气候条件。
例如,红鹳会在炎热的夏季迁移到更凉爽的地区繁殖,以规避高温对幼鸟的伤害。
此外,动物的迁徙行为也与气候变化有关。
当气温下降,食物减少或生境发生变化时,一些动物会选择迁徙以适应新的环境。
例如,斑马通过大规模的迁徙来寻找新的草原,而雪虎则根据猎物的迁徙路径来调整自己的活动区域。
对于某些动物而言,迁徙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
例如,蚂蚁会通过集体迁徙来寻找新的巢穴,保持整个蚁群的生存和繁衍。
在迁徙过程中,蚁群中的每只蚂蚁都发挥着特定的角色,有的负责寻找食物,有的负责保护后方等,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协作和智慧。
动物的迁徙行为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对象。
通过追踪动物的迁徙路径,科学家可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迁徙信号和导航机制来揭示动物行为的奥秘。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对候鸟的迁徙轨迹和地磁感知的研究,揭示了候鸟如何准确地迁徙数千公里。
然而,动物的迁徙行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动物的迁徙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
冰川的融化、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人类的捕猎等因素,都使得一些动物的迁徙路径受到了严重威胁。
保护动物的迁徙路径和栖息地,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总之,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现象。
它展示了动物的智慧和生存本能,也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1.物种扩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物种的扩散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通过海洋交通的便利,许多种类的动植物得以迅速传播到新的地区,并逐渐适应和占领新的生态位。
例如,原本只分布在东印度群岛的马来猴,通过新航路迁移至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地,形成了大范围的分布。
2.物种竞争: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加剧。
原本生活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新航路的连接,开始互相接触和竞争。
竞争可能涉及到食物、栖息地等资源的争夺,进而导致一些物种的数量减少或消失。
例如,欧洲蜜蜂被引入到北美洲后,与当地的野生蜜蜂发生竞争,导致后者数量锐减。
3.物种适应: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物种接触到不同的环境和生态条件,迫使它们适应新的生态位。
在不同地域,物种会面对不同的气候、温度、湿度、资源分布等条件,各种适应性变异的机制随之产生,使得物种可以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例如,原本只生活在南美洲的豹猫,通过新航路分散到亚洲,并逐渐演变成亚洲狼猫,适应了亚洲大陆的环境。
4.物种灭绝:新航路的开辟也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
物种面临的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增加,可能导致其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例如,原本生活在大溪地的斑鸠因为人类和新引入的物种对其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最终灭绝。
5.物种混杂:新航路的开辟还可能导致物种之间的混杂和杂交。
当不同地区的物种相遇并交配时,会产生杂种。
这些杂种可能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和适应性,从而在新的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欧洲人带入新航路的家兔和美洲原产的野兔在澳大利亚相遇,产生了许多家兔和野兔的杂种,这些杂种对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总而言之,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物种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导致了物种的扩散、竞争、适应、灭绝和混杂等多种特点的出现。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物种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人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调控物种交流。
动物的扩散和迁徙

气候变化对动物迁徙的影响
温度变化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一些 动物的迁徙时间、路线 和目的地发生变化,甚 至使得一些动物无法完 成迁徙。
极端气候事件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 、干旱)的频率和强度 增加,对动物的迁徙和 扩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 发生变化,如植被分布 、水源地等,进而影响 了动物的迁徙和扩散。
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
动物迁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至关重要,保护迁徙动 物有助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监测
迁徙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迁徙动物的动 态变化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05
动物扩散与迁徙的适应性 进化
扩散与迁徙对环境的适应
气候适应性
动物通过迁徙来逃避极端气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如候鸟 南飞避寒。
迁徙
指动物根据季节、繁殖、食物供 应等因素,进行的有规律、长距 离的往返移动。
生态学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动物的扩散和迁徙有助于维持生态系 统的平衡,通过传播种子、捕食与被 捕食等相互作用,促进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稳定性。
促进基因交流
响应环境变化
动物通过迁徙和扩散来响应环境变化 ,如气候变化、食物资源波动等,从 而找到更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食物资源分布、栖息地破坏等环境因素都会影 响动物的扩散行为和迁徙路线。
社会行为
一些动物在扩散过程中会表现出集群行为、跟随行为等社 会行为,这有助于它们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生理机制
动物的生理机制,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也会对其 扩散行为产生影响,例如一些鸟类在迁徙前会储存大量的 脂肪以备长途飞行之需。
动物进化的迁徙与扩散

动物进化的迁徙与扩散动物进化的迁徙与扩散是指动物群体或个体根据环境变化,通过长时间的迁徙和扩散来适应新的生存条件,并在适应中产生物种演化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对于物种的繁衍、分化与适应至关重要。
1. 迁徙与生态系统迁徙是指动物根据季节、资源分布或其他因素而长距离地移动到新的区域。
在生态系统中,动物迁徙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学作用。
例如,北极地区的北极熊随着冰盖的融化而不断迁徙,寻找到新的猎物和栖息地;河流中的鲑鱼孳生于淡水河流中,随后迁徙至海洋中繁殖,并回到出生地产卵。
这些迁徙过程不仅保证了个体的生存,也促进了物种的繁衍和多样性。
2. 迁徙与遗传变异动物进化的迁徙与扩散过程中,个体之间和不同地区物种之间会存在遗传交流和遗传漂变的现象。
迁徙过程中,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可以增加遗传变异的机会,从而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更多的遗传材料。
此外,不同地区物种之间的迁徙和扩散也会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流动,促进了物种的分化和适应。
3. 迁徙与适应动物迁徙和扩散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资源。
迁徙可以使动物逃避恶劣环境,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同时,迁徙过程中,动物也面临着新的生存挑战,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候、食物供应等。
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不适应的个体会被淘汰,而适应的个体则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进一步促进物种演化和进化。
4. 迁徙与种群动态动物迁徙和扩散对种群动态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迁徙可以导致种群规模的变化,使得某些地区的种群数量增加,而其他地区的种群数量减少。
另一方面,迁徙还可以导致物种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范围扩大或缩小,从而影响物种的生态位和生态功能。
总结起来,动物进化的迁徙与扩散是一种重要的适应策略和进化机制。
通过迁徙和扩散,动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分布,增加遗传变异和物种分化的机会,进而进化出更适应新环境的形态和生物特征。
这一过程不仅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动物的行为迁徙

动物的行为迁徙动物的行为迁徙是指动物为了寻找食物、繁殖、逃避恶劣环境等目的而进行的长距离移动。
这种行为在动物界中非常普遍,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物种和环境。
动物的行为迁徙是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策略,对于维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迁徙的原因1. 寻找食物:许多动物在季节性食物稀缺的时候会进行迁徙,以寻找更丰富的食物资源。
例如,北极熊会在冬季迁移到更南方的地区,以寻找更多的海豹作为食物。
2. 繁殖:一些动物为了繁殖会进行迁徙。
例如,海龟会从远离海岸的地方迁移到沙滩上产卵,然后再返回原来的栖息地。
3. 逃避恶劣环境:当动物所处的环境变得恶劣时,它们会选择迁徙到更适宜的地方。
例如,候鸟会在寒冷的冬季迁移到温暖的地区,以避免寒冷的气候。
二、迁徙的方式1. 鸟类迁徙:鸟类是最著名的迁徙动物之一。
它们通常会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迁徙,以寻找更适宜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鸟类迁徙的距离和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数百公里,有的是数千公里。
鸟类迁徙的导航方式也非常神奇,它们可以利用地球的磁场、太阳的位置和地标等来确定方向。
2. 鱼类迁徙:一些鱼类也会进行迁徙。
例如,鲑鱼会从海洋迁移到淡水河流中进行繁殖。
它们会游上数百公里的河流,找到适合产卵的地方。
3. 昆虫迁徙:许多昆虫也会进行迁徙。
例如,蝗虫会在食物稀缺的时候进行大规模的迁徙,以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它们可以形成庞大的蝗虫群,覆盖数千平方公里的面积。
三、迁徙的影响1. 生态平衡:动物的迁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传播种子、控制害虫数量、促进物种的繁衍等。
2. 经济影响:一些动物的迁徙对于人类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渔业依赖于鱼类的迁徙,而观鸟旅游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3. 研究价值:动物的迁徙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科学家可以通过追踪动物的迁徙路径和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适应能力。
总结:动物的行为迁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行为,它们通过迁徙来寻找食物、繁殖、逃避恶劣环境等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黑脉金斑蝶:昆虫中飞行最远的迁移者
黑脉金斑蝶是一种非常奇异的蝴蝶,每到秋季来临时, 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从北美地区飞越数千上万英里,来到 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的山地森林过冬。它们飞越海洋、山脉、 沙漠,甚至是人烟稠密的都市而到达墨西哥,其飞翔能力 令人叹为观止。这种蝴蝶是怎样长途飞行而不迷失方向的 呢?当黑脉金斑蝶飞往南方过冬时,它们利用生物钟来判 断太阳与它们航向的相对位置。
2. 淡水鳗鲡:肾脏适应能力最强的迁移者
淡水鳗鲡生下来就要面对着残酷的生存环境,它们 必须做好准备,用一生与险恶的水世界作斗争。鳗鲡在多 盐的大西洋马尾海藻中孵化,然后游到英国和北美东岸的 淡水河里生长。在旅途中,它们的肾要很快适应从多盐的 水域到无盐的水域,这也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等到它们 在淡水中长大成熟,它们又会游到出生地产卵,它们的肾 再一次发生变化,经历从淡水到盐水的适应。
9. 旅鼠:最惨烈的迁移者
旅鼠生活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北极地区,由 于繁殖力极强,旅鼠的数量增长极快,几年内就 会发生数量“爆炸”,约为原种群的100倍至 1000倍!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食物和 活动空间的极度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们 不得不集体迁移,由于数量多速度快,它们有时 慌不择路,相互拥挤,纷纷掉到悬崖下或是掉进 水里,人们经常在悬崖下和水里发现大量的死旅 鼠,场面非常悲惨。
7. 绿甲海龟:最顾家的迁移者
母性的本能迫使雌性绿甲海龟从海中返回它们的出 生地建立自己的巢穴生儿育女,怀上孕的海龟要游上一千 多英里,从巴西的海岸进入南大西洋海洋中的阿森松岛, 那里有着柔软的海滩,雌海龟找一个安全的场所,挖出一 个大洞,把卵产在里面,然后再游一千多英里回到生活地。
8.羚羊:声势最浩大的迁移者
动物的迁移和扩散
主讲人:彭悦
一、引言 二、扩散的类型 三、扩散与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 四、迁移的分类 五、迁移的生物学意义 六、十种最另类的动物迁移 七、藏羚羊的迁移之谜 八、参考文献
一、引言
虽然动物的居处或栖息地一般是固定的, 但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或动物种群本身的 数量变化,动物往往要离开原来的栖息地 而发生迁移或扩散。迁移和扩散是从动态 的观点来研究种群的空间关系,也是动物 在栖息地方面的一个重要行为类型。
1. 座头鲸:哺乳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迁移者
在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座头鲸保持着最长的旅 行纪录,在温暖的季节,它们在北极地区生活,一个鲸鱼 群一天要吃掉一吨的食物,在冬季到来时,它们会在海上 旅行5000英里,来到哥伦比亚和赤道附近的海域,那里是 它们最理想的繁殖基地,它们在那里生儿育女,尽情地捕 食丰富的海洋生物,补充体力,在炎热的夏季到来时再回 到凉爽的北极地区,一年又一年,不停地轮回。
非周期性迁移与外界生活条件的非周期性变 化有密切关系,特别与生活条件的剧烈恶化有关。 例如在缺少食物的年份里,交嘴鸟和松鼠都会向 外迁移,而且往往是成群地向远处迁移。标志重 捕结果显示,松鼠可以迁移远至200千米。冬季 地面积雪过厚,也会迫使一些在地面上取食的留 鸟迁移,此外,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风灾 等偶然因素也可能引起动物的迁移。
藏羚羊的生活习性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 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 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 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 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 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羊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 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 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 乌兰乌拉湖、 卓 乃湖、 可可西里湖, 太阳湖等地,每年 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 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 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 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 过程。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 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 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 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 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 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 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藏羚羊迁移的原因 前行的途中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因素, 可藏羚羊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 去生育它们的后代呢?适者生存,大自然 总是倾向于使动物最有效地传递它们的基 因。不只是藏羚羊,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 会年复一年地离开它们的故土,长距离迁 徙路途的遥远、环境的恶劣和天敌的威胁 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残者,存活下来的优秀 者继续背负着繁衍后代、传递基因的使命。
还有人认为是由于可可西里历史上曾经有过 大的地质事件发生,比如洪水,将藏羚羊逼到了 这里。可是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这些地质事件 应该会导致全部的藏羚羊一起迁徙,然而事实上 只有雌藏羚羊才进行迁徙,大部分的雄羊可能是 因为不与雌羊争夺食物而不迁徙。
最近,人们又猜想,卓乃湖和太阳湖的水质 可能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有利于藏羚羊母子的 存活;而且,藏羚羊集中产羔后,离开产羔地, 有可能回到的种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种群。这样 会利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从而有助于藏羚羊种群的延续。
显然,迁徙行为对于藏羚羊种群的生存和繁 衍是有利的。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 迁徙原因。过去,人们猜测卓乃湖和太阳湖等地 水草丰美,天敌少。丰富的食物、相对安全的环 境有利于藏羚羊的生产和生长。可是2002年10月 在卓乃湖实地考察发现,虽然湖的周围植被比较 茂盛,但是外围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食物资源 并不充足。另外,狼和猛禽等天敌一直尾随在迁 徙的羊群后面,根本不存在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大马哈鱼出生在淡水区,出生后,沿河而下进入海 洋,在海中生长数年成熟,然后雌雄双双返回出生地交配 产卵。它们每昼夜前行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 或急流瀑布从不退却,直至游到目的地,找到合适的产卵 场所。在旅行期间,它们不进食,不休息,经过上千公里 的长途跋涉,只有一部分大马哈鱼能到达目的地。
藏羚羊的迁移过程
纪录片导演刘五洲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花几个月时间等候在藏羚羊冬季和夏季的 迁徙路线上,用“死守”的办法,观察和记录了藏羚羊从求婚、交配到怀孕、产羔的 全过程。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每年按照同样的路线往返数千里,就是为了到 五道梁交配,再去卓乃湖产羔。在生物本能的驱使下,藏羚羊不惧路 途的遥远,不顾这条路已经发生的许多变故,每年都义无反顾地奔走 在可可西里的荒原上,给寂寥的荒原带来了生命的热潮。 每年的10月末到11月初,几场大雪过后,可可西里开始进入一年 一度的枯水期。这时,随着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大风刮到8—10 级,楚玛尔河沿岸开始沙尘滚滚。 在这极端天气和沙尘掩映下,随着雄性藏羚羊黑色面具变白了一 些,为赶往交配地而引发的藏羚羊冬季大迁徙也就开始了。 交配地是此行的终点站。所观察拍摄的藏羚羊交配地,位于可可 西里五道梁保护站附近。这也是夏季赶往卓乃湖产羔的雌性藏羚羊的 必经通道。 赶到了交配地,来自四面八方的队伍就汇集到了一起,藏羚羊的 身影也从五道梁处的青藏公路沿线蔓延到几十里外的海丁诺尔湖畔。 据目测,此刻至少有三四千只藏羚羊在这里相聚。
10. 蝉:最“卧薪尝胆”的迁移者
美国最近将会有几十亿只蝉蛹破土而出,然后蜕化 成蝉。蝉蛹要在地下生长17年,主要吸食树液和泥土。出 土后的蝉蛹就近爬到附近的树上,也就有几米的高度,有 的只爬几英寸,在天亮前蜕掉壳,太阳一出来立即飞走, 不过,它们只有四五个星期的寿命,用17年的地下生活换 来五个星期的光明,真可算得上代价巨大。
内因性迁移也往往是周期性的,主要是由种 群内部繁殖和影响而发生。正在成熟和已经成熟 的新个体总要离开双亲去寻找新的生活场所。所 谓分散或分居,几乎是所有动物皆具有的特性, 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找到新的固着地点。黄 鼠、旱獭在幼鼠分居期的迁移活动,由于其种类 接触繁多,很容易形成鼠间鼠疫的流行高峰。还 有一种内因性迁移,表现为大规模的迁出,旅鼠、 蝗虫,在种群密度上升到特别高的年份那种迁移 便是例子,这种迁出是单方向性的,绝大多数个 体均在中途死亡,但也有以此方式扩大其种群分 布区的记载,例如在亚洲大陆外的库负岛上的松 鼠就是这种大量迁出而留下的种群。
五、迁移的生物学意义
⑴通过迁移,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 换,可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的不良后 代; ⑵通过迁移,使种群能适应有季节性不宜气 候条件的地区; ⑶通过迁移,以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 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 ⑷扩大种群的分布; ⑸通过迁移,保持种群的稳定性。
六、十种最另类的动物迁移
3. 美洲鹤:群体数量最少的迁移者
美洲鹤是世界上最稀少、最濒危的一种鹤,数量估 计不超过2000只。美洲鹤夏天生活在加拿大,冬天迁移到 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等温暖的南方地区过冬, 这是一个危险的旅行,途中会遭遇龙卷风以及各种捕食者 的威胁。据估计,目前全球只有200来只野生的美洲鹤能 够自己迁徙,而人工孵化的美洲鹤需要人来引导它们飞行。
5. 红玉喉北蜂鸟:准备最充分的迁移者
这是一种个头很小的鸟,体长只有3英寸多一点,只 有三两克重。在秋天来临时,它们会飞到中美洲地区过冬。 在出发前,它们要尽情吸食花蜜、吃昆虫以及吸树液,保 存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在体内储存2克脂肪,使 自己的体重几乎增加一倍。
6. 大马哈鱼:最执着的迁移者
二、扩散的类型
扩散有3种类型: ①迁出:分离出去而不复归来的单方向移动 ②迁入:进入的单方向移动 ③迁移:有周期性的离开和返回,在用于鱼 类研究时译为洄游,用于鸟类时译 为迁徙
三、扩散与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
①如果一个种群的数量相当稳定,并接近于环境容纳量,那么扩散过程 对种群的动态就影响不大,但可能对种群的年龄结构略有影响; ②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很高,而食物资源又十分短缺,那么扩散就能降 低种群数量,从而起到调节种群密度的作用,并对年龄结构也产生重 大影响,使未扩散而留居下来的那部分出生力降低; ③如果密度较低而处于迅速增长的种群,迁入就会促进种群的增长,因 为迁入不只是增加了新的个体,而且还提高了种群的出生力。 ④如果种群密度本来就很稀散,迁入就能使其增加“新血液”,尤其是 带来了新的遗传基因,从而会使衰退的种群得以恢复,这种情形对于 保护珍贵濒危动物可说是一种重要手段,在美洲对某些濒危的鸡和鹿 的恢复已采用过上述措施,并获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