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大学物理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x
(1 2)S q (3 4)S q
1


2


3


4

q S

q S
0
1 4 0
2 3
ⅠⅡ Ⅲ
2 q / S
3 q / S
----电荷分布在极板内侧面
2020/1/14
由场强叠加原理有:
E1


2 2 0

3 2 0
2 2 0

3 2 0

4 2 0
2 0
q1 q2
2 0 S
E3

1 2 0

2 2 0

3 2 0

4 20/1/14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例: 点电荷 q = 4.0 × 10-10C, 处在不带电导体球壳的 中心,壳的内、外半径 分别为: R1=2.0 × 10-2m , R2=3.0 × 10-2m.
0
+ +
+
+ -
-
-q
+
+ -
+
Q
+
+
q
-+
+q
-
--q-
S
+
++
qi 0
S内
结论
空腔内有电荷q时,空腔内表面感应出等值异号 电量-q,导体外表面的电量为导体原带电量Q与感应 电量q的代数和.
2020/1/14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3. 静电平衡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与导体表面电荷的关系
3.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导体内电荷的宏观定向运动完全停止.

第九章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第九章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q3 0,
V1

1 4 0
( q1 R1

q2 R2
)

60(V ).
2.提示:未插金属板之前 E0

V d
,则选择题
2
可知两边场强,则所求金属
板的电势V

E
d 2

(E0

2 0
)
d 2

(V d

q )
2 0 S
d 2

V 2

qd 4 o S

3 . 提 示 :( 1 ) 据 有 介 质 时 的 高 斯 定 理 , 空 间 任 意 点 的
(1)系统静电能的改变。 (2)电场对电源作的功。 (3)外力对极板作的功。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A) 3.(B) 4.(B) 5.(C) 6.(D) 7.(B) 8.(B) 9.(B) 10.(C)
二、填空题
1. 垂直于导体表面 0
q
2.
4 o R
3. r 一样
3.半径为 R0 的导体球带有电荷 Q,球外有一层均匀介质同心球壳,其内、外
半径分别为 R1, R2 ,相对介电常数为 r ,如图 18。求:
(1)介质内、外的电场 E 和电位移矢量 D。
(2)介质内的电板化强度 P 和表面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
4.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 S,间距为 d,接在电源上并保持电压为 V,若 将极板的距离拉开一倍,试求:
A

U
(Q2

Q1 )

U
2
(C2

C1 )


0S 2d
U
2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静电平衡时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大前提是整个导体都是一样的,不要因为单独说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就误以为导体表面和内部不是等势的。

(证明省略)由此公式得出:导体表面电荷密度大的地方场强大,面电荷密度小的地方场强小。

导体表面电荷分布规律①与导体形状有关②与附近有什么样的带电体有关。

定性分析来说,孤立导体面电荷密度与表面的曲率有关,但是并不是单一的函数关系。

拓展知识(尖端放电的原理以及应用;避雷针的原理)这是一个从带电体上吸取全部电荷的有效方法。

测量电量时,要在静电计上安装法拉第圆筒,并将带电体接触圆筒的内表面,就是为了吸取带电体的全部电量,使测量更准确。

库仑平方反比定律推出高斯定理,高斯定理推出静电平衡时电荷只能分布导体外表面。

所以可以由实验精确测定导体内部没有电荷,就证明了高斯定理的正确,进而就证明了库仑平方反比定律的正确。

所以说这是精确的,因为通过实验测定数据是一定会存在误差的,而通过实验测定导体内部没有电荷是不会存在误差的,所以是很精确的。

以上是库仑平方反比定律验证的发展历史。

见图2-1,导体壳内部没有电荷时,导体的电荷只是分布在外表面上,为了满足电荷守恒定理,见图2-1c,就要一边是正电荷,而另一边是负电荷,其实空腔内没有电场的说法是对于结果而言的,并不能看出本质,本质是外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腔的内部总的场强为0。

使带电体不影响外界,则要求将带电体置于接地的金属壳或者金属网内,必须接地才能将金属壳或者金属网外表面感应电荷流入地下。

则外界不受带电体场强的作用,而本质上也是带电体的场强和内表面感应电荷的场强叠加作用使外界总场强为0。

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C与导体的尺寸和形状有关,与q,U无关,它的物理意义是使导体每升高单位电位所需要的电量。

电容器及其电容:对电容的理解要升高一个层次:电容是导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就好像水桶的容量一样,C=U/q。

然而导体A的附近有其他导体时,导体的电位不仅与自己的q 有关,还受到其他导体的影响。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
-
目录
静电场中的导体 和电介质
0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是指在没有电流流动的情况下,电荷分布所产生的电场。在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 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特性和作用也不同,本文将探讨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性质 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导体和电介质的基本概念。导体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物质,常见 的导体包括金属等。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形成电流。而电介质 则是一种不良导电的物质,它的电导率远远低于导体。电介质在外加电场下无法形成连续的 电流,而是通过极化现象来响应电场的作用 在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导体来说,其特点是在静电平衡状态 下,内部电场为零。这是因为导体内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它们会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重新分布,直到达到平衡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电荷运动的屏蔽效应。导体的另一个重要性 质是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这也是导体可以用来储存电荷的
与导体不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响应更加复杂。当外加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电介 质分子会发生极化现象,即分子内部正、负电荷的分离。这种分离会导致电介质内部 产生电位移场,从而相应地改变电场分布。电介质的极化程度可以用极化强度来衡量 ,极化强度与外加电场的强度成正比。除了极化现象,电介质还可能发生击穿现象, 即在电场强度过高时,电介质内部的绝缘失效,导致电流的突然增加
0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导体在静电场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是电路中的导线。电路中的导线 由导体制成,它们能够有效地传 导电流。在电力系统中,导体连 接电源和电器设备,将电能传输 到目标地点。此外,在电子设备 制造中,导体用于制作电路板, 连接不同的电子元件,实现电信 号的传输和处理

9.第十二章导体和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2(电介质)

9.第十二章导体和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2(电介质)

S
dq′ σ'= dS
则介质表面的束缚电荷面密度 则介质表面的束缚电荷面密度
问题: 问题:
面元的法 线方向是 电介质极化时产生的极化电荷的面密度, 即:电介质极化时产生的极化电荷的面密度, 如何规定 的? 等于电极化强度沿外法线的分量. 等于电极化强度沿外法线的分量
r r σ ′ = P cosθ=P ⋅ n
14
∑q
int
= ∑q0+ q′ ∑
r r P ⋅ dS
由前, 由前,高斯面包围的束缚电荷为 ∴∑q' =− ∫ S r r r r ∴ ∫ ε0 E ⋅ dS = ∑q0 − ∫ P ⋅ dS 于是
S S
r r r ∴ ∫ (ε0 E + P) ⋅ dS = ∑q0 S r r r 引入电位移矢量 电位移矢量(electric displacement) D = ε0 E + P 引入电位移矢量
电介质体内任一封闭面内的束缚电荷q′ 电介质体内任一封闭面内的束缚电荷 ′内为
r r ′= q内 − ∫ S P ⋅ dS
可以证明:对均匀电介质,若电介质体内无自由电荷, 可以证明:对均匀电介质,若电介质体内无自由电荷,则不管 电场是否均匀, 电场是否均匀,电介质体内都无束缚电荷 (我们只讨论均匀电 我们只讨论均匀电 介质,即以后只考虑下面所说的表面上的束缚电荷) 介质,即以后只考虑下面所说的表面上的束缚电荷 .
4
3.描述极化强弱的物理量— 3.描述极化强弱的物理量—极化强度 (electric polarization) 描述极化强弱的物理量 电偶极子排列的有序程度反映了介 质被极化的程度 排列愈有序说明极化愈烈
∆V
宏观上无限小微观 上无限大的体积元

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二、电容器
1、电容器的定义
两个带有等值而异号电荷的导体 所组成的系统,叫做电容器。
+Q
-Q
2、电容器的电容
如图所示的两个导体放在真空中,它们所 带的电量为+Q、-Q,它们的电势分别为 V1、V2,定义电容器的电容为: 计算电容的一般步骤为: •设电容器的两极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 •求出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的分布; •计算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 •根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求得电容。
3-4 物质中的电场
在静电场中总是有导体或电介质存在的,而且静电场 的一些应用都要涉及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的行为, 以及它们对静电场的影响。
一、静电场中的导体
1、静电感应及静电平衡
若把导体放在静电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将在电场力的 作用下作宏观定向运动,引起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现 出带电的现象,叫作静电感应。 开始时, E’< E0 ,金属内部的场强不零, 自由电子继续运动,使得E’增大。这个过 程一直延续到E’= E0即导体内部的场强为零 时为止。此时导体内没有电荷作定向运动,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根据静电平衡条件,空腔 由静电平衡条件,腔内壁非均匀 分布的负电荷对外效应等效于: 导体内表面总的感应电荷为 -q, 非均匀分布;外表面,总的感 在与 q 同位置处置 q 。 应电荷为 q,非均匀分布。
9





R


q q q U U U U U 0 q 壳 地 内壁 外壁 q q O o d q外壁 0
C Q V
Q C= 4 0 R V

6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6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V表面 常量

2. 导体上电荷分布 1)静电平衡时,导体内无净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 外表面上。 证明: (1)导体内无空腔 .p
E内 ds 0 q内 0
(2)导体内有空腔,腔内无其它带电体
可以看成已经达到静电平衡的实心导体,从中 挖出空腔,由于没有挖去净电荷,不会影响电 荷分布,也不影响电场分布。内表面无净电荷。
r
D1 E1 R1 2 r1 2 1r1 r R1 r1 r : E1 21r1 E1 2 r2 E 2 1r1 同理:r r2 R2 : E2 22 r2
R2

r R2 V d r1 dr2 ln ln 21r1 22 r2 21 R1 22 r R r

q
§6—7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电介质 绝缘体(不导电) 1.电介质的电结构 带负电的电子→束缚电子 每个分子 带正电的原子核 正负重心不重合 两类电介质: 正负重心重合 E 2.电极化现象 E外 0 1)有极分子 2)无极分子
所有负电荷负重心 所有正电荷正重心
有极分子 p p 0 无极分子
q q A B
(3)内球与地相接,设内球带电q’:
R1
q q VA dr dr 2 2 R 4 r R2 4 r o o q 1 1 q q 1 ( ) 0 可解出 q 4o R R1 4o R2 q q 1 VB 4o R2
R
o
R
q
q
4 R 4
o
dq
q
o
2R
0
q q R 2R
q 4o R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引言在物理学中,静电场是指当电荷处于静止状态时周围存在的电场。

导体和电介质是静电场中两种常见的物质类型。

理解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行为对于理解静电现象和应用静电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特性和行为,包括导体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导体内部电场为零的原因,以及电介质的电极化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导体导体的电荷分布在静电场中,导体具有特殊的电荷分布特性。

由于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导体内自由移动,一旦一个导体与其他带电体接触,自由电子将重新分布以达到平衡。

导体的外部表面电荷会分散在整个表面上,使得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为零。

这意味着在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表面任意一点的电势相等。

导体内部的电场分布特性在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

这是由于自由电子可以在导体内自由移动,当导体中存在电场时,自由电子会沿着电场方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

这种现象称为电荷迁移。

因此,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的运动将产生一个等量但相反方向的电场,导致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

这也是为什么导体内部没有电场线存在的原因。

电介质电极化现象电介质是一种不易导电的物质,而其在静电场中的行为与导体有着显著不同。

当一个电介质暴露在静电场中时,电介质分子会发生电极化现象。

电极化是指电介质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偶极矩。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分子会发生形状变化,正负电荷分离,产生一个平均不为零的电偶极矩。

这种电极化现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取向极化和感应极化。

取向极化是指电介质分子的取向方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而感应极化是指电场作用下导致电介质分子内部正负电荷的相对移动。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是描述电介质在电场中的响应特性的重要参数。

介电常数是一个比值,代表了电介质在电场力下的相对表现。

介电常数决定了电介质的极化程度和电场中的电场强度。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大于1,意味着电介质对电场的屏蔽效果更明显。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电介质和调整电场强度,可以改变静电场的分布和效果,用于电容器、绝缘材料等相关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