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输注常识

合集下载

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指征

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指征

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指征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指征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是一种包含丰富凝血因子的血浆制剂,通过冷冻和沉淀的方式制备而成。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凝血障碍和出血疾病。

然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使用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且有一定的指征限制。

本文将就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的指征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其应用范围和使用时机。

一、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成分和作用冷沉淀凝血因子是由血浆经过冷冻沉淀得到的,其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

这些成分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修复受损血管壁、形成血栓以止血。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注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异常,预防和治疗出血。

二、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的指征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的指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凝血因子缺乏症:包括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患者体内特定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存在缺陷,需要外源性凝血因子的输注来保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2. 凝血因子消耗性疾病:某些疾病或情况下,机体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降低。

常见的消耗性疾病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大面积烧伤、手术创伤等。

3. 出血性疾病:某些疾病或情况下,机体自身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易出血。

与凝血因子缺乏不同,这些疾病中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功能正常,但由于其他原因(如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壁损伤等)导致出血。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注能够提高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

4. 外科手术和创伤:大手术和严重创伤后,机体的凝血功能常常受损,导致术后或伤后出血。

在这些情况下,适当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可以辅助恢复凝血功能,减少出血并促进伤口愈合。

5. 大量出血和休克:在出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注可以通过增加凝血因子的浓度,提高凝血功能,从而迅速控制出血和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

三、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冷沉淀输注注意事项

冷沉淀输注注意事项

冷沉淀输注注意事项
冷沉淀的输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融化后的冷沉淀应尽快输用,一般要求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也不能放在4℃冰箱中,因为这样会影响其疗效。

2. 输注冷沉淀时,必须用输血器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3. 冷沉淀不能与血小板同时申请,如果同时申请,应先输冷沉淀。

4. 冷沉淀一般应同型输注,不要求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5. 冷沉淀有剂量依赖性特点,即初次治疗效果较差者,增大剂量重复使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冷沉淀输注注意事项

冷沉淀输注注意事项

冷沉淀输注注意事项
关于冷沉淀输注的12大注意事项。

1、新制备的冷沉淀可直接发往临床输注,也可置于-30℃冰冻保存。

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

2、冷沉淀以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为佳,尤其对婴幼儿应掌握ABO同型输注。

3、输注前口服苯海拉明25mg或静注氢化考的松50mg,可预防冷沉淀的变态反应。

4、输注前要检查产品袋是否破损等。

融化后的冷沉淀一般为澄清或略带乳光的溶液,有微量微小的蛋白颗粒存在,如血袋内有大量或大块的不溶物,不宜输注。

5、冷沉淀于37℃水浴(不能超过37℃)进行快速完全融化,在1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融化过程中必须不断轻轻摇动,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6、输注方法A: 一袋一袋的由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针头。

7、输注方法B: 一袋一袋的快速滴注,使用输血器。

8、输注方法C: 将数袋冷沉淀逐一汇总,并通过冷沉淀袋的出口部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10-15ml)加以稀释后滴注,使用输血器。

9、冷沉淀不是以最快速度输入,而是要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10、输注过程中要先慢后快原则,开始10-15min要慢(2ml/min)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无不良反应,再加快速度。

速度至少200ml/h。

11、融化后必须在4h内输注完毕,有建议30min-2h内输毕更佳。

12、注意观察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一次性大量输注应防止肺水肿,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患者。

来源|检验星空。

输血应知小常识(知识资料)

输血应知小常识(知识资料)

输血应知小常识(知识资料)关于输血应知小常识1、一个单位的血小板是多少毫升?浓缩血小板是由全血制备,以单人份全血(200 mL 或400 mL 全血)经离心法提取的较纯的血小板制品。

200 mL 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含量为 1 个单位(约20~25 mL)。

2、一个单位的冷沉淀是多少毫升?200 mL 血液可提取1 单位血浆,1 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在4℃融化后的沉淀物质为1 单位冷沉淀。

冷沉淀一般一袋是1 个单位,一袋规格约20-30 mL。

3、连续输注血浆,是否需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因此,两袋血浆之间(一般都是不同献血员)需要用生理盐水输注。

4、连续输入几个单位的冷沉淀需要冲管?冷沉淀主要是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或)Ⅷ因子,输注要求中提到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

输注冷沉淀时,一般成人的常用剂量为每次输注8~10 个单位,冷沉淀一袋为20~30 mL,每袋输注时间约5 分钟内,因此,开始输注冷沉淀时护士需要在病床边等着。

现在冷沉淀规格最大的是两个单位一袋,输10 单位至少 5 袋,冲洗管道每袋之间至少50 mL生理盐水才能完全冲洗干净。

5、抢救时1 个留置针可以同时输血和其他液体吗?严禁同一通路同时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及液体。

输注的红细胞制剂内不可加用任何药品,特别是乳酸林格液、5%GS 或5%GNS,否则可使红细胞发生凝固、凝集或凝血。

如果在同一个留置针上同时输血和其它液体,则有可能致血液发生变质,因此需要开通另一通道。

6、同时输入两种血制品,应该先输哪一种?临床常用的成分血包括冷沉淀、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红细胞等。

同时输几种血制品时,应先输血小板。

备注:一般认为,血小板功能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要求取回后应立即输注。

血小板应在取出后30 min 内输完,未输入前持续轻微晃动,但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并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20世纪60年代冷沉淀被pool博士发现,1964年首先应用冻融沉淀法从血浆中提取出来白色沉淀物。

因富含FⅧ、Fg、Fn等凝血因子,而用于HA、Fg 缺乏、凝血因子ⅩⅢ缺乏和vWD等出血性疾病治疗,是现代成分输血的一部分。

因其纯度不高,在生物体内半衰期短,在发达国家,除非无可先择或紧急情况,并不考虑应用冷沉淀治疗HA、vWD和FⅩⅢ缺乏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临床输血技术快速发展,该项技术突破传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除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的治疗,还有报道应用于深度烧伤、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激发的口腔溃疡等病的替代治疗。

现将冷沉淀组成和作用机制,制备方法,规格与储存,在临床中的应用,输注剂量及注意事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便冷沉淀制品能更好地服务与临床。

1冷沉淀的组成和作用机制抗血友病球蛋白(FⅧ)是由FⅧ促凝活性、FⅧ促凝抗原、FⅧ有关抗原和FⅧ有关的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Rco)等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可加速F Ⅹ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小板FⅢ的释放和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促进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加快。

生物体内半衰期在8~12 h,变化较大。

纤维蛋白原(Fg)由肝脏合成的,在凝血过程中,由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

其含量增多可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都加快。

还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起到加快止血、改善微循环、防止出血的作用。

纤维结合蛋白(Fn)又称纤维连接蛋白,1974年国外开始研究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和组织液中,分子量约450 KD,由两条相似的A链和B链组成的二聚体高分子糖蛋白。

有促进细胞粘着、上皮细胞移行、纤维蛋白交联,抗感染、抑制细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提高白细胞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免疫调控功能,为上皮修复营造环境条件等多种生物活性。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SF)即XⅢ因子存在于血小板及血浆中,经凝血酶切除部分肽段后被激活为XⅢa。

冷沉淀输注操作规程

冷沉淀输注操作规程

冷沉淀输注操作规程冷沉淀是FFP在低温(1-6℃)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浓缩制品,主要含有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因子XIII和纤维结合蛋白。

由于冷沉淀制备中缺乏病毒灭活过程,导致患者使用后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该制品已经较少应用。

目前冷沉淀在我国临床应用还较普遍。

一、适应证(一)血友病A及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冷沉淀适用于儿童、轻型成人血友病A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因子Ⅷ缺乏症(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冷沉淀中的因子Ⅷ浓度相对FFP高,我日从2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中含有因子Ⅷ≥40IU,每单位的容量为20-30ml。

由于受患者总血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大量使用,只能用于所需输注剂量小的患者。

对于中、重度血友病A患者,每次需要补充的因子Ⅷ量大,宜首选冻干的因子Ⅷ浓缩剂或基因重组的因子Ⅷ浓缩剂。

(二)血管性血友病由于目前缺乏vWF浓缩剂,因此血管性血友病(vWD)的治疗目前主要选用冷沉淀。

vWD主要是vWF的量的缺乏或质的缺陷导致。

采用冷沉淀输注以补充外源性的vWF,可以有效地改善出血症状。

但血小板型vWD患者,输注冷沉淀不能有效改善病情,应选择输注血小板制品。

(三)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或纤维蛋白原消耗增多(如胎盘早剥、死胎滞留和术后纤溶活性增强等)等患者,由于体内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或质量缺陷,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

此时,首选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治疗;在没有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时,可选用冷沉淀制品。

由200ml FFP制备的冷沉淀中含有纤维蛋白原150-200mg.(四)获得性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症纤维结合蛋白是重要的调理蛋白。

在严重创伤、烧伤、严重感染、皮肤溃疡和肝功能衰竭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可明显下降。

冷沉淀制品可用于上述获得性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症的患者。

(五)局部使用促进创口、溃疡修复冷沉淀中富含纤维结合蛋白,也可在局部外用,以促进创口、溃疡组织的修复。

(整理)输冷沉淀常识

(整理)输冷沉淀常识

适应症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

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尿毒症、DIC、重症创伤、手术后出血等。

3.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降低: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DIC、重度感染、恶性肿瘤等重症疾病。

4.不易愈合的创面:下肢溃疡(局部涂敷)、胃十二指肠溃疡(内窥镜导入局部注射、喷涂)、角膜溃疡(滴眼)等。

方法及内容量剂1.血友病及其他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用量手术病人或有严重出血灶者应将FⅧ水平提高到50%,一般患者可将FⅧ水平维持在30%。

对出血未止的患者每12h追加输注1次,剂量为首次的1/2.用量计算方法:①经典方法:剂量(U)=(期望值-现有值)×血浆容量(ml);②简易计算法:将血浆现有FⅧ:C值视为0,每输注4U/kg体重可使血浆FⅧ活性水平提高10%。

2.FN水平低下患者的冷沉淀用量(1)大剂量法:一般每次15mg/kg体重,即一般成人1次需输注15袋冷沉淀。

(2)维持法:给予5-7mg/kg体重。

即一般成人每次输注冷沉淀5-7袋。

注意事项1.冷沉淀于37℃水浴(不能超过37℃)进行快速融化,融化后必须在4h内输注完毕。

2.冷沉淀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3.必须使用输血器输注。

4.冷沉淀以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为佳,尤其对婴幼儿应掌握ABO同型输注。

5.冷沉淀粘度较大,如经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阻塞针头。

如若病情许可,每袋可用少量生理盐水(10~15ml)稀释后经输血器静脉输注。

6.有时可发生变态反应,如荨麻疹、发热、头痛及背痛等。

大量应用血型不相同(容)的冷沉淀常发生溶血性反应(输注ABO血型相同或相容的冷沉淀可避免),其程度与剂量有关;有部分患者因反复输注冷沉淀而产生特异性抗FⅧ抗体,致使治疗困难或无效。

7.输注前口服苯海拉明25mg或静注氢化考的松50mg,可预防冷沉淀的变态反应。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成分:每袋冷沉淀是由400 ml全血制成,体积为25 ml±5ml/袋,其中主要含有≥80IU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150mg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粘连蛋白、凝血因子ⅩⅢ等。

新生儿输冷沉淀原则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输冷沉淀原则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输冷沉淀原则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输冷沉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处理新生儿体内产生的胆红素和钙的沉淀。

以下是关于新生儿输冷沉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 新生儿输液的温度:
- 输液的温度应该在15°C左右,用冰块或者冷却剂来达到此温度。

- 冷沉淀通常在24小时内进行,每次输液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至30分钟。

2. 输液的浓度和速度:
- 新生儿输液的浓度较低,一般为0.9%的生理盐水。

- 输液的速度应慢而稳定,以避免伤害到婴儿。

3. 确保安全:
- 在进行输液前应先评估婴儿的情况,包括体温、呼吸、心跳等。

- 确保输液设备的安全性,如检查输液管是否完整,输液器是否清洁。

- 在进行输液时,需要有专人监护婴儿的情况,以及及时应对问题。

4. 注意观察:
- 监测婴儿的呼吸、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注意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如发现皮肤苍白或发红等
异常,应停止输液,并及时咨询医生。

总结起来,新生儿输冷沉淀的原则是保持适当的温度、控制适度的浓度和速度,并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及时观察婴儿的反应。

在进行输液前应充分评估婴儿的情况,并有专人监护。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咨询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沉淀输注常识
来源:院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08-10 阅读数:2783
1、何谓冷沉淀?其主要成分有哪些?
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置4℃条件下融化,待其融化至尚剩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易融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量血浆(25ml 左右)即刻置-30℃冰冻,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

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分:丰富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以及因子ⅩⅢ。

2、主要成分的含量
从200ml全血分离出的新鲜冰冻血浆(100ml±10%)制备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含量≥75mg;Ⅷ因子含量≥40IU,通常称为1单位冷沉淀。

从400ml全血分离出的新鲜冰冻血浆(200ml±10%)制备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含量≥150mg;Ⅷ因子含量≥80IU。

3、冷沉淀有哪些临床适应征?
冷沉淀适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ⅩⅢ缺乏症病人。

有时冷沉淀也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病人的替代治疗。

4、冷沉淀治疗甲型血友病的剂量如何计算?为何只适用于儿童及轻型成年病人?
冷沉淀用于甲型血友病的剂量按每单位冷沉淀中含因子Ⅷ40IU计算。

通常轻度出血(单纯关节出血及软组织血肿)给10-20IU/Kg体重;中度出血(口腔底部出血及拔牙等)给20-30IU /Kg体重;重度出血(胸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给50IU/Kg体重。

维持输注的天数需根据病情决定,最短维持3天,最长可达14天。

由于成人中、重度甲型血友病出血的病人所需冷沉淀的剂量较大,容易导致循环超负荷,所以只适合儿童及轻型成年病人治疗。

成年中、重度出血的甲型血友病病人最好选用因子Ⅷ浓缩剂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每袋冷沉淀中所含因子Ⅷ的含量差异较大,如按各地每年抽样质控平均每袋因于Ⅷ含量来计算剂量,则比较合理。

5、冷沉淀用于补充病人的纤维蛋白原,其剂量如何掌握?
纤维蛋白原的正常血浆浓度为2-4g/L,最低止血浓度为0.5g/L。

以每1单位冷沉淀含纤维蛋白原75mg计,则0.5单位/Kg体重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0.5g/L。

因此,体重50Kg 的病人,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提升0.5g/L约需25单位冷沉淀。

不过,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病人所需冷沉淀剂量还要取决于病人血浆中原有纤维蛋白原水平,一般成人的常用剂量为每次输10单位左右,使血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在0.5-1g/L为适度。

儿童剂量酌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