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1园林

合集下载

(完整版)园林生态学

(完整版)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2、生态园林: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

3、耐受定律:植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植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植物的耐受限度,该种植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

4、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

5、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中,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换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7、冻拔:又称冻举,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是间接的低温危害。

8、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长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9、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10、富营养化:大量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

(水华、赤潮)11、团粒结构:是土壤中腐殖质把矿物土粒互相粘结成直径0.25〜10mm的小团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态处于最好的相互协调状态,团粒结构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的生长。

12、菌根: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形成互惠共生,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系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

13、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变化或化学变化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硫酸烟雾、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不当的人类行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引入变得迫切。

本文将试论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关系,并探讨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物种多样性: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和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地植物,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3. 循环利用:生态学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重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1. 植被规划与设计:植被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思想在植被规划与设计中强调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以实现植物群落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水池的设置:生态水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生态水池,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和保护水质,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条件。

生态水池还可以吸收并净化园林中的雨水,减少洪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3. 生态景观的生态恢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护受损的生态系统,重建自然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4. 生态交通系统的设计: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交通系统的设计。

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园林生态学名词解释

园林生态学名词解释

园林生态学名词解释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综合了园艺学、生态学和景观设计学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

园林生态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景观生态学:研究人类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手段,实现自然与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

景观生态学包括研究景观格局、植被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2. 城市园林生态学: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园林生态学强调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生态学在园林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植物特性,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并合理布局,可以提高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功能。

4. 绿化生态学:研究植物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用,以及绿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绿化生态学强调通过植物种植和管理,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精神愉悦感。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和管理,保持和增强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美丽、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园林生态学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

一、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自然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二、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桥梁人居环境地,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开敞空间方法加入生态学理论,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血液,开始了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和实践。

城市生态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现今已对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主要有:1.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

2.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的研究。

3.城市森林绿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

4.城市生态绿地的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发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生态的设计思联盟想先后出现了四种倾向: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2.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

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特色。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学冷平生第一版

园林生态学冷平生第一版

园林生态学冷平生第一版摘要:一、园林生态学概述1.定义及意义2.发展历程二、园林生态学原理1.生态系统结构2.生态系统功能3.生态系统服务三、园林生态学应用1.园林设计与规划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3.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四、我国园林生态学现状与挑战1.政策与法规2.技术与实践3.存在问题与对策五、园林生态学发展趋势1.创新理论与技术2.跨学科研究与综合应用3.国际化与合作正文:园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服务及应用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自然与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为园林设计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园林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关注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在我国,园林生态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不断推进。

然而,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园林设计与规划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加强园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在园林生态学应用方面,园林设计与规划是核心领域。

设计师需根据园林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布局,创造优美的景观效果,同时确保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也是园林生态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治理污染、恢复植被、改善土壤等措施,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状态。

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则是园林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旨在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对未来,园林生态学发展趋势表现为创新理论与技术、跨学科研究与综合应用、国际化与合作。

首先,园林生态学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跨学科研究是园林生态学发展的关键,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丰富和拓展园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最后,国际化与合作是园林生态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园林生态学的繁荣发展。

园林生态学-题库

园林生态学-题库

园林生态学-题库1、1. 生物群落;答案: 1. 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聚合体。

(生物群落可以根据其组成的生物类群的不同,习惯地被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群。

也可以根据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分为自然群落、人工群落和半自然群落。

)2、2. 物候期答案: 2. 物候期(植物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等生长、发育阶段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物候期)3、3. 林德曼定律:答案: 3. 林德曼定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营养级的顺序传递时,由于生物本身对能量的消耗呈急剧的阶梯状递减趋势,每一个营养级为下一个营养级提供的能量仅在10%左右。

4、4. 竞争排斥原理:答案: 4. 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5、5. 次生林:答案: 5. 次生林:是天然林的一种类型,还大面积的原始林受到自然或人为的反复破坏(不合理的砍伐、过度放牧、垦植、火灾等)后形成的次生裸地上发生并形成的森林群落。

6、1.以仙人掌为例,简述并分析在高温环境下,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适应性改变。

答案:以仙人掌为例,简述并分析在高温环境下,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适应性改变。

形态:叶,茎,色,附属物等生理:代谢途径,气孔调节等功能为减少蒸腾,增加反光,降低体温等7、2.依据自然界中水分存在的形式,简述影响植物利用水分的因素?答案:依据自然界中水分存在的形式,简述影响植物利用水分的因素?1)水的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影响植物利用液态水的因素。

3)对气态和固态水的应用进行评述。

8、3.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答案: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园林植物散热原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9、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园林生态学部分课后思考题答案

园林生态学部分课后思考题答案

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当代城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括: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短缺、供水不足、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成因:是由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核浪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

具体表现在:一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超出了换进程在能力和环境容量;二是当前的高生产、高消费政策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排出了大量的废物,破坏了城市环境;三是不能合理利用土地与空间,见弱旅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环境容量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制,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体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强度提出的容许限度。

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看,环境的定义?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城市光污染类型定义:环境中光辐射超过各种生物正常生命活动所能够承受的指数,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类型:人造白昼污染白亮污染彩光污染光补偿点: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树木的耐荫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年龄气候土壤什么是光周期现象?意义?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园林生态学 第一章 植物与环境

园林生态学 第一章 植物与环境



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 况的食物的量”,后人称之为Liebig最小因子 定律。E.P.Odum:补充两点: 一: 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 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的情况 下才适用; 二: 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
(三)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2.生态因子的分类
通常生态因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5类: 气候因子(光、温度、空气、湿度)、地理因子、 土壤因子、人为因子、生物因子等五大类因子 美国道本迈尔将生态因子分为七个项目:光、 温度、空气、火、土壤、水、生物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与环境关系所遵循的原理 (一)限制因子:
休眠 如果环境条件超出了植物生存的适应范 围而没有超过其至死点植物往往通过休 眠这种方式来适应这种极端逆境。 抵御暂时的不利环境条件。

(二)植物生态适应的调整
驯化
自然驯化 人工驯化 → → 生物进化的一部分, 生态型种群 植物引种改良的重要方式
本章小结

理解环境与环境因子的概念,熟悉环境的分类 掌握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的一般规律 掌握最小因子法则、耐受定律和限制因子法则 掌握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型的概念熟悉它们的 划分类型 熟悉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及调整方式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和限制因子 作用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植 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 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 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 植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周期现象 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就是 主导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