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6非实验设计1
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来探索和解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和原理。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来获取研究数据。
观察法可以是自然观察,即研究者观察真实的行为环境;也可以是实验室观察,即将被观察者置于经过控制的实验条件中。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真实的行为数据,直接观察对象的行为特征,但缺点是有时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数据不准确。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的方式获取被调查者的信息和观点。
调查法可以分为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对一组被调查者在同一时间点上进行调查;而纵向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调查者进行多次调查。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观点和看法,但缺点是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偏差和回答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实验法通过在实验室中精确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者可以观察和测量特定因素对被试者行为的影响。
实验方法可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干预,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处理,用来作为比较的基准。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变量,确定因果关系,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实验环境和样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研究个别个体或群体的特殊情况来获取心理学数据。
案例研究法通常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个别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和个别案例,但缺点是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和推广到整个群体。
五、脑电图和神经影像法脑电图和神经影像法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脑电图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可以监测到大脑在不同任务和情境下的电信号变化;神经影像法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可以观察大脑在特定任务中的血流和代谢变化。
实验心理学(第八讲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模式
系列前测
系列后测
实验处理
(一)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simple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最基本的时间序列设计,基 本上是一种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又由于两组都使用前测验安排,因而其 实验结果不能校直接推广到无前测的情 境中去。
(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 设计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 设计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 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 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
设计模式
(3)平衡设计
平衡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 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 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 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相实验时 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设计模式
4.事后回溯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 生过的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 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 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 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 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 简单关系。
设计模式
两类事后回溯设计
(1)相关研究设计 (2)准则组设计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举例
➢ 三年级儿童对于暴力或凶杀电视片与他 们的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 饮食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4)回归间断点设计
这种准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处理与事后测 量回归线的间断点的特征,确定准实验 处理的主效应。即如果实验处理前后的 的回归线出现了间断,说明实验处理是 有效果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探索心理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探索心理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心理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释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而进行的科学探索。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设计1. 实验设计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变量,分析因果关系。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确定研究对象、控制组群等因素,并采取合适的实验操作和测量工具。
2. 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或现象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可以采取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形式。
在观察法中,需要注意观察者的角色和观察过程中的客观性。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向被试者发放问卷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试者的态度、意见等。
在问卷调查中,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和选项,并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二、心理学研究数据分析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包括测量变量的中心趋势(如均值、中位数)和变异程度(如标准差、方差),以及分类变量的频数和比例。
2. 推论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是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通过参数估计,可以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假设检验,可以对样本数据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3.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用于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则更进一步,用于预测一个变量(因变量)与其他变量(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于探究因果关系和预测能力。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综合培养不仅教授实验设计方法,还要教授数据分析方法,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自考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 复习资料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必读2021年名词解释:1、研究假设(Hypothesis):是由理论所推衍出来的更为具体的预测,是针对研究问题提出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的、推测性的解答。
2、实验混淆(confounding):如果我们所设定的自变量其发生量的改变时,另一个已知或潜在的变量亦随之有量的改变,则这两个变量的作用就发生了相互混淆。
3、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指不同的独立的观察者针对同一观察所做记录的一致性程度。
4、便利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主要根据获得调查对象的容易程度和调查对象参加调查的意愿所进行的。
便利抽样是所有取样技术中花费最小的,抽样单元是可以接近的、容易测量的,并且是可以合作的。
便利取样是非随机抽样,所选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5、假相关(spurious relationship):如果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第三个变量进行解释,那么这种关系就被称之为“假相关”。
6、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指仅根据可观察的程度来解释概念,这个观察程度是来产生和测量概念的。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7、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
8、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指实验中的自标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果在试验中:当自变量发生变化时因变量随之发生改变,而自变量恒定时因变量则不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实验就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9、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是指一个因子的效应依赖于另一个因子的不同水平,当一个自变量的效应在另一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存在差异时,就表示出现了交互作用。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

2015年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笔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心理科学研究方法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一、心理学与科学(一)心理学的性质1、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2、心理学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3、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内省法:通过个人报告并记录自己的意识内容以作为研究资料的方法。
(二)心理学的科学研究1、一般人的探索方法:常识;传统;权威。
2、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开放性。
3、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借鉴《心理学家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二、选题与取样(一)选题1、研究课题的来源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实际需要;理论;技术发展的推动。
2、选题的原则课题可行、清楚、有价值、符合道德。
(二)查阅文献1、查阅文献的意义。
2、文献的来源:图书、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其他。
3、查阅文献的方法: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
(三)取样1、取样与选题的关系2、取样的类型:随机取样;非随机取样。
三、假设与解释(一)范型范型:是指看待问题的基本角度或框架。
1、生物学范型与研究2、心理动力学范型与研究3、行为论范型与研究4、认知论范型与研究5、人本论范型与研究(二)理论与假设1、演绎式理论与归纳式理论2、理论与假设的元素:概念与变量。
3、假设检验假设的涵义;假设的类型;假设检验的过程。
(三)解释1、解释的逻辑2、关系的确定: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涵盖了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论来探究心理现象、行为和认知过程。
以下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方法:1.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控制变量,确定因果关系。
在实验中,研究者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例如,双盲对照实验用于测试药物效果。
2. 观察研究方法:•自然观察:观察和描述人类或动物行为。
例如,观察孩子在游乐场的行为以了解其社交互动。
•实验室观察: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行为。
例如,观察被试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
3. 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来收集大量信息和数据,了解个体或群体的看法、态度和行为。
例如,调查公众对某一政策的看法。
•访谈调查:采访被试以获取深入的信息。
例如,访谈心理健康患者了解其症状和体验。
4. 纵向研究方法:•纵向研究:追踪个体或群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例如,追踪一个孩子从幼儿时期到成年的发展轨迹。
5. 横断研究方法:•横断研究:在特定时间点上对不同群体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记忆力表现。
6. 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研究心理障碍、治疗方法或干预措施的效果。
例如,测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抑郁症的有效性。
•实验室研究:在实验室中对特定因素进行控制以了解其对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例如,测试睡眠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这些方法往往结合使用,以便获取更全面、可靠的数据,并深入了解心理学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选择何种研究方法通常取决于研究目的、问题的性质、可行性和伦理要求。
非实验设计

其次,由于这种设计没有前测,所以还可以控制测验效应。
第三,对于被试的成熟因素,由于使用了对照组,也得到一 定程度的控制。
总之,在非实验设计的各种型式中,固定组比较设计是一种 较好的设计,它对无效因素的控制有所改进,对于研究结果 的统计分析和推论,把握性也相对地大一些。
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局限性:
1、由于不能在随机化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导致实验前的 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能不是等组,并且没有施行前测,没有获得 两组是否在实质上是否为基本等组的某些信息,所以,对选择 变量缺乏控制。 2、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都会 影响到该种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
相关研究与准则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相关研究设计主 要在于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及 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而准则组设计则强调存在一定关系 的两个变量之间,表现出什么样的不同状态。
例:
为研究离婚家庭儿童对态度的影响,用准则组设计探讨了离婚 家庭的大学生和正常家庭的大学生对世界、他人、自我价值以 及人际关系的态度。
第四,统计回归也是一个未得到控制的内在无效源,在没 有控制组的情况下,仅对一组进行前测后测,可能由于测 量误差引起回归效应。
由于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在内部效度方面存在这些问题, 因而很难作出确切的因果关系的结论。
三、固定组比较设计(the static-group comparison design):
An example:
Assume that an investigator is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ex and creativity in children. He measures the creativity of a sample of boys and girls and tes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s of the two sexes. The mean of boy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girls. He concludes that boys are more creative than girls. This may or may not be a valid conclusion. With only this evidence, however, the conclusion is doubtful. Since many other variables are correlated with sex, it might have been one or more of these variables that produc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eativity scores of the two sexes.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案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案【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心理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学研究。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提升其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 实验法介绍2.1 实验法概述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控制变量,确定因果关系,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
本教案将逐步介绍实验法的步骤和重要概念。
2.2 实验设计2.2.1 变量的操作定义实验设计中,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对自变量进行操作定义。
通过操作定义自变量,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2.2.2 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组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它通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实验组,以消除个体差异,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2.3 控制组设计控制组设计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一个对照组,以比较实验组的结果变化。
通过对照组的设置,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问卷调查法介绍3.1 问卷调查法概述问卷调查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它通过向被试者分发调查问卷,收集被试者的意见、态度和看法,用于心理学研究。
3.2 问卷设计3.2.1 问题的选取与编制问卷设计中,问题的选取和编制直接关系到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进行合理的问题选取和编制。
3.2.2 问卷格式和布局问卷的格式和布局对被试者的回答情况和数据收集质量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格式和布局设计可以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并减少被试者的疲劳感。
4. 观察法介绍4.1 观察法概述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得出心理学研究结论。
本教案将介绍观察法的步骤和技巧。
4.2 观察记录4.2.1 记录方式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多种选择,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
4.2.2 观察者的角色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并严格按照设定的观察指标记录被试者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没有 比较,无法提供任何有关 实验处理和观察结果之间关系的结
果。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一个心理学家对抑郁新疗法的效果感兴趣,他 招募了一个样本,包括想减轻抑郁的20人。在 研究的开始,他让所有被试完成一个关于抑郁 症状的问卷。该测试的平均值是42,表明有严 重的抑郁症状。(此测量中没有抑郁的个体一 般分数范围是0-10。)在接下来的16周里,这 位心理学家对被试实施一种新的疗法。处理结 束时被试再次完成抑郁问卷,后测的平均分数 是12.0,表明被试的抑郁症状显著降低,而且 只有轻微的抑郁。于是这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
缺点:
被试不是随机分配,因此选择以及选择的附加效应是影 响内部效度的最大的威胁。
谢谢大家!
注意点!!
相关研究设计的注意点: 1、高相关:不能根据高相关推断变量之间的因
果关系。 2、低相关:不能根据低相关就完全排除了两变
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性。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例子 研究目的:儿童对暴力性电视节目的爱好与攻击性的关系。 研究方法:测量三年级儿童观看暴力性电视节目的时间,并且测量 同伴对该儿童攻击性的评价,两个变量做相关。
,认为这个新疗法是有效的。
实验设计表示模式 O1 X O2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中对内 部效度的威胁 历史 成熟 测验 统计回归 实验者期望
注意:最好不要做这样的 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研究方法:选取一组肺癌患者作为被试,用问卷的方法采集患病前 每天抽烟的只数,对抽烟只数与是否肺癌做相关分析。
低相关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非常 低,几乎接近零,就完全 排除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 系的可能性。
全距限制:为了能够计算 出真正有意义的相关关系, 要求每个变量内个分数之 间必须有足够大的差异。
例子:探索头颅大小是否与词汇回忆量 存在相关。 低相关时要思考: 被1、试被1:试儿是童否合适,是否存在跨度 2、测验结果是否有足够的全距 被试2:大学生
(心理学研究方法)6非实验设计1
内容
单组后测设计
目的:考察多媒体教学是否能提高心理系学生成绩? 方法:在一个心理班里,使用多媒体教学一个学期后,采用期末考 试评价学生成绩。
问题:
x 1、有前测吗? x 2、有对照组吗? x 3、有比较吗?
实验设计表示模式 XO
X表示实验处理,O是实验结果。
头颅大小与记忆的关系
以上3幅图分别对应哪种相关?
1、高度负相关
(c)
2、高度正相关
(a)
3、几乎为0的低相关
(b)
对相关的解释
对于两变量存在相关的解释有4种:
1、X引起Y(X是因) 2、Y引起X(Y是因) 3、XY互为因果 4、有潜在的第三个因素引起了X和Y(第三个因素是因)
提问
研究发现儿童的头颅大小与词汇回忆 量之间的相关为+0.7。对这一相关的4 种解释是什么?
三年级对暴力性电视节目的爱好
十三年级对暴力性电视节目的爱好
0.21
三年级的攻击性
-0.05
十三年级的攻击性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基于的假设是:只有经历了一定时间的过程, 原因才能导致结果。
缺点:非常耗时。
准则组设计
特点:
被试非随机 自然变量 没有干预
例子:
研究1:离婚对儿童学习态度的影响。 研究2:男性女性的情绪反应。
特点:
只有一组被试 收集两组数据 没有实验处理
相关研究设计的基本模式:
O1 O2 阐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范围是从-1.00经由0到+1.00。 数字:代表关联程度。 符号:+代表正相关,-代表负相关。
例子: 1、抑郁程度与痛敏感性存在正相关,表明抑郁越严重,疼痛越_____(轻、重)。 2、学业成绩与抽烟存在负相关,表明学习越好,抽烟越_______(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