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华西-新药药理学实验设计文稿

合集下载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一、设计性实验目的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得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的选题与设计。

通过创造性设计一种机能性动物实验(包括动物的病理模型),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完成从实验设计到亲自动手操作全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动物的各种机能与代谢变化,分析和掌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机制,使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相结合。

最终达到提高同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创新精神。

二、设计性实验完成的基本步骤1.立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已学的基础或近期将要学的知识,并利用图书馆及其Internet 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小组集体酝酿、讨论确立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的药理学实验题目。

但是,要注意动物实验方案不可过大和脱离现实条件,应强调其可操作性。

初步选题后,由带习老师根据设计方案的目的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初审,然后与同学一起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

2.方案设计的内容与格式每实验小组在立题基础上,认真地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动物实验的设计方案。

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详细和具可操作性,具体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①题目,班级、设计者;②立题依据(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拟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③实验动物品种、性别、规格和数量;④实验器材与药品(器材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剂型和使用量),包括特殊仪器与药品需要;⑤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的进程安排、每个研究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设立的观察指标和指标的检测手段;⑥观察结果的记录表格制作;⑦预期结果;⑧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⑨注明参阅文献。

3.实验准备同学应根据实验的设计方案列出实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药品的预算清单,在实验课前两周提交指导老师。

对一些特殊药品或试剂应列出供应商的公司名称。

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命体的作用机理及其药理效应、毒性、药物代谢等药物性质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药理学实验可以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以了解药物的药理效应、副作用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不同药物对小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以及探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应用药物提供依据。

三、实验设计1. 动物模型:选用C57BL/6小鼠为实验对象,雄性小鼠,体重20-30g,数量30只。

2. 分组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组(给予药物X低剂量)、中剂量组(给予药物X中剂量)、高剂量组(给予药物X 高剂量)、对照组(给予药物Y)。

3. 实验操作:(1)采用尾动脉插管法测量小鼠血压和心率,记录基础值(即给药前)。

(2)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X和药物Y,以相同的体积溶液为对照组。

(3)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的血压和心率,记录数据。

(4)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分析不同剂量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的显著性。

4. 统计分析:(1)数据以平均数±标准误(mean±SEM)表示。

(2)使用一元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t检验分析数据,P<0.05即为显著差异。

四、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X和药物Y。

2. 将小鼠麻醉,采用尾动脉插管法测量血压和心率,记录基础值。

3. 给予药物X和药物Y,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4. 给药后分别在30min、60min、90min和120min测量小鼠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数据。

5.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分析不同剂量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的显著性。

6. 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数±标准误(mean±SEM)表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保持小鼠的清洁和舒适,避免受到惊吓和过度刺激。

华西药学专业实习报告

华西药学专业实习报告

华西药学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华西药学专业的学生,我非常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期间,我了解到实习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积极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药学实习,以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销售和临床药学等环节。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经历和收获:1. 药品生产实习:我在药品生产车间参与了固体、液体和半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各种制药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掌握了GMP的相关要求。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等。

2. 药品质量检验实习:在药品质量检验实验室,我参与了原料药、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通过学习,我熟悉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常见的质量检验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严格遵循检验规程,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药品销售实习:我在药品销售公司了解了药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销售渠道和客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跟随销售人员实地考察,我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沟通,拓展市场,提高药品的销售业绩。

此外,我还了解了药品广告宣传、招标采购等环节的相关政策法规。

4. 临床药学实习:在医院药房和临床科室,我了解了药品的调配、用药咨询和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互动,我掌握了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药物。

同时,我还了解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方法。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我学会了与同事、上级和客户的有效沟通,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认识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密切关系,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

药理学自主实验设计与典型案例

药理学自主实验设计与典型案例

药理学自主实验设计与典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超有意思的药理学自主实验设计与典型案例。

你想想,就像我们去探险,每一次实验都是一场对未知世界的奇妙探索!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某种药物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验。

我们把一群可爱的小白鼠放进迷宫里,就像它们在一个大大的迷宫内闯荡。

然后呢,给一部分小白鼠喂下这种药物,再观察它们的表现。

哇,你能想象吗?那些吃了药的小白鼠,有的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跑得特别快;而有的呢,反而变得慢吞吞的,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这多神奇啊!
还有一次,我们研究一种新的止痛药。

我们找了一些志愿者,可不是随便找的哦,那都是精心挑选的勇敢小伙伴!让他们在经历疼痛刺激的时候,分别使用这种新药和传统的止痛药。

结果呢,有人反馈新药效果简直太好了,就像疼痛瞬间被赶跑了;但也有人觉得好像没啥变化。

这像不像一场药物的大比拼呀?
再来讲个例子,当我们尝试设计一个关于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时,那感觉就像是在小心翼翼地调节一个精密的仪器。

我们要密切关注各种指标的变化,就好像盯着宝藏的地图一样紧张又兴奋。

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啦!
通过这些实验设计和案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药理学的魅力和挑战。

每一个实验都是一次冒险,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就像在药理学的海洋中勇敢航行的水手一样。

我觉得药理学自主实验设计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让我们深入了解药物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快来加入这个奇妙的领域吧!。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普鲁卡因的LD50测定
【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实验设 计、统计学、计算机应用、药理学 及毒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以后 学生论文写作和设计打下基础。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 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了解急性毒 性试验的常规方法。 【实验器材】 小鼠、注射器、普鲁卡因溶液 等。
【实验方法】 1、预试验 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 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 分别按组腹腔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 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 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至少应 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参考剂 量:LD100为250mg/kg, LD 0 为 164mg/kg)。
【实验结果计算】 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和算出死亡 率(P),按改良寇氏法公式进行计算: LD50= ㏒ -1[Xm –i (∑P – 0.5)] 其中: Xm:最大剂量的对数值 i :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 P:各组动物死亡率,用小数表示(如死亡率 为80%应写成0.80) ∑P:各组动物死亡率 之总和
2、正式试验 在预初验所获得的0%和100% 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选 4~5个剂量),每组10只小鼠,动物的体 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 量计算后按腹腔注射给药。 3、LD50测定中应观察纪录的项目 ⑴ 实验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药物的 批号,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 药方式及剂量、给药时间等。
⑵ 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 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末只死亡的时间,死 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⑶ 尸解及病理切片:对死亡的小鼠及时进行 尸解,观察内脏的变化(心、肝、脾、肺、 肾),记录病变情况。若肉眼可见变化时 则需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 活动物称体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 与中毒死亡鼠比较。当发现有病变时同样 进行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变化及 下表, 并按公式计算。

临床药理学新药一期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药理学新药一期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药理学新药一期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药理学新药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新药名称:济川胶囊药理特征:泻下剂,润下,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效。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的等肾虚津亏肠燥者药理作用: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一.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1.选取健康志愿者40人,男女各半。

分为6个剂量组,前三组每组4人,后三组每组8人,男女各半。

分别编号为1—6组.2.以一粒胶囊作为起始计量,逐步递增剂量为每加一粒。

3.给药途径:口服给药4.第一个剂量组给起始剂量,起始剂量用后若无ARDs,可逐步递增剂量,第二剂量组给初始剂量加一粒,依次。

5.第一个剂量组测试完毕后,方开始其他剂量组的测试。

6.若在某剂量组试验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则此前的较低剂量为最大耐受量,试验终止。

a.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b.半数受试者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达到预先设置的最大耐受力仍无毒副反应,则不在增加剂量,试验终止。

二.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1.选取健康志愿者19-40岁的12名,男女各半。

2.试验方法a.选用高.中.低三个剂量,高剂量<最大耐受剂量b.禁食>10小时,不禁水过夜,早晨空腹给药c.150~200ml温开水送服,服药后1小时适量饮水d.服药后2~4小时进统一清淡饮食e.服药后避免剧烈运动,禁茶,禁咖啡类饮料,醇类饮料d.取血在监护室进行,适当休息,但不得卧位3.取血液样本a.服药前,取空白血b.服药后,于不同时间取血,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图,吸收相.平衡相各取2~3个取样点,消除相:5-6个点c.采样持续时间:5个半衰期4.临床观察a.观察用药后的ADRsb.出现ADRs或异常情况是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药理学新药研发实训报告

药理学新药研发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药研发已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的重要课题。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创新药研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国内药品创新。

为提高药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实训旨在通过模拟新药研发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掌握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二、实训目标1. 了解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2. 掌握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新药研发概述首先,我们学习了新药研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新药研发是指从发现新药靶点到完成临床试验并上市的全过程。

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因此,对研发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2. 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靶点发现与验证:通过药理学研究,寻找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药物靶点,并进行验证。

(2)先导化合物筛选:根据靶点特性,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先导化合物,通过药理学实验评估其活性、安全性等。

(3)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研究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过程,揭示药物的治疗机制。

(4)药效学评价:评估药物在不同疾病模型中的疗效,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3. 新药研发流程新药研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药物发现:通过靶点发现与验证、先导化合物筛选等步骤,寻找具有潜力的新药候选物。

(2)临床前研究:对新药候选物进行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

(3)临床试验:将新药候选物应用于人体,通过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等。

(4)新药上市:通过药品审评审批,将新药推向市场。

4. 实验技能培训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实验技能:(1)细胞培养: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为药理学实验提供细胞模型。

(2)分子生物学技术:学习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基因表达、蛋白水平等检测。

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南

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南

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南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来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

本文将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药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技巧。

一、实验前准备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2. 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所涉及的药物、试剂和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3.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药物、试剂、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等。

4. 实验安全措施: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 实验步骤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

二、实验操作技巧1. 药物制备:按照实验要求准备药物溶液,注意溶解度和浓度的调配。

2. 动物模型制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麻醉。

3. 药物给药: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注意给药的时间和频率。

4. 采样和分析:根据实验设计,按时采集样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测定。

5. 数据处理和统计: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三、常见实验技术1. 动物行为观察:观察动物在给药后的行为变化,如活动性、食欲、睡眠等。

2. 组织切片制备:将动物组织标本进行切片处理,用于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3. 酶活性测定:通过测定酶的活性来评估药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4. 细胞培养技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毒性效应。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PCR、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操作细节和实验结果,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实验误差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3. 实验伦理:遵守实验伦理规范,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4. 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5.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药药理学——支气管哮喘病特效药研究方案及临床前筛选和实验方法概述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2012级 8班周鹏翔2012141661009一、研究背景概述1.选题及意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

而有关支气管哮喘,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其发作,其中白介素23(IL23)水平和哮喘发作密切相关。

IL-23是2000年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IL-23 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得到了关注。

因此,以IL-23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可能对支气管哮喘产生积极的疗效。

2.作用因子及靶点IL-23由p19和IL-12中的p40 两个亚基组成,它们之间以二硫键相联结。

人和鼠的p19 相应蛋白质中均含有5个半胱氨酸残基,无N-糖基化位点,两者有70%同源,其蛋白质组成大部分与IL-12p35、IL-6和G-CSF相近,因而在小鼠体内的药理学实验结果对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IL-23的受体由IL-12R中的一个亚基IL-12Rβ1和IL-23R两个亚基组成。

人IL-23R的基因定位于人1号染色体距离IL-12Rβ2大约150 kb的地方。

人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包括NK白血病细胞均可以表达IL-23R[2]。

因此,本“新药X”(下称X药)选择以肺组织细胞中IL-23R为作用靶点,特异性竞争性地抑制IL-23和其受体结合,减少其表达蛋白产物的生成,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

3.靶点选择的文献依据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应用ELISA 法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IL-23 水平、RT-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p19mRNA 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 表达;分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RT-PCR 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23p19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23p19蛋白表达情况[3](图片以及表格数据均引用于该文章)。

结果表明哮喘小鼠中,IL-23 在血清、肺组织、脾脏T淋巴细胞中表达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P<0.01)。

另一篇文献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将45只雌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肥胖哮喘组(肥哮组)和对照组各15只。

卵白蛋白激发致敏和高脂饮食制作肥胖哮喘模型,计[1]引自百度百科“支气管哮喘”词条[2]李艳春,鲁继荣.白介素-23的生物学功能.临床儿科杂志。

2010.3:295-299[3]李艳春,孙萌,赵丽娜,鲁继荣.白细胞介素23在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中表达的研究.中国免疫学杂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8-异前列腺素2α(8-iso-PGF2α)水平。

结果表明:肥哮组肺组织匀浆的IL-17、IL-23和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65.83±5.69)pg/ml、(141.52±14.62)pg/ml和(61.33±7.75)pg/ml均高于哮喘组和对照组(P<0.05)[4]。

二、针对特定靶点离体筛选的方法X药拟特异性阻断肺组织细胞的IL-23R,从而发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由于细胞因子必需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具有生物活性,因此以炎症细胞因子受体为靶位建立受体拮抗剂的筛选模型,对不同来源化合物(组合化学库、天然产物等)进行筛选,有可能获得相应受体的拮抗剂,这些拮抗剂通过和受体天然配基(炎症细胞因子)竞争结合受体,从而可以达到降低细胞因子活性治疗炎症等疾病的目的[5]。

离体建立基本的药物筛选的总体思路是,从天然产物中选择适当的筛选模型,筛选得到一系列化合物,进一步优化后得到先导化合物,随后进行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HTS),最终得到目标几种有效的化合物,进而利用现代仪器分析的各种手段鉴定这几种化合物的结构,依据药物化学等方法的构效关系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从理论上完善其分子结构,从而指导该类化合物的全合成或半合成的进行,并且以有利于其在体内[4]王伟,高倩,唐平华.IL-17和IL-23在肥胖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当代医学.2012.5第18卷第13期[5]李元.以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受体为靶位的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构建及受体拮抗剂研究.Bull Med Res.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性质,若有明显毒性或副作用的结构则淘汰,这为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X药采用受体配体结合技术的离体筛选模型,即从细胞、分子水平进行药物筛选,其基本机制是X药阻断IL-23与其IL-23R的特异性结合,从而筛选出高效专一的肺组织细胞IL-23R拮抗剂。

具体方法可以概述为:通过文献调研,从大量土壤(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出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止咳、抗肺部炎症等临床疗效的成分,将小鼠的离体肺组织细胞膜受体作为筛选模型,利用高灵敏度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X药,利用X药与IL-23R高度特异性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通过测量该复合物的放射性,从而筛选出目标先导化合物群。

进一步利用HTS技术(是以药物作用靶点为主要对象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筛选模型,根据样品与靶点结合的表现,判断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一种技术),更为精确地筛选出有效化合物,然后通过各种光谱手段和合成手段确定各种化合物的结构,结构修饰并进一步筛选,最后得到几种可能的有效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

三、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实验方案1.主要药效学研究方案1.1 药效学实验方案1.1.1 实验动物模型I: 2~3周龄昆明小鼠30只,均为雌性,清洁级,体重10~15g,来源于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房,恒温(25度),清洁级环境,自由取水。

模型II:2~3周龄昆明小鼠30只,均为雌性,清洁级,体重10~15g,来源于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房,恒温(25度),清洁级环境,自由取水。

(注明:模型I和II均为诱发性动物模型,如有条件也可选用模型III:自发性哮喘小鼠模型。

) 模型III: 2~3周龄患有自发哮喘的昆明小鼠20只,均为雌性,清洁级,体重10~15g,来源于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房,恒温(25度),清洁级环境,自由取水。

)1.1.2主要试剂和仪器模型I:卵白蛋白(ovalbumin,OVA,GradeV,美国Sigma 公司);胆固醇(广州金锐化工);一定浓度的X药液;生理盐水;小鼠白细胞介素IL-2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ADL 公司);雾化器(德国PARI公司);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光学显微镜(日本 Olympus公司)[6];RT-PCR检测仪器;组织抗修复液;SP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

模型II:橄榄花粉提取物溶液;一定浓度的X药液;生理盐水;小鼠白细胞介素IL-2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ADL 公司);雾化器(德国PARI公司);酶标仪(美国Bio-Rad 公司);光学显微镜(日本 Olympus 公司)[6];RT-PCR检测仪器;组织抗修复液;SP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

模型III:一定浓度的X药液;生理盐水;小鼠白细胞介素IL-2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ADL 公司);雾化器(德国PARI公司);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光学显微镜(日本 Olympus 公司)[6];RT-PCR检测仪器;组织抗修复液;SP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

1.1.3方法1.1.3.1动物分组与造模:模型I: 将30只小鼠实验前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哮喘给药组:清洁级环境,普通饲料。

第10天和第20天小鼠腹腔注射致敏液(0.08%,OVA)0.25ml/10g。

第30天~50天小鼠于密闭容器中以1%的OVA溶液雾化吸入30min,第30~40天每日雾化,第40~50天隔日雾化,第60天以1%的X药溶液雾化吸入10min。

哮喘非给药组:清洁级环境,普通饲料。

OVA致敏液处理同哮喘给药组,但第60天则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0min。

对照组:清洁级,普通饲料,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于第60天以1%的X药溶液雾化吸入10min。

模型II: 将30只小鼠实验前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哮喘给药组:清洁级环境,普通饲料。

第10天和第20天小鼠皮下注射致敏液(0.08%,橄榄花粉提取物)0.25ml/10g。

第30天~50天小鼠于密闭容器中以1%的橄榄花粉提取物溶液雾化吸入30min,第30~40天每日雾化,第40~50天隔日雾化,第60天以1%的X药溶液雾化吸入10min。

哮喘非给药组:清洁级环境,普通饲料。

橄榄花粉提取物致敏液处理同哮喘给药组,但第60天则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0min。

对照组:清洁级,普通饲料,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于第60天以1%的X药溶液雾化吸入10min。

模型III:将20只小鼠实验前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

哮喘给药组:清洁级环境,普通饲料。

第10天和第20天小鼠皮下生理盐水,0.25ml/10g。

第30天~50天小鼠于密闭容器中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30min,第30~40天每日雾化,第40~50天隔日雾化,第60天以[6]实验试剂和仪器和部分方法参考文献:王伟,高倩,唐平华.IL-17和IL-23在肥胖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当代医学.2012.5第18卷第13期1%的X药溶液雾化吸入10min。

哮喘非给药组(对照组):清洁级环境,普通饲料。

生理盐水处理同哮喘给药组,但第60天则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0min。

1.1.3.2采集标本于末次激发后48h内,小鼠10%水合氯醛麻醉后称重,仰卧位固定小鼠,分离颈部组织,暴露气管,打开胸腔,分离肺脏,结扎右侧肺门后取右肺。

气管插管以PBS 液缓慢反复灌洗左肺,回收率80%以上,重复灌洗3次,收集BALF 1ml置于EP管中。

右肺上叶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右肺下叶至于冰块上保持待用[6]。

1.1.3.3小鼠哮喘发作表现 OVA激发时,观察哮喘非给药组小鼠,应出现明显头面部瘙痒、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弓背直立、前肢缩抬等哮喘急性发作表现;哮喘给药组小鼠应没有哮喘剂型发作的表现或表现不明显。

对照组小鼠应观察记录其出现的特别反应,从而为X药的不良反应提供体外动物实验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