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实验设计-方药药理篇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表

注: 3. 英语课程分班安排详见英语分班表。
政治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2-19周)1. 本课表适用第二临床医学院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图书馆四楼课室。
12-19的临床前期训练原则上安排在省中医大院进行,各分院的导师可选择学生前期训练的大院科室。
注: 3. 英语课程分班安排详见英语分班表。
政治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2-19周)1. 本课表适用第一临床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综合楼204(注明上课地点的除外)。
注: 3. 英语课程分班安排详见英语分班表。
政治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所、非直属医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2-19周)1. 本课表适用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所、非直属医院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综合楼104(注明上课地点的除外)。
注: 3. 英语、政治分班:①班为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②班为在职博士研究生。
4.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三元里校区博士研究生课程表1. 本课表适用三元里校区博士研究生、卓越班研究生、2010级非医攻博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2. 上课地点在三元里校区办公楼综合楼505(注明上课地点的除外)。
注:3. 学术大讲坛安排留意当周具体通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大学城校区博士研究生课程表1. 本课表适用大学城校区的博士研究生、卓越班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蓝莲清瘟败毒饮方药抗艾滋病病毒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㊀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No.桂科AD17292003)ꎻ∗同为通信作者作者简介:秦明珍ꎬ女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中草药抗病毒研究ꎬE-mail:1060781730@qq.com通信作者:吕建楠ꎬ男ꎬ博士ꎬ主任医师ꎬ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研究ꎬTel:186****7103ꎬE -mail:gxaidscc@163.comꎻ吴无畏ꎬ男ꎬ博士ꎬ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中草药抗病毒研究ꎬTel:182****6298ꎬE -mail:wuweiwu2013@163.com蓝莲清瘟败毒饮方药抗艾滋病病毒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秦明珍1ꎬ陈路1ꎬ刘钰1ꎬ蓝鸣生1ꎬ吕建楠2∗ꎬ吴无畏1∗(1.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ꎬ广西南宁530010ꎻ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ꎬ广西百色533099)摘要:目的㊀以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蓝莲清瘟败毒饮方药(蓝莲方药)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分子机制ꎬ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抗病毒活性ꎬ为抗HIV的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ꎮ方法㊀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蓝莲方药各中药组分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ꎬ进行药物动力学(ADME)筛选后将活性靶点导入Uniprot进行规范化ꎻ利用GeneCards㊁OMIM㊁TTD以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HIV相关基因ꎻ将蓝莲方药调控HIV的关键基因输入Metascape平台分析其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ꎻ利用STRING平台以及Cyto ̄scape3.8.0软件构建蓝莲方药调控HIV的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 以及蛋白互作网络(PPI)ꎻ选取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Vina1.2.3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ꎻ通过体外实验测定蓝莲方药对TZM-bl的细胞毒性ꎬ同时检测蓝莲方药抑制HIV假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主要通路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ꎮ结果㊀蓝莲方药抗HIV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㊁木犀草素㊁山柰酚㊁黄芩素等ꎬ核心靶点有AKT1㊁TNF和CASP3等ꎬ关键生物学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㊁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ꎮ细胞实验得出蓝莲方药和对照组唐草片的CC50分别为3.16㊁2.01mg mL-1ꎻ对HIV病毒的IC50分别为17.10μg mL-1ꎬ94.42μg mL-1ꎻ蓝莲方药与唐草片相比具有更好的抗HIV作用(P<0.05)ꎮ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蓝莲方药能够显著提高IL-17的mRNA表达水平ꎮ结论㊀蓝莲方药可抑制HIV在TZM-bl细胞内的增殖ꎬ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对IL-17信号通路的调控ꎮ关键词:网络药理学ꎻ中药复方ꎻ蓝莲方药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图分类号:R285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3)12-0969-009doi:10.13506/j.cnki.jpr.2023.12.004MechanismofLanlianRecipeintheinhibitionofHIVbasedonnetworkpharmacologyandexperimentQINMingzhen1ꎬCHENLu1ꎬLIUYu1ꎬLANMingsheng1ꎬLYUJiannan2∗ꎬWUWuwei1∗(1.GuangxiBotanicalGardenofMedicinalPlantsꎬNanning530010ꎬChinaꎻ2.AffiliatedHospitalofYoujiangMedic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ꎬBaise533099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hemolecularmechanismofLanlianRecipeintheinhibitiono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wasanalyzedbasedonthenetworkpharmacologicalmethodꎬprovidingareferenceforthebasicresearchanddevel ̄opmentofnewdrugsofanti-HIV.Methods㊀ThemainchemicalcompositionsofthecomponentsofLanlianRecipeandthepotentialtherapeutictargetswereobtainedfro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stemsPharmacologyDatabaseandAnalysisPlatform(TCMSP).ThepotentialtargetswereintroducedintoUniProtforstandardizationafterADMEscreening.TheHIVrelatedtargetswerescreenedformGenecardsꎬOMIMꎬTTDandDrugBankdatabases.Metascapeplatformwasappliedtoana ̄lyzethemainbiologicalprocessesandsignalpathwaysofthoseHIVrelatedtargets.A"drugingredients-targets-pathways"networkand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Network(PPI)wasconstructedusingCytoscape3.8.0softwareandSTRINGdata ̄base.TheactiveingredientsofLanlianRecipewereselectedformoleculardockingwiththecoretargetsthroughAutoDockVina1.2.3.ThecytotoxicitytoTZM-blcellandtheanti-HIVactivityofLanlianRecipeweredeterminedinvitro.Results㊀OurstudyshowedthatthemainHIV-relatedactiveingredientsofLanlianRecipearequercetinꎬluteolinꎬkaempferolꎬbaica ̄leinandthecoretargetsareAKT1ꎬTNFꎬCASP3ꎬetc.ThemainsignalingpathwaysofLanlianRecipethatregulatingHIVarePI3K-AKTꎬTNFandIL-17pathway.Themoleculardockingshowedthatagoodbindingactivitybetweentheactiveingredi ̄entsandcoretargets.TheCC50ofLanlianRecipeandTangcaoTabletsforcontrolthatinhibitingHIVpseudoviruswere3.16and2.01mg mL-1ꎬrespectivelyꎬandtheIC50are17.10and94.42μg mL-1ꎬrespectively.TheseshowedthatLanlianRecipehasabetteranti-HIVactivitythanTangcaoTablets(P<0.05).Theresultofquantitativereal-timePCRrevealedthatLan ̄lianRecipecansignificantlyincreasetheexpressionofIL-17.Conclusion㊀LanlianRecipecaninhibittheproliferationofHIVinTZM-blcellsꎬandthemainmechanismprobabletointerferewithHIVbyregulatingIL-17signalingpathway.Keywords:Networkpharmacology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mpoundꎻLanlianRecipeꎻHIV㊀㊀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 ̄deficiencyvirusꎬHIV)感染机体而产生的疾病ꎮ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ꎬ2020年全球共有3770万艾滋病患者ꎬ其中新发150万人ꎬ6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1]ꎮ研究表明ꎬ应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具有良好的效果ꎬ但是随着药物使用规模增加以及治疗时间延长ꎬHIV的耐药性也逐渐提高[2]ꎮ此外ꎬ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引起疗效降低以及不良反应ꎬ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升高[3]ꎮ因此ꎬ开发具有抗HIV良好疗效同时副作用低的新药在治疗艾滋病难题上尤为重要ꎮ中药因其广谱药效以及低副作用ꎬ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ꎬ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艾滋病及其并发症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ꎮ中药复方联合西药使用可以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症状ꎬ提高免疫功能㊁改善焦虑情况等[4-5]ꎮ陈梅等[6]发现中药制剂唐草片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ꎬ可以显著提高患者CD4+T细胞水平ꎬ减少副作用发生ꎮ此外ꎬ穿心莲㊁夏枯草㊁绞股蓝等中药也具有良好的抗HIV和治疗艾滋病的效果[7-10]ꎮ蓝莲清瘟败毒饮方药(简称蓝莲方药)是根据收集的广西壮瑶药抗病毒民间验方改进而来的复方ꎬ包括穿心莲㊁桔梗㊁南板蓝根㊁党参㊁夏枯草㊁绞股蓝㊁黄芩㊁栀子和罗汉果ꎮ艾滋病属于中医之疫毒范畴[11]ꎮ表现为正气不足ꎬ感染湿热疫毒所致ꎬ且邪毒迅速传内恶化ꎬ损伤脏腑气血ꎬ以致湿热胶结ꎬ变证丛生ꎮ治宜清热解毒ꎬ凉血散结ꎬ益气扶正ꎮ根据中医理论ꎬ蓝莲方药重用南板蓝根清热解毒ꎬ凉血散结ꎬ善解瘟疫时毒ꎮ穿心莲清热解毒ꎬ燥湿凉血ꎮ蓝莲合用为君药ꎬ清瘟辟疫ꎬ凉血败毒以治病因ꎮ黄芩清热燥湿ꎬ凉血解毒ꎬ亦善清湿热疫毒ꎮ栀子泻火除烦ꎬ清热利湿ꎬ凉血解毒ꎬ消肿止痛ꎮ二者既增凉血解毒之效ꎬ又引三焦湿热火毒从下而去ꎬ使邪有出路ꎬ共为臣药ꎮ佐以夏枯草清热泻火ꎬ消散郁结ꎮ党参益气扶正ꎬ既可扶助正气ꎬ鼓邪外出ꎬ又能散中有补ꎬ不致耗伤正气ꎻ绞股蓝既清热解毒以助祛邪ꎬ又益气健脾以助固本ꎮ诸药合用ꎬ共奏清热解毒ꎬ凉血散结ꎬ益气扶正之功ꎮ本方的配伍特点是:祛邪扶正兼顾ꎬ祛邪为主ꎮ以君药辟疫解毒ꎬ臣药清热除湿ꎬ配小量补气药ꎬ祛邪不伤正ꎬ扶正不留邪ꎮ本文从蓝莲方药的中药成分出发ꎬ依托网络药理学方法开展了药理分析ꎬ并结合体外细胞学实验ꎬ验证方药抗HIV病毒的潜在活性并分析其分子机制ꎬ为后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ꎮ1㊀材料1.1㊀药品与试剂㊀蓝莲方药中药成分的来源及批号见表1ꎻ唐草片购自上海百岁行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12)ꎻTZM-bl细胞㊁293T细胞及假病毒包装质粒(pNL4-3.Luc.R-E-ꎬpVSVG)由本实验室保存ꎻ转染试剂盒GenJetDNAInVitroTransfectionRe ̄agent(美国SignaGen公司)ꎻ荧光检测试剂盒ONE-GloLuciferaseAssaySystem(美国Promega公司)ꎮ表1㊀蓝莲方药各中药成分来源及批号中药成分来源批号南板蓝根广东通仁药业210201穿心莲广西仙茱20190501黄芩南宁景昌20180901夏枯草广西仙茱20191201绞股蓝广西仙茱20181101党参南宁万润本草20200901栀子广西仙茱20180801桔梗广西仙茱20201201罗汉果广西仙茱202112021.2㊀仪器㊀CI-191C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美国Crystal公司)ꎻInfiniteM200Pro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等ꎮ2㊀方法2.1㊀药材制备㊀分别称取蓝莲方药中药粉末:南板蓝根115g㊁穿心莲94g㊁黄芩58g㊁夏枯草115g㊁绞股蓝58g㊁党参115g㊁桔梗58g㊁栀子58g㊁罗汉果180gꎮ混匀后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ꎬ将提取液抽滤后水浴蒸发除去乙醇以及多余水分ꎬ收集浸膏Aꎮ将药渣再次提取后收集提取液并过滤ꎬ滤液蒸发浓缩到接近药材重量1.5倍时测定相对密度和浓缩液温度ꎬ当相对密度=1.10时ꎬ边搅拌边缓慢加入95%乙醇ꎬ使溶液含醇量达到70%ꎮ静置24h后ꎬ将上清液与抽滤后的下层混悬液合并ꎮ水浴蒸发去除乙醇和多余水分ꎬ收集浸膏Bꎮ合并浸膏A和Bꎬ混匀后4ħ保存ꎮ唐草片处理:称取适量唐草片ꎬ研磨均匀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溶解ꎬ过滤ꎬ4ħ保存ꎮ2.2㊀中药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筛选㊀通过TCMSP数据库(https://old.tcmsp-e.com)查询各中药的化学成分ꎬ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bioavailabilityꎬOB)ȡ30%且化合物类药性(druglikeꎬDL)ȡ0.18的属性值筛选活性组分并获得相关的蛋白质靶点ꎮ根据已发表文献补充查找南板蓝根的化学结构组分ꎬ再将组分输入TCMSP平台获取化合物作用的蛋白质靶点ꎮ筛选结束后ꎬ将所有蛋白质靶点统一在Uniprot(http://beta.uniprot.org/)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规范化ꎮ2.3㊀疾病的相关靶点筛选㊀以 HIV 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㊁OMIM数据库(http://www.omim.org)㊁TTD数据库(http://db.idrblab.net)以及DrugBank数据库(ht ̄tps://go.drugbank.com)分别获取疾病的相关作用靶点ꎬ并将靶点进行合并ꎮ2.4㊀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㊀将HIV和蓝莲方药的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绘制成韦恩图ꎬ获取两者的交集基因ꎮ为进一步分析药物对HIV的分子作用机制ꎬ将交集基因导入Metascape数据库(http://metascape.org/gp/index.html)ꎬ物种选择人类(H.sapiens)ꎬ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ꎬ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ꎬKEGG)通路分析ꎮ保存数据结果ꎬ利用微生信平台(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分别绘制前20条通路的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prpcessꎬBP)㊁细胞组分(cellularcomponentꎬ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functionꎬMF)气泡图ꎮ采用Origin8.0构建KEGG富集结果柱状图ꎮ2.5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㊀运用CytoScape3.8.0构建HIV与蓝莲方药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ꎬ根据CytoScape内置分析工具 networkanalyze 计算网络图的拓扑参数ꎬ由参数中位数大小筛选关键成分与靶点ꎬ并分析主要的分子通路ꎮ2.6㊀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㊀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networkꎬPPI)是通过数据库将已知蛋白和预测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网络图呈现出来ꎬ对研究疾病分子机制和关键靶点有重要作用ꎮ将蓝莲方药抗HIV的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https://cn.string-db.org)ꎬ得到PPI相互作用网络ꎮ通过CytoScape3.8.0对PPI网络进一步分析ꎮ2.7㊀分子对接验证㊀分子对接主要用于将小分子与蛋白质进行结构对接ꎬ预测分子结合位点并评估其互补分值[12]ꎮ本文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潜力ꎮ通过PDB数据库(https://www.rcsb.org/)获取蛋白结构ꎬPubChem数据库(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获取配体小分子结构ꎬ采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对蛋白和配体结构文件进行去水㊁加氢㊁加电荷等预处理ꎮ利用AutoDockVina1.2.3将蛋白和配体分子进行对接ꎬ结果通过Pymol软件可视化分析ꎮ2.8㊀HIV假病毒构建㊀采用文献[13]的方法ꎬ将实验室保存的HIV假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HIV假病毒ꎮ使用6孔细胞培养板ꎬ细胞浓度为5ˑ105/孔ꎬ于37ħ㊁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ꎮ24h后进行质粒共转染ꎬ48h后收集含假病毒的细胞上清ꎬ离心后置于-80ħ冰箱冻存ꎮ2.9㊀蓝莲方药细胞毒性试验㊀实验分为蓝莲方药组㊁抗HIV中药唐草片组㊁无药物细胞对照组和无细胞对照组(只加培养基)ꎮ将药物溶解于DMEM完全培养基ꎬ配制成一定浓度梯度的培养液ꎮ使用96孔细胞培养板孵育TZM-bl细胞ꎬ每孔7000个细胞ꎬ于37ħ㊁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ꎮ24h后换含药物的培养液继续培养ꎮ采用MTT染色法在酶标仪上检测细胞的化学发光值ꎬ即相对光单位(relativelightunitꎬRLU)ꎬ计算细胞活力(%)=RLU(药物组-无细胞对照组)/RLU(细胞对照组-无细胞对照组)ˑ100%ꎬGraphpadPrism7软件得出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C50ꎮ2.10㊀蓝莲方药抗HIV假病毒实验㊀实验分为蓝莲方药组(加蓝莲方药与HIV假病毒)ꎬ蓝莲方药浓度分为65.625㊁13.125㊁2.625μg mL-1ꎻ唐草片组(加唐草片与HIV假病毒)ꎬ唐草片浓度分为100㊁50㊁25μg mL-1ꎻHIV假病毒对照组(只加HIV假病毒)和细胞对照组(不含HIV假病毒和药物)ꎮ以每孔10μLHIV假病毒液感染TZM-bl细胞ꎬ添加DMEM完全培养基至100μLꎬ培养48h后酶标仪检测细胞荧光发光值ꎬ得到5ˑ106RLU mL-1的HIV假病毒感染力ꎮ将HIV与不同浓度的药物共培养细胞ꎬHIV假病毒每孔添加10μLꎮTZM-bl细胞采用96孔黑色细胞培养板孵育ꎬ于37ħ㊁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ꎮ各组细胞培养48h后采用ONE-GloLuciferaseAssaySystem试剂盒对细胞进行荧光染色ꎬ酶标仪检测RLU值ꎬGraphpadPrism7软件计算药物对HIV假病毒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选择指数SIꎬSI=CC50/IC50ꎮOrigin8.0绘制药物浓度与HIV假病毒感染率关系曲线图ꎬHIV假病毒感染率(%)=RLU(药物组-细胞对照组)/RLU(HIV假病毒对照组-细胞对照组)ˑ100%ꎮ2.11㊀实时荧光定量PCR㊀使用6孔板培养TZM-bl细胞ꎬ每孔2.5ˑ105个细胞ꎬ于37ħ㊁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更换含HIV或者药物的新鲜DMEM完全培养基ꎮ设置细胞对照组(无处理组)㊁HIV假病毒组(添加HIV假病毒液)㊁HIV+蓝莲方药组(添加HIV假病毒液与蓝莲方药)ꎮ培养24h后收集各组细胞ꎬ根据试剂盒方法提取总RNAꎬ反转录为cDNAꎬ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ꎬq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基因的相对表达量ꎬ数据以2-әәCt表示ꎮ筛选KEGG富集分析的主要信号通路分子AKT1㊁TNF-α以及IL-17为检测基因ꎬ内参基因为Actinꎬ基因引物由擎科生物公司合成ꎬ引物序列见表2ꎮqRT-PCR反应体系20μLꎬ程序为:预热(95ħ㊁30s)ꎬ扩增(95ħ㊁10sꎬ58ħ㊁15sꎬ72ħ㊁15sꎬ共40个循环)ꎬ冷却(37ħ㊁30s)ꎮ表2㊀qRT-PCR基因引物基因引物序列(5ᶄ->3ᶄ)AKT1ReverseprimerGCGCCACAGAGAAGTTGTTGIL17ForwardprimerTTGGACTTCCTCCCCTGATCCReverseprimerTCGATGCTGACCATTAGAACACTNF-αForwardprimerCTTCTCCTTCCTGATCGTGGReverseprimerGCTGGTTATCTCTCAGCTCCA2.12㊀统计分析㊀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学处理ꎬ以平均值ʃ标准差(xʃSD)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ꎬ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ꎮ3㊀结果3.1㊀蓝莲方药和HIV的靶点获取㊀经ADME筛选并去除重复项之后获得蓝莲方药的有效成分110种ꎮ各成分对应的靶点数目合计并去除重复靶点后获得蓝莲方药的有效靶点280个ꎮ分别从各数据库获得HIV的相关靶点数为Drugbank54个㊁GenCards1315个㊁OMIM21个点㊁TTD7个ꎬ去除重复项后获得靶点1357个ꎮ3.2㊀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㊀HIV和蓝莲方药的共同靶点有135个(见图1)ꎮGO富集分析可阐明关键网络靶点发挥的主要生物学功能ꎬ结果见图2ꎮ由图2可知ꎬ关键网络靶点的BP主要包括responsetoinorganicsubstance㊁responsetobacterium㊁responsetolipopolysaccharide等ꎮCC主要有mem ̄braneraft㊁membranemicrodomain㊁sideofmembrane等ꎮMF以proteinkinasebinding㊁kinasebinding㊁phosphotransferaseactivity㊁alcoholgroupasacceptor等功能较明显ꎮKEGG分析显示了主要通路参与的关键网络靶点数目以及P值大小ꎬ结果见图3ꎮ由图3可知ꎬ蓝莲方药抗HIV的基因主要富集在Hep ̄atitisB㊁PI3K-Aktsignalingpathway㊁TNFsignalingpathway㊁IL-17signalingpathway等信号通路ꎮ图1㊀蓝莲方药与HIV的靶点韦恩图3.3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㊀蓝莲方药与HIV的共同靶点所包含的蓝莲方药有效成分为104个ꎮ将104个有效成分与KEGG分析获取的前20条通路ꎬ通过CytoScape3.8.0构建蓝莲抗HIV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见图4)ꎮ根据CytoScape计算的度(degree)筛选关键成分和靶点ꎮDegree值越大则图中的节点(node)面积越大ꎬ表示该节点在网络中可能发挥越关键的作用ꎮ成分的degree中位数为4ꎬ筛选degreeȡ8(2倍中位数)ꎬ得到36种主要活性成分ꎬ包括槲皮素(quercetin)㊁木犀草素(luteolin)㊁山柰酚(kaempferol)㊁黄芩素(baicalein)等ꎬ具体见表3ꎮ靶点degree中位数为6ꎬ筛选degreeȡ12(2倍中位数)ꎬ得到37个关键网络靶点ꎮ由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可知ꎬ一种成分可与多种靶点相连ꎬ一种靶点也可能与多种成分相关ꎬ而靶点与通路也是多线连接的方式ꎬ提示提示蓝莲方药抗HIV的机制可能是多成分㊁多靶点㊁多通路的特点ꎮ图2㊀关键网络靶点的GO富集分析气泡图图3㊀关键网络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柱状图3.4㊀蛋白PPI网络构建㊀将蓝莲方药与HIV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ꎬ获得蛋白PPI网络ꎬ用CytoScape对PPI网络进一步分析ꎬ并筛选核心网络靶点(见图5)ꎮ该网络由135个节点ꎬ2837条边组成ꎬ节点连接的边越多表示该节点的重要性越强ꎬ节点间连接线越密集ꎬ表示节点间的关联越密切ꎮPPI网络计算的degree值为40ꎬ筛选degreeȡ80(2倍中位数)ꎬ得到14个节点ꎬ91条边的网络ꎬ即主要靶点14个ꎮ将这14个靶点与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的37个靶点取交集ꎬ获得7个节点ꎬ21条边的网络ꎬ即核心网络靶点7个ꎬ为AKT1㊁TNF㊁CASP3㊁TP53㊁JUN㊁ESR1和PTGS2ꎮ图4㊀蓝莲方药抗HIV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㊀注:蓝色的倒三角形为不同药物的活性成分ꎬ绿色三角形为通路ꎬ红色四边形为HIV和蓝莲方药的共同靶点ꎮ表3㊀蓝莲方药的关键活性成分成分MolIDdegree中药quercetinMOL00009886夏枯草㊁绞股蓝㊁栀子luteolinMOL00000641夏枯草㊁桔梗㊁党参kaempferolMOL00042240夏枯草㊁罗汉果㊁栀子wogoninMOL00017328黄芩㊁穿心莲baicaleinMOL00271421黄芩beta-sitosterolMOL00035820黄芩㊁夏枯草㊁栀子acacetinMOL00168917黄芩㊁桔梗oroxylinAMOL00292813黄芩㊁穿心莲mono-O-methylwightinMOL00820413穿心莲quercetintetramethyl(3ᶄꎬ4ᶄꎬ5ꎬ7)etherMOL00823913穿心莲5-hydroxy-7-methoxy-2-(3ꎬ4ꎬ5-trimethoxyphenyl)chromoneMOL00309513栀子morinMOL00073712夏枯草deoxycamptothecineMOL00820912穿心莲7-methoxy-2-methylisoflavoneMOL00389612党参moslosooflavoneMOL00820611黄芩㊁穿心莲rhamnazinMOL00035111绞股蓝andrographidineF_qtMOL00823011穿心莲glyciteinMOL00840011党参tryptanthrinMOL00180811南板蓝根skullcapflavoneIIMOL00292710黄芩5ꎬ2ᶄ-Dihydroxy-6ꎬ7ꎬ8-trime ̄thoxyflavoneMOL00055210黄芩stigmasterolMOL00044910黄芩㊁党参㊁夏枯草㊁栀子andrographinMOL00822810穿心莲frutinoneAMOL00532110党参dibutylphthalateMOL00067610南板蓝根5ꎬ7ꎬ4ᶄ-trihydroxy-6-methoxy ̄flavoneMOL00173510南板蓝根表3㊀(续)成分MolIDdegree中药salvigeninMOL0029159黄芩5ꎬ7ꎬ4ᶄ-Trihydroxy-8-me ̄thoxyflavoneMOL0029339黄芩neobaicaleinMOL0029349黄芩(2R)-7-hydroxy-5-methoxy-2-phenylchroman-4-oneMOL0002288黄芩norwogoninMOL0005258黄芩rivularinMOL0122668黄芩andrographidineB_qtMOL0082228穿心莲sudanIIIMOL0045618栀子3-methylkempferolMOL0072458栀子lauricacidMOL0003058南板蓝根3.5㊀分子对接验证㊀将核心网络靶点AKT1㊁TNF㊁CASP3㊁TP53㊁JUN㊁ESR1和PTGS2分别与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㊁木犀草素㊁山柰酚㊁黄芩素进行分子对接ꎬ对接结果见表4ꎮAutoDockVina通过计算小分子与蛋白的结合能从而评估其相互作用强度ꎬ结合能<-7.0kcal mol-1被视为结合活性较强[12]ꎬ结合能越小表示其结合越稳定ꎬ相互作用越强ꎮ对接结果显示ꎬAKT1㊁TNF㊁CASP3㊁ESR1和PTGS2这5种主要成分与蛋白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7kcal mol-1ꎬ结合活性较强ꎮ将AKT1与黄芩素㊁TNF与槲皮素㊁CASP3与木犀草素的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ꎬ如图6ꎮ图5㊀PPI网络拓扑筛选核心靶点表4㊀成分-靶点分子对接结合能靶点PDBID成分对接坐标(xꎬyꎬz)结合能/kcal mol-1AKT14EJN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baicalein34.16ꎬ43.61ꎬ19.49-9.40-9.63-9.37-9.61CASP31NMS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baicalein-5.00ꎬ-9.50ꎬ31.20-8.10-8.17-7.91-8.05TNF2AZ5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baicalein-19.16ꎬ74.45ꎬ33.84-7.75-7.77-7.15-7.70表4㊀(续)靶点PDBID成分对接坐标结合能JUN5T01luteolinkaempferol-23.88ꎬ13.09ꎬ18.87-6.06-5.83表4㊀(续)靶点PDBID成分对接坐标(xꎬyꎬz)结合能/kcal mol-1PTGS25IKR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baicalein37.04ꎬ4.83ꎬ62.54-8.46-8.21-8.11-8.583.6㊀蓝莲方药的细胞毒性以及对HIV的抑制作用㊀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见图7ꎬ细胞活力与药物浓度有明显剂量依赖性ꎬ药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低ꎮ计算得出ꎬ蓝莲方药与唐草片对TZM-bl细胞的CC50分别为(3.16ʃ0.18)㊁(2.01ʃ0.02)mg mL-1ꎮ且蓝莲方药与唐草片对TZM-bl细胞的无毒浓度分别为0.21㊁0.38mg mL-1ꎬ后续实验均在无毒浓度范围内进行ꎮ图6㊀部分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3D效果图图7㊀蓝莲方药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曲线㊀㊀药物与HIV假病毒共培养细胞48h后检测荧光发光值ꎬ得到药物浓度与病毒感染产生的荧光信号抑制曲线(见图8)ꎬ可见假病毒感染率随着蓝莲方药或唐草片的浓度增加而降低ꎮ经计算得出蓝莲方药与唐草片对HIV假病毒的IC50分别为17.10㊁94.42μg mL-1ꎻ其SI分别为184.80和21.29ꎮ图8㊀蓝莲方药对HIV假病毒的抑制曲线3.7㊀qRT-PCR检测㊀HIV假病毒组每组以假病毒液250μL感染细胞ꎬ蓝莲方药终浓度为26.25μg mL-1ꎬ添加DMEM完全培养基至2.5mLꎮ细胞培养24h后获取各组基因qRT-PCR的Ct值ꎬ根据2-әәCt公式ꎬ计算其他各组相对于细胞对照组的表达量ꎮ由图9可知ꎬ与细胞对照组相比ꎬHIV假病毒组的IL-1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ꎬ而AKT1以及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ꎮ与HIV假病毒组对比ꎬHIV+蓝莲方药组的IL-17表达量明显升高ꎬ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ꎮ图9㊀qRT-PCR检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㊀注:∗表示细胞对照组与HIV假病毒组比较ꎬ#表示HIV假病毒组与HIV+蓝莲方药组比较ꎬn=3ꎻ其中∗P<0.05ꎬ∗∗P<0.01ꎬ##P<0.01ꎮ4㊀讨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蓝莲方药具有抗HIV潜在作用的化学组分ꎬ包括槲皮素㊁木犀草素㊁山柰酚㊁黄芩素等ꎮ研究发现ꎬ槲皮素具有良好的抗HIV-1作用[14-15]ꎮAhn等[16]从大戟分离出的3种槲皮素和山柰酚均能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ꎬ其中槲皮素IC50为15.7~22.7μmol L-1ꎬ山柰酚IC50为16.7μmol L-1ꎮ山柰酚-7-O-葡萄糖苷的抗HIV活性高于山柰酚ꎬ糖苷衍生物能够利用较好的水溶性进入组织ꎬ在HIV感染早期抑制病毒反转录[17]ꎮ从大翅蓟提取的木犀草素对HIV-1逆转录酶RNaseH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ꎬIC50为12.8μmol L-1ꎬ纯化的木犀草素还能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18]ꎮSchonhofer等[19]发现木犀草素能够下调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9和HIV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蛋白的表达ꎬ通过持续增强HIV潜伏期ꎬ使隐藏在CD4+T细胞中具有自发诱导和复制能力的病毒失活ꎮ黄芩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ꎬ能与HIV-1整合酶的核心结构域结合ꎬ改变酶构象影响酶活从而抑制HIV病毒的复制[20]ꎮ本文分析显示ꎬ蓝莲方药调控HIV感染的潜在核心网络靶点为AKT1㊁TNF㊁CASP3㊁TP53㊁JUN㊁ESR1和PTGS2等ꎮAKT1在巨噬细胞的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ꎬ过表达的AKT1促进了转录因子FOXO3a的磷酸化ꎬ磷酸化FOXO3a可以增加人单核巨噬细胞DNA片段化ꎬ调节HIV-1诱导的人巨噬细胞凋亡[21]ꎮ艾滋病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普遍增强ꎬ陆宇红等[22]发现TNF-α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密切相关ꎬ患者的TNF-α位点rs1800629基因型为GA以及等位基因为A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ꎬ其基因多态性也影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4+T细胞水平的恢复ꎮCASP3可以诱导细胞凋亡ꎬ由HIV-1编码的天冬氨酸激酶能激活突变型CASP3∗ꎬ通过消除HIV-1感染的细胞从而抑制病毒在SUP-T1细胞中的复制和传播[23]ꎮ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也表明ꎬ槲皮素㊁木犀草素㊁山柰酚㊁黄芩素与靶点AKT1㊁TNF和CASP3的结合活性较强ꎬ提示蓝莲方药可能主要通过这几种成分参与调控AKT1㊁TNF和CASP3等关键基因的表达ꎬ从而抑制HIV-1病毒感染细胞ꎮ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发现ꎬ蓝莲方药抑制HIV感染细胞的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㊁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ꎮPI3K-Akt信号通路在HIV-1的主要靶细胞中发挥关键作用ꎬ包括对巨噬细胞凋亡的调节以及寿命延长㊁影响干扰素IRF-7向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核内转运㊁介导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等[24]ꎮPI3K/Akt抑制剂能够引起感染HIV-1病毒的巨噬细胞死亡ꎬ抑制病毒复制ꎬ而不影响正常细胞[25]ꎮ白细胞介素IL-17与艾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ꎬ艾滋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以及Th17/Treg细胞比例偏低ꎬ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的IL-17水平明显升高ꎬTh17/Treg比例也得以恢复ꎬ可见Th17和Treg细胞的失衡可能在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26]ꎮqRT-PCR结果显示ꎬ经HIV假病毒处理后的细胞IL-17表达量明显降低ꎬ而TNF-α和AKT1表达量明显升高ꎬ表明这几种基因与HIV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ꎮ添加蓝莲方药处理后的细胞ꎬIL-17表达量与单独HIV处理组相比显著上升ꎬ说明蓝莲方药可能主要通过调节IL-17信号通路来抑制HIV病毒对细胞的感染ꎮ假病毒是一类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ꎬ只能进行单轮复制感染的病毒ꎮ由于HIV病毒的特殊性ꎬ直接应用HIV病毒进行细胞及动物实验需要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ꎬ因此很多抗HIV药物筛选和药物机理研究应用了HIV假病毒来模拟真病毒的感染[27]ꎮ唐草片是目前中国唯一批准用于艾滋病治疗的中成药ꎬ具有清热解毒㊁活血益气的作用[28]ꎮ因此本文应用HIV假病毒感染细胞模型对比了蓝莲方药和唐草片的抗病毒效果ꎮ结果显示ꎬ与唐草片相比ꎬ蓝莲方药抑制病毒感染的半抑制浓度IC50更小ꎬ选择指数SI更大ꎬ且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5)ꎬ表明蓝莲方药抗HIV活性比唐草片更好ꎮ本文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外实验验证ꎬ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关联ꎬ得出蓝莲方药抗HIV感染为多成分ꎬ多靶点ꎬ多通路的网络作用机制ꎬ其中蓝莲方药对IL-17信号通路的调控可能起关键作用ꎮ参考文献:[1]㊀UNAIDS.GlobalAIDSUpdate2021[EB/OL].[2021-07-14].https://www.unaids.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_asset/2021-global-aids-update_en.pdf.[2]SUYꎬZHANGFꎬLIUHꎬetal.TheprevalenceofHIV-1drugresistanceamongantiretroviraltreatmentnaiveindi ̄vidualsinmainlandChina:ameta-analysis[J].PLoSOneꎬ2017ꎬ9(10):e110652.[3]曹雅睿ꎬ杜小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ꎬ2021ꎬ19(3):14-19. [4]程如虹.中药联合抗病毒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天津药学ꎬ2021ꎬ33(5):56-59. [5]闫炳远.益艾康胶囊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艾滋病伴发焦虑抑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0ꎬ30(5):553-555.[6]陈梅.分析西药抗病毒治疗配合唐草片应用于艾滋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ꎬ2017ꎬ4(91):17967-17969.[7]WANNANGNNꎬSOKOMBAEN.AsurveyofplantsusedbytraditionalmedicinepractitionersinthetreatmentofHIV/AIDSinPlateaustateꎬNigeria[J].NaturalProducts:AnIndianJournalꎬ2011ꎬ7(4):207-210. [8]冯龙ꎬ赵国强ꎬ马云云ꎬ等.穿心莲对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XCR4和CCR5的影响以及对CXCR4/CCR5启动子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11ꎬ36(21):3012-3017.[9]OHCꎬPRICEJꎬBRINDLEYMAꎬetal.InhibitionofHIV-1infectionbyaqueousextractsofprunellavulgarisl[J].VirolJꎬ2011ꎬ8(1):188.[10]苏齐鉴ꎬ梁飞立ꎬ李益忠ꎬ等.2种给药方案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ꎬ2013ꎬ24(4):332-334.[11]李发枝ꎬ徐立然ꎬ李柏龄.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医杂志ꎬ2006ꎬ47(5):395-396.[12]HSINKYꎬGHOSHSꎬKITANOH.Combiningmachinelearningsystemsandmultipledockingsimulationpackagestoimprovedockingpredictionreliabilityfornet ̄workpharmacology[J].PLoSOneꎬ2018ꎬ8(12):e8392. [13]MAVHANDULꎬCHENGHꎬBORYꎬetal.Developmentofapseudovirusassayandevaluationtoscreennaturalprod ̄uctsforinhibitionofHIV-1subtypecreversetranscriptase[J].JEthnopharmacolꎬ2020(258):112931. [14]MURATARMꎬPASETTOSꎬPARDIV.Theanti-HIVac ̄tivityofflavonoids:Quercetinandpinocembrin[J].PlantaMedꎬ2014ꎬ80(10):811.[15]PASETTOSꎬPARDIVꎬMURATARM.Anti-HIV-1ac ̄tivityofflavonoidmyricetinonHIV-1infectioninadual-chamberinvitromodel[J].PLoSOneꎬ2014ꎬ9(12):e115323.[16]AHNMJꎬKIMCYꎬLEEJSꎬetal.InhibitionofHIV-1integrasebygalloylglucosesfromTerminaliachebulaandflavonolglycosidegallatesfromEuphorbiapekinensis[J].PlantaMedꎬ2002ꎬ68(5):457-459.[17]BEHBAHANIMꎬSAYEDIPOURSꎬPOURAZARAꎬetal.Invitroanti-HIV-1activitiesofkaempferolandkaempferol-7-o-glucosideisolatedfromSecurigerasecu ̄ridaca[J].ResPharmSciꎬ2014ꎬ9(6):463-469.[18]SANNACꎬRIGANODꎬCORTISPꎬetal.OnopordumillyricumL.ꎬaMediterraneanplantꎬasasourceofantiHIV-1compounds[J].PlantBiosystꎬ2018ꎬ152(6):1274-1281. [19]SCHONHOFERCꎬYIJꎬSCIORILLOAꎬetal.Flavonoid-basedinhibitionofcyclin-dependentkinase9withoutconcomitantinhibitionofhistonedeacetylasesdurablyre ̄inforcesHIVlatency[J].BiochemPharmacolꎬ2021(186):114462.[20]AHNHCꎬLEESYꎬKIMJWꎬetal.BindingaspectsofbaicaleintoHIV-1integrase[J].MolCellsꎬ2001ꎬ12(1):127-130.[21]CUIMꎬHUANGYꎬZHAOYꎬetal.TranscriptionfactorFOXO3amediatesapoptosisinHIV-1-infectedmacro ̄phages[J].JImmunolꎬ2008ꎬ180(2):898-906.[22]陆宇红ꎬ杨崎恩ꎬ孙皆齐ꎬ等.TNF-α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细胞水平的关联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ꎬ2021ꎬ31(12):1875-1880. [23]MIYAUCHIKꎬURANOEꎬTAKIZAWAMꎬetal.Thera ̄peuticpotentialofHIVprotease-activableCASP3[J].SciRepꎬ2012(2):359.[24]郑文锦ꎬ冯龙ꎬ李志慧.PI3K/AKT信号通路与艾滋病相关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ꎬ2022ꎬ38(4):495-500. [25]CHUGHPꎬBRADEL-TRETHEWAYBꎬMONTEIRO-FILHOCMRꎬetal.AktinhibitorsasanHIV-1infectedmacrophage-specificanti-viraltherapy[J].Retrovirologyꎬ2008(5):11.[26]HEYꎬLIJꎬZHENGYHꎬetal.Arandomizedcase-controlstudyofdynamicchangesinperipheralbloodTh17/Tregcellbalanceandinterleukin-17levelsinhighlyactiveantiretro ̄viral-treatedHIVtype1/AIDSpatients[J].AIDSResHumRetrovirusesꎬ2014ꎬ28(4):339-345.[27]张新禹ꎬ黄维金ꎬ赵晨燕ꎬ等.HIV假病毒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ꎬ2021ꎬ27(11):1310-1313. [28]李青雅ꎬ王亚楠ꎬ许前磊ꎬ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发展方向及机遇[J].中华中医药学刊ꎬ2021ꎬ39(10):44-49.(收稿日期:2022-11-28)(上接第968页)[17]WUSꎬLUOHꎬZHONGZꎬetal.Phytochemistryꎬpharma ̄cologyandqualitycontrolofxiasangju:A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formula[J].FrontPharmacolꎬ2022(13):930813.[18]陈安兰ꎬ陈林囡ꎬ于德勇.雷菊滴眼液的制备及应用[J].中药材ꎬ1998(8):430.[19]鱼俊杰ꎬ贺振圻ꎬ王钰ꎬ等.清明眼药水治疗电光性眼炎310例[J].陕西中医ꎬ1992(5):206.[20]郑钦象ꎬ任岳萍ꎬ李锦阳ꎬ等.ROS-NLRP3-IL-1β信号通路在外环境性干眼患者中的表达研究:201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暨国际眼科临床前沿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5:185.[21]周洋ꎬ陈婷妍ꎬ美丽巴努 玉素甫.金雀异黄素通过ROS-NLRP3-IL-1β途径保护角膜上皮细胞免受高渗刺激诱导的损伤[J].医学研究杂志ꎬ2020ꎬ49(4):80-86.(收稿日期:2023-06-26)。
药效学实验设计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中药方剂药效学实验)点评总结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沈旭华【题目】明确限定主题内容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试验基本要素:处理因素(药物)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语法结构:偏正词组(核心,最常用)【目的】1.评价及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名称及应用价值;注意方法中所检测的指标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
根据实验目标,比较相同意义的不同实验方法的利弊,作出合理的方法选择。
(参见《高血压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王东,蒋湘莲.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l4(3):271-273,276))2.观察药物的效应(期望)1)受试药物的效应(有或无;利或弊)反映效应的指标选择要求:兼顾客观性、特异性、精确性、灵敏性2)比较作用差异:效应性质;同质:强度、起效、维持同一药物不同剂量同一原料不同产地来源、培育方法、炮制、加工等方剂加减(味、量)同一效应不同药物【原理】适当解释(注:科研论文无此项,相应内容在【讨论】中体现)1.建立病理模型的依据与评判标准,阐明其病理机制;2.病理模型与临床病症(证候)的对应关系,即病理模型如何模拟临床病症;3.指出阳性对照药防治病理模型的依据;4.病理模型与受试药应用时机的关系,即采用预防还是治疗说明药物的效应;5.指标选择及其与效应的对应关系;6.造模与不造模意义有何不同。
【材料】药品(试剂):制剂的完整表达:浓度(%、g/ml、U/ml、mol/L、…)药(剂)名称剂型;凡属商品则还须注明:规格,厂家,批号。
1)造模剂:所造病症(证候)模型应成熟、可靠、稳定2)受试药:(1)方剂及其加减,即通过组方和拆方,探讨方剂配伍规律(君臣佐使增效减毒)(2)单位中药不同方法的炮制品、提取物(有效部位)等(3)单味或复方固定的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4)同类成分:如,灵芝多糖(5)单一组分:如,延胡索乙素凡不是商品药物,都须说明药物的组成(种类及数量)、加工制备/提取过程,最终浓度(代表成分含量或生药含量m(g)/L )3)阳性对照药:西药或中药选用的要求:(1)合法性:《中国药典》收载或符合部颁标准,或新批准合法生产的药物。
第9 中药药理泻下方药

•
•
•
大黄和商陆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早 期水肿及后期肉芽组织增生 大黄素:调控TNFα、iNOS、IL-10等炎症因子, 抑制NF-κB活化 商陆皂苷: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大承气汤:能改善肠系膜血液循环,促进肠腔 渗出液的吸收
类别
药物
泻 下
利尿
抗菌
抗病毒
抗肿瘤
抗炎
免疫调节
其它作用
2.上消化道出血:泄心汤常用于治疗火热迫血妄行之 吐血、衄血等症 3.急性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芍药汤、八正散)常 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或湿热泻痢或热淋 4.疮疡:清热解毒,并借其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 5.妇女瘀血经闭:活血化瘀,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
6.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以大黄为主药,适当 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可取得良好效果
③攻逐水饮:常用峻下逐水药,其泻下作用峻烈, 能引起剧烈腹泻,并兼有利尿作用
----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 代表方如十枣汤、舟车丸 此类药物多有毒,特别要引起注意
1.
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和芦荟等
2.
3.
润下药:火麻仁和郁李仁等
峻下逐水药:牵牛子、商陆、芫花、 甘遂、巴豆等
1. 2. 3. 4.
小量可刺激小肠壶腹部,反射性地引起 胆囊收缩,胆道括约肌松弛,故能促进 胆汁排泄 大量可引起幽门痉挛,产生胃不适感, 影响胃排空
方药实验设计-方药药理篇

1、何为方药药理研究?试述其研究内容及其特点,研究目的方药药理研究属于实验科学范畴,指以实验为基础,按一定的方案,用相关的实验方法或模型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以说明某一方药(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或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
特点:①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②以方药为研究对象;③以证为基础研究方药药效学;④以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方药。
研究目的意义:①预测开发前景;②提供科学实验依据;③验证疗效、确保安全;④促进产品国际化。
2、实验药理学研究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药理学实验常用方法有哪些?实验药理学解决药理学问题的实验技术,阐明药理学原理的实验方法和药理学实验中的共性问题。
特点:①药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在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科学研究新模式;②药理学实验研究是应用其他各个学科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药理学问题。
药理学实验采用方法种类繁多,涉及学科广泛:①物理学方法;②化学方法;③数学方法;④实验动物学方法;⑤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法。
3、药理学实验设计首先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随机方法、对照类型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含义。
三个基本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
随机的方法有:①原始抽签法;②投硬币法;③随机数字表法;④随机数字法。
将随机原则应用于药理学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
对照类型有:①自身对照;②组间对照。
设立对照是为了准确表现出特定因素产生的作用,排除各种无关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设立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
4、重复具有哪两方面含义,实验例数如何确定?在实验中要求一定的重复数的意义?重复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措施之一。
重复具有两方面含义:①重现性;②重复数。
确定实验的重复数首要考虑的是获得可靠的结论,其次是使用最少例数,即最大效果和最小成本。
确定药理实验的重复数(例数)主要有两种方法:①经验估计法:即在已有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类型和特点,估计实验所需要的重复数,在应用估计法确定实验的重复数时,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二仙汤——精选推荐

⼆仙汤⼆仙汤⼆仙汤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
⼆仙汤功效与作⽤:温肾阳,补肾精,泻肾⽕,调理冲任。
⼆仙汤主治:主治妇⼥⽉经将绝未绝。
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鸣,腰酸乏⼒,两⾜⽋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质淡,脉沉细者。
现⽤于妇⼥更年期综合征、⾼⾎压、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虚⽕上炎者。
妇⼥绝经前后诸证,头⽬昏眩,胸闷⼼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
也⽤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仙汤⽤法:⽔煎服。
每天1剂,⽔煎分2次温服。
20天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忌⾷烟、酒、⾟辣刺激之物,并注意调畅情志。
⼆仙汤⽅解:⽅中知母、黄柏养阴清⽕,仙灵脾、仙茅、巴戟天温补肾阳,当归温润养⾎⽽调冲任。
全⽅共⽤,则补肾阳⽽泻相⽕,调理冲任。
⼆仙汤由三类药物组成,⼀以巴戟天、仙茅、仙灵脾温补肾阳;⼆以知母、黄柏清热坚阴;三以当归补⾎润燥。
其组⽅补阴⽽⽆熟地、枸杞类滋腻养阴药,⽽是通过知柏苦寒坚阴间接达到补阴的⽬的;⽤⼆仙峻补肾阳,恐其燥热过度⽽加⼊当归,⼀以养⾎,⼀以润燥。
主要搭配,使本⽅具有育阴助阳、调和阴阳的功效,临床上可⽤来治疗阴阳失调,阴阳两虚,阴虚阳亢的多种疾病。
本证病位在肾,可涉及其他四脏。
病机为肾之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仙汤⽅中仙茅、淫⽺藿、巴戟天温补肾阳;当归、⼭茱萸滋补肾阴;知母、黄柏滋阴⽽清肾⽕。
诸药相伍,共奏阴阳双补之功⽽直中病机。
⼆仙汤辨证要点:本⽅以时⽽烘热汗出、时⽽畏寒、头晕⽿鸣、腰酸⽆⼒、⾆嫩苔薄、脉细为辨证要点。
现代多⽤本⽅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风后遗症、再⽣障碍性贫⾎、抑郁症、精液异常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尿崩症、不孕症、不育症、脱发、⽩塞综合征等。
如见崩漏者,加阿胶、仙鹤草、旱莲草;肾阴虚,加⼥贞⼦、旱莲草、熟地;两胁胀痛、胸⼼闷烦者,加枳壳、柴胡、⽩芍;尿崩症者,加⾁桂、牡蛎、淮⼭药、益智仁;阳瘘不育症,加雄蚕蛾、阳起⽯、熟地;⽩塞综合征,合异⾚消;脏躁、悲伤欲哭者,合⽢麦⼤枣汤。
方药实验设计学习提纲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药实验设计考试提纲1.中药: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和制剂。
天然药物:在现代医药理论下指导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3.临床前有效性研究的目的和基本内容作用机制通常是有效和安全性评价的支持信息,可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广与深:多靶点,靶点明确/靶点不明确优与新:比较研究,特色体现4.药物发现和新药研发的基本思路:5.中药研究关键技术:①中药药理学研究及药效学评价关键技术②基于药效的中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③中药注射剂剂型科学性与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④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关键技术⑤中医“病”“证”动物模型研究及制备关键技术⑥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评价关键技术⑦基于中药生物技术的新资源研究与评价关键技术⑧中药材及饮片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质量研究关键技术6.药理学研究实验设计目的和任务目的:研究者必须重视实验设计以及其中的定量问题,使药理研究尽可能获得确切可靠的结论,回答研究所提的问题,并力争做到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和低花费。
任务:①有效的减弱或控制干扰因素,突出主要因素②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③保证实验数据精确性,重复性,可靠性和可比性④从实验中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得到有代表性的充分数据⑤根据药理学特点,尽量安排多剂量,多品种,多因素,多指标的实验设计。
7.何为实验单位?实验单位指实验因素所作用的对象。
不同性质的实验研究选用不同种类的实验单体(人体,动物,样品等)如果用小鼠做实验,小鼠为实验单位,或称受试对象;若用细胞,称样品。
8.重视实验对象的同质性间哪些方面?①动物:种属,品系,年龄,性别,窝别,体重,营养,健康情况;②样品:品种,批号,有效期,用量;③人体:选用某个病人,则应注意正确诊断,正确分期和病情正确判断。
9.实验指标要求有哪些?①合理性:实验指标必须针对研究的问题。
如降压药以肾性高血压犬的血压为指标,注射液致热性用家兔体温做指标。
②特异性:合理的指标是否有高的特异性要视指标的性质而定。
生化汤

生化汤编辑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的功用。
目录 1基本信息 2做法 3药理作用 4用药禁忌 5临床应用▪产后调理▪小产后胎盘残留▪子宫收缩痛▪子宫肌瘤▪宫外孕 6各家论述 7实验研究 8展望 9注意事项 10功效 1基本信息编辑生化汤〖组成〗全当归八钱[各24g],川芎三钱[9g],桃仁去皮尖十四枚[各6g],干姜炮黑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
〖用法〗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主治〗产后瘀血腹痛。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功用〗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注意事项〗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则非本方所宜。
生化汤处方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钱氏方。
方剂功效:逐瘀生新。
〖方源〗《傅青主女科·产后偏上卷》此症勿拘古方,妄用苏术、蓬、棱,以轻人命。
其一应散血方、破血药,俱禁用。
虽山楂性缓,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
〖运用〗 1.若腹痛不甚者,可减去桃仁;若瘀块留滞,腹痛甚者,可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以温经散寒。
〖注意事项〗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则非本方所宜。
【加减】产后七日内,或因寒凉食物,结块痛甚者,加入肉桂2.4克。
产后停血不下,半月外尚痛,或外加肿毒,或身热,食少倦甚,加三棱、蓬术、肉桂等,攻补兼治,其块自消。
【方论】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为君;川芎行血中之气,桃仁活血祛瘀为臣;黑姜入血散寒,温里定痛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2做法编辑材料一天份:当归(全)40克,川芎30克,桃仁(去心)25克,烤老姜25克,炙草(蜜甘草)25克做法 1)米酒水(煮过,巳挥发掉酒精)700毫升,加入药料,慢火加盖煮1小时左右,约剩200毫升,这是第1次,药酒倒出,备用。
[1] 2)第2次再加入米酒水350毫升,和第1次煮法相同,约剩100毫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何为方药药理研究?试述其研究内容及其特点,研究目的方药药理研究属于实验科学范畴,指以实验为基础,按一定的方案,用相关的实验方法或模型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以说明某一方药(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或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
特点:①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②以方药为研究对象;③以证为基础研究方药药效学;④以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方药。
研究目的意义:①预测开发前景;②提供科学实验依据;③验证疗效、确保安全;④促进产品国际化。
2、实验药理学研究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药理学实验常用方法有哪些?实验药理学解决药理学问题的实验技术,阐明药理学原理的实验方法和药理学实验中的共性问题。
特点:①药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在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科学研究新模式;②药理学实验研究是应用其他各个学科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药理学问题。
药理学实验采用方法种类繁多,涉及学科广泛:①物理学方法;②化学方法;③数学方法;④实验动物学方法;⑤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法。
3、药理学实验设计首先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随机方法、对照类型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含义。
三个基本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
随机的方法有:①原始抽签法;②投硬币法;③随机数字表法;④随机数字法。
将随机原则应用于药理学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
对照类型有:①自身对照;②组间对照。
设立对照是为了准确表现出特定因素产生的作用,排除各种无关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设立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
4、重复具有哪两方面含义,实验例数如何确定?在实验中要求一定的重复数的意义?重复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措施之一。
重复具有两方面含义:①重现性;②重复数。
确定实验的重复数首要考虑的是获得可靠的结论,其次是使用最少例数,即最大效果和最小成本。
确定药理实验的重复数(例数)主要有两种方法:①经验估计法:即在已有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类型和特点,估计实验所需要的重复数,在应用估计法确定实验的重复数时,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②计算法:a.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b.计算法(包括用于计数资料的公式和用于计量资料的公式)。
意义:①消除个体差异和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对实验结果的重现性验证。
在实验中设置一定的重复数,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5、药理研究有哪些基本要求?①试验人员:学历,资历,能力,经验;②研究单位:技术力量,实验条件;③实验动物;④试验样品:受试样品—剂型,处方,工艺,质量标准基本稳定;对照药品—主治功效,剂型,给药途径与受试药基本相似;⑤给药途经(与临床一致)、剂量(低剂量不少于临床的2~5倍,高剂量一般低于长期毒性试验的中剂量或低剂量)、方式(治疗性及预防性给药);⑥试验方法(国内外公认成熟的方法,适当改进的文献方法,自己建立的方法)与观察指标(特异性好,重现性好,敏感性高,客观性强);⑦试验记录(详尽如实)、结果处理(统计学处理)与报告。
6、实验方案的设计内容有哪些,其中分组实验设计有哪些方法?内容:确定实验方法、项目和指标;确定实验对象的数量;资料整理和统计。
包括:分组实验设计,正交设计,拉丁方设计。
分组实验设计方法:单纯平行对照、平行分批对照、平行分层对照、交叉对照。
7、试述药理研究中最适剂量的探索、多剂量实验中剂量间距、剂量的换算最佳剂量的探索一般有两种途径:①由动物实验中该药与已知药物的效价比值来推算;②由剂量折算系数法计算出最大耐受量的等效剂量。
试用剂量首先考虑安全,其次才考虑是否有效。
随着剂量的递增,每次增加的比例要逐步减少到30%~35%。
多剂量实验中剂量间距:多剂量实验中各组剂量应取“等比数列”。
分组组数视实验性质而定。
①整体动物药效实验:按新药申报资料规定应分3组,通常取1:3:9或1:2:4:8。
间距太小,易出现相邻组药效倒置现象。
间距太大,药效易处于S形曲线平坦处,不利于对比分析。
②离体器官药效实验:通常按1:10比例安排剂量,即1:10:100:1000……。
如要在其间再插中间剂量,可用相邻剂量的比例中项(M,M=(A*B)1/2),取3.16或其近似值3,即1:3:10:30:100。
③计算LD50或ED50的实验:要求0%及100%之间有3~6个剂量组;质反应的计数资料一般取1:0.6~1:0.85的组间比值;量反应的测量资料则根据数据性质取1:0.1~1:0.5的组间比值。
剂量的换算:(1)同种动物的剂量换算:一般动物的用药剂量均以mg/kg值来表达。
根据体重和动物体型近似地推算体表面积(A=R*W2/3),式中A是动物体表面积(m2),W是体重(kg),R是动物的体型系数。
同种动物之间折算,可取以下比例式:D1:D2=A1:A2= W12/3:W22/3。
(2)不同动物间的剂量换算:标准动物的等效剂量折算系数法(Bios氏原法)8、何谓一般药理研究,其研究目的、动物和主要观察指标有哪些?一般药理研究是指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研究目的:①对药物的全面作用有一个基本认识;②有助于对新药药理机制的了解;③利于新的药理作用的发现;④为长期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是重要参考。
动物:常用小鼠、大鼠、猫、狗等,性别不限,在观察循环和呼吸系统时一般不宜用小鼠和兔,尽量采用清醒动物,也可以在麻醉动物上进行。
观察指标:①精神神经系统;②心血管系统;③呼吸系统;④其他指标。
9、试述药理学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①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机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动物;②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动物、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③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内容选用相匹配的标准化动物;④选用与实验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动物规格;⑤选用人兽共患疾病的实验动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⑥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需注意符合相应的国际规范。
10、如何设计活血化瘀方药药理研究指标?试按方剂功能主治设计以下方药药理研究指标:补阳还五汤、血府逐淤汤。
根据活血化瘀方药的功能主治可以得出研究指标的选取范围:活血化瘀复方与血小板功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与内皮细胞、与血管的生成、与离子通道、与抗纤维化。
从这些方面设计建立考察指标。
补阳还五汤可治疗AS,抑制病变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明显改善。
其机制除降血脂,减轻高血脂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外,也与其促进内皮细胞合成与分泌。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2和一氧化氮(NO)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而促进中层VSMC调亡。
血府逐淤汤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粘附率,并可改善微循环。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内膜增生。
11、何为长期毒性研究,长期毒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进行长期毒性研究时,应遵循什么原则,长期毒性研究内容是什么?长期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是反复多次给药的毒性试验的总称,描述动物重复给予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主要目的:①发现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可逆性等;②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范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安全性指标;⑤对毒性作用强、毒性症状发生迅速、安全范围小的受试物,长期毒性研究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
原则:①长性毒性研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②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
内容:①试验管理:长期毒性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②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③试验动物:啮齿动物(大鼠)与非啮齿动物(犬,猴);④给药途径:应与临床拟用药途径相同;⑤给药频率:原则上应每天给药,每天给药时间应相同;⑥给药期限:应充分考虑预期临床的实际疗程;⑦给药剂量: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⑧观察指标原则上,除常规观察指标外,还应根据受试物的特点、在其他试验中已观察到的某些改变,或其他的相关信息,增加相应的观测指标。
12、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①小动物(如小鼠、大鼠、鱼、蛙):每组应为10~30例。
获取计量资料进行两组对比时,每组应≥10例;获取计数资料时,每组应≥30例;②中等动物(如兔、豚鼠):每组8~ 12例。
获取计量资料时,每组应≥6例;获取计数资料时,每组应≥20例;③大动物(如犬,猫。
猴。
羊):每组一般5~ 10例。
13、配对资料数据处理?一. 质反应:①单率述描:泊松分布或二项分布法(可信限区间);①有配对关系:关联χ2法+优势χ2法;二. 量反应:配对t值法14、非配对资料数据处理?一. 质反应(两率对比) :1.构成比同:a.样本数大(例数≥3):χ2(2×2)法;b.样本数小(例数<3):机率法(简化机率法和确切机率法);2.构成比不同:χ2权重法;二.量反应(两均数对比) :1.正态分布①方差齐:a.例数不同:t值法;b.例数相同:t值简法;①方差不齐:t’检验。
2.偏态分布:秩和检验或序值法。
15、确定实验中药物剂量方法?(1)通过预实验确定使用的剂量:本法确定剂量比较可靠,剂量选择准确,但需要消耗时间和一定的材料;(2)根据以往经验和已有资料确定使用剂量:根据经验和资料确定剂量,过程简单,但难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已有的资料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
16、确定实验中药物剂量中的预备实验着重解决的问题?①修正实验样本的种类和例数;②检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否客观、灵敏和可靠;③改进实验方法和熟悉实验技术;④探索药物剂量大小和反应关系,确定最适用药剂量;⑤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线索;⑥完善实验方案。
17、如何提高药理实验的稳定性?①从实践和理论上认识待试药物对所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反应差异性的规律:考虑实验的专属性,即反应指标在多大程度上体现药物的作用强度。
研究剂量与效应的关系,选择那些剂量与效应的直线关系范围宽,剂量增减一定程度后效应增减幅度较明显,相同剂量各次反应之间差异较小的实验方法、模型或指标;②调整样本数:生物差异大的实验,用较多的动物,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生物差异小的实验,用较少的动物,以节省人力物力。
③加强实验条件的控制:如限制动物年龄、体重、性别和窝别等,使动物条件基本一致;在实验安排上采用能使条件因素的影响在统计分析时分离开来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减少实验误差。
④实验方法的反应类型:量反应或直接测定最小数量的方法,使每一动物都能在计算结果时提供的每一信息得到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