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药物,咖啡因。
2. 实验动物,小白鼠。
3. 实验仪器,注射器、药物容器、实验室设备。
4. 实验步骤,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咖啡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白鼠在注射咖啡因后出现了兴奋、活跃的行为表现,对照组小白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同时,实验组小白鼠的心率和呼吸率明显增加,体温略有上升,而对照组小白鼠的生理指标无显著变化。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刺激小白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兴奋、活跃的行为表现,同时也对心率、呼吸率和体温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咖啡因在体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兴奋作用。
这一结论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咖啡因的药理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在临床应用中更加科学地使用咖啡因类药物。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药理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咖啡因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同时也掌握
了实验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水平,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药理学实验是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的手段,我们
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规律,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提高实验水平,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理实验报告磺胺嘧啶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磺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和抗菌活性。
2. 掌握磺胺嘧啶的抗菌谱及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
3. 研究磺胺嘧啶的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Sulfadiazine)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属于磺胺类药物。
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细菌体内叶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嘧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肺炎、淋病等感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细菌培养箱、菌落计数器、培养皿、接种环等。
2. 实验试剂:磺胺嘧啶、对氨基苯甲酸、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营养琼脂等。
3.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四、实验方法1. 抗菌活性测定(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过夜。
(2)用无菌接种环分别取适量细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3)在平板上均匀涂布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溶液。
(4)将平板倒置,放入细菌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观察并记录磺胺嘧啶对各种细菌的抑制作用。
2. 抗菌机制研究(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别接种于含有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培养过夜。
(2)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3)通过比较含有和不含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研究磺胺嘧啶的抗菌机制。
五、实验结果1. 抗菌活性测定磺胺嘧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2. 抗菌机制研究磺胺嘧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抗菌机制可能与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有关。
在含有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磺胺嘧啶的抑制作用减弱,进一步证实了其抗菌机制。
六、讨论1. 磺胺嘧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普鲁卡因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包括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局部麻醉作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普鲁卡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药效学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小鼠,体重20-25克。
2. 药物: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盐)。
3. 仪器:电子天平、离心机、微量注射器、生理记录仪等。
4. 试剂:生理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与给药: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普鲁卡因(10mg/kg),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普鲁卡因(30mg/kg)。
2. 神经系统实验:(1)观察动物行为变化:记录给药前后动物的活动、反应等行为变化。
(2)电生理实验:采用生理记录仪记录小鼠大脑皮层电活动,观察普鲁卡因对神经冲动传导的影响。
3. 心血管系统实验:(1)血压测定:采用血压计测定给药前后动物的血压变化。
(2)心电图监测:采用心电图机监测给药前后动物的心电图变化。
4. 局部麻醉实验:(1)皮肤局部麻醉:在小鼠背部皮肤涂抹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局部麻醉效果。
(2)神经传导阻滞:在小鼠坐骨神经处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神经传导阻滞效果。
四、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实验:(1)行为观察: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表现为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出现嗜睡、肌肉松弛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
(2)电生理实验: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大脑皮层电活动无明显变化;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大脑皮层电活动出现抑制现象,神经冲动传导速度降低。
2. 心血管系统实验:(1)血压测定: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血压无明显变化;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血压下降,呈现一过性降低。
(2)心电图监测: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心电图无明显变化;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心电图出现心率减慢、传导阻滞等变化。
3. 局部麻醉实验:(1)皮肤局部麻醉:普鲁卡因溶液涂抹后,小鼠背部皮肤出现麻木、感觉减退等局部麻醉效果。
药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脏和血管的影响实验目的:1. 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脏和血管的影响。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
实验材料:1. 家兔1只,体重2-3kg。
2. 生理盐水100ml。
3. 0.1%肾上腺素0.5ml。
4. 0.01%心得安0.5ml。
5. 0.01%酚妥拉明0.5ml。
6. 0.01%硝普钠0.5ml。
7. 心电图机1台。
8. 动物手术器械一套。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手术台上,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2. 将心电图机连接到家兔心脏,记录基础心率。
3. 向家兔心脏注射生理盐水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变化。
4. 向家兔心脏注射0.1%肾上腺素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5. 向家兔心脏注射0.01%心得安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6. 向家兔心脏注射0.01%酚妥拉明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7. 向家兔心脏注射0.01%硝普钠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实验结果:1. 注射生理盐水后,家兔心率无明显变化。
2. 注射肾上腺素后,家兔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
3. 注射心得安后,家兔心率明显减慢,血压降低,心电图出现房性早搏。
4. 注射酚妥拉明后,家兔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压降低。
5. 注射硝普钠后,家兔心率明显减慢,血压降低,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
实验分析:1. 肾上腺素是一种α、β受体激动剂,可以兴奋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 心得安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3. 酚妥拉明是一种α受体阻断剂,可以降低血压,但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4. 硝普钠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血压,但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脏和血管的影响。
肾上腺素可以兴奋心脏和血管,心得安可以抑制心脏和血管,酚妥拉明和硝普钠可以降低血压。
药理学机能实验报告

药理学机能实验报告篇一:《药理学》设计性实验《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一、设计性实验目的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得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的选题与设计。
通过创造性设计一种机能性动物实验(包括动物的病理模型),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完成从实验设计到亲自动手操作全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动物的各种机能与代谢变化,分析和掌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机制,使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相结合。
最终达到提高同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创新精神。
二、设计性实验完成的基本步骤1.立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已学的基础或近期将要学的知识,并利用图书馆及其Internet 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小组集体酝酿、讨论确立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的药理学实验题目。
但是,要注意动物实验方案不可过大和脱离现实条件,应强调其可操作性。
初步选题后,由带习老师根据设计方案的目的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初审,然后与同学一起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
2.方案设计的内容与格式每实验小组在立题基础上,认真地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动物实验的设计方案。
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详细和具可操作性,具体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①题目,班级、设计者;②立题依据(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拟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③实验动物品种、性别、规格和数量;④实验器材与药品(器材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剂型和使用量),包括特殊仪器与药品需要;⑤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的进程安排、每个研究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设立的观察指标和指标的检测手段;⑥观察结果的记录表格制作;⑦预期结果;⑧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⑨注明参阅文献。
3.实验准备同学应根据实验的设计方案列出实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药品的预算清单,在实验课前两周提交指导老师。
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目的:通过学习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药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1. 药效学实验:构建药效学曲线和计算药效学参数。
2. 毒性学实验:测定毒剂的毒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测定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受体作用、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实验步骤:1. 药效学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剂量注射或口服给实验动物,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以此构建药效学曲线,并根据曲线计算药效学参数。
2. 毒性学实验:选定毒剂和实验动物,将毒剂以不同剂量注射或口服给实验动物,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以此测定毒剂的毒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途径给实验动物,收集实验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测定药物的浓度并绘制药代动力学曲线,根据曲线计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途径给实验动物,通过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测定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结合、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1. 药效学实验:根据药效学曲线计算药效学参数,如EC50、ED50、TD50等。
2. 毒性学实验:根据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测定毒剂的毒性,并评估毒剂的安全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根据药代动力学曲线计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如AUC、t1/2、Cl等。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受体作用、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实验结论:通过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实践,掌握了常用的药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深入了解药物的药效学、毒性学、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共6篇)

篇一:药理学实验报告 1实验三 1、地西泮抗惊厥作用【目的】观察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原理】尼可刹米可吸收入血,以至出现兴奋、抽搐、惊厥。
地西泮作用于边缘系统,加强了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对抗中毒性惊厥。
【动物】家兔1只,体重2kg~3kg。
【药品】0.5%地西泮溶液、25%尼可刹米。
【器材】兔固定箱、台式磅秤、注射器(5ml)、针头(6号)。
【方法】取家兔1只,秤重并观察正常活动情况,然后静脉注射25%尼可刹米(0.5ml/kg 给药)。
观察动物的活动姿势、肌张力及呼吸等变化。
当家兔出现明显惊厥后,由耳静脉缓慢推注0.5%地西泮(按0.5ml/kg~1ml/kg给药),直到肌肉松弛为止。
【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表地西泮对兔惊厥作用的影响给药前家兔反应正常尼可刹米给药后惊厥、肌肉强直肌肉松弛、镇静、催眠注射地西泮【讨论题】地西泮抗惊厥作用、作用机制及用途有哪些?【注意事项】家兔出现强直性惊厥后,应缓慢推注地西泮,过快可抑制呼吸。
2、用化学刺激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目的】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学习化学刺激法筛选镇痛药或比较药物镇痛效果的方法。
【原理】腹膜的感觉神分布广泛,把醋酸等化学刺激物注入腹腔,使小鼠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腹部双侧凹陷,躯体扭曲,后肢伸展,臀部高起,称扭体反应。
曲马多有镇痛作用,可明显抑制扭体反应。
【动物】小鼠2只,体重28g~32g。
【药品】0.2%盐酸曲马多溶液、0.6%醋酸溶液、生理盐水。
【器材】天平、注射器(1ml)、针头(5号)、秒表。
【方法】1、取小鼠2只,称重后观察正常活动后标号。
2、甲鼠腹腔注射盐酸曲马多溶液0.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给药30min后两鼠均腹腔注射醋酸0.2ml/只,观察记录注射醋酸后15min内两鼠出现扭体反应情况。
【结果】表药物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作用的影响鼠号药物用药前扭体反应次数甲乙醋酸---盐酸曲马多醋酸---生理盐水 4 19 用药后扭体反应次数 0 16【讨论题】结合实验结果说明曲马多的镇痛效果与临床用途。
药理学热板法实验报告

药理学热板法实验报告
药理学热板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介绍
热板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镇痛药物作用的方法,通过记录实验动物在热板上停留的时间来评估其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剂量吗啡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药物制备:吗啡盐酸盐按不同剂量制备成0.1ml/10g体重的溶液。
3. 实验组别:分为5组,每组6只小鼠。
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盐酸盐0.5mg/kg、1mg/kg、2mg/kg、4mg/kg。
4. 实验操作:将小鼠放置于温度为55±0.5℃的热板上,记录其停留时间,当小鼠出现明显挣扎或跳跃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时间。
三、实验结果
1. 对照组小鼠平均停留时间为10.2秒。
2. 各剂量吗啡处理后小鼠平均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镇痛作用逐渐增强。
3. 吗啡盐酸盐1mg/kg组表现出最佳的镇痛效果,小鼠平均停留时间
为24.5秒。
四、实验分析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吗啡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剂量越大,其镇痛效果越强。
这与吗啡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物的特性相符合。
同时,实验结果也提示了吗啡使用时需要谨慎控制剂量,以免出现过度镇痛或其他不良反应。
五、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药理学热板法评估了各剂量吗啡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控制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实验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组员: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的效果。
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的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
结果:1.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60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的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
2.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3.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由于直肠给药50%以上的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
胃液和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的时间。
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的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5±8g,雌性32只,雄性32只。
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40±10g,雄性,32只。
1.2 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807;0.9%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14070702;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401;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20411;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090527。
1.3 仪器YLS-6B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071018;天孚牌JYT-5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2011年8月;YLS-25A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40521;电子天平。
2 实验内容
2.1 热板法
2.1.1 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痛阈值)为5~45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
32只,热板法镇痛
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0.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2次,间隔30 s,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
将舔后足时间<5 s 或>45s,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2.1.2 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4组,编号,每组8只。
2.1.3 给药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灌胃20mg/ml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2.1.4 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
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55±0.5℃,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2.1.2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15、30、60、
90分钟后各鼠痛阈值。
2.1.5 痛阈提高百分率
2.2 耳肿胀法
2.2.1 分组 取雄性小鼠25±8g ,32只,随机分为4组,编号,每组8只。
2.2.2 给药 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 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 灌胃20mg/ml 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 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2.2.3 测量 每组给药30分钟后,给小鼠的右耳前后涂上二甲苯0.1ml/只,30分钟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对称剪下两只耳壳,用YLS-25A 电动耳肿打耳器取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差计算肿胀度。
2.2.4 计算肿胀率
肿胀率(%)=[右耳片重(mg)-左耳片重(mg)]/左耳片重(mg)×100% 2.3 醋酸扭体法
2.3.1 分组 取雄性小鼠40±10g ,32只,随机分为4组,编号,每组8只。
2.2.2 给药 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 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 灌胃20mg/ml 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 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给药1h 后给每组小鼠按0.1ml/10g 腹腔注射0.6%的醋酸(临用前新鲜配制)。
2.2.3 观察 5min 后记录15分钟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3 结果
3.1热板法 表1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痛阈影响(x S ,n=8)
**,60分钟时各组出现显著差异,p<0.01
组别 给药剂量mg/10g 给药15min 后(s ) 给药30min 后(s ) 给药60min 后
(s )** 给药90min 后(s )
生理盐水空白对
照组 0.1
24.68 ±12.90
29.52 ± 19.42 23.61 ± 1.28 37.82 ±22.01
阿司匹林阳性药
对照组 4 18.75 ±17.10
21.75 ±15.26 15.76± 2.76* 23.81± 19.66
低浓度元胡止痛
片对照组 0.6 16.64±6.38
16.54± 9.85
14.90±2.77* 30.72± 16.10 高浓度元胡止痛
片对照组
1.3
19.17±6.43
20.96±8.69
18.73±3.81
23.85±18.25
痛阈提高百分率=
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
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 100%
*,1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vs 2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p<0.05
*,1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vs 3低浓度元胡溶液组,p<0.05
图1元胡止痛片给药60分钟后对小鼠热板法实验的镇痛作用的影响3.2耳肿胀法
表3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抗炎作用(x S,n=8)
组别给药剂量mg/10g肿胀率(%)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0.162±33 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467±46 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0.672±32 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 1.364± 50
图2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耳肿胀实验抗炎作用的影响
3.2醋酸扭体法
表2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x S,n=8)组别给药剂量mg/10g扭体次数* 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0.115±18
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42±3^
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0.620±19 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 1.333±24
*,小鼠镇痛作用出现显著差异,p<0.05
^, 2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vs 4高浓度元胡溶液组,p<0.05
图3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扭体实验的镇痛作用影响
4.结果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见春,黄继汉,桂常青,郑青山.元胡止痛栓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04)
[2] 唐岚.元胡止痛分散片药学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
[3] 徐叔云(Au FY),卞如濂(Ban RL),陈修(Chen X).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6,911,934,1408.
[4] 杨巧芳, 孟庆刚. 炎症动物模型探要[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516
[5] 林定齐.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用药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2(02)
[6] 刘和莉,李月玲,薛永志. 不同温度和醋酸浓度对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M].199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