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药理学:长期毒性试验
新药药理学:特殊毒性试验

皮肤光毒性试验
光毒性反应指药物吸收的紫外光能量在皮 肤中释放导致皮肤损伤的作用,即皮肤或 全身接触或应用化学物质后,继而暴露在 紫外线照射下所引起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
临床表现与晒伤相似:红斑、水肿、皮肤 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局部坏死、溃烂或 表皮脱落
皮肤光毒性试验
试验动物:成年白色豚鼠 试验分组:设阴性、阳性(8-甲氧基补骨脂素) 对照及受试物不同剂量组 试验前24h,将脊柱两侧皮肤去毛,2x2cm2 涂敷相应药物30min后,一侧用铝箔覆盖,一侧 用UVA照射 根据评分标准判定皮肤反应 1只或以上动物皮肤反应分值≥2,受试物具有光 毒性
溶血性试验
❖ 溶血性试验:观察受试物是否能够引起 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等反应
❖ 凡注射剂和可能引起免疫性或非免疫性 溶血反应的其他药物制剂均应进行溶血 性试验
溶血性试验
❖ 制备血红细胞悬液,加入受试物,充分混匀 后观察:
红细胞全部下沉,上清液体无色透明,说明无溶 血
溶液呈澄明红色,管底无细胞或有少量红细胞残 留,表明有溶血发生
眼刺激性试验
眼用药物及可能接触眼睛的受试物均应考虑进行 眼刺激性试验 首选家兔,可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 试验前24h需检查动物双眼 每只眼睛滴入0.05~0.1ml或涂敷0.1g受试物 给药后1、2、4、24、48及72h进行眼部检查 持久性损伤需延长观察期限,一般不超过21d 采用裂隙灯进行眼部检查,记录眼部反应分值, 判断刺激程度
特殊毒性试验
特殊毒性试验
❖ 狭义的特殊毒性试验:指遗传毒性试验、生 殖毒性试验、致癌试验,即一般常说的“三 致”试验
❖ 广义的特殊毒性试验:除“三致”试验以外, 还包括依赖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局部刺激 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光敏 试验、眼毒试验、耳毒试验等等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新药临床前评价是新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对新药的药理和毒理学评价,全面了解新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和毒性,为后续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评价主要包括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而毒理学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肿瘤毒性、遗传毒性等内容。
下面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新药临床前药理与毒理学评价方法。
一、药理学评价1.药效学评价药效学评价是评价新药的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慢性实验、转基因动物实验等。
其中,转基因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对评价新药的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2.药代动力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是评价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指导新药的给药方案和药物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方法包括动物药代动力学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体外酶动力学实验等。
二、毒理学评价1.急性毒性评价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短期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LD50实验、急性毒性试验、致死毒性试验等。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LD50值是衡量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要求对新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保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
2.亚急性毒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亚急性毒性试验、体外毒性实验、饲料添加试验等。
通过对新药进行亚急性毒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新药的潜在毒性作用,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重要依据。
3.慢性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长期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慢性毒性试验、长期持续给药试验、病理解剖分析等。
慢性毒性评价是确保新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不会对患者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4.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对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等。
中药新药的药效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方案,根据新药的功能主治,选用或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其目的是对新药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新药的毒理研究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试验等,其目的是对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一、基本要求(一)试验主要负责人应具有药理毒理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与资历。
确保试验设计合理,数据可靠,结果可信,结论判断准确。
试验报告应有试验负责人签字及单位盖章。
(二)受试药物应处方固定、制备工艺及质量基本稳定。
(三)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要求,药理研究也可参照实行。
二、主要药效研究(一)试验方法的选择1.试验设计应考虑中医药特点,根据新药的主治,参照其功能,选择相应试验方法,进行主要药效试验。
由于中药常具有多方面的药效或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等特点,应选择相应的方法证实其药效。
2. 药效试验应以体内试验为主,必要时配合体外试验,从不同层次证实其药效。
(二) 观测指标应选用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测。
(三) 实验动物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动物,对其种属、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动物来源及合格证号等,应有详细记录。
(四) 给药剂量及途径1. 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量反映量效和/或时效关系,大动物(猴、狗等)试验或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剂量组。
2. 给药途径应与临床相同,如确有困难,也可选用其他给药途径进行试验,但应说明原因。
(五) 对照组主要药效研究应设对照组,包括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模型动物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必要时增设溶媒或赋形剂对照组)。
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

(三)观察时间及指标
观察时间
• 给药后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动物反应,以 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
• 急性毒性试验必须观察7-14天,一般不超 过两周
(三)观察时间及指标
观察指标
给药前后应观察体重、进食、进水的状况,密切观 察异常应毒每性日症记状录包体括重①、行毒动性:反不应安和定死、亡多情动况、,发濒死 声;②动 和神物 病经应 理系单 组统独 织反饲学应养观:,察举死。尾后试、及验振时结颤解束、削存痉进 活挛行 动、肉 物运眼 也动观 进失察 行 调、姿解态剖异,常如;有③病自变主进神行经组系织统学反观应察:。眼球突出、 流涎、流泪、排尿、下泻、竖毛、皮肤变色、呼 吸;④死亡。
•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 试物后再禁食3-4小时。采用一次给药的方式进行
•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 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三)固定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
• 根据受试物的有关资料,从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 一个作为初始剂量
• 若无有关资料可作参考时,可用500mg/kg作为 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 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 预试。
<50%,LD50>限度剂量;3)死亡率>50%,重新设 计。
(一)最大给药量试验
以小鼠口服为例: 动物数不得少于10只,雌雄各半,容量一次不 超过0.4ml/10g(体重),多次给药间隔时间不 低于4h,观察14日,记录毒性反应和体重变化。 如仍未见毒性反应或体重正常增加,则可认为 该药物小鼠最大给药量未见毒性反应,或LD50 大于最大给药量。
目 了解毒性反应剂量、时间、强度、症状、靶器官及可逆性等, 的 为临床方案提供参考、预测出现的毒性反应,制订临床防护
中药制剂的药理、毒理学实验技术要求

中药制剂的药理、毒理学实验技术要求一、概述(一)安全性评价目的安全、有效是药物制剂必要具备的两大要素,因此正确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毒理学研究是保证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一环,是药物开发研究中以实验数据客观地反映其安全性的科学方法,符合临床需要。
中药制剂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药物固有的毒性,认识毒性的性质及程度,了解毒性反映的靶器官(特别是首先出现毒性的靶器官)及毒性反应的可逆性。
它一方面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导向,如药物的毒性大小,中药的先兆症状是什么?如何监测?毒性产生后的可逆程度及恢复时间等;另一方面为确定临床治疗剂量提供依据,如通过对动物的最小致死量(或最大耐受量)与药效学有效剂量的比值,估算出药物的安全范围,为临床用药的可变动范围提供重要参考;最后,它为确定药物临床禁忌症提供参考。
(二)安全性评价必要性1、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中药或传统成方制剂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现代毒理学研究。
2、药用有效组分或单体成分中药制剂的研制,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3、采用新的给药途径的中药制剂,如中药注射剂或气雾剂,更应注意进行安全性评价。
4、新资源的开发,如人工制剂、代用品等,也需进行安全性评价。
(三)安全性评价的范围除新药五类制剂外,所有新药都应该作毒性试验。
毒性试验分急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三大类。
其中新药药材一类和新药制剂一类需进行上述三项试验,药材和制剂二、四类仅需作前两项毒性试验。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规定,如:中药注射剂应进行必要的制剂安全性试验(如热原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试验、溶血试验等);新药制剂四类仅改变剂型及制剂工艺,提取工艺未改变者,可视情况免作毒性试验。
(四)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中,规定了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试验人员及承担科研单位应符合规定条件;(2)受试物的稳定与临床用药的一致性;(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应具资格,持证上岗,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等级动物要求;(4)实验条件设施及组织管理应基本上符合规范化要求;(5)试验设计要有针对性;(6)试验记录应采用先进、科学、可靠的仪器,标准统一,并注意原始资料的保存;(7)资料整理及符合形式审查要点。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申报资料中的剂量问题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申报资料中的剂量问题讨论任何药理毒理研究,剂量设计是关键。
剂量设计科学、合理、准确,是试验成功的前提。
笔者从几年的审评工作中,发现剂量问题(如剂量的表示方法、换算和剂量设计等)是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申报资料中的常见问题,现就此进行讨论。
一、剂量的常用表示方法评价一个新药药理毒理研究剂量设计是否合理,首先需明确药物剂量的表示方法。
化学药的药物剂量一般以重量/体重(mg/kg,g/kg)来表示,近年来用重量或活力/体表面积表示越来越多。
中药目前也多采用的是重量/体重的表示方法,但由于中药有不同类别,试验用受试物来源有所不同,故常见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种:1.中药复方制剂①以生药量(g生药/kg体重)表示:这是最常用的剂量表示法,无论是采用最后的制成品还是未加辅料之前的浸膏作为受试物,均可折合成生药量来表示。
②以浸膏量(g浸膏/kg体重)表示:一些试验采用了未加辅料的浸膏来进行试验,采用了浸膏量的表示方法。
但采用该种表示方法时,需说明浸膏量相当于多少生药量,以便进行剂量间的折算。
③以制成品量(g/kg体重或mg/kg体重)表示:有些试验直接以最后的制成品进行试验,如采用胶囊粉末、颗粒、片剂直接进行试验,可用制成品量来表示,这时也需说明每g(或mg)制成品相当于多少生药量。
2.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类:一般可用提取物或有效成分量来表示(mg/kg体重或g/kg体重),也可用制成品量来表示。
3.中药注射剂以药材投料者,可用生药量表示。
以提取物投料者,可用提取物量表示。
对于冻干粉针,除以上两种方法外,也可用制成品量表示。
二、人与动物及不同动物间剂量的换算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即单位体重的用药量动物比人大;不同动物也因动物大小不同也存在耐受性的差异。
因此,临床前药理毒理试验设计时常涉及到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动物之间给药剂量的折算问题。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

(2)毒理学研究手段 )毒理学研究手段(动物毒性实验):
①实验动物和人为药物反应的种属差异; ②实验动物的数量有限,那些发生率低的毒性反应,在少 量的动物中难以发现; ③常规毒性试验所用的动物多系实验室培育的品种,反应 较单一; ④毒性实验所用的动物都是健康的,而临床用药的病人则 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⑤动物毒性试验中采用大剂量的做法与临床用药相差甚远, 特别是那些毒性低、给药量很大的药,有时会给实验结果 造成假象。
能为开发新药提供线索。
5.判断毒性的可逆与否 动物出现毒性反应,必须搞清能否恢复, .
一般来讲,可逆性毒性反应不影响新药注册,如有不可逆性损伤,则 一般不批准上临床。
6.解救措施 特别是作用强而猛、安全范围小的药物。 .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试验( Acute
1、定义:
toxicology )
指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 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FDA不要求LD50。 *在ICH会议上,认为LD50不再是急性毒性试验的 一般要求了,急性毒性研究的重点是暴露动物在死 亡之前出现的毒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 *但是对于毒性较大的动物及细胞毒类的抗癌药物, 推算Ⅰ期临床的起始剂量时,要求提供准确的LD50值。
8.MTD测定(最大给药量法) . 测定( 测定 最大给药量法) 当有些药物用最大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容积给 予动物,仍未测出LD50时,可只求MTD值。即 用最大浓度和最大允许容积一次给药于20只动 物后,连续观察7~14天,未见任何动物死亡, 则MTD>××g/kg。若仅有个别死亡,则宜写 成LD50>××g/kg。
毒理学 长期毒性试验

四、长期毒性试验的试验目的 1、发现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为受试物的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2、描述毒反应的性质和程度; 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4、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
出现毒性反应。同时应设溶剂或者已知药物的毒性对照组。
2.动物:应是年轻健康、来源清楚,对药物敏感、与人类代谢相类似的动物。
3.给药途径: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
4.观察指标:应能反映实验动物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是否受到损害。
一般是以药政部门的技术要求规范为核心,同时兼顾给药时限和给药剂量这两个重要因
素,对整个长期毒性试验做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力争高效率、全面地了解药物长期
行染毒,试验期间观察记录每组动物死亡数。当试验组累积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即可终止试验。 此时,计算累积总接触剂量[LD50(n)],根据公式计算 K 值,进行评价。但若接触剂量已累积 达到 5 个 LD50 剂量,也可终止试验。 2.剂量递增法:
在试验期间,当化学毒物引起动物累积死亡一半时即可终止试验,计算 K 值进行评价。 一般来说,在试验第 2l 天也可结束试验,因为这之前如果动物没有死亡或死亡数不足一半, 说明其累积剂量已达 5.26LD50,即 K>5。
•光照: 持续 12 小时明亮,12 小时黑暗,有利于刺激动物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
•通风条件: •饮水质量:
•饲料配方:所用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若用自已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 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有毒性时则增加正常对照组
长毒剂量设计方法(1)
根据急性毒性LD50 -大鼠高、中、低三个剂量分别用1/10、 1/50、1/100 LD50
根据最大耐受量(MTD)推算 - 以MTD、1/3 MTD、1/10 MTD分别作为 大鼠长毒的高、中、低剂量
基本内容和要求 ---- 检测指标(2)
血液学指标: - 红细胞计数 - 血红蛋白 -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 血小板 - 凝血时间
基本内容和要求 ---- 检测指标(3)
血液生化指标: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 -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 - 碱性磷酸酶ALP - 尿素氮BUN、血糖GIU - 总蛋白TP 、白蛋白Alb - 总胆固醇TcH、肌酐Cr
MTD
1 1/3 1/10
MBSBiblioteka 10Cmax 5Cmax Cmax
ACD
3m
6m
50~100 30~ 50
30~50 15~25
10~20 5~10
➢ half for dog and monkey
剂量设计应注意问题
剂量设计过低 种属差异 中途改变剂量
基本内容和要求 ---- 检测指标(1)
一般观察: - 皮毛贴身或稀疏竖散 - 粪便颜色、性状 - 食量及体重变化 - 神态和步态 - 瞳孔、肛温、皮肤粘膜
长毒剂量设计方法(2)
MBS(Metabolic Body Size)推算 -以最大有效浓度为低剂量,中、高剂量分 别往上增加若干倍
拟用临床剂量ACD推算 - 低剂量为临床剂量10~20倍 - 中剂量为临床剂量30~50倍 - 高剂量为临床剂量50~100倍
长毒剂量设计方法(3)
LD50
1/10 1/50 1/100
1~3d
14d
1w
1m
4w
3m
≥1m
6m
duration ≥3m ad. 6 day weekly(mon. to sat. )
基本内容和要求 ---- 剂量及分组
三个给药组, 单位: mg(ml,IU) /kg 或 /m2 以不等浓度等容量给药 低剂量组--高于有效剂量,不出现毒性反应 中剂量组--产生轻微或中等度毒性反应 高剂量组--产生明显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
预测新药可能的毒性反应
从新药药效作用或其他药理作用特点推测 根据新药的化学结构推测 从急性毒性试验和其他研究结果推测
基本内容和要求 ---- 检测时间
能反映动态变化 – 一般行为活动宜每天观察记录 – 食量宜每天称重 – 大鼠体重宜每天一次,按体重给药 – 大动物心电图用II导联,至少给药前、给药 期间、给药后及停药结束各测一次 – 发现有阳性指标应加大观察密度
大鼠6-8周龄,体重差异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 3个月以上可选5-6周龄大鼠
Beagle犬4-12月龄,大动物则根据给药前生理生 化指标测定把指标过高或过低的动物去掉
♂♀各半
基本内容和要求 ---- 动物
<3月,大鼠♂♀各10只/组 ≥3月,大鼠♂♀各20只/组 大动物6-8只/组(♂♀各半) >6月,考虑自然死亡数
150-300 Lux
<60 db
氨浓度<20 ppm
动物类别 豚鼠、家兔 18-28 40-60% 10-15次/h 13-18cm/s 正压 100000级 <=3个/皿
150-300 Lux
<60 db
氨浓度<20 ppm
犬 18-28 40-60% 10-15次/h 13-18cm/s 负压
基本内容和要求 ---- 检测指标(4)
基本内容和要求 ---- 检测指标(5)
病检器官: - 大体解剖 - 主要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 - 主要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心电图Ⅱ导联 - 大动物长期毒性必须做 - 主要观察指标:心率、P波电压、P-R间期、 R波电压、QRS时间、ST段、T波电压和QT间期
艾炙加中药 – 药酒治病、中药加烤电 – 雾化吸入 – 抗肝癌导向药物动脉注射
基本内容和要求 ---- 给药周期
Tab. Correspond duration of clinical ad. with animal ad.
clinical ad. duration
animal ad. duration
范围 提示临床试验中需要重点检测的安全性指标 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
基本内容和要求 ---- 动物
二种动物,啮齿类首选大鼠,非啮齿类用犬 (Beagle犬), 必要时用猴
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使用的动物最好 同种同株
动物应写明供应单位及邮编,品系及生产合格 证号
基本内容和要求 ---- 动物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反复多次给药于动物,观察药物对动物的 毒性反应,一般指连续给药14天以上
有些国家将长期毒性试验进一步分为 - 亚急性毒性试验(28d) - 亚慢性毒性试验(90d) - 慢性毒性试验(>6m)
目的意义
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 判断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 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
注射剂要考虑溶液的pH、刺激性及渗透压等, 以免造成注射局部损伤或坏死
基本内容和要求 ---- 给药途径
特殊情况下可改变给药途径
– 胆道给药溶解胆结石 – 肿瘤局部注射给药(肝瘤注射) – 舌下给药 – 腔道给药(阴道、关节腔注射、硬膜或脊髓腔给药、
滴耳药) – 内病外治、穴位给药(肝脐贴药或其他穴位给药,)
基本内容和要求 ---- 饲养管理
饲养在取得动物试验合格证的动物房 饲料必须符合营养指标,足量供应 大鼠每笼不宜超过5只,犬宜单笼饲养 杂种犬要预先检疫、驱虫
有关问题3---饲养管理
主要因素
温度(℃ ) 湿度 换气次数 气流速度 压力 洁净度 落下细菌 照明 噪声 臭气
小鼠、大鼠 20-26 40-60% 10-15次/h 13-18cm/s 正压 100000级 <=3个/皿
大鼠饲养的营养指标
水分<10% 粗蛋白>21% 粗纤维<5% 钙0.8%~1.5% 磷0.4%~0.7%
基本内容和要求 ---- 给药途径
与临床给药途径一致 – 混入饲料或饮水中灌服时 • 保证受试药分布均匀 • 在配制饲料或溶于饮水后仍旧稳定 • 计量准确
临床iv 时, 大鼠给药周期>1月,可用ip代替, im或sc应变换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