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感恩节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感恩节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感恩节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亲亲一家人》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和珍惜亲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在家庭中的角色。

2. 培养幼儿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关心和体谅家人。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关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重点:认识家庭成员,学会珍惜亲情,培养感恩之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亲情故事书、感恩歌曲CD、卡片、贴纸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几位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游戏。

(2)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的特点及关系。

2. 例题讲解(1)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关系。

(2)讲解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分发卡片,让幼儿将家庭成员的图片与相应的名字配对。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并说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感恩活动(1)讲述亲情故事,引导幼儿感悟亲情的伟大。

(2)播放感恩歌曲,让幼儿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1)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引导幼儿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六、板书设计1. 《亲亲一家人》2. 内容:(1)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2)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关系、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3)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全家福,并写一段感谢家人的话。

2. 答案示例:(1)全家福画作:画面中包含所有家庭成员,形象可爱,色彩鲜艳。

(2)感谢家人的话: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一直照顾我,我爱你们!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及关系,达到教学目标。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精彩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精彩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精彩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人物关系。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称谓,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照片、卡片、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自带的家人照片、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互相介绍。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完成小组作业。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5.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称谓2. 家庭成员关系图3. 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注明称谓。

答案:学生作品。

2.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写下来。

答案:学生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其他家庭的成员照片,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与同学分享。

3. 进一步提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物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本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对家庭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职业等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幼儿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用数字15进行计数,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将数字与家庭成员数量进行对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数字卡片、磁性板、计数器、挂图。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学习数字15,并让幼儿用计数器进行操作。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的数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数字进行计数。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磁性板和数字卡片进行计数游戏,巩固数字15的认识。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数字卡片153. 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旁边标注数字1、1、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

小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

小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称谓以及家庭生活场景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的家庭成员称谓,并能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家庭是由父母、子女等成员组成的。

2. 使学生学会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谓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品质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结构图、家庭成员照片、家庭生活场景挂图。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生活场景挂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庭成员和称谓,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呈现:(1)教师展示家庭结构图,讲解家庭是由父母、子女等成员组成的。

(2)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照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和称谓。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一个家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如:“请用家庭成员称谓填空:我有一个()和一个(),还有一个()。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如:“请用家庭成员称谓造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图2. 家庭成员称谓列表3. 实践情景引入:家庭生活场景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家庭成员称谓填空,并造句。

答案:我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还有一个(哥哥)。

爸爸每天陪我(玩耍)。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掌握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称谓,但在实际运用中仍需加强练习。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十二生肖知识,知道全家人属相。

2、画全家人的生肖图,分享家庭高兴事,强化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进行小调查,填好“小调查”的内容。

2、请爸爸或妈妈帮忙合作,动手做一个自己生肖属相的头饰。

3、自带一张与家长一起游玩的照片或画一幅与家人一起游玩的图画。

4、师准备十二生肖的卡通图片。

预设活动流程:一、学习生肖知识,品尝生肖之趣。

1、介绍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生肖、爱好。

(检查课前小调查情况)爸爸的生日是年月日,他属:爱好:妈妈的生日是年月日,她属:爱好:我的生日是年月日,我属:爱好: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请你们调查爸爸、妈妈的生肖、生日、爱好,有谁知道了呢?⑴指名介绍。

(鼓励学生把调查表展示给大家看,并告诉大家一家人的生肖)⑵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调查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的设计试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积极以调查、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二是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的行为也是一种爱父母、爱家庭的表现。

2、了解十二生肖知识。

⑴小朋友,你们知道十二生肖里有哪些动物吗?⑵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大屏幕随着学生的汇报,依次出现相关动物。

(出示课件)⑶师:十二生肖的来历小朋友们都知道吗?还是让我们来请教一下电脑这位老师吧!(大屏幕投影十二生肖的来历,并依次出现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学生介绍家人属相。

你们能看着“聪明谷”中的十二生肖表格,说说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属相分别是什么吗?二、看照片(或图画)讲故事。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5篇)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5篇)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篇1一、主题说明家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得到温暖。

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

孩子从出生七就和家人亲密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

孩子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抱回的对象。

然而,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

让每一个孩子从小成为和谐家庭中的医院,是他们学习做人的起点。

也许爸爸妈妈之间会有争执,也许会有些不开心的事情,蛋我们始终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二、主题目标1、关注生活细节中渗融的惦念、关爱之情。

2、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3、能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的情感。

4、了解并描述爸爸妈妈的喜好。

三、主题环境创设1、创设友好、温馨、家庭式的环境氛围。

2、布置“我的家”、“全家福”等专栏。

3、布置“亲亲一家人”亲情专栏区。

四、家园共育1、与孩子一起翻阅家庭生活的照片,使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体验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

2、请家长尽量抽时间来园参加相关的活动,让孩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爱。

五、活动内容1、集体活动社会:《敲门》分享:《天气》《袜子》《春天》《化装》音乐:《亲亲热热在一起》《虫虫虫虫爬》语言:《我的家人》情境:《钓鱼》主题活动社会:《敲门》《农场里》主题活动安全:《红灯绿灯眨眼睛》2、区域活动娃娃家:毛绒玩具,小桌椅板凳、玩具模型等居家生活用具。

图书区:各种各样的故事图书、绘本建构区:提供大小型积木、插塑供幼儿操作。

生活区:提供各种袜子、小衣服、纱巾等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发展。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亲亲一家人》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通过家庭情景,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学习数数,比较数量多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运用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判断数量多少。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与同伴友好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判断数量多少。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亲亲一家人图片、数字卡片、点数卡片、家庭情景贴纸。

2. 学具:幼儿用书《亲亲一家人》、水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家庭情景为背景,通过展示亲亲一家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说出他们的名称,引发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点数家庭成员,并说出数量。

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成员的数量,让幼儿学会目测比较数量多少。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家庭情景贴纸,让幼儿将家庭成员贴在相应的位置,并点数家庭成员数量,进行比较。

同时,引导幼儿用目测方法判断家庭成员数量多少。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情景图片,共同完成点数和比较数量的任务。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友好合作。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成果,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数字卡片3. 点数卡片4. 家庭情景贴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的家人,并数一数家庭成员数量。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认识家庭成员。

2. 是否让幼儿学会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

3. 是否注重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拓展延伸:1. 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的数量。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一、活动背景及目标1.1 活动背景《亲亲一家人》是一堂针对小班幼儿的主题活动,旨在增强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与情感表达。

1.2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的关注和归属感。

•促进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2.1 教学内容1.家庭成员介绍: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家庭成员及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2.家庭活动:通过模拟家庭活动,如做饭、洗衣等,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3.家庭游戏:设计一些家庭游戏,如家庭拼图、亲子接力赛等,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4.家庭手工:引导幼儿制作一些与家庭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家庭相框、家庭树等,培养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

2.2 活动安排活动时间: 60分钟时间活动内容10:00 家庭成员介绍10:15 家庭活动10:30 休息时间10:40 家庭游戏11:00 家庭手工11:20 活动总结及反思三、教学步骤及活动要点3.1 家庭成员介绍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家庭成员情况,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借助图片和玩偶等教具,模拟家中各个家庭成员。

3.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3.2 家庭活动1.分角色设定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活动场景,如做饭、洗衣等。

2.让幼儿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并鼓励他们参与到家务活动中。

3.引导幼儿回顾体验,分享自己在家庭活动中的收获和快乐。

3.3 家庭游戏1.设计家庭拼图游戏,将家庭成员的照片拼凑在一起。

2.进行亲子接力赛,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完成任务。

3.借助游戏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4 家庭手工1.引导幼儿制作家庭相框,鼓励他们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的情感和祝福。

2.指导幼儿制作家庭树,让他们通过绘画和剪纸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初步知道相同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PPT 有2,3,4,5点数的衣服各四件 2,3,4,5点数的圆点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找相同颜色的衣服
——今天贝贝班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呀?(小兔子)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有好多的衣服,但是她不知道怎么整理,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帮她把相同颜色的衣服放在一起。

——一共有几种颜色呀?
2.数纽扣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黄色衣服上的纽扣数都是多少呀?(以此类推)
3.取点数排列
——在黑板上出示数量分别为2,3,4,5的圆点卡片,引导幼儿根据衣服上纽扣的数量,来取相应数量的卡片。

——谁来帮圆点卡片找到相同纽扣数的好朋友呢?
4.亲亲一家人:帮熊爸爸找家人
——熊爸爸和熊妈妈还有小熊去公园玩,但是走散了,谁来帮帮熊爸爸,帮忙找一找熊妈妈好熊宝宝。

我们把相同颜色衣服和相同圆点的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连在一起,让爸爸拉着妈妈,妈妈拉着宝宝在一起。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5.讲评
——熊爸爸都找到自己的家人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找找看。

——老师也找到了熊爸爸的家人了,我们来看看找的对不对?(播放PPT)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利用了小白兔开服装店的场景,让孩子们给衣服进行归类,并将相同数量的点数与衣服上的纽扣数进行匹配。

在孩子们自由操作前的这个环节,我出示了PPT,其实应该先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熊爸爸的家人是哪几个,为什么,先请幼儿说一说,再将第一组小熊连起来,给孩子们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便于孩子们自由操作时不会将线条连的到处都是。

另外,出示在黑板上的衣服身上的纽扣数安排的不合理,可以将纽扣改成花朵,或者将纽扣都画在一竖条上,而不是和点子一样分散在四周,和实际生活经验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