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髓灰质炎PPT演示课件

脊髓灰质炎PPT演示课件
综合防治策略
未来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策略的应用,包括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康复训 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
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
尽管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变异导致的疫苗逃逸、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 用难题以及康复训练的个性化需求等。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建议
1 2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因、症状表 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 知。
自我护理指导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包括保持个人卫生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以促进康复。
3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肢体功能和 生活质量。
脊髓灰质炎
汇报人:XXX
2024-01-12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及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 统,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 引发肢体弛缓性麻痹。
疫苗研发
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研究一直是热点领域,目前已有多种疫苗被
成功研发并应用于临床,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
等。
02
抗病毒治疗
近年来,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病毒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一
些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等药物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抗病毒活性

03
免疫学研究
深入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学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策略的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水源、食物、玩具等 物品,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 环境,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呼吸道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 呼吸道后繁殖。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疼痛 、肌肉麻痹、瘫痪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诊断。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抗 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02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疾病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传播 的有效手段,通过群体免疫,可 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易
感人群。
保护儿童健康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儿童危害极大, 疫苗接种能够降低儿童感染风险, 避免因感染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脊髓灰质炎概述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 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 和瘫痪。
特点
脊髓灰质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 童,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在肠 道内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 染环境。
强化疫苗接种
确保所有儿童按照免疫规划接 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提高接种
率。
监测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脊髓灰质炎监测系 统,定期评估疫苗接种情况和 疫情状况。
病例管理
对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例进行及 时诊断、隔离和治疗,防止疾 病传播。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通用课件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通用课件

对确诊患者进行病情监 测和随访,观察是否有
并发症发生。
脊髓灰质炎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脊髓灰质炎与登革热
脊髓灰质炎与脑膜炎
脑膜炎会影响脑膜和脑实质,导致头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脊髓灰质 炎主要影响脊髓,导致肌肉无力。
病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启示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通用课件
目录
•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脊髓灰质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特点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
01
02
分布
传播途径
03 季节性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体征
病程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如肢体无力、 肌肉萎缩等。
粪便或血液中检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或其抗原。
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脊髓灰质炎与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无力;而脊髓 灰质炎则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大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导 致肌肉萎缩和无力;而脊髓灰质炎则会导致突然发作的肌肉无力。
意识。
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家庭护理
脊髓灰质炎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 绍
病例1 病例2
病例分析方法与思路
分析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 学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VS
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判断是 否符合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然后结合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 步明确诊断;最后根据病例特点,总结脊 髓灰质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脊髓灰质炎》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PPT课件
腹肌瘫痪 下肢瘫痪,活动受限,背肌瘫痪,不能坐和翻身 以及尿潴留,便秘 面瘫 舌、咽、喉肌瘫痪,吞咽 困难,声嘶,语带鼻音, 饮水呛咳,软腭不能上提悬雍垂拉向健侧,伸舌 偏向患侧 颈无力,肩下垂 动眼障碍,眼睑下垂等
呼吸中枢 血管运动中枢
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节律不规则,缺氧 循环衰竭表现
脑型
大脑
嗜睡、意识改变,昏迷、惊厥、上运动神经元性 瘫痪
中枢神经系统
隐性感染
痪前期 瘫痪期
病理
累及神经系统,脊髓损害 为主(尤其是腰段) 主要病变位于前角运动细胞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 病灶分布特点为多发、散发、不对称 神经细胞病变程度和分布范围决定了临床有无瘫痪、瘫痪 范围及程度
临床表现
精选ppt
8
临床分型
轻型:90%,隐性感染,无症状或仅轻 微不适
顿挫型:4%-8%,无特异表现,仅发热、 头疼、乏力,咽喉痛或纳差等消化道症 状,一般不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无瘫痪型:脑膜刺激征阳性。
瘫痪型
精选ppt
9
瘫痪型临床分期分型
脊髓型
潜伏期9~12天(5~35天) 前驱期 瘫痪前期 瘫痪期 脑干型 脑型 混合型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李月荣
目的要求
熟悉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理与病理 掌握本病各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本病的预防
引言
由脊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 传染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功地研制了疫苗以后,本病 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目标要求在2000年全球 消灭脊灰
精选ppt
10
前驱期
1~4天 发热 呼吸道炎和胃肠道症状 症状消失,病情终止,称为顿挫型(大多数患者)

脊髓灰质炎教学演示课件

脊髓灰质炎教学演示课件
疫苗改进与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脊髓灰质炎疫苗将更加安全、有效,接种方案也将更加便捷。
综合治疗策略
针对脊髓灰质炎患者,未来将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 等多种手段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
国际社会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挑战,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与脊髓灰 质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接 触史,以及是否生活在疫 情流行地区。
体征检查
医生检查患者肢体肌力、 肌张力、腱反射等,评估 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鉴别诊断方法
与其他急性弛缓性麻痹疾病相鉴别
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等疾病,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侧弯、马蹄内翻足等。
呼吸功能不全
03
当病毒侵犯呼吸肌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甚至需要
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运动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 能,如行走、跑跳等。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患者可能因肌肉萎缩而无法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等,导 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心理影响
长期的疾病困扰和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分析
医疗负担
脊髓灰质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医疗治疗和康复训练,给家庭和社会 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教育负担
由于疾病影响,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 贡献。
经济负担
患者及其家庭可能因疾病导致的收入减少和医疗支出增加而面临经济 困境。
与脑性瘫痪相鉴别
脑性瘫痪患者多有围生期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且症状多为非进 行性,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评估发育里程碑进行鉴别。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检测血清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 有助于确定是否感染过病毒。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检测病毒核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
诊断流程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 ,特别是肢体近端肌肉。
确诊
根据诊断标准、诊断方法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确诊 为脊髓灰质炎。
01
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周围神经 系统,导致四肢对称性肌肉萎缩和无力。与脊髓灰质炎不同 ,格林-巴利综合征通常在成年后发病,病程缓慢,无急性感 染症状。
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导致肌肉收 缩无力。与脊髓灰质炎不同,重症肌无力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病程 缓慢,无急性感染症状。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 断课件
目录
• 脊髓灰质炎概述 •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 脊髓灰质炎的鉴别诊断 •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与预防 • 脊髓灰质炎的案例分析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一 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
特点
多发生于儿童,通过消化道传播 ,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脊 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相应肌 肉的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传染源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主要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病毒经胃 肠道进入血流,并侵犯中 枢神经系统。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 只有少数人发病。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与体征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脊 灰病毒定义为脊灰野病毒
脊灰实验室检查
▪ 脑脊液检查:
麻痹前期及麻痹的早 期CSF可见细胞增高 (50-300个),蛋白 含量正常(细胞-蛋 白分离)
▪ 肌电图检查:
适用于弛缓性麻痹患者 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 受损程度 并可用于鉴别肌肉病和周 围神经病
恢复期出现蛋白增高, 细胞数正常(蛋白细胞分离)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灰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 毒科
肠道病毒属 直径为20-30nm,内含单股
正链 的核糖核酸,无包膜,呈小
圆 球VP形1-V颗P4粒组状成病毒蛋白,其中VP1在病毒表面暴露最充分,是
引起中和反应的最主要的抗原,根据其抗原性不同,病毒分 为Ⅰ、Ⅱ、Ⅲ型 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国内外引起瘫痪型脊灰的多为I型病毒
脊灰患儿肌电图示神经源 性受损
脊灰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血常规:5-15X109,中性粒细胞40-80% 血沉:1/3可增快 心肌酶:可增高 心电图 血气分析 电解质 胸片等
脊灰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
流行病史:与确诊脊灰患者接触史 临床症状与体征:符合AFP 实验室检查:粪便分离 随访结果:麻痹60天后仍残留麻痹 进行综合分析 脊灰病例分类:
恢复期 数月
机制 症状
鼻咽部、 肠上皮细 胞和淋巴 结内增殖
无症状
第一次病毒血 症
第二次病毒血 症
通过BBB进入 CNS
通过BBB进入 CNS
上呼吸道感染 再次发热(双 发热,瘫痪并
症状:发热 咽 峰热) 头痛 呕 进行性加重,
痛胃肠道症状: 吐 颈背肌痛 热退后瘫痪不
恶心 呕吐 腹 颈强直 嗜睡 进展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和治疗
概念
▪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  ppt课件
ppt课件 45
(二)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
★ 体温正常及瘫痪停止进展;可用针 灸、按摩及理疗等,以促进瘫痪肌 肉的恢复。 ★ 如因严重后遗症造成畸形,须行畸 形矫正术。
ppt课件
46
ppt课件
47
预后
病死率5-10%,伴延髓麻痹者25-75% 呼吸障碍是主要死亡原因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刺激可减轻 麻痹的发生和发展
ppt课件 43
瘫痪期
肢体瘫痪 ①护理好瘫痪的肢体,避免刺激和受压, 保持功能体位 ②应用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有助于肌 肉功能的恢复。 ③瘫痪停止进展后,应用加兰他敏及地 巴唑,以促进神经肌肉的传导。
ppt课件 44
(2)呼吸障碍:
须根据引起呼吸障碍的不同原因予以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咽部及气管内分泌 物, 必要时须气管切开;并应吸氧。 抽搐者应用镇静剂。 发生肺部感染,则及时用抗菌药物治疗。 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则应用呼吸兴奋剂,必 要时须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器治疗。 监测血气及电解质,纠正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并应注意维持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ppt课件 34
(五)后遗症期
▲ 因运动神经细胞损伤严重而发生的瘫痪 和肌肉萎缩, l~2 年仍不恢复则为后遗 症 ▲ 可导致肌肉萎缩及畸形,如脊柱弯 曲、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垂等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六.实验室检查
(一) 血常规 多正常,急性期血沉可增快 (二) 脑脊液检查 发病后第 l 周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 WBC 轻度 增多 热退后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三) 病毒分离 起病后l周内,从鼻咽部、血、脑脊液及粪便中 可分离出病毒,粪便中病毒存在时间长,从潜 伏期至病后3周或更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①急性起病; ②典型的截瘫、感觉障碍平面及尿潴留 (充盈性尿失禁);③发病初期常为脊 髓休克期,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④ CSF外观无色透明,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 可有轻度增高。⑤脊髓MRI检查有助确定 脊髓病变的部位、性质。⑥常规检查视 力及眼底,除外视神经脊髓炎。
18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要点见 表1。
4
症状特点 损害部位 瘫痪部位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电变性反应 同义名称
表 1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种类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
颅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脊 髓前角细胞和前根、脊神经
常较广泛
常较局限
增高
减低
亢进
(四)少年型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①具有 典型临床特征:躯干及四肢受累,伴或不伴 眼外肌或球肌受累,有疲劳性肌无力,经休 息或用胆碱酯酶仰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a.甲基硫酸新斯 的明试验阳性;b.EMG:神经低频重复电刺 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衰减≥10%;c. 血清AchR-ab阳性。②确诊时注意与其它有 类似症状疾病相鉴别,如周期性麻痹、急性 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等。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无抵抗力。 4级:能做抵抗一定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7
(2)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检
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和/或做被动运动体 会其肌紧张度,了解其阻力。肌张力减低 时,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 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肌张力增强时,触 摸肌肉较坚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 (3)肌萎缩
(三)排除病例:根据分类标准,按采便标本合格与否,排除 病例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但脊灰 野病毒检测阴性病例。②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 毒检测阴性,第60天随访时,无论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 失访的病例,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诊断为非脊灰其他 疾病,应分类为排除病例。
15
11
病毒经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无麻痹症 状,此期称麻痹前期(无瘫痪型,占2-4%)。
病毒侵入脊髓前角神经元,称麻痹期(瘫痪 型,占1-2%)。肢体麻痹以单侧下肢多见, 不对称性,近端重于远端;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脊髓颈胸段受累时,除肢体麻痹外,尚 有呼吸肌(膈肌和/或肋间肌)麻痹,严重 者可危及生命。
5、影像学:脑MRI、脊髓MRI
9
脊髓灰质炎的 临床表现
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是自 然界唯一宿主。 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强, 热退后传染性减弱。约70%患儿粪便中带病 毒1-2周。少数患儿带病毒3-8周。人粪便 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带病毒的人是最主 要的传播者。
10
脊灰的病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麻痹 前期,麻痹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病毒经口进入体内进行繁殖,此期为潜伏 期(3-35天,一般为5-14天)。无发病者 为无症状型(占90-95% ) 。 病毒侵入血液,病程进入前驱期(约1-4 天),表现为全身不适及轻度呼吸道、消 化道症状。病程进入此期停止而不再发展 者为顿挫型(占4-8%)。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可与邻近的肌肉或 对侧相同部位的肌肉比较。必要时可用带 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8
(二)AFP实验室检查要点
1、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蛋 白-细胞分离
2、肌酶:GPT(谷丙转氨酶)、 GOT(谷草转氨酶)、CPK(磷酸肌 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
3、血生化:K、Na、Ca、P
4、肌电图
16
(二)吉兰-巴雷综合症 ①急性起病。对称性、 弛缓性肢体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主 观和/或客观感觉障碍。③可伴有颅神经麻痹, 如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受累。④病情严 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⑤脑脊液可有蛋白细 胞分离现象(2-3周后)。⑥肌电图示神经源 性损害。脱髓鞘型GBS 的EMG以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为主,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 幅降低相对不明显,F波潜伏期延长。轴索型 GBS 的EMG示CMAP的波幅明显减低,神经传导 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F波潜伏期正常。
减弱或消失有无来自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性早期即有
(-)
(+)
痉挛性瘫,中枢性瘫,硬瘫 弛缓性瘫,周围性瘫,软瘫
5
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要点 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在神 经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 目。AFP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6
(1)肌力 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肌力分六级:
脊髓灰质炎 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神经病学基础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指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脊髓有两 处膨大:颈膨大发出神经分布于上肢,腰膨大 分布于下肢,脊髓胸段发出神经分布胸腰部。
2
3
脊灰的病变主要是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 受累。临床特征是患儿在发热或退热时 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12
恢复期:麻痹后1-2周疾病开始恢复。 部分患儿可形成持久性麻痹,即后遗症期, 受累肌群明显萎缩,可出现膝反张,足下 垂和足内翻畸形。
13
可分为四型:
①脊髓型:最常见,表现为肢体不对称性、 迟缓性瘫痪。
②脑干型:颅神经瘫痪,呼吸中枢和血管运 动中枢瘫痪。
③脑型:较少见,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 ④混合型:以上各型同时存在,以脊髓型和
脊灰与主要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一)脊髓灰质炎(麻痹型以脊髓型多见) ①可有双峰热;②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 和/或躯干弛缓性、不对称性麻痹(肌力 相差大于1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 无感觉障碍;④重症可伴有呼吸肌麻痹; ⑤ CSF:早期蛋白增高,后期细胞数(以 淋巴细胞为主)增高;⑥肌电图:神经源 性受损;⑦粪便中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确 诊的依据)。
脑干型并存最常见。
14
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临床符 合病例及排除病例
(一)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 诊病例,无论其粪便采样合格与否。
(二)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毒检 测阴性,无论第60天随访时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 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 应分类为临床符合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