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演替美国黄石公园
美国黄石公园:环保与科普并重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提出的世 界地质公园六条 定义中有 “ 可用来作为教育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
有 关 的 可持 续 发 展教 育 、环 境 教 育 、培 训和 研 究 ”一 条 。他 山之 石 ,可 以攻 玉 。本报 在此 将 陆续介 绍 国外一 些地 质 公园 在教 育科 普方 面好 的经验 和做 法 ,希望 对我
— —
员及 自然学家会带领游客介绍公园多个景点的自然地理 和历史发展 。除了当面阱解 ,公园的游客中心也提供丰
富 的资 讯及展 览 ,像位 于猛 玛温 泉 的欧 布莱特 游客 中心 主要提供 公 园的 自然及 人文 历 史 ;麦迪 逊博 物馆 的考德
湖南 张 家界 、江 西庐 山和 黑龙江 五 大连池给 予 “ 黄
亏损地幔在均衡作用下产生了隆起 ,而地幔的亏损原因 则可追溯到 1 . 8 亿年前南极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时发生 的大规模火L 【 J 作用或更早的地质历史事件 。
进一 步研 究需 要地球 深部 样 品
业务管理机构拥有实质的财政和人才资源管理权。这种 自上而下直属的管理方式能令公园得到系统管理 ,而经 济上不过分依赖市场启发和帮助。 如梦似幻的碧蓝湖泊宛如天 眼 ,深潭之 中波涛汹
涌 。问歇 泉 的沸腾 水柱 从地 下喷 涌而 出 。五色斑 斓 的风 化 火 山岩 在灼灼 日光下 闪烁 着油彩 般 的光泽 。 这 是地 处 美 国落 基 山脉 的黄 石 国 家公 园 。来 到 这
个游览中心 ,最后还会得 “ 初级守护者”称号 。
音导览系统 ,游客可 白行选择想要了解的公园景观介
绍 ,不 过需 在车 内使 用 。在 网 上 ,还 有 对黄石 公 园景 点
的虚拟游览和互动地图活动,这将公园的服务范围向更 广阔的公众拓宽。 在儿童教育方面 ,黄石公园针对5 至1 2 岁的孩子开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分析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分析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旨在通过对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及其关系的分析,揭示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本文将围绕着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分析展开探讨,并通过探究典型生态系统的例子来解释其重要性。
一、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概述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是一种描述和模拟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运用微积分、统计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揭示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包括从个体到种群、从群体到生态系统等多个层级。
本文将重点关注生态系统层级。
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的目标是理解生态系统的体系结构、探究生态系统的内部机制,以及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演替和生态系统异质性分析等。
二、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应用案例以下将以世界著名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为例,来解释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的应用。
黄石公园是美国的第一座国家公园,是一个拥有丰富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
黄石公园的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生物、气候和岩层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成。
1.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在黄石公园中,大型食肉动物如狼、熊等数量的增加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是很大的。
例如羚羊的数量因为狼的掠食而减少,但是这种掠食行为对于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却是有好处的。
通过对一系列因素的分析,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可以模拟和预测当某一特定物种增加或者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
2.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理解生态系统系统动力学的核心。
例如在黄石公园的熊种群中,如果母熊数量下降,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群也会发生变化,因为熊依赖于某些植物作为食物。
通过对生态系统内部关系的模拟和预测,可以发现当某一种群数量变化,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合理地进行管理和保护。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间歇泉
•
黄石火山
很多年来黄石国家公 园的游客们根本没有意 识到自己看到的是世界 上最大的活火山。所有 这些温泉、间歇泉和蒸 气孔都需要巨大的地核 熔岩能量来维持,在黄 石公园熔岩散发出的热 量已经非常接近地表。 专家表示,黄石火山喷 发周期为60~80万年, 而至今距离上次喷发时 间已经有64.2万年了, 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超级 活火山已经进入了红色 预警状态,就算在不受 外力(指太阳活动以及 人工钻探)的情况下它 也随时都可能喷发。
森林资源
扭叶松生长得十分 紧密,就像甘蔗林一样。 比如这片森林:每棵树 的直径1.2~2.4米,树 高30米,树龄平均175 年。由于缺少阳光,下 面的树枝刚长出来就枯 死掉落了。这些树密密 地排列着,它们的生长 就是一场争取阳光、争 取更多阳光的赛跑。因 此它们笔直地冲上云霄。 假如我们把整座森林从 顶部以下3米的地方砍下, 那么你会发现森林变成 了一片密密麻麻的电线 杆。
•
黄石热喷泉
数以千计的沸泉 和池水碧蓝的大湖深 潭波涛汹涌,山声鼎 沸,仿佛一炉烈焰正 在熊熊燃烧。上百个 间歇泉喷射着沸腾的 水柱,冒着滚滚蒸汽, 好似倒转的瀑布,它 们从火热而黑暗的地 下世界不时喷涌而出。 一些间歇泉的水柱气 势磅礴,像参天大树, 其直径从1.5米到18米 不等,高度有45米至 90米。巨大的力量可 以使它在这样的高度 上持续数分钟,有的 可持续将近一个小时。
•
黄石大峡谷
黄石河水贯穿火山岩石, 长期的强力冲蚀,形成了气势 磅礴的黄石大峡谷,峡谷格外 险峻,动人心魄,深度达到60 米,宽200米,长约32公里。这 一段著名的河段,对于前来观 赏的人来说,最引人必胜的既 不是峡谷的深度和形状,也不 是汹涌奔流的瀑布,最令人难 以忘怀的是那光怪陆离、五光 十色的风化火山岩。峡壁从头 到脚都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在 阳光下炫烂夺目。白、黄、绿、 蓝、朱红以及无数种与红色相 调而出的颜色。眼前是数百万 吨的岩石,一切看上去却像用 油彩涂成,仿佛毫无顾忌地暴 露在风吹日晒之中,颜色是那 样鲜艳,牢固的色彩既不会被 冲刷而去,也不会因风吹日晒 而褪色。
必修三 4.4 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 4.4 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1.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过程。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自主学习讨论】一、群落的演替及演替类型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2.类型:⑴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演替过程:阶段→阶段→苔藓阶段→阶段→灌木阶段→阶段。
③实例:在、和上的演替都为初生演替。
⑵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③实例:在、和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方式⑴不合理方式:、、。
⑵合理方式:、、,甚至可以建立。
2.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巩固检测】1.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3.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发生了一次火灾,几年后该地又长出了许多植物B.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一个小岛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植物C.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了小草D.种植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树等木本植物覆盖4.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A. 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B. 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C. 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D. 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物种竞争→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群落稳定和平衡5.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B.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D.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6.我国在某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当地森林、草原等的面积 B.改变产业方向,提高经济效益C.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D.增加植被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繁殖体的传播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B.群落演替的动力是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C.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D.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因而外部条件的改变不会引发群落演替8.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不属于生态演替趋势()A.营养级数目增加 B.生物多样性增加C.群落稳定性增加 D.非生物物质减少9.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也像群落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B.初生演替一般都比次生演替进行得快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D.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初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11.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A.地衣使土壤有机物增多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透气性越差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12.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
什么是演替

演替虽漫长,但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群落演 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演替就 不再进行,达到平衡点。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 演替成树林吗?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阅读书本,了解湖泊演替的 五个阶段。
水生演替:
裸底阶段→沉水 植物阶段→浮叶 根生植物阶段→ 挺水植物和沼泽 植物阶段→森林 群落
湖泊演替为森林
群落的演替类型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例举
弃耕的 农田上 草本植物期 草本植物期 (一年生的杂草) (多年生的杂草)
树林期 (高大乔木)
灌木期
小灌木期
两者比较
• • • • 起点 基质 环境条件 经历时间
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 不能 • 当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 处于平衡状态,演替就不再进行,达到 平衡点。 • 顶极群落就是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态 阶段,是最复杂也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 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 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 A )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遭受火灾后它的命运将会如何?
2006年照片显示将近20年后,烧毁的死 树依旧挺立,但是新生的黑松生长茂盛。源自1965年,典型的黄石黑松林
你认为黄石公园的恢复需要哪些 条件?
阅读:
地理旅游:黄石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

地理旅游:黄石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交界处,是美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公园之一。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黄石国家公园内的主要自然景观。
1. 火山地貌黄石是一片火山地区,拥有众多活跃火山、温泉和间歇泉。
其中最著名的是“老忠实喷泉”,每隔约90分钟就会喷发高达40米的水柱,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 大峡谷黄石大峡谷是由于冰川侵蚀形成的,全长约19千米,深度达到365米。
从大峡谷观景点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峡谷风光,包括悬崖峭壁、奇特的岩层和湍急的河流。
3. 大瀑布位于黄石河上方900米处的大瀑布是黄石国家公园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水流从陡峭的悬崖上跌落下来,形成惊人的水柱和喷雾,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4. 湖泊黄石国家公园拥有多个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塔顶湖。
塔顶湖是一个高山湖泊,清澈的湖水与周围的山脉和森林相映成趣,是游客进行划船、钓鱼和观鸟的理想场所。
5. 野生动物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公园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野生动物,包括美洲黑熊、灰狼、美洲獅、北美野牛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加野生动物观赏游览活动来近距离观察这些珍稀动物。
总结:黄石国家公园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
从火山地貌到大峡谷、大瀑布以及美丽的湖泊,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供游客观赏。
无论是对于地理爱好者、自然探索者还是旅游爱好者来说,黄石国家公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黄石公园动物和景观简介

最近上映的影片奇幻森林在视觉效果上那些森林动物栩栩如生,还有那森林里的植物,和地形风貌都让我们十分震撼。
神秘、古老和自然的感觉都让我们对电影里面的这片土地产生了向往。
其实电影中的很多场景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的地方找到的,美国有很多国家公园,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奇幻,它们不逊于电影。
我以黄石公园为例,来领略下现实版的奇幻森林吧。
黄石公园动物篇黄石公园是美国本土最大和最著名的巨型动物居住地。
公园中有灰熊、狼、美洲野牛和加拿大马鹿的栖息地。
据统计黄石公园的动物有数百种之多。
由于种类太多,就重点介绍几类吧。
美洲野牛(bison)——大约是黄石公园里最常见的动物。
但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偷猎者的存在,这种庞大的动物曾经一度在黄石公园灭绝。
后来由于林业人员的介入,他们建立的农场,又从外界引入了一些野牛。
直到现在,根据官方数据,黄石公园大该有2000多只美洲野牛。
但我想现在的数目远不止这么多,因为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成群的身影,以及他们的粪便。
现在的美洲野牛已经完全不畏惧人类了。
虽然他们看起来像大块头,可是他们拥有极强的运动能力,跑起来比马还要快。
有些时候他们还是很危险的,不要被他们的表面温顺所迷惑。
熊——熊在黄石公园中数量也非常多。
这种冬眠的杂食动物,大约5月底才刚刚从冬眠中醒来,以吃树根和冬天死去的动物为食物。
黄石公园的熊有两种,一种是黑熊(black bear),一种是棕熊(grizzly) 。
可是他们却不是靠颜色来作为主要分别而是靠体型,因为黑熊也有棕色毛的,棕熊也有黑色毛的。
黑熊的耳朵是尖尖的,而棕熊则是圆圆的。
当然,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大约就是棕熊的肩膀上有一块凸起,而黑熊没有。
黄石公园的熊本来是没有太大攻击性的。
可是他们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会瞄上人类携带的食物,瞄上了你的食物它就会想方设法得到食物,然而这样就会造成攻击性。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熊,保管好你的食物。
叉角羚——黄石公园里还有一种食草动物叉角羚。
人教版群落的演替练习2

《群落的演替》练习 2【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2.以下哪一项是原生演替的例子?A 藓→地衣→草本植物B 地衣→草本植物→藓C 地衣→藓→草本植物D 草木植物→藓→地衣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A.有规律 B.可预测 C有一定方向 D.永远进行,无终止4.(广东98初赛)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A 竞争B 捕食C 共生D 演替【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 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 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 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6.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
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用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B、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难度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7.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8.图4-17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图4-17A 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 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 A表示土壤中有机物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 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9.在生态演替中,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A 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 开始时物种数增多,然后趋于稳定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不断下降D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不断增加10.在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以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是 D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极地苔原 D.荒漠半荒漠11.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12.植被随纬度(从南到北)和海拔(从平原到高山)的增加而发生的演替变化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混交林针叶林苔原荒漠B.苔原荒漠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D.苔原荒漠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3.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不再进行,达到平衡点。 顶极群落就是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态阶段,是最复杂也是
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基本保持 原状(动态平衡)。因此,自然演替具用一定的方向性。
2..水生演替如何进行?(参
大部分区域几近荒芜 。自遭受这次火灾后,秀丽多 姿的银杉和云杉很快就被赶出了山火肆虐的区域, 被赶到了更高的山上。但扭叶松却成为这次生态战 争的最后胜利者。尽管它们也一样被山火烧死,然 而它却做好了死亡和重生的准备,它坚实的松果可 将种子储藏3-9年,一旦浓烟散尽,山火熄灭,松果 就会崩裂开来,将种子尽情撒播在广阔的被清除干 净了的地面上,于是,新的一代立即从灰烬中萌生。 因此,扭叶松不仅能坚守自己的领地,而且每一场 山火过后,又能将领地向外拓展。它现在几乎占领 了整个公园,不屈不挠地展示着自己精彩的生命。
原生演替在水体环境和陆地都可能发生。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引起群落发生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有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因素。
思考:
1.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2.弃耕的农田是怎样演替的?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 林吗?
3. 弃耕的农田与光裸的岩石上的演替有什么区别?
1. 裸
岩
上
裸岩阶段
的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演
替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11..32..在地森衣林阶阶段段为,苔群藓落的中生还长能提找供到了地怎衣样、的苔基藓础、?草为本什植么物苔和藓灌能木够吗取?代地衣? 通能1.过 找1.地到光衣这裸分些的泌植岩有物地机。上酸在首加群先速落定岩 演居石 替的风 过生化 程物形 中是成 ,什土 一么壤 些?, 种为并 群什积 取么累 代它起 另能了一在有些岩机种石物群上,是生这指存为? 苔优藓势地的取衣代生,长。提而因供不为了是地条“衣件取可。而以而代通苔之过藓”分生。泌长形有后成机,森酸由林而于后从其,裸植乔岩株木中高占获于据取地了养衣优分能势。获,得取更 多代的 了阳灌光木,的处优于势优,势但地在位森, 林其 中结 各果 种是 类逐 型渐 的取 植代 物了 都地 是衣 存。 在的。
可能能保留下来。在恢复过程中,这些保留下来的生物会优先得到发展壮 大,除此而外,有些外来新物种也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 化,一般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群落结构。
由此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我们将这个过程叫做演替。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一· 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就叫做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
美国黄石公园
创设情境 提出课题
黄石公园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国家公园。1988年黄石公园发 生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竟然在没有树林的地面蔓 延,跳跃式将树木点燃,在风势加剧和干旱的作用 下失去了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场大火灾,足足燃烧 了几个月。部分受害严重区域更呈现一片焦土,里
在演替中,群落的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群落是一个 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思考
不同群落演替过程相同吗?
阅读课本P68-P69页,回答下列问题: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如何?
1.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1.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1.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2.
弃
耕
①一年生杂草
农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田
上
③小灌木
群
落
④灌木丛
森林
灌木丛
的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演
替
发所生有在弃裸耕岩的上农的田演都替能和演弃替耕成农树田林上吗的?演替有何不同?
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比较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起始不同
起始于从来没有
创设情境 提出课题
讨论:
1.火烧前后,黄石公园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是否发生了变化? 是的。
2.黄石公园中的各种树木能组成一个群落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具有直
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3.这个公园是否能完全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为什么? 不能。在火烧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有些物种或者它们的繁殖体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讨论后得出)
内部因素
内部环境变化: 自身代谢的产物、 优势种的发育引起的环境变化等。
动力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先决条件
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
催化剂
4.群落演替过程中,起先决条件的是什么? 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是演替中最大的功臣。它们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以及群 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5.什么是植物的入侵和定居呢?
入侵:植物繁殖体的传播,称入侵。 定居:植物体在新环境中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称为定居。
正是因为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才使得群落得以发展,得以演替。那么,影响 群落演替的因素还有哪些?
水生植物阶段
湿生植物阶段
陆生植物阶段
水生演替: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金鱼藻、狐尾藻)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莲、水鳖等)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芦苇、香蒲等)
森林群落
湖泊演替为森林
3.水生演替属于哪种演替呢?
水生演替实际上是从积水环境发生的原生演替,是湖泊被填平的过程。每一 阶段的群落都以抬高湖底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群落出现创造条件。在湖泊周围可同 时看到这些不同的阶段。
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
基质不同 在岩石上
经历时间 需要漫长时间
起始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 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
在废弃的耕田上(土壤上)
需要较短时间
二、演替的类型
原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