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概念解释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1. 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受到各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的影响的科学。
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应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反应速率常数等。
2. 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常数,用于衡量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相对浓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平衡位置,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到。
3. 极性:指分子中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布不均的性质。
极性分子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强,而非极性分子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弱。
极性是很多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影响反应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4.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在很多重要的工业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5. 键能:指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
化学反应中,必须消耗或释放一定量的能量才能破坏或形成化学键。
键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能量的转化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 聚合反应:指两个或多个单体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聚合反应是制造塑料、橡胶等合成材料的基础,也是生物体内合成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途径。
7. 反应平衡: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反应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两者之间仍然发生着相互转化。
反应平衡的研究对于了解反应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8. 动力学控制:指化学反应速率主要由反应物浓度决定的情况。
在动力学控制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遵循速率方程式,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9. 涉及溶液:指反应物或生成物溶解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溶液中的溶剂可以影响反应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反应速率,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会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和速率常数的大小。
10. 等温反应: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华东理工化工原理第一章01

连续性假定 -- 流体是由无数质点组成的,彼此 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目的:用微积分描述流体的各种参数
1.1.2 考察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选定流体质点,跟踪质点描述 状态参数 欧拉法---选定空间位置,考察区域内不同质点 状态与时间关系 ① 轨线与流线的区别(录像) 轨线 - 同一流体质点在 不同时刻 所占空间位置 的连线 流线 - 同一瞬时不同流体质点 的速度方向连线
PA
—
PB
= ( ρi − ρ ) gR
上式表明:当压差计两端的流体相同时, R直接反映的是虚拟压强差。
PA - PB = ( ρi - ρ ) gR - ( z A - z B ) gR
拓展:
2.4.2 烟囱拔烟:
pA= p2 +ρ冷gh pB= p2 +ρ热gh 由于ρ冷>ρ热, 则pA>pB 所以拔风 烟囱拔风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流水的有无是静力学问题 流水的多少是动力学问题 判据是看z大小,还是p大小? 同一水平高度比压强 p左=pA+ρgzA=PA p右=pB+ρgzB=PB
已知:ρA = ρB = ρ, ρi > ρ, 解:
= Hg ( ρi – ρ )
求: R 和 H 、pA 和pB间的关系;
PA – PB = Rg ( ρi – ρ )
ρHg = ?
2.3.2 基准 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基准 表压、真空度:以大气压为基准 表压 = 绝对压-大气压 真空度 =大气压-绝对压
表压 = 绝对压 - 大气压 真空度 = 大气压 - 绝对压
2.4 静力学方程的工程应用 2.4.1 测压: ① U型测压管 已知:R=180mm, h=500mm 求:pA=? (绝压),(表压)
化工原理 名词解释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
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学过程和工程原理的学科,涉及到物质的转化、传输、分离、反应等基本过程。
以下是几个与化工原理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 物质转化:指物质经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改变而发生性质、组成或结构上的变化,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过程。
2. 传输过程: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传递的过程,包括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例如气体、液体或固体中物质的扩散、对流等过程。
3. 分离过程:指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蒸馏、萃取、结晶、过滤等。
4. 反应工程:即化学反应的工程化实现,包括反应过程的设计、优化、控制等,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物质转化。
5. 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机制等的研究。
6. 热力学: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性质的科学,包括热力学平衡、熵、焓等的研究。
7. 流体力学: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科学,常应用于化工过程中的流体流动、混合等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8. 传热学:研究热量传递过程和传热设备的学科,常用于分析和设计化工过程中的传热过程和设备。
9. 质量平衡:指在化工过程中,通过对物质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进行质量守恒的分析,以实现物质平衡的达成。
10. 设备设计:指化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设备,如反应器、传热设备、分离设备等的设计和选择,以满足工艺要求和经济效益。
化工原理概述与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概述与基本概念化工原理是指在化学工程与化学技术领域中,通过对化学反应、传质、传热等基本过程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基本规律和理论知识的学科。
化工原理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化工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化工原理的定义、基本概念以及与化学工程实践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化工原理的定义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物质传质与传热等基本过程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对这些基本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物质的转化规律并加以应用,进而实现化工生产的控制和优化。
化工原理既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核心。
二、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或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导致物质的属性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是化工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其速率、平衡等方面的控制对于化工过程的运行至关重要。
2. 传质:传质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传递过程。
在化工过程中,传质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气体的吸收、液体的萃取、固体的溶解等。
传质的速率和方式对于分离纯化和反应等化工过程的效果和效率有重要影响。
3. 传热:传热是指热量在空间中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传热过程是难以避免的。
掌握传热规律对于提高化工反应效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4. 化工流程:化工流程是指将原料经过合适的化学反应、传质传热等处理,最终得到所需产品的过程。
化工流程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原料选取、反应条件控制、能耗和环保等。
三、化工原理与实际应用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实践的基础和指导,通过研究和应用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可以实现对化工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以下是化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1. 反应器设计:化工原理为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热力学等理论,可以确定最适宜的反应器类型、尺寸和操作条件,提高反应过程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化工原理 概念

化工原理概念化工原理是指研究化学工程和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化学反应、传质、传热、流体力学、流动与混合、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经历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转化、生成新物质、化学平衡等。
通过研究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平衡等,可以设计和优化化学反应过程,提高化学产物的产率和质量。
传质是指物质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包括传质速率、传质平衡和传质机理等。
通过研究传质现象,可以改进分离、浓缩、吸收、萃取等化工操作过程,提高物料的纯度和分离效率。
传热是指能量在物质中的传递过程,包括传热速率、传热方式和传热机理等。
通过研究传热现象,可以改善加热、冷却、干燥等热力操作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流体力学是研究液体和气体的运动行为和力学性质的学科,包括流体的流动规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
通过研究流体力学现象,可以优化和改进流体输送、搅拌、喷射等流体操作过程,提高流体传输效率和混合效果。
流动与混合是研究流体在管道和设备中的流动行为及混合的学科,包括流体的速度分布、浓度分布和物理性质等。
通过研究流动与混合现象,可以设计和改进管道和设备的结构,提高流体的均匀性和混合效果。
物料平衡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用代数方程表达物质在化工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积累关系的方法。
通过对物料平衡的分析,可以确定工艺装置的输入和输出,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和副产物,保证工艺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能量平衡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用代数方程表达能量在化工过程中的转移、转化和积累关系的方法。
通过能量平衡的计算,可以确定工艺装置的加热和冷却需求,优化能源利用,提高工艺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和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研究,涉及到化学反应、传质、传热、流体力学、流动与混合、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它为化工工程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用于优化和改进化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化工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化工原理的概念化工原理是指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基础,它研究化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物质传递、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本原理和规律。
2. 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物质传递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1)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能量转化规律和能量平衡的科学。
在化工过程中,热力学原理适用于研究热平衡、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2)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的科学。
化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反应平衡等问题都需要运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3)物质传递物质传递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传递过程,包括物质的扩散、对流,以及传质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原理等问题。
(4)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流体性质的科学。
在化工过程中,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流体力学原理,如管道输送、泵的选择和设计、流体混合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基本原理是化工原理研究的基础,它们为化工过程的设计、优化和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化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 化学平衡在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分析化学平衡是化工过程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内容。
2.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利用热力学原理设计和运行的热力系统,如蒸汽发电系统、制冷系统等。
热力学循环的分析和设计对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3. 热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是指利用热力学原理对化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热平衡进行分析。
热力学分析通常包括能量平衡、热效率、热损失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化工过程优化和节能改造的重要手段。
三、化工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速率,其大小受到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化工原理的概念

化工原理的概念化工原理是指化学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的设计、研究、生产和控制等各个领域。
化工原理主要包括物质平衡原理、能量平衡原理、动量平衡原理以及传质、反应、分离等基本原理。
首先,物质平衡原理是化工原理中的基础。
物质平衡是指在化工过程中对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定量描述和分析,通过考虑反应物、产物、副产物等参与过程的物质流动,确定不同组分之间的质量和物质流动的关系。
物质平衡原理通常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通过对物质平衡进行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的产率、反应物消耗量、副产物生成量等重要参数。
其次,能量平衡原理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能量平衡是指在化工过程中对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描述和分析,包括热量、功等形式的能量,通过考虑能量传递、转化和耗散等过程,确定能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能量平衡原理用于计算化工过程中的热效率、能量损失、能量传递效果等参数,对于优化化工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此外,动量平衡原理也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动量平衡是指在化工过程中对流体流动条件的描述和分析,通过考虑质量流动、动量传递和动量损失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流体流速、流量等参数。
动量平衡原理用于计算流体在化工过程中的压力和速度分布、阻力损失、流体黏度等参数,对于设计和优化化工设备,尤其在流体力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传质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指物质在多相(如气-液、液-液、气-固等)系统中因浓度不均而发生的物质转移现象。
传质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吸附、析出、结晶等化工过程中。
传质过程的研究可以通过物质的扩散、对流、反应等机制来探究,应用于计算传质速率、传质边界层厚度、反应速率等参数。
反应是化工原理中的核心过程之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或多种物质相互作用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工反应可以是气-液、液-液、气-固等相的反应,也可以是催化反应、生物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反应。
在化工原理中,通过考虑反应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反应热、反应平衡等因素,可以确定反应的条件和行为,进一步优化反应过程并提高产率。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概念解释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1.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 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 如位移、速度等) 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 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 、压强p 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2.管路特性方程管路对能量的需求,管路所需压头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输送机械的压头或扬程流体输送机械向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J/N) 。
离心泵主要构件叶轮和蜗壳。
离心泵理论压头的影响因素离心泵的压头与流量,转速,叶片形状及直径大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1.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 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 如位移、速度等) 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 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 、压强p 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2.管路特性方程管路对能量的需求,管路所需压头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输送机械的压头或扬程流体输送机械向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J/N) 。
离心泵主要构件叶轮和蜗壳。
离心泵理论压头的影响因素离心泵的压头与流量,转速,叶片形状及直径大小有关。
叶片后弯原因使泵的效率高。
气缚现象因泵内流体密度小而产生的压差小,无法吸上液体的现象。
离心泵特性曲线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指H e~q V ,η~q V ,P a~q V 。
离心泵工作点管路特性方程和泵的特性方程的交点。
离心泵的调节手段调节出口阀,改变泵的转速。
汽蚀现象液体在泵的最低压强处( 叶轮入口) 汽化形成气泡,又在叶轮中因压强升高而溃灭,造成液体对泵设备的冲击,引起振动和侵蚀的现象。
必需汽蚀余量(NPSH)r 泵入口处液体具有的动能和压强能之和必须超过饱和蒸汽压强能多少离心泵的选型( 类型、型号) ①根据泵的工作条件,确定泵的类型;②根据管路所需的流量、压头,确定泵的型号。
正位移特性流量由泵决定,与管路特性无关。
往复泵的调节手段旁路阀、改变泵的转速、冲程。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比较( 流量、压头) 前者流量均匀,随管路特性而变,后者流量不均匀,不随管路特性而变。
前者不易达到高压头,后者可达高压头。
前者流量调节用泵出口阀,无自吸作用,启动时关出口阀;后者流量调节用旁路阀,有自吸作用,启动时开足管路阀门。
通风机的全压、动风压通风机给每立方米气体加入的能量为全压(Pa=J/m 3 ) ,其中动能部分为动风压。
真空泵的主要性能参数①极限真空;②抽气速率。
3.搅拌目的均相液体的混合,多相物体( 液液,气液,液固) 的分散和接触,强化传热。
搅拌器按工作原理分类搅拌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旋桨式,涡轮式两大类。
旋桨式大流量,低压头;涡轮式小流量,高压头。
混合效果搅拌器的混合效果可以用调匀度、分隔尺度来度量。
宏观混合总体流动是大尺度的宏观混合;强烈的湍动或强剪切力场是小尺度的宏观混合。
微观混合只有分子扩散才能达到微观混合。
总体流动和强剪切力场虽然本身不是微观混合,但是可以促进微观混合,缩短分子扩散的时间。
搅拌器的两个功能产生总体流动;同时形成湍动或强剪切力场。
改善搅拌效果的工程措施改善搅拌效果可采取增加搅拌转速、加挡板、偏心安装搅拌器、装导流筒等措施。
4.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球形颗粒与实际非球形颗粒在某一方面相等,该球形的直径为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如体积当量直径、面积当量直径、比表面积当量直径等。
形状系数等体积球形的表面积与非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之比。
分布函数小于某一直径的颗粒占总量的分率。
频率函数某一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占总量的分率与粒径范围之比。
颗粒群平均直径的基准颗粒群的平均直径以比表面积相等为基准。
因为颗粒层内流体为爬流流动,流动阻力主要与颗粒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床层比表面单位床层体积内的颗粒表面积。
床层空隙率单位床层体积内的空隙体积。
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有①简化物理模型②建立数学模型③模型检验,实验确定模型参数。
架桥现象尽管颗粒比网孔小,因相互拥挤而通不过网孔的现象。
过滤常数及影响因素过滤常数是指K 、qe 。
K 与压差、悬浮液浓度、滤饼比阻、滤液粘度有关;qe 与过滤介质阻力有关。
它们在恒压下才为常数。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滤液量与总时间( 过滤时间和辅助时间) 之比。
最优过滤时间使生产能力达到最大的过滤时间。
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①改变滤饼结构;②改变颗粒聚集状态;③动态过滤。
5.曳力( 表面曳力、形体曳力) 曳力是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而阻力是固体壁对流体的力,两者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表面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的剪切力引起,形体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的压强力扣除浮力的部分引起。
( 自由) 沉降速度颗粒自由沉降过程中, 曳力、重力、浮力三者达到平衡时的相对运动速度。
离心分离因数离心力与重力之比。
旋风分离器主要评价指标分离效率、压降。
总效率进入分离器后,除去的颗粒所占比例。
粒级效率某一直径的颗粒的去除效率。
分割直径粒级效率为50% 的颗粒直径。
流化床的特点混合均匀、传热传质快;压降恒定、与气速无关。
两种流化现象散式流化和聚式流化。
聚式流化的两种极端情况腾涌和沟流。
起始流化速度随着操作气速逐渐增大,颗粒床层从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空床速度。
带出速度随着操作气速逐渐增大,流化床内颗粒全被带出的空床速度。
气力输送利用气体在管内的流动来输送粉粒状固体的方法。
6.传热过程的三种基本方式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载热体为将冷工艺物料加热或热工艺物料冷却,必须用另一种流体供给或取走热量,此流体称为载热体。
用于加热的称为加热剂;用于冷却的称为冷却剂。
三种传热机理的物理本质传导的物理本质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碰撞及自由电子迁移;对流的物理本质是流动流体载热;热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电磁波。
间壁换热传热过程的三个步骤热量从热流体对流至壁面,经壁内热传导至另一侧,由壁面对流至冷流体。
导热系数物质的导热系数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温度、压力有关。
热阻将传热速率表达成温差推动力除以阻力的形式,该阻力即为热阻。
推动力高温物体向低温传热,两者的温度差就是推动力。
流动对传热的贡献流动流体载热。
强制对流传热在人为造成强制流动条件下的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传热因温差引起密度差,造成宏观流动条件下的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传热时,加热、冷却面的位置应该是加热面在下,制冷面在上,这样有利于形成充分的对流流动。
努塞尔数、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努塞尔数的物理意义是对流传热速率与导热传热速率之比。
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是动量扩散系数与热量扩散系数之比,在α 关联式中表示了物性对传热的贡献。
α 关联式的定性尺寸、定性温度用于确定关联式中的雷诺数等准数的长度变量、物性数据的温度。
比如,圆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定性尺寸为管径 d 、定性温度为进出口平均温度。
大容积自然对流的自动模化区自然对流α与高度l 无关的区域。
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过热度tw-ts 、汽化核心。
核状沸腾汽泡依次产生和脱离加热面,对液体剧烈搅动,使α随Δ t 急剧上升。
7.蒸发操作及其目的蒸发过程的特点二次蒸汽溶液沸点升高疏水器气液两相流的环状流动区域加热蒸汽的经济性蒸发器的生产强度提高生产强度的途径提高液体循环速度的意义节能措施杜林法则多效蒸发的效数在技术经济上的限制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吸收的基本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主要操作费溶剂再生费用,溶剂损失费用。
解吸方法升温、减压、吹气。
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
相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m 、 E 、H 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E 、H 与总压无关,m 反比于总压。
漂流因子P/P Bm 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
( 气、液) 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气体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关;液体扩散系数与温度、粘度有关。
传质机理分子扩散、对流传质。
气液相际物质传递步骤气相对流,相界面溶解,液相对流。
有效膜理论与溶质渗透理论的结果差别有效膜理论获得的结果为k ∝D ,溶质渗透理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获得的结果为k ∝D 0.5 。
传质速率方程式传质速率为浓度差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乘积。
因工程上浓度有多种表达,推动力也就有多种形式,传质系数也有多种形式,使用时注意一一对应。
传质阻力控制传质总阻力可分为两部分,气相阻力和液相阻力。
当mky<<kx 时,为气相阻力控制;当mky>>kx 时,为液相阻力控制。
低浓度气体吸收特点①G 、L 为常量,②等温过程,③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塔段的物料衡算。
返混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
最小液气比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的液气比。
NOG 的计算方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吸收因数法,数值积分法。
8.蒸馏的目的及基本依据蒸馏的目的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它的基本依据( 原理) 是液体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
主要操作费用塔釜的加热和塔顶的冷却。
双组份汽液平衡自由度自由度为2(P 一定,t ~x 或y ;t 一定,P ~x 或y) ;P 一定后,自由度为 1 。
泡点泡点指液相混合物加热至出现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
露点露点指气相混合物冷却至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
非理想物系汽液相平衡关系偏离拉乌尔定律的成为非理想物系。
总压对相对挥发度的影响压力降低,相对挥发度增加。
平衡蒸馏连续过程且一级平衡。
简单蒸馏间歇过程且瞬时一级平衡。
连续精馏连续过程且多级平衡。
间歇精馏时变过程且多级平衡。
特殊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馏等加第三组分改变α。
实现精馏的必要条件回流液的逐板下降和蒸汽逐板上升,实现汽液传质、高度分离。
理论板离开该板的汽液两相达到相平衡的理想化塔板。
板效率经过一块塔板之后的实际增浓与理想增浓之比。
恒摩尔流假设及主要条件在没有加料、出料的情况下,塔段内的汽相或液相摩尔流率各自不变。
组分摩尔汽化热相近,热损失不计,显热差不计。
加料热状态参数q 值的含义及取值范围一摩尔加料加热至饱和汽体所需热量与摩尔汽化潜热之比,表明加料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