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耳针法耳穴埋豆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时间:年月日。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
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
;
急流程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

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

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 →科室: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中医耳针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耳针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耳针技术操作规程一、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短毫针、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探棒、弯盘等。

二、操作程序1、选穴方法根据病情确定处方,在选用穴区内寻找反应点,其方法有:(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如有充血、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

(2)按压法:按疾病在耳廓上相应的部位,可用探棒(或毫针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的敏感反应点、压痛点即为针刺耳穴。

(3)电阻测定法: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部位(穴位)。

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2)术者以拇、食二指紧拉耳轮后上方,首先在选用区内,以探棒由上而下寻找敏感反应点,具有压痛、变形、水泡、结节、脱屑等特征的阳性反应点,即为耳穴。

(3)核对穴位后,用0.5%碘伏消毒耳廓上所选定的穴位皮肤,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术者以碘伏消毒手指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0.5寸短柄毫针,对准穴位刺入,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5)病人感到局部热、胀、麻、凉,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6)一般留臵20~30分钟,痛证可留针1~2小时或更长,留针期间可间歇捻针。

(7)在针刺过程中及留针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8)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再涂0.5%碘伏,预防感染。

(9)操作完毕,安排病人舒适的体位,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炎症或冻伤部位禁针。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耳廓胀痛,有轻度感染时,应及时用0.5%碘伏涂擦,或用消炎药治疗,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2、年老体弱,严重贫血、过度疲劳等情况,耳针慎用或暂不用。

3、耳针比较疼痛,须病员配合接受治疗。

注意预防晕针,万一发生就及时处理。

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纵规范【目标】用物品(如菜子.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响点,经由过程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类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剂脏腑气血功效,促进机体的阴阳均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标.【顺应证】临床实用于高血压.眩晕.掉眠.痛苦悲伤.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罕有病症【禁忌症】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2.有习惯性流产的妊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时代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排泄.肾等穴.【用物预备】治疗盘.耳穴模子.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铰剪.弯盘等.【操纵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说明,取得患者合营.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迟钝点,通例消毒.4. 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间粘上预备好的药豆,瞄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烧为度.5.一边按压一边讯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6. 教会病人或家眷按压的办法.7. 撤籽:裁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不雅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实时赐与处理.8. 操纵完毕,清算用物,清偿原处.操纵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留意事项】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瓜代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2.动作轻盈,按压力度平均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到即可.3.贴压耳穴应留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实时改换.4.炎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光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沾染.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6.对过度饥饿.疲惫.精力高度重要.年迈体弱.妊妇按压宜轻,急性痛苦悲伤性病症宜重手段强刺激.【流程图】↓↓↓↓↓↓。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01.doc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01.doc

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时间:年月日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美容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埋
入豆子,来达到美容养颜、调理身体的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耳
穴埋豆的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耳穴埋豆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些
工具和材料,包括消毒酒精、棉签、豆子、医用胶布等。

确保这些
工具和材料都是干净的,以免引起感染。

接着,选择合适的穴位。

耳朵上有很多穴位,但要进行耳穴埋
豆时,我们通常选择耳尖、耳轮和耳垂三个部位。

这些部位对应着
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通过在这些穴位上埋豆,可以达到调理身
体的作用。

然后,进行穴位消毒。

在进行耳穴埋豆之前,我们需要先用消
毒酒精清洁耳朵上的穴位,然后用棉签蘸取消毒酒精,对耳朵上的
穴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接着,埋豆操作。

在完成穴位消毒后,我们可以用医用胶布将
豆子粘贴在耳朵的穴位上。

在埋豆的过程中,需要轻柔地按压豆子,
让豆子能够牢固地贴在穴位上,并且不会轻易脱落。

最后,固定和保养。

完成豆子的埋入后,我们需要用医用胶布将豆子固定在耳朵上,以防止豆子在日常生活中脱落。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需要注意保持耳朵的清洁,避免用手触摸豆子,以免引起感染。

总结一下,耳穴埋豆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中医美容疗法,通过埋豆来调理身体,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在进行耳穴埋豆时,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穴位消毒,进行埋豆操作,然后固定和保养。

希望以上介绍的耳穴埋豆操作流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项美容疗法。

耳穴埋豆操作规范

耳穴埋豆操作规范

耳穴埋豆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适应症临床适用于近视、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痛经、闭经、单纯性肥胖等临床常见病症。

(二)禁忌症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准备工作治疗盘、探针、棉签、%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四)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 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 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 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 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 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五)注意事项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耳针法耳穴埋豆技术操作规程
(一)概述
采用针或其它方法刺激耳穴,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叫耳针疗法。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适应症
凡适应毫针治疗之疾病,均可用耳针治疗。

(四)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消毒毫针或揿针、2%碘酒、75%酒精、消毒干棉球、镊子、胶布。

(六)操作方法
1、选准穴位,常规消毒皮肤。

2、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半寸短柄亳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刺穿软骨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病人感局部热胀或麻凉为得气,一般反应强烈者效果较好。

3、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

4、需留针时间长者,可选用揿针作耳部埋针。

5、其它还有用磁石、菜籽、绿豆等园形硬粒,按压在耳穴上,外用胶布固定的方法。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