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特点
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所写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文字、图画或者文字与图画的结合表达对儿童世界的理解和关怀。
它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以儿童为中心,以其独特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态。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1. 简洁明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
作者应该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儿童能轻松理解和消化。
同时,图画在儿童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能够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故事内容。
2. 正能量传递:儿童文学应该传递积极的、正面的价值观。
它能够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主题内容来传递勇敢、友爱、正义等正面的品质和态度,引导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吸引儿童兴趣:儿童文学需要具备吸引力和趣味性,以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它可以通过夸张、幽默、想象等手法来创造独特的故事情节,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愉悦。
二、儿童文学的分类儿童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 图画书: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
它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通过图画向儿童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阅读。
2. 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以奇幻、幻想的形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冒险的世界。
童话故事通常有明确的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
3. 动物故事: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要角色,通过动物的形象和行为向儿童传达道德观念和社会知识。
这类作品通常具有启发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
4. 心理成长类:心理成长类作品是专门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文学作品。
通过描述儿童的情感体验、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等问题,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5. 科普读物:科普读物是向儿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学作品。
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图画将科学知识通过故事、实例等途径传达给儿童,帮助他们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儿童文学的意义1. 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儿童文学可以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学完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感悟

学完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感悟学完儿童文学这门课程,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从儿童文学的定义、特点到创作技巧、流派,一一学习并思考,让我对儿童文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要具有儿童读者所能理解的语言、情节和人物,还要有其它特征,如美感、趣味性、教育性等。
在学习中,我进一步了解到儿童文学的特点是多样性和趣味性。
多样性表现在它涵盖了许多类型,包括童话、寓言、诗歌、故事、小说等,而趣味性则是它能够吸引儿童读者的主要特点。
学习儿童文学也让我了解到了创作技巧和流派。
在创作技巧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读者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情节的跌宕起伏,增强趣味性和艺术性。
在流派方面,我了解到了儿童文学的几个主要流派,如英国的“童话复兴派”、俄罗斯的“儿童文学大师派”和中国的“新儿童文学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自己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
学习儿童文学还让我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作用。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儿童文学不仅可以给儿童读者带来乐趣和启迪,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发展。
通过儿童文学,儿童可以学习到道德、文化和社会知识,培养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儿童文学也可以让成人读者重拾童心,感受到儿时的快乐和纯真。
在学习中,我还对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例如,安徒生的《丑小鸭》、格林童话的《灰姑娘》、巴金的《小兵张嘎》等。
这些作品在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们不仅是经典的代表作品,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对儿童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也更加欣赏和珍惜儿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儿童文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而且让我认识到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和教育中的作用,将会在我的教育实践中积极运用和推广。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五)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儿童文学的叙事性语言是一种充分儿童化的文
学口语形式,具体体现为用通俗易懂、生动传神的
‚故事语言‛ 进行艺术的表现。
浅语的艺术
例:托尔斯泰《大萝卜》
一个老头儿种下了一棵萝卜。老头儿说:‚萝卜啊,快长大呀! 快长大!‛过了两天,老头儿又说:‚萝卜啊,长得甜甜的!萝卜 啊,长得结实点!‛嘿!萝卜长出来了,长得又甜、又结实还大得 不得了。 老头儿去拔萝卜。他拔呀拔,拔不出来!老头儿把老婆婆叫来。 老婆婆拉着老头儿,老头儿拔萝卜,拔呀拔,拔不出来! 老婆婆又把孙女叫来。孙女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头儿, 老头儿拔萝卜。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孙女又把小狗叫出来。小狗拉着孙女,孙女拉着老婆婆,老婆 婆拉着老头儿,老头儿拔萝卜。他们拔呀拔,拔不出来! 小狗又把小猫叫来。小猫拉着小狗,小狗拉着孙女,孙女拉着 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头儿,老头儿拔萝卜。他们拔呀拔,还是拔 不出来! 小猫又把小耗子叫来。小耗子拉着小猫,小猫拉着小狗,小狗 拉着孙女,孙女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头儿,老头儿拔萝卜。 他们拔呀拔!拔呀拔!哎哟!嗬!把萝卜拔出来了!
可怜的风没有家, 跑东跑西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 漂流的云没有家, 天一阴就急得不住地流眼泪。 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哪! 生下来就有妈妈爸爸给准备好了家, 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
小溪流的歌 (节选) 严文井 小溪流一边奔跑、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 颜六色的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 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 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 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 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 青蛙妈妈慌张地登开了腿 (拟人手法)
儿童文学的特点整理

儿童文学的特点整理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简洁明了
儿童文学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以便儿童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作品中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复杂和晦涩的内容,使得儿童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
2. 教育性和启发性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为娱乐而创作的,它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启发性。
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儿童文学可以传递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引发情感共鸣
儿童文学通常会触及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表达儿童常常遇到的情感经历和困扰,让儿童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和理解自己的情感。
4. 激发想象力
儿童文学鼓励儿童的想象力发展。
作品中常常出现奇幻世界、神奇故事和各种有趣的角色,激发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开拓思维和发展创造力。
5. 平等和尊重
儿童文学倡导平等和尊重。
作品中会尊重儿童的独特性,不论性别、种族、身体差异或背景,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儿童文学通过以上特点,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有趣、教育和启迪的阅读体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文学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儿童文学结构的特点及作用引言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结构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文学结构的特点及其在传达故事情节和培养儿童阅读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特点1. 简单明了的情节:儿童文学通常以简单直观的情节为基础,以满足儿童理解和接受的需求。
这种情节通常具有线性结构,清晰地呈现了故事的起承转合,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和理解。
简单明了的情节:儿童文学通常以简单直观的情节为基础,以满足儿童理解和接受的需求。
这种情节通常具有线性结构,清晰地呈现了故事的起承转合,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和理解。
简单明了的情节:儿童文学通常以简单直观的情节为基础,以满足儿童理解和接受的需求。
这种情节通常具有线性结构,清晰地呈现了故事的起承转合,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和理解。
2. 生动的角色塑造:儿童文学中的角色常常是生动鲜明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
这有助于儿童在阅读中建立情感共鸣,理解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生动的角色塑造:儿童文学中的角色常常是生动鲜明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
这有助于儿童在阅读中建立情感共鸣,理解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生动的角色塑造:儿童文学中的角色常常是生动鲜明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
这有助于儿童在阅读中建立情感共鸣,理解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3. 图文并茂的插图:图文并茂的插图在儿童文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插图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
图文并茂的插图:图文并茂的插图在儿童文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插图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
图文并茂的插图:图文并茂的插图在儿童文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插图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
4. 适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儿童文学结构通常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设计。
例如,对于幼儿,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应该简单明了,不涉及复杂的抽象概念;对于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度增加故事的复杂性,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讲儿童文学的特点

第三讲儿童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与成人文学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儿童文学的几个主要特点:1.内容简单明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一般较简单易懂,避免复杂的情节和深奥的思想,以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
它通常以故事和情节为主线,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儿童传递信息。
2.主题积极向上:儿童文学中的主题往往是积极向上的,鼓励儿童学习、成长和面对困难。
它强调友爱、勇敢、诚实、正义等美德,教育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3.言简意赅:儿童文学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文字和句子。
它通常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句式简短,以便儿童能够理解和阅读。
4.情感丰富多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
它可以给儿童带来欢乐和悲伤,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不同情感的描述和描绘,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情感和认知自己的感受。
5.形式多样化:儿童文学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童话、诗歌、故事、寓言、儿歌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6.人物形象鲜明: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鲜明生动的,富有个性特点。
这些形象化的角色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人物,尤其是一些正面的榜样人物,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模仿欲望。
7.图文结合:儿童文学作品通常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插图来丰富和补充文字内容。
这种形式能够增加儿童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以其简单明了的内容、积极向上的主题、简洁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多样化的形式、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世界,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成长和教育。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专为3-6岁的幼儿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幼稚简单的语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基础,注重语言的幼稚性和生动性。
作者通过使用幼儿易懂的词汇、简单的句式和重复的叙述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活泼有趣的故事情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以幼儿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为背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这些故事情节往往充满想象力和幻想,有浓厚的童话色彩,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温馨正面的价值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和展示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分享和友爱。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正面的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 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注重图画的表现力和文字的配合。
插图具有鲜明的色彩和简洁明了的线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5. 互动性和参与性: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参与,通过问题、呼唤和反复的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回应。
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可以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6. 教育性和启发性: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旨在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来教育幼儿,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素质。
这些作品往往融入一定的教育内容,如数字、颜色、形状、生活常识等,通过情节展示和角色塑造来启发幼儿的学习和思考。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情节、温馨正面的价值观、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互动性和参与性以及教育性和启发性为特点,旨在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专为3-6岁学龄前儿童编写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1. 简单易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情节展开,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明了,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2. 生动有趣: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注重生动有趣的叙事方式,通过具体的情景和形象的描写,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增加阅读的乐趣。
3. 色彩丰富: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通常涉及到丰富多样的主题和内容,涵盖童话故事、动物故事、家庭故事等,旨在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引导性强: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常常在故事中融入教育和引导的元素,通过正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范的塑造来引导儿童学习和成长。
5. 图文并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以大量的插图和图片来辅助叙事,增强儿童的视觉体验和理解能力。
6. 重视情感表达: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在故事中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情感转变,以引发儿童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引导性强、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和重视情感表达等特点,旨在满足学前儿童的阅读需求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童话的鉴赏
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深入理解童话的独特艺术 魅力
事物的神奇化 来自于日常生活,全被作者涂上 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使之获得崭新的诠 释和表现。
《尼尔斯奇遇记》
环境的虚幻化 真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事物都可能 存在
《绿野仙踪》
形象的抽象化 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将主人公个 性化、人格化、抽象化,使那些反映作家审美 情趣和道德理想的形象蒙上梦幻的色彩。
•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异同
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儿童 文学常常是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去观察和体验现实世界的,它往往采用形象的、直觉 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孩子十分喜欢的拟人、比喻、首尾完整的故事情节等。作品主人 公常常是儿童,题材则是儿童们十分熟悉的生活内容。其母题经常是歌颂正义、勇敢、 友爱、无私等。而成人文学则是从成人视角去观察社会生活,题材更加广泛,艺术手 法更加多样化,作品主人公则是成人,作品主题不仅歌颂光明,而且还揭露社会矛盾 和黑暗丑恶,有的作品还显示出浓厚的悲剧色彩。
幻想和想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着 一定的区别:想象是在生活中以一定的事实 根据为基础,然后进行想象和补充。而幻想 则是更多地依据作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
、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
主题的明朗性是指不论何种文体,所 表现的主题不论是单一的、集中的,还是 较为丰富、多义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 生活的认识和归纳都是明确无误的、彰显 鲜明的。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 互渗透。
比如说儿童文学中的精品,像《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伊索寓言》、《格林童 话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木偶奇遇记》等,也是成人文学欣赏的佳品,为成 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而成人文学中的一些作品,由于采用了儿童熟悉的生活题材,或者运用了儿童 十分喜爱的拟人、讲故事的方式,或者作品的艺术趣味十分接近儿童的心理状态,也 会受到儿童们的注意,并尝试着进入这个对儿童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世界。
象征:指所描绘的具有幻想色彩的画面和人物形 象与现实生活、现实人物出现某种相似。
拟人:把非人类的事物包括抽象的观念、品质等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维、情感、形态、行 动等生命特征。
假定:指在现实生活中产可能出现的事物现象经 过太度夸张页衍变为假定存在的“真事”,并且 在这一假定的基础上发展故事,塑造形象。
第四章 儿童文学鉴赏
• 教学目标 • 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了解童话、寓言和历
史故事的文体特征• 掌握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鉴赏方法 • 学习建议 • 自觉运用儿童文学鉴赏理论和基本方法对童
话、寓言和历史故事进行鉴赏 • 保证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积累鉴赏经验 • 尝试在鉴赏中写作小评论,提高鉴赏水平
比如成人文学中的我国历代笔记故事、传奇小说,以及《西游记》、《红楼梦》 等;外国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罗宾逊漂流记》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文 学是儿童们渴望进入的世界,一个十分神奇、今后将生活其中的世界,对不断成熟的 儿童来说,它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二、儿童文学的特点:
、思维的幻想性和想象性
幻想和想象是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 的首要特征。在儿童文学中,它是思维的出 发点,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的艺术方式和手 段。
由于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负有特殊的 教育功能,具体作品的主题往往在引导孩 子们积极、健康、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之 下,通过艺术形象尽量凸现出具体的思想 情感意图和题旨,从而使汴读者乐于、易
、形象性格的鲜明性和可模仿性
性格鲜明是指艺术形象的塑造常通过生动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及 个性化的语言来完成,少用细致入微、含蓄曲折的心理描摹和细节 描写,不需要反复揣测和仔细琢磨,易于把握和模仿,符合儿童的 认识能力和欣赏习惯。同时,其艺术形象多采用正面形象,以光明 健康、体现人类美好品格和时代精神的形象树立起生动的典范,打 动儿童的心灵,吸引他们仿效,在摹仿和学习中健康成长。
重点难点 .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 要区别 .幻想性和想象性:儿童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儿童式的哲学: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 .童话的艺术表现手法 .寓言的象征性寓意 .关于历史故事的当代性观照 .关于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异同点
教学课时:节
• 第一节 儿童文学概说 • 第二节 童话鉴赏 • 第三节 寓言鉴赏 • 第四节 历史故事鉴赏 • 思考与练习的解答概念要领
有完整而清晰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依序发展, 具有很鲜明的叙事性;常用梦境法、三次反复 法、循环法、突然变化法来增强其离奇性;通 常最后是坏人受到应有惩罚,好人得到好报的 大团圆结局。
《白雪公主》《海的女儿》
、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假定的表现手法
夸张:为了特别突出、强调人物、事物的特征, 进行过分甚至是极度的描述,有时达到变形的程 度。
•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
•
•
是适合于各年龄段落儿童阅读,有助于
他们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
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其中包括部
分有益于儿童成长、受儿童喜爱并富有童趣的成
人文学作品。
• 共性: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生活的广阔性, • 表现思想的深刻性,传达感情的丰富性 • 个性:富于儿童情趣
、发展三个时期:
古典童话时期:阿拉伯童话故事集《天方夜谭》
口述童话时期:格林童话
艺术童话时期: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等
二、文体特征:
、浓郁的幻想色彩 《卖火柴的小女孩》《白 雪公主》
幻想既是童话的核心,是构成童话的基本因子, 又是创作童话最常用的艺术手段。它不是凭空 而来的,同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来自于 、现情实节生完活整的、离深奇厚、土结壤构。方是法模作式家化根据自身的审美 理想艺术地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
、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
以一个个生动完整的故事来展现主题,以满足
孩子们的特殊需求。
、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一、童话的定义:
、 是由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 想象力的新厅情节,涉及精灵神怪等诸多超自然因素 而创作的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的本质是表现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幻想, 它采用适于儿童想象的形式,而赋予其中以“神话的 思想之痕迹”,表达的其实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止 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