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点提示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

名词解释按劳分配:在社会总产品中由社会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要素分配: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本身按自己在生产中的作用,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所有制结构:社会中的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比例和相互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社会诸项困难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

渐进式改革: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步骤,逐渐打破旧制度的主题地位,培育、确立、完善新制度的主要经济作用。

激进式改革:通过政治变革进而自上而下的在短期内完成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从旧制度的抛弃、崩溃到新制度的建立不需要长时间的过渡。

市场体系: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既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自主性自由的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企业的自主性要求企业拥有权、责、利。

权要求企业拥有明确独立的财产,这是前提和保证。

责是企业必须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能自负盈亏,这是对权力的约束和限制。

利是指企业要有独立的利益,这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和激励。

2、平等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平等竞争和等价交换。

平等竞争包括:机会均等的进入市场并自主的经营决策按统一的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平等的承担赋税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上和经济交往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3、竞争性竞争的充分性和有序性使得市场经济在充分保证效率优先的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社会公平。

4、开放性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

5、法制性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如《公司法》,《破产法》等,规范市场客体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规范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如税收征管法,宏观调控法。

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是指他在改革开放期间的经济思想和实践经验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思想,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思想遗产。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社会主义的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政策,使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下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理论1.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提出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思想,认为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由之路。

他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社会主义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法律保障和社会制度,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资源配置的手段。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方向。

2.放开手脚,积极探索邓小平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放开手脚,积极探索,勇于改革。

他主张要运用市场机制,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同时,他还提出增长经济、调整结构、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战略,指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和总方向。

3. 动态调整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去适应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经济政策应该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政府应当根据时间的变化、社会的需求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制定发展经济政策。

4. 识别“公有制”邓小平认为,“公有制”在一定条件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认为,在完成以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后,中国将进一步发展为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应当“保持很高的比例”,并加强干部管理,使国有企业更加有效率和富有活力。

二、实践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在改革中积极推动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分别构建农民自主经营、国营企业改革、企业集体化组织等公有制性质的积极性,并主张进行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调整,扩大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知识点归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知识点归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基础、市场机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为读者加深对这一经济模式的理解提供帮助。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势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发展4.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市场机制的主导地位1.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3.市场机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4.市场环境的建设和经济法规制度的完善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和发展2.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4.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路径3.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融合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六、绿色发展理念1.绿色发展的内涵和特点2.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3.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4.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七、乡村振兴战略1.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战略目标2.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政策支持3.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4.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八、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目标2.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4.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九、统筹兼顾发展的四个全面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路径2.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3.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4.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施效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生产力的要求2、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3、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要求计划经济形成原因1、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都面临着严峻的战争环境3、面对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工业以及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显差距4、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般都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采取强制措施迫使私有阶级就范5、我国较之苏联和东欧国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更低,工业更不发达,还陷于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整个社会缺乏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氛围与条件,但认为可以跳跃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阶段,直接由自然经济进入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不能合理有效地调节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比例频频失调,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企业缺乏活力,劳动者缺乏积极主动性3、计划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清一色的公有制,不容许任何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而且对外封闭,不能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动员、利用国家所有以外的其他经济资源,造成资源的大量闲置与浪费。

总的来说,就是生产力发展速度慢,质量不高,经济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能提高和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在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激进式转轨道路:是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转轨道路,它特点是转轨彻底,速度快,时间短。

优点:短时间内完成转轨任务,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成功避免了两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矛盾与摩擦。

缺点:操之过急,脱离实际;完全照搬外国模式,不一定符合本国国情;休克疗法本身具有副作用。

主要内容:加快所有制改革,实行私有化;放开价格,实现经济自由化;紧缩银根,控制信贷,回笼货币;使本国货币在国际上自由兑换,并且实行外贸自由化渐进式转轨道路:与激进式转轨道路相对,它主要存在于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匈牙利、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其特点是转轨分阶段推进,分步到位,速度慢,时间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确立的条件/客观依据、如何正确理解)3所有制结构的改革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5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内容、基本要求、意义(2)按要素分配的前提和基本要求(3)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依据及分配方式种类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经济机制含义及分类、经济体制的含义及分配2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配置的优缺点(2)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配置的优缺点3经济制度同经济体制的关系4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框架(一般特征)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反映基本经济制度的鲜明特征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三个制度、两个体系)7一切市场经济共同的原则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1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及其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2产权、为什么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微观基础形成的条件和前提3企业制度的演变4国企改革原因、基本取向、成绩及存在问题5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任务6国企改革是不是要国有经济彻底推出市场7三农问题第四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1市场体系的特征2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如何健全3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两个重点第五章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1国民收入两种核算体系的异同2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概念、理由)3收入差距(产生原因、度量、倒U假说-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收入差距逐步恶化的原因)4转型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收入差距非理性扩大的原因、如何对待收入差距问题5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转型期如何处理该关系6社会保障的功能、内容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消费1消费不足的原因2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的措施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1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问题2引进技术问题(意义、原则)3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关系(见政治)4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八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1失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应对措施2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应对措施3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及其相互关系4宏观调控的两个重点(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5宏观调控方式及效果6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7经济中存在的问题8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内容2两者的联系和区别3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类型及两种增长方式的特征5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1.质的规定性:A 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记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记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知识要点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第二节市场经济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功能市场经济的内涵:1、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的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竞争机制的“两面性”,即实现优胜劣汰),2、是利益驱动的经济(主要是物质利益,它形成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3、是高效率的经济,4、是信誉经济(即“消费者至上”,信誉有四个:企业只对贴商标的商品售后服务),5、法制经济。

(多选注意:公平、竞争经济,也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和1或):1、自主决策和经营的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2、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市场经济发展巨大动力是竞争机制,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供求机制),3、自由的契约关系或信用关系(所谓契约自由即生产自由、消费选择自由、择业自由和交易自由等)。

市场经济的功能(4条):1、资源配置功能(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2、信息传递功能3、收入分配功能(价格既是资源配置的工具,又是收入分配的尺度)4、市场创新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除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两个特征之外,还应具备7化基本特征:1、企业经营自主化,是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基本前提。

2、产权关系明晰化3、生产要素商品化4、资源配置市场化5、宏观调控间接化6、社会保障制度化(既要突出效率原则,又要体现社会公平原则)7、经济生活法制化。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它是业主制(独资企业)、合伙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1、股份有限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①全部资本划为等额股份②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有限责任③可公开发行股票,经批准的可上市④股东数不能小于规定数目,但无上限⑤股东只对公司负责,不对公司债权人负责⑥须向社会公财物情况,且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检验过的。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济理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全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我调节相结合。

它的核心特征是公有制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2.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在引导市场中的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市场规则等方式,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运行。

3.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基本经济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属性。

2. 公平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实现市场效益的同时,注重公平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

3. 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调控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

4.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和潜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一个具体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我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而形成的一种发展模式,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地位,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心任务,坚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基本纲领。

该体系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手工业和农业国有化,再到全面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整个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充分发挥国家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主导作用,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国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引导、投资规划等方式,调动社会主义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问题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这个问题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发挥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要实现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引导和规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还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实现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确定经济建设的主题和主攻方向,规划和调控经济运行,推动经济改革,加强经济建设中的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3、集体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
5、市场经济
6、市场机制
7、增量改革
8、渐进式改革
9、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10、等级规则
11、产权规则
12、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13、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14、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15、诺斯悖论
16、所有权(2009)
17、占有权能、使用权能、收益权能、处分权能
18、产权
19、产权制度
20、法人企业制度
21、股份公司
22、公共产品
23、基础产业
24、竞争性国有企业
25、企业治理结构
26、道德风险
27、刺激一致性约束
28、参与约束
29、代理成本
30、企业所有权
31、内部人控制
32、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
33、企业共同治理
34、相机治理机制(今年重点)
35、按劳分配
36、二元经济结构
37、二元对比系数
38、比较劳动生产率
39、二元反差指数
40、“后起者优势”
简述题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4、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5、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2010)
6、为什么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2010)
7、什么是代理问题?简述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

8、什么是代理成本?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
10、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2009)
11、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
12、阐述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

13、简述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14、简述如何界定适度政府干预。

15、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

16、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
论述题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2、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4、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简述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

6、简述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
功能。

7、分析我国渐进式改革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8、为什么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9、试论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10、阐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

11、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阐述企业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性。

12、阐述相机治理机制的基本含义以及基本程序。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有何不同?
14、试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

15、试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

16、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

17、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标准,从效率角度出发,政府在进行经济政策选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