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来源】喜欢玩水是幼儿的天性,每次喝完牛奶、豆浆,让幼儿去卫生间洗杯子时,他们都留恋往返。
洗手时也要趁机玩一下水。
一次,我正准备去卫生间训斥一批玩水的幼儿时,发现四个小朋友围着水池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
我批评的话语到了嘴边又收了回来,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观察:一枚生锈的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张子依在教室里捡到的回形针)……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翻阅了资料,原来水的表面张力这么神奇……【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注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萌发幼儿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环境布置:教室四周放四个大塑料盆,供幼儿做回形针的实验。
四张桌子,分别放不同的实验材料。
电视,影碟机。
2、材料准备:纸船、爽身粉、洗手液、硬币、回形针、托盘、水(供幼儿做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
3、资源准备:制作课件(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加硬币和在水面上托硬币的实验,五幅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玩一玩,说一说。
幼儿玩回形针的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1、出示回形针,交待实验要求。
如果把回形针放在水里会怎样?如果把回形针托在皱纹纸上放在水里又会怎样?2、师幼共同玩回形针放在水里的实验。
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托在卫生纸上放在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
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二、看一看,想一想。
看课件:往乘满水的杯子里加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象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如何测量水的表面张力。
3.发现生活中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1.什么是表面张力?2.测量水的表面张力的方法。
3.表面张力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所需的器材:盛水的容器、吸管、细针、滴定管。
2.展示有关表面张力的图片和视频。
3.准备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动画或图片展现表面张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表面张力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探究兴趣。
2. 学习2.1 什么是表面张力?•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表面现象,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实验,纸片浮沉实验、滴定管水滴是球形等,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2.2 测量水的表面张力•引导学生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演示各种方法的过程,展示测量结果。
•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
2.3 表面张力的应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荷叶上的水珠、蚂蚁浮游在水面等。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彩色印刷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水滴的变形实验、溶液浸泡漂浮实验等。
3. 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自己发现更多与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过程设计丰富多样,具有良好的启发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但是实验操作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精神压力,课程中应适当调整实验时间,避免影响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

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材》第三单元“奇妙的自然界”,具体章节为“水的张力”。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表面张力概念介绍、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探索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知道水具有表面张力这一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表现。
难点: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滴管、玻璃棒、硬币、纸张等)、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提问:“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性吗?”(2)邀请幼儿进行猜想,激发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水的表面张力概念。
(2)教师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
3. 实验观察(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滴在硬币上会形成球形?4.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现象,讲解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
(2)引导幼儿探讨如何增加水的表面张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
(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2)引导幼儿反思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张力2. 板书内容:(1)水的表面张力概念(2)实验现象及分析(3)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肥皂水,思考如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
(2)和家人探讨水的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肥皂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渗透。
(2)例如:洗衣服、洗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关注幼儿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有趣的水”,详细内容包括:水的表面张力概念介绍、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面张力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认识到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3. 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及实验观察。
教学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实验现象及生活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玻璃棒、硬币、滴管等)、水、洗涤剂。
2. 学具: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硬币浮在水面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硬币为何能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介绍水的表面张力概念,解释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硬币浮在水面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何用滴管向硬币边缘滴加水?解答:利用表面张力,将水滴沿着硬币边缘滴加。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硬币浮在水面的现象。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实验现象分析(10分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
介绍生活中的表面张力应用,如浮萍、洗涤剂等。
提问学生: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表面张力来解释?六、板书设计1. 水的表面张力2. 内容:水的表面张力概念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水的表面张力实验现象水的表面张力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观察到水滴在硬币边缘形成凸起的现象,说明水分子之间存在表面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实验现象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否得到解决。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篇一」活动目标: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三个特性。
2、能仔细观察和比较,乐于尝试。
3、懂得保护水。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1、两个透明碗(一个碗内有水和叶子;一个碗内装大米,大米里有塑料玩具),一盆水,塑料杯清水,白糖、盐、颜料、石子、红豆、搅拌棒(吸管)。
2、塑料小篮、清水、毛巾、塑料玩具、小勺子、颜料盘。
活动过程:1、教师导入课题(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
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一个碗内有水;一个碗内装大米,你们知道米里、水里都藏着什么东西吗?幼:有的说水里有条叶子;有的说水里有叶子在飘来飘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玩具。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是透明的,透过水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水活动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篮子,请你们用篮子盛毛巾和塑料玩具,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幼A:毛巾没有掉出来,在小篮子里。
幼B:塑料玩具一直在小篮子里面,没有像水一样流出来。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毛巾和塑料玩具是固体,不会流动。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用小篮子来盛水,看一看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幼A:水从篮子里流出来了。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水是液体,会流动;评:提供材料,幼儿在自己的尝试操作中感知与比较水是会流动,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结论,使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为下一尝试活动奠定了基础。
(2)溶解实验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呀?好,在动手做实验之前呢,小朋友们要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特性–张力;
2.能够观察、感受和描述水的张力;
3.发现水的张力现象并提出问题;
4.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
二、教学重点
1.张力是水的特性;
2.观察、感受和描述水的张力。
三、教学准备
1.实验工具:透明玻璃杯、吸管;
2.实验材料:水、吸管;
3.实验设备:实验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引入教材:学习水的一个特性–张力;
2.通过问题导入教学:为什么我们往一个杯子里倒一杯水的时候,水不会从杯子边缘流出去?
2. 实验环节
1.每个学生拿一杯水和一根吸管;
2.让学生用吸管吹出一些泡泡;
3.用吸管轻轻触碰泡泡,观察泡泡的样子;
4.让学生将吸管轻轻放在泡泡上方,并用力吹一口气,看看呼出的气体能不能将泡泡吹出去。
3. 总结环节
1.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2.张贴探究问题“水的张力是什么?”;
3.老师进行讲解:水的张力是指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能理解水的张力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感受水的张力现象;
3.学生能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
4.学生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
六、教学反思
1.手动吸气道具可以用塑料管代替,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更多关于水的其他性质;
3.老师讲解时应注意语言简单易懂,容易吸收。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张力》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张力》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水的张力以及它和物体表面张力的区别2.进一步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3.培养学生们观察、实验和发现的能力4.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水的张力以及与表面张力的区别。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材料•干净玻璃•水•鹽•食用油实验步骤1.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干净的玻璃2.要求学生将玻璃浸泡在水中,使其表面完全湿润3.要求学生将一些盐加入水中,使水成为盐水4.要求学生在水中加入食用油,并轻轻搅拌一下5.要求学生观察油和水之间的现象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会观察到,当玻璃触碰水面时,水不会漫过去,而是形成了一个弯曲的凸面2.学生会发现,当玻璃在盐水中被浸泡时,水的凸面变得更加明显了3.学生会发现,在加入油后,油和水之间形成了一层分界面,油不会浸染到水中实验说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体验到张力和表面张力的真实现象。
当水被浸泡在玻璃中时,它会拉伸表面,这是由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表面上产生。
当加入盐的时候,盐和水会形成一个新的混合体,比纯净的水表面张力更强,因此水的张力更明显。
而在加入油后,油和水之间产生一层分界面,油不会被水浸泡进去,从而形成分界面。
这表明油和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使表面张力得到明显增强。
拓展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以引导学生探讨水的性质,例如漂浮和沉底。
学生可以用不同材料的器具和其他液体来探索物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更多种方式体验水分子间的纳米力量。
教学评估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和教师的提问来进行测试,例如“张力是什么?”、“为什么玻璃在水面上呈现凸面?”、“盐水的表面张力是否比纯水强?”、“加了食用油后,水与油之间的分界面叫什么?”等等。
总结本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水的张力和表面张力的区别,并通过观察、实验和发现来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扩展实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液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通过测试验证学生是否阐述了有关水的性质的重要观点。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水的表面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2.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记录能力3.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课件、托盘、杯子、水、回形针、抹布、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激发探究热情。
师:小虫为什么能在水面上行走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在实验中寻找答案吧!二、通过实验体会表面张力的存在。
1.观察放回形针前水面的情况,学习记录。
师:请你们观察下桌面上水杯里的水,倒得怎么样?水面看起来怎么样?你能把看到的水面情况画在记录表上吗?2.第一次放回形针后观察水面是否有变化,记录猜想和验证。
师:如果往这样一杯满满的水里放回形针,会发生什么现象?(幼儿猜测)你猜猜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时以及放回形针时的注意事项。
幼儿操作验证。
师:实验说明放100个以内回形针水是不会流出来的,那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第二次放回形针观察水面的变化,并诏录。
(自己猜测,实验)师:想不想继续实验看看水面已经鼓起来,水不流出来的现象?4.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师:一杯满满的水里,放进了这么多的回形针,为什么水还是没有流出来呢?(教师介绍“水的表面张力”: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的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当放入回形针后,液面鼓起,表面张力使水分子紧紧地拉在一起,所以水面升高了,水还是没有流出来。
)师:别小看水的表面张力,它足以支撑一些重量较轻的物体,比如开始看到的在水面行走的小虫子,就是冈为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才没有掉到水里。
三、体会表面张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活动来源】
喜欢玩水是幼儿的本性,每次喝完牛奶、豆浆,让幼儿去卫生间洗杯子时,他们都留恋往返。
洗手时也要趁机玩一下水。
一次,我正准备去卫生间训斥一批玩水的幼儿时,发现四个小伴侣围着水池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
我批评的话语到了嘴边又收了回来,好奇地走过去,本来他们在观察:一枚生锈的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张子依在教室里捡到的回形针)……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翻阅了资料,本来水的外貌张力这么神奇……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注与水的外貌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萌发幼儿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发现水的外貌张力。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安插:教室四周放四个大塑料盆,供幼儿做回形针的实验。
四张桌子,别离放差别的实验材料。
电视,影碟机。
2、材料准备:纸船、爽身粉、洗手液、硬币、回形针、托盘、水(供幼儿做水的外貌张力的实验)。
3、资源准备:制作课件(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加硬币和在水面上托硬币的实验,五幅有关水的外貌张力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说一说。
幼儿玩回形针的实验,探索发现水的外貌张力。
1、出示回形针,交待实验要求。
如果把回形针放在水里会怎样?如果把回形针托在皱纹纸上放
在水里又会怎样?
2、师幼共同玩回形针放在水里的实验。
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托在卫生纸上放在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
水很神奇,它的外貌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外貌张力。
二、看一看,想一想。
看课件:往乘满水的杯子里加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外貌张力就象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
资助幼儿理解水的外貌张力。
三、试一试,找一找。
幼儿通过实验继续感知水的外貌张力。
1、介绍四组实验材料:第一组有纸船、吸管、眼药水的空瓶、沐浴露,你们可以大胆的尝试,让纸船在水里动起来。
第二组有爽身粉,洒些爽身粉在托盘里,用眼药水的空瓶吸一点洗发水,滴在爽身粉上,观察爽身粉的变革。
第三组有回形针、缝衣服的针、纸,你们想措施让它们浮在水面上。
第四组有塑料杯、硬币、水,你们可以加硬币在杯子里,观察水面的变革,也可以试试把硬币放在水面上。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