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3)

合集下载

六上古诗词三首诗意

六上古诗词三首诗意

六上古诗词三首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3首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如下:
1、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总结

课文1 古诗词三首一、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二、古诗内容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注释: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项经典内容,其中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简介和赏析:
1. 《出塞》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民族为题材,描述了边疆民族的生活和斗争。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边疆民族在历史上与中原民族的关系,以及边疆民族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奋斗的精神。

2. 《凉州词》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戍卫为题材,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戍卫的艰辛。

诗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展现了边疆戍卫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

3.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一首抒情诗。

此诗以夏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岁月的感慨。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1、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青螺”又 指什么?
“白银盘”指洞庭湖,“青螺”指洞庭湖 中的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又 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 出了洞庭山水的美丽。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像白色银盘.
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2)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 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 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3)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忆江南》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 ( 江南风景 )时留下的印象,表达了诗人对如诗如 画般的(江南风光)的( 赞美 )之情。
独坐 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 高飞尽 , 孤云 独去闲 。 相看 两不厌, 只有 敬亭山。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 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 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的滋味, 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 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 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 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 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 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一片白云慢 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寂寞)
没有了,完了。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表达了诗人的 孤独和寂寞。
形容云彩飘来 飘去悠闲自在
的样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里只有眼前之景吗?“尽”和“闲”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他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看?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

知识拓展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 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 “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 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猜诗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遮:遮盖,掩盖。 4. 白 雨 跳 珠 : 白 花 花 的 雨 点 就 像 跳
动的珍珠。
卷地风来忽吹散, 5.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望湖楼下水如天。
6. 水 如 天 : 远 远 望 去 , 水 天 一 色 , 连成一片。
➢ 这是一场( ② )的雨。
①很小 ②很急、很大 ③很美
人们描写一场雨,基本会按雨前、雨时、雨后的 顺序来写。苏轼写这场西湖雨,是不是也遵循了这样 的顺序?你能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外拓展
➢ 写一写:我喜欢的雨
模仿诗人写景的方法,写写自己 喜欢的雨,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 特点、发挥想象写。
让我们一起听歌去感受月夜下的荷塘的美!
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他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 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读音:mǐ fú ) 、 蔡 襄 并 称 “ 宋 四 家 ” ; 画 学 文 同 , 喜 作 枯 木 怪 石,论画主张神似。
主要作品:《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 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 歌》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 1.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 1.古诗词三首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 子的淘气、可爱和天真。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 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 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 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 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 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
后退
回首页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 劳,是为了为下一句,小儿子的天真、 活泼的形象埋下伏笔。)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锄豆:把豆地里的杂草用 锄头除掉。
译义: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赏析: 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 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 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 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 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 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 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 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 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 风格清俊淡泊。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受 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 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 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 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 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 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 的随时发问。
第二课时忆江南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
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 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 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的“镜未磨”。要让学生知道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 表面需要经过打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 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
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互 相对话的氛围。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 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 画面来说,形成宽松的、相互交流环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 是连贯等。
“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 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 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
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
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 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 中屹立着一座君山, 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 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古诗词三首》A、B案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A案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 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 是谁?
4.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 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 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如
《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 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 松感。《忆江南》,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
7.如采用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
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 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
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诗人 当时的不同心境。
8.教学本组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师在班上检查。注意“谙” 读Qn,不要读成yIn;“亭”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庭” 字中“壬”下面的一横要短。
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 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
中教师要作如下点拨:
《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 句子的意思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互相都看不够。《望洞庭》中
1
1古诗词三首(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
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教学。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 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一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一吟诵诗词、体
验诗情来进行。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
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
5.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诗句 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 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 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 上。
6.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 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 位。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
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
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Fra bibliotek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 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 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 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 句。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
个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 图,逐句说说诗意。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
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 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 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 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 那么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