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完美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PPT课件

水果 农作物
动物
图文结合读诗句
金黄的梅子
饱满圆润的杏子
梅子金黄 杏子肥, 麦花雪白 菜花稀。
雪白的荞麦花
金黄的油菜花
图文结合读诗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日长”指夏天到了白 天渐渐变长。
日长 篱落无人过, 惟有 蜻蜓蛱蝶飞。
惟,只有。 (农民们忙着 农地里的 劳动,只有蜻蜓蝴蝶在篱笆旁飞舞, 突出田园生活的闲适和祥和。
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梅子金黄 杏子肥,麦花雪白 菜 花稀。日长 篱落无人 过,惟有 蜻蜓蛱蝶飞。
读注释
①稀:稀少。 ②日长:夏日白天变长。 ③篱落:篱笆。 ④惟:同“唯”,只。
学习任务二: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画景物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梅子金黄 杏子肥,麦花雪白 菜 花稀。日长 篱落无人 过,惟有 蜻蜓蛱蝶飞。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房前屋后,黄澄澄的梅子和杏子 成熟了,挂满了枝头;田野里,荞 麦花开得正旺,雪白一片;金黄的 油菜花已近尾声,稀稀落落,星星 点点;白天一日比一日长,农人正 在田里忙碌,篱笆边的村道上空无 一人,只有蜻蜓和蝴蝶在自由自在 地翩翩飞舞。哦,好一个有声有色、 有花有果的初夏时节!
描写方法
孟浩然 〔唐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积累诗句
游山西村
陆游 〔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积累诗句
乡村四月
翁卷 〔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将想象的画面连成一段话。
提示:诗人信步乡间的小路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想象画面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两口小酒微 醉,或是陶醉 安乐生活。
大二勤劳,二儿 手巧,小儿子顽 皮淘气。
想象画面
农家 悠闲 幸福 生活 图
感悟情感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村环境优美,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展 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 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乡村之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词题,指农村生活
哪里体现农 村生活?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 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 此地古代属吴地。相媚好:指相互逗趣、 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wú) 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 “无”,无赖,指顽皮,淘气。卧:仰 卧,侧卧,俯卧……。
古诗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 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 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 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 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 自由自在。
学习任务三: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完美版

独坐敬亭 山
唐
李白
知作者
李白 (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附近)。作品极 富浪漫色彩,感情强 烈,善用比兴、夸张 的表现手法,形成了 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诗仙”,与杜 甫并称“李杜”。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面对着鸟飞尽,孤云去的寂寞,让诗人感到欣慰的是什么? 表现诗人与山的惜 惜相连之情。
表达对敬亭山 的喜爱之情。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拟人手法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
此时的敬亭山就像诗人的什么人?它会对李 白说些什么呢?
移情训练,说一说
像诗人的母亲,会对他说:“ 孩子,别灰心,拿出生活的勇气 ”。 像诗人的朋友,会对他说:“ 朋友,别泄气,有我和你一起同 行”。
着我,我们互相对视总也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有 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了。
2、这首诗中写了哪些事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天上到地下、从高到低、从远到近Leabharlann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 的心情?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人教版1. 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解析。
-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诗人就像一个摄影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画面。
你看那稀稀疏疏的篱笆墙,旁边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这小路还挺深的呢。
树上的花已经开始掉落了,可是树叶还没长得很茂密,还不能形成大片的树荫。
这里的描写很简单,但是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那个有点空旷、有点宁静的乡村景象。
-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可就有趣多啦。
一群小娃娃,看到一只黄色的蝴蝶,那兴奋劲儿就上来了,撒开脚丫子就跑着去追蝴蝶。
可是呢,那蝴蝶也很机灵,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地里。
这下可麻烦了,油菜花也是黄色的呀,那蝴蝶就像和小朋友们捉迷藏一样,一下子就找不到了。
这两句把小朋友的天真活泼和乡村生活的趣味都写出来了,感觉就像我们自己小时候在田野里玩耍的场景一样。
1.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 解析。
- 首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诗人就像个美食家兼画家。
你看,梅子变得金黄金黄的,杏子也长得胖胖的,这画面感是不是很强?就像能看到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梅子和杏子。
再看那田野里,小麦开花了,白白的像雪一样,油菜花呢,已经开始变得稀稀拉拉的了。
这一黄一白,一肥一稀的对比,把乡村夏天的田园风光描绘得美极了。
- 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就更有意思了。
白天的时间变长了,可是篱笆墙旁边怎么没有人经过呢?哦,原来是大家都忙着在田里干活呢。
只有蜻蜓和蝴蝶在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好像这个田园就是它们的游乐场。
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们的忙碌,同时也让整个田园景色多了一份宁静和悠闲,毕竟只有这些小昆虫在那里享受这美好的田园风光啦。
1.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这是一节关于古诗的课堂,我们学习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一课,其中包括了三首古诗。
下面是我对这三首古诗的课堂笔记和简单翻译。
课堂笔记: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在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他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翻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三首古诗各有其独特之处,让我们感悟到古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培养审美情趣,并提高语文水平。
翻译: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的翻译: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的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忆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
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的翻译: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收获万颗子。
四海无富余的土地,农夫还是挨饿。
这些古诗虽然简短,但是饱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1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等知识点。
本文将分别对课文原文进行详细说明并解释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古诗。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所见所感。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七言绝句:这是一种七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利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壮丽的景色。
二、《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
这首诗以作者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为主线,通过描写月色和周围环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简洁有力,耐人寻味。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五言绝句:这是一种五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运用了自然描写和比喻,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心中的思念之情。
三、《登高》《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描绘了作者登山的经历以及他在山巅上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色和豪情壮志。
诗人通过登高一事,表达了个人的抱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该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七言绝句:这是一种七个字一句的诗歌形式,每句都要求五言绝句相同的平仄。
2. 描写手法: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运用比喻手法,如“川流不息,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作者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以上是《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原文及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的内容和创作手法,提高我们的语文功底和鉴赏能力。
阅读古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还可以启迪智慧,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课件

1 古诗词三首
春天来了,田野里处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 金黄的油菜花,采蜜的小蜜蜂……诗人杨万里 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 了《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1 古诗词三首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
斋。南宋诗人。 著有《诚斋集》等。他
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 古诗词三首
1 古诗词三首
注释 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徐公 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头:树枝头。花落:一作“新绿”。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着、快追。走,是跑的意思。 无处:没有地方。寻:寻找。
1 古诗词三首
互动课堂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 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 景物。
1 古诗词三首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有篱落 树头
1 古诗词三首
你觉得这两句描写的景 色诗怎样的呢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1 古诗词三首
你觉得这两句描写的景 色诗怎样的呢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是多么美好啊,那
往日的风景是多么熟悉。太 阳出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 还要红艳。春天来了,江水 像蓝草那么绿,那么浓。怎 能叫人不回忆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读一读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 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 四周一片寂静。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厌: 满足。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我” 只有静静地凝视着 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 “我”。世上 大概只有敬亭山愿意和 “我” 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
众鸟 高飞 尽, 孤云 独去 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这 里指水色和月 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 的铜镜。
“镜未磨”,古代的镜子是用铜 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
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 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 美。
• ___苍__翠__的_君__山_________像洞庭湖中的一颗 青螺
• 《望洞庭》描述了一幅优 美的秋月洞庭图,抒发了
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忆江南
忆江南
•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厌:满足。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 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 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他的心境?
拟人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互为知己的相知之情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 的相知之情。“相看两不厌 ”,表达 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意重复,把诗人 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 惜相怜的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 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 ;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 ,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 气息和地方色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 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 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 的胸怀。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中指月光下的洞庭湖像一个银盘子。
山:诗中指君 山。
青螺:这里用来形 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 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 着的一枚青螺。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白居易离 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 首《忆江南》。
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所回忆的是诗 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白居易,唐 代著名诗人。字 乐天,号香山居 士 。白居易一 生留下近3000篇 诗作 。
词 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 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 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有各 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 “渔歌子” ,还有“江城子” 、 “菩萨蛮”等。
“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多诵读,悟诗情
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 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独坐敬亭山
作者通过对敬亭山景物的描 写,抒发了诗人以山为伴的惜 惜相怜之情,突出了诗人对敬 亭山的喜爱。
借景抒情
这首诗是李白 离开长安后,经过 了长达十年的飘泊 生活,来到宣城时 所写。在长期的飘 泊生活中,他饱尝 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心中充满了孤独寂 寞的情感。
读一读忆江南的另外两首。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学习快乐! 再见!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 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 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 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 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 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 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 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 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 啼”。
动静结合
“尽”、“闲”两个字,突出 了“静寂”的特点,在飘忽的白云 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 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 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寂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你看我,我看你。诗中指诗人和敬 亭山相互对视。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 • ___没__经_过__打__磨_的__铜_镜_____.
• ___洞__庭__湖____________像白色的银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旧:从前,指诗人
谙:熟悉。
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曾经。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 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超过,胜过。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 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 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 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 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 李 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他写 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 权贵的诗歌。他的诗 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 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 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 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 味,孤寂之感倍生。
独坐敬亭山
独坐:单独地坐。 敬亭山:在今安 徽省宣州市郊。
单独地坐在敬亭山上。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没有了, 完人了强。烈表的达孤了独诗感孤 就。云是只:有孤单那一的片云。云。也闲飘自来:在形的飘容样去悠云子彩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