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2-5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封面副标题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 林斯 一个华丽短暂的梦,一个残酷漫长的现实。 其实,发生在刹那之间。也可能永恒,一点宽容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与的话语可能会让幸福一生 。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进取用汗水谱写着自己奋斗和希望之歌。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ppt课件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0 1 2 3 4 5 t/s 前三秒 前二秒 前一秒
3.时间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 时器.
课堂练习: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 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 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 课的时间
提问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注: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③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要有个参照标准; ④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 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二、物体和质点
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
课课 课
8 45min 945min 10
上午前两
节课开始与 结束的时刻 及两节课与 t/h 课间休息的 时间间隔
10min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
的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第二秒末 第一秒末 第三秒末
0 1 2 3 4 5 t/s
第一秒
第三秒
第二秒
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 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全球定位系统属于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
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该 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 24 颗高度约 2.02 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 21+3 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 11 小时 58 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 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 55 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 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 几何图形( DOP )。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课件

匀速追匀减速的情况
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A、B两个物 体,两物体相距S=9m,B物体在 前做匀减速运动,Vb=20m/s,加 速度大小为4m/s2,A物体在后做 匀速,速度Va=5m/s,求A追上B 所经历的时间?
解题关键 (1)求解加速度时要注意首先选定正
方向. (2)对于速度的变化量必须是末速度减去初速度.
解析
汽车刹车过程认为是匀减速运动,取初速度方
向为正方向,且 v0=72 km/h=20 m/s,vt=0,由 a= Δv vt-v0 = t 知 Δt 0-20 所求加速度 a= m/s2=-4 m/s2 5 负值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图 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 、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 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
那么: (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1、2、3、4、5、6时,小车的速度分别 为v1=________cm/s,v2=________cm/s,v3=________cm/s,v4 =________cm/s,v5=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例、一辆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速度为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4m / s 2 ,求刹车后 末的速度? 分析: v0
72km/ h 3s 末和 5s
72km/ h t1=3s或t2=5s
vt ?
a 4m / s
v0 解: 72km/ h
A
2
由速度公式 3s末的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18张)[1]-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18张)[1]-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0304ff0722192e4536f6e8.png)
1、v₀=0 2、a=g (三)重力加速度g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 ①同一地点,g的数值相同; ②g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一般计算中取g=9.8m/ s²,粗略计算中取g=10 m/ s² (四)运动规律: vt=gt
h=gt²/2 vt²=2gh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巩固练习: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竖直向下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
律相同
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4、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 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 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2m 0.2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
测高度
想一想:如何测量悬崖、峡谷的 高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 ①同一地点,g的数值相同; ②g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一般计算中取g=9.8m/ s²,粗略计算中取g=10 m/ s² (四)运动规律: vt=gt
h=gt²/2 vt²=2gh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巩固练习: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竖直向下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
律相同
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4、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 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 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2m 0.2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
测高度
想一想:如何测量悬崖、峡谷的 高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应用 (共34张PPT)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图象法推导: v
5v
4v
3v
2v
v
0
t
T 2T 3T 4T 5T
x1 : x2 : x3 = 1:22:32: …
图象法推导: v
5v
(5)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x,常用结论:
v0=0 tⅠ
v1 tⅡ v2 tⅢ
v3 tⅣ
x t0=0
t1 x
x t2
t3 x
t4
t1 :t2 :t3 tI :tII:tIII v1:v2:v3
(5)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x,常用结论:
少米?。 80m
180m
(2) 第2个5秒内、第3个5秒内、各
前进了多少米?。
60m
100m
【练习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 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
该物体滑到底部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t0,则滑到一半长度所用时间为
A t0. 2
2 B2 .t0
B
2 1
C. 2
t0
D t0. 4
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 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
多少? 4s
【练习3】某人站在月台上观察火车匀 加速出站的运动情况,开始时此人恰站 在第一节车厢与车头相接的地方,从火 车启动开始计时,测得第一节车厢经过 他的时间为5s,全部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 30s,求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课件_-ppt精品课件

看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课堂练习
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自由 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物体下落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 动。
雨滴的下落
苹果的下落
伞兵的下落
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注意: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 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的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 (1)Vo = 0 (2)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怎样的运动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Vo=0,只受重力) 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g=9.8m/s²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特点:Vo=0 a=g
Vt=gt h=½gt² Vt²=2gh 作业: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观察下表,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解释这个规律吗?
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值大小不一样,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大 而增大,赤道处重力加速度g值较小,两极g值较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7张PPT)_2【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竖直上抛运动 课件(共15张ppt)

例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如图 所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 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 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跳台向上跃起,
解析: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可 看作竖直上抛运动,情景如图。 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可看成
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重心(此时其重心 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过程,重心
拓展课程
7
竖直上抛运动
课程目标
1.理解竖直上抛运动性质与竖直 上抛运动的条件.
2.掌握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 、下降两个过程分析、处理的方法,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3.知道可将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 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 直线运动.
学法指导
1.通过观察物体的上抛,掌握竖 直上抛运动特征和运动性质.
4.图像法: vt
a上=a下=-g
能力突破
◆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例1.如图,一人站在h=10m高的阳
台上将一小球以v0=10m/s的初速 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v0
取10m/s2,求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
经历的时间?
1.分段法 t (1 3)s 2.整体法
h
h
v0t
1 2
gt2
◆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 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 用下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2.产生条件: ①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②只受重力作用
3.运动性质: 初速度v0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
(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员的运动近 似为竖直上抛运
动
思考题
已求知:竖直上抛的物体初速度v0,试 (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以及上
解析:将上升过程看成反向初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间的关系》-ppt精品课件

1 2
at2得:t=
-v0± v20+2ax a
=
-25±
252-2×10×30 -10
s,解得:t1=2 s,t2=3 s
t2是汽车经t1后继续前进到达最远点后,再反向加
速运动重新到达位移是30 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由于汽
车刹车是单向运动,很显然,t2不合题意,应舍去.
(3)解法一:把汽车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过程,看成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过程,求出汽车以10 m/s2的加速 度经过1 s的位移,即:x′=12at2=12×10×12 m=5 m
t′=16 s时Δx=0,即此时两者相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2.3《匀 变速直 线运动 的位移 与时间 的关系 》(共3 1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2.3《匀 变速直 线运动 的位移 与时间 的关系 》(共3 1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 题型一 位移公式的应用
❖ 【例1】 一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90 km/h,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求:
❖ (1)汽车刹车开始后10 s内滑行的距离x0; ❖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时所经历
的时间t;
❖ (3)汽车静止前1 s内滑动的距离x′.
【解析】 (1)90 km/h=25 m/s
❖ 运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不仅对 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对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也 是适用的.
❖ 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
❖ 1.位移公式x=v0t+ at2反映了位移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
❖ 2.公式中v0、a、x都是矢量,利用公式时 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 向.其他各量若与v0同向,则取正值,若 与v0反向,则取负值.对计算结果中的正 负号,需要根据正方向的规定说明其物理 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课前导航
在平直的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同时 经过某一个路标,从此时刻开始计时.它们的位移 x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为:汽车x1=10t-,自行车x2=6t.
请你思考: 1 .汽车和自行车各做什么运动?能写出它们的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吗? 2 .是汽车追自行车,还是自行车追汽车?多少时间能
课时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 时间的关系
课前导航
轮船为什么总是逆水靠岸? 如果你乘坐轮船,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当轮 船要靠岸的时候,总是要把船头顶着流水,慢慢地驶向码头, 然后平稳靠岸.在长江或其他大河里顺流而下的船只,当它 们到岸时,不会立刻靠岸,都要掉头,使船变成逆着水流方 向行驶以后,才缓缓靠岸.实际上这是利用了流水对船身的 阻力,起到了使船“刹车”的作用. 请你思考: 1 .在船逆水靠岸停下的过程中,船的加速度方向与船 的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如果以船速为正方向,船的加速 度是正还是负? 2 .假设船停下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恒为 a,船速由 v 减到零,船逆水航行的距离应为多长?
图9-3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设连续两段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n、
xn+1,则在这两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恰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9-4 所 示.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 是常量. (1)公式:Δx=x2-x1=aT2 1 2 (2)推导x1=v0T+ aT 2 1 x1+x2=v0· 2T+ a(2T)2 2 3 2 联立可得:x2=v0T+ aT 2 所以得:x2-x1=aT2.
四、追及相遇问题
1.同时同位
两物体相遇一定是同一时刻处在同一位置.
图9-4 写成公式就是 请你说出这一重要公式的几种证明方法
xn+xn+1 vn= 2T
课时10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前导航
雨滴、飘落的树叶、失手掉落的物体等,都是落体.大家由经验知道,若树 叶和砖头从相同的高度同时落下,砖头会先到达地面,这类事件不免让人们认为
重量越大的物体下落越快.
2 2 0 0 0 2 t 0
2
2 -v0=2ax.
知识精析
一、匀变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等于v-t图线下面矩 形的面积.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其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要求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我们可以把时间分成 n小段,每小 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乘以时间就近似等于这段时间的位移, 各段位移可用一高而窄的小矩形的面积表示,把所有小 矩形的面积相加,就近似等于总位移,如图9-1所示.
但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它并不满足于经验.把硬币和羽毛放在一根 玻璃管的底部,并抽去管里的空气,然后把它倒竖起来,你会看到它们同时到达
管的另一端,而并非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美国阿波罗飞船登上几乎没有大气的
月球后,宇航员特地做了使羽毛和重锤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实验,无数观众从 电视机屏幕上看到,它们并排下降,且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请你思考: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快慢与其重力有关系吗?
基础梳理
知识精析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1.注意弄清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1)v0、v分别表示物体的初、末速度. (2)a为时间t范围内的加速度,且a为恒量. 2.公式v=v0+at是个矢量式: (1) 一般规定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 a 与 v0 同向时表明物体 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a与v0反向时,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 间均匀减小. (2)应用公式v=v0+at进行计算时,除“+”外,其他各 量要根据正方向的规定情况加上相应的“正负”号. 3.几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当a=0时,公式为v=v0. (2)当v0=0时,公式为v=at. (3)当a<0时,公式为v=v0-at(此时a取绝对值).
(1)位移关系:x2=x0+x1 x0 表示开始运动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x1 表示前面被追物 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追赶物体的位移. (2)时间关系:t1=t2=t 即追及过程经历时间相同,但t1、t2不一定是两物体运动 的时间.
2.临界状况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能追及、恰好避免相撞、 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该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 v1 =v2. 3.分析v-t图象 说明:(1)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 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三、两个有用的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 结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 t 内的平
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
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t v0+v - (2)公式: v =v = . 2 2 t t (3)推导:v =v0+a 2 2
t t v=v +a 2 2 t t 联立可得:v -v=v0-v 2 2 t v0+v 所以v = 2 2 1 2 又由x=v0t+ at 得: 2 v0+v x 1 1 - v = =v0+ at=v0+ (v-v0)= t 2 2 2 t v0+v - 联立解得: v =v = . 2 2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类型
图
象
说
明
匀减速追 匀速
匀速追 匀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开始追及时, 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 当两物 体速度相等时,即 t= t0 时刻: ①若 Δx= x0, 则恰能追及, 两 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这也是避 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 Δx< x0, 则不能追及, 此 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 x0- Δx. ③若 Δx> x0, 则相遇两次, 设 t1 时刻 Δx1= x0,两物体第一 次相遇, 则 t2 时刻两物体第二 次相遇 .
方法指导
一、根据纸带判断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例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图7-2甲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 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 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 =3.87 cm.那么:
二、识别v-t图象 如图8-1所示, v-t图象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记录了任意时刻物体的速度,用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优点 是:形象直观、清晰便捷,能清楚地反映运动物体的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情况,便于从整体上认识运动的过程、运动的特 点.
图8-1 1.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同. 2.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1)与t轴的交点:表示速度为零,方向改变. (2)与v轴的交点:表示初速度.
3.图线的拐点(折点): 表示加速度改变,速度出现极值. 4.几个常见弯曲图线:(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图线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 来越大. 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为 零;速度越来越大,最后匀速.
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 来越小,最后为零.
方法指导
一、速度时间关系式的应用 例1 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 如果必须在2.5 s内停下来,则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能超 过多少?(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
变式训练1
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 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减 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为多 少?
位移公式:x=vt.
0 2 2 2 0
匀变速 不涉及时间时常选用公式v -v =2ax. 1 直线运 不涉及末速度时常选用公式x=v t+ at . 2 动的常 v +v 用公式不涉及加速度时常选用公式x= 2 t. 不涉及位移时常选用公式v=v +at.
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v
变式训练1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5 s内的位移为10 m,第7 s 内的位移为20 m,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至少用两种方法求 解)
三、刹车类问题分析
例3 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为6.25 m(刹车时间超
过2 s),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大?
四、追及相遇问题 例4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 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 运动的 v- t 图中 ( 如图 9 - 3所示 ) ,直线 a 、 b 分别描述了甲、 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二、利用v-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例2 分析如图8-2所示的图线,物体在各段时间内做何 种运动?哪一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
图8-2
变式训练2
某质点的运动图象如图8-3所示,则质点( )
图8-3 A.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在第2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在第2 s内速度越来越大 D.在第3 s内速度越来越大
方法指导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应用 例1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 s内通过 0.4 m的位移,问: (1)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为多大? (2)汽车在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二、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例2 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一路标时的速度 为10.8 km/h 1 min后变成54 km/h,又需经一段时间,火车的速度才 能达到64.8 km/h.求所述过程中火车的位移是多少.
图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