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生产中出现不明黄色液体的原因分析_康洽福_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合集下载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专业:护理学(专升本)主考学校:___兰州大学____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2014年9月12日论文标题: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论文作者:论文作者:目录内容摘要 (Ⅰ)正文目录 (Ⅱ)注释 (Ⅲ)参考文献 (Ⅳ)附录 (Ⅴ)后记(致谢) (Ⅵ)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方法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总结预防措施。

结果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很多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患者及气候因素等。

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操作程序,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液反应;因素;预防;处理措施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非治疗性效应。

输液反应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和经济精神上的负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据统计,约有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是因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呕吐、过敏反应,甚至休克等。

因此我们医护人员,患者及陪同家属也需要对输液反应能有清楚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症状,妥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输液反应带来的伤害。

现就将我院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应对措施简述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查阅我院内科2010-2013年护理记录输液反应情况表,总共搜集输液反应记录20份: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在20-85岁之间,春季2例、夏季8例、秋季4例、冬季6例,发生输液反应后及时处理,未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

1.2方法:对每一例输液反应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体温、输入药物的种类和批号、输液的速度、季节、症状、护士操作时的情况、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然后分析原因进行讨论。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摘要目的:输液反应为临床输液时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输液反应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楚,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方法: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它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许多因素综合表现。

结果:探讨、分析输液反应的原因将有助于输液反应的预防、控制及处理。

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反应原因的论述分析和预防是静脉输液在当今的护理工作中十分必要,也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静脉输液热原消毒原因分析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4种:①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瓶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

②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

③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他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他质量问题。

④病人因素;经检测无其他原因可循。

发生机制:热源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

广义的热源包括了细菌性热源、内源性高分子热源及其化学热源等,药剂学上的热源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源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源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预防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

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

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

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

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改善治疗室环境: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1小时,每周2%过氧乙酸8ml/m 3 煮沸熏蒸30分钟。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1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探讨热原是病原微生物死亡后产生的细胞碎片和毒素。

过去认为临床输液反应大多是由热原引起,致热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事实上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微粒异物是指输液中不溶解性固体物,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和抗原作用、炎症反应或者组织肉芽肿的形成。

1.1 液体中的热原与污染途径1.1.1 溶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原污染。

主要包括水源污染和处理水质的设备泄露,长时间运转未及清洗,以及储水器具被污染等原因。

1.1.2 原料在生产、包装过程中被污染;由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中带入的污染。

1.1.3 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污染(人员、环境、器具);消毒灭菌温度、原主力、时间不是;瓶塞松动漏气,贮存时间过长,包装不严易使细菌生长繁殖。

应该注意到由于国家对输液制药企业已实行GMP 管理,未能达标的企业已停产,输液的质量已大大提高。

在输液生产过程中带入热原的可能性已经极小,但是储存、保管、运输过程中,由于输液瓶(袋)破损带来的热原不能完全杜绝。

1.2 输液器具中的热原及污染途径1.2.1 这是目前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采用的消毒方式方法不同,在消毒柜中被消毒物品数量、堆放的密集程度与消毒介质穿透能力不同;加之运输、保管中的种种原因,输液器被污染的机会很高。

特别是一些小生产厂商供应的输液器,从原材料控制到生产条件,生产环境、消毒灭菌质量方面与品牌产品有较大的差别,常常不能有效保证质量。

1.3 输液操作过程中的热原与污染途径1.3.1 输液品质的提高,产品达到GMP标准。

但是医护人员的操作环境中空气、水、尘土,人体表面、口腔、鼻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微生物存在,如果人员流动频繁、环境空气消毒不严,可以导致输液污染。

1.3.2 不严格操作规程例如:在操作过程中不执行无菌操作、甚至不消毒或忘记消毒、加药用注射器不洁、使用同一注射器多次穿刺瓶塞、操作不当、不熟练等均可造成细菌污染的机会。

大输液生产过程影响澄明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大输液生产过程影响澄明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大输液生产过程影响澄明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大输液是指由静脉大剂量输入体内的灭菌注射制剂。

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大输液生产中,澄明度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澄明度不合格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肺肉芽肿、肺动脉瓣闭锁不全、脑血栓,或粘附在组织中形成病变,甚至造成死亡。

《中国药典》1985年起对大输液澄明度检查合格后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并对微粒的大小及数量进行严格控制,以策安全。

而且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药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标准越来越高。

《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输液中可见异物有了新的规定,这对我们如何控制输液中的可见异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研究实验认为应对以下六方面进行控制和解决。

1生产工艺用水注射用水是用来溶解原料的物质,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澄明度的好坏,它是影响输液澄明度的最基本因素。

如果水质不符合药典要求,如混有颗粒杂质,pH值不合格等,那么其它方面做得再好再合格,也无济于事,故水是影响大输液澄明度的最基本因素。

控制办法:依据《中国药典》,对注射用水进行全项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原、辅物料原料是形成成品的物质,辅料是帮助成品形成的物质,如果原料、辅料、材料不符合规定,如发霉、潮解变质、其他杂质超标,质量不符合规定,那也将严重影响着输液的澄明度。

因而认真选择原辅材料是控制输液中可见异物的又一要素。

例如葡萄糖是用玉米淀粉水解糖化而制得,原料中带有淀粉的某些杂质,如蛋白质类、脂肪类,也可能含有未完全糖化的糊精,或在制备过程中,原料或器械上混杂的无机杂质,由于盐析作用灭菌后,可析出肢体絮状沉淀,而影响溶液的澄明度。

在弱碱性溶液中,葡萄糖易脱水形成5一羟甲基糠醛,造成溶液颜色发黄,并继续分解为蚁酸、乙酸、丙酸和有色物质而影响澄明度。

所以原料的有些项目必须重点控制,如葡萄糖中的糊精和铵盐;氯化钠原料中的有机杂质及铁、钙、镁等阳离子和硫酸根阴离子;注射用水中的铵盐检查应为阴性,pH值应为 5.0~7.0之间。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1、药物方面因素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

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如青霉素因制剂中含有微量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3 热原累加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

临床处方中,将4~6种小针剂同时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输液中混滴,其中热原便累加起来,可能超过人体的耐受量而发生热原反应。

某医院某病区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甲硝唑0.5g,庆大霉素16万U静滴,连续有8例出现热原反应。

经实验检查分析认为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累加超过了阈值,致发生热原反应。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大输液生产过程影响澄明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大输液生产过程影响澄明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G MP要 求 , 作 过 程 可 控 , 果 一 致 的 首 要 步 骤 , 行 时 不 操 结 执
能有 任 何 偏 离 。
文 件 系 统 提 供 操 作 依 据 的 同 时 , 记 录文 件也 为 生 产 过 其 程 的 可追 溯 性 提 供 了保 证 , 学 合 理 的设 计 记 录文 件 是 实 现 科 可追 溯 性 的 基 础 。可追 溯 性 源 于 I09O S 0 O体 系 , G 在 MP 中 指 药 品通 过特 定方 式 , 查 到 其 原 料 来 源 、 品 加 工 历 史 、 可 产 检 验情况 、 品销售 、 产 流通 记 录等 。GMP要 求 的 可 追 溯 性 就 是
验 合 格 , 两 个 条 件 缺 一 不 可 。质 检 部 门 在 产 品 放 行 前 审 阅 这 批 生 产 记 录 、 场 记 录 等 文 件 记 录 , 查 生 产 过 程 , 合 检 验 现 追 结
药品为特殊商品 , 须严格按 批准 的生 产工 艺进行 , 必 围
绕 注 册 批 准 的 工 艺 , 立 一 套 全 面 完 善 的文 件 系 统 和 书 面 程 建
建 立 书 面 程 序 , 确 该 做 与 不 该 做 , 何 做 , 是 保 证 符 合 明 如 这
号可 以从头 至尾查 出所有有 关信 息。利用批号 从详 尽完整
的记 录 中查 出所 需 信 息 快 捷性 最 典 型 的体 现 。 总之 , GMP最 根 本 的 目标 是 规 范 生 产 过 程 , 药 品 质 量 为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保 证 , 分 理 解 GMP 的 精 神 和 内 涵 , 能 在 充 才
崔 良峰
( 东 齐都 药业 有 限公 司 , 东 淄 博 2 5 0 ) 山 山 5 4 0

影响输液澄明度因素的探讨

影响输液澄明度因素的探讨

影响输液澄明度因素的探讨TECHNOLOGYOFPHARMACEUTlCALMANUFACTURlNG0j宰::;:j霉:j:j:jj:;{::j:;j:;:!:::j0:::;:;:}{:j;00:j:;:j::宰:jj::j:j:;::::j:::影响输液澄明度因素的探讨刘月梅(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50)影响输液产品澄明度的原因大多是药液中存在肉眼可见的微粒(如白点,色点)以及异物,结晶等.其中,微粒和异物对人体有很太危害,可直接造成血管堵塞,引起局部出血,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血栓,静脉炎,肉芽肿以及引起热原样过敏反应等.因此,保证输液产品澄明度符合药典规定是输液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作者通过十几年大输液生产的经验,将影响太输液澄明度的因素作一探讨.1生产厂房设施和环境生产输液的厂房设施和环境是影响输液产品澄明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输液成品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是建立在抽样检验的基础上的,它并不能表明整批产品中每瓶输液的微粒都是相同的,只有生产厂房设施和环境符合了要求,整批输液产品的微粒检查合格才有保障.如果生产厂房设施和环境达不到要求,药液和洗净的玻瓶在灌装过程中均会受到不洁净空气的污染,最终影响输液成品的澄明度.本人在输液生产过程中就曾遇到固空气高效过滤器泄漏造成部分产品微粒检查不合格而造成整批返工的情况.所以,生产输液的厂房设施和环境必须达到相应级别要求,玻瓶精洗,药液灌封工序应达到1万级,局部100级,药液稀配也应在万级的洁净室内.GMP(1998年修订版)特别强调空调净化系统的验证,因为这是避免输液产品被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2生产工艺的彩晌生产工艺直接影响到输液产品的澄明度.例如,某些产品采用浓配再稀释的方法配制得到的澄明度合格率要明显高于直接稀配法,且产品在贮存期内难结晶析出的比例也明显下降又如,在复方氨基酸输液的生产中,每一种氨基酸原料的投料顺序,投料温度以及抗氧剂的加入顺序的改变均会有不同的澄明度合格率.再如,配制的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接触含铁设备,否则就会使色泽发黄且微粒数增加药液不同的pH值也会使药液澄明度有很太差异,若药液oH值与原料的等电点pH值接近,则药液中原料易析出,澄明度变差.此外,原料在不同pH情况下溶解性不上海医药2001年第22卷第11期同,不同配制温度也会对药液澄明度产生影响.这些情况说明,必须根据不同产品制定不同的生产配制工艺,因为完善的生产配制工艺可保证输液产品的澄明度达到最佳状态.3原料的质量原料质量也影响输液产品的澄明度.例如,用进口原料生产某些产品时,成品的澄明度合格率可达到95%以上,若改用国产原料,成品的澄明度合格率则只能达到9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料在晶形,细度,色泽及澄清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此外,某些原料纯度不够,含有如蛋白质,脂肪等微量杂质,这些杂质灭菌时会形成胶状沉淀,从而影响输液成品的澄明度.所以,对用于输液生产的原料纯度要进行有效控制.4包装材料的质量41玻瓶质量钠钙玻璃瓶的主要成分为SiO2,N%0,K20及CaO等,此种玻璃瓶的化学稳定性较差,若玻瓶生产厂在其生产的最后工序中对玻瓶内表面酸化处理不完全,玻璃中的碱金属离子接触药液后会脱落下来影响输液的澄明度.所以, 瓶装输液的玻瓶最好采用理化性质稳定的中性玻璃,即硼硅酸盐玻璃,并采用热塑包装.4.2涤纶薄膜涤纶薄膜直接与药液接触,它的预处理方法与输液产品的澄明度直接相关.目前处理涤纶薄膜常用滤过的注射用水直接漂洗,这种方法对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的涤纶薄膜来说,不易去除其吸附的部分微粒.曾有报道,先用己醇处理,再经09%氯化钠液灭菌后用注射用水漂洗干净,这样处理的涤纶薄膜用于输液产品,其澄明度明显优于前者. 43胶塞目前输液产品中使用的胶塞大多为天然橡胶加填充料,着色剂,润滑剂,增塑剂等辅料制成.由于胶塞的表面比较粗糙,一方面对微生物,微粒比玻瓶有更强的吸附力, 另一方面在清洗过程中会固摩擦造成很多不溶性微粒. 503酸煮法可将胶塞表面的微粒除去,但酸处理后若清洗不洁净,会使胶塞带有氯离子,在灌装过程中涤纶薄膜若未放正,药液就会直接接触歧塞雨影响输液成品的澄踢度. 另外,天然橡胶塞易老化,气密性差,不利于长期保存. 2000年l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确规定,2004年年底前一律停止使用普通天然橡胶塞.5最终过滤介质在输掖生产中,药液在灌装前要经微孔滤膜或折叠精密滤芯过滤,而两者也会影响输液成品的澄明度.5l微孔滤膜输液生产中使用的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45m和0.65m.但是,0.45和0.65j.axa仅表示滤膜的平均孔径,若微孔滤膜质量差,厚薄不均,那么0451a,m的微孔滤膜就可能存在太于045p.m的孔径且在使用过程中易破损,对输液的澄明度带来不利影响.52折叠精密滤芯国外折叠精密滤芯均为一次性使用,而国内为了降低成本大多反复使用椐作者经验,折叠精密滤芯的处理至关重要,未经预处理的滤芯本身就是微粒污染源,使成品中带人大量自点,纤维.作者认为,微孔滤膜,折叠精密滤芯在使用前进行气泡点试验是非常必要的,此法可及时发现微孔滤膜,折叠精密溶芯是否有泄漏;此外,折叠精密滤芯在反复使用时一定要严格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输液成品的澄明度符合药典的要,一''…'…●.…●…-●~_…'●…¨一一●…-…●……'…●…●…●●"●….. ;向您推荐《执业药师资格认;21世纪的第一十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鲁主义市场经济进步完善,奎面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步署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i生体制改革,城镇m-v-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药流求.6药液稳定性观察发现,有些输液的澄明度差与药渡本身的稳定性有关.例如,葡萄糖输液遇高温或在酸性条件下,葡萄糖会脱水分解成5一羟甲基糠醛,后者又继续分解为甲酸和乙酰丙酸,这些物质使药液中的微粒数不断升高,影响产品在贮存期内的澄明度.又如,乳酸环丙抄星注射液遇铁离子易氧化井产生有色物质,使药液中的微粒数升高.再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氧,光照,金属离子等条件下易产生小自点或析出结晶.因此针对输液品种不同的稳定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控制适当的9H避光,通氮,减少药液接触金属的机会等,对保证产品澄明度在有效期内符台药典要求是非常必需的.7其它因素配制药液的注射用水质量,接触药液的设备,设备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以及洁净区操作人员的工艺卫生等均会对输液成品的澄明度产生影响.8结语综上所述,影响输液成品澄明度的因素很多,只有具备完善的,稳定的生产工艺,井在生产输液产品的全过程中严格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去实施,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均一的输液产品,最终保证用户的用药安全.''.'_.'.●●'●'-●'-'一…●….●…'●'●…●''●'一定必读(药品使用单位)》;÷学习.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市医药股傍有限公司联{合组蛆缔写了《执,3k药师资格认蓖必滨(药品使用单;位l》.该书中收鳊了有关过次认定I作执业药师(药;品使用单位)必须掌握的药事法规共23个.该书的发:行I作由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鼻司自责.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川北路1318号福海商业中心18楼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药铺售总部邮编:200080电话:63646666传真:63937405联系人:'苦波小姐上海医药2ooi年第五卷i—丽新了执需于分保赘蒙。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xiaosanhao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xiaosanhao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给药最常用的途径之一。

由于液体自身质量,液体内加入其他药物及操作等原因引起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为了减少和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针对近几年来发生的45例输液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反应;预防措施前言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消毒灭菌不严密,输入药物导致药液被污染,致热物质进入人体体内均可引起输液反应。

病人常常表现为:突然发冷、寒颤、高热,严重者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给病人的身心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已发生的输液反应护理人员应进行分析总结,指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0例,女5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病毒性肝炎20例,其中肝炎肝硬化16例,原发性肝癌5例,发热待查3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

输液后1-2小时发生18例,3-4小时发生27例。

临床表现:发冷、寒颤、高热37例,恶心呕吐9例,皮疹、瘙痒6例,低血压休克2例,口周发麻肿胀1例。

1.2所输药物:胸腺肽19例,中草药制剂(单身,肝乐宁等)15例,血制品(血浆,白蛋白)8例,脂肪乳2例,葡萄糖液1例。

1.3症状缓解时间:15-20分钟后消失24例,30分钟后消失11例,40分钟消失7例,1小时消失3例。

1.1.4预后:本组病人均相继治愈出院。

2例病情危重者,经积极抢救,给予保暖,苯海拉明20mg肌注,氟美松10mg入壶,升压药等对症治疗处理,痊愈出院。

讨论2.1药物因素输液中的特异物质输液中的某些特异物质,可引起人体类热原反应。

现今,静脉给药时常常是多种药物配伍,研究表明,药物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数会增加,尤其是加入中草药注射剂和粉针剂。

许多中药注射剂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中草药成分复杂,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生产中出现不明黄色液体的原因分析
康洽福永安铁路医院永安366000
摘要目的:查明10%葡萄糖注射液胶塞与涤纶薄膜之间产生不明黄色液体的原因。

方法:1、对该液体进行无机定性分析;2、用分光光度法对其10倍稀释液从200-400nm每隔2nm进行扫描;3、用两个厂家的原料做对比实验;4、以不同的消毒工艺进行实验。

结果:1、无机定性分析:钙盐、钡盐、硫酸盐、锌盐及硫黄均呈阴性反应;2、分光光度法扫描结果,最大吸收波长为240nm,肩峰吸收波长290nm,吸收谷所在波长为300nm;3、不同原料产生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同消毒方法及消毒时间所产生的影响有显著意义(见正文)。

结论4: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与消毒方法和消毒时间有关,与胶塞及薄膜的处理工艺无关,久置原料有产生质量问题的倾向。

对策:1、对消毒车进行技改,增加250ml、100ml的装量,保证大输液消毒时不横卧;2、将超过使用年限的消毒柜报废;3、改变配制工艺:浓配时针用活性炭浓度为0.1%(g/ml),稀配时另加活性炭至0.1%,对稀配液进行二次吸附。

4、生产时尽量使用最近批号的原料,以减少由原料带来的影响。

大输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安全。

在大输液灯检时,我院制剂室曾发现10%葡萄糖注射液部分半成品的胶塞与薄膜间有黄色液体,薄膜与胶塞接触部分产生变色现象,但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则更轻微,而0.9%氯化钠注射液及注射用蒸馏水从未发现同类问题。

发现问题后,我们对该液体进行了重金属检查,对含有该液体的输液进行了热原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但把它与瓶内输液(10%葡萄糖注射液)混匀,用分光光度法在284nm 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吸收度时,其吸收度显著高于正常输液并超过了标准(0.32),故我们认为这是生产出现了质量问题。

在没有进行其它安全检查的情况下,我们将胶塞与薄膜间含有黄色液体的输液停止使用,并对此质量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实验。

现报告如下:
1初步分析
在发现问题时,我们注意到,葡萄糖含量越高,质量问题越明显,不含葡萄糖则没有质量问题,可见与葡萄糖有联系。

葡萄糖的降解与灭菌温度及时间有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颜色就越深。

加热灭菌时,葡萄糖在分解的初阶段产生新的中间体偏己N糖酸,致使溶液迅速向酸侧移动。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继续进行,生成使本品变色的脱氧葡萄糖和不饱和邻酮醛糖,然后经环合形成5-HMF,进而分解为乙酰丙酸和甲酸[1]。

灭菌后溶液色泽的深浅与5-HMF的量成正比。

那么,该黄色液体是否与5-HMF有关呢?除温度及时间以外,有无其它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2 实验
2.1 对黄色液体进行无机定性分析:钙盐、钡盐、硫酸盐、锌盐及硫黄均呈阴性反应。

2.2 取该液体10倍稀释液(稀释剂为同批次注射用水),照分光光度法以同批次注射用水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波长200-400nm之间每隔2nm测其吸收度,最大吸收波长为240nm,肩峰吸收波长为290nm,吸收谷所在波长为300nm。

2.3 不同原料的影响
用两种不同厂家的原料生产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各100瓶左右。

结果见附表一。

注:原料1为上海申星葡萄糖厂,沪卫药准字96-06509,批号971213;原料2为上海葡萄糖厂,沪卫药准字96-027001,批号980405932•。

?
2.4 不同消毒工艺的影响
生产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共计358瓶,原料同上原料2,分别用消毒柜a、b、c进行消毒,并将其中的一半横卧,消毒结果见附表二。

注:消毒柜a,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YXQ-WG-22型,1994年10月出厂,开始消毒至出车需时85
分钟;消毒柜b,湖南衡阳医疗器械厂,YXQ-WF-22型,1990年4月出厂,开始消毒至出车需时105分钟;消毒柜c,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YXQ-WG-32型,1996年10月出厂,开始消毒至出车需时80分钟。

3实验结果
3.1 由无机定性分析可知,胶塞及薄膜的处理工艺是正常的,胶塞表面沾附的硫磺、氧化锌、碳酸钙等杂质已清除,对葡萄糖的降解反应不影响。

3.2 由实验3可知,不同原料产生的影响无显著意义,但原料1有产生质量问题的倾向性。

3.3 实验4表明,直立与横卧消毒效果比较,三个消毒柜均有显著差别。

不同消毒柜消毒效果比较:消毒柜a与c,其直立与横卧消毒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柜a产生质量问题的倾向性较大;柜a与柜b、柜b与柜c,其直立与横卧消毒效果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4原因分析
由以上实验可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与消毒方法和消毒时间有关,与胶塞及薄膜的处理工艺无关,久置原料有产生质量问题的倾向。

由于条件限制,我院制剂室只有两台消毒柜,而生产任务很重,每次消毒时均有部分输液横卧,而且其中消毒柜b已超过使用年限,每次消毒升温时间要50分钟才能达到规定的灭菌温度,致使葡萄糖与胶塞在高温高压下长时间接触。

实验2的结果表明,该黄色液体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40nm,比5-HMF的最大吸收波长284nm要小。

可以解释为:在高温高压酸性条件下,葡萄糖降解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其中间产物又与胶塞中的有机物如促进剂β-硫基苯骈噻唑、防老剂如N-苯基β-萘胺等反应而形成新的产物,并因结构的改变而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蓝移)。

具体结构有待进一步检验分析。

5、对策:
5.1 对消毒车进行技改,增加250ml、100ml的装量,保证大输液消毒时不横卧,使消毒时有足够的蒸汽流通空间,减少消毒时间;
5.2 将超过使用年限的消毒柜报废;
5.3 改变配制工艺:浓配时针用活性炭浓度为0.1%(g/ml),稀配时另加活性炭至0.1%,对稀配液进行二次吸附。

5.4 生产时尽量使用最近批号的原料,减少由原料产生的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经过一年的观察,大输液的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胶塞与薄膜间没有再出现黄色液体,压痕变色的现象也大幅减少。

参考文献:
[1]吴光辰编,输液剂.见:南京药学院教研组编著.药剂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09-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